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項施工方案(綜合布線系統)編制單位:編制人:審核人:.1.1 系統基本情況.3 1.2 施工準備.3(1)施工前的環境檢查.3(2)施工前的器材檢驗.3 1.3 施工工藝.5(1)電纜橋架及槽道安裝要求.5(2)纜線的敷設.5(3)支撐保護方式.7(4)纜線的終端.7(5)設備安裝.8(6)工程電氣測試.9(7)設備通電試驗.10 1.4 工程驗收.10(1)竣工技術文件要求:.10.1.1 系統基本情況本工程內綜合布線系統包括公網、市話系統的布線系統,獨立橋架敷設。公網、市話系統采用超五類非屏蔽布線系統。公網、市話系統中,數據部分的主配線架設在首層數據網絡中心,語音部分的主配線架設在首層
2、固定通信設備機房。各系統按照區域管理分別設置樓層配線架,從主配線架到樓層配線架,從樓層配線架到用戶信息插座,每個局部的物理拓樸結構都采用星型拓樸結構。1.2 施工準備(1)施工前的環境檢查在安裝工程開始以前應對交接間、設備間的建筑和環境條件進行檢查,具備下列條件方可開工。1)交接間、設備間、工作區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潔,門的高度和寬度應不妨礙設備和器材的搬運,門鎖和鑰匙齊全。2)房屋預留地槽、暗管、孔洞的位置、數量、尺寸均應符合設計要求。3)對設備間鋪設的活動地板應專門檢查,地板板塊鋪設嚴密牢固,每平方米允許偏差不應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動地板防靜電措施的接地應符合設計和
3、產品說明要求。4)交接間、設備間應提供可靠的施工電源和接地裝置。5)交接間、設備間的面積、環境、溫濕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定。(2)施工前的器材檢驗1)器材檢驗一般要求。施工前,對工程所用纜線器材規格、程序、數量、質量進行檢查,無出廠檢驗證明者或與設計不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經檢驗的器材應做好記錄,對不合格的器件應單獨存放,以備核查與處理。2)型材、管材與鐵件的檢驗要求。.各種型材的材質、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表面應光滑、平整,不得變形、斷裂。管材采用鋼管,其管身應光滑,管孔無變形,孔徑、壁厚應符合設計要求。各種鐵件的材質、規格均應符合設計的規定和合同要求。鐵件的表面處理和鍍層應
4、均勻完整、表面光潔、無脫落、氣泡等缺陷。3)纜線的檢驗要求。工程使用的對絞電纜和光纜規格、程序、形式應符合設計的規定和合同要求。電纜所附標志、標簽內容應齊全、清晰。電纜外護套須完整無損,電纜應附有出廠質量檢驗合格證。如用戶要求,應附有本批量電纜的電氣性能檢驗報告。電纜的電氣性能應從本批量電纜的任意三盤中截出100m 長度進行抽樣測試。剝開纜線頭,有 A、B端要求的要識別端別,在纜線外端應標出類別和序號。光纜開盤后應先檢套光纜有無損傷,光纜端頭封裝是否良好。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采用62.5/125 m或 50/125 m多模漸變折光率光纖光纜和單模光纖時,現場檢驗應測試光纖衰減常數和光纖長度。衰減測
5、試:宜采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超出標準或與出廠測試數值相差太大,應用光功率計測試,并加以比較,斷定是測試誤差還是光纖本身衰減過大。長度測試:要求對每根光纖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應一致。如果在同一盤光纜中,光纖長度差異較大,則應從另一端進行測試或做通光檢查,以判定是否有斷纖現象存在。光纖調度軟線。光纖調度軟線應具有經過防火處理的光纖保護包皮,兩端的活動連接器(活接頭)端面應裝配有合適的保護蓋帽;每根光纖調度軟線中光纖的類型應有明顯的標記,選用應符合設計要求。4)插接件的檢驗要求。線排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插接件的塑料材質應具有阻燃性。保安接線排的保安單元過壓、過流保護各項指標應符合
6、有關規定。.光纖插座的連接器使用型號和數量、位置應與設計相符。光纖插座面板應有發射(TX)和接收(RX)明顯標志。5)配線設備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規定:電纜交接設備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光、電纜交接設備的編排及標志名稱應與設計相符。各類標志名稱應統一、標志位置正確、清晰。1.3 施工工藝(1)電纜橋架及槽道安裝要求按本節前面“2.電纜橋架及金屬線槽安裝”所述的要求執行。(2)纜線的敷設1)一般要求按本節前面“3.管內及金屬線槽內配線”所述的要求執行。此外,還應符合下列要求:纜線布放前應核對規格、程序、路由及位置應與設計規定相符。纜線的布放應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
