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貴州某中學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建筑單體方案設計說明第一章 項目概述1、地理位置本項目為是松桃苗族自治縣(東經10835421092330,北緯274940283020)北部新城新規劃的一所初級中學,占地面積約110畝,學生規模為2400人。本項目地形復雜,平均海拔403米,最大高差為35米。北面和南面為規劃道路控制紅線14米寬的城市支路,東面為規劃道路控制紅線24米的城市干道。南面道路連接西南面的濕地公園入口。整體交通便利,學生出行方便。2、現狀分析 1)學校用地范圍是根據松桃苗族自治縣教育局提供的地形圖和劃定的用地范圍進行設計。2)項目地形復雜,高差變化大,用地最大高差為35米,中間地勢最高,西
2、北角為峭壁,其余三面也存在較大坡度。場地內有一組高壓電線穿過,位于地塊西南角。根據國家中小學設計規范第418條規定:(高壓電線、長輸天然氣管道、輸油管道嚴禁穿越或跨越學校校園;當在學校周邊敷設時,安全防護距離及防護措施應符合相關規定)。因此,作為學校校園用地,該組高壓電線必須遷移。 3、設計依據1)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1995年6月8日建規字333號文發布)2)松桃苗族自治縣縣城總體規劃平面圖3)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 500992011)4)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建準【2002】102號5)其它相關規范4、主要經濟指標 主要經劉指標 序號名稱數量單位1總用地面積733302運動場
3、占地面積168813綠地總面積261854建筑占地面積114265建筑總面積36886其中計入容積率面積41386不計入容積率面積45006容積率0.5.7建筑密度15.58%8綠化率35.71% 主要建筑物面積一覽表序號名稱建筑面積()占地面積()1普通教學樓678117622綜合教學大樓918820873合班教室及報告廳17898944宿舍1380929245食堂267213766風雨操場兼禮堂244321797半地下室450037808其他服務用房2042049停車位26輛第二章 規劃設計1、 設計理念 聚散有致、層次分明、校園清新、勵志向上2、 設計原則1)尊重環境的原則。該設計從總體
4、上統籌考慮建筑、道路、周邊環境之間的和諧,創造一個與北部新城景觀和諧,同時與建筑功能相適應的優美舒適空間。2)塑造簡約現代的建筑形體,建筑設計突出校園的文化氛圍,建筑形式在嚴謹中不乏輕松活潑,從而滿足中學建筑的精神追求。3)校區規劃緊密結合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東面地形低洼需填土改造,不宜修建建筑,規劃為運動區。南面自然環境優越規劃為生活區,中部核心區域則規劃校園主體建筑。4)以相關設計標準和規范為依據,合理布局校園內各棟建筑,適當考慮發展需要,使之規劃設計成為:各功能分區明確、動靜有別、聚散有致、聯系方便、滿足使用要求、環境優美、凸顯校園文化、層次分明、適應發展的現代化初級中學。2、設計構思1
5、)根據北部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功能布局和道路設計,校園主入口設置于正北面,以大門主入口為場地主軸線,把學校的主體建筑設置于場地中心位置,教學區則沿主軸線布置在南面,充分利用地形,合理設計標高,全面發揮每塊場地的功能。 2)場地西南面為濕地公園規劃用地,且交通車輛相對較少,結合場地地形情況,把生活服務區布置在西面。這樣可以減少周邊環境對校園生活及學習的影響。充分利用地形,制造一個安靜,視野開闊的學習生活環境。3)場地地形復雜,設計緊密結合地形地貌。減少土石方,節約建設成本。3、總平面設計該項目充分結合基地現有地形條件,整體規劃呈現”一核”、”兩區”、”三軸”的空間布局結構.一核:從大門主入口連接
6、教學區,以操場和教學樓形成場地區域核心兩區:以教學區域為核心組成兩邊對稱分布的生活區和運動區三軸:從大門主入口連接到教學區作為主軸線,兩側輔以相對對稱的次要軸線。以校園主入口作為場地主軸線,規劃校園的主體建筑,突出校園重點,主次分明。營造舒適,開闊的文化環境。主入口處設計一個長84米,進深27的校前弧形廣場。可以滿足家長接送學生時產生交通問題。并且把校園的主要停車場地規劃在校前廣場,減少校內車輛穿行,直接減少車輛對校內學習和生活的影響。進入校園設計一個大型操場連通教學區。操場作為學生出操休憩,活動和娛樂場地,豐富學生課間活動。運動區規劃在北面,北面地形低洼,直接用西南面土方填平。北面毗鄰一條寬
7、24米城市干道,規劃居住人口密集,噪音多。北面規劃運動區可以合理解決校園的靜鬧關系。場地西南為規劃濕地公園用地,風景優美,視野開闊,噪音污染和空氣污染少,規劃為生活區最適宜。另外,利用地形的最高點作為生活隔離帶,同時通過大量的綠化設施,提升生活區的室外環境。4、 道路交通設計 1)城市交通 用地北面規劃道路控制紅線14米寬,采用一塊板式,斷面為3-8-3米,建筑退讓用地紅線5米 用地東面規劃道路控制紅線24米寬,采用二塊板式,斷面為4-8-8-4米,建筑退讓用地紅線9米 用地南面規劃道路控制紅線14米寬,采用一塊板式,斷面為3-8-3米,建筑退讓用地紅線6米。南面道路連接濕地公園入口。2)校區
