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四川華能磽磧水電站首部樞紐基巖帷幕灌漿試驗施工組織設計方案(調整3排孔)(32頁).doc

  • 資源ID:510069       資源大小:260.50KB        全文頁數:3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四川華能磽磧水電站首部樞紐基巖帷幕灌漿試驗施工組織設計方案(調整3排孔)(32頁).doc

1、四川華能磽磧水電站首部樞紐基巖帷幕灌漿試驗工藝技術研究說明書目 錄1 工程簡介12 壩址區主要地質條件13 試驗指導思想34 試驗目的35 試驗技術要求46 室內漿材試驗47 帷幕灌漿試驗布置48 帷幕灌漿試驗施工工藝89 試驗成果2510 施工進度計劃2611 資源投入2612 工程質量保證2713 施工安全保證2814 文明施工與環境保護29四川華能磽磧水電站首部樞紐基巖帷幕灌漿試驗工藝技術研究說明書1 工程簡介 磽磧水電站是寶興河流域梯級開發的龍頭水庫工程,壩址位于寶興縣磽磧鄉下游約1km的東河上。工程區右岸有夾金山公路通過。 電站擬采用碎石土心墻堆石壩長隧洞引水發電,正常蓄水位2140

2、m,最大壩高123m,總庫容約2億m3,總裝機容量240MW。 電站首部樞紐由攔河大壩、泄洪洞、放空洞等組成。攔河大壩壩基及壩肩巖土體抗滲性能較差,設計采用防滲墻和帷幕灌漿進行全封閉防滲處理。為此,需要在帷幕灌漿正式施工前進行帷幕灌漿試驗,獲得充分的工藝參數,指導帷幕灌漿施工。2 壩址區主要地質條件2.1 地層巖性2.1.1 基巖 分布于壩址左右岸及谷底,由志留系下統(S1)灰黑色炭質千枚巖與變質砂巖組成。根據其工程特性自下而上分3個巖性段,下段為炭質千枚巖(S11),中段為炭質千枚巖與變質砂巖互層(S12),上段為炭質千枚巖、粉砂質千枚巖(S13)。 1)炭質千枚巖主要礦物成分由綠泥石、石英

3、、石墨及絹云母組成。 2)變質砂巖由白云石、綠泥石、斜長石、石英等礦物組成。2.1.2 第四系松散堆積層 包括壩基河床覆蓋層、壩肩古河道堆積層及崩坡堆積層。 1)壩基河床覆蓋層自下而上可劃分為4層,第層為含漂卵(碎)礫石層(fglQ33-1)、第層為卵礫石土(al+PlQ11-1)、第層為塊(漂)碎(卵)石層(al+PlQ41-2)、第層為含漂卵礫石層(alQ42)。 2)壩肩古河道堆積層:分布于兩岸壩肩。上部為碎礫石土,下部為含礫粉細砂土。 3)崩坡堆積層(Col+dlQ4):塊碎石土,分布于壩址兩岸谷坡。2.2 巖土體透水性及分布2.2.1 變質砂巖透水性相對較好;炭質千枚巖透水性較弱,構

4、成相對隔水層,但在構造破壞和風化卸荷較強的岸坡及谷底淺表部位,則失去了隔水性能,形成相對統一的透水巖體。2.2.2 大量的鉆孔壓水試驗成果表明,壩址區岸坡及谷底淺表部位巖體具強弱透水性;壩址區巖體透水性總體具有隨深度增加而逐漸減弱的趨勢。 1)強透水帶(q100Lu),左岸垂直深度小于40m,右岸小于65m,河床(除覆蓋層外)小于10m; 2)中等透水帶(q=10100Lu),左岸垂直深度4068m,右岸5080m,河床(除覆蓋層外)040m; 3)弱透水帶(q=510Lu),左岸垂直深度大于68m,右岸大于80m,河床(除覆蓋層外)大于40m。2.2.3 壩址區河床覆蓋層第、層為粗粒土巨粒土

5、,中等透水層;第層為卵礫石土,透水性較弱;第層顆粒粗大,結構較松散,透水性強。2.3 巖體工程地質特性 壩址巖體由炭質千枚巖與變質砂巖組成。室內巖塊試驗成果表明,千枚巖是一種吸水率高、抗壓強度偏低的較軟巖石;變質砂巖為低吸水率、高強度、高彈模的堅硬巖石。壩區巖體工程地質分類為: 1)類巖體:微風化新鮮變質砂巖,巖質堅硬,厚層塊狀結構,裂隙間距0.51m,巖體較完整,巖體縱波波速Vp5120m/s,完整性系數Kv0.69,埋深達65m以上。 2)類巖體:弱風化、弱卸荷變質砂巖,巖質堅硬,中厚層塊狀結構,裂隙間距0.30.5m,多閉合,巖體縱波波速Vp=37304230m/s,完整性系數Kv=0.

6、3670.471,埋深達2265m。 3)1類巖體:微新鮮千枚巖,巖質較軟,薄層狀結構,順層方向層理、片理發育,裂隙短小零星分布、接觸緊密,巖體縱波波速Vp=36604180m/s,完整性系數Kv=0.430.46,埋深在65m以上。 4)2類巖體:包括弱風化的千枚巖和強卸荷的變質砂巖。強卸荷變質砂巖,碎裂狀結構,巖體縱波波速Vp=21903240m/s,完整性系數Kv=0.160.3,埋深淺;弱風化千枚巖為薄層狀結構,裂隙間距0.30.5m,巖體縱波波速Vp=24903730m/s,完整性系數Kv=0.160.29,埋深3565m。 5)類巖體:包括強卸荷、強風化的千枚巖、變質砂巖,裂隙密集

7、帶、斷層帶,巖體十分破碎,完整性差,埋深小于35。2.4 壩基及壩肩滲漏問題2.4.1 壩基河床覆蓋層一般厚5765m,深切河槽部位最大厚度達72.4m,整體透水性較強,建壩蓄水后河床覆蓋層將構成壩基滲漏的主要途徑。為此,壩基垂直防滲墻應封閉覆蓋層插入到基巖一定深度內,其下帷幕灌漿深度應結合水頭和巖體透水率確定。2.4.2 兩岸壩肩由炭質千枚巖、變質砂巖組成的谷坡下陡上緩,巖體卸荷強烈,深度較大,透水性較強,在勘探深度范圍內為揭示相對抗水層;壩肩上部分布有較厚的古河道堆積層,由碎石土和粉細砂組成。因此,壩肩存在沿古河道堆積層和基巖的滲漏問題。為此,覆蓋層采用防滲墻封閉;基巖帷幕灌漿深度和向兩岸

