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錄1編制依據22工程概況22.1工程概況22.2腳手架搭設概況23輪扣式腳手架的特點24輪扣式腳手架的施工要點及技術參數35技術準備36材料機具準備47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48安全應急預案131編制依據1、工程總承包施工合同及補充協議2、設計單位施工建筑平面圖3、建筑施工高空作業安全技術規程 JGJ80-20164、建筑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JGJ166-20085、鋼管腳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選用技術規程 DB 11T 583-20156、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 JGJ231-20102工程概況2.1工程概況序號項 目內 容1工程名稱朝陽區朝陽公園北公建混合住宅工程2
2、工程地址朝陽區亮馬橋路南側亮馬名居東側3建設單位4設計單位5監理單位6質量監督單位朝陽區質量監督站7施工總承包單位中建一局集團第二建筑有限公司9建筑面積總建筑面積(m2)93300地下建筑面積(m2)40000地上建筑面積(m2)5330010建筑層數地下4層(東區)5層(西區)地上東區最高20層西區最高19層2.2腳手架搭設概況本次腳手架搭設范圍為西區地上各樓,包括1#樓1-19層,2#樓1-8層,5-9#樓1-2層,其中1#樓2-19層搭設高度3m,其他各樓搭設高度均為7.8m,為縮短工期及節省人力物力,腳手架采用輪扣式腳手架進行搭設。3輪扣式腳手架的特點輪扣式腳手架是新型的一種便攜式支撐
3、腳手架,它有點類似碗口架又優于碗扣架,其主要特點是:1、具有可靠的雙向自鎖能力;2、無任何活動零件;3、運輸、儲存、搭設、拆除方便快捷;4、受力性能合理;5、可以自由調節;6、產品標準化包裝;7、組裝合理,它的安全性、穩定性好于碗扣式、優于門式腳手架;4輪扣式腳手架的施工要點及技術參數1、前期做好專項施工方案設計,并由總包單位放線定位,以保證后期剪刀撐和整體連桿的設置,確保其整體穩定性和抗傾覆性。2、輪扣式腳手架安裝地面必須平整。3、輪扣式腳手架立桿及橫桿技術參數名稱型號A理論重量材質、壁厚立桿LG2.4240014.02材質為Q235壁厚為3.0mm立桿LG1.515008.91橫桿LG1.
4、212007.41橫桿LG1.515008.915技術準備1、組織專業施工人員熟悉施工圖紙,領會設計意圖。熟悉各部位搭設高度及搭設范圍。準備相應的施工工藝規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標準、圖集等。2、逐級技術交底:項目總工對項目管理人員和施工隊伍主要管理人員做方案交底,專業工長以書面形式向各班組做技術交底,班組長再向操作工人進行交底。技術交底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針對關鍵部位和質量控制點,提出具體措施和要求。技術交底要符合方案、規范標準要求,同時又要符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便于操作,便于貫徹執行。3、備齊施工中所需的計量、測量器具,器具要有合格證書。4、做好測量放線、驗線工作,保證測量放線的精度,為
5、模板安裝位置提供準確定位線。6材料機具準備1、輪扣式腳手架用鋼管應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92)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2)中的Q235A級普通鋼管,其材質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的規定。2、輪扣、可調底座及可調托撐螺母應采用可鍛鑄鐵或鑄鋼制造,其材料機械性能應符合GB9440中KTH330-08及GB11352中ZG270-500的規定。3、橫桿接頭、斜桿接頭應采用碳素鑄鋼制造,其材料機械性能應符合GB11352中ZG230-450的規定。4、采用鋼板熱沖壓整體成形的下扣,鋼板應符合GB700標準中Q235A級鋼的要求,
6、板材厚度不得小于6mm。并經600650C的時效處理。嚴禁利用廢舊銹蝕鋼板改制。5、立桿上的上扣應能上下串動和靈活轉動,不得有卡滯現象;桿件最上端應有防止碗扣脫落的措施。6、在輪扣節點上同時安裝1-4個橫桿,所有輪扣均應能鎖緊。7、腳手架外觀質量要求:(1)鋼管應無裂紋、凹凸、銹蝕、不得采用接長鋼管;(2)鑄造件表面應光整,不得有砂眼、縮孔、裂紋、澆冒口殘余等缺陷,表面粘砂應清除干凈。(3)沖壓件不得有毛刺、裂紋、氧化皮等缺陷;(4)各焊縫應飽滿,焊藥清除干凈,不得有未焊透、夾砂、咬肉、裂紋等缺陷;(5)構配件防銹漆涂層均勻、牢固。8.主要構、配件上的生產廠標識應清晰。7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7.
