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 下 工 程 施 工 組 織 設 計 課程設計指導書北京建筑大學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施工教研室 2013年12月一、工程概況及特點分析 應反映施工組織設計的基本條件和工程特征,能作為編制、審批施工組織設計的依據。編寫應力求簡單明了,以文字敘述及簡單的平、立、剖面圖表示。編寫內容如下: 1、工程建設概況: 建設單位;建造地點;工程名稱、性質、用途;資金來源及工程造價;工期要求;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總、分包單位;上級有關文件或要求;施工圖紙情況(齊全否、會審否);施工合同簽訂情況等。 2、工程設計概況:主要包括:建筑面積及層數、層高、總高、平面形狀及尺寸,功能與特點;結構類型,構件的種類、材
2、料、尺寸、重量、位置特點,結構抗震設防情況等。3、主要分項工程的工程量 (用以反映工程的特點,項目不宜過多,可待工程量計算后匯總填表) 4、建設地點的特征 建設地點的位置、地形、周圍環境,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當地氣溫、主導風向、風力、雨量、冬雨季時間、凍結期與凍層厚度,地震烈度等。 5、施工條件場地準備情況,材料、構件、加工品的供應情況;本單位的機械、勞動力的投入能力,現場臨時設施條件,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等。6、特點分析 找出施工的重點(量大、耗時、要求高、無經驗)、難點(如:工期、資金、場地、圖紙、質量要求、特殊方法及技術等)和關鍵問題。二、施工方案(一)施工展開程序及起點流向 1、施工展開
3、程序 安排確定各分部工程間的順序及交叉搭接關系。 2、施工起點流向 考慮建設單位的要求、施工的難易程度、保證構造合理及施工方便、保證質量和工期等因素,確定出各分部工程或分項工程的起點及在平面和豎向上的流向。(二)劃分施工段 分段原則與要求: 1、各段的工程量或同一工種的工作量應大致相等,以便組織節奏流水。 2、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及裝飾的外觀效果。盡量利用結構的變形縫或抗震縫、裝飾的分格縫。 3、段數應與主導施工過程數相協調。以主導施工過程為主形成工藝組合,在滿足各主導施工過程都有工作面的條件下,盡量減少流水段數。 4、每段的大小要與勞動組織相協調。以保證工人有足夠的工作面、機械能充分發揮效率。(
4、三)施工順序 按分部工程的先后,逐一列出每個分部工程中各分項工程間的先后順序。 確定施工順序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符合施工工藝及構造要求。如:扎柱筋支柱模澆柱砼 2、與施工方法及采用的機械協調。 3、考慮施工組織的要求。 4、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 5、有利于成品保護。 6、考慮氣侯條件。(四)施工方法與施工機械的選擇 選擇要求: 1、以主要的分部分項工程為主(工程量大、工期長、重要的,技術復雜或新技術、新工藝,不熟悉的、特殊的); 2、滿足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 3、提高工廠化、機械化程度; 4、符合先進、合理、可行、經濟的要求; 5、符合工期、質量和安全要求。 選擇應重點圍繞以下對象: 1
5、、基坑工程:是否采用機械開挖(機械選擇),開挖方式,圍檁及鋼支撐安裝及施工要點,土方的運輸與存放,防止超挖的方法,回填的時間與方法等。 2、鋼筋工程:確定鋼筋的加工制作地點、連接方法,確定各種構件鋼筋的安裝方法與要求、保護層的保證方法等。 3、模板工程:選擇模板的種類、數量,確定各種構件(墻、柱、梁、板)模板的安裝方法與要求,確定拆模的時間、方法與要求。4、砼工程:確定砼攪拌和運輸方法并選擇其機械,確定結構的澆筑順序、施工縫留設的位置、各種構件的澆筑方法與要求,確定養護方法及質量控制方法5、防水工程確定混凝土自防水、防水層防水、施工縫防水等施工做法及要點6、垂直運輸:選擇垂直運輸機械(汽車式起