8、道路校區內均設有一條7米寬的主要道路,采用一塊板式,斷面為3-7米,建筑合理退讓。其他4米寬的道路為建筑之聯系道路,并兼消防通道。 3)靜態交通 停車位置主要設置在校前廣場,以減少校內車輛穿行。在合班教室西面設置一定數量的停車位。總共停車數量大約26輛。 4)校園出入口校區總共設置三個出入口,北面主入口,南面次入口及西面食堂位置后勤入口。北面主入口,南面次入口主要道路均設有車行道和人行道,使其人車分流。北面主入口與14米寬的城市支路連接,城市交通車輛校少,學生出行安全。南面次入口與北面主入口前后呼應,形成簡單又流暢的道路關系,增強場地整體軸線感。食堂后勤入口只供食堂貨物運輸使用,外來車輛不允通
9、行。第三章 建筑單體設計1)平面設計建筑平面設計以及功能設置,基本按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建準【2002】102號和中小學設計規范進行設計GB50099-2011進行設計。合班教室及學術報告廳設計為一棟兩層建筑,一層布置兩間合班教室,每個可同時容納5個班級學生。二層整層為學術報告廳及配套的接待室、儲藏室等。風雨操場是一棟多功能建筑,占地面積約2300平方,作為室內體育訓練和舞蹈訓練,并配置相應的器材儲藏室。同時可兼做學校禮堂,容納全校師生2500人左右。普通教學樓設計兩棟,前后用連廊相接加強兩棟建筑的水平交通關系。每棟建筑四層,設有男女衛生間,教室休息室和六個普通教室。該校學生規模為24
10、00人,每班50人,總共48班。普通教學樓的設計完全滿足該校的教學要求。綜合教學樓是該項目建筑面積最大的建筑單體,為節約用地,同時打造校園的特色建筑,將不同功能的用房聚在一起形成學校的主體建筑。該建筑設計為六層。一層和二層為內廊式,三至六層為外廊。實驗室、圖書館和行政辦公等均設計在該建筑,一至五層布置各類實驗室和閱覽室,六層為行政辦公室,并設有直通六樓的電梯和單獨的教師辦公出入口,學生學習及老師辦公互不干擾。 綜合教學樓教室統計表樓層教室名稱指標一層物理實驗室3間化學實驗室3間心理咨詢室 116德育展覽區 48醫務室 83二層語言教室3間勞動技術室3間科技活動室 186三層書法教室2間計算機教
11、室2 間生物教室2間四層音樂室2間美術教室2間地理教室2間五層圖書館、閱覽室整層六層行政辦公室整層2) 立面設計建筑立面采用簡約現代的設計風格,注重顏色搭配和細節的設計。整體色彩搭配主要以白色為主,再以亮色和灰色豐富立面效果。創造簡單、安靜的立面效果。大門采用半環形設計,與校前廣場統一,氣勢磅礴。綜合教學樓是校園最高最大的主體建筑,立面效果宏偉。正立面利用玻璃幕墻與框架的對比形成構圖的基本元素,配以灰黃色方框點綴,活躍立面效果。其余建筑立面均以白色、深灰色及灰黃色構造簡潔,明亮,安靜而又活躍視覺氛圍。第四章 結構安全1、結構本項目建筑結構安全等級設為二級,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除宿舍為混合結構外
12、其余為全框架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2、消防校區內消防車可以到達每棟建筑物,車道4-7米寬,大部分為消防環道。室內室外按規定設置足夠數量的消防栓。完全滿足消防要求。3、抗震松桃苗族自治縣抗震烈度小于6度;但根據相關規范要求,學校建筑應提高一級設防,本項目按6度設防,抗震類別為乙類。4、防地質災害學校在建設前,應對場地進行詳細的地質勘察,并根據地質情況選擇安全合理的基礎形式和可靠的護坡堡坎設計。另在規劃設計中,已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所以場地改造和豎向分析時,盡量避免形成過高的堡坎陡壁,從主觀上保障安全和場地穩定,第五章 給排水設計規劃1、設計依據1)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 GB 50015-20
13、03(2009版)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 50016-2006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 50014-20064)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GB 50140-20052、給水系統設計1)水源以城市自來水為供水水源,從市政管網引入兩路DN150自來水管,在校區內形成環狀管網,供應建筑生活及消防用水。2)生活用水量用水部位用水標準用水時間變化系數教師公租房160L/人d242.5教學樓30L/人d81.2食堂25L/人d141.2綠化澆灑用水2L/d21.2澆灑道路和場地用水3L/d21.2管網漏失水量與未預見水量之和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計。3)給水系統供水方式:根據市政自來水的水壓、建筑的高
14、度和建筑的實際情況,整個學校建筑均由市政管網直接供給。管理與計量:職工及學生宿舍分設水表,獨立計量管理。3、排水系統設計1)排水體制及排放要求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體制,雨水匯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網;污水集中排至室外化糞池,經初步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實驗樓和職工學生食堂污水須分別經隔油池和消毒池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網。 2)排水量及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廢水最按生活系統95%計,采用化糞池處理。3)地下室排水地下汽車庫排水以及地下設備機房內的廢水分別排由集水井收集,再由潛水泵分別提升至室外檢查井中,潛水泵由集水井池內的水位繼電器自動控制啟閉。4、雨水排水系統設計1)屋面雨水沿屋面經雨水斗排入雨水立管
