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 錄錄一、編制依據.2二、工程概況.2三、施工工藝及搭設要求.23.1 池體壁板施工;.23.2 池體底板施工.43.3 框架梁和柱模板安裝.4四、池壁模板驗算.7五、模板安裝.13六、模板拆除要求.13七、安全措施.14一、編制依據一、編制依據(1)銀川市第三污水處理廠工程施工圖紙;(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JGJ59-2011 JGJ59-2011(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GB50009-2012(4)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 JGJ130-2011JGJ130-201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04-2002 GB50204-20
2、02(20112011 版)版)(6)建筑施工手冊第五版(7)簡明施工計算手冊第 3 版二、工程概況二、工程概況本工程為銀川市第三污水處理廠擴建與升級改造工程,位于銀川市西夏區麗子園南街盡頭向西 500m。新建建筑耐火等級均為二級,建筑抗震設防烈度8 度,合理使用年限50 年。本模板施工方案,主要針對氧化溝、二沉池、細格柵及曝氣沉沙池、高效沉淀池、V 型濾池、V 型濾池加藥間、加藥間、鼓風機房、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構(建)筑物編制,構筑物為鋼筋砼結構,模板和腳手架支撐面坐落在對應構筑物底板上。三、三、施工工藝及搭設要求施工工藝及搭設要求3.13.1 池體壁板施工池體壁板施工3.1.1 本工程模板
3、主要施工重難點為池體壁板施工,池壁模板采用 15mm 厚優質膠合板,對拉螺栓采用 14 防水對拉螺栓,水平間距 600mm,豎向間距 450mm;小梁采用 483.0mm單鋼管,水平間距 200mm;大梁采用 48 雙鋼管,豎向間距 450mm。圖 1 外墻止水螺桿示意圖圖 2 池壁支模示意圖3.1.2 施工要點及檢查控制點:(1)墻模板選用優質膠合木模板,模板豎楞選用單根 48*3.0 鋼管,豎楞間距控制在200mm 內;模板橫楞選用雙根 48*3.0 鋼管,豎向間距控制在 450mm 之內,保證鋼管無腐朽、不彎曲;(2)最下層螺桿距地面不超過 300mm,最上層距墻頂不超過 300mm;墻
4、高超過 3m,墻上部 3m 以內螺桿設單螺帽,3m 以下螺桿設雙帽,以防模板崩潰;斜向支撐設 2 道,垂直間距為 1.8m;模板拼縫須嚴密,縫寬不超過 5mm,模板上無用孔眼需封睹,以防止漏漿。(3)防水對拉螺栓上加焊止水鋼片(必須滿焊,不得燒穿鋼片),且止水鋼片大小為 75753mm 較合適(水池池壁高度大于 5m);通常穿墻螺栓止水片寬度為 40403mm(池壁高度小于 5m 范圍內)。模板內側按墻厚加鋼筋撐頭,對拉螺桿模板外兩側必須加橡膠堵頭防滲漏?;炷翝仓瓿刹鹉R院髮⒎浪畬菟▋啥擞醚跞惭娓畛捎梦⑴蛎浰嗌皾{兩次修補穿墻螺栓孔,先將洞口清理干凈,再分兩次將洞口補掉;第一次為洞
5、深的 2/3,間隔 12 小時后,再進行第二次修補、以防止砂漿收縮裂縫。二次修補完后外墻面做成凸出饅頭狀保護層。圓形池壁用 22 以上鋼筋作包箍固定模板,防水對拉螺栓的長度為墻厚加500mm。(4)模板安裝后必須水平掛線檢查出墻面的平直度、每 3m 設一吊線檢查墻面垂直度,通過對拉調整,平直、垂直誤差控制在 5mm 內。(5)墻柱下腳距地面 200300mm 在墻柱焊接定位鋼筋,鋼筋直徑不小于 10mm,水平間距不超過 1m。(6)墻模板找補模板豎向放在墻中部,不允許放在墻頂或墻腳;墻模板底部采用水泥砂漿封堵,防止墻根部漏漿。3.23.2 池體底板施工池體底板施工基礎底板模板用 15 厚木膠合
6、模板,底板側模采用直徑 22 鋼筋(豎向間距 500mm),與木方相結合加固;池壁以上 300mm 采用 4070mm 木枋與橫向雙鋼管相結合的加固方式,加固方法如圖 3 示意。圖 3 基礎底板導墻支模示意圖3.2.1 施工要點及檢查控制點(1)底板及墻插筋綁扎好后,由放線員在底板鋼筋上放出墻邊控制線。(2)焊工根據墻 邊控制線焊接吊模支架及鋼筋定位卡(固定吊模用),水平措施鋼筋(對拉桿)固定墻壁模板,豎向鋼筋與底板面綁扎連接。(3)進行止水鋼板安裝后進行模板、豎楞及螺桿安裝,止水鋼板安裝后掛線檢查模板的平直度并封閉上口加固模板(加固板寬 250 間隔 3m 一道)3.33.3 框架梁和柱模板
7、安裝框架梁和柱模板安裝本工程加藥間、V 型濾池操作間等建筑物采用梁、板一次澆筑,除各分項支模工藝達到要求外,還應注意整體工藝的連接,梁板柱支模順序總體工藝流程:支柱子模板支梁底模(同時搭設扣件板底模支撐系統)增設雙向剪刀撐、掃地桿支板底模支梁側模(同時支立梁柱節點模板)(1)柱模施工方法柱子模板采用雙面覆膜木膠合板制成定制模板,框架柱模板固定采用柱箍 483mm 雙鋼管和 14 對拉螺栓。柱模板安裝順序:安裝前檢查模板安裝檢查對角線長度差安裝柱箍全面檢查校正整體固定柱頭找補。柱模的裝配圖詳見下圖:柱模木枋間距不大于300mm,緊固體系采用雙鋼管500 由 14圓鋼螺桿和蝴蝶扣對拉,螺桿端頭螺母
