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深基坑工程專項方案編制人: 審核人: 批準人 *工程項目經理部編制日期:*年*月*日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2第二章 編制依據2第三章 施工計劃4第四章 施工工藝技術4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證措施6第六章 勞動力計劃7第七章 計算書及相關圖紙8施工降水專項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基坑深度68.5m左右。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和本工程的設計要求,基礎施工時應使地下水位低于其基坑底標高不小于1.02.0m。現場地下水位較高,地下水位上表面標高-1.0 m(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開挖深度內上部為雜填土,下部為透水性較好的粉土及粉質粘土層,根據基礎圖紙推算,需降水至-9.50m處,才能滿促本深基坑工
2、程正常施工的需要。本深基坑工程情況特殊。采用大口徑管井井點降水法,進行本深基坑工程施工地下降水,地下水經沉淀池沉淀過濾后直接排入下水道管網。二、編制依據:本專項施工方案按照施工圖紙、標準、規范參照規范性文件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編制的;本分項工程施工、材料、驗收規范和標準的參考依據如下: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2、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JGJT11198)3、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4、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86;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6、洪澤縣公共衛生中心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7、建筑施工計
3、算手冊基礎工程施工手冊8、洪澤縣公共衛生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三、施工計劃:(一)施工進度計劃1、管井降水為深基坑工程土方開挖之前的關鍵工序,降水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基礎結構工程的施工。2、根據工程總體工期及深基坑工程的進度安排,結合表層土質堅硬等實際情況,擬用30天完成基坑四周管井施工。基坑支護工程進度計劃表施工段工期(天數)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觀測井降水井回灌井降水(二)施工機械設備計劃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序 號名 稱數 量單 位備 注1500型鉆機1臺套2空氣壓縮機1臺套3電焊機1臺4風管20米5風鎬1把6鐵尖鍬15把四、施工工藝技術(一)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法降
4、水井、回灌井、觀測井用成孔用回轉鉆機成孔。1、成井工藝:成孔,成井,洗井與試抽,降水。2、成孔:用500型的鉆探設備打孔。3、成井:成井后用清水置換泥漿,掏去底部沉渣,然后下井管填濾料。成井質量是降水方案成敗的關鍵,施工前項目部要制定統一的成井質量標準,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把關。4、濾料:按設計本管井采用4#加工砂做為濾料,填充濾料時,要保證充盈系數1。濾料填充后,采用粘土封口。5、洗井:井管埋設好后,用泥漿泵抽水洗井。洗井是成井工藝中重要的道工序,是管井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洗井采用活塞一水泵相結合方法,反復進行,直到滿足洗井前后兩次涌水量差值10%,水中含砂量0.5%方,平均單井洗井達6h。待抽
5、出的水由混變清后,再換潛水泵。6、試抽:堅持單井驗收簽證,沒有技術負責人簽證,機組不得移新井位。驗收時特別應滿足抽水4h,基本穩定出水量150m3/d,井內沉渣0.1m。降水 抽水泵采用口徑50,抽水量1530 m3/h的潛水泵。 1、水泵安裝在距井底0.5 m深度,以后隨著降水的進展逐漸調整泵的安裝深度,降水后期可用部分井降水。 2、水泵必須做到一機、一閘、一閥,以便控制抽水量,抽水泵安裝漏電保護器。 3、基坑周圍安裝集水管,集水管安裝分管,分管上安裝閥門,和水泵用蛇皮管連接。集水管通向地下排水井。 4、降水抽水應連續進行,避免抽抽停停,由集水管分管閥門控制抽水量,使降水井內水位保持穩定。
