1、襄陽市文化藝術中心工程自密實混凝土施工方案二0一四年十二月十八日目 錄一、標準依據及標準2二、工程概況3三、組織部署3四、原材料及混凝土要求7五、工藝流程及工藝標準18六、安全技術措施22七、自密實混凝土施工應急預案26八、冬季施工措施要求28九、附圖、表36一、標準依據及標準下列標準所包括的條文,通過在本工程技術要求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技術要求的條文。本技術要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版本。GB 175一2007 通用硅酸鹽水泥GB/T 176一2008 水泥化學分析方法GB/T 1596一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8046一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GB/T 1
2、8736一2002 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用礦物外加劑GB/T 146842011 建筑用砂GB/T 146852011 建筑用卵石、碎石GB 8076一2012 混凝土外加劑GB/T 8077一2012 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GB 23439一2009 混凝土膨脹劑GB/T 50080一2011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1一2011 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2一2009 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JGJ 632006 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GB504762008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50204-2002(2011版) 混凝土施工質
3、量驗收標準JGJ/T2942013 高強混凝土強度檢測技術規程JC/T 7292005 水泥凈漿攪拌機JG/T 2482009 混凝土坍落度儀JGJ/T2832012 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96-2013 高拋免振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設計圖紙、會審紀要及變更;襄陽市文化藝術中心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框架混凝土模板、鋼筋施工方案 、合同和公司程序性文件。二、工程概況工程地點:襄陽市東津新城建設單位:出版局 代建單位: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管理有限公司設計單位:劃設計有限公司施工單位:有限公司本工程為襄陽市文化新聞出版局文化藝術中心,位于襄陽市東津新區西崗村附近,本工程由美術館、青少年活動中心
4、、群眾文化藝術館、地下車庫組成。 其中在結構柱中有一部分內設圓鋼管柱芯的勁性鋼筋混凝土柱,并且該型號柱比較分散布置在結構的不同部位;根據設計要求,鋼柱芯采用三段式制作、安裝,使得鋼柱內凈高較高最大混凝土自由落體高度達到14m;根據規范要求,要保持混凝土的質量,本工程鋼管柱芯內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根據規范(JGJ/T2832012 )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96-2013 )高拋免振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等的要求,混凝土采用自密實的時候,混凝土容許自由落體高度能達到9m,同時由于本鋼構柱頂部開口空間為直徑30mm的孔,而泵車泵管外徑不超過150mm,本工程準備將泵車的泵管直接深入到鋼管
5、柱芯中,使得混凝土最大自由落體高度控制在9m以下高度。 同時本工程原計劃基礎施工周期為4個月,主體結構施工周期為3個月,從年初開始到2014年10月份就可以完成結構工程工作,現在由于圖紙進度滯后、資金保函變更等多種因素造成了工程延期,到現在還在進行基礎部分的結構施工,現在襄陽市已經進入冬季施工環節,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在冬季施工期間,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參加防凍劑來增加混凝土有效施工質量,經華新混凝土攪拌站試驗配置結果,混凝土防凍劑參量為每立方79Kg,混凝土需要增加造價。三、組織部署 根據與現場代建方、監理方、設計方多方溝通,本工程鋼管柱芯混凝土隨樓層進度先行一步施工,在加工鋼管柱的時候,在樓層板
6、部位留設了4個20的泄漿、排水、觀察孔,每次施工的時候,先計算每根柱需要的混凝土用量,當混凝土灌注量到一定高度后,將泵車泵管提起一定高度,但是控制混凝土自由落差不超過9m,也不讓泵管埋入混凝土中;通過觀察孔觀察,當泄漿孔流出水泥漿開始控制混凝土澆筑深度,直至完全為水泥漿為止,才停止澆筑。冬季施工期間的總體進度安排,詳見2015年春節前施工進度計劃。當混凝土自由停滯30分鐘后,再澆筑上一段鋼柱柱芯混凝土至泄漿孔部位。基礎階段施工布置分區圖說明:柱芯混凝土施工待筏板施工完成后,筏板混凝土強度達到70%后,才開始澆筑柱芯混凝土。先施工一個鋼管柱芯混凝土,待混凝土通過敲擊等方式檢驗無空、裂等質量問題后
7、,再大面積開始鋼管柱自密實混凝土施工。組織結構布置質量管理組織管理職責質量體系原則工程質量的檢驗驗證施工準備質量回訪與保修不合格項的控制和糾正工序管理點控制施工過程控制采購質量質量文件和記錄人員工程安全與責任質量管理網絡體系:公司質保部項目經理項目總工程師項目副經理財務行政材料設備員質量安全員施工員各專業施工隊全體施工人員項目職責范圍內的質量體系要素分配質量 責任 分管體系 部門 領導項目總工項目副經理項目經理質安員施工員材料設備員財務行政4.1管理職責4.2質量體系4.3合同評審4.5文件與資料控制4.6采購4.7顧客提供產品的控制4.8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4.9過程控制4.10檢驗與試驗4.
8、11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控制4.12檢驗試驗狀態4.13不合格品控制4.14糾正與預防措施4.15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支付4.16質量記錄控制4.17培訓4.18統計技術注: 責任部門 相關部門質量程序控制:材料、勞動力準備學習圖紙的技術資料準備工作測量儀器準備學習操作規程和質量準備機械設備準備清理現場準備排水克服上道工序弊病的補救法技術交底分部分項工程書面交底施工員參加辦理上道工序交接手續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中間檢查按圖施工施工自檢處理好工序搭接業主、監理代表檢查隱蔽驗收工程簽證完成進度執行驗評標準現場文明施工每一單位工程均需檢查質量評定不合格的處理(返工)材料合格證試驗記錄自檢記錄資料整理質量評
9、定記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回訪施工記錄使用過程事故處理記錄質量問題,無償保修四、原材料及混凝土要求 4.1水泥4.1.1水泥應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宜使用早強水泥。水泥的混合材宜為粉煤灰或礦渣粉。水泥的性能除滿足通用硅酸鹽水泥(GBl75-2007)的規定外,還應符合表4.1.1的規定。表4.1.1水泥的技術要求序號項目技術要求1比表面積,/kg3003502游離氧化鈣含量,%1.03堿含量,%0.604熟料中的C3A含量,%8.05CL-含量,%0.066SO3含量,%3.5 4.2礦物摻和料 4.2.1礦物摻和料應選用品質穩定的材料。礦物摻和料可選用粉煤灰、磨細礦渣粉等。 4.2.
