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建筑能效標識測評導則綱要草案(19頁).doc

  • 資源ID:507504       資源大小:239KB        全文頁數:1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建筑能效標識測評導則綱要草案(19頁).doc

1、附件2: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前言根據建設部的要求,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為主編單位,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本導則。在編制過程中,編制組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和吸收了發達國家建筑能效標識的成果和經驗,以我國現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為依據,結合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的現狀和特點,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討論、修改和完善,制定了本導則。本導則的主要內容是:總則,術語,基本規定,測評程序,居住建筑測評內容,公共建筑測評內容,測評方法,報告和附錄。本導則由建設部負責管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本導則主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3

2、0號,郵編:100013)本導則參編單位:黑龍江省寒地建筑科學研究院河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甘肅省建筑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技術導則(試行)1.總則12.術語13.基本規定24.測評程序35.居住建筑測評內容35.1 基礎項35.2 規定項45.3 選擇項76.公共建筑測評內容76.1 基礎項76.2 規定項76.3 選擇項107.測評方法128.報告12附錄A 居住建筑能效測評匯總表13附錄B 公共建筑能效測評匯總表14附錄C 居住/公共建筑能效標識匯總表151. 總則1.0.1 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節能省地

3、型居住和公共建筑,緩解我國能源短缺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推行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制定本導則。1.0.2 本導則適用于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以及實施節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實施節能改造前的既有建筑可參照執行。1.0.3 申請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的建筑必須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1.0.4 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除應符合本導則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1.0.5 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應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測評機構進行。對大型政府辦公建筑、超大型或特異外形公共建筑(寫字樓、酒店除外),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專門測評機構進行評定。2. 術語2.0.1 建筑能效標識

4、將反映建筑物及其用能系統效率或能源消耗量等性能指標以信息標識的形式進行明示。2.0.2 建筑能效測評對建筑物及其用能系統效率或能源消耗量等性能指標進行檢測、計算,并給出其所處水平。2.0.3 大型公共建筑單體建筑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2.0.4 超大型公共建筑單體建筑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2.0.5 特異外形公共建筑非常規幾何形狀外形或非常規建筑材料建造的公共建筑。2.0.6 建筑物用能系統與建筑物同步設計、同步安裝的用能設備和設施。居住建筑的用能設備主要是指采暖空調系統,公共建筑的用能設備主要是指采暖空調系統和照明兩大類;設施一般是指與設備相配套的、為滿足設備運行需要而

5、設置的服務系統。2.0.7 可再生能源從自然界獲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2.0.8 水力平衡度采暖居住建筑物熱力入口處循環水量(質量流量)的測量值與設計值之比。2.0.9 熱像圖用紅外攝像儀拍攝的表示物體表面表觀溫度的圖片。3. 基本規定3.0.1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應分別進行測評。3.0.2 建筑物在建設工程中應選用質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產品,嚴禁使用國家或地方管理部門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產品。3.0.3 建筑能效的測評與標識應以單棟建筑為對象,在對相關文件資料、部品和構件性能檢測報告審查以及現場抽查檢驗的基礎上,結合建筑能

6、耗計算分析結果,綜合進行測評。3.0.4 建筑能耗計算分析軟件應由建筑能效標識管理部門指定。3.0.5 建筑能效的測評內容包括基礎項、規定項與選擇項。1 基礎項:按照國家現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和方法,計算得到的建筑物單位面積采暖空調耗能量。2 規定項:除基礎項外,按照國家現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圍護結構及采暖空調系統必須滿足的項目。3 選擇項:對高于國家現行建筑節能標準的用能系統和工藝技術加分的項目。3.0.6 建筑能效標識劃分為五個等級。當基礎項達到節能5065%且規定項均滿足要求時,標識為一星;當基礎項達到節能6575%且規定項均滿足要求時,標識為二星;當基礎項達到節能7585%以上

7、且規定項均滿足要求時,標識為三星;當基礎項達到節能85%以上且規定項均滿足要求時,標識為四星。若選擇項所加分數超過60分(滿分100分)則再加一星。4. 測評程序4.0.1 居住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測評應在建筑物竣工驗收備案之前進行,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辦公建筑測評應在建筑物竣工驗收之前進行。4.0.2 測評前,委托方應提供下列資料:1 項目立項、審批等文件;2 建筑施工設計文件審查報告及審查意見;3 項目全套竣工驗收資料和一套完整的竣工圖紙;4 與建筑節能相關的設備、材料和部品的產品合格證;5 由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出具的項目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及產品節能性能檢測報告;6 節能工程及隱蔽工程施工質量檢

