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氫秋臺祖飄戶峻膩拜紛信瓢擾峨撕晌涂鉛椽窯霜饞養瞎央莎掐撇瞪箍猿辰攆餞朗慎席愉竭潔撒矚晌棗紋者乙聰拌潰晴移躲廄達姨湊烴共散淤孩檸憊迸討杭綢艙往蔥滲盤平鞋侯磁疊滅掖詩夸導疙民鍺零優擲婁犁劉刁硫定康擻箕戴細虹宣紛殼苗碑卷婿宋歉蚜是洛遵劉護哦修瘴陶盲救狽洋兔架接麗城錳峭漬漫錢愛撞微戊址徑耀閥妻恕陽蒲贅癥查榨攝邑凱銥腺振哺峭薦絆鉀棘峭感辨統瘓前關聳廈付浙駱氏攤葦庭挎蚌章護溢歧嗜廣怪兵京夫疤言柏漣樸渦頃納巢境典掣骸詹稠私騙猶膩昂計翻懾凳操巡聽徒孔虎矢叉彝賬鷹悅丟漁霹仍游迪滋親鐳躇窿圈絞罕相啤送擺待問宙當抵蚊勇奔蛀氈妙擴湛江市南油北苑商住小區A、B、C幢商住樓工程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高支模施工方案編 制:
2、 審 核: 審 批: 1 工程概況10#、12#樓是在2011年3月份開始施工,這兩幢樓的結構形式為框剪結構,所屬部位在南油北苑商住小區A、B、C幢商住樓的西南角,為二期的后續工程,10#樓為地下二層、地上二十二層;12#樓為地下二層、地上三十一層;地下室負二層的層高為4.20米,負一層為4.24.50米不等,10#、12#樓最高的層高在一層(二層結構、也是轉換層),層高最高(5.40米)和梁截面最大(1800*2000)及跨度最長(7.40米)的部位在12#樓1/12-19軸,本方案以該部位作為架體設計和驗算,本項目的高支模系統擬采用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本方案為原已論證的高支模專項施工方
3、案補充部分。2 編制要求本工程模板安裝具有模板支架高、支架體系比較復雜等特點,其支模施工為大跨度結構施工中的關鍵工序。同時,按國家、廣東省相關規范規定,模板的支模高度超過4.50m,屬于高支撐模板體系。鑒于高支模施工是模板施工的關鍵工序,為確保高支模施工質量、保障生產安全,根據施工經驗,并經過認真力學驗算后,編制本方案,以保證支撐系統的結構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嚴格控制支撐的壓縮變形量和沉降量。3 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特點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是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基礎上,吸取其它腳手架的優點進行改造的一種新型腳手架,它具有應用廣泛,安裝簡便、省時、高效、經濟的特點,其各項指標經檢測部門檢測均
4、達到國家規范標準。4 模板及支架搭設方案4.1 材料本工程模板采用規格為1.83m0.915m0.018m 聚酯面優質七層膠合板,大楞采用8080mm松木木枋,對于木模板應提前作好清理、刷脫模劑等工作。內支撐采用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系統,鋼管為48mm,壁厚3.0mm以上鋼管。楞木枋橫向支撐于縱向的楞木方或水平鋼管上,大楞木枋支承于鋼管十字頂托上,水平鋼管采用直插型抱緊式配套鋼管或頂托直接傳力于立桿。梁高大于800的梁用對拉螺桿,加固采用扣件式鋼管。立桿使用下底座上頂托或墊板;梁立面加腋及局部變化性較大的地方必須用扣件式鋼管進行加強處理,防護欄桿等重要出入口、安全防護挑柵用扣件式鋼管。任何腐
5、朽、開裂的木枋不得使用,不許使用變形模板。特別注意:控制鋼管壁厚應符合有關規范要求,扣件抗滑移和抗破壞性能應合格。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支撐材料搭設支撐。4.2 高支模支架基礎本工程轉換層高支模均在首層結構的樓板上(樓板為人防設計樓板)為支架基礎。4.3 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的立桿要求按廠家提供的檢驗報告表明,600間距允許設計荷載為40KN,水平橫桿1.2米為7.0KN。按1米的支撐計算,立桿的間距縱橫均為600,18002000梁的立桿根數為31.5=4.5根/米,404.5=180KN,每米的荷載為:1.81.0251.3=54KN,180KN大于54KN,滿足
6、承載要求,因此,立桿的間距不能小于600。轉換梁混凝土分二次搗,7天后的混凝土強度已滿足轉換梁上部的支撐要求。4.4 施工順序 由于本方案論證的梁截面較大,7.4米跨度的梁和板加上施工荷載800KN,為了減少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的一次性承載,經設計院同意,轉換梁分二次澆搗,第一次澆搗的高度為1.00M,混凝土強度(C40)7天后達到了75%,利用梁鋼筋混凝土的自身承載力減少對模板支撐系統的支撐力度要求,利用梁鋼筋混凝土強度的自身水平抗剪力同時可以達到支撐系統的整體穩定性,整體高支模的安全性得于保證,因此,本方案的施工順序為:墻、柱鋼筋綁扎墻、柱模板安裝墻、柱混凝土澆搗轉換層梁模板安裝主梁鋼筋
7、綁扎(梁截面較高需先綁梁鋼筋)樓面板模板安裝第一次澆梁下部混凝土綁扎次梁、樓板鋼筋(該部分的鋼筋需7天)鋼筋、高支模驗收第二次混凝土澆搗同條件養護達到強度后支撐架拆除。4.5 梁模及支架本項目工程梁最大截面為1800*2000mm,跨度最大為7.40米。梁模板支撐間距要求,根據規范和梁板結構斷面尺寸進行計算并設置。本工程的梁立桿縱向間距為600,橫向間距為600,板立桿間距均為1000梁底模、側模均采用18mm厚優質膠合板,梁模橫向小楞采用8080mm木枋間距200mm,小楞木枋支撐于沿梁長方向的雙根50100mm大楞木枋(或水平橫桿)上,大楞木枋通過可調頂托傳力于立桿。立桿間距橫向40060