8、延伸長度,根據計算和經驗確定,至少截斷強卸荷巖體。3 試驗指導思想 1)根據設計、規范相關要求,結合灌漿地質體條件,研究分析灌漿機理,指導確定灌漿施工工藝、方法,揭示基本灌漿規律。 2)參照工程先進實踐經驗,選用適宜的灌注材料,采用先進、可靠的工藝技術與施工方法。 3)選擇使用科學的測試方法,評價灌漿效果,提供論證充分的工藝參數供設計參考。4 試驗目的 為降低壩區巖石的透水性,減少壩基及壩肩滲漏,降低揚壓力,確保壩體安全,設計在壩基及壩肩采用帷幕灌漿進行防滲處理,并為此進行帷幕灌漿試驗,主要目的為: 1)確定帷幕灌漿鉆孔適宜的工藝、方法,選擇灌漿段孔壁與裂隙沖洗方法,測試巖體灌漿前透水率。 2

9、)選擇并推薦使用合理的灌漿方法及其施工程序、工藝、灌漿材料和漿液配合比。 3)揭示千枚巖、變質砂巖等巖體的可灌性;測試灌漿效果。 4)提供有關孔距、排數、排距、深度、灌漿壓力等合理的技術經濟指標。 5)提出灌漿設備、機具建議意見。 6)基本形成編制灌漿設計和施工技術要求等文件的條件。5 試驗技術要求 1)經過帷幕灌漿試驗,其帷幕巖體透水率小于3Lu。 2)根據檢查孔壓水試驗成果,結合檢查孔所取巖樣,綜合分析、驗證灌漿效果。6 室內漿材試驗 適宜的灌漿材料和漿液是取得良好灌漿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試驗前,對擬用的各種灌漿漿液進行試驗。6.1 灌漿材料試驗6.1.1 膠凝材料:普通水泥的物理性能

10、,如凝結時間、強度、安定性等。6.1.2 外加劑:速凝劑、減水劑對漿液性能的影響。6.2 漿液配比試驗及物理力學性能研究,如流變性、穩定性、凝結時間、結石的力學強度和抗滲性能。6.3 推薦用于現場灌漿試驗的漿液配合比。6.4 室內試驗測試內容及測試方法見“室內漿液試驗大綱”。7 帷幕灌漿試驗布置7.1 帷幕灌漿試驗孔布置及工作量7.1.1 帷幕灌漿試驗孔的布置原則 帷幕灌漿試驗孔的布置應基本反映大壩壩基主要的巖層及巖性分布特征,布置原則如下: 1)試驗孔應穿越壩基強風化、強卸荷和弱風化、弱卸荷地層,至設計帷幕灌漿線以下,并力求使灌漿孔深度最短,工程量最省。 2)試驗孔布置應能反映壩基炭質千枚巖

11、、變質砂巖的可灌性及其效果。7.1.2 本次試驗區布置在右岸大壩軸線附近公路邊,布置兩組試驗,一組為雙排帷幕試驗,另一組為三排帷幕試驗(圖7.1.2-1、圖7.1.2-2)。圖7.1.2-1 試驗區位置及試驗孔平面布置圖圖7.1.2-2 試驗孔剖面圖7.1.3 試驗工作量(表7.1.3-1)表7.1.3-1 試驗工程量序號項 目單位數 量備 注1基巖鉆孔m216024個2蓋重砼鉆孔m243灌漿t190暫按80kg/m計4抬動觀測孔m602個5檢查孔m3604個6檢查孔壓水試驗段727灌漿孔壓水試驗段4328室內漿液試驗組217.2 試驗內容7.2.1 雙排帷幕試驗內容 1)雙排帷幕試驗孔10個

12、,孔距2m,排距1.5m,每排分三序施工(圖7.2.1-1)。帷幕灌漿試驗孔深度宜超過防滲帷幕線,初擬帷幕單孔深90m。 序孔:W1-1、W1-5、W1-6、W1-10 序孔:W1-3、W1-8 序孔:W1-2、W1-4、W1-7、W1-9 2)檢查孔2個:J1-1、J1-2 3)抬動觀測孔1個:T1圖7.2.1-1 雙排帷幕灌漿試驗孔布置圖 試驗內容及要求為: 1)帷幕孔采用金剛石回轉鉆進方法及潛孔錘沖擊回轉鉆進方法,其中W1-1孔采用91、75金剛石單動雙管鉆具回轉鉆進取芯,其余孔采用CIR90潛孔錘沖擊回轉鉆進。所有孔分別等段次同孔深平齊對比壓水成果、灌漿過程參數及單位注入量。對于使用潛

13、孔錘鉆進孔段: 當孔深到達60m之后,采用風、水聯合排渣效果好,可終孔鉆進; 當孔深到較深處,采用風、水聯合排渣效果差,致使孔內負荷較大,應換用75金剛石單管鉆具回轉鉆進。 2)鉆孔及裂隙沖洗方法試驗。 3)序孔做單點法壓水試驗,其余孔做簡易壓水試驗。其中,W1-1孔做臨界壓力壓水試驗。 4)鉆孔測斜。 5)P.O42.5硅酸鹽水泥漿灌漿試驗。 灌漿方式:循環式。 灌漿方法: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分段灌漿。 6)檢查孔:91金剛石單動雙管鉆具回轉鉆進取芯、單點法壓水試驗。7.2.2 三排帷幕試驗內容 1)三排帷幕試驗孔14個,孔距2.0m,排距1.25m,兩邊排分三序施工,中間排分兩序施工(圖7.