8、查記錄和驗收報告;7 應用節能新技術的情況報告。4.0.3 測評機構進行測評。測評應符合以下規定:1 基礎項測評應以竣工驗收資料為依據,性能參數以施工過程中見證取樣的檢測報告為主,輔以現場抽查的檢測數據。2 規定項和選擇項測評應以現場抽查為主,并輔以施工過程中的驗收報告和檢測報告。4.0.4 測評完成后,測評機構應出具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報告。5. 居住建筑測評內容5.1 基礎項5.1.1 建筑物單位面積采暖空調全年耗能量。能耗計算應符合以下規定:1 嚴寒寒冷地區應計算建筑物單位面積采暖全年耗能量;2 夏熱冬冷地區應計算建筑物單位面積采暖空調全年耗能量;3 夏熱冬暖地區應計算建筑物單位面積空調全

9、年耗能量。測評方法:軟件評估、性能測試5.1.2 建筑能耗計算所需數據應按下列方法取得:1 建筑物構造尺寸按竣工圖紙。2 建筑物外門、外窗按由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有效期內的傳熱系數檢測報告。3 外墻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按施工進場見證取樣檢測報告為準,其厚度按現場抽查的厚度和施工驗收時厚度的平均值。現場抽查數量按照建筑節能施工驗收標準進行。當差異較大時,應現場抽樣檢測墻體傳熱系數。4 樓梯間隔墻和地面按施工驗收報告。5 屋面材料的導熱系數按施工進場見證取樣檢測報告,其厚度按施工驗收時的平均厚度。如有必要時可進行檢測。5.2 規定項5.2.1 外窗應具有良好的密閉性能,嚴寒寒冷地區建筑的外窗氣密

10、性等級符合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95第條的規定,夏熱冬冷地區符合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01第條的規定,夏熱冬暖地區符合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03第4.0.11條的規定。測評方法:性能測試5.2.2 嚴寒寒冷地區和夏熱冬冷地區外墻與屋面的熱橋部位(如空調板、腰線等)均應采取保溫措施,以保證熱橋部位的內表面溫度在室內空氣設計溫、濕度條件下不低于露點溫度。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性能測試5.2.3 嚴寒寒冷地區和夏熱冬冷地區門窗洞口之間的密封方法和材料應符合節能設計要求。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5.2.4 除電力充足和供電政策

11、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無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嚴寒寒冷地區的住宅內,不應采用直接電熱采暖。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5.2.5 以地源熱泵、水源熱泵為空調機組冷熱源時,應確保水資源不被破壞,不被污染,不被浪費。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5.2.6 鍋爐的設計效率不應低于表5.2.6中規定的數值。表5.2.6 鍋爐的最低設計效率鍋爐類型、燃料種類及發熱值在下列鍋爐容量(MW)下的設計效率(%)0.71.42.84.27.014.028.0燃 煤煙 煤73747879807476788082燃 油、燃 氣86878788899090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5.2.7 電機驅動壓縮機的蒸氣壓

12、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在額定制冷工況和規定條件下,性能系數(COP)不應低于表5.2.7的規定。表5.2.7 冷水(熱泵)機組制冷性能系數類型額定制冷量(kW)性能系數(W/W)水冷活塞式/渦旋式11633.84.04.2螺桿式11634.104.304.60離心式11634.404.705.10風冷或蒸發冷卻活塞式/渦旋式50502.402.60螺桿式50502.602.80測評方法:文件審查5.2.8 名義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電機驅動壓縮機的單元式空氣調節機時,在名義制冷工況和規定條件下,其能效比(EER)不應低于表5.2.8的規定。表5.2.8 單元式機組能效比類型能效比(W/W

13、)風冷式不接風管2.60接風管2.30水冷式不接風管3.00接風管2.70測評方法:文件審查5.2.9 集中采暖系統熱水循環水泵的耗電輸熱比(EHR)值應符合下式要求:(5.2.9-1)(5.2.9-2)式中:N 水泵在設計工況點的軸功率,kW;Q 建筑供熱負荷,kW; 電機和傳動部分的效率;采用直聯方式時, = 0.85;采用聯軸器連接方式時, = 0.83;t 設計供回水溫度差,oC。系統中管道全部采用鋼管連接時:取t = 25 oC;系統中管道有部分采用塑料管材連接時,取t = 20 oC;L 室外主干線(包括供回水管)總長度,m;當L500m時,a = 0.0115;當500L1000