10、2粉煤灰的技術要求應滿足表4.2.2的規定。表4.2.2粉煤灰的技術要求序號名稱技術要求1細度。%12.02CL-含量,%0.023需水量比,%954燒失量,%3.05含水量,%1.06SO3含量,%3.07CaO含量,%10.08游離CaO含量,%1.04.2.3磨細礦渣粉的技術要求應滿足表4.2.3的規定表4.2.3磨細礦渣粉的技術要求序號名稱技術要求1密度,g/cm32.82MgO含量,%14.03SO3含量,%4.04燒失量,%3.05氯離子含量,%0.066比表面積,/kg3505007流動變化,%958含水率,%1.0928d活性指數,%954.3細骨料4.3.1細骨料應選用級配合
11、理、質地堅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潔凈天然河砂,也可選用采用專門機組生產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細骨料的顆粒級配應滿足表4.3.1-1中區或區的規定,其他性能應滿足表4.3.1-2的規定。表4.3.1-1細骨料的顆粒級配范圍公稱粒徑,mm累計篩余,%級配區區區區10.00005.001001001002.503552501501.25653550102500.638571704148160.3159580927085550.160100901009010090注:除5.00mm和0.63mm篩檔外,細骨料其他篩檔的實際累計篩余百分率與本表相比允許稍有超出分界線,但超出總量不應大于5%。表4.3
12、.1-2細骨料的技術要求序號項目技術要求1細度模數2.72含泥量(天然砂),%2.03泥塊含量,%0.54堅固性,%85吸水率,%16云母含量,%0.57輕物質含量,%0.58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0.59有機物含量淺于標準色10堿活性(堿硅酸反應活性)快速砂漿棒膨脹率(t)0.30%注:1、當細骨料中含有顆粒狀的硫酸鹽或硫化物雜質時,應進行專門檢驗,確認能滿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時,方能采用。 2、當細骨料的快速砂漿棒膨脹率(t)大于等于O.20%且小于0.30%時,應對混凝土采取抑制堿-骨料反應的技術措施,并經試驗證明抑制有效。4.4粗骨料4.4.1粗骨料應選用粒形良好、質地堅固、線脹系數小的
13、潔凈碎石、碎卵石或卵石。粗骨料宜采用二級或多級級配骨料混配而成,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16mm。粗骨料顆粒級配應符合表4.4.1-1的規定,壓碎指標值應符合表4.4.1-2的規定,其他性能應符合表4.4.1-3的規定。表4.4.1-1碎石或卵石的顆粒級配范圍級配情況公稱粒徑(mm)累計篩余,按質量(%)篩孔邊長尺寸(mm)2.364.759.516.019.0連續級配51095100801000150-51695100851003060010052095100901001080-010表4.4.1-2粗骨料的壓碎指標(%)巖石種類沉積巖變質巖或深成的火成巖噴出的火成巖碎石101213卵石12注:
14、沉積巖包括石灰巖、砂巖等,變質巖包括片麻巖、石英巖等,深成的火成巖包括花崗巖、正長巖、閃長巖和橄欖巖等,噴出的火成巖包括玄武巖和輝綠巖等。表4.4.1.3粗骨料的技術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1針片狀顆粒含量,%5.02含泥量,%0.53泥塊含量,%0.24巖石抗壓強度母巖與混凝土強度等級之比不應小于1.55吸水率,%16緊密空隙率,%407堅固性,%88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0.59CL-含量,%0.0210有機物含量(卵石)淺于標準色11堿活性堿硅酸反應活性快速砂漿棒膨脹率(t)0.30%堿碳酸鹽反應活性巖石柱膨脹率(t)0.10% 注:1、當粗骨料為碎石時,碎石的強度用巖石抗壓強度表
15、示。 2、施工過程中,粗骨料的強度可用壓碎指標值進行控制。 3、當粗骨料的快速砂漿棒膨脹率(t)大于等于0.20%且小于0.30%時應對混凝土采取抑制堿-骨料反應的技術措施,并經試驗證明抑制有效。4.5 減水劑4.5.1減水劑應選用品質穩定且能明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材料。減水劑與水泥及礦物摻和料之間應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勻質性應滿足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8076-2012的規定。當選用聚羧酸系減水劑時,其性能要求應符合表4.5.1的規定,當選用其他類型減水劑時,其性能應符合GB8076-2012的規定。表4.5.1 聚羧酸減水劑的性能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1減水率,%2.52含氣量,%3.0
16、3常壓泌水率比,%204壓力泌水率比,%905抗壓強度比,%3d1607d15028d1406坍落度1h經時變化量,mm60min7凝結時間差,min初凝-90+120終凝8甲醛含量(按折固含量計),%0.059硫酸鈉含量(按折固含量計),%5.010CL-含量(按折固含量計),%0.611堿含量(按折固含量計),%1012收縮率比,%110注:1、檢驗減水率、含氣量、泌水率比、抗壓強度比、凝結時間之差、收縮率比時,混凝土坍落度宜為80mmlOmm。2、現場抽檢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用水泥宜為工程用水泥。4.6 引氣劑4.6.1引氣劑宜選用能夠在混凝土中均勻引入細小氣泡的材料,引氣劑應與減水劑、
17、水泥及礦物摻和料之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引氣劑的性能應符合表4.6.1的規定。表4.6.1引氣劑的性能序號項目技術要求1減水率,%62含氣量,%3.03泌水率比,%7041h含氣量經時變化,%-1.5+1.55抗壓強度比,%3d957d9528d906凝結時間之差,min終凝-90min+120min初凝7收縮率比,%1208相對耐久性(200次),%80928d硬化體氣泡間距系數,um3004.7 粘度改性材料4.7.1粘度改性材料應選用能夠提高自密實混凝土粘度、改善抗離析性、且不降低自密實混凝土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材料,其性能應滿足表4.7.1的規定。表4.7.1粘度改性材料的性能序號項目技
18、術要求檢測方法1CL-含量(按折固含量計),%0.6GB/T 80772堿含量(按折固含量計),%1.0GB/T 80773粘度比,%150附錄A4擴展度之差,mm50GB/T 500805常壓泌水率比,%50GB/T 500806凝結時間差,min初凝-90+120GB/T 50080終凝7抗壓強度比,%3d90GB/T 50081828d100928d收縮率比,%110GB/T 50082注:49項檢測用基準混凝土的要求見附錄B。4.8膨脹劑4.8.1膨脹劑宜選用性能符合GB 23439-2009規定的產品,其水中養護7d的限制膨脹率不小于0.050%,空氣中養護21d的限制膨脹率不小于-