14、2.2-1)。帷幕灌漿試驗孔深度宜超過防滲帷幕線,初擬帷幕單孔深90m。 序孔:W2-1、W2-5、W2-6、W2-8、W2-10、W2-14 序孔:W2-3、W2-7、W2-9、W2-12 序孔:W2-2、W2-4、W2-11、W2-13 2)檢查孔3個:J2-1、J2-2、J2-3 3)抬動觀測孔1個:T2圖7.2.2-1 三排帷幕灌漿試驗孔布置圖 試驗內容及要求為: 1)帷幕孔采用金剛石回轉鉆進方法及潛孔錘沖擊回轉鉆進方法,其中W1-1孔采用91、75金剛石單動雙管鉆具回轉鉆進取芯,其余孔采用CIR90潛孔錘沖擊回轉鉆進。所有孔分別等段次同孔深平齊對比壓水成果、灌漿過程參數及單位注入量。

15、對于使用潛孔錘鉆進孔段: 當孔深到達60m之后,采用風、水聯合排渣效果好,可終孔鉆進; 當孔深到較深處,采用風、水聯合排渣效果差,致使孔內負荷較大,應換用75金剛石單管鉆具回轉鉆進。 2)鉆孔及裂隙沖洗方法試驗。 3)序孔做單點法壓水試驗,其余孔做簡易壓水試驗。其中,W2-1孔做臨界壓力壓水試驗。 4)鉆孔測斜。 5)P.O42.5硅酸鹽水泥漿灌漿試驗。 灌漿方式:循環式。 灌漿方法: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分段灌漿。 6)檢查孔:91金剛石單動雙管鉆具回轉鉆進取芯、單點法壓水試驗。檢查孔J2-1用于檢驗W2-1、W2-10、W2-6孔構成的孔距2.5m、排距2.0m的雙排帷幕的有效性,檢查完畢,再

16、鉆灌W2-2、W2-11孔。7.2.3 抬動變形觀測 雙排帷幕、三排帷幕灌漿試驗,均需做抬動變形觀測。在灌漿段孔壁裂隙沖洗、壓水試驗及灌漿過程中均應進行抬動變形觀測,掌握壓力變化幅度,分析抬動變形因素以及推薦適宜的抬動變形觀測孔埋深。7.2.4 混凝土蓋重 帷幕灌漿試驗在有混凝土蓋重的情況下進行,蓋重混凝土標號C25,厚度1m。8 帷幕灌漿試驗施工工藝 本工程帷幕灌漿試驗施工工藝流程見圖8-1。測放孔位灌漿孔分序首段鉆孔首灌漿段裂隙沖洗壓水試驗首段灌漿孔口管安裝次段鉆孔待凝24h次段壓水試驗孔口封閉器及射漿管安裝制漿終孔檢測、灌漿封孔檢查孔鉆孔抬動觀測孔鉆孔與安裝檢查孔封孔壓水試驗分段鉆孔灌漿

17、循環抬動變形觀測抬動變形觀測次灌漿段裂隙沖洗抬動變形觀測抬動變形觀測抬動變形觀測次段灌漿抬動變形觀測抬動變形觀測抬動變形觀測圖8-1 帷幕灌漿試驗施工工藝流程8.1 測放孔位 嚴格按照孔位布置圖布置孔位,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在所測放孔位處設置明顯標記。8.2 抬動觀測裝置安裝與基巖抬動變形觀測8.2.1 抬動觀測裝置安裝 1)抬動孔鉆孔使用CIR90沖擊器沖擊回轉鉆進,一徑到底。鉆完后即安設抬動觀測裝置。 2)鉆進至終孔深度30m后,在孔內對中下置31m長的6鋼管后用水泥漿回填至孔口固定,待凝24h。 3)在距抬動孔約0.15m處用CIR90沖擊器鉆孔,孔深2m,對中埋設3.0m長的6鋼管

18、,用水泥漿回填至孔口固定,待凝24h。 4)在6與6鋼管之間安裝千分表。 5)抬動觀測裝置安裝示意圖8.2.1-1。8.2.2 抬動變形觀測 1)此次試驗監測基巖抬動變形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各灌漿段最大允許灌漿壓力(即壓重體厚度為1m,抬動變形值=0.1mm時,所需的壓力)或臨界灌漿壓力。測定抬動臨界壓力值,以指導灌漿施工。 2)采用千分表觀測。當某段灌漿(壓水)壓力增大時,百分表指針指示數值將發生變化;當某一壓力基本穩定后,百分表上指示的終值減去初始值即為該壓力下基巖的抬動值。 3)在裂隙沖洗、壓水試驗及在灌漿過程中均應進行抬動變形觀測與記錄。圖8.2.1-1 抬動觀測裝置安裝示意8.3 灌漿孔

19、分序8.3.1 雙排帷幕灌漿孔分為、序;三排帷幕灌漿孔兩邊排分為、序,中間排分為、序。8.3.2 三排帷幕灌漿孔,先施工兩邊排,后施工中間排。8.3.3 同排帷幕灌漿孔按分序加密的原則施灌,先灌序孔,再灌序孔,后灌序孔;次序孔施工必須在先序孔超前15m之后。同序孔中,應先灌低高程孔,后灌高高程孔。8.4 灌漿孔段長度劃分8.4.1 灌漿段長度分割條件 灌漿段長度根據被灌區巖石的裂隙發育程度、破碎情況、滲透性結合鉆孔過程中巖性變化情況、實際的送漿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 1)地層的透水性和吸漿率愈大,則灌漿段的長度愈短;反之,則可長些。 2)在保證設備的供漿能力大于全灌漿段的吸漿率,并可使灌漿很快達

20、到要求壓力的條件下,灌漿段可以適當加長。 3)灌漿段巖體宜盡量屬于同一巖性,以便獲得適應性灌漿技術試驗參數。8.4.2 根據地質體滲透性,灌漿段長度可按以下原則劃分: 1)弱透水性(5Lu)的巖層,6m10Lu)的巖層,灌漿段長3m。8.4.3 在鉆遇大裂隙及嚴重不返水地段時,應立即停止鉆進,作為一段進行灌漿。8.4.4 灌漿段巖體宜盡量屬于同一巖性,不同巖性的地層,宜不作為同一段灌注。8.4.5 灌漿段長度值劃分如表8.4.4-1。表8.4.4-1 灌漿段長度值孔深m022551010備 注段長m2355具體段長根據實際情況確定8.4.6 以上分段依據及擬定段長應在試驗施工中根據被灌巖體條件

21、并分析灌漿資料作適當調整。8.5 灌漿壓力8.5.1 灌漿壓力是注漿能量的來源,是控制灌漿質量的重要因素。 1)裂隙發育、可灌性較好的巖體配套適宜的灌漿壓力,其作用為: 使漿液壓入巖體裂隙,并使其在壓力連續作用下,水分盡快、盡量地析出,結石充填飽滿、密實。 漿液獲得較大的擴散半徑,可使孔距增大、孔數減少,期望達到減少工程量的目的。 2)對于由細小裂隙組成的具有較大透水率的“水徑性”巖體或可灌性差的巖體,或使用W/C較小的漿液,使用高的灌漿壓力。高的灌漿壓力在磽磧水電站首部樞紐的巖層中期望產生下列效應: 巖縫在彈性范圍內擴寬,從而使細小的巖縫也能灌入顆粒狀材料,從而形成有效的帷幕厚度。 炭質千枚