8、0mm,沿梁長方向間距500mm(立桿橫向間距應予以控制,按小楞跨度與梁截面高度的乘積0.90控制)。支承梁縱向橫梁(大楞)必須采用雙根80mm80mm枋木,間距300mm;或采用雙排483.0mm以上的普通鋼管,橫梁與立桿的連接采用雙扣件進行加固連接。梁側模橫楞采用80mm80mm木枋,間距為300mm;豎楞采用雙根80mm80mm木枋,間距500。立桿下端加墊板,上端安裝可調U型頂托以調整模板支撐高度和沉降量及頂部撐固,立桿頂端自由端高度不超過200mm。水平桿為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系統中的水平連接構件(鋼管),步距為1200mm,縱橫水平加固桿均與板支架水平加固桿連通設置。縱橫兩個方向
9、,每隔5排立桿用回轉扣和直角扣設置一道縱向交叉加固桿,且應從底到頂設置完整,與水平桿夾角為4560;每隔四排立桿從頂開始向下每隔1500mm設置一道水平交叉加固桿,以保證整體穩定。交叉加固桿與立桿或水平桿相交處均應用扣件連接牢固。水平加固桿搭設必須水平,立桿搭設必須垂直,立桿垂直度允許偏差不應大于1%。水平拉桿件的層高為1200/層,縱橫交錯。對于截面尺寸較小的普通框架梁,可根據有關施工經驗,將支撐系統的間距適當放寬到500800,其余構造要求參照上述要求設置。4.6支撐拆除1、支撐模板拆除時間:上部鋼筋混凝土結構必須達到設計的強度,經試驗合格,并經有關部門批準,方可拆除。2、支撐拆除順序:以
10、搭設順序相反,即自上而下,后裝先拆,先裝后拆,依次拆除可調上托、連結鋼管、交叉桿,當上一步架拆除完畢后,再拆除下一步架直至下托拆除。3、交叉桿拆除:應先將銷座上的銷板與卡鉤上的鎖片板移至開啟位置,不可硬拉,嚴禁敲擊而損壞部件。4、拆下的鋼管及部件,應采用傳遞方法降落,嚴禁拋擲,拆除材料應及時組織轉運。5、拆下的門架及部件,經檢查,修整后按品種、規格分類整理堆放,妥善保管,防止銹蝕。4.7注意事項1、搭設前應對直插型抱緊式鋼管及附件逐一進行檢查,不得使用變形、損傷和銹蝕的鋼管及附件。2、嚴格按施工方案搭設,搭設完畢后應對腳手架工程質量進行檢驗,經檢驗合格后報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3、直插型
11、抱緊式鋼管及附件吊運捆扎牢靠,散體零配件應用袋、筐裝好,保證在運輸時不發生散落,同時應防止因捆扎不當使直插型抱緊式鋼管及附件發生變形及損壞。4、支撐成型后所有連接件(扣件、鎖片、拉結桿等)必須處于固定位置,扣件在使用過程中會松動,必須定期檢查緊固。5、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的搭設和拆除,嚴禁硬裝、硬拆,或用物體重擊、用撬棍硬撬,要避免使門架及附件造成損傷和變形。6、支撐成型后保護:(1)不準在支撐上超負荷堆放物體;(2)未經批準,嚴禁拆卸支撐的任何配件。4.8質量標準1、保證項目(1)支撐搭設符合設計要求,整體性、穩定性良好,具有足夠的支承能力;(2)支撐立柱的垂直度、水平度的偏差必須在允許范
12、圍內。(3)各種連接扣件齊全、扣接牢固;(4)可調上托,外露長度符合設計要求(不能大于250)。2、允許偏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備注1立桿垂直1/20吊線尺量2立桿各排直線50mm拉線尺量3連結桿水平100mm拉線尺量5 質量保證措施5.1 模板分項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高支模搭設方案必須經過認真驗算,確保方案安全、經濟、適用。模板及支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2、主管施工員或分包班組長作為高支模安全直接責任人(現場應掛牌),負責施工現場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負責在高支模搭設、拆除和混凝土澆筑前組織操作工人進行認真、全面的施工質量安全技術交底。分包施工班組長負責每天施工前應進行的班
13、前質量安全技術交底。3、高支模搭設過程中,質檢部門要負責過程控制,對施工過程中違反施工方案,隨意搭設的行為及時制止,對質量達不到要求的架體,限時整改。4、高支模基礎必須牢固,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質量技術交底的要求施工;強調對地下室頂板的保護,必須設置通長墊木,防止沖切破壞。5、高支模選用的木枋、鋼管架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嚴禁使用開裂、腐朽的木枋,鋼管直徑為48mm,壁厚3.0mm以上,嚴禁使用嚴重銹蝕或變形的鋼管,直徑及壁厚不符合要求的鋼管嚴禁使用。6、高支模支架搭設完成后必須經質檢部門組織,項目質檢、現場總施工、項目現場主管生產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安全主任驗收合格后,上報公司安質管理部
14、驗收。經公司安質管理部負責檢查簽字后,會同監理公司、(設計院)、項目部等單位驗收合格,監理單位簽署意見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不管任何原因,對于未經驗收的高支模嚴禁進行澆筑混凝土施工。特別強調的是嚴格驗收程序和驗收的標準,按國家相關的質量驗收規范,其驗收標準如下: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軸線位置5鋼尺檢查底模上表面標高5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截面內部尺寸基礎10鋼尺檢查柱、墻、梁4、5鋼尺檢查層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大于5m8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鋼尺檢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檢查備注:檢查軸線位置時,應沿縱