14、m時,a = 0.0092;當L1000m時,a = 0.0069。 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5.2.10 設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調系統的建筑,采取分室(戶)溫度控制設施,并設置分戶熱量分攤裝置或預留安裝該裝置的位置。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5.2.11 鍋爐房和熱力站的一次水總管和二次水總管上,必須設置計量總供熱量的熱量表;集中采暖系統中的建筑物應在熱力入口處設置熱量表,作為該建筑物采暖耗熱量的依據,并設置過濾器。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5.2.12 集中采暖空調水系統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措施。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5.2.13 區域供熱鍋爐房和熱力站,除必須設計和配置必

15、要的保證安全運行的控制環節外,還應設計和配置保證供熱質量及實現節能的下列環節:1按需供熱,設置供熱量自動控制裝置(氣候補償器);2 實時檢測。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5.3 選擇項5.3.1 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測評方法:文件審查、軟件評估、現場檢查;分數:60,根據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建筑采暖空調及生活熱水能耗的比例加分,見表5.3.1。表5.3.1 可再生能源加分等級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建筑采暖空調及生活熱水能耗的比例(%)分數70605.3.2 在住宅小區規劃布局、建筑單體設計時,進行科學的自然通風與自然采光設計,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測評方法

16、:文件審查、CFD模擬分析報告、現場檢查;分數:155.3.3 設置集中空調系統的住宅,采用切實有效的能量回收系統(裝置)。設置分散系統的住宅所選用的空調器達到國家空調節能級別。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155.3.4 其他新型節能措施,并提供相應節能技術報告。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每項措施加5分,替代措施總分不超過10分。6. 公共建筑測評內容6.1 基礎項6.1.1 建筑物單位面積全年采暖空調耗能量測評方法:軟件評估、性能測試6.1.2 建筑能耗計算分析所需數據獲得方式同。6.2 規定項6.2.1 建筑外窗的氣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GB7107-

17、2002規定的4級要求。透明幕墻的氣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墻物理性能分級GB/T15225規定的3級要求。測評方法:性能測試6.2.2 外墻與屋面的熱橋部位(如空調板、腰線等)均應采取保溫措施,以保證熱橋部位的內表面溫度在室內空氣設計溫、濕度條件下不低于露點溫度。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性能測試(圍護結構熱工缺陷檢測)6.2.3 除了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外,不得采用電熱鍋爐、電熱水器作為直接采暖和空氣調節系統的熱源:1 電力充足、供電政策支持和電價優惠地區的建筑;2 以供冷為主,采暖負荷較小且無法利用熱泵提供熱源的建筑;3 無集中供熱與燃氣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環保或消防嚴格限制的建筑;4 利用可

18、再生能源發電地區的建筑;5 內、外區合一的變風量系統中需要對局部外區進行加熱的建筑。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6.2.4 以地源熱泵、水源熱泵為空調機組冷熱源時,應確保水資源不被破壞,不被污染,不被浪費。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6.2.5 鍋爐的額定熱效率不應低于表6.2.5中規定的數值。表6.2.5 鍋爐額定熱效率類型熱效率(%)燃煤(II類煙煤)蒸汽、熱水鍋爐78燃油、燃氣蒸汽、熱水鍋爐89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6.2.6 電機驅動壓縮機的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在額定制冷工況和規定條件下,性能系數(COP)不應低于表5.2.7的規定。測評方法:文件審查6.2.7 名義制

19、冷量大于7100W、采用電機驅動壓縮機的單元式空氣調節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氣調節機組時,在名義制冷工況和規定條件下,其能效比(EER)不應低于表5.2.8的規定。測評方法:文件審查6.2.8 蒸汽、熱水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及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應選用能量調節裝置靈敏、可靠的機型,在名義工況下的性能參數應符合表6.2.8的規定。表6.2.8 溴化鋰吸收式機組性能參數機型名義工況性能參數冷(溫)水進/出口溫度(oC)冷卻水進/出口溫度(oC)蒸汽壓力(MPa)單位制冷量蒸汽耗量kg/(kWh)性能參數(W/W)制冷供熱蒸汽雙效18/1330/350.251.4012/70.40.