22、巖等可灌性不好的軟弱巖層受辟裂產生一些新的人為裂縫,期望按“辟裂、充填、擠密”機理在巖層中形成網狀、脈狀、團塊狀水泥骨架結構,從而達到防滲的目的。 W/C較小的漿液能在裂隙內擴散,形成強度較高的防滲體。避免無效使用W/C較大的漿液,可節約漿材,提高工效。 同時使地層獲得一定程度的預加應力,此應力可以抵消一部分荷載,增強巖體的抗剪強度,有助于排水固結和結石密實。8.5.2 灌漿壓力過大的危害 1)使漿液擴散半徑過大,造成浪費。 2)超過地層的臨界灌漿壓力,使巖石發生過量抬動,破壞巖石原生結構。對于可灌性差的“水徑性”巖體,高壓力的水泥灌漿并不一定形成有效的防滲體系。8.5.3 灌漿壓力選擇原則

23、灌漿應選擇合適的壓力,使之既取得好的灌漿技術效果,又能獲得合理的經濟指標。8.5.4 灌漿壓力計算 1)計算公式 p = p0 + mh (式8.5.4-1)式中:p灌漿壓力,MPa; p0基巖表層段容許灌漿壓力,擬取0.150.2,MPa; m每加深1m可增加的壓力,擬取0.050.1,MPa; h灌漿段深度,m。 2)計算灌漿壓力范圍值表8.5.4-1。表8.5.4-1 計算灌漿壓力范圍值表孔深(m)02255101015152020252535354545灌漿壓力(MPa)0.20.40.40.70.71.21.21.71.72.22.22.72.73.73.74.74.78.5.5 初

24、擬試驗灌漿壓力 初擬序孔的灌漿壓力(表8.5.5-1)。表8.5.5-1 初擬序孔的灌漿壓力孔深(m)022551010151520202525灌漿壓力(MPa)0.30.51.01.52.02.53.04.08.5.6 其它 1)對于漿柱壓力在試驗時應考慮在灌漿壓力之內。 2)后次序孔的灌漿壓力較前序孔依次提高15%左右。 3)灌漿試驗盡量盡快采用大的灌漿壓力;在試驗過程,灌漿壓力應結合被灌地質體結構、埋深、透水性、水灰比、臨界壓力和基巖抬動情況作匹配試驗調整。8.5.7 灌漿壓力控制 1)試驗前對被灌漿地質體應作充分的壓力控制分析,地層容許灌漿壓力一般與地層的物理力學指標有關,與灌漿孔段位

25、置、埋深、灌漿材料、工藝等因素也有一定相關性。 2)灌漿過程中,根據灌段巖體的情況確定灌漿壓力的升壓方式 一次升壓法 灌漿開始時,將壓力盡快地升到規定壓力,單位吸漿量不限,在規定的壓力下按規范要求變換漿液配合比,逐級加濃,直至達到結束標準。此法擬用于透水性不大、裂隙不甚發育的堅硬、弱風化變質砂巖及新鮮、完整的炭質千枚巖等。但對于“水徑性”地層(如由多組細小裂隙組成的千枚巖,透水率較大),在試驗過程中宜采用該法。 分級升壓法 在灌漿過程中,將壓力分為幾個階段,逐級升高到規定的壓力值P,嚴格控制升壓速度,升壓速度要與吸漿率協調。灌漿開始,如果吸漿量很大時,使用最低一級壓力灌注;當吸漿量減少到另一限

26、度時,則將壓力升高一級,直到在規定壓力下結束灌漿(表8.5.7-1)。此法擬用于裂隙發育巖體及斷層、破碎帶等透水率較大地層。在使用此法過程中,應避免過快變換漿液水灰比,以此增強灌漿效果的可靠性。表8.5.7-1 灌漿壓力與吸漿率關系(初擬)灌漿吸漿率(L/min)302010備 注灌漿使用壓力(MPa)0.4P0.7PP根據具體情況調整8.6 臨界壓力壓水試驗 灌漿孔W1-1、W2-1,在灌前正常壓水試驗結束后,逐步提高壓水壓力,求得注入壓力與注入水量關系曲線(圖8.5-1)。圖8.5-1 注入壓力與注入水量關系曲線圖 一般情況下,該曲線在初期略呈直線上升,斜率較大。當壓力升到某一數值時,壓入

27、水量突然增大,說明巖石中的裂隙被拓寬或遭破壞(即劈裂),此時的壓力值,即為灌漿的臨界壓力Pc,它可供選用灌漿壓力時作主要參數參考。8.7 鉆孔8.7.1 灌漿孔是通向地層空隙并從中進行灌漿的人為通道,其質量要求如下: 1)鉆孔的位置、方向和深度符合設計要求,誤差不大于允許值。 2)不允許由于施工的原因將縫隙或空洞的入口堵死。 3)因需要埋設的孔口管,必須鑄牢,防止沿管壁冒漿。 4)本試驗帷幕灌漿孔孔底偏差不得大于規定的鉆孔孔底最大允許偏差值(表8.7.1-1)。對于孔深大于60m時,孔底最大允許偏差值在試驗過程中具體確定。表8.7.1-1 鉆孔孔底最大允許偏差值孔深(m)2030405060最

28、大允許偏差值(m)0.250.50.81.151.58.7.2 灌漿試驗鉆孔可采用各種鉆孔機具及方法鉆進,以通過試驗獲得高效、經濟的鉆孔機具及方法。鉆孔按鉆進時鉆具的運動及對巖石的刻取方式不同,灌漿試驗鉆孔方法擬采用:回轉鉆進、沖擊回轉鉆進。 1)回轉鉆進 利用機械回轉鉆機帶動鉆具作回轉運動,其對巖石的破碎主要靠切削和微壓裂,克取巖石的部件是硬質合金或金剛石顆粒。 2)沖擊回轉鉆進 利用機械回轉鉆機配以沖擊器、以風為沖洗介質進行碎巖,其碎巖以壓裂為主、切削為輔。8.7.3 鉆進對比試驗 1)沖擊回轉鉆進與回轉鉆進相比具有鉆進速度快、防斜性能好的優點。因此,為提高施工效率,分別對采用沖擊回轉鉆進

