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 2001 的 5.1.7 條備注中規定: 扣件螺栓擰緊力矩值不應小于40Nm ,且不應大于 65Nm 。為了保證扣件內壁與鋼管外壁之間具有足夠摩擦力來保證扣件不產生滑移(即扣件的抗滑移能力 )。摩擦力計算式為: F N ,其中 為摩擦系數,其取值與接觸面的材料特性、粗糙程度、干濕狀況等因素有關;N 為直于鋼管表面的正壓力(即法向力),一般隨扣件螺栓的擰緊力矩(也稱緊固力矩)的增大而增大。而扣件抗滑承載力為扣件與鋼管所有接觸面積上摩擦力之和,即抗滑承載力還與接觸面積有關。在規范規定的40 65Nm的擰緊力矩下,扣件擰緊力矩越大,抗滑移能力就越好。
2、懸挑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目前高層腳手架主要采用附著升降腳手架、懸挑式腳手架、吊腳手架等。經過多種腳手架比較分析決定采用懸挑式腳手架,但目前使用的多為懸臂結構、下撐結構、懸臂加下撐的組合結構或者懸臂加斜拉的組合結構。但是這幾種結構都沒有充分利用鋼材的抗拉性能,經過研究決定采用斜拉式腳手架。挑架從裙房頂開始搭設,裙房頂到主樓頂的距離約為75m,分三步搭設,每一步的架體高度為 25m。挑架搭接處的施工方法:在放槽鋼底位置放大橫桿,然后把槽鋼放在大橫桿上,再把立桿豎在槽鋼上,接下來按普通的搭設方法搭設,同時安裝完挑架底座,等到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再拆除槽鋼底大橫桿,使上面挑架和下面挑架脫離,成為二個獨立
3、的架體。挑架底座采用二根 12 號槽鋼,拉桿采用 20圓鋼(鋼絲繩的彈性較大,容易引起底座下彎和受力不均勻),架體采用 483.5的鋼管,立桿在架體的 9m 以下采用雙立桿。鋼管腳手架的計算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JGJ130-2001)。計算的腳手架為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為 37.0 米,立桿采用單立管。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 1.50 米,立桿的橫距 1.00米,立桿的步距1.50 米。采用的鋼管類型為 48 3.5,連墻件采用 3 步 3 跨,豎向間距 4.50 米,水平間距4.50 米。施工均布荷載為3.0kN/m2,同時施工 2 層,腳手板共鋪設5 層。懸挑水平鋼
4、梁采用 8 號槽鋼 U 口水平,其中建筑物外懸挑段長度長度 1.00 米。懸挑水平鋼梁采用鋼絲繩與建筑物拉結,最外面鋼絲繩距離建筑物1.50 米,建筑物內錨固段1.49m高層型鋼懸挑腳手架搭設及拆除施工方案1.懸挑式外腳手架的概念和特點懸挑式腳手架是指架體結構卸荷在附著于建筑結構的剛性懸挑梁(架)上的腳手架,用于建筑施工中的主體或裝修工程的作業及其安全防護,每段搭設高度不得大于20m。懸挑架依附的建筑結構應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或鋼結構,不得依附在磚混結構或石結構上。懸挑架的支承結構應為型鋼制作的懸挑梁或懸挑桁架等,不得采用鋼管;其節點應螺栓聯結或焊接,不得采用扣件連接。與建筑結構的固定方式應經設計
5、計算確定,并經工程設計單位認可。懸挑式外腳手架一般在工程施工中都是采用扣件相連和分段連接兩種措施進行搭設和安裝,在施工的過程中其經常會出現不守常規落地方式的外腳手架高度限制,具有著適應范圍廣,安全可靠程度高,對施工人員技術要求高和施工便捷的特點和優勢。在施工之中懸挑式外腳手架的工作位面一般都低于建筑物的上層樓面結構,因此在施工之中不受施工場地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制約, 可以在施工中加快施工進度和施工效率,有利于縮短工程的施工工期。同時在施工中懸挑式外腳手架還具有著配件反復利用的優勢,這就節約了施工的成本和鋼筋等其他材料的浪費。2.受力分析由于懸挑式外腳手架在施工中具有著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多次使用
