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第一章編制說明.11.1 編制依據 .11.2 編制原則 .1第二章工程概述.12.1 工程概況 .1第三章施工部署.43.1 項目管理組織 .43.2 設備安排計劃 .43.3 閉水試驗條件驗收 .4第四章施工方案.54.1 閉水試驗程序 .54.2 閉水試驗 .5第五章文明安全.6第一章編制說明1.1 編制依據1、xxx 生活污水處理廠廠外管網(一期)管道工程招標文件及施工合同;2、xxx 生活污水處理廠廠外管網(一期)管道工程施工圖設計圖集;3、xxx 生活污水處理廠廠外管網(一期)管道工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4、我公司制定的 ISO 9001 質量體系認證程序文件。1.2 編制原則1
2、、嚴格遵守各有關設計、施工規范、技術規程和質量評定及驗收標準。2、科學管理,精心施工,通過對勞動力、材料、機械等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工程質量、安全、工期、成本及社會信譽的預期目標。第二章工程概述2.1 工程概況本工程為 xxxxxx 污水處理工程:廠外管道工程。廠外管道工程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的排水體制,管道分為截污管和合流管兩部分。鎮區一期排水管道工程,其中截污管分為 A、B、C、D、E五條線路,管徑為 DN600d1000,管道總長 8402m;合流管分為 I、II、III三條線路,管徑為d800d1000,管道總長 1688m。同時,在現狀排渠岸邊及合流管出水口處共設6 座截流井,保證旱季或
3、小雨時污水流量順利進入污水處理廠,緩解河道污染現狀,改善鎮區生活環境。建設單位:xxxxxx 人民政府設計單位: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勘察單位: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監理單位:廣州宏達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施工單位:廣東省xxxx 有限公司2.1.1 沉井概況2.1.2 頂管概況本工程的頂管主要分為WA2 WA5、WA8 WA11、WA15 WA17、WA19 WA22、WA26WA29、WA32 WA35、WA38 WA42、WA45 WA48、WA50 WA52、WA54 WA56、WA2 WA5、WD16 WB31、WB28 WA1、WB31 WB28、WD16 W
4、D14,采用直徑為 1000的鋼承口式鋼筋混凝土管(頂管管材)。2.2 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擬建工程場地位于xxxxxx,地處練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前緣,地勢較平坦。場地北側為北港河,場地原為耕地,僅局部填土,大部分積水較深。土層劃分與地質特征在鉆探控制深度范圍內,土層自上而下劃分為9 個層次:2.1 素填土(Q4ml):僅見于 ZK7ZK9、ZK17ZK25、BK1、BK4BK9,其他鉆孔均缺少,覆蓋在場地表面,厚度0.60-2.30米。灰黃色,軟塑。可分為回填粘性土。2.2 粘土(Q4al):僅 ZK5ZK9、ZK19、ZK20、ZK22、BK1BK6 缺少,其他鉆孔均有揭露,層訂埋深
5、0.00-0.80米,厚度 0.50-1.20米。灰黃色,軟塑 可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成分由粉粒和黏粒組成。2.3 淤泥(Q4m):全場區均分布,層頂埋深0.00-2.30米,厚度 0.60-5.20米。深灰色,流塑,干強度低,韌性低,屬高壓縮性軟土,夾少量粉細砂薄層,局部含少量腐植物。2.4 粘土(Q3mc):全場區分布,層頂埋深1.50-5.75米,厚度 1.73-6.80米。灰黃色,可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成份以粉粒和粘粒為主,局部含少量中粗沙粒。2.4-1 粗砂(Q3mc):僅見于 ZK46、ZK71,其他鉆孔均缺少,以透鏡體狀分布于粘土底部,層頂埋深5.93 米,厚度 3.
