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施工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刻不容緩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是新期安全生產管理的需要。安全生產是企業生存的前提和條件,避免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是現代企業追求的目標。但是,由于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比較薄弱,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普遍不高,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一旦發生事故,做出應急響應,消減事故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也是企業需要具備的能力。建筑施工企業是事故多發的“三高危”行業之一,因此,搞好建筑施工企業的應急救援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建筑施工企業事故隱患多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僅影響正常的生產活動,而且直接侵犯了受害人的生命權,給受害者及其親屬和家庭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和終身的痛苦。同時
2、,各類事故也使國家、企業、個人的財產蒙受了巨大損失。據有關資料,近六年來,我國發生的各類事故,導致死亡人數高達80余萬人,保守估計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至少在人民幣1萬億元以上。每年因事故造成70多萬人傷殘,給百萬個家庭帶來不幸。目前北京市發生一人死亡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至少在50萬元左右,企業停工停產停止投標以及被政府降低資質等級所導致的間接經濟損失更是無法估量。從宏觀的角度說,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處在生產安全事故的“易發期”。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建筑業作為國家和社會引人注目的重要經濟活動,其具有的生產周期長、人員流動性大和施工環境與作業條件差的行業
3、特點,決定了建筑業施工生產的難度大、潛在的事故隱患多,使建筑業成為事故多發行業之一。市場經濟的發展也讓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和困難建筑企業的內部用工出現了從固定型的自有職工向彈性的勞務型用工轉變,企業的承包形式由集團、公司的管理承包向項目經理個人經濟承包轉變,建筑產品由低矮簡單向“高大精藝”的復雜型轉變。目前,北京市建筑施工開復工面積已達1.3億平方米,從事建筑施工的農民工在150萬左右。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4319家,鍋爐、壓力容器6.77萬臺,電梯7.98萬部,地下空間總面積近3000萬平方米,壓力管線總長4300公里。因此,在加大事故預防工作的同時,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
4、生產應急救援工作,提高應急救援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血的事實印證了應急救援的重要性!xx年,北京京民大廈西配樓游泳館改造施工正在進行。施工人員在進行泳池防水作業時,違章進行電焊作業,電焊火花引燃聚氨酯材料導致火災事故發生。因缺乏生自救意識和應急救援,12人在事故中喪生,20余人被嚴重燒傷。火災的記憶已漸漸被淡忘。然而,火災帶給人們的教訓卻是如此的深刻應急救援不夠健全是導致事故處置不及時和傷亡比較慘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應急預案編制“四原則”居安思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在周易中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在左傳中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鑒于建筑施工企業事故多發的現實情況,建立完善預
5、案體系是當前建筑施工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預案編制工作不僅要抓進度,更要抓質量。一是預案要“全”。橫向上,預案要覆蓋建筑施工企業所有類型的突發公共事件,不僅要制訂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還要制訂結合企業容易發生的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等方面的應急預案;縱向上,預案要覆蓋所有生產經營環節、所有崗位和人員,不僅企業總部要制訂預案,分公司、下屬廠直到每個施工現場、班組都要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內容上,不僅要包括應急處置,還要包括預防預警、恢復重建;不僅要有應對措施,還要有組織體系、響應機制和保障手段。就建筑施工企業類型來說,不僅要抓好國有企業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還要抓好其他所有制類型企業的應急
6、預案編制工作。二是預案要“準”。預案務必切合實際、有針對性。要根據事件發生、發展、演變規律,針對企業風險隱患的特點和薄弱環節,科學制訂和實施應急預案。預案務必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一個大企業所有的預案本子,摞在一起可能是很厚的一大本,但具體到每一個崗位,一定要簡潔明了,讓每一名員工都能做到“看得懂、記得住、用得準”。三是預案要“活”。預案不是一成不變的,務必持續改進。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預案務必銜接配套。要建立健全應急預案報備制度,實現企業與政府、企業與關聯單位、企業內部之間預案的有效銜接。四是預案要“練”。預案是為了實戰,實戰需要演練。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不能走過場
7、。要針對預案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真正達到檢驗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的目的。要將常態下的預防預測預警工作,同非常態下救援救助處置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做到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四措施力推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規定: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急救援預組織或者配備急救援預人員,配備必要的急救援預器材設備,并定期組織演練;施工單位應當根據建設工程的施工特點、范圍,對施工現場易發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節進行監控,制定施工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近年來,政府和企業在施工生產和消防安全及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領域建立了必要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和救援隊
8、伍。然而,在救援能力上和發達國家相比還不夠完善。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應急管理水平,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1、注重專業和專家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隊伍主力軍的作用。每支施工隊伍都配備技術負責人和專家,能夠迅速掌握現場情況及發展態勢進行全面準確的判斷,豐富的實戰經驗對于救援現場及時做出正確的命令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配備專業化應急救援設備,實施專業化救援,保障救援效率。2、建立重大事故統一、協調、靈敏的應急指揮體系。事故應急處置的第一要素就是時間,要突出快速反應的應急應戰能力,實施24小時值班備勤制度,保證通訊聯絡暢通和各種搶險設備的完備有效,確保人員和設備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
9、到達事故現場。3、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事故災害預防建設,提高建筑施工企業安全超前防范能力,做到崗位員工應急職責、操作規程、風險提示和處置程序明確清晰。在強化應急準備的同時注重基礎性、根本性的日常預防性工作。4、完善應急響應機制,提高事故應對處置能力。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相結合。建筑施工企業應完善由主要領導負總、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部門分工負責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隊伍的組織領導,開展綜合性演練。通過應急演練切實增強作業人員的應急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社會經濟的發展既創造了新的財富,提高了生活質量,也給人們帶來了人員傷亡或突發危險。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制、機制的建設,是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和救援工作的迫切需要。實踐證明,建筑施工企業應急預案制定得好,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并認真貫徹執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事故救援效果,減少事故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化危險為平安。而企業安全生產的應急管理,要以預案的制定為基礎,以預案演練為保障,推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上臺階,真正把應急管理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