8、為 2 個,對拉螺桿的材料和質量應嚴格驗收。雙鋼管和螺桿設置具體規則如下:b(h)500 時,外側用雙鋼管打箍,間距為 600mm 一道;500 b(h)800,外側用雙鋼管打箍。中間增設 14 穿柱對拉螺栓一道,豎向間距均為 500mm,穿柱對拉螺桿外套硬塑桿。800 b(h)1000mm,外側用雙鋼管打箍。中間增設 14 穿柱對拉螺栓二道,豎向間距均為 500mm,穿柱對拉螺桿外套硬塑桿。柱模安裝:當底板或樓板混凝土施工完畢后,在樓面上彈出柱子的;縱橫向軸線,用油漆做好標記,并放出柱邊線及100mm 控制線,底板頂面或樓面的表面要求平整,標高明確,以防止底板頂面或樓面不平使柱子底模有縫隙,
9、澆筑混凝土漏漿,形成柱子爛根現象。柱模板一次到梁底 2cm,拼裝到位,先將滿堂紅支模架搭好,留出柱模入模的位置,再按柱模編號,一片片的入模,按柱邊線放好模板,吊正,加柱筋,按間距 500mm,柱上下口 300mm 各設一箍。將水平鋼管與滿堂腳手架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柱腳下應鑲貼壓枋頂緊。圖 4 框架柱支模(2)梁板支模方法:螺桿間距:梁側對拉桿間距 600mm 設一道,采用14 對拉螺桿配雙長扣,配雙螺帽。立桿間距:標準層樓板立桿縱橫向間距為 1000mm;梁雙排立桿,橫向間距 900,縱向間距 1000mm。橫向支撐:掃地桿離地200mm,縱橫滿設。水平拉桿步高1500mm,梁下承力小橫桿,緊
10、靠立桿設置,且沿梁縱向每兩根立桿之間增設一根,承力小橫桿下須加設雙扣件(抗滑移)。斜向支撐:在梁兩側每 3 根立桿設一道通高斜撐,斜撐中部在于其他桿件相交處均采用旋轉扣件連接。板下縱橫向每 5 根立桿加設一道通高剪力撐,剪力撐角度宜在4560之間。梁板底模應符合規范,梁跨度超過4m 起拱高度為 1/10003/1000。3.3.1 支模架搭設要求(1)縱向水平桿宜設置在立桿內側,其長度不小于 3 跨。(2)縱向水平桿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對接、搭接應符合下列規定:縱向水平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
11、開的距離不宜不應小于 500mm;各接頭至中心最近主節點的間距不宜大于縱距的 1/3.搭接長度不應小于 1m,應等間距設置 3 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桿端距離不應小于 100mm。設置底板和墊板,部分層次考慮到砼強度若達到設計強度,可以不設置底座或墊板。支模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水平桿??v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 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 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 500mm。立桿接長必
12、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應符合下列規范: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 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 1/3.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 4 跨,其不應小于6m,剪刀撐應滿足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在4560 支架立桿應豎向設置,2m 高度的垂直允許偏差為 15mm。設在支架立桿根部可調底座,當其伸出長度超過 300mm 時,應采取可靠措施固定。滿堂模板支架的支撐設置應滿足下列規定:滿堂模板支架的四邊與中間每隔四排支架立桿應設置一道縱向剪力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高于 4m 的模板支架,其中間與兩端每
13、隔 4 排立桿從頂層開始向下每隔 2 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力撐。滿堂模板支架的支撐在板的位置,在搭設之前,按下層的立桿布置,劃好支撐桿的位置點,按點位設支撐,從而保證上下層的支撐于同一點上,防止剪力破壞樓板,減少;樓板開裂現象。四、四、池壁模板驗算池壁模板驗算1 1、工程屬性、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墻名稱混凝土墻的計算高度(mm)導流墻3000新澆混凝土墻墻厚(mm)混凝土墻的計算長度(mm)500100002 2、荷載組合、荷載組合混凝土結構工程側壓力計算依據規范施工規范GB50666-2011混凝土重力密度c(kN/m)324新澆混凝土初凝時間t0(h)4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