29、和回轉鉆進的壓水成果、灌漿效果及施工效率進行綜合對比分析,用以選擇合適的鉆進方法。 2)鉆進對比試驗方案 先導孔W1-1、W2-1采用先91、后75金剛石單動雙管鉆具回轉鉆進取芯。 其余孔采用CIR90潛孔錘沖擊回轉鉆進,并根據鉆進情況決定是否采用75金剛石單管鉆具回轉鉆進。8.7.4 回轉鉆進 1)設備、機具 鉆機:XY-2液壓回轉鉆機 水泵:3SNS灌漿泵 機具:f91、f75金剛石單動雙管鉆具,75金剛石單管鉆具,并配備56金剛石單管鉆具 2)沖洗介質 一般采用清水沖洗。 出現鉆孔跨塌,孔內巖粉過多等情況,擬采用稀漿沖洗。 3)鉆進工藝參數表8.7.4-1表8.7.4-1 鉆進工藝參數壓

30、力(KN)轉速(r.p.m)泵量(L/min)4.584508003245 4)金剛石鉆頭選擇 型式:電鍍金剛石鉆頭。對較軟的地層可選擇硬質合金鉆頭和PDC復合片鉆頭。 電鍍金剛石鉆頭基本參數:HRC=35,金剛石粒度80目,金剛石濃度100%,聚晶保徑。 5)鉆孔質量保證措施 鉆機固定牢固,嚴禁鉆機機臺木底面與地面呈“點”接觸狀態。 校正立軸方向,按要求的孔向對準孔位開孔。 嚴格執行金剛石鉆進操作規程。 嚴格控制回次進尺,在規定的灌段長范圍內。 加強對地層的預測和判斷,為及時變更鉆進工藝參數提供依據。 a 熟悉試區內地質資料和有關鉆探資料,作好地質預報。 b 工程地質人員跟班,根據鉆進過程中

31、采取的巖芯、孔內返出巖粉顆粒及返水顏色對地層進行判斷。 使用長鉆具。 硬巖體換層進入軟巖體時,適當降低泵量,增加轉速高速鉆進,如果鉆速持續不降,應適當增加壓力,使巖心堵塞后,提取巖芯。 下入鉆具距孔底0.5m左右,應開泵沖孔,這樣既保證孔底清潔,同時還可避免因巖粉進入內外管環狀間隙之間而影響沖洗液通道及鉆具的單動性能。8.7.5 潛孔錘沖擊回轉鉆進 1)鉆孔主要設備、機具 設備:選用XY-2液壓回轉潛孔鉆機。 機具:CIR90沖擊器,配套加長扶正管。 2)鉆進參數表8.7.5-1表8.7.5-1 鉆進參數壓力(KN)轉速(r.p.m)風量(m3/min)123090812 3)鉆孔質量控制 鉆

32、進過程中,鉆遇結構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全強風化的巖層,可能會出現塌孔、埋鉆、卡鉆等事故。為防止這些事故的發生,在施鉆過程中應注意: 勻速、平穩、低速鉆進。 如遇坍塌掉塊嚴重時,可進行灌漿處理后再鉆進。 施鉆人員不得擅離崗位,應隨時注意鉆進過程中孔內的情況;如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鉆,查清原因后再繼續鉆進。同時將情況認真記錄并提前采取預防措施。 嚴格按照沖擊器鉆進規程操作。8.7.6 檢查孔鉆進 采用清水金剛石鉆進,鉆具采用PS系列單動雙管金剛石鉆具。嚴格按水利水電鉆探規程(DL6013-92)施工,對巖芯進行及時編錄。對檢查孔所取巖芯根據相關要求進行相關試驗。8.7.7 鉆進事故的預防與處理

33、1)原則:以預防為主,處理為輔。 2)預防措施 鉆遇斷層、破碎帶,不論進尺多少,灌漿后應待凝候強,再繼續鉆進。 鉆進過程中,發現掉塊、卡鉆等現象,應立即起鉆。 3)處理:找準事故頭、分清事故類型、準確分析原因,采用打、錐、反等措施處理。8.8 鉆孔沖洗及裂隙沖洗8.8.1 沖洗目的 1)鉆孔沖洗是將殘存在孔底和粘附在孔壁的巖粉、巖屑等雜質沖出孔外,以免堵塞裂隙的進口,影響漿液灌入。 2)裂隙沖洗是用壓力水或風將巖石裂隙或孔洞中所充填的松軟的、風化的泥質充填物沖出孔外,或是將充填物推移到需要灌漿處理的范圍以外。 3)裂隙沖洗干凈后,有利于漿液進入裂隙,并與裂隙面膠結堅固,起到防滲作用。8.8.2

34、 沖洗方式 沖洗方式分為單孔沖洗和群孔沖洗。本灌漿試驗擬采用單孔沖洗。8.8.3 沖洗方法 沖洗方法有壓水沖洗、壓力脈動沖洗或風、水聯動沖洗方法。 1)壓水沖洗 利用灌漿泵,通過下入孔內的灌漿管向孔內壓送水流。期望一部分水挾帶著巖粉和巖屑返出地面,一部分水進入巖縫將充填物沖刷出和推移充填物。給水壓力一般為該段灌漿壓力的80%左右,當該值大于1MPa,采用1MPa;但對于復雜的“水徑性”地層,可提高沖洗壓力50%。沖洗至返出地面的水變清為止。此法采用孔口封閉、孔內循環壓力水進行。 2)壓力脈動沖洗 為了增強沖洗效果,在壓水沖洗過程中,不是將壓水壓力保持不變,而是忽高(壓力一般為該段灌漿壓力的80

35、%左右,當該值大于1MPa,采用1MPa,對于“水徑性”地層,壓力提高50%,持續510min)忽低(壓力突然降為零),以形成反向脈沖水流,使巖縫內更多的松軟物質順反向水流被帶到孔外,稱為壓力脈動沖洗。此法采用孔口封閉、孔內循環壓力水進行。 3)風水聯合沖洗 是將具有一定壓力的風和水用灌漿管送到孔底,先打開水管注水到一定程度后,再打開風管通入壓縮空氣,使孔內的水與空氣混合,由于汽水混合物的比重輕及壓縮空氣的釋壓膨脹,從而將水、氣流斷續噴出,在水、氣噴出的瞬間,孔內一定區域形成低壓乃至負壓區,泥質便順反向水流被帶出孔外。噴出的速度越快,沖洗效果越好。所用的風壓,大于滿孔時水柱的壓力。當地下水位較

