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郵山海新能源有限公司3.5MWp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磚砌體施工作業指導書江蘇弘盛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2014年12月03日磚砌體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準備 1、材料 磚:磚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規格一致,用于清水墻、柱表面的磚,尚應邊角整齊、色澤均勻;有出廠合格證明及試驗單;中小型砌塊尚應說明制造日期和強度等級。水泥:品種與標號應根據砌體部位及所處環境選擇,一般宜采用3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明和試驗報告方可使用;不同品種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砂:宜采用中砂,不得含有草根、細砂泥塊等雜物。配制水泥砂漿或水泥混合砂漿的強度等級等于或大于M5時,砂的含泥
2、量不應超過5%。強度等級小于M5時,砂的含泥量不應超過10%。水:應采用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5)其他材料:拉結鋼筋、預埋件、木磚、防水劑(粉)等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2、作業條件基礎砌磚前基糟或基礎墊層施工均已完成,并辦理好工程隱蔽驗收手續;首層磚墻、柱,砌筑前,地基、基礎工程均已完成并辦理好工程隱蔽驗收手續;(3)首層磚墻、柱砌筑前應完成室外回填土及室內地面墊層,安裝好所有溝、井蓋板,并按設計要求及標高完成水泥砂漿防潮層;(4)砌體砌筑前應做好砂漿配合比技術交底及配料的計量準備;(5)普通磚、空心磚、灰砂磚、粉煤灰磚等在砌筑前一天應澆水濕潤,濕潤后普通磚、空心磚含水率宜為10%15%;灰砂
3、磚、粉煤灰磚含水率宜為5%8%。不宜采用即時澆水淋磚,即時使用。各種砌體,嚴禁干磚砌筑。(6)砌體施工應彈好建筑物的主要軸線及砌體的砌筑控制邊線,經有關技術部門進行技術復線,檢查合格,方可施工。基礎砌磚應彈出基礎軸線和邊線、水平標高; (7)首層磚墻、柱砌筑應彈出墻、柱邊線、軸線、門窗洞口平面位置線;(8)樓層磚墻、柱砌筑前,外腳手架已按施工要求搭設完成,并經檢查驗收符合安全及使用要求;(9) 砌體施工:應設置皮數桿,并根據設計要求,磚塊規格和灰縫厚度在皮數桿上標明皮數及豎向構造的變化部位;(10)根據皮數桿最下面一層磚的標高,可用拉線或水準儀進行抄平檢查,如砌筑第一皮磚的水平灰縫厚度超過20
4、mm時,應先用細石混凝土找平,嚴禁在砌筑砂漿中摻填磚碎或用砂漿找平,更不允許采用兩側砌磚、中間填心找平的方法。(11)中小型砌塊砌筑前一天,應將預砌中小型砌塊墻與原結構相接處澆水濕潤,確保砌體粘結。二、工藝流程彈線找平立皮數桿排磚盤角掛線砌筑及放預埋件勾縫。三、操作工藝1、拌制砂漿根據試驗室提供的砂漿配合比進行配料稱量,水泥配料精確度控制在2%以內;砂、石灰膏和細磨生石灰粉等配料精確度控制在5%以內。砂漿應采用機械拌合,投料順序應先投砂、水泥、摻合料后加水。拌和時間自投料完畢算起,不得少于1.5min。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必須分別在拌成后3h和4h內使用完畢。2、組砌方法磚墻