6、44 米。灰黃色,次圓狀,飽和,稍密中密,分選性差,級配不良,成份以中細砂粒為主,含少量粘粒。2.5 淤泥(Q3mc):ZK18、ZK22、ZK23、ZK27、ZK46、ZK71缺少,其他鉆孔均有揭露,層頂埋深 6.90-9.90米,厚度 0.60-8.60米。深灰色,流塑,干強度低,韌性低,屬高壓縮性軟土,局部含少量腐植物。2.6 粘土(Q3mc):全場區分布,層頂埋深7.80-16.5米,厚度 1.9-12.70米。灰黃色,可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成份以粉粒和粘粒為主,局部含少量中粗沙粒。2.7 粗砂(Q3mc):全場區分布,層頂埋深10.70-25.00米,厚度 1.35-7.50米
7、。灰黃色,次圓狀,飽和,中密密實,分選性差,級配良好,成份以中粗砂粒為主,含少量粘粒。2.8 淤泥粘土(Q3mc):全場區分布,層頂埋深14.30-31.50米,厚度 1.9-7.95米。深灰色,流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2.9 粘土(Q3mc):全場區分布,層頂埋深18.70-35.65米,所有鉆孔均未揭穿,揭露厚度 2.60-26.40米。淺黃色,可塑,干強度高,韌性高,成份以粉粒和粘粒組成。3、水文地質概況鉆探深度范圍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上層滯水和承壓水。上層滯水分布于第2 層以上,主要埋藏在第1 層素填土中。由地表水滲入補給,水位受氣候因素影響,雨水季節水位上升,枯水季節水位下降。勘
8、探時測得 ZK1-ZK4、ZK7-ZK9、ZK20、ZK23-ZK25穩定水位埋藏深度為0.12-0.85米,場地地下水位變化幅度約 1.00 米、上層滯水與北港河地表水存在水力聯系。承壓水主要埋藏在第4-1、7 層粗砂中,粗砂層透水性好,為中等強透水層,分布連續,富水性好,水量豐富。在鉆孔ZK46和 ZK15經隔水觀測得兩層承壓水位相對標高分別為-1.20 米和-1.70 米。第三章施工部署xxx 生活污水處理廠廠外管網(一期)管道工程管道閉水試驗的順利進行,項目部組織人員和設備進行施工準備,確保閉水試驗順利進行。3.1 項目管理組織為保證本工程污水管道閉水試驗順利進行,項目部組織成立閉水試
9、驗領導小組,以項目經理洪輝全為首,以技術負責劉俊雄、現場施工負責施展儀為現場負責,組織試驗負責人劉俊雄、管道施工班組做好現場試驗工作。3.2 設備安排計劃根據現場管道和檢查井情況,項目部配置了以下設備。表 3.2.1 擬投入主要機械設備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備注大功率潛水泵2.2KW 3 配套膠管鋼標尺3m 1 手電筒若干3.3 閉水試驗條件驗收在監理組織閉水試驗之前,項目部應組織對現場閉水條件進行驗收。確保現場滿足以下條件:項目部編制好管道閉水施工方案;項目部根據規范要求,編制好閉水試驗記錄表;管道及檢查井外觀質量已驗收合格;管道全部預留孔洞應封堵,不得滲水;檢查井、管道內清理干凈,修補井內
10、外的缺陷修補完善;檢查井內設置水位觀測標尺(鋼尺);閉水試驗所需材料設備進場,人員到位。6、項目部組織對管道進行試閉水試驗,并對管道進行浸泡滿24 小時以上。第四章施工方案4.1 閉水試驗程序閉水試驗工藝流程圖4.2 閉水試驗根據設計或規范要求每個檢查井和管道封頭的砂漿都必須在其達到100%設計強度后,用以考核檢驗污水處理構筑物的滲水量是否達到標準要求,以免污水滲漏,再次污染環境。這期間應注意閉水試驗必須用清水(切忌用污水),逐池緩慢地放水試驗,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管道充滿水后,浸泡12 晝夜再進行試驗。量好水位,觀察管口接頭處是否嚴密不漏,觀察30 分鐘,測量滲水量應滿足
11、規范要求。閉水試驗完成后及時將水排出。4.2.1 準備工作現場閉水管道試驗前首先將檢查井內清理干凈,以免充水后井內浮渣漂浮水面,影響測試精度。對于預留孔洞、預埋管口及進出口等都要加以臨時封堵,不得有滲漏現象發生,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再根據設計文件或規范要求確定設計水頭標高。然后在觀察井內設置灌水水量觀測標尺(鋼尺),用以觀察灌水時水量所達到的滲水量。4.2.2 灌水現場從 W6觀察井采用 2.2KW大功率潛水泵向污水管內灌水宜分三次進行:第一閉水試驗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不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管道封堵灌水浸泡24 小時鉆孔平臺部分形成鉆機就位安裝、調試原因排查、解決問題管道閉水準備條件驗收清理檢查管道、
12、檢查井次灌水為設計水量的1/3;第二次灌水至設計水量的2/3;第三次灌水至設計水量。當試驗水頭達到規定水頭時開始計時,在水位灌注到設計水頭后,確保管道浸泡時間滿足在 24h 以上。4.2.3 水位觀測(1)灌水時的水位可用水位標尺測定。(2)灌水至設計水位進行滲水量測定時,應采用水位測針測定水位。水位測針的讀數精度應達 1/10mm。(3)灌水至設計水深后至開始進行滲水量測定的間隔時間,應不少于24h。(4)測讀水位的初讀數與未讀數之間的間隔時間不得小于30min。4.2.4 水位觀測方法現場在污水管道浸泡滿24h 后,并補充觀察井內水位到設計水頭后,項目部組織人員開始初讀數,詳細記錄觀測的時
13、間、水位高度,并每隔30min 后,再次記錄觀測時間、水位下降高度。并在水位觀測記錄表內詳細、客觀填寫。并根據水位下降高度、沉井凈截面積反算出滲水量。以此來驗算滲水量是否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這種閉水方法和規范閉水試驗方法有細微區別,規范閉水試驗方法需要保持設計水頭高度不變,通過添加水量來確定管道滲水量。而本方法通過沉井內的水位下降來確定,是因為沉井截面面積大,實際每24 小時設計水位下降高度很少,故對管道內的水位影響不大。按 GB50268-2008 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中表9.3.5 無壓管道閉水試驗允許滲水量取值。閉水試驗根據現場實測數據認真、客觀的填寫在閉水試驗記錄表里。第五章文