7、1操作腳手架搭設概況本工程裝修改造施工采用輪扣式鋼管操作腳手架,搭設后使其配合隔墻的拆除、墻體砌筑、房間內裝修、輕鋼龍骨石膏板吊頂等施工作業。搭設范圍具體如下:1#樓首層為9m層高,樓層吊頂覆蓋范圍內滿搭滿堂紅腳手架進行施工;2-19層層高4.5m,豎向構件及輕鋼龍骨石膏板吊頂均滿搭滿堂紅輪扣式鋼管腳手架進行各項工序的施工;2#樓1-8層層高均為9m,樓層吊頂覆蓋范圍內滿搭滿堂紅腳手架進行豎向構件及吊頂的施工,同時也作為夾層洞口隔墻拆除和砌筑的施工;5-9#樓層高均為9m,樓層吊頂覆蓋范圍內滿搭滿堂紅腳手架進行豎向構件及吊頂的施工,同時也作為夾層洞口隔墻拆除和砌筑的施工;腳手架搭設前需將原2#
8、樓室內、5-9#樓室內影響腳手架搭設的輕鋼龍骨隔墻和方鋼吊頂拆除后方能進行滿堂紅操作腳手架的搭設。7.2操作腳手架搭設總體部署為保證施工進度的要求,同時方便各施工工序的順利開展,對腳手架的搭設做如下施工總體部署:1#樓腳手架的物資運輸及搭設開展,總體分為兩部分進行流水劃分,10-19層同時進行滿堂腳手架的搭設,當豎向構件面層及吊頂施工完成后,將架體拆除,隨后搭設1-9層操作腳手架,搭設完成后開展1-9層豎向構件面層裝修和吊頂的施工;2#樓總體分為兩部分進行腳手架的搭設施工,首先進行5-8層的滿堂紅腳手架的搭設,然后再進行1-4層的腳手架搭設。5-9#樓由于層數少,面積小,將同時配置7#、8#、
9、9#樓單層滿堂紅的腳手架用量進行搭設施工,首先進行各樓二層的施工,二層施工完成進行首層施工。7、8、9#樓施工完成后進行5、6#樓的室內裝修施工。7.3腳手架搭設構造措施1、設計方案本次操作腳手架采用輪扣式鋼管腳手架進行施工。輪扣式腳手架是由帶有輪盤的鋼管立桿、帶有插頭的鋼管橫桿以及可調頂托等部分組成的支撐體系。搭設流程基本同扣件式腳手架,只是立桿和橫桿都是固定的,立桿和橫桿的連接也少了活動扣件固定這一環節。9m層高樓層搭設高度均為7.8米,4.5m層高腳手架搭設高度均為3m。2、腳手架主要構造參數(1)9m層高滿堂腳手架立桿縱橫向立桿間距1200mm,4.5m層高滿堂操作腳手架立桿縱橫向間距
10、1200mm,步距均為1500mm。作業層荷載標準值為2KN/(2)滿堂腳手架在架體外側四周及內部縱、 橫向每 6m 至 8m 由底至頂設置連續豎向剪刀撐,在架體頂部設置連續水平剪刀撐。(3)操作層上滿鋪腳手板,腳手板與架體用鐵絲綁緊。腳手板下掛水平安全網。具體搭設方法見后立面圖。(4)架體四周外立面向內的第一跨每層均應設置豎向斜桿,架體整體底層以及頂層均應設置豎向斜桿,并應在架體內部區域每隔5跨由底至頂縱、橫向均設置豎向斜桿。7.8m的操作腳手架頂層設置扣件式鋼管水平剪刀撐。(5)腳手架首層立桿采用不同長度的立桿交錯布置,錯開立桿豎向距離不應小于500mm。(6)為方便樓面上物資運輸及人員通
11、行,在架體外側設置通長的人行通道 ,在通道上部架體設支撐橫梁,通道兩側腳手架加設斜桿,洞口頂部鋪設封閉的防護板,兩側設置安全網。3、剪刀撐和橫向斜撐布置(1)9m層高腳手架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設置剪刀撐,并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剪刀撐的底部要插到掃地桿處,每道剪刀撐聯系不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斜桿與地面夾角宜在4560之間。(2)剪刀撐斜桿的接長采取對接方式。(3)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小橫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4)在腳手架底頂部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外側四周及內側設置由頂部到底部的連續豎向剪刀撐。4、連墻件設置(1)9m層
12、高操作腳手架按照規范要求設置連墻件,所有連墻件采用扣件式鋼管進行設置及操作。(2)連墻件應設置在有水平桿的輪扣節點旁,連接點至輪扣節點距離不應大于300mm;連墻桿應采用直角扣件與立桿連接。(3)連墻件布置在同一平面,水平間距不大于3跨,與主體結構外側面距離不大于300mm。5、防護設施在鋪腳手架的操作層上,外側設置0.6米高和1.2米高的兩道護身欄和一道0.18m高的擋腳板。并在作業層下步架處設一道水平兜網。7.4腳手架搭設施工工藝及構造措施1、腳手架搭設施工工藝流程放線定位擺放墊板(木跳板)安裝立桿、橫桿第一步驗收搭設橫桿剪刀撐搭設驗收2、施工構造措施(1)操作面的下面張掛水平兜底安全網。
13、(2)剪刀撐在架體的四向外側立面從底到頂連續搭設,斜度以45-60角為宜。用旋轉扣與立桿連接,不得支撐在非受力點處。7.5腳手架的拆除1、拆除程序應遵守由上而下的原則,先搭后拆的原則,及先拆拉桿、腳手板、剪刀撐、斜撐、而后拆水平桿、立桿等(一般拆除順序為清理建筑垃圾安全網欄桿腳手板剪刀撐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立桿)。2、不準分立面拆除或在上下兩步同時進行拆除。做到一步一清、一桿一清。拆立桿時,應先抱住立桿。再拆最后兩個扣。拆除橫桿、斜撐、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件。然后托住中間,再解兩端扣。3、拆除后架體的穩定性不應被破壞,如墻桿被拆除前,應臨時加設支撐防止變形,拆除各標準節時,應防止失穩。4、凡