15、直至室外雨水管。2)室外場地雨水由雨水口或帶篦雨水明溝匯入室外雨水管。5、消防系統1)室內消防水壓直接由市政給水管網提供,室內消防用水量為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為20L/s。屋頂消防水箱設置于校區最高屋頂,容積9 m3。2)滅火器配置按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執行。6、管材1)室內給水管采用PPR管,熱熔連接。2)室外給水管采用球墨鑄鐵給水管,橡膠密封圈連接。3)室內雨污廢水管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專用膠接口。4)室外雨污水管采用雙壁波紋塑料排水管,承插接口彈性密封圈連接。5)消防管道:選用雙面熱鍍鋅鋼管,管徑小于等于DN100采用螺紋連接,套絲扣時破壞的鍍鋅層表面
16、及外露螺紋部分應做防腐處理。管徑大于DN100采用卡箍連接。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雙出口消火栓。7、節能節水應選用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設備(產品)目錄中公布的設備、器材和器具,根據用水場合的不同,合理選用節水水龍頭、節水便器、節水淋浴裝置等,所有器具應滿足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及節水型產品技術條件與管理通則GBT 18870的要求。第六章 電氣工程規劃1、電力工程國家現行設計規范: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 16-2008)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低壓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4-95)10kV及
17、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94辦公建筑設計規范(JGJ67-2006)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2010)根據相關國家標準,并結合當地生活水平,用電指標為:教室、閱覽室: 9W/平方米;實驗實: 9W/平方米;藝術室: 15W/平方米;多媒體教室: 9W/平方米;道路、休閑場地、綠化景觀:按實際情況進行估算。本工程總用電負荷估算為1800kW。在教師公租房設置兩臺10 kV /0.4kV/0.23kV室外變電箱,10 kV電源由市政35kV變電站采用電纜穿鋼管埋地引入,變壓器容量分別為1250kVA、630kVA。變配電所變壓器選用SCB10型環氧樹脂澆注低噪聲、低損耗節能
18、型干式變壓器。低壓系統的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統,變壓器中性點采用大電流接地系統;工作零線(N線)與保護線(PE線)自變電所開始分開,不再相連。低壓配電系統采用放射式和樹干式相結合供電方式。容量較大或重要負荷由變電所采用放射式供電,消防負荷采用雙電源在末端切換。本工程選用銅芯電纜(電線)。非消防負荷線路采用低煙無鹵型電纜(電線),消防線路采用耐火低煙無鹵型電纜(電線)。在屋頂易受雷擊的部位采用12熱鍍鋅圓鋼作避雷帶,利用建筑物結構柱內2根16(或4根10)作為引下線,利用建筑物基礎作為基礎接地極。防雷接地、重復接地、保護接地和弱電系統接地等共用統一的接地極,要求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姆,在變電所設總
19、等電位聯結(MEB),有淋浴的衛生間設局部等電位聯結(LEB)。2、弱電工程國家現行設計規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98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 50314-2006有線電視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200-94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 50343-2004電話信號由電信局引來,進入學校門內。通信線路采用HYA型電話電纜穿電纜管道埋地敷設,采用6孔電纜管道,形成地下通信管道網。網絡信號采用2芯非屏蔽多模光纖,穿管埋地由市政英特爾網絡信號引入。有線電視信號由市政有限電視網引來,系統采用750MHz鄰頻傳輸,干線電纜選用SYWV-75-9。廣播總系統使用ZHA-1系統,設
20、置在學校值班室內,傳輸電纜選用RVS 31.5mm2。弱電線路應與其他市政設施同步實施,一步到位。第六 建安工程投資估算序號分 項 工 程工程量()估算單價(元/)合 計(萬元)備 注1綜合教學樓918820001837.64普通教學樓678117001152.775食堂267225006687宿舍1380914001933.268風雨操場兼禮堂24432500610.759合班教室及報告廳17893000526.710校園大門及門衛150350052.5011半地下室45002500112511門衛值班室201500312室外運動場9483250237.07513校園內道路及廣場9662250241.5514綠化251551002515.5515圍墻1000米350元/m3516合計10938.75517不可預計費5%546.9418設計費 3%328.1619總計118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