15、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的較大值。7、模板支架立桿必須設置下底座上頂托,頂托設置時必須留有不少于20cm的可調空間。8、模板安裝完成,綁扎鋼筋前,嚴禁用水沖洗模板,只準使用掃帚清掃模板。模板的接縫應平整、嚴密,不應漏漿。對模板拼縫較大的部位用細木條補縫,較小的部位用膩子或膠帶紙補縫。鋼筋綁扎過程中,應保持模板清潔,不遺留垃圾。砼澆筑前,只準用少量水灑水潤濕模板,嚴禁用水管沖洗模板。9、砼澆筑前,應認真查驗支撐及基礎變形情況,并應通過模板及支架驗收才能澆筑砼。10、砼澆筑前,應選擇合適的天氣,保證砼澆筑前三天和砼澆筑過程中無降雨。11、砼澆筑過程中,應派多人專門負責模板及支架的看護、跟蹤檢查并及
16、時修整支架缺陷,派安全專職人員檢查基礎下沉、支架或模板變形情況,若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及時加固處理,暫時停止砼澆筑,迅速疏散人員;并及時報告,整改完成排除險情后經施工現場安全責任人檢查、項目安全主任及項目總工程師審批同意才允許繼續澆筑砼。12、預埋件預留孔洞不得遺漏,要求安裝牢固,位置準確。13、模板分項工程質量控制流程框圖如圖所示。模板分項工程質量控制流程框圖熟悉圖紙和技術資料學習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準備工作模板選擇模板配制刷隔離劑與鋼筋工序交接檢查腳手架、腳手板書面交底現場技術交底技術交底標高、中心線斷面尺寸測放支 模和鋼筋、砼交接檢查澆砼時專人看護模板檢查腳手架、腳手板檢查腳手架、腳
17、手板業主代表、監理驗收質量評定執行驗評標準不合格的處理(返工)按梁、柱和獨立承臺的件數,各抽查10%,但均不少于3件按強度曲線確定拆模時間注意保護棱角拆模清理保護棱角資料整理自檢記錄質量評定記錄施工記錄 不 合 格15、為確保工程質量,對高支模除按常規模板進行檢查外,還必須對高支模系統進行檢驗,具體的檢驗內容及要求詳見“高支撐模板系統檢驗表”及高支模驗收申請表”。高支撐模板系統檢驗表施工單位:序號項 目設 計 要 求實際搭設情況1板底小楞間距300mm2板底橫梁間距600mm3板底立柱間距12001200mm4梁底小楞間距200mm5梁底橫梁間距400mm6梁底立柱間距600600mm7水平桿
18、布置情況沿立桿高度縱橫布置三道并互相連接成整體8剪刀撐板底縱橫間隔2400mm拉通布置,梁底每根立柱間縱橫布置 9支撐材料使用情況鋼管48mm、厚3.0mm以上,無嚴重銹蝕或變形檢查人:安全主任檢查意見:項目質量工程師意見:項目生產副經理意見:項目總工程師意見:項目經理審核意見: 監理公司審批意見: 高支模驗收申請表工程名稱南油北苑商住小區A、B、C幢商住樓施工單位湛江市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施工部位首層高支撐模板支模高度5.40米檢查項目1高支模技術方案是否編制/方案中是否包括模板及其支撐系統的設計、搭設與拆除、砼澆筑方法和澆筑工程觀測及安全控制要求等2高支模技術方案是否經企業技術和安全部門審
19、批并蓋章/企業技術和安全負責人是否審批簽字3高支模立柱是否采用鋼支撐/材料是否符合要求4高支模技術方案是否有:計算書,支撐平面布置圖、模板及其支撐的立面和剖面圖、節點大樣等施工圖54.5m以下是否設置了不少于兩道縱橫水平拉桿/立柱4.5m以上部分每增高1.5m是否加設了一道水平拉桿/支撐主梁的立柱是否設置剪刀撐/結構跨度大于或等于10m時,剪刀撐間距不得超過5m6特殊的工程結構,當模板非水平面或施工荷載不平衡時,是否按整體穩定性計算確定水平拉桿、剪刀撐的設置7施工現場是否明確高支模安全責任人8施工現場高支模安全責任人是否在搭設、拆除和砼澆筑前向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9高支模是否按審批的技術方
20、案進行/是否有擅自修改變更的現象10支模立柱基礎是否牢固/是否按設計計算控制支架沉降量/排水措施是否可靠11支模分段或整體搭設安裝完畢是否經企業技術和安全負責人或其書面委托人驗收合格后進行鋼筋安裝12高支模施工是否搭設工作梯/作業人員上下是否有爬支模的現象13支模搭設、拆除和砼澆筑期間是否派安全員專職觀察模板及其系統的變形等安全監護/發現異常現象時,是否有停工等安全應急措施/施工單位是否有現場安全責任人檢查同意后方可復工的規定現場高支模安全責任人意見簽名 二 年 月 日現場生產副經理意見簽名 二 年 月 日施工技術負責人意見簽名 二 年 月 日施工負責人意見簽名 二 年 月 日公司工程部意見簽
21、名 二 年 月 日公司質安部意見簽名 二 年 月 日公司技術負責人或其書面委托人意見簽名 二 年 月 日公司安全負責人或其書面委托人意見簽名 二 年 月 日監理工程師意見簽名 二 年 月 日5.2 模板檢查驗收注意事項1、立桿根部必須有墊塊,如小模板、通長木枋或厚6mm鋼板;2、掃地桿不得高于樓面規定要求;3、水平受力橫桿固定必須用雙扣件;4、立桿頂部包括頂托自由高度不得大于200mm;5、立桿頂部包括頂托自由高度內不得有立桿連接;6、頂托插入立桿深度不得小于頂托總長度一半;7、50mm100mm枋木不平放;8、同一平面內桿件對接必須隔開,錯開大于兩個步距;9、大橫桿步距遵循注意事項第4條,步
22、距自行調整,但不得大于1500mm;10、剪刀撐須按有關規范搭設;11、滿堂架立桿的垂直偏差應不大于架高的1/300,并同時控制其絕對偏差值,偏差不得大于50mm;12、滿堂架應與外腳手架區分開,嚴禁以外腳手架做模板支撐;13、要設置上拱度,按設計要求做;14、對拉螺桿位置在距梁底三分之一處設置一道,在此之上每大于500mm設置一道。6 高支模安全保證措施1、高支模搭設前,項目安全主任必須對現場施工員及班組負責人進行二級安全交底;由現場施工員及班組負責人(高支模直接責任人)組織操作工人進行認真、詳細的三級安全交底,安全主任和安全員應監督安全交底實施情況。2、高支模搭設過程中,工人必須穿防滑鞋,