19、0.010%。4.9 拌合水4.9.1拌合水宜選用潔凈飲用水。當采用其他水源時,水的性能要求應符合表4.9.1的規定。養護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性能應與拌合水的性能相同。 表4.9.1 拌和水的性能序號項目技術要求1pH值6.52不溶物含量,mg/L20003可溶物含量,mg/L50004氯化物含量,mg/L10005硫酸鹽含量,mg/L20006堿含量,mg/L15007抗壓強度比(28d),%908凝結時間差,min30 4.10 自密實混凝土性能要求 4.10.1一般規定 4.10.1.1自密實混凝土的性能包括拌合物性能和硬化體性能。 4.10.1.2自密實混凝土拌合物的
20、性能包括流動性、填充性、間隙通過性和抗離析性等,其中流動性由坍落擴展度和T50表示,間隙通過性和填充性由H2/H1表示,抗離析性由BJ表示。 4.10.1.3自密實混凝土硬化體的性能包括力學性能、耐久性能和收縮性能。 4.10.2性能要求 4.10.2.1自密實混凝土的性能與檢測方法應符合表4.10.2.1的規定。表4.10.2.1 自密實混凝土性能與檢測方法 項目 性能要求檢測方法拌合物性能坍落擴展度,mm 700附錄CT50,s 26 BJ,mm18 附錄D 泌水率,%0 GB/T 50080H2/H10.9 附錄E含氣量,%3.0 GB/T 50080豎向膨脹率,%01.0 附錄F硬化體
21、性能 56d抗壓強度,MPa 40 GB/T 5008156d抗折強度,MPa 6.056d彈性模量,104MPa 3.0056d電通量,C 1000 GB/T 50082 56d抗鹽凍性(28次凍融循環剝落量),g/100056d干燥收縮值,106450 4.11 配合比 4.11.1一般規定 4.11.1.1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應根據軌道板的結構特點、施工條件以及環境條件所要求的性能進行設計,在綜合工作性能、力學性能、收縮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其他必要性能要求的基礎上,提出試驗配合比。 4.11.1.2自密實混凝土試驗室配合比確定后,應開展現場工藝性揭板試驗,并根據揭板試驗效果來調整并確定最終配
22、合比。 4.11.2配合比要求 4.11.2.1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宜采用絕對體積法計算單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組分用量,并核算單方混凝土的總堿含量、氯離子含量和三氧化硫含量是否滿足4.11.2.24.11.2.4條的要求。否則,應重新選擇原材料或調整配合比,直至滿足要求為止。 4.11.2.2自密實混凝土氯離子總含量應不大于膠凝材料總量的0.10%。 4.11.2.3自密實混凝土的堿含量應不大于3.0kg/m3。 4.11.2.4自密實混凝土的三氧化硫含量不應超過膠凝材料總量的4.0%。 4.11.2.5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合比參數應符合以下規定:(a)膠凝材料用量宜小于590 kg/m3;(
23、b)單方用水量不宜大于185 kg/m3;(c)自密實混凝土單位體積漿體的量不宜大于0.40 m3?;炷琳居谐墒旖涷?,可不在此限制內。 4.11.2.6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收縮性能,混凝土中宜適量摻加優質的粉煤灰、礦渣粉等礦物摻和料。也可根據性能需要,摻加石灰石粉、硅質微粉等惰性礦物摻和料。不同礦物摻和料的摻量應根據混凝土的性能通過試驗確定。 4.11.2.7所選用的減水劑、引氣劑、膨脹劑、粘度改性材料等應在適量摻量范圍內,能夠獲得所需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并對硬化混凝土性能無負作用,具體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 4.11.2.8當混凝土原材料、施工環境溫度等發生較大變化時
24、,應及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單方混凝土中粗骨料體積用量流動性指標SF1SF2SF3單方混凝土中粗骨料絕對體積用量(m3)0.320.350.300.330.280.324.12原料的儲存自密實混凝土原材料進場時,供方應按批次向需方提供質量證明文件。原材料進場后,應按批次進行進場驗收檢驗,并應符合以下規定:1、膠凝材料、外加劑的檢驗項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拌混凝土GB/T14902-2012的規定;2、粗、細骨料的檢驗項目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12的要求,其中人工砂檢驗項目還應包括MB值;3、其它原材料應按各種原材料在混凝土中應用的有關標準執行。原材
25、料進場后,應按種類、批次分開貯存與堆放,適量儲備,標識明顯,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水泥、摻合料及其它粉料應按生產廠家、品種及等級分別貯存,并應防止受潮和污染。2、摻和料采用倉儲或帶棚場貯存,并應防雨和防潮。3、骨料宜采用倉儲或帶棚堆場貯存。不同品種、規格的骨料應分別貯存,堆料倉應設有分隔區域。4、外加劑應按生產廠家、品種分別貯存,采取遮陽、防水等措施。粉狀外加劑應防止受潮結塊;液態外加劑應貯存在密閉容器內,并應防曬和防凍,使用前應攪拌均勻。4.13計量與攪拌原材料的計量應按質量計,計量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13.1的規定。原材料計量允許偏差序號原材料品種膠凝材料(%)骨料(%)水(%)外加劑(%
26、)摻合料(%)1每盤計量允許偏差231122累計計量允許偏差12111注:1、現場攪拌時原材料計量允許偏差應滿足每盤計量允許偏差要求;2、累計計量允許偏差是指每一運輸車中各盤混凝土的每種材料計量稱的偏差。該項指標僅適用于采用計算機控制計量的攪拌站。自密實混凝土攪拌時間不應少于60s,并應比非自密實混凝土適當延長。生產過程中,每臺班骨料至少檢測一次含水率。當骨料含水率有顯著變化時,應增加測定次數,并應依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材料用量。高溫施工時,生產自密實混凝土原材料入機溫度應符合表4.13.4規定,必要時應對原材料采取控溫措施。原材料最高入機溫度原材料最高入機溫度()水泥60骨料30水20粉煤灰等
27、摻合料60冬季施工時,宜對拌合水、骨料進行加熱,但拌合水溫度不宜超過60、骨料不宜超過40;水泥、外加劑、摻合料不得直接加熱。4.13.6 泵送自密實輕骨料混凝土所用的輕粗骨料在使用前,宜采用浸水、灑水或加壓預濕等措施進行預濕處理。4.14 攪拌4.14.1自密實混凝土應采用臥軸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強制攪拌機攪拌,原材料采用電子計量系統計量。原材料稱量的最大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13.1要求。4.14.2攪拌混凝土前,應嚴格測定粗細骨料的含水率,準確測定因天氣變化而引起的粗細骨料含水量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況下,每班抽測2次骨料的含水量,雨天應隨時抽測,每4小時至少抽測一次,并按測定