5、厚度在一磚或一磚以上,可采用一順一丁、梅花丁或三順一丁的砌法。磚墻厚度3/4磚時,采用兩平一側的砌法。磚墻厚度1/2磚或1/4磚時,采用全順砌法。弧形磚墻可采用全丁的砌法。磚墻(磚砌體)砌筑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灰縫平直,砂漿飽滿,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磚墻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實心磚墻的斜槎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如臨時間斷處留斜槎確有困難時,除轉角處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須做成陽槎,并加設拉結筋,拉結筋的數量按每12cm墻厚放置一條直徑6mm的鋼筋,間距沿墻高不得超過50cm,
6、埋入長度從墻的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于50cm,末端應有90彎鉤。注:抗震設防地區建筑物的臨時間斷處不得留直槎。隔墻和填充墻的頂面與上部結構接觸處宜用側磚或立磚斜砌擠緊。每層承重墻的最上一皮磚,應用丁砌層砌筑。梁及梁墊的下面,磚砌體的階臺水平面上以及磚砌體的挑出層(挑檐,腰線等),應用丁砌層砌筑。3、基礎砌磚排磚撂底砌體大放腳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須符合設計圖紙規定。如是一皮一收,里外均應砌丁磚;如是兩皮一收,第一皮砌順磚,第二皮砌丁磚。砌體大放腳的轉角處,應按常規放3/4磚,其數量為一磚厚墻放兩塊,一磚半厚墻放三塊,按此類推。砌筑基礎墻砌筑前,基層表面應清掃干凈,灑水濕潤。砌筑時如遇基礎
7、標高不一致,應從低處砌起,高度差不準超過1.2m。基礎墻砌筑應依皮數桿先砌轉角及內外墻交接處的部份磚,每次砌筑高度不應超過五皮磚,然后才在其間拉線砌中間部分。砌基礎墻轉角及內外墻交接處磚時應隨砌隨靠平吊直,并應拉通線;240mm墻采用單面掛線,370mm厚以上墻則雙面掛線,以確保墻身橫平豎直。基礎大放腳砌至墻身時,要拉線檢查軸線及邊線,確保基礎墻身位置正確;同時要對照皮數桿的磚層及標高,如出現高低差時,應以水平灰縫逐層調整,使墻體的層數與皮數桿應一致。基礎墻上承托各種穿墻管溝蓋板的挑磚及其上一層壓磚,均應用于磚砌筑;立縫砂漿要嚴密飽滿、挑檐磚層面標高必須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基礎墻上的各種預留洞及
8、埋件以及接槎的拉結筋,應按設計標 高、位置或會審變更要求留置,避免事后鑿墻打洞,影響墻體結構性能。變形縫兩邊的墻角應按直角要求砌筑,先砌一邊,溢出墻面的砂漿要隨砌隨刮除;后砌的另一邊采用鋪縮口灰的方法進行操作,掉入縫內的砂漿及雜物,應及時清除干凈。管溝和預留洞口的過梁,其標高、尺寸必須安裝準確、底灰飽滿;如坐漿超20mm厚時,要用細石混凝土鋪墊,過梁兩端的擱置長度應一致。抹防潮層:抹前應將基礎墻頂面清掃干凈,澆水濕潤隨即批抹防水砂漿,厚度一般20mm。防水砂漿摻入防水劑份量按砌筑砂漿配合比規定和設計要求確定。4、磚墻砌筑排磚撂底(干擺磚樣):一般外墻第一皮磚撂底時,橫墻應排丁磚,前后縱墻應排順