6、重機或塔吊),計算或驗算定出其類型、型號、數量,確定安裝位置、安裝方法和使用要求。7、施工監測:闡明監測的目的、主要項目及所用監測儀器三、施工進度計劃 本設計要求編制指導性進度計劃。編制步驟如下:(一)劃分施工項目 先列出分部工程,再列出各分部工程中的主要分項工程。要求: 1、結合施工方案。按施工方案中所確定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順序列項,其排列順序也應符合施工的先后順序; 2、適當合并,簡明清晰。對工程量較小的同一構件的幾個項目、同一工種同時或連續施工的幾個項目均可合為一項,對工程量很小的項目可合并到臨近項目中; 3、考慮施工組織的形式。對專業施工單位或大包隊組所承擔的部分項目有時可合為一項(如水
7、電暖衛設備安裝等); 4、不占工期的間接施工過程不列項。如廠外的加工、預制與運輸等。 5、工程量及勞動量很小的項目可合并列為“其它工程”一項。如零星砼、零星砌筑、零星抹灰、測量放線、局部驗收、少量清理等。(二)計算工程量 依據施工圖、施工預算定額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可先查出定額)、施工方案等進行計算。本課程設計的工程量及定額均已在任務書中給出,一般不需計算,個別需要計算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工程量的計算單位要與定額一致; 2、按施工方案中確定的施工方法計算。如挖土是否放坡,坡度大小,是否留工作面,是挖單坑、挖槽、還是大開挖,不同方案工程量相差甚大; 3、工程量應計算各層各段的總量; 4
8、、合并項目中的各項應分別計算工程量,以便套用定額,待計算出勞動量后再合并; 5、“水電暖衛設備安裝”等可不算,由其承包單位計算并安排詳細計劃; 6、“其它工程”的工程量不計算,勞動量可適當估算,一般為總量的10%左右。(三)計算勞動量及機械臺班量根據工程量、時間定額或產量定額按下式計算各分項工程的勞動量或機械臺班量: Pi = QiHi = QiSi(四)確定各施工項目的延續時間 先按正常情況確定,以降低工程費用。待編制出初始計劃后再結合實際情況作必要調整。具體確定方法有以下兩種:1、 根據可供使用的人員或機械數量和正常施工的班制安排,計算出施工項目的延續時間。即: 延續時間Ti = Pi /
9、 ( Ribi )其中:Ri可為該施工項目提供的工作人數或機械臺數。安排時除了要考慮提供或配備情況外,還應考慮工作面大小、最小勞動組合要求、施工現場及后勤保障條件及機械的效率、維修和保養停歇時間等因素; bi該施工項目每天采用的工作班制。確定時如無特殊要求,可先按人員施工項目一班制、大型機械施工項目兩班制考慮。 2、根據工期要求或流水節拍要求,確定出某個施工項目的施工延續時間,再按照采用的班制配備施工人員或機械臺數。即:Ri = Pi / (Tibi)其中,所配備的人員數或機械數應符合現有情況或供應情況,并符合現場條件、工作面條件、最小勞動組合及機械效率等諸方面要求,否則應進行調整或采取必要措
10、施。 不管采用上述哪種方法,當施工項目是由人員與機械配合施工時,都必須驗算機械與人員的配合能力,否則其延續時間將無法實現或造成較大浪費。(五)繪制施工進度表 完整的施工進度計劃表的繪制步驟與要求: 1、填寫表頭、項目名稱及計算數據進度表的表頭形式如下:施 工 進 度 計 劃 表序工程名稱工程量定勞動量機械量班人延續施 工 進 度分分數單工工型臺機年月月號部項量位額種日號班制數時間24681基2坑3工程 填寫時應按照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順序依次進行。垂直運輸機械及腳手架的安裝、拆除等項目,也應按照需用日期及與其它項目的配合關系順序填寫。 2、初排施工進度 根據施工方案所確定的施工順序和流水方法及計