36、高且補給充裕時,可只向孔內斷續送風不送水。 在有松軟物集中充填的地層中用此法沖洗,雖不能完全清除,但只要堅持長時間沖洗,可期望其中很大一部分沖洗出來。對于破碎和軟弱巖層,用此法容易造成塌孔,帶來不良的后果。在穩定巖層中,沖洗效果較好,能將孔中和粘附在巖縫處的泥屑清除得相當干凈。8.8.4 沖洗方法選擇 1)對使用潛孔錘沖擊回轉鉆進的孔段,因產生的巖粉較多,鉆孔結束時會有一定量的巖粉留在孔內,先用風、水聯動沖洗后,再采用壓力水或脈沖沖洗方法。 2)采用風水聯動沖洗法要求風壓大于滿孔時的水柱壓力,故深孔時可采用壓力脈動沖洗法沖洗鉆孔。 3)回轉鉆進孔段一般地段采用清水壓水或壓力脈動沖洗。對破碎帶,

37、鉆孔發生跨塌,孔內巖粉較多時,擬采用壓水或壓力脈動沖洗,沖洗介質擬采用稀漿液。8.8.5 洗凈標準 裂隙沖洗應沖洗至回水澄清后10min結束,且總的時間要求,不少于30min,孔底殘渣不超過20cm。8.9 壓水試驗8.9.1 壓水試驗目的 壓水試驗是用一定的壓力向一段無護壁的鉆孔內壓水,記錄單位時間內的漏水量,從而得出這段巖層原位透水性的一種試驗,是測定巖石滲透性最常用的一種滲透試驗方法。壓水試驗的目的是: 1)了解巖石的滲透性,為灌漿作好材料準備,并根據滲透性和巖石完整情況,選定不同的灌漿方法和灌漿段長。 2)壓水試驗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段巖層的裂隙情況,為確定開灌水灰比提供依據以及作為灌

38、后效果檢查對比的依據。 3)利用灌前壓水試驗,還能反映巖層透水性和單位注入量有無隨灌漿次序的增高而逐漸減小的趨勢。 4)對比透水性灌前、灌后變化情況、變化規律。 5)掌握單位注入量與巖層透水性的關系。8.9.2 對I序孔作單點法壓水試驗,其余孔做簡易壓水試驗。8.9.3 單點法壓水 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94)附錄A(灌漿工程壓水試驗)執行。 1)壓水試驗壓力值(表8.9.3-1)表8.9.3-1 單點法壓水試驗壓力灌漿壓力(MPa)壓水壓力(MPa)1110.30.3灌漿壓力 2)壓入流量穩定標準:在穩定的壓力下,每35min測讀一次壓入流量,連續四次讀數中最大值與最小

39、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10%,或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時,本階段試驗即可結束,取最終值作為計算值。 3)壓水試驗成果以透水率q表示,其計算公式見式8.9.3-1。 (式8.9.3-1)式中:q透水率,Lu; Q壓入流量,L/min; P作用在試段內的全壓力,MPa; L試驗段長度,m。 4)P = S1 + S2,S1壓力表指示壓力,MPa;S2壓力表中心至壓力起算零線的水柱壓力,MPa。壓力起算零線的確定方法: 當地下水位在試段以上時,壓力起算零線為地下水位線; 當地下水位在試段以下時,壓力起算零線為通過試段中點的水平線; 當地下水位在試段以內時,壓力起算零線為通過地下水位以上試段中

40、點的水平線。 5)I序孔灌前壓水試驗采用“孔口封閉法”。8.9.4 簡易壓水試驗 1)壓力為灌漿壓力的80%,該值若大于1MPa時,采用1MPa。壓水20min,每5min測讀一次壓入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為計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q表示,按式8.8.3-1計算。 2)簡易壓水試驗采用“孔口封閉法”。8.10 制漿8.10.1 灌漿材料 1)水泥:新鮮普通525#硅酸鹽水泥。 2)水:河水。 3)外加劑:根據漿液性能要求,由室內試驗確定。8.10.2 攪拌 1)制漿設備:ZJ-400高速攪拌機。 2)采用高速攪拌機拌制漿液,攪拌時間不小于30s。漿液自制備至用完宜小于4h。8.11 灌漿8.1

41、1.1 灌漿方式、方法 1)灌漿采用“孔內循環、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 2)孔內循環、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就是封閉器安裝在孔口,自上而下分段鉆進,逐段灌漿并不待凝的一種分段灌漿方法(圖8.11.1-1),如此循環鉆灌直至結束。它的優點是:除了主要對新鉆段進行灌漿以外,還可以使以上各段都能得到若干次的重復灌漿,最終都會受到最高壓的“考驗”,因而灌漿質量容易得到保證;同時它可以利用鉆桿作為射漿管,避免了起、下栓塞工序和堵塞不嚴的麻煩;孔內事故大大減少,工效顯著提高,施工進度加快。采用此種方法需要預先埋設孔口管,以便安裝孔口封閉器。圖8.11.1-1 孔內循環、孔口封閉、自上而下

42、分段灌漿法施工流程圖 3)預埋孔口管 開孔:在澆筑蓋重砼時預留灌漿孔洞,再采用f110合金鉆具掃孔成孔。 灌漿:采用f108灌漿栓塞灌漿。 埋管:灌漿完畢,將孔內漿液置換成0.5:1的水泥漿,安裝長1.52m的f108套管,待凝等強。 4)孔口封閉器及射漿管安裝 孔口封閉器安裝前應檢查密封圈、膠球等是否完好。 射漿管管口距孔底50cm。 在灌漿過程中,射漿管必須能在孔口封閉器中心低速轉動和適時升降,不得漏漿。 5)表層前三段灌漿結束后,均需待凝等強。 6)灌遇吃漿量較大的地段,均需待凝等強。8.11.2 漿液比級 1)選用5:1、3:1、2:1、1:1、0.8:1、0.6:1、0.5:1七個重

43、量比級。 2)開灌水灰比的大小對灌漿效果、灌漿成本有著很大的影響,開灌水灰比過大將使大量稀漿流到設計帷幕以外很遠,造成浪費;開灌水灰比過小將使裂隙過早被堵塞,使灌漿達不到理想效果。本灌漿試驗開灌水灰比根據灌前壓水值確定,基本原則如下: 當地層5Lu時采用水灰比為5:1的漿液開灌。 當地層值510Lu時同序孔、同孔深平齊分別選擇水灰比為5:1、3:1、2:1的漿液開灌(表8.11.2-1)。表8.11.2-1 510Lu時灌漿孔開灌水灰比類型孔序5:13:12:1雙排序孔W1-1、W1-6W1-5W1-10序孔W1-3W1-8序孔W1-2、W1-7W1-4、W1-9三排序孔W2-1、W2-6、W