28、結果及時調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4.14.3攪拌時,宜先向攪拌機投入細骨料、粗骨料、水泥、礦物摻和料等,攪拌均勻后,再加入拌合水和外加劑,并繼續攪拌至均勻為止。上述每一階段的攪拌時間不宜少于30s,攪拌時間不得少于3min。4.14.4冬季施工時,應先經過熱工計算,并經試拌確定水和骨料需要預熱的最高溫度,以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應優先采用加熱拌合水的預熱方法調整拌合物溫度,但水的加熱溫度不宜高于80。當加熱水還不能滿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雜物時,也可先將骨料進行加熱,其加熱溫度不應高于60。水泥、外加劑及礦物摻合料可在使用前運入暖棚進行自然預熱,但不得直接加熱?;炷涟韬衔镒悦軐嵭阅苤笜藱z
29、測性能性能指標測試方法測試值性能等級性能指標填充性坍落擴展度坍落擴展度SF1550 mm650 mmSF2660 mm750 mmSF3760 mm850 mmT50擴展時間VS2 sT505 s間隙通過性J環擴展度坍落擴展度與有環條件下的擴展度差值PA125mmPA150mmPA20mmPA225mm抗離析性篩析法浮漿百分比SR120%SR215%跳桌法離析率m10%混凝土自密實性能指標應用范圍性能指標等級應用范圍說明填充性SF11.從頂部澆筑的無配筋或配筋較少的混凝土結構物(如,平板)。2.泵送澆筑施工的工程。3.截面較小,無需水平長距離流動的豎向結構物(如,樁和一些深基礎)。必控指標SF
30、2適合大多的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SF3適用于結構緊密的豎向構件、形狀復雜的結構等(粗骨料最大公稱粒徑宜小于16mm)。VS對于配筋較多的結構或要求具有較高混凝土外觀性能應嚴格控制。間隙通過性PA1適用于鋼筋凈距80mm至100mm。可選指標PA2適用于鋼筋凈距60mm至80mm??闺x析性SR1適用于流動距離小于5m、鋼筋凈距大于80mm的薄板結構和豎向結構。可選指標SR2適用于流動距離超過5m、且鋼筋凈距大于80mm的豎向結構。也適用于流動距離小于5m、鋼筋凈距小于80mm的豎向結構,但流動距離超過5米,SR值宜小于10%。注:1、只有在少量或沒有加筋的情況下,間隙通過性可不必作為自密實混凝土
31、的性能指標;對于鋼筋凈距小于60mm宜進行模擬實驗;對于鋼筋凈距大于80mm的薄板結構或鋼筋凈距大于100mm的其他結構可不做此項要求。 2、要求高填充性(坍落擴展度指標為SF2或SF3)的自密實混凝土,應做此項要求。4.15 運輸運輸車在接料前應將車內殘留的混凝土清洗干凈,并將車內積水排盡。自密實混凝土運輸時應選用能確保灌注工作連續進行、運輸能力與混凝土攪拌機的攪拌能力相匹配的混凝土專用運輸設備。運輸過程中,攪拌車的滾筒應保持勻速轉動,速度應控制在3r/min5r/min,并嚴禁向車內加水。自密實混凝土的運輸速率應保證施工的連續性,當罐車到達澆筑現場時,應使罐車高速旋轉2030s方可卸料。4
32、.15.3運輸自密實混凝土過程中,應保持運輸混凝土的道路平坦通暢,確?;炷猎谶\輸過程中能夠保持均勻性,運到澆筑地點不發生分層、離析和泌漿等現象。運輸車從開始接料至卸料的時間不宜大于120min,如需延長運送時間,應采取相應的有效技術措施,并應通過試驗驗證。4.15.4運輸自密實混凝土過程中,運輸應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并應采取防曬、防寒等措施。應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水份進入運輸容器或蒸發,嚴禁在運輸過程中向混凝土內加水。當混凝土自密實性能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加入適量的與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外加劑,外加劑摻入后攪拌運輸車滾筒應快速旋轉,外加劑摻量和旋轉攪拌時間應通過試驗驗證。自密實混凝土的供應速度應保
33、證施工的連續性。五、工藝流程及工藝標準 5.1 工藝流程 作業準備混凝土攪拌運輸混凝土澆筑養護 5.2 混凝土攪拌:攪拌投料順序:石子砂水泥外加劑水。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攪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攪拌時間延長0.5min)。混凝土攪拌嚴格按照4.14條要求執行。5.3 運輸:嚴格按照4.15條要求執行。 5.4 混凝土澆筑:不設泵車,用同混凝土相同配比的素混凝土漿潤濕汽車泵泵管,對鋼管內澆筑50100mm素漿坐底,多余素漿用料斗承裝,并用塔吊將素漿吊入罐車攪拌20S,加以利用;應連續澆筑,鋼柱柱芯施工縫原則上每段鋼柱不留設施工縫,每到樓層泄漿孔完全流出水泥漿后
34、,進行另一個柱的施工,待柱芯混凝土沉降30分鐘后繼續澆筑該根柱芯混凝土至上一次泄漿孔處。 5.5 養護:常溫(2025)澆筑后610h苫蓋養護,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養護不少于14d。 5.6 冬期施工:水和砂應根據冬施方案規定加熱,應保證混凝土入模溫度不低于5,采用綜合蓄熱法保溫養護,冬期施工摻入的防凍劑應選用經認證的產品。混凝土施工完畢,該鋼柱頂部用彩條布封蓋,使得混凝土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差不大于15,同時也起到防止雨水、雪等落入鋼管柱芯內,待下次施工時,將頂部原切割的封頂板與原板焊接。 5.7 質量標準 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GB50666-2011要求 5.7.1 保證項目:
35、5.7.1.1 自密實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本文4.14.9條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出廠合格證、試驗報告。 5.7.1.2 自密實混凝土的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查配合比及試塊試驗報告。試塊100m3以下留兩組,一組標養,一組同條件養護,養護期28d,每增100m3增留兩組。 5.7.2 基本項目: 混凝土表面平整,無露筋、蜂窩等缺陷,預埋件位置正確。 5.7.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3-1。 表3-1序號項目允許偏差 (mm)檢查方法高層框架高層大模1軸線位移5尺量檢查2樓層標高510用水準儀或尺量檢查+5-2每 層5用2m托線板檢查全 高H/1000用經緯儀或吊線和尺量檢查5