14、已松開連接的桿件必須及時取出、放下,以免誤扶、誤靠,引起危險;拆下的桿件和腳手板應及時吊運至地面,禁止自架上向下拋擲。每拆除一層架管后,各工種需對外墻、管線等及時進行修補,待項目部技術人員進行驗收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外架的拆除。5、在拆除前,必須完成以下準備工作:(1)全面檢查腳手架的扣件連接、連墻件、支撐體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2)拆除安全技術交底,應由總包責任工程師向分包單位逐級進行交底。(3)清除腳手架上雜物及地面障礙物。6、拆除應符合以下要求:(1)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2)所有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
15、差不應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3)各構配件必須及時分段集中運至地面,嚴禁拋扔。7、腳手架搭拆人員必須是經過考核的專業架子工,并持證上崗。8、連墻件應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桿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7.6腳手架的檢查與驗收1、腳手架鋼管(1)腳手架鋼管進場應具備產品質量合格證和質量檢驗報告,鋼管質量應符合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2006)中Q235-A級鋼的規定。(2)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3)每根鋼管的最大質量不大于25kg,鋼管上嚴禁打孔,且必須涂有防銹漆。(4)鋼管外徑、壁厚、端面等的偏差,應符合下表規
16、定。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示意圖檢查工具1鋼管尺寸(mm)外徑48.3壁厚3.6-0.5/游標卡尺2鋼管兩端面切斜偏差1.70塞尺、拐角尺3鋼管外表面銹蝕深度0.50游標卡尺4鋼管彎曲鋼管的端部彎曲l1.5m5鋼板尺立桿鋼管彎曲3ml4m4ml6.5m1220水平、斜桿的鋼管彎曲l6.5m302、腳手板(1)木腳手板材質應符合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規范(GBJ50005-2003)中級材質的規定。(2)腳手板的寬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mm,兩端各設4mm的鍍鋅鋼絲箍兩道。3、安全網立網采用2000密目安全網,水平網采用菱形網目錦綸安全網。施工層及施工層往下每隔10米采用水平安全網進行
17、兜底,安全網網繩、邊繩、系繩的直徑、網眼尺寸、承載能力符合國標安全網(GB5725-85)的規定,同時必須具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已使用過的安全網必須經過檢查和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超過使用期限的安全網嚴禁使用。安全網必須使用定點廠家的產品,非定點廠家的產品禁止進入本施工現場。7.7架體驗收一、腳手架應在以下階段進行檢查與驗收1、腳手架搭設前;2、作業層上施加荷載前;3、達到設計高度后;4、遇有六級大風與大雨后;寒冷地區開凍后;5、停用超過一個月,復工前。二、腳手架在使用過程中應定期檢查一下項目1、立桿是否懸空。2、扣件螺栓是否松動。3、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4、是否超載。三、腳手架的技術要
18、求、允許偏差及檢查方法符合下表要求序號項目技術要求允許偏差(mm)示意圖檢查工具1地基基礎表面堅實平整/觀察排水不積水墊板不晃動底座不滑動不沉降-102立桿垂直度最后驗收垂直度/100用經緯儀或吊線和卷尺搭設中檢查偏差的高度H=2H=10H=22750100/3間距步距縱距橫距/205020/鋼板尺4縱向水平桿高差一根桿的兩端/20水平儀或水平尺同跨內兩根縱向水平桿高差/10四、扣件安裝的檢查與驗收1、螺栓擰緊力矩控制在4065KNm之間;采用扭力扳手檢查,抽樣方法按隨機均部原則進行。抽樣檢查數目與質量判定標準,按下表中的規定確定,不合格的必須重新擰緊,直至合格為止。序號檢查項目安裝扣件數量(