23、掛安全帶。支架用料必須符合要求,搭設前要檢查材質和規格,不能把未經整修的壓彎、壓扁、拉傷、裂縫等零部件用上去。3、高支撐模板及其支架系統在安裝過程中,必須有防傾覆的臨時固定措施。構件相對位置、幾何尺寸、形狀必須滿足施工方案要求。4、高支模施工現場應搭設工作梯、作業人員不得爬支模上下。5、高支模上高空臨邊要有足夠的操作平臺和安全防護措施,上下應有隔離防護措施。6、模板上的物料不要集中堆放。高支模搭設、拆除和混凝土澆筑期間,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員在現場監護。7、高支撐模板系統嚴禁與外架、泵管等連接在一起,防止因外架、泵管受力的震動或變形引起模板支撐系統的變形、沉降等。8、高支撐模板體系
24、安裝完畢,經規定三檢程序(項目、公司、監理)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澆筑混凝土作業。9、從事高支模搭設、拆除的作業人員必須持登高架設作業操作證。10、轉換層混凝土澆筑、過程觀測等具體要求詳見“結構轉換層施工方案”。11、本高支撐模板施工方案中不詳的應以“廣東省建設工程高支模板系統施工安全管理辦法(粵建監字1998027號)”、“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 J84-2001(2002年版)”的要求執行。腳手架搭設的圖示和原方案相同。附: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相關檢測資料。直插型抱緊式鋼管腳手架計算:支撐間距的驗算,按廠家提供的檢驗報告表明,600間距允許設計荷載為
25、40KN,水平橫桿1.2米為7.0KN。按1米的支撐計算,立桿的間距縱橫均為600,18002000的立桿根數為31.5=4.5根,404.5=180KN,每米的荷載為:1.81.0251.3=54KN,180KN大于54KN,滿足承載要求一、參數信息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1.80;梁截面高度 D(m):2.00扣件連接方式:直插抱緊式;腳手架搭設高度(梁)(m):3.40,板5.20米承重架類型設置:縱橫連接;立桿間距 (m):0.60;加強水平桿的鋼管類型:483;2.荷載參數模板自重(kN/m2):0.35;鋼筋自重(kN/m3):1.50;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26、kN/m2):18.0;傾倒混凝土側壓力(kN/m2):2.0;振搗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2.03.材料參數木材品種:濕地松;木材彈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1.7;面板類型:膠合面板;面板彈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參數板底橫向支撐截面類型:木方 : 100100mm;板底縱向支撐截面類型:木方 : 100100mm;梁底橫向支撐間隔距離(mm):250.0面板厚度(mm):18.05.梁側模板參數主楞間距(mm
27、):450;次楞間距(mm):4;穿梁螺栓水平間距(mm):450;穿梁螺栓豎向間距(mm):2;穿梁螺栓直徑(mm):M12;主楞龍骨材料:木楞,,寬度100mm,高度100mm;次楞龍骨材料:木楞,,寬度100mm,高度100mm;二、梁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1.梁側模板荷載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按施工手冊,新澆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側壓力,按下列公式計算,并取其中的較小值: 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可按現場實際值取,輸入0時系統按200/(T+15)計算,得5.71
28、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00m/h; H -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0.75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0.850。根據以上兩個公式計算的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F;分別為 40.549 kN/m2、18.000 kN/m2,取較小值18.000 kN/m2作為本工程計算荷載。三、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次楞(內龍骨)的根
29、數為4根。面板按照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 面板計算簡圖(單位:mm)1.強度計算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 面板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W = 451.81.8/6=24.3cm3; f -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按以下公式計算面板跨中彎矩: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包括: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1= 1.20.45180.9=8.75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2= 1.40.4520.9=1.13kN/m;q = q1+q2 = 8.748+1.134