36、表面平整8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6預埋銅板中心線位置偏移107預埋管螺栓中心線位置偏移58井筒全高垂直度H/1000用吊線和尺量檢查 5.7.4除以上要求外,同時要滿足以下條件 1、混凝土自密實性能指標檢驗應包括坍落擴展度和擴展時間符合要求。 2、出廠檢驗時,坍落擴展度和擴展時間應每100m3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至少檢驗1次;當一個臺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m3時,檢驗批不得少于1次。 3、交貨時的自密實混凝土坍落擴展度和擴展時間檢驗批次應與強度檢驗次一致。 4、實測坍落擴展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不得發生外沿泌漿和中心骨料堆積現象。 5.8 成品保護 5.8.1 為保護鋼柱變形
37、,泵車泵管要垂直進入鋼管柱芯內部,軟管部分與頂部鋼管接觸,并不得嚴重碰撞鋼柱。 5.8.2 澆筑混凝土后對泄露在外的水泥漿造成的柱鋼筋、鋼管柱外壁污染的,待后期施工時,要安排專人用鋼絲刷清除浮漿。對柱根部污染的混凝土水泥漿,待混凝土硬化后立即安排專人剔鑿干凈。 5.9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要每根柱芯混凝土做好統計,根據輸送管入柱芯的深度,控制好混凝土的澆筑量和及時提升泵管;同時要控制好泵管與混凝土面的最大落差不大于9m,也要保證混凝土泵管不至于埋入混凝土中;從泄漿孔觀察到外泄的為純水泥漿后,要調整混凝土澆筑速度,防止混凝土速度過快,造成混凝土浪費;待混凝土澆筑面稍高于泄漿孔后,要及時停止澆筑,
38、待混凝土面沉淀30分鐘后再繼續澆筑至上一層泄漿孔部位;待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要安排人員及時將頂部用彩條布套封,以防止雨雪進入,同時減少水分過快流失及熱量過快散發。自密實混凝土灌注前,應檢測混凝土拌和物的溫度、坍落擴展度、泌水率和含氣量等;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設計要求或配合比要求時方可灌注。自密實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宜控制在530。自密實混凝土性能檢驗頻次序號檢驗項目檢驗頻率1坍落擴展度1、在配合比實驗時檢驗一次。2、攪拌站首盤混凝土。3、每罐車取樣檢查一尺。2T50時間3泌水率4含氣量1、在配合比實驗時檢驗一次。2、攪拌站首盤混凝土。3、每50m取樣檢查一尺。5Bj高差1、在配合比實驗時檢驗一次。6H
39、2/H17豎向膨脹率856d抗壓強度1、在配合比實驗時檢驗一次。2、每班次至少取樣檢驗一次。3、每100m取樣檢查一尺。956d抗折強度1、在配合比實驗時檢驗一次。1056d彈性模量1156d電通量1256d 28次凍融循環剝落量1356d干燥收縮值 5.10質量記錄 應做好以下質量記錄: 5.10.1 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劑等)的出廠質量證明書、試驗報告。 5.10.2 混凝土試塊試驗報告。(包括同條件和標養的混凝土抗壓試驗)。 5.10.3 隱檢記錄。 5.10.4 設計變更及洽商記錄。 5.10.5 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 5.10.6 其它技術文件。如附錄項目 1、測定擴展度達到5
40、00mm的時間T50,計時從提離坍落度筒開始,至擴展開的混凝土外緣初觸平板上所繪直徑500mm的圓圈為止,以秒表測定時間,精確至O.1s(單位:s)。 2、用鋼尺測量混凝士擴展后最終的擴展直徑,測量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進行,并計算兩個所測直徑的平均值(單位:mm)。 注:混凝土擴展度測試時,如擴展開的混凝土偏離圓形,測得兩直徑之差在50mm以上時,需從同一盤混凝土中另取試樣重新試驗。 3、觀察最終坍落后混凝土的狀況,如發現粗骨料在中央堆積或最終擴展后的混凝土邊緣有較多水泥漿析出,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離析性不好,應予以記錄。六、安全技術措施安 全 生 產 管 理 網 絡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總
41、工程師質量安全員材料設備員財務行政管理員施工員各專業施工隊全體施工人員產要素管理網絡安全生產事 故處 理安 全檢 查各種警示牌宣傳牌標語班組安全操作交底分析教育驗 收場容場貌特殊工種上崗培訓工人安全教育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審查二圖六牌管理人員安全學習培訓6.1 安全生產管理措施: 6.1.1.安全責任制度: 項目經理對整個工程安全負責,分管生產的項目副經理對安全生產負直接領導責任,具體組織實施各項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分管技術的項目工程師負責組織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和審核、安全技術交底和安全技術教育;工地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二名,負責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監督;施工員對施工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責,貫徹落實各項
42、安全技術措施。做到各專業人員有崗位職責,操作班組、班長、安全組干事以至每個工人都有安全職責。 6.1.2.安全教育、交底制度: 1.對以勞動人才公司招聘人員(包括特殊工種),勞動人才公司在人員調動時,必須提供個人勞動保護卡(勞動保護卡必須記有:年齡、工齡、現崗位工齡、身體狀況、三級安全教育情況),對沒有勞動保護卡的,項目部有權拒絕接受,項目經理部使用外包工、臨時工,必須經勞動人才公司審核,辦理有關進場安全教育,符合條件的持人才公司發放的臨時上崗證上崗。 2.對項目部新招聘的人員,由項目部勞動部門負責,質安部配合安全教育,各專業隊、班組進行本專業安全教育及入場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并建立勞
43、動保護卡,對未經三級教育的人員,班組應拒絕分配工作。 3.對特種作業人員(電工、焊工、架子工等),必須經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4.項目部每月組織召開一次安全會,傳達上級文件精神,總結前期的安全情況,布置后一階段的安全工作。 5.各專業施工隊每周組織召開一次安全會,各施工班組每周做“三上崗、一講評”記錄 。 6.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施工員必須對操作班組進行有針對性質的安全技術交底,對外架的搭設、拆除、井架、塔吊的安裝和拆除要有施工技術措施,向操作工人進行詳細交底,并親臨現場指導。 7.凡未經安全生產技術交底的,班組有權拒絕接受工作。 8.班組在接到安全技術交底時,必須組織組員認真學習并