19、個)抽檢數量(個)允許的不合格數1連接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或剪刀撐的扣件;接長立桿、縱向水平桿或剪刀撐的扣件120132005052連接橫向水平桿與縱向水平桿的扣件(非主節點處)1201320050102、主節點處固定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于150mm。3、對接扣件的開口應朝上或朝下。4、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7.8腳手架搭拆的安全管理措施1、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按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6036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體檢,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2、腳手架施工人員必
20、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不得帶病或酒后作業。3、腳手架的構配件質量與搭設質量,應按要求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方準使用。4、當有六級及以上大風和霧、雨、雪天氣時應停止腳手架搭設與拆除作業。雨、雪后上架作業應有防滑措施,并應掃除積雪。5、拆除腳手架時,地面應設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看守,嚴禁一切非操作人員入內。6、腳手架搭設過程中,應及時與結構拉結或采用臨時支頂,以保證搭設過程安全。未完成腳手架在每日收工前,一定要確保架體穩定。7、拆除腳手架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桿件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8、在拆除過程中,凡松開連接的構配件應及時拆除運走,做到一步一清
21、、一桿一清,避免誤扶、誤靠已松脫的桿件。9、每天拆架下班時,要保證架體穩定,不應留下隱患部位。10、所有桿件在拆除時應分離,不準在桿件上附著扣件或兩桿相連送至地面。11、拆除的構配件嚴禁向下拋擲,零配件要裝入容器內,鋼管要綁扎牢靠,吊運至地面。7.9腳手架使用的安全保證措施1、作業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操作腳手架僅作為施工操作使用,不得放置過多的物資材料,嚴禁超載。2、在腳手架使用期間,嚴禁拆除主節點處的縱、橫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和連墻件。如需拆改腳手架必須報技術部門批準,采取相應措施,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3、在架上施工操作時要求精力集中,禁止上架操作人員在架面上奔跑、退行、嬉鬧和
22、坐在欄桿上,避免發生碰撞、失衡、脫手、滑跌等不安全作業。4、應設專人按要求對腳手架進行定期檢查,如發現問題和隱患,在施工作業前要及時維修,合格后方準使用,確保施工安全。5、在腳手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守。6、不準利用腳手架吊運重物;上架作業人員上下均應走人行馬道,不準攀爬架體; 7、禁止在架板上加墊單塊腳手板或其它物品增加操作高度。8安全應急預案項目部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副組長由項目書記、項目總工、執行經理擔任,成員由項目部各部門主管領導及安全員等人員組成,公司本部設置有相應的應急救援指揮部。4.1應急準備和響應救援機構1、項目應急準備和響
23、應救援小組:4.2應急救援機構職責負責制定事故預防工作相關部門人員的應急救援工作職責。負責突發事故的預防措施和各類應急救援實施的準備工作,統一對人員,材料物資等資源的調配。進行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應變演習,有計劃區分任務,明確責任。當發生緊急情況時,立即報告公司相關主管部門并及時采取救援工作,盡快控制險情蔓延,必要時,報告當地部門,取得政府部門的幫助。4.3應急救援工作程序1、項目經理部建立應急準備和響應救援值班室,值班室在工程部,并保證24小時輪流值班。2、項目經理部應急電話火警119急救120/999朝陽區派出所北京軍區總醫院分院公司安全保衛部602187513、發生安全事故具體上報程序如下