11、算出的工作延續時間依次畫出各施工項目的進度線。注意以下要求: 1)按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順序依次進行,總體上為分別流水法,力爭在某些分部中或某幾個分項工程間組織節奏流水。 2)分層分段施工的項目應分層分段地畫進度線,并標明其層段名稱。 3)滿足技術間歇要求。如砼澆筑與拆模間的養護時間,水泥砂漿找平層與防水層間的養護干燥時間等。 4)盡量使主要工種連續作業,避免出現同一組勞動力(或同一臺機械)在不同施工項目中同時使用的沖突現象。 5)盡量使施工期內每日的勞動力用量均衡。 3、檢查與調整 (1)注意檢查以下內容: 1)工期不得超出規定,也不得過短(最多可比規定工期短20天)。 2)從全局出發,檢查各
12、施工項目在技術上、工藝上、組織上是否合理。 3)有立體交叉或平行搭接施工的項目,在工藝上、質量上、安全上有無問題。 4)技術上與組織上的停歇是否考慮了。 5)有無勞動力、材料、機械使用過分集中,甚至出現沖突的現象,施工機械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2)對不符合要求的部分進行調整和修改,主要針對工期和勞動力、材料等的均衡性及機械利用程度的調整。調整的方法有:增加或縮短某些分項工程的施工延續時間;在施工順序允許的情況下,將某些分項工程的施工時間向前或向后移動,必要時,還可改變施工方法和施工組織。 經調整后,勞動力均衡系數不應大于2,最好控制在1.5以內。注:本次課程設計由于時間有限,上述要求僅為學有余
13、力學生選作。其余學生在繪表時可對部分分項工程予以適當合并,如灌注樁成孔、安放鋼筋籠、澆筑混凝土三項可合并為“灌注樁施工”一項;剔鑿樁頭鋼筋、挖溝槽、綁扎冠梁鋼筋、支設冠梁模板、澆注冠梁混凝土五項可合并為“冠梁結構施工”一項,綁扎地下二層墻柱鋼筋、支設地下二層墻柱模板、澆注地下二層墻柱混凝土三項可合并為“地下二層墻柱結構施工”一項合并后相應工作的持續時間可根據實際工程量及定額、人數等酌情確定。且表格形式可簡化為:施 工 進 度 計 劃 表序工程延續施 工 進 度名稱時間年月月號123四、施工平面布置 (一)設計原則 1、布置緊湊、少占地; 2、最大限度地縮短場內運距,盡可能避免二次搬運; 3、盡
14、量少建臨時設施,所建臨時設施應方便生產和生活使用; 4、要符合勞動保護、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要求。 (二)設計要求 1、圖例應按施工手冊的標準圖例或標注文字; 2、要標明主要的尺寸數據、指北針、標題欄及必要的文字說明等; 3、暗埋管線、待安待建項目用虛線繪制,擬建房屋用粗實線,其它用中、細實線繪制;臨時道路應涂紅或畫45斜線。 4、圖紙:2#; 5、比例:1200500自定(盡量充滿圖紙)。 (三)現場平面布置的內容 已建、擬建建筑物或構筑物,圍墻,已有的場內外道路、水電管線,指北針; 垂直運輸機械,腳手架,臨時運輸道路,構件堆場,攪拌站,其它工具、材料堆場如:模板堆場(3050m2),腳手
15、架料堆場(2040m2),磚堆場(4060m2),鋼構件堆成(100150m2),鋼筋原料堆場(5060m2),鋼筋加工棚、場(40100m2 ),鋼筋成品堆場(2545m2),木料堆場(1015m2),木加工棚(1020m2),木成品堆場(1018m2)等; 各種臨時房屋如:工具庫(3040m2),水、電材料庫(2535m2),水電加工棚(1520m2),辦公室(41215m2),警衛室(510m2),宿舍(51215m2),工人休息室(41215m2),食堂(4060m2),開水房(510m2),廁所(2610m2)等;臨時水、電管線。 (四)布置的步驟與要求 1、場地基本情況 根據建筑總
16、平面圖、場地的有關資料及實際狀況,繪出場地的形狀尺寸;已建和擬建建筑物或構筑物;已有的水源、電源及水電管線、排水設施;已有的場內、場外道路,圍墻;施工需予以保護的樹木、房屋及其它設施等。 場地尺寸及場外道路據自己學號按任務書要求選定。場內東南角有高壓電網、西南角有市政水井可供使用。 2、起重及垂直運輸機械的布置 起重及垂直運輸機械的布置位置,將直接影響到現場施工道路的規劃、構件及材料堆場的位置、攪拌機械的布置及水電管線的安排,必須首先考慮。 塔吊布置后,要繪出其服務控制范圍,標出回轉半徑,并注明其型號、高度、臂長及與建筑物的關系等。 3、布置運輸道路 現場主要道路應盡可能利用已有道路,或先修筑