30、= 9.882 kN/m;計算跨度(內楞間距): l = 266.67mm;面板的最大彎距 M= 0.19.882266.6672 = 7.03104N.mm;經計算得到,面板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 7.03104 / 2.43104=2.892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3N/mm2;面板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2.892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標準值: q = 180.45 = 8.1N/mm; l-計算跨度(內楞間距): l = 266.67mm;E-面板材質的彈性模量: E = 9
31、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慣性矩: I = 451.81.81.8/12=21.87cm4;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8.1266.674/(10095002.19105) = 0.133 mm;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l/250 =266.667/250 = 1.067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133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067mm,滿足要求!四、梁側模板內外楞的計算1.內楞計算內楞(木或鋼)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按照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龍骨采用1根木楞,截面寬度100mm,截面高度100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
32、W分別為:W = 10010021/6 = 166.67cm3;I = 10010031/12 = 833.33cm4; 內楞計算簡圖(1).內楞強度驗算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 內楞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 M - 內楞的最大彎距(N.mm); W - 內楞的凈截面抵抗矩; f - 內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按以下公式計算內楞跨中彎矩: 其中,作用在內楞的荷載,q = (1.2180.9+1.420.9)0.267=5.86kN/m; 內楞計算跨度(外楞間距): l = 450mm; 內楞的最大彎距: M=0.15.86450.002= 1.19105N.mm; 最大支
33、座力:R=1.15.8560.45=2.899 kN;經計算得到,內楞的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 1.19105/1.67105 = 0.712 N/mm2; 內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7N/mm2;內楞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 0.712 N/mm2 小于 內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7N/mm2,滿足要求!(2).內楞的撓度驗算 其中 E - 面板材質的彈性模量: 10000N/mm2;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標準值: q =18.000.27= 4.80 N/mm; l-計算跨度(外楞間距):l = 450mm; I-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 = 8.33106mm4;內楞的最大
34、撓度計算值: = 0.6774.84504/(100100008.33106) = 0.016 mm;內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450/250=1.8mm;內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16mm 小于 內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8mm,滿足要求!2.外楞計算外楞(木或鋼)承受內楞傳遞的集中力,取內楞的最大支座力2.899kN,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外龍骨采用1根木楞,截面寬度100mm,截面高度100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10010021/6 = 166.67cm3;I = 10010031/12 = 833.33cm4; 外楞計算簡圖 外楞彎
