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1.編制目的.12.編制依據.13.工程概況.13.1.現場回填土情況.24.回填土上挖樁難點.35.回填土區域人工挖孔樁預防措施.35.1.防樁偏位措施.35.2.挖孔過程控制措施.45.3.雨天挖孔施工控制.56.應急救援措施.56.1.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職責:.66.2.項目部應急專業組職責:.66.3.工作要求 .66.4.應急事故處理程序.76.5.坍塌事故的處理方法.76.6.應急解除 .86.7.后期處置 .81.編制目的本方案主要針對在C1、C2、D1、D2 展廳區域內回填土層上人工挖孔樁施工的施工重點、難點而編制,此部分人工挖孔樁的正常施工工藝需參照人工挖孔樁專項施工方案
2、。2.編制依據深圳市博藝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施工圖。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貴陽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建筑地基基礎施工及驗收規程GB50202-200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 建筑樁基技術規范 JGJ94-2008 現行國家有關標準和規程貴州省有關文件及規定。3.工程概況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工程位于貴陽市金陽新區,長嶺北路和迎賓路交叉口南西側,建筑占地面積約190523.68m2,共分為 A、B、C、D 四個區。A 區為 a1集中商業、a2-1 會展中心、a2-2 會展中心(地下車庫)、a2-3 會展中心(商業);B 區
3、為b1 地下商業、b2 會展中心;C 區為 c1 會議中心、c2 201 大廈、c3 風情商業街、c4酒店;D 區為 d1 辦公、d2d4 公寓。總建筑面積 979357.61m2。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基礎形式有下柱墩、人工挖孔墩和人工挖孔樁基礎,人工挖孔樁(墩)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C25,墩臺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15。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C1、C2、D1、D2 區共 267 根人工挖孔樁,樁身直徑D 分別為:1000、(74 根)、1200(71根)、1400(6 根)、1600(116根)三種,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C25,樁護壁為 C20混凝土,樁身鋼筋籠主筋分別為20、22,加勁箍為 1
4、4 和16。3.1.現場回填土情況根據地質勘查報告,回填土區域主要分布在C2、D2 展廳施工區域,現場回填土為新近填土,主要成分由粘土、碎石、塊石等構成,填筑時間為1-2 個月,碾壓不密實,結構松散。場地內廣泛分布,厚度變化較大0.88.5m,一般厚度 4.0m。回填土現場勘查情況如下:現場可直接觀察到土層表面主要為粘土和碎石。回填土含有較多碎石和石塊本工程展廳部位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土層中的上層滯水和基巖裂隙水。其中上層滯水水量有限,主要影響因素為大氣降水,基巖裂隙水埋藏較深,對孔樁的施工影響不大。4.回填土上挖樁難點回填土區域的人工挖孔樁施工除按照正常施工條件下的人工挖孔樁工藝施工以外還具有以
5、下一些難點:未密實回填土上進行挖樁施工,樁心在開挖過程中易發生偏位;土質松軟,碎石較多,孔樁施工過程中給工人施工帶來較大安全隱患;樁頂周圍如堆放過多荷載,有發生塌孔的安全隱患;回填土的滲透系數較大,雨天施工會給回填土部位的孔樁施工帶來極大安全隱患;5.回填土區域人工挖孔樁預防措施5.1.防樁偏位措施部分已開挖的樁孔內可看到下部土層以粘土、碎石和石塊為主。為了防止該回填土區域中的人工挖孔樁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偏位,應在開挖前根據測量隊提供的單體放樣作為軸線控制和放樣的依據。用全站儀測出各樁(墩)心位置,為了便于軸線、樁(墩)中心和垂直度復核,于各樁(墩)四周定四根木樁(墩)控制軸線位置,經監理復核,
6、認定簽字后開始護壁第一模施工,第一模施工時砼護壁應高出自然地面200mm。護壁第一節砼澆搗后,將各軸線及控制標高引至護壁上口用小鐵釘釘出標準軸線或樁(墩)中心線,并用紅油漆做好樁(墩)編號及中心線,便于樁(墩)標高及中心的控制。回填土區域內的孔樁施工,應做到每澆筑一次護壁,復核一次樁心位置,發現偏差及時糾正,確保樁心位置在控制誤差內。5.2.挖孔過程控制措施孔樁開始施工前,應先對施工工人進行人工挖孔樁技術和安全交底,增強施工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孔樁開挖過程中,樁內操作工人應隨時觀察孔壁情況,如發現孔壁有異常松動或有地下水流出,應馬上離開作業孔,回到地面并及時向項目部相關部門匯報情
7、況。挖樁時挖出的直徑大于300mm 的石塊,不得直接吊運出樁孔,應在樁底用爆破的方法碎石后,將碎石運出樁孔。爆破時要嚴格控制用藥量,并在爆破前在樁孔內加蓋防爆網防止碎石飛濺。對于開挖深度超過4 米仍為回填土質的人工挖孔樁,4米以下部分每施工1 米加設一道圈梁,圈梁為500*300,圈梁的配筋為 416,箍筋 8150。如在開挖過程中發現樁壁土方較為松散,此時應將松散的砂石清理出毛石墻體(厚 490)和孔樁護壁的厚度,先在護壁內側用MU10 水泥砂漿砌筑毛石墻體,以達到擋住松散的砂石不至于垮塌,后再施工孔樁護壁。當遇到土體部分是流質泥土或流砂時,按逐節 0.5m 深往下施工,先在土體部分沿孔壁周