44、熟悉,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交底要求施工,如因交底錯誤而發生事故,由交底者負責,如因不按交底要求操作而發生的事故,由操作者負責。 9.事故發生,項目經理應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的原因、責任分析總結,事故處理堅持做到“三不放過”原則。 6.1.3.安全設施驗收制度: 本工程將對下列設施執行驗收掛牌制度。 1. 腳手架。 2. 各種洞口、臨邊圍欄及防護設施。 3. 為作業安全、機電安全防護需要專門配置的各種設施。 6.1.4.安全檢查制度: 1.本工程在施工的各個階段,將配合安全教育,提出安全目標口號與安全施工警句,在醒目位置如腳手架及主要干道上其布置。此口號與警句能增強安全生產氣氛,提高職工的安全
45、生產意識。 2.工地每月二次全面安全檢查,工段每星期進行一次定期檢查,由施工員實施,每個作業班組結合上崗安全交底,每天安全上崗檢查。通過安全檢查活動,不斷提高和加強職工的安全意識,落實各項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并且通過檢查活動本身可以發現和解決隱患。 6.2.安全技術措施: 6.2.1.高空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按規定,作業高度超過2米即為高空作業。 、臨邊必須搭設防護欄桿,防護欄桿由上下二道扶手及立桿組成,上扶手離地1.2 米,下扶手離地0.6米,扶手每3米設一立桿。扶手及立桿用鋼管連接,并用紅、白刷油漆分格標志。 、樓梯在施工階段做臨時護欄,護欄用鋼管,高1.0米,立桿與樓梯埋件焊牢,每梯段三
46、根,縱向連桿上下各一道。 、建筑物、構筑物上凡可能墜人的洞口,周邊必須加防護欄桿,凡可能墜物的小洞必須加焊鋼筋網固定,特別是在拆除階段,57層中庭在相應部位滿掛安全網以防掉物傷人。 6.2.2.腳手架搭設、拆除安全技術措施: 、搭設順序 立桿大橫桿小橫桿剪刀撐腳手板欄桿密目安全網。橫距1.2m,縱距1.5m,步距1.8m。 、搭設要點 、底部立桿采用不同長度的鋼管參差布置,使相鄰立桿上部接頭互相錯開,不在同一平面上。 、腳手架上滿鋪腳手板,用18鉛絲綁扎。 、應做到橫平豎直,立桿底部縱橫向均需注意落地桿,設立地鉸。 、按規范設置附墻連接桿。 、頂排封頂,外側設雙道扶手0.9m、1.3m,下設踢
47、腳桿,用腳手板及立網封住。 、腳手架拆除 腳手架拆除自上而下逐步拆除,一步一消,不準采用跳步式拆法??v向剪刀撐應先拆中間扣,然后拆兩頭扣,由中間人員向下傳遞。鋼管、扣件應分類堆放,嚴禁高空拋扔,應有人指揮,并在下面標出工作區,用繩子和紅白旗加以圍欄,暫停人員過往。 、安全措施 、所有扣件、鋼管、安全網要有合格證。 、分段搭設、分段驗收。 、轉角設置接地保護措施及避雷裝置,并有測試記錄。 、專人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工地定期檢查,汛期加強防范。 、不準在腳手架上堆放多余的鋼模鋼管,不準往腳手架上傾倒垃圾。 、嚴禁在腳手架上攀高上下,嚴禁在腳手架上拋物。 、帶電線路如無安全措
48、施一律不準通過腳手架。 、嚴格控制腳手架上施工荷載。 9.4.3.模板安裝、拆除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前扳手等工具必須用繩鏈系掛在身上。 、組合鋼模板裝拆時,上下應有人接應,鋼模板及配件應隨拆隨運送,嚴禁從高處拋擲。 、裝拆模板時,作業人員不能在同一垂直面上工作,操作人員要主動避讓吊物。 、拆模必須一次拆清,不得遺留無撐模板。 、拆除樓板模板時,不得將頂部撐一次性全部拆除,應分批拆下頂撐,然后按順序拆下擱柵底模,以免發生模板在自重荷載下大面積墜落。 6.2.4. 安全用電主要技術措施: 、嚴格執行建設部JGJ46-201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保護系統采用D215L漏電開關,工作零
49、線與保護零線分開,并多次重復接地,接地電阻符合規定。 、采用三級漏電保護。 、定期測定電氣設備絕緣電阻,繪制記錄表。絕緣不符,禁止使用。 、定期測定接地電阻、避雷電阻,電阻不符及時糾正。 、合理使用熔斷絲,嚴禁使用銅絲替代。 、所有電線架空設置,包扎需三層絕緣。 、使用鐵殼配電箱,井架卷揚機使用電動開關。 6.2.5. 交叉作業安全防護措施: 、在垂直運輸落物半徑內,人員行走劃出專門路線,做好隔離棚。 、無隔離措施不得在同一垂直面上上下交叉作業,拆卸腳手架難以避免的交叉作業,應臨時劃警戒線,專人監護。 、二米以上懸空作業人員必須系上安全帶,扣好保險鉤。 6.2.6. 機械使用安全措施 (1).
50、 機械安放穩固,有可靠的接地、接零、漏電保護裝置,及防雨遮陽裝置,排水暢通。 (2). 專人持證上崗作業,作業前先檢查安全裝置是否可靠。 (3). 傳動部位應有防護罩,平刨刀刃處有護手裝置,壓刨有回彈安全裝置。 (4). 手動電機電線絕緣良好,并配單獨漏電保護器。 (5). 各類氣瓶有明顯標志,并分開堆放、使用,乙炔設回火防止器。七、自密實混凝土施工應急預案 1、救援預案的目的事故發生后,及時展開救援,搶救受傷人員,使受困、受傷害人員、財產得到及時搶救。防止事故繼續發展。 2、救援機構2.1 機構組長:周厚才副組長:黃月平、王立明 、周浩組員:朱從泉、盛家星、張揚、常瑞、宋偉、沈小兵、蔣順明、
51、馮志林、陳兵、唐從舜。2.2 職責和分工(1)組長負責事故應急救援的全面組織、指揮、協調工作,負責向上級報告并負責調集搶險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2)副組長協助組長組織、指揮、協調救援工作,組長不在現場時代行組長的職責。(3)組員在組長或副組長的指揮下,負責現場的維護、搶救、警戒等工作,具體落實組長或副組長下達的救援方法、措施的指令。 3 應急物資 常備藥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繃帶、無菌敷料)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擔架、止血袋、氧氣袋等救火物資。 4 應急響應出現事故時,在現場的任何人員都必須立即向組長報告,匯報內容包括事故的地點、事故的程度、迅速判斷事故可能發展的趨勢、傷亡情況等,及時搶救傷員
52、、在現場警戒、觀察事故發展的動態并及時將現場的信息向組長報告。組長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趕赴現場并組織、調動救援的人力、物力展開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領導負責人匯報事故情況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事故的情況由公司向外向上匯報。 5 鋼柱倒塌及人員摔落事故的應急救援5.1 鋼柱倒塌、高空墜落事故的主要危害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5.2 應急救援方法(1)有關人員的安排組長、副組長接到信息后馬上到現場全程指揮救援工作,立即組織、調動救援的人力、物力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領導負責人匯報事故情況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組員立即進行搶救。(2)人員疏散、救援方