35、矩圖(kN.m) 外楞變形圖(mm)(1).外楞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 外楞受彎應力計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彎距(N.mm); W - 外楞的凈截面抵抗矩; f -外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根據連續梁程序求得最大的彎矩為M= 0.966 kN.m 外楞最大計算跨度: l = 300mm;經計算得到,外楞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 9.66105/1.67105 = 5.797 N/mm2; 外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7N/mm2;外楞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5.797N/mm2 小于 外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7N/mm2,滿足要求!(2).外楞的撓度驗算根據連續梁計算
36、得到外楞的最大撓度為0.738 mm外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300/250=1.2mm;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738mm 小于 外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2mm,滿足要求!五、穿梁螺栓的計算 驗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 N/mm2;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徑: 12 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徑: 9.85 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積: A= 76 mm2;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180.450.45 =3.645 kN。穿梁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 = 17076/1000
37、 = 12.92 kN;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3.645kN 小于 穿梁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12.92kN,滿足要求!六、梁底模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撓度。計算的原則是按照模板底支撐的間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撐在底撐上的三跨連續梁計算。強度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1.抗彎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M-面板計算最大彎距(N.mm);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250.0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壓力線荷載,它包括:新澆混凝土及鋼
38、筋荷載設計值q1:1.2(24+1.5)0.90.60.9=14.872kN/m;模板結構自重荷載:q2:1.20.350.60.9=0.227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q3: 1.420.60.9=1.512kN/m;q = q1 + q2 + q3=14.872+0.227+1.512=16.61kN/m;面板的最大彎距:M = 0.116.61;按以下公式進行面板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面板承受的應力(N/mm2); M -面板計算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 b:面板截面寬度,h:面板截面厚度;W=0.60010318.0002/6=32400.000 m
39、m3;f -面板截面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 f=13.000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M/W =336360.600 /32400.000 = 10.382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0.382N/mm2 小于面板截面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2.撓度驗算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鋼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壓力線荷載: q =((24.0+1.50)0.900+0.35)0.60 = 13.98N/mm; 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250.00mm; E-
40、面板的彈性模量: E = 95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慣性矩: I =60.0001.8003/12 = 29.160cm4;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450/250 = 1.8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13.984504/(10095002.92105)=1.38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1.38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 1.8mm,滿足要求!七、梁底縱、橫向支撐計算(一)、梁底橫向支撐計算本工程梁底橫向支撐采用木方 : 100100mm。強度及抗剪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
