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現澆混凝土GBF蜂巢芯密肋樓蓋施工工藝流程圖對準備施工樓蓋測量放線 樓蓋支撐及模板安裝鋼筋下料成型鋼筋下料成型鋼筋安裝下蜂巢芯計劃,并委托專業廠家生產暗梁、柱帽鋼筋安裝預應力鋼筋安裝蜂巢芯進場驗收蜂巢芯安裝不合格整改、修補蜂巢芯安裝質量驗收水電預埋、預留安裝肋梁及板面鋼筋不合格整改、修補鋼筋隱蔽工程驗收鋪設架空馬道,清除板底雜物敷設泵送混凝土管,澆筑混凝土,隨澆隨修補調整盒芯鋼筋混凝土養護拆模二、 模板與鋼筋1、現澆混凝土GBF蜂巢芯樓蓋的模板和鋼筋的施工除應遵守本工法的規定外,還應遵循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有關規定。2、必須根據樓蓋的暗梁(或明梁)、密
2、肋梁、現澆板、蜂巢芯的重量及平面具體位置做恒載取值,并充分考慮施工荷載后,進行模板的豎向、側向承載和穩定計算,以及上層支撐架立桿對下層樓板豎向沖切驗算,設計模板、龍骨與支撐。3、模板應雙向或單項起拱1.5-3。對于不鋪設模板的蜂巢芯樓蓋,暗梁及肋梁底部鋪設條形模板,并應從梁邊伸出200mm寬以上模板,便于蜂巢芯底板同模板的搭接,防止該部位漏漿。4、蜂巢芯底部模板支撐的大小及間距需根據蜂巢芯、上部澆筑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載綜合考慮并計算后確定。不鋪設模板的蜂巢芯樓蓋有兩種支撐方案,支撐方案一:在蜂巢芯底部設木方(經計算設置在蜂巢芯肋下部、底部1/4處、中部等位置。木方具體數量及斷面尺寸根據荷載計算
3、確定)。支撐方案二:在暗梁及肋梁位置設置條形模板,模板寬度為每側伸出暗梁或肋梁邊不少于200,并在蜂巢芯底板中部加設木方加固,單個蜂巢芯底板下部木龍骨支撐不少于3根。5、暗梁鋼筋安裝完畢,必須進行初檢,并確定鋼筋的保護層墊塊完整可靠后,方可進行蜂巢芯鋪設施工。蜂巢芯鋪設完畢后再擺放肋梁及板的鋼筋。6、肋梁鋼筋應在預埋接線盒定位后在肋內進行綁扎,并應保證鋼筋與蜂巢芯之間有足夠的保護層厚度。肋梁及現澆板的面筋應與寬扁梁上部負筋應保持同向同層(即擺放在同一平面內)以減少柱梁板節點位置鋼筋高度。暗梁寬大于柱寬的情況及暗梁柱帽的施工必須按設計圖中現澆混凝土(GBF)蜂巢芯密肋樓蓋結構說明的相應要求處理。
4、7、樓蓋面層鋼筋安裝完畢,應按現行國家規范完成鋼筋工程隱蔽驗收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8、宜在樓蓋的一定面積范圍內利用鋼筋作板厚和盒芯標高控制標識,以保證其在后續混凝土澆筑中能符合設計要求。三、 堆放與吊運1、蜂巢芯的堆放場地應堅實、平整、潔凈。未作表面硬化處理的堆場,其基層應壓實,表面應鋪墊厚度不少于50mm潔凈砂子。2、蜂巢芯應按規格型號分類平臥疊層堆放,蜂巢芯在施工現場的疊放層數應符合表1的規定且不得高于1.5m蜂巢芯疊堆后應作儲放標識,并應明顯警示禁止人員攀爬、踩踏。 蜂巢芯現場疊放允許高度(表1)蜂巢芯高度(mm) 200200300 300500 容許疊層 8 653、應制作專
5、門的吊籠(箱)內的容許疊堆高度同表1,且不得高出籠(箱)側擋板。嚴禁用纜繩直接綁扎蜂巢芯進行吊運。4、蜂巢芯用吊籠(箱)吊至安裝樓層后應及時排放,可用塔吊吊鉤牢固鉤住蜂巢芯頂部中心位置的吊環,水平吊裝或人工抬放至安裝部位,不宜再疊層堆放。四、 蜂巢芯的安裝與驗收1、蜂巢芯的安裝:、蜂巢芯被吊至安裝樓層排放前須對其外觀完好情況做逐個檢查。蜂巢芯箱體破損不超過下表2所規定標準,對有可能漏入混凝土物料者,均須進行封補、填塞,然后方可鋪設。缺損嚴重超標者不得使用。蜂巢芯破損容許修補標準(表2)蜂巢芯高HGBF(mm)200200300300400400容許一般破損盒芯壁板HGBF/3HGBF/4HGB
6、F/5HGBF/6盒芯頂板(mm)100100100100一般破損密度(處/件)3333容許單處最大的高度破損HGBF/4HGBF/4HGBF/4HGBF/4、為防止蜂巢芯與模板之間漏漿,可用30100mm單面帶膠的泡沫膠條,墊在蜂巢底部邊緣,有膠的一面粘在模板上。、調整對線,保證蜂巢芯之間及盒芯與暗梁(或明梁)、墻、柱之間的間距符合設計要求。蜂巢芯樓蓋的預留水電線管盒應盡量布置在肋梁位置,不能布置在肋梁內的預埋盒可在相應位置擺放配套蜂巢芯及配件,管線布置在配套蜂巢芯的肋間。、蜂巢芯應按布置平面圖擺放,如設計未作要求,蜂巢芯與梁、墻鋼筋的凈間距鋼筋保護層厚度,與預留孔洞的凈間距50mm。暗梁與