6、、工藝簡單和能夠進行全封閉施工, 符合現階段環保節能施工要求, 在目前的高層建筑工程項目中被廣泛的使用,但是由于其施工要求較多,而且在施工之中需要進行多次的搭設。在一般懸挑式外腳手架搭設之中通常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懸挑承力結構的制作與安裝技術; 二是依靠懸挑承力結構向上搭設外腳手架的搭沒技術。 依靠承力結構向上搭設外腳手架的技術, 與普通外腳手架搭設的技術要求一致,架體高度一般控制在 25m 以下。懸挑承力結構從結構承力形式上可分為挑梁式、挑拉式、挑撐式、撐拉結合式四類。2.1 挑梁式采用型鋼挑梁作為向上搭設外腳手架的承力結構。其受力如同懸臂梁, 在梁的根部承受較大的彎矩和剪力。為了確保承載力
7、安全,型鋼的規格往往較大,以采用工字鋼或雙槽鋼做挑梁較為合適。挑梁錨同于混凝土樓板時,應注意外腳手架的安全性,可在架體高度一半處的節點上設置鋼絲繩,吊拉于混凝土結構的邊緣構件進行卸載。2.2 挑撐式采川型鋼挑梁與斜撐桿構成的倒三角承載力結構(斜撐桿可采用普通鋼管扣件搭設)來承擔上部的外腳手架荷載,主要應用于剪力結構。當應用于框架結構時,三角架的布置可結合梁、柱位置或采取三角架的高度為一個樓層層高的方法,設計時應確保斜撐桿的壓桿穩定性。懸挑的鋼梁可直接預埋人混凝土邊緣構件或固定于樓板。為防止壓桿失穩。斜撐桿應增加具有雙向約束的支點,可用扣件鋼符搭設形成支點。2.3 挑拉式采用型鋼挑梁與斜拉桿構成
8、的正三角承載力結構承擔上部的外腳手架荷載。由于斜拉桿對比斜壓桿而言沒有壓桿穩定性的問題,所以挑拉結構作為懸挑外腳手架的承載力具有較高的承載力,為推薦的懸挑腳手架主承載力結構形式。型鋼挑梁的設置間距同外腳 架立桿的柱距,挑梁與結構的連接一般設計成固接,也可設計成鉸接。基坑不能及時回填,而主體結構工程必須立即施工,否則將影響工期。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四周為裙房或其他建筑物,腳手架不能直接支承在上面。 為保障斜拉桿與挑梁的共同丁作,斜拉桿在構造上應設計成長度可調式。施工現場常用帶麻芯的鋼絲繩做拉桿,此時應注意三點。3.搭設技術控制要求(1)構成懸挑承力結構的各個構件安全可靠。(2)懸挑承載力結構與建筑結
9、構連接安全可靠。(3)建筑結構本身安全可靠。(4)在懸挑承力結構之上搭設的外腳手架的結構安全,包括腳手架的局部穩定與整體穩定,與結構連墻件拉結的間距符合要求等。(5)分段懸挑搭設的外腳手架不宜超過 25m(一般控制在 6 個樓層高度以內),以減少懸挑承載力結構向建筑結構的傳力,保障建筑結構本身的安全。(6)盡可能將傳力進行分散,避免局部的受力破壞,以保證懸挑承載力架與結構連接的節點安全。(7)在選用撐托結合懸挑承載力結構時,應采取措施確保斜于桿與斜壓桿共同下作。4.外腳手架工程搭設設方案實例某工程,建筑面積 35408m2,地上十九層,地下兩層,建筑高度 87.10m。建筑平面呈矩形布置,平面
10、尺寸 63.3M 33.30M,地下兩層層調勻為 3.6M ,地上一層 4.2M,二層 5.7M ,三一十九層為 3.8M。針對本工程建筑結構形式特點, 采崩扣件式鋼管外腳手架, 主要采用型鋼懸挑梁式外腳手架,四層以下采用常規落地式雙排鋼管腳手架。當主體工程施工至四層時,首先搭設雙排立桿式腳手架,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 當上部結構允許搭設懸挑式腳手架并搭設完畢后予以拆除。從第五層開始,每四層一挑,搭沒高度 15.2M,即搭好上一隔斷層 i 層后再拆除下一隔斷層的材料,循環搭上;退下時循環退下。型鋼采用14 號丁字鋼,外架鋼管均采用書14 鋼絲繩卸荷,外架四周用綠色密目網全封閉。外架搭設丁藝流程:
11、 吊環及工字鋼加預埋吊環架設工字鋼一加木楔加固丁字鋼、鋼管加鋼絲繩葉搭設雙排鋼管架拉桿加固鋪架板、掛密日網、安全檢查驗收葉施工。5.結束語懸挑腳手架通過懸挑承力結構將整個高層外腳手架多次分段并向建筑結構卸載傳力,分段的外腳手架結構自成體系,因而懸挑腳手架不僅能夠滿足不同高度的外腳手架的搭設需要,還可根據施工的實際需要進行相對獨立的拆除或翻搭。由于懸挑外腳手架可根據不同的結構形式及搭設高度選擇不同結構形式的懸挑承載力結構,因此可適用于各種高層建筑結構的施工。這種承載力方式還可與一些特殊的高空懸挑結構支模施工相結合起來發揮其重要作用。懸挑卸料平臺一、懸挑平臺構造1、設計荷載:2、主次梁:3、鋼絲繩
12、:4、焊縫要求鋼平臺施工方案本文介紹了某工程卸料平臺設置的具體構造及詳細的計算,方案設計思路清晰、設置科學。為解決施工周轉材料(模板、鋼管、木方等)的垂直運輸,本項目部從 4 層開始擬在 A 區兩內庭內各設置 2 個懸挑鋼平臺; 1 號塔吊旁設置 1 個懸挑鋼平臺; B 區設置 1 個懸挑鋼平臺(見附圖 1-1、2)。懸挑平臺尺寸 30002400 (見附圖 2)。一、懸挑平臺構造1、設計荷載:集中力 0.4t,限載為 1t。2、主次梁:主梁采用 2 根 16#熱扎工字鋼,用定制20的“U”型套環把型鋼固定在樓面上;次梁采用2根 16#熱扎工字鋼和 4 根 10#熱扎槽鋼,次梁間采用 2550
13、0連接,上鋪 3 花紋鋼板, 欄桿用 48鋼管焊接或扣件連接,高度 1.2m,立桿上附三道水平桿,欄桿刷黃黑相間油漆,欄桿內側采用膠合板圍護,模板外側刷黑黃相間油漆。詳見附圖2。3、鋼絲繩:受力鋼絲繩采用 2 根 17.5鋼絲繩斜拉于上層混凝土主梁上(除頂層);保險鋼絲繩采用4 根 13鋼絲繩斜拉于本層混凝土主梁上。詳見附圖3。4、焊縫要求焊縫應飽滿、牢固,符合規范要求。焊縫具體厚度按圖紙要求。第一篇懸挑腳手架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二、腳手架工程設計及搭設參數三、懸挑架的荷載取值及水平懸挑梁設計四、立桿穩定性計算關鍵詞:懸挑外腳手架卸料平臺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地下一層,地上二十層,兩個夾層
14、,建筑面積為78240m2,標準層高層高3.8 米,建筑高度93.6m。本工程基礎形式為樁加鋼筋混凝土筏板基礎,框剪結構。二、腳手架工程設計及搭設參數本工程外腳手架采用全封閉懸挑雙排外腳手架,計劃在二層、五層、十層、十四層、十八層平面設工字鋼懸挑(見附圖1)腳手架鋼管選用483.5;外挑采用20工字鋼,長度約為4 米(局部為9m);固定工字鋼在樓面上用216 的圓鋼,距外墻邊為1.9 米、 1.3 米。立桿縱向間距為1.8 米,內立桿距外墻0.90m,外立桿距外墻面為1.90 米,大橫桿間距為1.8 米,小橫桿長度為1.9 米。腳手架與建筑物的連墻拉結采用483.5鋼管(見附圖2、3),水平距
15、離等于柱距3.8m,豎向距離為 3.8 米。懸挑架 510 層高 19.4 米, 其他懸挑高度小于 19.4 米,故按 19.4 米的高度進行懸挑腳手架荷載計算及水平懸挑梁強度、剛度、穩定性等驗算。第二篇卸料平臺施工方案一、卸料平臺設計說明1、布置方案每層布置四個,平面位置相互錯開,循環使用,選用平面尺寸為43 m的卸料平臺,掛牌限位重量為1.0T,上鋪50 厚的木板 ,主梁采用 18a 號槽鋼焊接而成,次梁采用14a,周圍采用鋼管護欄封閉。兩側分別設計三根637、直徑為15mm 的鋼絲繩吊索。鋼絲繩一端與卸料平臺上的槽鋼連接,另一端用32穿梁固定在鋼筋砼梁上。2、與建筑物和外架的關系卸料平臺
16、與建筑物和外架的連結關系如下圖3、平臺結構卸料平臺長4 m ,寬 3m,外面三側均搭設1m 高的鋼管護欄,在外側靠近平臺的底部設置0.2m 高的擋腳板。在平臺底部滿鋪 50mm 厚的木板。把平臺所受的鉛垂力傳遞給建筑物,在建筑物與平臺連接處,用槽鋼焊制一個限位卡,安裝時卡在建筑物外邊,把平臺因受力而產生的側向力傳遞給建筑物。2架子工程2.9.1 主樓外圍護結構(建筑高度 74.4m )腳手架主要起安全圍護作用,其搭設方案為挑架,每四層一挑, 14 層搭設部分挑架, 58 層搭設部分挑架, 9 12 搭設部分挑架, 1316 搭設部分挑架, 17 19 搭設部分挑架。2.9.2 地環鋼筋設置位置