9、磚。根據已彈出的窗門洞口位置墨線,核對門窗間墻、附墻柱(垛)的長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磚模,如若不合模數時,則要考慮好砍磚及排放的計劃。所砍的磚或丁磚應排在窗口中間、附墻柱(垛)旁或其他不明顯的部位。選磚:砌清水墻應選擇棱角整齊、無彎曲裂紋、顏色均勻、規格基本一致的磚。對于那些焙燒過火變色,輕微變形及棱角碰損不大的磚,則應用于基礎及不影響外觀的內墻或混水墻上。盤角:砌墻前應先盤角,每次盤角砌筑的磚墻角度不要超過五皮,并應及時進行吊靠,如發現偏差及時修整。盤角時要仔細對照皮數桿的磚層和標高,控制好灰縫大小使水平灰縫均勻一致。每次盤角砌筑后應檢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掛線砌墻。掛線:砌筑一磚厚
10、及以下者,采用單面掛線;砌筑一磚半厚及以上者,必須雙面掛線。如果長墻幾個人同時砌筑共用一條通線,中間應設幾個支線點;小線要拉緊平直,每皮磚都要拉線看平,使水平縫均勻一致,平直通順。砌磚:砌磚宜采用擠漿法,或者采用三一砌磚法。原形一砌磚法的操作要領是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并隨手將擠出的砂漿刮去。操作時磚塊要放平、跟 線,清水墻面砌筑操作過程中,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縫和亂縫。經常進行自檢,如發現有偏差,應隨時糾正,嚴禁事后采用撞磚糾正。清水墻砌筑應隨砌隨劃縫,劃縫深度按圖紙尺寸要求進行;如圖紙沒有明確規定時,一般深度為68mm為宜,縫深淺應一致,清掃干凈。砌混水墻應隨砌隨將溢出磚墻面的灰跡塊刮除。木
11、磚預埋:木磚應經防腐處理,預埋時小頭在外,大頭在內,數量按洞口高度確定;洞口高度在1.2m以內者,每邊放2塊,高度在23m者每邊放4塊。預埋木磚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下四皮磚處開始,中間均勻分布。構造柱做法:凡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混合結構,在預放墻身軸線及邊線時同時按設計圖紙施放好柱的平面尺寸,到砌筑時把構造柱的豎鋼筋處理順直,磚墻與構造柱聯結處砌成馬牙槎;每一馬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過300mm(即五皮磚)。如圖(圖6-3)。磚墻與構造柱之間應沿墻高每500mm設置26水平拉接鋼筋聯結,每邊伸入墻內不應少于1000mm。磚過梁砌筑1)平拱式磚過梁:過梁凈空跨度范圍內排磚砌結時磚塊排列數一定要
12、成奇數,并兩邊對稱,砌筑從兩端起砌到拱中間合攏,正中一塊擠緊;拱腳應伸入墻內不少于3cm,并應有1%的起拱。灰縫應砌成楔形縫。灰縫厚度(如無楔形磚時)上部應不大于15mm,下部應不少于5mm。2)弧拱式磚過梁:砌筑方法基本與平拱相同。不同之處是模板要做成弧形,灰縫砌成放射狀。如用普通粘土磚砌結時,灰縫厚度上部不宜大于25mm,下部不宜小于5mm;如用楔形磚砌筑時,灰縫厚度以810mm為宜。3)鋼筋磚過梁:砌筑時所配置的鋼筋數量、直徑應按設計圖紙規定,每端伸入支座的長度不得少于240mm,端部并有90彎鉤埋入墻的豎縫內。過梁的第一皮磚應砌成丁磚,并在過梁截面計算高度內(不少于四皮磚或1/4跨度高