8、向孔外斜打入1.5m 以上長的硬原木(梢徑35cm,沿墩孔周布樁間距100mm)樁,然后掏空土體部分,掏土作業時邊掏土邊用扎成團的稻草塞入硬木樁間縫隙,便其能濾水擋泥(砂),掏土至一節(0.5m 左右)深時,如發生孔底涌泥(砂)則用尼龍編織袋裝砂壓住孔底堵住泥(砂)涌,然后裝定型鋼模抽干孔內積水后澆筑 C30混凝土護壁,護壁厚度應不少于150mm,護壁內配豎向和水平雙向8200鋼筋網,待護壁混凝土凝結24 小時后再爆破炸碎巖石清出石渣,修正墩孔。按照同樣方法施工下一節,直至墩孔底全部見巖后擴底成孔挖出的土方及碎石應注意盡量分散均勻堆放,不得成堆集中堆放在樁頂周圍。5.3.雨天挖孔施工控制本工程
9、回填土主要為粘土和碎石,滲透系數較大,且該區域的地下水主要為地表水,降雨為該區域地下水的補給源,因此應加倍重視該區域的雨天人工挖孔樁作業情況。考慮到本工程工期十分緊張,搶工期間的小雨天氣可繼續進行人工挖孔樁作業,但需密切作業孔內的地下水情況,如發現水流滲透速度加快,有成股水流涌出,此時作業工人應即時停止作業離孔,確保人身安全。中雨及大雨天氣,應停止作業,且應控制孔內的抽水速度,不得一次性抽干孔內積水,防止周圍滲透水速度加快將孔壁沖塌。大雨過后不能馬上下孔作業,應待地下水基本抽完,滲水速度減緩到正常速度并保持 12 小時,護壁穩定后再下孔繼續作業。雨后下孔作業時,為保證施工安全,必須是三個人進行
10、配合施工,孔口兩人,孔底一人,并用繩索將作業人員吊入孔底進行樁底情況觀測,并進行試挖,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將孔內人員拉出孔面,待確保樁底達到正常施工條件,通知項目部安全員檢查后方可恢復兩人一組進行施工。6.應急救援措施6.1.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職責:1)、負責指揮處理緊急情況,保證突發事件按應急救援預案順利實施;2)、負責事故現場的搶險、保護、救護及通訊工作;3)、負責所需材料、人員的落實;4)、負責與上級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的聯系及情況匯報;5)、負責與相鄰可依托力量的聯絡求救;6)、負責工程項目生產的恢復工作。6.2.項目部應急專業組職責:1)、事故現場搶險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緊急搶險工作,包括
11、受困人員、現場貴重物資及設備的搶救、危險品的轉移等。2)、事故現場救護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緊急救護工作,及時組織護送重病傷員到醫療中心救治。3)、事故現場保護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保護、人員的清點及疏散工作。4)、事故現場通訊組職責:負責收集相關單位部門的通信方式,保證各級通訊聯系暢通,做好聯絡工作。6.3.工作要求1、相關人員必須服從統一指揮,整體配合、協同作戰、有條不紊、忙而不亂。2 必須確保應急救援器材及設備數量充足、狀態良好,保證遇到突發事件時各項救援工作正常運轉。3、各應急小組成員必須落實到人,各司其職,熟練掌握防護技能。4、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必備的資料與設施:1)、數量足夠的內線
12、和外線電話、或其它通訊設備;2)、危險品數據庫:危險品的名稱、數量、存放地點及物理化學特性;3)、救援物資數據庫: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名稱、數量、型號大小、狀態、使用方法、存放地點、負責人、及調動方式;4)、現場人員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情況;5)、結合工程特點制定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實施方案。6)、各專業小組人員聯絡方式、現場員工名單表、各宿舍人員登記表;7)、上級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應急服務機構的聯系方式。6.4.應急事故處理程序建筑工地發生人工挖孔樁坍塌事故后,按下圖規定的應急處置程序實施搶險救援工作。6.5.坍塌事故的處理方法?立即停止相應作業,施工人員馬上轉移至安全地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臨近坍塌事故現場的設備、人員應立即轉移至安全地帶。挖孔樁坍塌事故?坍塌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時應立即組織營救并報120 急救。?坍塌時如有人員被埋入孔中,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盡最大能力組織人工營救,盡量避免使用機械以免造成被困人員二次受傷。?坍塌事故現場必須設置安全警戒區6.6.應急解除符合以下標準時,可解除應急狀態?搶險人員清點完畢,傷亡人員全部送往醫院治療或妥善安置。?上級相關部門現場勘查處理完畢。?相鄰設施已妥善采取防護措施。6.7.后期處置?施工單位配合相關部門做好事故善后處理工作。?安全部門按照事故“四不放過”原則組織事故調查處理。?施工單位向相關保險公司按保險合同索取保險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