24、:現場第一發現人現場值班人員現場應急救援小組組長、通信聯絡組員公司值班人員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小組向上級部門報告。4.4.撥打電話時要盡量說清楚以下幾件事1、說明傷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經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讓救護人員事先做好急救的準備。2、講清楚傷者(事故)發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幾號、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3、說明報救者單位、姓名(或事故地)的電話或傳呼機或傳呼電話號碼以便救護車(消防車、警車)找不到所報地方時,隨時通過電話通訊聯系?;敬蛲陥缶入娫捄螅瑧獑柦訄笕藛T還有什么問題不清楚,如無問題才能掛斷電話。通完電話后,應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護車,同時把救護車進工地現場的路
25、上障礙及時予以清除,以利救護到達后,能及時進行搶救。4. 5施工現場的應急處理設備和設施管理1、應急電話的安裝要求:工地應安裝電話,無條件安裝電話的工地應配置移動電話。電話可安裝于辦公室、值班室、警衛室內。在室外附近張貼“119、110、120”電話的安全提示標志,以便現場人員都了解,在應急時能快捷地找到電話撥打報警求救。電話一般應放在室內臨現場通道的窗扇附近,電話機旁應張貼常用緊急急用查詢電話和工地主要負責人和上級單位的聯絡電話,以便在節假日、夜間等情況下使用,房間無人上鎖,有緊急情況無法開鎖時,可擊碎窗玻璃,便可以向有關部門、單位、人員撥打電話報警求救。2、急救箱的配備:急救箱的配備應以簡
26、單和適用為原則,保證現場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增減,定期檢查補充,確保隨時可供急救使用。器械敷料類:消毒注射器(或一次性針筒)、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止血帶、止血鉗、(大、小)剪刀、無菌橡皮手套、棉球、棉簽、三角巾、繃帶、膠布、夾板、別針、手電筒(電池)、繃帶、鑷子。藥物:十滴水、紅藥水、創可貼、酒精等。3、其他應急設備和設施由于在現場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安全情況,甚至發生事故,或因采光和照明情況不好,在應急處理時就需配備應急照明,如可充電工作燈、電筒、油燈等設備。由于現場有危險情況,在應急處理時就需有用于危險區域隔離的警戒帶、各類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標志牌。有時為了安全逃生
27、、救生需要,還必須配置安全帶、安全繩、擔架等專用應急設備和設施工具。按要求配置各項消防物質及器材,由消防保衛部負責保管。各項臨時需用物質如潛水泵、草袋、砂石等,由物資部負責調配。4.6應急響應1、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事故項目應急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打電話通知應急救援小組組長(項目經理),撥打120求救電話,并通知醫療救護組、警戒保衛組等快速進入事發地點。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根據事故程度,下達作業區域進行緊急狀態、停工指令。判斷是否需要通知現場搶險組進入現場。警戒保衛組應在事故現場建立警戒區域,維護現場治安秩序,設立警戒線,將無關人員清理出現場。同時派人在大門口及關鍵路口迎接救護車輛。清除障
28、礙物,保障救援通道暢通。醫療救護組接到內部報警后,根據人數及傷情,安排救護隊員,帶上急救藥品、器材趕到事故現場,對遇險人員進行搶救。根據傷員情況決定就地治療等待醫療機構到達后,還是主動送往就近醫院。善后處理組根據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指示通知受害人家屬并安撫家屬情緒,與保險公司協商賠償問題。技術支持組分析事故原因,對是否需要修改現場施工工序、改進防護措施等提出建議。2、觸電事故項目應急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告知報警人立即使觸電人脫離電源、就近錄找安全巡查員對觸電者進行緊急救治,打電話通知應急救援小組組長(項目經理),撥打120求救電話,并通知醫療救護組、警戒保衛組等快速進入事發地點。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根