13、的范圍內),如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用水泥砂漿砌結密實,灰縫飽滿。 安裝過梁、梁墊:安裝過梁、梁墊時其標高、位置及型號必須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坐漿飽滿;如坐漿厚度超過20mm時,要用細石混凝土鋪墊,過梁伸入兩端處支承長度應一致。鋼筋混凝土框架圍護墻砌筑:對于裝配式或現澆式鋼筋混凝土框架圍護墻砌筑時,可以不另立皮數桿,通常是選擇幾條有代表性的豎柱在砌墻的一面畫好皮數及標高,作為砌筑操作時控制砌體皮數及砌筑高程的統一依據。砌筑過程應將混凝土預留伸出的拉結鋼筋埋設在水平縫內。磚挑檐砌筑:磚挑檐要選用邊角整齊、顏色均勻、規格一致的整磚砌筑。砌筑時應先從挑檐的兩頭靠挑檐外邊每一挑層底角處拉線,依線砌結中間部分
14、。挑層的下面一皮磚應為丁砌,挑出寬度每次應不大于60mm,總的挑出寬度應小于墻厚。5、磚柱和磚垛(附墻磚柱)磚柱、磚垛組砌方法磚柱一般砌成矩形斷面,個別也有砌成圓形、多角形斷面。依其斷面大小不同的砌法中,應使柱面上下皮磚的豎縫相互錯開1/2磚或1/4磚長,柱心無通縫,少砍磚并盡量利用1/4磚,嚴禁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磚垛的砌筑,應使垛與墻身逐皮搭接。不得分離砌筑,搭接長度至少為1/2磚長。根據錯縫需要可加砌3/4磚或1/2磚。排磚撂底磚柱和磚垛在砌筑之前都要進行排磚撂底。根據施工平面放線定排磚的方法及砍磚的規格,對整個砌筑過程的安排直到一個預選規劃的作用。砌筑單獨的磚柱砌筑,可立固定
15、的皮數桿,或用流動的皮數桿進行操作及檢查高低的情況。當幾個或多個磚柱均在一條直線上時,可先砌兩頭的磚柱,然后拉通線,依線砌中間部分的磚柱。砌筑時可采用三一砌磚法或滿口灰法進行操作。最下面幾皮磚一定要吊直(垂直),防止磚柱發生扭曲或磚縫不水平等現象。每天的砌筑高度應控制不大于1.8m,每砌完一步架高要刮縫、清掃柱面。有網狀配筋的磚柱,砌入的鋼筋在柱的一側要露出12mm,以便檢查,磚垛砌筑時,墻和垛要同時進行,不能先砌墻后砌垛,也不能先砌垛后砌墻,其操作要求與墻體相同。6、中小型砌塊墻的砌筑組砌方法采用主規格砌塊為主,鑲磚為次,砌塊應錯縫搭接。搭砌長度不得小于塊 高的1/3,也不應小于15cm。排
16、磚撂底根據墻體施工平面放線和設計圖紙上的門、窗位置大小、層高、砌塊錯縫、砌塊錯縫、搭接的構造要求和灰縫大小,在每片砌塊墻砌筑前應按預先繪制好的墻面砌塊排列圖把各種規格的砌塊和需要鑲磚的規格尺寸進行排列擺放、調整,把每片墻需要修改部分記錄在立面排列圖上,以供實砌使用。砌筑中小型砌塊墻體的砌筑,應從外墻的四角和內外墻的交接處砌起,然后通線全墻面鋪開。砌筑時應采用滿鋪滿坐的砌法,滿鋪砂漿層每邊宜縮進磚邊1015mm(避免砌塊坐壓砂漿流溢出墻面),用摩擦式夾具吊砌塊依照立面排列圖就位。待砌塊就位平衡并松開夾具后好用垂球或托線板調整其垂直度,用拉線的方法檢查其水平度。校正時可用人力輕微推動或用撬杠輕輕撬
17、動砌塊,。重量在150kg以下的砌塊可用木錘敲擊偏高處,鑲磚補缺工作與安裝坐砌緊密配合進行。豎向灰縫可用上漿法或加漿法填塞飽滿,隨后即通線砌筑墻體的中間部分。砌塊與實心墻柱相接砌塊與實心墻柱相接位置,應按設計圖紙規定處理。如設計沒規定時,可預留26鋼筋作拉結筋,拉結筋沿墻高的間距為500mm,兩端伸入墻(柱)內各不少于700mm。鋪漿時將鋼筋理直鋪平。砌塊墻的加固措施墻體的加固措施,應按設計圖說明進行處理,若設計無明確規定時,當墻體高度大于3m時,應沿每1.5m高度范圍通長加設28或36鋼筋水平帶。當墻體水平長度大于4m時,應設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構造柱間距不大于8m,柱截面不小于180mm24