17、(1) 16 鋼筋地環設置的樓層為 1F 、5F、 9F、 13F 、17F 。(2)16 鋼筋地環在樓層位置 1500 一組,每組兩個地環,內穿 120 槽鋼,作為懸挑承重架。2.9.3 鋼管扣件式懸挑外腳手架按 8 步架搭設,供 4 個樓層防護用。內立桿與墻距離 300mm ,內外立桿橫向間距 1000mm ,步距 1500mm ,內外立桿縱向間距 1500mm ,第一步架外側掃地桿與立桿相交處沿縱向每 2.5 m 設一道 16 鋼絲繩與樓層斜拉保護。每四步四跨設置剪刀撐,且在外側立面兩端設置一道剪刀撐,其剪刀撐間距小于 15m 。墻連桿設置可采用腳手架鋼管與墻柱抱拉。 鋼管扣件式懸挑外腳
18、手架詳見圖 2.9-1 。圖2.9-1 懸挑外腳手架示意圖圖2.9-1 懸挑外腳手架示意圖2.9.4 擋腳板設置擋腳板,在腳手板外側面設置,擋腳板高度200mm 。2.9.5 懸挑架計算(1)懸挑槽鋼沿縱向每 1.5m 設一道,承受 8 步腳手架荷載。(2) 荷載取鋼管 38.4N/m, 扣件 15N/個,腳手板 500N/個,安全網 5N/個。在懸挑四層高度范圍內,允許一層有人在腳手板上施工,施工荷載 3000N/m(水平面),恒載分項系數 1.2 、活載分項系數 1.4 ,縱間 1.5m 為一個計算單元。(3) 每步架( 1.5m)腳手架荷載 :N/m1) 內外立桿 :1.5 238.4=
19、115.2N ;扣件 :7 15=105N 大橫桿 :1.5 538.4=285N; 小橫桿 :2 238.4=153.6N 腳手板 :1.5 1.2 100=180N; 安全網 :1.5 1.5 5=11.3N 剪刀撐 :150N 合計 :1003.1N2) 施工荷載 :1.5 1.2 3000=5400N3) 每根立桿所受 PP=(1003.1 81.2+54001.4 ) =17189.76 N(4) 承重架驗算 :承重架使用 12 號槽鋼,其計算簡圖如下:根據上圖得出 :2P=RA + RB1.3 P+0.3 P=0.8 RA+2.3 RB根據以上兩式求得 :RA=11459.84NR
20、B= 5729.96 NRA 和 RB 處預埋的是 16 螺栓,故 :=N/Aj =11459.84/2.011=5698.57 N(可)(5) 外挑架扣件、鋼管架的穩定性 :整體穩定性驗算 : N/ AkAkHfN結構式壓桿軸心壓力結構式壓桿穩定系數A腳手架內、外排立桿二平截面積之和kA 與立桿截面有關的調整系數kH 與腳手架高度有關的調整系數f 鋼管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 1) 求值 :N=1.2(N1NGK1+NGK2)+1.4NQKN1 腳手架步距數NGk1 - 腳手架自重產生的軸力NGk2 - 腳手架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力設計一個縱距全部荷載的設計值 N,立桿橫距 b=1m
21、 ,立桿縱距 L=1.5m ,步距 H=1.45m, 共搭設 8 步架,腳手架與主體結構的連接點布置,其豎向間距H1=2H=21.5=3.0m水平距離 L1=3L=31.5=4.5m查高施表 4-4-4:NGk1=0.442(kn)查高施表 4-4-5:NQk2=1.936(kn )查高施表 4-4-6:NQk=9.9(kn)n1=8 步N=1.2(8 0.442+1.936)+1.4 9.9=20.4(MN)2) 求 值:B=1.0m H1=3.0m計算 :x= H1/b/2=3/1/2=6由 B=1.0m, H1=3.0 查高施 4-4-9 得: =32 ox= x=32 6=192由 ox=192 查高施 4-4-7得:=0.1953) 驗算穩定性立桿采用單立桿, kA=0.858 步架總高度 12m53.45N/m (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