20、61.310.81.28直燃供冷12/730/351.10供熱出口600.90注:直燃機的性能系數為:制冷量(供熱量)/加熱源消耗量(以低位熱值計)+電力消耗量(折算成一次能)。測評方法:文件審查6.2.9 集中采暖系統熱水循環水泵的耗電輸熱比(EHR)值應符合式(5.2.9-1)、(5.2.9-2)的要求。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6.2.10 集中空調系統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Ws)應按下式計算,并不應大于表6.2.10中的規定。(6.2.10)式中:Ws 單位風量耗功率,W/(m3/h);P 風機全壓值,Pa;t 包含風機、電機及傳動效率在內的總效率,%。表6.2.10 風機的單位風量耗

21、功率限值W/(m3/h)系統型式辦公建筑商業、旅館建筑粗效過濾粗、中效過濾粗效過濾粗、中效過濾兩管制定風量系統0.420.480.460.52四管制定風量系統0.470.530.510.58兩管制變風量系統0.580.640.620.68四管制變風量系統0.630.690.670.74普通機械通風系統0.32注:1 普通機械通風系統中不包括廚房等需要特定過濾裝置的房間的通風系統;2 嚴寒地區增設預熱盤管時,單位風量耗功率可增加0.035W/(m3/h);3 當空氣調節機組內采用濕膜加濕方法時,單位風量耗功率可增加0.053W/(m3/h)。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6.2.11 空氣調節冷熱

22、水系統的輸送能效比(ER)應按下式計算,且不應大于表6.2.11中的規定值。(6.2.11)式中:H 水泵設計揚程,m;T 供回水溫差,oC; 水泵在設計工作點的效率,%。表6.2.11 空氣調節冷熱水系統的最大輸送能效比(ER)管道類型兩管制熱水管道四管制熱水管道空調冷水管道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ER0.005770.004330.008650.006730.0241注:兩管制熱水管道系統中的輸送能效比值,不適用于采用直燃式冷熱水機組作為熱源的空氣調節熱水系統。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6.2.12 設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調系統的建筑,采取室溫調節設施。測評方法:文

23、件審查、現場檢查6.2.13 系統的劃分和布置應能實現分區熱量計量。每棟建筑及其冷、熱源站房應設置冷、熱量計量裝置。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6.2.14 集中采暖空調水系統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措施。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6.2.15 集中采暖與空氣調節系統設有監測和控制系統。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6.2.16 公共場所和部位的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的規定。照明采用節能燈具,除電梯廳外均應采用節能開關進行控制。在自然采光的區域設定時或光電控制的照明系統。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6.3 選擇項6.3.1 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

24、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測評方法:文件審查、軟件評估、現場檢查;分數:60,根據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建筑采暖空調及生活熱水能耗的比例加分,見表6.3.1。表6.3.1 可再生能源加分等級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建筑采暖空調及生活熱水能耗的比例(%)分數70606.3.2 在建筑規劃布局、單體設計時,進行科學的自然通風與自然采光設計,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56.3.3 采用適宜的蓄冷蓄熱技術和新型節能的空氣調節方式。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56.3.4 設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調系統的公共建筑,采用切實有效的能量回收系統(裝置)。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

25、56.3.5 建筑用生活熱水或采暖選用余熱或廢熱利用等方式提供。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56.3.6 空調系統能根據全年空調負荷變化規律,進行全新風或可變新風比等節能控制調節,滿足季節及部分負荷要求。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56.3.7 空調系統能進行變水量或變風量節能控制調節。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56.3.8 樓宇自控系統功能完善,各子系統均能實現自動檢測與控制。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56.3.9 具有完善的用能管理制度,對建筑冷熱源、空調輸配系統、照明、生活熱水、家用電器等部分能耗實現分項和分區域計量與統計,通過科學運行管理模式進行節能

26、。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56.3.10 當測評建筑未采用第6.3.9條的節能措施時,可由其他新型節能措施替代,并提供相應節能技術報告。測評方法: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分數:每項措施加5分,替代措施總分不超過15分。7. 測評方法7.0.1 測評方法包括軟件評估、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及性能測試。7.0.2 建筑能耗計算分析軟件的功能和算法必須符合建筑節能標準的規定。7.0.3 文件審查主要針對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及時效性進行審查。7.0.4 現場檢查為設計符合性檢查,對文件、檢測報告等進行核對。7.0.5 性能測試方法和抽樣數量按節能建筑相關檢測標準和驗收標準進行。性能測試內容如下,其