17、永久性道路的路基為施工所用。以上均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鋪設臨時道路。 現場道路應按主要材料、構件運輸的需要,沿堆場和倉庫進行布置。為使其暢通無阻,盡量采用環形或“U”形布置,否則應在盡端留有回轉的地方。路面寬度:單車道不小于33.5m,雙車道不小于5.56m,考慮消防時車道寬度不小于3.5m 。轉彎半徑:單車道不小于9m,雙車道不小于7m。路面要高出場地1015cm,雨季還應起拱,兩側設排水溝。 4、攪拌站、加工棚和構件、材料的布置 布置位置應盡量靠近使用地點且在垂直運輸設備有效控制范圍內,并考慮到進場和裝卸料的方便。布置時,應根據用量大小分出主次。材料、構件的存放場地應由計算確定,其存儲量應不少
18、于兩個流水段或一個樓層的用量。 (1)攪拌站 包括混凝土(或砂漿)攪拌機、砂堆場、石子堆場、水泥庫(或水泥罐)、稱量設施等,還可在攪拌機旁設置混凝土輸送泵等運輸設施。 攪拌站應盡量布置在垂直運輸機械附近。當用塔吊運輸混凝土時,攪拌機的出料口宜在塔吊的控制范圍內,以便就地吊運。 砂、石、水泥、白灰等應圍繞攪拌機布置,并根據上料及稱量方式確定其與攪拌機的關系。而且還應在道路附近,以便于材料進場。各種材料的存放量,應按兩個流水段混凝土用量及配合比計算。砂、石的人工堆放高度按1.21.5m考慮,袋裝水泥按每平方米堆放一噸考慮,散裝水泥可按罐直徑22.5m、罐高35m考慮,從而計算出砂、石堆場及水泥庫房
19、的面積(或散裝水泥罐的個數)。 攪拌站應搭設攪拌機棚,并設置排水溝和污水沉淀池。攪拌機棚345m /每臺,注意進料口、出料口的位置及稱臺的位置。 (2)加工棚、場 鋼筋加工棚及加工場,木加工棚,水、電、通風等設備加工棚均可離建筑物遠些,盡量避開塔吊,否則應搭設防護棚。各種加工棚附近應設有原材料及成品堆放場(庫),原材料堆放場地應考慮來料方便而靠近道路,成品堆放應便于向使用地點運輸。木加工還應注意防火。 (3)鋼結構構件 根據起重機類型和吊裝方法確定構件的布置。采用塔吊安裝時,應將構件布置在塔吊服務范圍內,且應分門別類均勻布置,保證運輸和使用方便。成垛堆放構件時,總高度應符合構件強度和穩定要求。
20、 (4)材料和倉庫 材料堆場和倉庫的面積應經計算確定。布置時可按照材料使用的階段性,在同一場地先后可堆放不同的材料。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對大宗的、重量大的和先期使用的材料,應盡可能靠近使用地點和起重機及道路,少量的輕的和后期使用的可布置在稍遠些。 2)對模板、腳手架料等需周轉使用的材料,應布置在裝卸、取用、整理方便且靠近擬建工程的地方。 3)對受潮、污染、陽光輻射后易變質或失效的材料和貴重、易丟失、易損壞、有毒的材料及工具、小型機械等必須入庫保管,或采取有效堆放措施,其位置應利于保管、保護和取用。 4)對易燃、易爆和污染環境的材料(如防水材料、木材場、石灰庫等)應設置在下風處,易燃、易爆者
21、還應遠離火源。 5、布置行政管理及生活、文化、福利用臨時設施 包括:各種生產管理辦公用房、會議室、警衛傳達室,宿舍、休息室、食堂、開水房、廁所、醫務、浴室等。在滿足生產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下,盡可能少建。如有可能,盡量利用已有設施或正式工程,以節約臨時設施費用。 布置前,應根據進度計劃中高峰期施工人數及面積定額(施工手冊.上冊)計算確定各種房屋的面積。 布置時,應注意將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保證使用方便、安全、不妨礙施工、符合防火要求。房屋的開間、進深均不宜過大。 6、布置水電管網 (1)臨時供水設施 布置管線、龍頭、閥門、消火栓。 1)管線的布置 要求:宜枝狀布置,使線路長度最短,但要通到各主要用
