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輕混凝土保溫施工方案1 編制依據1.1 國家標準及規定、建設部第143號令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輕骨料混凝土技術規程(JGJ51-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10)1.2 地方標準、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居住建筑節能65%設計標準(DBJ50-071-210)、全輕混凝土保溫建筑地面工程技術規程(DBJ50/T-151-2012)2 工程概況2.1項目概述工程名稱:奧園盤龍壹號A-1、2號住宅A-1、2商業工程地點:九龍坡區火炬大道23號建設單位:重慶錦奧置業有限公司設計單位:大地建筑事務所(國際)總包
2、單位:重慶拓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監理單位:重慶建渝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結構類型:框剪結構建筑面積及層數層高:樓棟號建筑面積(m)樓層層高(m)1#25672.543332#26989.49333樓地面保溫施工面積:樓棟號建筑面積(m)1#21105.2862#22290.5412.2項目施工組織機構職務姓名備 注項目經理曾勇項目技術負責人蔣世輝施工員冷座銀質檢員雍增洋安全員張志祥資料員張燕3 全輕混凝土性能及構造3.1 配合比設計全輕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主要應滿足抗壓強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并以合理使用材料和節約水泥為原則。必要應符合對混凝土性能的特殊要求。全輕混凝土強度標準差應根據同品種、同
3、強度等級全輕混凝土統計資料計算確定。 全輕混凝土配合比中的輕粗骨料宜采用同一品種的輕骨料。全輕混凝土及其制品摻入煤(爐) 渣輕粗骨料時,其摻量不應大于輕粗骨料總量的30,煤(爐) 渣含碳量不應大于10。在全輕混凝土配合比中加入化學外加劑或礦物摻和料時,其品種、摻量和對水泥的適應性,必須通過實驗確定。3.2 全輕混凝土性能全輕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可參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0 進行,拌合物性能指標應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硬化全輕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按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確定,立方體試件尺寸應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的規定。用于本建筑地面保溫工程中的
4、全輕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LC15。 用于本建筑地面保溫工程中的全輕混凝土 其干表觀密度為1100kg/m3. 用于本建筑地面保溫工程中的全輕混凝土 其導熱系數為0.28w/m . 3.3 全輕混凝土構造全輕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溫層厚度、強度等級和構造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行有關標準規定,構造圖如下所示 。表 樓地面保溫做法基本構造系統的基本構造構造示意圖 構層界面全輕混凝土裝飾墊層裝飾面注:本方案樓地面保溫體系厚度為 40mm;當保溫層采用的全輕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于 LC15級時,保溫層與地面面層之間可不設水泥混凝土結合層。采用低溫熱水輻射供暖系統的建筑地面構造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地面輻射供暖技
5、術規程JGJ142 的規定。全輕混凝土建筑地面宜按建筑地面設計規范(GB50037-2013)要求設置伸縮縫。樓層每一個自然間設置一道伸縮縫。4 基本要求及主要施工工藝4.1 施工準備樣板制作。樣板施工完成后由建設、設計、監理及施工單位等現場進行檢驗,合格后形成樣板保溫系統型式檢驗書面記錄四方簽字確認。施工前組織操作人員進行樣板觀摩,做好樣板帶路,施工中嚴格按樣板的要求控制。施工前采用與工程施工同樣的材料按照本方案的要求進行樣板施工,完成后組織建設、設計、監理及施工單位等現場進行驗收、合格后形成樣板記錄,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樣板組織施工,并以樣板作為驗收的依據。材料機具準備。對所需的設備工具、器
6、具、儀表提出供應計劃,具體到型號、數量、供應時間等,同時要將計劃送交主管領導審批以后交材料部門做好準備。材料計劃管理。項目開工前,向生產部門提出一次性計劃,作為供應備料依據;在施工中,根據工程師變更及調整的施工進度,及時向生產部門提出調整供料計劃,作為動態供料的依據;按施工進度對材料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不斷改進材料供應。材料的儲存與保管。進庫的材料應驗收入庫,建立臺帳;現場的材料必須做好防火、防盜、防雨、防質變、防損壞等保護設施;現場放置足夠的消防滅火器和自來水,用防火布苫蓋防止下雨,施工現場材料的放置要按總包方的平面堆放規定堆放,做到位置正確、保管處置適當、合乎堆放保管制度;要日清、月結
