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柱子截面加大澆筑灌漿料方案1.分項工程概況食堂首層4-7/B-J軸區(qū)域內23根混凝土柱加大截面,內部澆筑C40自流平無收縮砼進行加固。2.工作原理通過增加柱子的截面尺寸,提高柱子的承載力及剛度,滿足結構加固和補強的需要。3.施工特點3.1、加大截面加固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加固方法,工藝簡單,適用面廣。3.2、灌漿料流動性好,粒徑小,便于灌注且灌注密實。3.3、 強度增長快,常溫下12小時即可拆模,3天即可投入使用。4.主要工藝流程植筋拆模養(yǎng)護澆筑灌漿料孔壁清理及烘干電錘成孔探測鋼筋位置測量放線墩柱表面鑿毛測量放線基坑開挖模板支護鋼筋加工、綁扎鋼筋網涂刷界面劑 5.施工工序及要點5.1、依據設計圖的要
2、求對需要做截面加大的柱子進行放線。放線尺寸要考慮到柱身截面加大的尺寸、模板支護的空間、基坑防護的空間、搭設腳手架的空間。5.2、基坑開挖。按照放線尺寸進行基坑開挖,如開挖深度超過1米,進行基坑支護。支護方法符合規(guī)范要求。5.3、柱子表面鑿毛。因柱子較高,需搭設腳手架施工。首先將柱子不用搭設支架的部分新舊結合混凝土面鑿毛,然后邊搭設腳手架邊鑿毛。鑿毛應鑿除混凝土表面浮漿,露出堅實混凝土骨料層,然后用空壓機把鑿毛混凝土面的浮塵吹干凈,用水清洗,以確保新舊混凝土的良好結合。5.4、測量放線。依據設計圖的要求在柱子相應位置進行植筋的放線。并對原有結構的鋼筋位置進行探測,若植筋孔位受原鋼筋干擾,需要對植
3、筋位置進行左右調整,避開原有結構鋼筋。5.5、采用電錘及相應鉆頭,在設計位置上鉆孔,孔徑及孔深符合設計要求 。鉆孔完成后采用無油高壓空氣,將孔內浮渣吹干凈,采用清孔平刷丙酮將孔內清洗干凈,達到無塵、無油、無水的植筋要求。5.6、植筋用的鋼筋或螺桿如在植入前發(fā)現(xiàn)有銹跡,應采用電動鋼刷將鋼筋粘結表面,進行除銹、打磨至露出新的光澤。5.7、將植筋膠進行預注(前3次打出的膠體不用),確定膠體無問題后再用專用設備進行注射。注入膠粘劑時,其灌注方式應不妨礙孔中的空氣排出,灌注量應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確定,并以植入鋼筋后有少許膠液溢出為度。在任何工程中,均不得采用鋼筋從膠桶中粘膠塞進孔洞的施工方法。5.8、涂刷
4、截面劑。按照設計圖紙尺寸,對新舊砼粘合面的部位涂刷界面劑。涂刷質量應均勻,無漏刷。5.9、鋼筋加工及鋼筋綁扎。鋼筋加工前必須將鋼筋表面的油漬、浮銹等清除干凈。彎曲的鋼筋按規(guī)范要求調直。鋼筋下料前核對半成品鋼筋的種類、規(guī)格以及編號等。成型后的鋼筋按編號進行分類堆放,并應做好防雨防銹蝕工作。鋼筋按照圖紙綁扎時,鋼筋的交叉點處采用扎絲呈梅花狀綁扎結實。鋼筋與模板之間設置與設計要求的鋼筋凈保護層厚度相匹配的工程塑料墊塊,墊塊與鋼筋綁扎牢靠,墊塊呈梅花形布置,間距為1米左右。鋼筋的焊接采用設計要求的焊機與焊條進行雙面焊接,焊接結束后清除焊渣等雜物。5.10、澆筑灌漿料:灌漿料澆筑前,應對原結構混凝土表面潤濕,以保證新舊混凝土的良好結合。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應隨時觀察模板的變形,出現(xiàn)不正常的變形時,應及時處理。灌漿料自高處傾卸時,其自由下落高度不超過2m;當超過2m時,應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動溜管等設施;傾卸高度超過6m時,除設串筒、溜管設施外,還應設置減速裝置;串筒、溜筒等距出料口下面的混凝土下落高度不宜超過1m。為保證上下層之間連為一體,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層混凝土的澆注。現(xiàn)場灌漿料澆筑的過程中,應派專人按要求制作灌漿料檢查試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