18、0mm,配置縱向鋼筋不小于412,水平箍筋直徑6,間距不宜大于200 mm,柱與墻之間應沿每500mm高度設置26拉結鋼筋,鋼筋兩端伸入墻內應不小于1000mm。構造柱和圈梁應在砌墻后才進行澆注,以加強墻體的整體穩定性。砌塊與門口聯結當采用預留洞口時,將預制好埋有木磚或鐵件的砌塊按洞口高度在2m以內每邊砌筑三塊,洞口高度大于2m時砌四塊,用作安裝固定門框用。當采用先立框時,門框外側面應作防腐處理,每側釘設三個(門高超過2m時四個)磨耳碼,砌筑時在校正門框的位置及垂直度后用砂漿固結。門洞上方兩邊過梁支座范圍應用粘土磚砌筑不少于四皮的實心磚墻,以防應力集中導致出現裂紋。砌塊與窗口聯結砌塊與窗口的聯
19、貫方法,基本上與門口的聯結方法相同。砌塊墻頂支承預制構件的處理砌塊墻頂需承托預制構件梁、檁條、樓板等時,其上砌筑的粘土實心磚墻皮數高度除按設計規定外,頂上的一皮磚應用丁磚砌筑。砌塊墻與梁底(或板底)的聯結當砌塊墻與梁底(或板底)的聯結設計圖紙沒有明確規定時,可分別采用如下的兩種方法:沿梁底(或板底)要澆注混凝土時,每1.5m水平長度預留26拉結筋伸入墻一皮砌塊高度的豎向灰縫內,與砌筑砂漿固結成整體。當梁底(或板底)沒有預留拉結筋時,在墻頂與梁底(或板底)之間,用粘結砂漿斜砌一層(60)粘土磚上下頂緊、灌漿堵實。保證項目磚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砂漿品種符合設計要求,強度必須符合下列規
20、定: 1)同品種、同強度等級砂漿各組試塊的平均強度不小于1.0fmk;2)任意一組試塊的強度不小于0.75fmk。砌體砂漿必須密實飽滿,實心磚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少于80%。外墻的轉角處嚴禁留直槎,其他臨時間斷處,留槎的做法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基本項目磚砌體上下錯縫應符合以下規定:合格:磚柱、垛無包心砌法;窗間墻及清水墻面無通縫;混水墻每間(處)46皮磚的通縫不超過3處。優良:磚柱、垛無包心砌法;窗間墻及清水墻面無通縫;混水墻每間(處)無4皮磚的通縫。磚砌體接槎應符合以下規定:合格:接槎處灰漿密實,縫、磚平直,每處接槎部位水平灰縫厚度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過10個。優良:接槎處
21、灰漿密實,縫、磚平直,每處接槎部位水平縫厚度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過5個。預埋拉結筋應符合以下規定:合格:數量、長度均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留置間距偏差不超過3皮磚。優良:數量、長度均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留置間距偏差不超過1皮磚。留置構造柱應符合以下規定:合格:留置位置正確,大馬牙槎先退后進;殘留砂漿清理干凈。優良:留置位置正確,大馬牙槎先退后進,上下順直,殘留砂漿清理干凈。基礎砌磚1)砌筑砂漿不符合要求,造成原因:a、砂漿配合比不準確,水泥、砂和摻合料沒有過秤,計量不準確。b、砂漿攪拌不均勻,攪拌時間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2)基礎墻身位移過大。造成原因:大放腳兩邊收退不均勻