7、柱相交核心部位采用相應的配套產品。、再夸邊不合模數安裝巢芯配套盒或相應的圓形配件。兩邊采用圓形配件或擺放不下蜂巢配件而設置的實心混凝土區域應按設計要求配置鋼筋。、對于不鋪設模板的蜂巢芯樓蓋,為了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蜂巢芯底部拼接位出現滲漿的情況,蜂巢芯安裝后在兩個蜂巢芯底部拼接部位粘貼膠帶紙后采用吊模方式處理,嚴禁在上部用砂漿進行修補。若才用膠紙貼縫的方法,應在樓蓋混凝土澆筑完在混凝土初疑過程中將漏漿部位膠紙取下并將漏漿引起的底板間夾渣處理好。、蜂巢芯安裝完成后必須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施工。檢查的情況應及時、如實、準確的記錄與上述“GBF”蜂巢芯安裝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中。該表
8、的收集、整理、歸檔要求余其它工程質量驗收記錄相同。、蜂巢芯頂部現澆板鋼筋安裝完畢后,應用14#鐵絲將蜂巢芯頂部與板面筋連接。2、蜂巢芯的驗收:、施工中造成的GBF蜂巢芯局部破損,可用塑料布、編織布及封口膠帶做修補。孔洞較大時可先在孔內塞麻袋、塑料布之類的材料,以澆筑混凝土時水泥漿不會進入盒內為準。、為了保證蜂巢芯的間距和順直,從而保證肋梁的寬度,可用木塊或用鋼筋對蜂巢芯進行固定。用木塊固定的,澆筑混凝土后必須及時取出。、 檢驗以目測為主,輔以量測。目測對象為整個施工中的樓蓋;量測對象以兩側相鄰梁所圍成封閉范圍作一個檢測區間,每區間隨機抽取兩處進行量測。施工面積不大于500的樓蓋,每層抽取三個區
9、間,超過500以上部分,每增加200,加抽一個區間。、量測位置與方法:(1)“蜂巢芯間距”在兩盒芯的同一直線上邊的中點量測;(2)“蜂巢芯兩盒平行度”在相鄰兩列(或兩行)的兩端盒芯同一直線上邊的中點間量測其距離,取兩測定值之差的絕對值作為實際偏差值。(3)“相鄰盒芯的最大高差”用2m長靠尺垂直橫跨各盒芯中部,取目測最大高差處量測。(4)用鋼卷尺、靠尺、塞尺、內卡尺等工具進行量測。五、蜂巢芯成品保護1、應盡可能避免或減少蜂巢芯到場后的臨時堆放余二次搬運。蜂巢芯在裝卸、搬運、疊堆時應小心輕放嚴禁拋投。2、安裝固定蜂巢芯施工過程,應在盒頂鋪墊木板做保護,不容許直接踩踏蜂巢芯。伸出蜂巢芯底板周邊的冷吧
10、鋼絲應向肋梁內彎曲,要保證同肋梁有足夠的錨固長度。不允許將扣件等重物直接拋放在蜂巢芯面板上,鋼筋等重物起吊堆放位置應墊設木板或木方等保護蜂巢芯。不鋪設模板的蜂巢芯蓋樓,鋼筋等重物易堆放在梁(暗梁)|等下部支撐牢固部位。3、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禁止將施工機具直接壓放在蜂巢芯上。若采用塔吊吊運混凝土,吊斗出料口出應鋪設模板緩解混凝土沖擊力,混凝土不能直接沖擊蜂巢芯。輸送泵輸送混凝土時,且應盡量降低泵管口的下落高差,下落點也應鋪設模板緩減沖力。六、澆筑混凝土1、輸送混凝土的泵管應盡可能從寬扁梁上架設,如確需從蜂巢芯頂面架設泵管,應從縱橫肋梁相交處的放彈性緩沖墊(如廢舊汽車外胎)換件甭管對盒芯的沖擊力,如
11、采用不鋪模板蜂巢芯蓋樓,泵管通過處的蜂巢芯下必須有足夠的支撐滿足上部荷載。2、澆筑混凝土試時,應安排適量的木工與鋼筋工,隨澆筑作業及時修補、調整蜂巢芯與鋼筋。并應安排木工對支模架進行看護。3、混凝土的塌落度宜取15-18cm,而布料與振搗應同步進行,振搗時間以保證肋間被混凝土重填飽滿,無積存氣囊、氣泡為宜。4、澆筑混凝土蜂巢芯樓蓋時,宜采用小型插入式振動器(直徑3cm)振搗。不得將振搗器直接觸壓蜂巢芯表面進行振搗。若配合采用平板振動器振搗,應采用1500w的小功率振動器。5、樓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上部支模架應待混凝土達到終凝后再進行鋪設,支模架立桿下應設墊板,并應對墊板進行抗沖剪驗算。6、蜂巢
12、芯高度超過450mm的樓蓋,混凝土澆筑時宜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布料高度不超過芯盒高度的五分之三,待用振動棒振實再進行第二次布料。7、在澆筑混凝土時,如遇現場蜂巢芯變形過大或破損,應及時采用支護擋板措施,用以抵抗混凝土對芯盒的壓力,以芯盒內不進混凝土為準。七、安裝安全 1、為防止在吊裝過程中箱體出現脫鉤現象,吊裝環部位嚴禁打鑿。為保證施工安全,正在吊裝作業的蜂巢芯箱體下方禁止有人通行或停留!吊裝蜂巢芯應遵守塔式起重機操作使用規程(JG-T1001999)的規定。2、安裝固定蜂巢芯過程中,應在盒頂及肋梁上部鋪設操作馬道(如鋪墊木板做保護),不允許施工人員直接踩踏蜂巢芯(以預防施工人員踏空或摔倒等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