7、損傷。纜線在布放前兩端應貼有標簽,以表明起始和終端位置,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電源線、信號電纜、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弱電系統的纜線應分離布放。各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長度一般為36m,工作區為 0.6 1.2m;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l0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纜線的彎曲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非屏蔽4 對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4 倍,在施工過程中應至少為8 倍;屏蔽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6l0 倍;主干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10 倍;光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
8、光纜外徑的15倍,在施工過程中應至少為20.倍。纜線布放,在牽引過程中,吊掛纜線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5m。布放電纜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在以牽引方式敷設光纜時,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為避免受力和扭曲,應制作合格的牽引端頭。如采用機械牽引時,應根據纜線牽引的長度、布放環境、牽引張力等因素選用集中牽引或分散牽引等方式。對絞電纜及光纜與電力電纜、接地線的最小間距、以及與熱力管、給排水管、煤氣管等其他管線的最小凈距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2)預埋線槽和暗管敷設纜線應符合下列規定:敷設管道的兩端應有標志,表示出房號、序號和長度。
9、管道內應無阻擋,管道口應無毛刺,并安置牽引或拉線。管道敷設暗管布放雙護套纜線和主干纜線時,直管管道的管徑利用率為50%60%,彎管道為 40%50%,暗管布放 4 對對絞電纜時,管道的截面利用率應為 25%30%。預埋線槽宜采用金屬線槽,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40%。光纜與電纜同管敷設時,應在暗管內預置塑料子管,將光纜敷設在子管內,使光纜和電纜分開布放,子管的內徑為光纜的1.5 倍。3)設置電纜橋架和線槽敷設纜線應符合下列規定:電纜橋架宜高出地面2.0m 以上,橋架頂部距頂棚或其他障礙物不應小于0.30m,橋架寬度不宜小于0.1m,橋架內橫斷面的填充率不應超過50%。電纜橋架內纜線垂直敷設時
10、,在纜線上端和每間隔1.5m 處應固定在橋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設時,在纜線的首、尾、轉彎及每間隔35m處進行固定。電纜線槽宜高出地面2.2m。在吊頂內設置時,槽蓋開啟面應保持80mm的垂直凈空,線槽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50%。在水平、垂直橋架和垂直線槽中敷設纜線時,應對纜線進行綁扎。4 對對絞電纜以 24 根為束,25 對或以上主干對絞電纜、光纜及其他信號電纜應根據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分束綁扎。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5m,間距應均勻,松緊適度。在豎井中可采用暗管、橋架、金屬線槽等方式敷設纜線,并應符合以上四條的要求。.(3)支撐保護方式本工程的配線、干線系統的線纜敷設支持保護基本由建筑總包完成