14、新澆混凝0.9混凝土澆筑速度V(m/h)2土頂面總高度H(m)min0.28ct0v1/23新澆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標準值G4k(kN/m)2,cHmin0.282440.9221/2,243min34.213,7234.213kN/m混凝土下料產生的水平荷載標準值Q4k(kN/m)22新澆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標準值G4k=min0.28ct0v1/2,cHmin0.282440.921/2,243min34.213,7234.213kN/m2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值S承0.9max1.2G4k+1.4Q4k,1.35G4k+1.40.7Q4k0.9max1.234.21+1.42,1.3534
15、.21+1.40.720.9max43.852,48.1440.948.14443.329kN/m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值S正G4k34.21 kN/m23 3、面板布置、面板布置小梁布置方式小梁間距(mm)主梁間距(mm)對拉螺栓橫向間距(mm)豎直200450600左部模板懸臂長(mm)小梁一端懸臂長(mm)主梁一端懸臂長(mm)對拉螺栓豎向間距(mm)125250150450模板設計立面圖4 4、面板驗算、面板驗算面板類型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覆面木膠合板15面板厚度(mm)面板彈性模量E(N/mm)21510000墻截面寬度可取任意寬度,為便于驗算主梁,取b0.475m,W
16、bh2/6475152/617812.5mm3,Ibh3/12475153/12133593.75mm44.14.1、強度驗算、強度驗算qbS承0.47543.32920.581kN/m面板彎矩圖(kNm)Mmax0.103kNmMmax/W0.103106/17812.55.777N/mm2f15N/mm2滿足要求!4.24.2、撓度驗算、撓度驗算qbS正0.47534.21=16.25kN/m面板變形圖(mm)0.252mml/400200/4000.5mm滿足要求!5 5、小梁驗算、小梁驗算小梁類型小梁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2鋼管2054.49小梁材料規格
17、(mm)小梁彈性模量E(N/mm)小梁截面慣性矩I(cm)4248320600010.785.15.1、強度驗算、強度驗算qbS承0.22543.3299.749kN/m小梁彎矩圖(kNm)小梁剪力圖(kN)Mmax0.305kNmMmax/W0.305106/449067.852N/mm2f205N/mm2滿足要求!5.25.2、撓度驗算、撓度驗算qbS正0.22534.21=7.697kN/m小梁變形圖(mm)0.331mml/400450/4001.125mm滿足要求!5.35.3、支座反力計算、支座反力計算R1=4.929kN,R2=.R49=4.381kN,R50=3.834kN6
18、6、主梁驗算、主梁驗算主梁類型主梁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2雙鋼管2058.98主梁材料規格(mm)主梁彈性模量E(N/mm)主梁截面慣性矩I(cm)4248320600021.566.16.1、強度驗算、強度驗算主梁彎矩圖(kNm)Mmax0.769kNmMmax/W0.769106/898085.642N/mm2f205N/mm2滿足要求!6.26.2、撓度驗算、撓度驗算主梁變形圖(mm)0.282mml/400600/4001.5mm滿足要求!7 7、對拉螺栓驗算、對拉螺栓驗算對拉螺栓類型M14軸向拉力設計值Nt(kN)b17.8對拉螺栓橫向驗算間距mmax
19、600,600/2+250600mm對拉螺栓豎向驗算間距nmax450,450/2+250475mmN0.95mnS承0.950.60.47543.32911.731kNNtb17.8kN滿足要求!五、五、模板安裝模板安裝模板安裝前,表面刷一層脫模劑,并在模板的安置處彈出池壁的外邊線,以使模板安裝就位,每塊模板除了特殊結構尺寸,每塊板與板縫隙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在允許范圍內,允許偏差不得超過1mm。以防止出現不必要錯縫,提高池壁的美觀度。根據池壁平面尺寸將模板分塊進行安裝固定,并用線垂作垂直度控制,模板上端應通線糾正模板在同一直線。51 頂模模板安裝頂模模板安裝前,在支架上彈出標高水平線,水平線標