44、2-10W2-8、W2-5W2-14序孔W2-3、W2-7W2-12、W2-9序孔W2-2、W2-11W2-4、W2-13 當地層10Lu時同序孔、同孔深平齊分別選擇水灰比為3:1、2:1、1:1的漿液開灌(表8.11.2-2)。表8.11.2-1 10Lu時灌漿孔開灌水灰比類型孔序3:12:11:1雙排序孔W1-1、W1-6W1-5W1-10序孔W1-3W1-8序孔W1-2、W1-7W1-4、W1-9三排序孔W2-1、W2-6、W2-10W2-8、W2-5W2-14序孔W2-3、W2-7W2-12、W2-9序孔W2-2、W2-11W2-4、W2-13 對于“水徑性”地層,無論值大小均宜以5:

45、1起灌。8.11.3 漿液比級變換原則 漿液比級應由稀至濃,逐級變換。 1)在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減小時,或當注入率不變壓力持續升高時,不得改變水灰比。 2)當某一比級漿液的注入量達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達1h,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改變或改變不顯著(85%)時,應改濃一級。 3)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可根據情況越級變濃。8.11.4 回漿返濃 灌漿過程中,隨時測量進漿和回漿比重,當回漿變濃時,換用與進漿相同比級的新漿進行灌注。若效果不明顯,延續灌注30min,即可停止灌注。8.11.5 回漿量控制 灌漿過程中應經常轉動和上下活動灌漿管,且保持回漿量大于15L/min,防止灌漿

46、管在孔內被水泥凝住,造成灌漿中斷。8.11.6 漿液溫度 漿液溫度540。8.12 灌漿結束標準 灌漿在同時滿足下述兩個條件后,方可結束: 1)在設計壓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時,延續灌注時間不少于90min。 2)灌漿全過程中,在設計壓力下的灌漿時間不少于120min。8.13 特殊情況處理8.13.1 灌漿過程中,對冒漿、漏漿問題,視具體情況采用嵌縫、表面封堵、低壓、濃漿、限流、間歇灌漿等方法處理。8.13.2 灌漿過程中發生串漿,采用一泵送一孔,同時灌注。8.13.3 施工中必須采用一切措施防止灌漿中斷,若中斷,按以下辦法處理: 必須盡快恢復灌漿,否則立即沖洗鉆孔,而后恢復灌漿。若

47、無法沖洗,則掃孔后復灌。掃孔恢復灌漿后,使用開灌比級的水泥漿灌注,若注入率與中斷前的相近,采用中斷前的比級水泥漿灌注,反之則逐級加濃繼續灌注。8.13.4 當遇注入量大、難于結束的灌段時,采用低壓、間歇灌漿、漿液中摻速凝劑等措施處理。8.14 灌漿效果檢查8.14.1 帷幕灌漿效果檢查以檢查孔壓水成果為主,結合對灌漿資料和檢查孔巖芯分析,壓水試驗在帷幕灌漿結束14d后進行。8.14.2 檢查孔J1-1、J1-2、J2-1、J2-2、J2-3采用分段卡塞單點法壓水,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94)附錄A(灌漿工程壓水試驗)執行。本工程最大壩高123m,檢查孔壓水試驗壓力值見表8

48、.14.2-1。表8.14.2-1 帷幕灌漿質量檢查孔壓水試驗壓力值表壩高m單點法壓水試驗壓力備 注1001MPa或1.5H(m)8.14.3 檢查孔采用91金剛石單動雙管鉆具按照要求取芯。8.14.4 質量標準:透水率q3Lu。8.15 封孔 灌漿孔和檢查孔封孔采用以下方式:8.15.1 采用置換和壓力灌漿封孔法封孔:全孔試驗結束后,用W/C為0.5:1的水泥漿置換孔內漿液并取出所有灌漿管后,用W/C為0.5:1的水泥漿純壓30min,壓力為最大灌漿壓力。8.15.2 待孔內水泥漿液凝固后,采用機械法封堵灌漿孔上部少許空余部分。8.16 灌漿質量保證措施8.16.1 灌漿施工監督檢查 1)每

49、臺套鉆灌設備配一名檢查員,嚴格檢查灌漿施工過程。 2)檢查員必須檢查哪些孔適合開鉆;必須檢查測量鉆孔的深度是否正確;必須測量和記錄每個鉆孔的傾斜度。 3)鉆孔灌漿段沖洗,必須嚴格按照要求實施,如果鉆桿通水清洗仍未獲得滿意的效果,必須采用封閉進行壓力循環沖洗,直到充分洗凈為止。 4)鉆孔清洗完畢,檢查員要監督和指導進行壓水試驗,并按有關要求實施。 5)在任何孔段灌漿開始前,都應檢查漿材是否足夠;設備是否正常;灌漿管路是否連接牢固、暢通;儀器儀表安裝是否準確可靠等。 6)灌漿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和記錄漿液樣品的粘度、比重、沉降穩定性和溫度;檢查灌漿壓力是否達到規定值;是否按照規定的水灰比進行灌注;漿液

50、比級變換是否合理、正確等。 7)檢查灌漿結束是否按照規定的結束標準執行。8.16.2 灌漿施工記錄監督檢查 1)監督檢查各項灌漿施工記錄,確保記錄及時、準確、完整、清晰、可靠。 2)鉆孔記錄 每一個灌漿孔均應有完整的鉆孔記錄,其內容包括: 鉆孔編號。 鉆孔位置、樁號。 鉆孔傾角。 孔口高程。 開孔、終孔時間。 分段鉆進返渣、返水或返風情況,以及依據巖屑判斷巖石特性的情況。 鉆孔變徑情況。 鉆機異常情況。 孔內事故情況。 終孔孔深、孔徑、孔斜情況。 3)鉆孔及裂隙沖洗記錄 鉆孔及裂隙沖洗記錄應準確反映沖洗情況。 4)壓水試驗和灌漿記錄 所有壓水試驗數據和灌漿數據均應按規定格式記錄,自動監測記錄應

51、及時拷貝,確保不遺漏任何特殊問題。 5)抬動觀測記錄 抬動觀測結果應按要求記錄。9 試驗成果9.1 施工原始記錄 1)制漿記錄表 2)鉆孔記錄表 3)洗孔記錄表 4)壓水記錄表 5)灌漿記錄表 6)封孔記錄表 7)抬動變形觀測記錄9.2 成果資料 1)灌漿孔成果一覽表 2)灌漿分序統計表 3)各次序孔灌漿成果表 4)灌漿綜合剖面圖 5)灌漿工程檢查孔壓水試驗成果一覽表 6)各次序孔透水率頻率曲線和頻率累計曲線 7)各次序孔單位注入率頻率曲線和頻率累計曲線 8)檢查孔取芯資料,包括巖芯素描圖、鉆孔柱狀圖 9)壓力與吸水量關系曲線9.3 各項室內試驗成果及分析報告9.4 試驗報告10 施工進度計劃