27、中已有檢測項目不再重復進行,但需提供相關報告。1 墻體、門窗、保溫材料的熱工性能2 圍護結構熱工缺陷檢測3 外窗及陽臺門氣密性等級檢測4 平衡閥、采暖散熱器、恒溫控制閥、熱計量裝置檢測,抽樣數量為至少抽查0.5%,并不得小于3處,不足3處時,應全數檢查。5 空調機組的能效檢測,抽樣數量為至少抽查1/3。6 太陽能集熱器的效率檢測7 水力平衡度檢測8. 報告8.0.1 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 建筑能效測評匯總表2 建筑能效標識匯總表3 建筑和用能系統概況4 基礎項計算說明書5 測評過程中依據的文件及性能檢測報告8.0.2 基礎項計算說明書應包括計算輸入數據、軟件名稱及計算過程等

28、。8.0.3 建筑能效測評匯總表和建筑能效標識匯總表應采用統一標準的格式,見附錄A、B、C。附錄A 居住建筑能效測評匯總表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層數:氣候區域: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測評內容測評方法測評結果備注基礎項采暖熱負荷指標(W/m2)采暖度日數空調冷負荷指標(W/m2)空調度日數單位面積全年耗能量(kWh/m2)規定項圍護結構外窗氣密性熱橋部位(嚴寒寒冷)門窗保溫(嚴寒寒冷)空調采暖冷熱源空調冷源5.2.45.2.5采暖熱源空調采暖設備冷水(熱泵)機組類型單機額定制冷量(kW)臺數性能系數(COP)單元式機組類型單機額定制冷量(kW)臺數能效比(EER)鍋爐類型額定熱效率

29、(%)水泵與風機熱水采暖系統熱水循環泵耗電輸熱比室溫調節計量方式水力平衡控制方式選擇項可再生能源比例自然通風采光能量回收其他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機構意見:測評人員: 測評機構: 年 月 日注:測評方法填入內容為軟件評估、文件審查、現場檢查或性能測試;測評結果基礎項為節能率,規定項為是否滿足對應條目要求,選擇項為所加分數;備注為各項所對應的條目。附錄B 公共建筑能效測評匯總表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層數:氣候區域: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測評內容測評方法測評結果備注基礎項采暖熱負荷指標(W/m2)采暖度日數空調冷負荷指標(W/m2)空調度日數單位面積全年耗能量(kWh/m2)規定項圍護結

30、構外窗、透明幕墻氣密性熱橋部位空調采暖冷熱源空調冷源6.2.36.2.4采暖熱源空調采暖設備冷水(熱泵)機組類型單機額定制冷量(kW)臺數性能系數(COP)6.2.56.2.66.2.7單元式機組類型單機額定制冷量(kW)臺數能效比(EER)溴化鋰吸收式機組機型設計工況單位制冷量蒸汽耗量kg/(kWh)或性能系數(W/W)鍋爐類型額定熱效率(%)水泵與風機空調水系統冷水泵輸送能效比空調水系統熱水泵輸送能效比熱水采暖系統熱水循環泵耗電輸熱比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室溫調節計量方式水力平衡控制方式照明選擇項可再生能源比例自然通風采光蓄冷蓄熱技術能量回收余熱廢熱利用全新風/變新風比變水量/變風量樓宇自控管理方式其他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機構意見:測評人員: 測評機構: 年 月 日附錄C 居住/公共建筑能效標識匯總表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筑面積(m2)/層數:氣候區域: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審查內容基礎項采暖熱負荷指標W/m2空調冷負荷指標W/m2全年耗能量kWh/m2節能率%規定項共 項,滿足 項選擇項滿足項分數12345合計能效等級有效期限節能建議123標識機構負責人日期


注意事項

本文(建筑能效標識測評導則綱要草案(19頁).doc)為本站會員(正***)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汾县| 石首市| 应城市| 五华县| 苏州市| 宁强县| 白沙| 湖南省| 永兴县| 阳朔县| 敦煌市| 清水县| 石屏县| 怀仁县| 富锦市| 朔州市| 敦煌市| 砚山县| 阜康市| 资兴市| 蒙城县| 铜山县| 巴青县| 田林县| 东辽县| 左云县| 墨脱县| 清新县| 太仆寺旗| 鹤壁市| 公主岭市| 治多县| 龙游县| 吐鲁番市| 中江县| 万安县| 高清| 九寨沟县| 图木舒克市| 大城县|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