7、、定期盤點、帳實相符,確實掌握材料庫存,保證施工質量。材料使用監督。所有工程使用材料必須經現場(監理、總包)抽檢復試并復試報告合格回來后方可使用。施工過程中全過程對原材料的質量狀態進行控制,發現有異常狀況或對原材料質量有懷疑,立即停止使用、取樣復試,并對已使用該材料的部位進行標識,根據試驗結果采取相應措施。檢查是監督的手段,檢查要做到情況有記錄、原因有分析、責任有明確、處理有結果。施工人員準備1)施工隊伍提前進場,進場后分專業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及技術交底,必要時由管理人員進行示范操作,保證技術交底的內容貫徹到作業者。2)嚴格落實持證上崗制度,檢查操作工人的上崗證,通過操作工人的持證上崗率來促進樓
8、地面保溫的施工質量。3) 總工期定為60天,施工技術工人每棟樓暫定為9人,因地保溫工種造成跟不上進度時立即無條件增加工人。技術準備1)參加施工的有關人員,認真學習與外墻保溫相關的國家規范和重慶地方標準,根據規范和標準的要求進行施工。2)參加施工的有關人員,認真熟悉施工圖紙,并對圖紙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時與設計人員溝通解決。3)根據施工圖紙及圖集的要求繪制節點、熱橋等部位的施工圖,并向操作人員進行書面交底。4)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及時編制施工技術交底、措施并辦理好審批手續,并將技術交底、措施向操作工人進行書面交底。5)組織培訓施工人員熟練掌握樓地面保溫的施工技能,并進行崗前培訓,組織施工人員看樓地面保溫
9、施工錄像并進行考核。4.2 全輕混凝土樓地面保溫施工步驟及要求施工程序全輕混凝土樓地面保溫按下列程序施工:樓層基層驗收清掃抓地清潔地面地面發水確定標高,打粑、界面處理保溫施工碾壓,拉毛澆水養護材料準備樓層基層驗收墻體清潔地面保證樓面吸水飽和均勻地面發水打點墻體澆水養護抹抗裂打點墻體地面打耙、界面處理打點墻體收水碾壓,拉毛抹抗裂打點墻體注意靠尺保障平整度保溫層施工抹抗裂打點墻體養護檢查抹抗裂打點墻體養護周期為7天去掉所有雜物抓地整改表全輕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溫工程施工流程圖防水漆防水漆一般規定1) 基層檢查由于樓地面保溫直接關系到業主接房時室內標高,所對主體結構樓面尺寸偏差要求較嚴,因此在進場前必須
10、對主體樓板檢查、標高、進行復測。根據測量結果確定調整處理方法,超偏差大的,提出整改要求,并安排人員進行必要整改后,才能進行施工。a、對照圖紙,確定基準測量層。確定室內標高,首先要與土建共同確定基準復核土建的基準點。b、 測量:根據樓層檢查情況,對實際施工的樓層進行測量。測量時注意:要考慮地面平整度不夠的誤差,即測量時注意復查; 測量點要定點統一;測量結果要記錄。c、 測量數據記錄分類:對測量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對各種結果進行分類,同時對照各樓層進行誤差尋找,得出誤差結果。d、處理數據:對數據進行處理后,要對誤差大、需要調整的位置進行處理,提出切實可行的處理方案。2)基層處理:施工前應檢查基層質量
11、,并對基層進行處理,應保持基層的清潔,清除積水,油漬應擦拭干凈。施工前應先潤濕基層,但不得有明顯積水。3) 原材料進場后應分類堆放,干混料要保持干燥,做好避雨、防潮措施。4) 現場澆筑全輕混凝土時,環境溫度及基層表面溫度不宜低于 5。夏天采取保濕、冬天應采取保溫措施。5) 在氣溫高于或等于5的季節施工時,根據工程需要,預濕時間可按外界氣溫和來料的自然含水狀態確定,應提前半天或一天對輕集料進行淋水或泡水預 濕然后濾干水分進行投料。拌合物拌制1) 應對輕粗集料的含水率及其堆積密度進行測定。測定原則宜為:a在批量拌制全輕混凝土拌合物前進行測定;b在批量生產過程中抽查測定; c雨天施工或發現拌合物稠度
12、反常時進行測定;d對預濕處理的輕粗骨料,可不測含水率,但應測定其濕堆積密度。 2)全輕混凝土拌合物必須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 3)全輕混凝土生產時,配料質量計量應符合表-1的要求。拌合物中的輕集料組分可采用體積計量,但宜按質量進行校核。 表 配料質量計量允許偏差原材料干混料輕骨料拌合用水計量允許誤差/%2325)在全輕混凝土攪拌時,使用預濕處理的輕骨料,投料順序; 水 預濕 細骨料 預拌 膠粉 拌和0.5min 凈用水量 拌合3-4min 全輕混凝土6)全輕混凝土全部加料完畢后的攪拌時間,在不采用攪拌運輸車運送拌 合物時,宜為34min。對強度低而易破碎的輕骨料,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攪拌時間。
13、拌合物運輸1)全輕混凝土拌合物在運輸中應采取措施減少塌落度損失和防止離析。 當產生拌合物稠度損失或離析計較重時,澆筑前應采取二次拌合,但不得二次加水。 2)全輕混凝土拌合物從攪拌機卸料起到澆入模內止的延續時間不宜超過45min。若超過45min,應采用其他有效措施確保全輕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滿足設計要求。拌合物澆筑和成型 1)全輕混凝土拌合物澆筑傾落的自由高度不應超過1.5m。當傾落高度 超過1.5m 時,應加串筒、斜槽或溜管等輔助工具。 2) 全輕混凝土拌合物宜采用表面振動成型。 3)振搗延續時間應以拌合物搗實和避免輕集料上浮為原則。振搗時間 應根據拌合物稠度和振搗部位確定,宜為 1030s.