52、 帷幕灌漿試驗施工總時間預計3個月。磽磧水電站帷幕灌漿試驗施工進度計劃表時 間項 目第一月第二月第三月第四月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室內試驗帷幕灌漿進場、孔位測放孔口管鉆孔安裝抬動觀測孔鉆孔安裝鉆孔、壓水、灌漿檢查孔鉆孔、壓水試驗報告編寫11 資源投入11.1 人力資源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綜合部項目總工工程部施工作業班組11.1.1 現場組織機構設置(圖11.1.1-1)。圖11.1.1-1 現場組織機構11.1.2 施工人員配置 1)技術人員8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3人,助理工程師2人,技術員2人。 2)技術工人50人,其中技師36人,技術工14人。 3)普工1

53、0人。11.2 主要設備投入 本工程主要設備投入見表11.2-1。表11.2-1 主要設備投入名 稱型 號規 格數量額定功率性能電動空壓機GA160-1320.5m3/min 1.3MPa1160KW良好液壓回轉潛孔式鉆機XY-2f165 H=150m622KW良好高速攪拌機ZJ-400400L27.5KW良好砂漿泵100/3.5Q=100L/min P=3.5MPa216.5KW良好灌漿泵3SNSQ=161L/min P=12MPa611KW良好多級泵20m3/h110KW良好超聲波顆粒分析儀NSKC-1B型臺套1良好鉆孔測斜儀KXP-11良好變壓器630KVA1良好12 工程質量保證 對本

54、工程的質量控制將嚴格按國家頒布的有關工程施工技術規范及設計要求進行,并認真接受業主的監督指導,以嚴格的管理方式和可靠的技術手段確保工程優質、高效、安全。12.1 質量保證體系 本公司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本工程質量按照公司質量體系進行保證。12.2 建立全面質量管理機構 公司將質量目標、質量控制、質量檢查、質量考核評比辦法下達工程項目經理部,并協同項目經理部成立全面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任組長,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工程部主任任副組長,各作業班組配一名專職的質量監督管理員,質量管理小組負責指導和管理QC小組活動,推行全方位質量管理、檢查、督促、協調各環節和部門的質量工作,加強質

55、量教育,強化QC活動,使每個職工都明確確保工程質量的方針、目標和計劃,積極參加各項質量管理活動,并建立質量責任制的考核獎懲辦法和質量否決權制度。12.3 工程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措施12.3.1 施工前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 組織員工熟悉施工方案,掌握施工技術和工程質量的關鍵控制點。對所有用于本工程的設備、儀器進行檢修,防止因儀器、設備誤差影響施工質量。12.3.2 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 1)建立工序簽證制度:工序開工前,工程部應向作業隊進行現場交底,每一道工序完成后,由作業班組自檢合格簽字,作業隊內互檢合格簽字后,報項目經理部主管部門檢查、驗收,合格后報請業主相關部門進行專檢,合格簽字后,進

56、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建立質量檢查制度:公司派人不定期對工程質量進行抽查,發現不合格工程,立即責令其返工。 3)認真接受業主監督指導。12.4 質量檢查 認真按照標準、規范和設計要求、合同進行施工,隨時接受業主的檢查檢驗,并按照指示進行施工。13 施工安全保證13.1 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 項目部設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項目經理任組長,質安部具體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政策、法令,指導和監督本工程生產安全工作。各作業隊設一名專職技安員,各班組設兼職技安員,負責布置、檢查、總結生產安全工作,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另外,配備較為完善的安全保證設施。13.2 安全控制措施13.

57、2.1 項目經理為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并設安全生產主管副經理,主抓安全生產工作;制定安全生產獎懲制度,將職工的安全生產與經濟利益掛鉤。13.2.2 項目部設專職安全員,指定安全生產措施,明確規定安全生產注意事項,并監督、檢查其實施。專職安全員有權根據現場安全生產制度、措施對內開據罰單。13.2.3 要求所有參加施工人員熟知本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在施工之前,組織所有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使職工明確“安全生產、重在預防”,樹立牢固的安全生產意識。13.3 施工全過程的安全保證措施13.3.1 工程施工前,應根據現場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氣象情況制定安全作業方案,做到每一單項工程施工前,均有具

58、體的安全措施,對存在不安全因素的施工項目,技安員有權通知停工,待隱患消除后方可繼續施工。13.3.2 工地設置各種安全標志,在需要的地方設置保護器材。13.3.3 配齊和按時發放勞保用品。要求所有員工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配戴安全帽。13.3.4 作好防洪措施,確保工程安全渡訊。13.3.5 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積極查找安全隱患,并針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制定整改和預防措施。13.3.6 必須注意用電安全,搭火時要由專人負責。14 文明施工與環境保護14.1 施工期間必須作到文明施工。14.2 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帶安全帽,著裝安全、整潔,聽從指揮。14.3 施工現場嚴禁嬉戲打鬧,大聲喧嘩,聚眾打架、斗毆、酗酒、賭博,隨地大小便等。14.4 現場合理安裝、布置設備、機具、管路,做到現場整潔,施工秩序井然。14.5 注意設備維護保養,保持設備外觀整潔、運行正常。14.6 保證施工現場整潔,現場施工廢水、廢漿集中排放至指定地點,嚴禁廢水、廢漿滿地漫流。14.7 施工用電、照明用電線路有序布設。14.8 有毒有害材料必須按照規定使用、保護,防止傷人、污染環境。14.9 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定期運至場外指定地點。14.10 施工現場工完料凈,場地清潔整齊,無棄物。14.11 維護正常交通,控制施工噪音,不對交通和鄰近設施進行干擾。14.12 遵守國家和地區環境保護的各種條例。


注意事項

本文(四川華能磽磧水電站首部樞紐基巖帷幕灌漿試驗施工組織設計方案(調整3排孔)(32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奉贤区| 千阳县| 安阳市| 灵宝市| 寻乌县| 无极县| 浦东新区| 岚皋县| 水富县| 建昌县| 陕西省| 赤城县| 邳州市| 运城市| 法库县| 乐山市| 竹北市| 绥棱县| 金寨县| 烟台市| 京山县| 大悟县| 郎溪县| 大同县| 长春市| 嘉黎县| 常山县| 宿迁市| 富锦市| 苏尼特右旗| 思南县| 武宣县| 乐平市| 天台县| 广西| 军事| 观塘区| 泸西县| 涪陵区| 阳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