11、,作為弱電施工單位重點核查預埋金屬線槽、預埋暗管、設置纜線橋架和線槽等的支持保護是否符合使用和規范的要求。(4)纜線的終端1)纜線終端的一般要求:纜線在終端前,必須檢查標簽顏色和數字含義,并按順序排列終端。纜線中間不得產生接頭現象。纜線終端處必須卡接牢固,接觸良好。纜線終端應符合設計和廠家安裝手冊要求。對絞纜線與插接件連接應認準線號、線位色標,不得顛倒和錯接。對絞電纜芯線終端應符合下列要求:對絞電纜芯線終端時,每對對絞線應盡量保持扭絞狀態,非扭絞長度對于 5 類線不應大于 10mm,3 類線不大于 25mm。剝除護套均不得刮傷絕緣層,應使用專用工具剝除。對絞線在與信息插座(RJ45)相連時,必
12、須按色標和線對順序進行卡接,插座類型、色標和編號應符合有關規定要求。對絞電纜與 RJ45信息插座的卡接端子連接時,應按先近后遠,先下后上的順序進行卡接。對絞電纜與接線模塊卡接時,應按設計和廠家規定進行操作。屏蔽對絞電纜的屏蔽層與插接終端處屏蔽罩可靠接觸,纜線屏蔽層應與接插件屏蔽罩 360 度圓周接觸,接觸長度不宜小于10mm。2)各類跳線的終端應符合以下要求:各類跳線纜線和插接件間接觸應良好,接線無誤,標志齊全。跳線選用類型應符合系統設計要求。各類跳線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對絞電纜不應超過5m,光纜不應超過 10m。.(5)設備安裝設備安裝時的條件是:機房、工作區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內裝
13、飾工程完工,地面、墻面平整、光潔,門的高度和寬度要不妨礙設備和器材的搬運,門鎖和鑰匙齊全;設備間鋪設活動地板時,板塊鋪設嚴密堅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許偏差不得大于 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動地板防靜電措施的接地要符合設計和產品說明要求;設備間提供可靠的施工電源和接地裝置,其面積、環境溫度、濕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定,并要符合安全防火要求,預留孔洞采取防火措施,室內無危險物堆放,消防器材齊全。1)配線架安裝。配線架的位置符合設計規定,誤差小于10mm。用線錘檢查垂直誤差小于3mm。用水平尺測量底座水平誤差不超過水平尺準線。預裝配配線架列片,立柱、橫檔相互垂直,用角尺校好后用螺絲加以固定。將配線架
14、底座運至成端電纜孔處定位裝配,其底座、成端電纜孔和墻面間的關系要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在首位底座問拉繩,定位裝配中間各組底座,每組底座接頭應有1mm 空隙,再校核成端電纜孔位置,以大多數孔洞為準,修正少數孔洞位置。將列片用螺絲與底座固定,在頂部裝配連固角鋼。在對列架的垂直和水平矯正后,可裝上槽鋼,作為加固裝置。槽鋼頂端與墻面要留 2mm空隙。加上走道的高度宜比加固槽鋼高出200mm,以便電纜下線。從機房電纜孔下來的用戶電纜走道與架上走道交叉時,用戶電纜宜比架上走道高 200250mm,避免電纜交叉時阻塞。安裝試線模塊時,宜配合安裝穿線管,便于施工和維護。配線架的接地必須可靠,接地接頭的接觸面應平整
15、,安裝接地銅條時,應對鐵件表面處理,保證整個列架接地良好。2)配線設備機架安裝要求。采用下走線方式時,架底位置應與電纜上線孔相對應。各直列垂直,傾斜誤差不應大于3mm,底座水平誤差每平方米不應大于.2mm。接線端子各種標志應齊全。交接箱或暗線箱宜暗設在墻內。預留墻洞安裝,箱底高出地面宜為5001000mm。機柜、機架不應直接安裝在活動地板上,應按設備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與地面固定,機柜、機架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應與活動地板高度相同,然后鋪設活動地板,底座水平誤差每平方米不應大于2mm。安裝機架面板,架前應預留有800mm空間,機架背面離墻距離應大于600mm。3)各類接線模塊安裝要
16、求。模塊設備應完整,安裝就位,標志齊全。安裝螺絲必須擰緊,面板應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4)信息插座安裝要求。安裝在活動地板或地面上時,應固定在接線盒內,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線盒蓋可開啟,并應嚴密防水、防塵。接線盒蓋面應與地面齊平。安裝在墻體上時,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動地板時,應加上活動地板凈高尺寸。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現場條件而定,宜采用擴張螺釘、射釘等方式。固定螺絲需擰緊,不應產生松動現象。信息插座應有標簽,以顏色、圖形、文字表示所接終端設備的類型。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應避免金屬盒子生銹腐蝕,信息插座盒內有不干凈的灰渣,盒子抹灰不齊整,安裝蓋板后,四周墻面