53、法人員的疏散由組長安排的組員進行具體指揮,將在危險區域的人員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組員和現場其他的人員對現場受傷害、受困的人員、財物進行搶救。受傷害、受困人員如有支架的構件或其它物件壓住時,應先對支架及現場進行觀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加固后,方進行相應的搶救,防止搶險過程中再次倒塌,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加固或觀察后,確認沒有進一步的危險,立即組織人力、物力進行搶救,發生墜落事故的應立即進行現場急救,撥打120救護。(3)傷員救護休克、昏迷的傷員救援讓休克者平臥,不用枕頭,腿部抬高30度。若屬于心原性休克同時伴有心力衰竭、氣急,不能平臥,可采用半臥。注意保暖和安靜,
54、盡量不要搬動,如需要搬動時,動作要輕。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暢通或實行人工呼吸。受傷出血,用止血帶止血、加壓包扎止血。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或送醫院。(4)現場保護由具體的組員帶領保衛人員在事故現場設置警戒區域,用三色紡織布或掛有彩條的繩子圈圍起來,由保衛人員旁站監護,防止閑人進入。 7.6 通訊聯絡 項目負責人: 周厚才 手機: 安全員: 周浩 技術負責人: 黃月平 手機: 醫院救護中心:120 匪警:110 火警:119八、冬季施工措施要求 1混凝土冬季施工控制措施1)混凝土冬季施工所采用的外加劑必須符合現行規范混凝土外加劑和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程的規定,同時應具有合格證、檢驗報告,并經復
55、試合格后方可使用。外加劑的摻量應嚴格執行國家現行規范的有關規定。2)外加劑的使用必須通過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試配、調整,以適應冬季施工的需要,同時應加強計量工作。3)混凝土的骨料必須清潔,不得含有冰雪等冰凍物,在摻用含有鉀、鈉離子防凍劑的混凝土中,不得混有活性骨料。4)冬季施工前應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澆筑方案和有關保溫、防凍、測溫措施,測溫方案應嚴格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2010)要求執行。5)應做好澆筑混凝土的施工記錄和測溫記錄,并歸入工程技術資料。混凝土其受凍零界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配置的普通混凝土,為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30;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
56、為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40,但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0N/mm2。6)混凝土澆筑應盡量避開雨雪天氣,混凝土在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污垢。運輸和澆筑混凝土用的容器應有保溫措施?;炷敛捎蒙唐坊炷粒薅〝嚢枵咎峁┗炷恋娜肽囟炔坏陀?5,罐車車身包裹保溫,砼運輸車應采取措施避免雨雪的直接進入,宜選擇近距離的攪拌站,防止砼運輸時間太長而降低入模溫度?;炷翝仓戤吅?,應將表面沁水及時清除。7)冬季施工的混凝土,收平后及時用塑料布和覆蓋保溫毯,保證其溫度。8)冬季施工期間設置專人負責測溫,監測混凝土入模溫度計養護溫度,直至混凝土達到抗凍零界強度。2商品混凝土的攪拌
57、及熱工計算本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為:(Kg/m3)材料名稱水泥粉煤灰外加劑砂石水材料產地華新湖北華電武漢三原襄陽襄陽現場規格二級混合砂525自來水用量312689.247451070145混凝土原材料加熱方法:優先采用加熱水的方法,當加熱水仍不能滿足要求時,再對細骨料(砂)進行加熱;水加熱溫度控制在80以下,砂加熱溫度控制在60以下。按至澆筑現場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為5進行計算: 1、砼冬季施工應優先選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42.5,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水灰比不大于0.6. 2、拌制砼采用的骨料應清潔,內部不得含有冰、雪、凍塊及其他易凍裂物質?;炷猎跐仓?/p>
58、前的溫度(出罐溫度)的熱工計算: 查施工手冊知道,當地12月月平均溫度為-5.0以上,考慮冬季施工中最不利的溫度取-10。混凝土拌合物經混凝土運輸車運輸到澆筑時溫度按下式計算:T2=T1-(t1+0.032n)(T1-Ta) 式中: T2: 混凝土拌合物運輸到澆筑時溫度,取5; T1: 混凝土拌合物出機溫度(); t1: 混凝土拌合物自運輸到澆筑時的時間,取0.75h; n: 混凝土拌和物運轉次數,取1(采用泵送); Ta: 混凝土拌合物運輸時環境溫度(); : 溫度損失系數(h-1),取0.25; 解得:T1環境溫度()543210-1-2備注T1 ()55.225.445.75.96.16
59、.326.54環境溫度()-3-4-5-6-7-8-9-10T1 ()6.7677.27.417.637.858.18.3 為確保工程質量,按運輸環境溫度為10時,所需的混凝土拌合物出機溫度8.3控制冬季混凝土的施工?,F場采用商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攪拌站采取加熱原材料等方法,保證混凝土傾出攪拌機溫度不低于18,按-10的室外環境考慮,則混凝土入模板的溫度為11.85??紤]模板和鋼管的吸熱影響,混凝土澆筑成型完成時的溫度,可按下式計算: (22-13)式中 T3考慮模板和鋼筋吸熱影響,混凝土成型完成時的溫度();Cc、Cf、Cs混凝土、模板、鋼筋的比熱容kJ/(kgK):混凝土取1kJ/(kgK
60、);鋼材取0.48kJ/(kgK);mc每立方米混凝土重量(kg);mf、ms與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觸的模板、鋼筋重量(kg);Tf、Ts模板、鋼筋的溫度,未預熱者可采用當時的環境氣溫()。本工程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觸的模板、鋼筋重量=300kg,考慮鋼梁因數取ms=450kg;則混凝土澆筑成型后的溫度:T218(0.250.750.0321)(18+10)11.85 T3(2400111.854500.4810)(240014500.48)10.073混凝土的運輸及澆灌1) 混凝土運輸車罐體采取保溫措施,以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成型溫度不低于10。2) 現場混凝土輸送泵管必須有保溫措施,采用保溫棉包裹