20、高=頂板底標高-(頂板底模厚度+楞木高度),然后按水平線釘上模板,鋪好清掃干凈后進行多部位技術復核,若不符合要求處,應及時進行調整?,F澆板采用 15mm 厚,183091515mm 高強度膠合模板,支撐方式采用扣件鋼管支撐,頂板次楞為 483mm 的鋼管,間距 200 設置一道,頂板模板接縫處拼縫嚴密,不得漏漿。砼澆搗之前,模板檢查是砼澆搗的重要一環,無論是墻板還是現澆頂板,應仔細檢查模板的薄弱環節,特別是池壁的下端部和節點較為復雜的部位應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5.2 樓梯模板樓梯模板應與框架結構同時進行,上下梯可以待主體完畢后,先預留埋筋再待主體砼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二次澆
21、注。六、六、模板拆除要求模板拆除要求不承重模板,應在砼強度達到1.2MPa 且拆模過程中使其表面和棱角不受破壞,在征得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總監下達拆模令后方可拆除,承重結構部位拆除時砼強度必須達到如下要求(如設計要求嚴如下列,則按設計要求執行)已拆除的模板及支架結構,應在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允許承受全部設計荷載。施工工程中不得超載使用,嚴禁堆放過量建筑材料,當承受施工荷載大于設計荷載時,必須經過核算,加設臨時支撐。拆模程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先拆除柱模板,再拆樓板底模、梁側模最后拆除梁底模拆下的模板應按指定地點堆放,并做到及時清理,維修和涂刷好隔離劑,以備待用。
22、七、七、安全措施安全措施(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帶并系牢。(2)工作前應檢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須用繩鏈系掛在身上,釘子必須放在工具袋內,以免落下傷人,工作時要思想集中,以免釘子扎腳或高空滑落。(3)工作臺、機械的設置,應合理穩固,工作地點和通道用順暢,材料,半成品,堆放成垛,不影響交通。操作木工機械不準戴手套,以防將手套卷進機械造成事故。(4)澆筑混凝土前必須檢查支撐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動。澆筑混凝土時必須由模板支設班組設專人看模,隨時檢查支撐是否變形,松動,并組織及時恢復。經常檢查支設模板吊鉤、斜支撐及平臺連接處螺栓是否松動,發現問題及時組織處
23、理。(5)拆除平臺、樓板底模時,應設臨時支撐,防止大片模板墜落。拆支柱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待拆范圍以外安全地區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傷人。(6)拆除模板應經過施工技術人員同意。操作時應順序分段進行,嚴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積撬落或拉倒。完工前,不得留下松動和懸掛的模板,拆下的模板應及時運送到指定地點集中堆放。(7)拆除過梁時應隨拆隨加頂撐支牢。在拆墻模前不準將腳手架拆除,用塔吊拆時與起重工配合;拆除頂板模板前應劃定安全區域和安全通道,將非安全通道用鋼管和安全網封閉,掛“嚴禁通行”安全標志,操作人員不得在此區域,必須在鋪好跳板的操作架上施工。(8)安裝與拆除 5m 以上的模板時,應搭設腳手架,并設防護欄桿,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工人抬模板時應相互配合,協同工作,傳遞模板、工具應運用運輸工具或繩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亂拋。高空拆模時應有專人指揮,并在下面標出工作面,用繩子和紅白旗加以圍護,暫停人員過往。(9)不得在腳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及材料。(10)拆模過程中,如果需要中途停歇,應將支撐、搭頭、柱頭板等釘牢;拆模間歇時,應將已活動的模板,支撐等運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或扶空而墜落。(11)高空作業要搭設腳手架和操作臺,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許站立在墻上工作,操作人員嚴禁穿硬底鞋及有根鞋操作(12)拆模時需要一次性拆清,不得留下無支撐模板,板下的模板要及時清理,擺放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