22、水點; 宜暗埋,在使用點引出,并設置龍頭及閥門; 管線不得妨礙在建或擬建工程,轉彎宜為直角。 2)消火栓 應與主管相連,管徑不小于100mm ; 消火栓間距不大于120m ,每5000m2現場不少于一個; 消火栓距房屋525m,距路邊不大于2m,最好在轉彎處,周圍3m之內不能有任何堆物。 (2)臨時供電 變壓器、線路及配電箱、開關箱的布置應滿足: 變壓器應布置在現場邊緣高壓線接入處,離地應大于30cm ,在2m以外設高度不小于1.7m的圍墻。 配電線路宜布置在圍墻邊或路邊,架空設置時電桿間距2535m,高度為46m,距建筑物或腳手架不小于4m,距塔吊所吊物體的邊緣不小于2m。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或
23、在塔吊控制范圍內,宜埋設電纜,深度不小于0.6m,電纜上下均需鋪50mm厚細砂,并覆蓋磚等硬質保護層后再覆土,穿越道路或引出處加設防護套管。 各用電器應單獨設置開關箱,開關箱距用電器不得超過3m,距分配電箱不超過30m。五、各項技術與組織措施 為保證質量、安全、節約和季節性施工,提出在技術、組織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要求。這是帶有創造性的工作,也是使工程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保證。措施應結合工程實際、具體明確、針對性強、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一)保證質量措施 關鍵是對本類工程經常發生的質量通病制定防治措施,并建立質量保證體系。主要應考慮以下內容:1、有關建筑材料的質量標準、檢驗制度、保
24、管方法和使用要求; 2、主要工種工程的技術要求、質量標準和檢驗評定方法; 3、對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或質量通病的改進辦法和防范措施; 4、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和新結構以及特殊、復雜、關鍵部位的專門質量措施等。(二)安全施工措施 根據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規范,對施工中可能發生安全問題的環節進行預測,從而提出預防措施。主要包括: 1、高空作業、立體交叉作業的防護和保護措施; 2、施工機械、設備、腳手、上人電梯的穩定和安全措施; 3、防火、防爆措施; 4、安全用電和機電設備的保護措施; 5、防止中毒的措施; 6、預防自然災害(防雷擊、防臺風、防洪水、防地震、防暑、防凍、防寒、防滑等)的措施; 7、
25、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及特殊工程的專門安全措施等。(三)降低成本措施 針對工程施工中降低成本潛力大的(工程量大、有采取措施可能性、有條件)項目,在不影響工程質量、易于實施且能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出節約勞動力、材料及節約機械設備費、工具費、臨時設施費、間接費和其它資金的措施,并計算出經濟效果和指標。制定措施時,要正確處理降低成本與提高質量、縮短工期三者的關系,以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 如:提高施工的機械化程度,改善機械的利用情況;采用新機械、新工具、新工藝、新材料和同效價廉的代用材料;采用先進的施工組織方法;改善勞動組織以提高生產率;減少材料運輸距離和儲運損耗等。 (四)季節性施工措施 有冬雨季施工時應制定相應措施,以保證施工質量、安全、工期和節約。 1、雨期施工:要根據當地的雨量、雨期及雨期施工的工程部位和特點制定措施。要在防淋、防潮、防泡、防淹、防質量安全事故、防拖延工期等方面,分別采用遮蓋、疏導、堵擋、排水、防雷、合理儲存、改變施工順序、避雨施工、加固防陷等措施。 2、冬期施工:要根據當地的氣溫、降雪量、工程部位、施工內容及施工單位的條件,按有關規范及冬期施工手冊等有關資料,制定保溫、防凍、改善操作環境、保證質量、控制工期、安全施工、減少浪費的有效措施。 (五)防止環境污染的措施防止廢水、廢氣、垃圾、粉塵、燥聲等污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