6、5、回灌與降水同步進行,回灌用降水抽出的清水,回灌井要安裝閥門,以控制灌水量。 6、降水設專人負責,每天記錄水位變化高度和出水量情況,并隨時注意調整水泵安放高度。 7、降水井施工前,先在基坑四角各打1口井,進行試抽水,根據試抽水結果,再調整后續井參數。 8、降水在基坑開挖前5天開始。五、施工安全保證措施(一)組織保障公 司總工辦質量、安全、技術部項目經理專責質檢員技術負責人專責安全員施工負責人各專業作業班組(二)封井技術措施1、降水完畢后,應采取有效措施封堵井孔,避免承壓水沿井孔及井壁上涌。 2、0.000以下全部工序(含后澆帶)施工完畢后,采取“以砂還砂,以土還土”的原則,封堵井孔。(三)監
7、測監控1、降水前及降水過程中應對周圍鄰近的邊坡支護結構、道路及建筑設置沉降觀測點進行觀測。 2、觀測水準點,應設在降水范圍之外,并不少于2個。3、降水初期和開挖初期應每天觀測一次,如有異常情況時,增加觀測次數,當沉降和水平位移趨于穩定時,24天觀測一次。4、加強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做好應急處理。(四)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現場施工人員必須進行技術交底,并持證作業,掛牌負責,定機定人操作。2、所有進場機械必須進行嚴格的檢查,保證機械設備完好。3、夜間施工配備足夠照明,主要通道不留氓點。六、勞動力計劃:(一)施工人員配備健全的施工管理組織機構是保證施工質量和進度的關鍵,工程實行項目管理,管理人
8、員應認真履行各自職責。1、施工管理網絡圖管 理 網 絡 圖項 目 經 理 專責質檢員專責安全員施工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各專業作業班組2、勞動力進場計劃加強組織管理,根據工程需要實行例會制度。施工班組由具有豐富經驗的施工人員組成,勞動力合理調配,確保各階段施工人員極時到位。作業層施工人員安排16人分兩個鉆井作業組進行作業。七、計算書及相關圖紙(一)降水設計原則為了避免周圍設施和地面的沉降,降水井采用小深度、多井數布置,井間距10m,深度在1516.0m之間。(1)砂管井井點布置計算:砂管井埋設深度H : HH1+h+ILH1井點埋設面至坑底的距離-0.30(-8.5)=8.2m。h基坑中心處的坑面至
9、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離取1.0m。I水力坡度 取1/10L井點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離取L=55mH8.2+1.0+1/1055=14.7 m本工程管井深入度采用16 M。根據現場平面情況,基坑四周砂管井眼數確定為48眼(其中4眼為觀測井),每個降水井下的濾管長度為8m/眼(為考慮井底面砂沉結,本工程采用濾管長度為9m/眼)。井點布置避開道路及施工出入口,見平布置圖。觀測井/降水井/回灌井序號降水井/回灌井設置數量深度M用途啟用時間封堵時間降水時間1觀測井415觀測降水井施工前回填土全部結束后110天2降水井4415降水管井挖土前一周回填土全部結束后110天3回灌井118回灌井與降水同時進行回填土
10、全部結束后110天4坑內降水井249降水管井挖土后澆砼前40(二)降水井設計(1)、降水井管井深16m,成孔直徑500,井管360。05 m、為實壁管,514 m為格柵式濾管,井管頂應高出地面20左右。磚砌排水地溝2#沉淀池1#沉淀池北10M10M10M10M10M1、泥水處理說明: 管井井點降水成孔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泥水,設置排水地溝流入沉淀池進行泥水處理。泥水經設于基坑上口四周(建筑外邊線外12M處)的排水地溝流入沉淀池,經沉淀池沉淀后用清水泵進行二次抽排至市政下水道。、14#沉淀池做法:凈空2M3M2M的磚砌沉淀池,M10水泥砂漿砌筑一磚厚池壁墻,池底為0.12M厚素砼墊層. 池底及磚砌體
11、均內外粉1:2.5水泥砂漿.為考慮安全,池蓋為0.12M厚鋼筋砼蓋板.內配14100雙向鋼筋網。、磚砌排水地溝做法:溝底為0.12M厚素砼墊層.凈寬05M深05M的地溝兩側用 M10水泥砂漿砌筑一磚厚墻體, 池底及磚砌體兩側均粉1:2.5水泥砂漿。磚砌排水地溝長度為480M。2、管井井點降水說明: 基坑土方開挖結束后,在基坑中間顯回字形布置一不少于24眼井(具體數量根據降水情況可作調整)。井點降水必須保證連續供電,考慮到電源無保證的情況發生,本項目為了保證降水過程中不斷電,配備一臺小型發電機組及備用線路。如市電一停,自備的小型發電機組及備用線路立即合閘送電。磚砌排水地溝10M10M10M4#沉
12、淀池57M1M寬1 M深的砂溝3#沉淀池10M10M10M10M10M10M降水井井點分布示意圖 底部第一節管下口在下管前用混凝土堵孔,防止下端地下水從底口進入井內。底部管周圍全部用紅膠泥球填實,以防井管周圍水滲入管內。格柵管外包兩層100目尼龍網,網外包棕皮。井孔回填采用25 豆石。降水深度應控制在基坑底標高下1.02.0m。如基坑中間增設降水井,其位置注意不應和樁位沖突,如和樁位沖突時,作適當調整。(2)、回灌井為防止周邊建筑物發生沉降,在基坑支護(止水帷幕)外側,降水井點與被保護建筑物之間設置回灌井,再沿回灌井布置一條砂溝,將降水井抽出的水,適時、適量排入砂溝,再經砂井回灌到地下。回灌井間距與降水井間距基本相同,井深8 m,成孔直徑500,井管采用360格柵管,頂部2 m采用實壁管,井管高出地表20。格柵管外包40目尼龍網兩層,外填25豆石濾料。回灌井與降水井間距一般為5-7m左右,平行設置。(3)、觀測井坑四周布置觀測井4個,觀測井深度及做法同降水井, 井深15M。*工程項目經理部*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