14、4)澆筑成型后,宜采取拍板、刮板、輥子或振動抹子等工具,及時將 浮在表面的輕集料顆粒壓入混凝土內 養護和缺陷修補1)全輕混凝土澆筑成型后應及時覆蓋和噴水養護。環境溫度在15-25時,應每2d進行一次噴水養護;當環境溫度在5-15時,應每5d 進行一次噴水養護;當環境溫度低于5時應進行防凍養護; 2)全輕混凝土澆筑后初凝前應防止雨水沖刷,盡量避免人員在其上面行走及嚴禁堆積物品,以免影響工程質量。 3) 采用自然養護時,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礦渣水泥拌制的全輕混凝土,濕養護時間不應少于7d;用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拌制的全輕混凝土及在施工中摻緩凝型外加劑的混凝土,濕養護時間不應少于 14d
15、。 4)全輕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宜采用原配合比的砂漿修補。5 檢驗批的劃分全輕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溫工程檢驗批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1 檢驗批高層建筑的標準層按每三層(不足三層按三層計)劃分;2 不同構造做法的全輕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溫工程應單獨劃分檢驗批。 6 質量要求與保證措施6.1 質量要求一般規定1)全輕混凝土保溫建筑地面工程質量驗收應符合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4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輕骨料混凝土技術規程(JGJ 51)中對樓地面保溫隔熱工程的有關規定。2)全輕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溫工程的施工,應在主體或基層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施工過程中及時進行質量
16、檢查,施工完成后應進行地面建筑節能分項工程驗收。3)檢驗同一批次、同一配合比全輕混凝土強度的試塊,應按檢驗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少于1 組。當檢驗批建筑地面工程面積大于1000m2 時,每增加1000m2應增做一組試塊;小于1000m2 按1000m2 計算,取樣1 組。全輕混凝土強度的檢驗評定方法應符合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 相關規定。4) 應對下列部位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并有文字記錄和必要的圖像資料:1 基層;2 被封閉的保溫材料厚度;3 隔斷熱橋部位。質量檢驗1) 全輕混凝土工程質量所列技術性能的檢測、試驗和評定方法應按輕骨料混凝土技術規程(JGJ 51)標準規定的相應方法進行
17、。2) 建筑地面保溫使用的全輕混凝土,應對其導熱系數、密度、抗壓強度進行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同一廠家同一品種的產品,當單位工程建筑面積在20000m2 以下時各抽查不少于3 組;當單位工程建筑面積在20000m2 以上時各抽查不少于6組。3) 全輕混凝土的厚度及構造應符合設計要求,全輕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溫層的平均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最小厚度不應小于設計值的85%。4) 保溫層的表面防潮層、保護層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按施工方案施工。5) 全輕混凝土在基層粘接好,無脫層、空鼓干裂等現象。質量驗收1) 全輕混凝土保溫建筑地面工程的檢驗批質量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要求規定: a檢驗批應按一般規定、質
18、量檢驗項目驗收;b一般規定應合格;當采用計數檢驗時,至少90%以上的檢查點合格,且其余檢查點不得有嚴重缺陷;c應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據和質量驗收記錄;d檢驗批均應合格;e所有檢驗批的質量驗收記錄應完整。 2)工程驗收時應提供下列文件和資料:a全輕混凝土現場抽樣檢驗報告。b全輕混凝土保溫層的施工記錄。c重大技術問題的處理或變更設計技術文件。d其他相關文件和記錄。6.2 質量保證體系1、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質量組織機構,定期開展統計分析,掌握工程質量動態,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項工程質量。項目上配備質檢員,對質量實行全過程控制。2、每道工序進行自檢,做好隱蔽記錄及監理、甲方檢查。3、建立三檢制度,自檢在做
19、好文字記錄隱蔽工程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工長、質量檢查員、班組長檢查,填報隱檢記錄及時報監理檢驗,簽字確認。4、樹立全員質量意識,貫徹“誰管生產,誰管理質量;誰施工,誰負責質量;誰操作,誰保證質量”的原則,實行工程質量崗位責任制,并采用經濟手段來輔助質量崗位責任制的落實。7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凡參加施工人員,要熟悉本工種安全技術規程:(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光腳及戴釘易滑鞋。(2)在安全措施不落實,存在安全隱患時,工人有權拒絕施工,并提出改進措施。(3)不得擅自拆動施工現場保護設施、安全標志和警告牌。(4)工作現場嚴禁戲耍打鬧,以防止碰撞現象發生。(7)注意防火,清除易燃易爆物品。(8)所有人員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守建筑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9)對于不聽從指揮、盲目操作、違章作業,領導及安全人員有權停止其工作。(10)加強治安防范管理力度,嚴格工地紀律,提高自防、自治、自衛的能力,搞好施工現場、宿舍區的安全防范檢查,處理治安防范、防火的問題,對擾亂社會治安和工地紀律的行為,一經發現嚴肅處理。(11)搞好防火的監督、檢查,遵守施工現場用火制度,禁止未經許可私接電源。特殊工種如電工、焊工等必須憑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