29、據事故程度,下達作業區域進行緊急狀態、停工指令。判斷是否需要通知現場搶險組進入現場。警戒保衛組應在事故現場建立警戒區域,維護現場治安秩序,設立警戒線,將無關人員清理出現場。同時派人在大門口及關鍵路口迎接救護車輛。清除障礙物,保障救援通道暢通。善后處理組根據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指示通知受害人家屬并安撫家屬情緒,與保險公司協商賠償問題。技術支持組分析事故原因,對是否需要對配電系統進行改進提出建議。醫療救護組接到內部報警后,根據人數及傷情,安排救護隊員,帶上急救藥品、器材趕到事故現場,對遇險人員進行現場搶救等待醫療機構到來。3、坍塌事故項目應急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打電話通知應急救援小組組長(項目經理),
30、如有人員被埋撥打120求救電話,并通知現場搶險組、醫療救護組、警戒保衛組等快速進入事發地點。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根據事故程度,下達作業區域進行緊急狀態、停工指令。根據事故情況,聯系外部救援機構。警戒保衛組應在事故現場建立警戒區域,維護現場治安秩序,設立警戒線,將無關人員清理出現場。同時派人在大門口及關鍵路口迎接救護車輛。清除障礙物,保障救援通道暢通。現場搶險組接到通知后,應召集義務搶危小組集合,進行清理土方或雜物,如有人員被埋,應首先進行人員搶救,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展擴大,隨時監護邊坡狀況,及時清理邊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發生。醫療救護組接到內部報警后,安排救護隊員,帶上急救
31、藥品、器材趕到事故現場,對遇險人員進行搶救(如有人員受傷)。后勤保障組長根據事故嚴重性,調派救援物資、及救援人員的生活資料。善后處理組根據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指示通知受害人家屬并安撫家屬情緒,與保險公司協商賠償問題。技術支持組分析事故原因,判斷事故發展趨勢,對事故處理提出合理方案,對是否需要修改現場施工工序、改進防護措施等提出建議。4、腳手架坍塌事故項目應急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打電話通知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如有人員被埋撥打120求救電話,并通知現場搶險組、醫療救護組、警戒保衛組等快速進入事發地點。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根據事故程度,下達作業區域進行緊急狀態、停工指令。根據事故情況,聯系外部救援機構。警戒保
32、衛組應在事故現場建立警戒區域,維護現場治安秩序,設立警戒線,將無關人員清理出現場。同時派人在大門口及關鍵路口迎接救護車輛。清除障礙物,保障救援通道暢通?,F場搶險組接到通知后,應召集義務搶險小組集合,首先切斷事故現場電源,組織架子工進行倒塌架子的拆除和拉牢工作,防止其他架子再次倒塌,如有人員被砸應首先清理被砸人員身上的材料,集中人力先搶救受傷人員,最大限度的減小事故損失。醫療救護組接到內部報警后,安排救護隊員,帶上急救藥品、器材趕到事故現場,對遇險人員進行搶救(如有人員受傷)。后勤保障組長根據事故嚴重性,調派救援物資及救援人員的生活資料。善后處理組根據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指示通知受害人家屬并安撫家屬
33、情緒,與保險公司協商賠償問題。技術支持組分析事故原因,判斷事故發展趨勢,對事故處理提出合理方案,對是否需要修改現場施工工序、改進防護措施等提出建議。5、傾覆事故項目應急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打電話通知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如有人員受傷撥打120求救電話,并通知現場搶險組、醫療救護組、警戒保衛組等快速進入事發地點。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根據事故程度,下達作業區域進行緊急狀態、停工指令。通知機械租賃單位,要求其組織專業人員進入現場。警戒保衛組應在事故現場建立警戒區域,維護現場治安秩序,設立警戒線,將無關人員清理出現場。同時派人在大門口及關鍵路口迎接救護車輛。清除障礙物,保障救援通道暢通。現場搶險組首先切斷事故現場電源,如有人員被砸應首先清理被砸人員身上的材料,集中人力先搶救受傷人員,最大限度的減小事故損失。等待租賃單位專業人員來到現場后配合其進行清理工作。醫療救護組接到內部報警后,安排救護隊員,帶上急救藥品、器材趕到事故現場,對遇險人員進行搶救(如有人員受傷)。后勤保障組長根據事故嚴重性,調派救援物資、及救援人員的生活資料。善后處理組根據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指示通知受害人家屬并安撫家屬情緒,與保險公司協商賠償問題。技術支持組分析事故原因,判斷事故發展趨勢,對事故處理提出合理方案。應急救援路線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