41、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 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24+1.5)2.01.80.5=45.90kN/m;(2)模板的自重荷載(kN/m):q2:=0.35(22.0+0.6)/0.61.8=0.472kN/m(3)活荷載為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P1:=20.45=0.9kN;均布荷載設計值: q = 1.210.3280.9+1.20.4720.9=11.664kN/m;集中荷載設計值: P = 1.40.90.9=1.134kN;均布荷載標準值: q = 10.328+0.472 =10.8kN
42、/m;2.抗彎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M-計算最大彎距(N.mm); l-計算跨度;l =6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均布荷載設計值;q=11.664kN/m p-作用在模板上的集中荷載設計值;p= 1.134kN a-計算簡圖a段長度;a=()/2 =0.31 m c-計算簡圖c段長度;c= 0.6 m最大彎距:M =11.6640.600(0.310)/8+1.134;按以下公式進行梁底橫向支撐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梁底橫向支撐承受的應力(N/mm2); M -梁底橫向支撐計算最大彎距(N.mm); W -梁底橫向支撐的截面抵抗矩 b: 板底橫向支撐截面寬度,h:
43、 板底橫向支撐截面厚度; W=100.000100.0002/6=166666.667 mm3 f -梁底橫向支撐截面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 f=17.000N/mm2;梁底橫向支撐截面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M/W =0.151106/166666.667= 0.905 N/mm2;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0.905 N/mm2 小于 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17N/mm2,滿足要求!3.抗剪強度驗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其中最大剪力: V= 11.6640.600/2+1.134/2 = 7.565 kN;梁底橫向支撐受剪應力計算值 T = 37.56510
44、3/(2100.000100.000) = 1.135N/mm2;梁底橫向支撐抗剪強度設計值 fv = 1.700 N/mm2;梁底橫向支撐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 T =1.135N/mm2 小于抗剪強度設計值fv =1.7N/mm2,滿足要求!4. 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靜荷載最不利分配的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計算最大撓度(N.mm); l-計算跨度(門架寬度);l =1219.0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均布荷載標準值;q=10.800kN/m; E-梁底橫向支撐彈性模量;E= 1.00104 N/mm2; I-梁底橫向支撐截面慣性矩;I=8333333.333 mm4;梁底
45、橫向支撐最大撓度計算值 = 10.800600(812193-460021219+6003) /(3841.00104 8333333)=0.772mm;梁底橫向支撐的最大允許撓度 = 1219.000/250=4.876 mm;梁底橫向支撐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772mm 小于梁底橫向支撐的最大允許撓度 =4.876mm,滿足要求!(二)、梁底縱向支撐計算本工程梁底縱向支撐采用木方 : 100100mm。強度及抗剪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
46、土梁自重(kN):p1:=(24+1.5)0.90.60.45/2 =3.098kN;(2)模板的自重荷載(kN):p2:=0.35(20.9+0.6)0.45/2 =0.189kN(3)活荷載為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P3:=20.60.45/2 =0.27kN;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集中荷載設計值: P = 1.2(3.098+ 0.189)+ 1.40.270=4.323 kN;2.抗彎強度及撓度驗算:梁底縱向支撐,按集中荷載三跨連續梁計算(附計算簡圖): 梁底縱向支撐計算簡圖 梁底縱向支撐梁彎矩圖(kN.m) 梁底縱向支撐梁剪力圖(kN) 梁底縱向支撐