14、明安全管道閉水試驗涉及有限空間作業,有限空間指僅有1 個2 個人孔即進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閉、狹窄、通風不良的分隔間,或深度大于 1.2 m封閉或敞口的通風不良空間,在管道閉水試驗中封堵管道封頭和讀取水位下降值等都涉及有限空間作業。1、有限空間的作業場所空氣中的含氧量應為19.5%23%,若空氣中含氧量低于19.5,應有報警信號。有毒物質濃度應符合GBZ 2.1 和 GBZ 2.2 規定。2、有限空間空氣中可燃氣體濃度應低于可燃燒極限或爆炸極限下限的10%。3、作業時,操作人員所需的適宜新風量應為30 m3/h50m3/h。進入自然通風換氣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間,應采用機械通風,通風換氣次數不能少于3
15、 次/h 5 次/h。通風換氣應滿足稀釋有毒有害物質的需要。4、機械通風可設置崗位局部排風,輔以全面排風。當操作崗位不固定時,則可采用移動式局部排風或全面排風。5、有限空間的吸風口應設置在下部。當存在與空氣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氣密度的污染物時,還應在頂部增設吸風口。6、除嚴重窒息急救時等特殊情況,嚴禁使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7、存在可燃氣體的有限空間場所內不允許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設備。8、有限空間的坑、井、洼、溝或人孔、通道出入門口應設置防護欄、蓋和警告標志,夜間應設警示紅燈。9、為防止無關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場所,提醒作業人員引起重視,在有限空間外敞面醒目處,設置警戒區、警戒線、警戒標志。其設置
16、應符合GB 50016,GB 2893和 GB 2894中的有關規定。作業場所職業危害警示應符合GBZ 158中的有關規定。未經許可,不得入內。10、當作業人員在與輸送管道連接的封閉、半封閉設備(如油罐、反應塔、儲罐、鍋爐等)內部作業時,應嚴密關閉閥門,裝好盲板,設置“禁止啟動”等警告信息。11、應選用合格、有效的氣體和測爆儀等檢測設備。12、作業人員及安全教育12.1 有限空間作業人員應具備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身體無妨礙從事相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符合相應工種作業需要的資質。12.2 生產經營單位對從事有限空間危險作業的人員應進行培訓,內容包括:a)作業前應針對施工方案,對作業內容、
17、職業危害等教育;b)對緊急情況下的個人避險常識、中毒窒息和其他傷害的應急救援措施教育;c)按上崗要求的技術業務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合格。13、現場監督管理13.1 作業現場應明確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監護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13.2 安全管理人員職責:a)參與審查有限空間的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規程;b)審核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c)監督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及應急救援措施的實施。13.3 施工負責人職責:a)應認真負責,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工藝情況,有及時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能力;b)確認作業者、監護者的安全培訓及上崗資格,負責復核清點出入作業場所的人數;c)定時與安全監護人保持聯絡,監督氣
18、體定時檢測;d)在作業期間不得自行離開負責崗位。13.4 作業監護人員職責:a)具有熟悉安全防護和應急救援,警覺并判斷作業者異常行為的能力,接受職業安全衛生培訓;b)堅守崗位,在作業者作業期間,監護人員不能離崗,適時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信息交流,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報;c)發生以下情況時,應即令作業者撤離有限空間,情況緊急應呼叫應急救援并報告施工負責人:1)發現作業者出現異常行為;2)有限空間外出現威脅作業者安全和健康的險情;3)監護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職責時,也應通知作業者撤離。13.5 作業人員的職責:a)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b)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具;c)應與監護人進行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d)作業人員意識到身體出現危險異常癥狀時,應及時向監護者報告或自行撤離有限空間。13.6 應急救援措施13.6.1 應編制應急救援預案。13.6.2 應急救援預案內容:a)確定應急救援組織指揮機構,包括:1)啟動程序,相關部門與人員職責分工明確、統一指揮協調;2)應急處置措施、醫療救助、應急人員防護;3)現場檢測與評估;4)信息發布。b)應急救援經費、物資和人員保障;c)善后處置措施齊全。6.6.3 應急救援預案培訓、演練、更新:a)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應急培訓與演練;b)預案演練應定期進行評審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