22、,砌至基礎墻身時沒拉準線校正墻的軸線和邊線,或砌筑時沒有保持墻身的垂直度。3)墻面不平,造成原因。砌筑墻體時,沒按有關規定通準線,或通準線掛線不準確。溢出墻面的灰漿沒有隨砌隨刮平。4)水平灰縫高低不一致。造成原因:盤角(執角)時灰縫厚度不一致、每皮磚沒有與皮數桿對平。通準線時張拉不緊不平直。砌筑時沒有左右理順,留槎處銜接高低不平。5)皮數桿不平。造成原因:抄平(引測)放線時沒認真細致,承托皮數桿的木樁不牢固或被碰撞松動;皮數桿豎立完成后,應進行水平標高的復檢。6)埋入砌體中的拉結鋼筋不符合要求。造成原因:埋入位置不正確,不平直;其外露部分在施工過程中受過碰撞或彎折而沒有檢查修直。7)留槎不符合
23、要求。造成原因:砌體轉角和交接處不能同時砌筑而留槎時沒按有關規定砌成梯級斜槎。8)高低臺基礎磚搭接不合理。造成原因:砌筑高低臺基礎時,沒有從低處向高處砌筑,高低臺相接處沒有砌成踏步式相接,操作時應從低處砌起,由高臺向低臺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基礎擴大部分的高度。9)砌體臨時間斷處的高度差過大。造成原因:砌體臨時間斷處的高度差,砌筑時沒按照有關規定控制在一步腳手架的高度范圍之內。磚墻砌筑1)墻身軸線位移。造成原因:在砌筑操作過程中,沒有檢查校核砌體的軸線與邊線的關系,以及掛準線過長而未能達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2)水平灰縫厚薄不均。造成原因:在立皮數桿(或框架柱上畫水平線)標高不一致,砌磚盤角的
24、時候每道灰縫控制不均勻,砌磚準線沒拉緊。3)同一磚層的標高差一皮磚的厚度。造成原因:砌筑前由于基礎頂面或樓板面標高偏差過大而沒有找平理順,皮數桿不能與磚層吻合;在砌筑時,沒有按皮數桿控制磚的皮數。4)混水墻面粗糙。造成原因:砌筑時半頭磚集中使用造成通縫,一磚厚墻背面平直度偏差較大;溢出墻面的灰漬(舌頭灰)未刮平順。5)清水墻面勾縫污染。造成原因:勾縫砂漿不平,深淺不一致,開裂脫落;堵腳手架眼用磚與原墻面磚色澤不一致,補縫砂漿不飽滿;采用砂漿勾縫時,被水泥砂漿弄臟墻面或墻面過濕,掃縫時墻面被砂漿粘污。6)構造柱未按規范砌筑。造成原因:構造柱兩側磚墻沒砌成馬牙槎,沒設置好拉結筋及從柱腳開始先退后進
25、;當齒深120mm時上口一皮沒按進60mm后再上一皮才進120mm;落入構造柱內的地灰、磚渣雜物沒清理干凈。7)拱式過梁立磚不對稱。造成原因:砌筑平拱前沒有在底板側面劃出磚的塊數及灰縫的寬度,砌筑操作時沒有從拱兩邊同時往中間砌筑。8)墻體頂部與梁、板底連接處出現裂縫。造成原因:砌筑時墻體頂部與梁板底連接處沒有用側磚或立磚斜砌(60)頂貼擠緊。中小型砌塊墻砌筑1)墻體強度降低出現裂紋。造成原因:砌筑時將已斷裂或零星碎砌塊夾雜混砌在墻中或鑲磚組砌不合理。2)砂漿粘結不牢。造成原因:砌筑砂漿沒有按照配合比拌制,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或砌塊過于干燥,砌筑前沒有灑水濕潤。3)灰縫厚度、寬度不均。造成原因:砌筑時沒掛準線或掛線過長而沒收緊,造成水平灰縫厚度不均。砌前沒進行排磚試擺,或試擺后在砌筑過程沒有經常檢查上下皮磚層錯縫一致,導致豎向灰縫寬度相差較大。4)門窗洞口構造不合理。造成原因:過梁兩端壓接部位沒按規定砌四皮實心粘土磚或放混凝土墊塊;門洞頂沒加設鋼筋混凝土過梁。5)砌體不穩定。造成原因:砌筑時排塊及局部做法沒按規定排列,構造不合理。拉結鋼筋規格、長度沒按設計規定位置埋設,墻頂與天花及梁、板底連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