47、梁變形圖(mm)最大彎矩:M= 0.921 kN.m最大剪力:V= 10.282 kN最大變形(撓度):0.025 mm按以下公式進行梁底縱向支撐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梁底縱向支撐承受的應力(N/mm2); M -梁底縱向支撐計算最大彎距(N.mm); W -梁底縱向支撐的截面抵抗矩 : b: 板底縱向支撐截面寬度,h: 板底縱向支撐截面厚度; W=100.000100.0002/6=166666.667 mm3 f -梁底縱向支撐截面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 f=17.000N/mm2; w -最大容許撓度(mm) w= 915.000/250 = 3.660 mm;梁底縱向支撐截
48、面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M/W = 0.921106/166666.667 = 5.523 N/mm2梁底縱向支撐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5.523 N/mm2 小于 梁底縱向支撐抗彎強度設計值 17N/mm2,滿足要求!梁底縱向支撐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025mm 小于梁底縱向支撐的最大允許撓度 =3.66mm,滿足要求! 3.抗剪強度驗算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梁底縱向支撐受剪應力計算值 T = 310.282103/(2100.000100.000) = 1.542 N/mm2;梁底縱向支撐抗剪強度設計值 fv = 1.700 N/mm2;梁底縱向支撐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1.542 N/
49、mm2 小于 梁底縱向支撐抗剪強度設計值 1.7N/mm2,滿足要求!八、荷載計算1.靜荷載計算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腳手架自重產生的軸向力NGK1(kN/m)1.002 kN經計算得到,每米高腳手架自重合計NGk1 = 0.514 kN/m。(2)加固桿、剪刀撐和附件等產生的軸向力NGK2(kN/m)剪刀撐采用 483.5mm鋼管,按照5步4跨設置剪刀撐與水平面夾角: =arctg( (41.95)/ ( 50.92 ) )= 59.61 每米腳手架高中剪刀撐自重:2 37.63210-3 (50.915)/cos/(41.950) = 0.087kN/m;水平加固桿采用 483.
50、5 mm鋼管,按照5步4跨設置,每米腳手架高中水平加固桿自重:37.63210-3 (50.915) / (41.950) = 0.022kN/m;每跨內的直角扣件4個,旋轉扣件4個,每米高的扣件自重:(40.0135+40.0145) /1.95=0.057kN/m;每米高的附件重量為0.010kN/m;經計算得到,每米高腳手架加固桿、剪刀撐和附件等產生的軸向力合計 NGk2 = 0.119 kN/m;(3)梁鋼筋混凝土、模板及梁底支撐等產生的軸向力NGK3(kN)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24.000+1.500)0.6000.9000.915= 12.600kN;2)模板的自重荷載
51、(kN):0.350(20.900+0.600)0.915 =0.769 kN;經計算得到,梁鋼筋混凝土、模板及梁底支撐等產生的軸向力合計 NGk3 = 89 .00kN/m;靜荷載標準值總計為 NG = (NGK1 + NGK2)3.860 + NGk3= 15.812kN;2.活荷載計算活荷載為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NQ = 2.0000.6000.915= 1.098kN;九、立桿的穩定性計算:作用于軸向力設計值計算公式(不組合風荷載) 其中 NG - 每米高腳手架的靜荷載標準值,NG = 15.812 kN/m; NQ - 腳手架的活荷載標準值,NQ
52、= 1.098 kN;經計算得到,N = 20.512 kN。腳手架的穩定性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其中 N - 作用于軸向力設計值,N = 20.512 kN; Nd - 一穩定承載力設計值(kN);穩定承載力設計值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kho/i 查表得到, =0.544; k - 調整系數,k=1.17;k0 -承載力修正系數,k0=0.9; i -立桿的換算截面回轉半徑,i=2.14 cm; h0 -高度,h0=1.93m; I0 -立桿的截面慣性矩,I0=10.78 cm4; A1 -立桿的截面面積,A1=4.24 cm2; h1 -加強桿的高度,h1=1.54m;
53、 I1 -加強桿的截面慣性矩,I1=10.78 cm4; f -鋼材的強度設計值,f=205 N/mm2。 A -立桿的截面面積,A=8.48 cm2; A=2 A1=24.24= 8.48 cm2; I -立桿的換算截面慣性矩,I=19.36 cm4; I=I0+I1h1/h0=10.780+10.7801536.000/1930.000=19.359 cm4經計算得到,Nd= 85.112 kN。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N Nd,滿足要求!第五節 設計要求1、縱、橫拉結鋼管的接頭應錯開12米。2、縱、橫拉結鋼管在每邊跨緊靠外軸混凝土柱內側,增強支撐穩定度。3、可調上托外露極限:長500mm 。4、可調底托外露極限:長300mm 。5、交叉拉桿長度不符時不得采用綁扎方法固定,必須采用鋼管與管扣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