61、。3) 混凝土澆筑前,澆筑部位如有積雪或冰屑應清除干凈。4) 冬季混凝土振搗要快速,澆筑前應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如模板、鋼筋和預埋件檢查、清除冰雪凍塊,澆筑時所用腳手架、馬道的搭設和防滑措施檢查等。5) 混凝土澆筑應分層,每層厚度不得超過50cm。6) 掌握氣溫動態,澆筑混凝土時應避開最低氣溫,宜在氣溫較高時澆筑。當氣溫連續低于-15時,嚴禁進行混凝土澆筑。4、混凝土養護方法及熱工計算根據本工程特點,混凝土養護采用蓄熱養護法。蓄熱材料采用塑料薄膜,覆蓋,專人24小時分兩班值班,覆蓋養護7d。蓄熱法的熱工計算按以下方法進行:1) 混凝土蓄熱養護開始到任一時刻t的溫度,可按下式計算: (22-17
62、)2) 混凝土蓄熱養護開始到任一時刻t的平均溫度,可按下式計算: (22-18)其中、,為綜合參數,按下式計算:式中T混凝土蓄熱養護開始到任一時刻t的溫度();Tm混凝土蓄熱養護開始到任一時刻t的平均溫度();t混凝土蓄熱養護開始到任一時刻的時間(h);Tm,a混凝土蓄熱養護開始到任一時刻t的平均氣溫();c混凝土的質量密度(kg/m3);mce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Qce水泥水化累積最終放熱量(kJ/kg);vce水泥水化速度系數(h-1);透風系數;M結構表面系數(m-1);K結構圍護層的總傳熱系數kJ/(m2hK);e自然對數底,可取e=2.72。注:結構表面系數M值可按
63、下式計算:MA/V式中 A混凝土結構表面積(m2);v混凝土結構的體積(m3)。結構圍護層總傳熱系數可按下式計算:di第i層圍護層厚度(m);i第i層圍護層的導熱系數W/(mK)。平均氣溫Tm,a取法,可采用蓄熱養護開始至t時氣象預報的平均氣溫,亦可按每時或每日平均氣溫計算。水泥水化累積最終放熱量Qce、水泥水化速度系數vce及透風系數取值見表22-36和表22-37。水泥水化累積最終放熱量Qce和水化速度系數vce 表22-36水泥品種及強度等級Qce(kJ/kg)vce(h-1)52.5號硅酸鹽水泥4005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360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3300.01342.5號礦渣、
64、火山灰、粉煤灰硅酸鹽水泥240透風系數 表22-37圍護層種類透風系數小風中風大風圍護層由易透風材料組成2.02.53.0易透風保溫材料外包不易透風材料1.51.82.0圍護層由不易透風材料組成1.31.451.6 注:小風風速vw3m/s;中風風速3vw5m/s;大風風速vw5m/s。3)當需要計算混凝土蓄熱養護冷卻至0的時間時,、可根據公式(22-17)采用逐次逼近的方法進行計算。如果蓄熱養護條件滿足,且KM50時,也可按下式直接計算: (22-19)式中 t0混凝土蓄熱養護冷卻至0的時間(h)?;炷晾鋮s至0的時間內,其平均溫度可根據公式(22-18)取tt0進行計算。4)混凝土蓄熱養護
65、的有關參數,也可用圖22-29和表22-38查得。各種保溫模板的傳熱系數 表22-38保溫模板構造傳熱系數K W/(m2K)鋼模板,區格間填以聚苯乙烯板50mm厚3.0鋼模板,區格間填以聚苯乙烯板50mm厚,外包巖棉氈30mm厚0.9鋼模板,外包毛氈三層20mm厚3.5木模板25mm厚,外包巖棉氈30mm厚1.1木模板25mm厚,外包草簾50mm厚1.0圖22-29 用普通42.5級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蓄熱計算圖(入模溫度:20)建筑材料熱物理性能計算參數順序材料名稱表觀密度(kg/m3)導熱系數W/(mK)比熱容ckJ/(kgK)1混凝土24001.501.002鋼筋混凝土25001.741.0
66、53陶?;炷?5000.771.054加氣混凝土6000.210.845水泥砂漿18000.931.056混合砂漿17000.871.057磚砌體18000.810.888鋼材785058.000.489木材5500.172.5110陶粒5000.210.8411膨脹珍珠巖2500.040.8412水泥珍珠巖制品4000.070.8413蛭石制品5000.140.6614泡沫水泥4000.0880.8415礦棉1000.0350.7516礦棉板1000.040.7517巖棉板1500.040.7518巖棉氈1000.040.7519聚苯乙烯板300.0381.4720聚氨酯泡沫塑料500.0
67、251.4621聚乙烯泡沫塑料1000.0471.3822鈣塑1200.0491.5923軟木板2000.0652.1024木絲板5000.0842.5125鋸末2500.092.5126草簾1200.061.4627稻草墊1200.061.5128麥桔笆3200.091.5129蘆葦板3500.141.6730毛氈1500.061.8831石油瀝青14000.271.6832瀝青油氈6000.171.4733帆布15000.231.4734石棉水泥板19000.350.8435粘土20000.930.8436爐渣10000.290.7537粉煤灰10000.230.9238砂16000.87
68、0.8439石子18001.160.8440水10000.584.1941冰9002.332.1442雪3000.232.14由以上圖表及養護條件知道:Tm,a=-10、c=2400、Qce=330 kJ/kg、vce=0.013 h-1、=3.0、MA/V=(1.2+0.7)2/1.20.7=4.52(柱)則對柱:= K M/(vce Qce c) =1.324.674.52/(0.0133302400)=0.014= vce Qce mce/(vce Qcec- K M)則對柱=3300.013312/(0.0133302400-1.324.673.7) =0.132則=20.832e-v
69、ce t-e-vce t+ (-10)按養護7d考慮 對柱T=20.8328.499-10=10.23對于混凝土在10左右溫度養護7d,混凝土強度查圖表22-29知道混凝土強度達到70%,滿足混凝土抗凍臨界強度大于40%的要求。所以以上安排做覆蓋滿足混凝土強度要求。5、混凝土保溫措施 1)混凝土的覆蓋保溫室冬季蓄熱法施工的關鍵,保溫材料嚴格按照要求,覆蓋均勻,邊角接槎部位嚴密覆蓋并壓實。 2)保溫完畢后,值班工長要認證檢查,遇有大風天氣,要設專職值班人員檢查保溫覆蓋情況,并負責修復被風吹壞的覆蓋層。3)解除保溫條件:待混凝土同條件試塊試壓強度達到4Mpa以上且混凝土溫度與大氣溫度基本持平時,可以解除保溫。6、混凝土試塊的留設 按照規范較常溫至少多留2組同條件試件,一組用來測定混凝土受凍前的強度即臨界強度,另一組作檢驗28天強度,混凝土試件應在澆筑現場用澆筑結構的拌合物制作。試壓前試件應在擁有正溫度的室內停放,解凍后再進行試壓,停放時間需4-12h。九、附圖、表 1、2015年春節前施工進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