17、仍有損壞殘缺,安裝好的插座蓋板被噴漿污染,特別是外觀質量欠佳等弊端。(6)工程電氣測試1)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的電氣性能測試,包括纜線、信息插座及接線模塊的測試,各項測試應有詳細記錄,以作為竣工資料的一部分。.2)電氣性能測試儀應符合精度要求,能測試對絞電纜布線系統及光纖鏈路。3)對于一個信息插座的電氣性能測試時間宜在2050s 之間。4)測試儀表應有輸出端口,以將所有測試資料加以存貯,并隨時輸出至計算機和打印機,進行維護管理。5)電、光纜測試儀表應經過計量部門校驗,并取得合格證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7)設備通電試驗通電前檢查設備各部位是否正常,有無松動、脫焊、虛焊、緊固不牢等問題;對有些電源設
18、備還要測量絕緣(在安全情況下),如無異常情況就可以通電試驗,按規定填寫各種測試表格,作為原始記錄。(8)試運行主要驗證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解決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為交付驗收及使用做好準備。1.4 工程驗收(1)竣工技術文件要求:1)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單位應在工程驗收以前,將工程竣工技術資料按要求交給建設單位。2)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的竣工技術資料應包括以下內容:安裝工程量;工程說明;設備器材明細表;竣工圖紙應為施工中更改后的施工設計圖;測試記錄;系統如采用微機設計、管理、維護、監測,應提供程序清單和用戶數據文件,如磁盤、操作說明等文件;工程變更、檢查記錄及施工過程中,需要更改設計或采取相關措施
19、,由建.設、設計、施工等單位之間的雙方治商記錄;預檢記錄;隱蔽工程記錄。3)竣工技術文件要保證質量,做到外觀整潔、內容齊全、資料準確。(2)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重點檢驗的項目、內容階段驗收項目驗收內容驗收辦法一、施工前檢查1.環境要求土建施工情況:地面、墻面、門、電源插座及接地裝置;土建工藝:機房面積、預留孔洞;施工電源;活動底板敷設施工前檢查2.器材檢查外觀檢查;規格、品種、數量;電纜電氣性能抽樣測試;光纖特性測試施工前檢查3.安 全 防 火要求消防器材;危險物的堆放;預留孔洞防火措施施工前檢查二、設備安裝1.設備機架規格、程序、外觀;安裝垂直、水平度;油漆不得脫落,標志完整齊全;各種螺絲必須牢
20、固;防震加固措施;接地措施隨施工檢驗2.信息插座規格、位置、質量;各種螺絲必須擰緊;標志齊全;安裝符合工藝要求;屏蔽層可靠連接隨施工檢驗三、電、1.電 纜 橋 架安裝位置正確;隨施工檢驗.光纜布放及槽道安裝安裝符合工藝要求;接地2.線纜布放纜線規格、路由、位置;符合布放纜線工藝要求隨施工檢驗四、纜線終端1.信息插座符合工藝要求隨施工檢驗2.配線模塊符合工藝要求3.光纖插座符合工藝要求4.各類跳線符合工藝要求五、系統測試1.工 程 電 氣性能測試連接圖;長度;衰減;近端串擾;設計中特殊規定的測試內容竣工檢驗2.光 纖 特 性測試類型(單模或多模)衰減;反射竣工檢驗3.系統接地符合工藝要求竣工檢驗
21、六、工程總驗收1.竣 工 技 術文件清點、交接技術文件竣工檢驗2.工 程 驗 收評價考核工程質量,確認驗收結果竣工檢驗(3)在驗收中發現不合格的項目,查明原因,分清責任,提出解決力法。(4)竣工驗收。1)綜合布線系統竣工驗收應按照 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3392003)、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GB/T50312 2000)以及國際綜合布線系統標準ISO/IEC 11801 中的有關規定進行。2)竣工驗收文件除以上驗收規范要求的文件外,還應包括:綜合布線系統圖;綜合布線系統信息端口分布圖;綜合布線系統各配線區布局圖;.信息端口與配線架端口位置的對應關系表;綜合布線系統平面布置圖;綜合布線系統性能自檢報告。單純的課本內容,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通過補充,達到內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