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墩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施工方案主橋28#、29#墩左右承臺長為14.4m,寬為10.5m,高均為3m,體積為453.6m3,均為大體積混凝土,采用一次性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關鍵在于如何控制水泥水化熱,防止溫度裂縫的出現。1 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及散熱規律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原因很多,但總的來說,絕大部分是由于混凝土水化熱引起的溫度應力及收縮作用超過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或更確切的從變化角度出發來講,則認為溫度及收縮變化而引起的約束拉應變超過了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值。眾所周知,新鮮混凝土具有流動性材料的特性,隨時間的增長混凝土逐漸硬化,此期間混凝土的變形性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齡期愈早變化愈大。
2、早期混凝土的強度極限拉伸變形都較低,而此時混凝土內部溫度較高,一方面由于混凝土的傳熱性能差,結構內部熱量不易散發,形成內外溫差,導致混凝土發生應變,另一方面結構物的約束會阻止這種應變,產生溫度應力,一旦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極限抗拉強度就會產生溫度裂縫,而且還會因水化熱使溫升過高而導致混凝土后期強度明顯損失。2 溫控施工方案一般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多采用分層澆筑,在每層布設冷卻管,分層厚度一般為1m2m。但乍嘉蘇跨主線橋工期緊,且承臺內鋼筋密集,若分層澆筑還需加設接茬筋,不易沖洗鑿毛,這樣就會增大施工投入,延長施工時間。通過計算,最后決定所有主墩承臺均采用一次性澆筑。混凝土入模溫度控制承臺施
3、工時正值高溫季節,必須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在正式施工前2-3天安排專人到商品混凝土公司料場測量骨料溫度,采取搭設遮陽棚、用冷水沖洗砂石料、強制降溫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冷卻通水a.在綁扎承臺鋼筋的同時,根據承臺厚度布設兩層冷卻管,間距為150cm,冷卻管采用公稱直徑32mm的標準鑄鐵水管。冷卻管布置原則為:保證各層冷卻管能獨立通水,且拆模不影響通水;每層要分多根獨立管道,以縮短冷卻管路徑,使混凝土降溫均勻;能根據測溫結果調節各管路通水量,每層冷卻管安裝完畢后,要進行試通水,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漏漿堵管及通水過程中漏水(見圖1)。b.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每覆蓋一層冷卻管即開始通水,從而有效地消減了混凝土溫峰。混凝土施工控制a.混凝土澆筑前,安排試驗人員同商品混凝土公司的技術人員一起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進行試配,檢查混凝土是否能達到設計要求,同時檢查拌和站配料誤差是否符合規范要求。b.混凝土澆筑時采用分層連續澆筑,分層厚度為50cm,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層面散熱。3養護及檢測待混凝土終凝后立即在承臺表面作蓄水養護,蓄水深度為15cm30cm,以推遲混凝土表面溫度的散失,同時為減小承臺內外溫差,蓄水時宜采用冷卻管出水口排出的熱水,進行測溫監控,并根據測溫結果調節冷卻管進水量,將降溫速度控制在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