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 一 編制依據 二 工程概況 三 施工測量方案 四 建筑物的沉降觀測與變形觀測 五 測量復核措施及資料編制整理 六 儀器的配備及測量小組 七 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 八 測量管理制度 一、編制依據1、 建設單位提供的測量成果報告書。2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3、 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二、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沛縣城北新城區內,張良路南側,漢邦路西側,保安中學東側。建設單位:江蘇金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設計單位:徐州瀚藝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監理單位:蘇州聯信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施工單位:北京中煤正辰建設有限公司;質量監督單位;大屯礦區質量監督站;結構形式:剪力墻結構;建筑高程;相對
2、標高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35.300m;建筑面積111052.00m2,其中D-1#、4#樓兩棟建筑面積39095.00、D-2#、3#樓兩棟建筑面積25073.00、D-6#、7#樓兩棟建筑面積14796、D-5#樓一棟建筑面積16978.00、D-8#樓一棟建筑面積15610.00。 三、 施工測量方案3.1.1 定位和測量放線工程簡介1 基礎標高(筏板底標高)每個棟號都不一樣,針對本工程的結構標多的特點,通過采用科學的測量技術,先進的測量儀器以及嚴格的復核、校正手段來保證施工測量精度要求。2 定位和測量放線工程重點難點分析 本工程施工測量重點難點見表。表3.1-1 施工測量重點難點分
3、析序號重點難點重點難點分析關鍵技術1 定位、測量放線本工程施工面積較大,單體多,平面定位工作繁雜難于控制。合理組織安排工序、選用對復雜作業條件適應性高的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2 標高控制標高變化多,不容易造成偏差和錯誤是質量控制的難點。施工前要做好標高控制點的交接、聯測和校核,施工中統一各部位的高程控制點,定期檢查、復核。3沉降觀測由于地質條件差,地上單體多,沉降觀測是工程測量的重點。由技術深化部統一組織安排,技術工作由技術負責人負責,所有的測量技術人員均持證上崗,具有高度的責任心。3 定位和測量放線工程施工組織1) 施工測量總體思路(1) 平面控制網按照場區平面控制網和主軸線控制網兩級測設。場
4、區平面控制網以業主提供的控制(網)點為基準,測設時采用導線測量方法進行測設。主軸線控制網依據場區平面控制網采用直角坐標法和極坐標法進行測設。每棟樓采用井字控制網來進行測量放線。(2) 高程控制網根據業主提供的水準基準點(基準點應保證三個以上),采用徠卡NA2精密水準儀按照三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將高程引測到現場形成高程控制網。(3) 以主軸線和高程控制網作為結構、基坑監測、裝飾裝修、安裝工程施工的測量基準點。并定期進行校核,以保證基準點的穩定性與可靠性。2) 測量施工階段劃分測量工作施工時,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施工,即地下室階段施工,、主樓階段施工、裝飾裝修工程3個階段。在測量施工時,地下作為一個
5、整體,在點位布設時充分考慮地上主樓測量的方便性。施工測量準備工作是保證施工測量全過程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其包括圖紙審核、基準點的交接與校核、測量儀器的檢驗校正、測量方案的編制與數據準備、測量人員組織、施工場地測量等內容。3) 測量控制基準點交接、復測與維護圖3.1-1 控制樁埋設及保護示意圖維護欄桿控制點1500A控制點AA-A800直徑25鋼筋8001000測量工作實施前與業主進行基準控制網書面和現場交接,并對基準控制網進行復測,并將復測成果報業主和監理審核。在施工過程中定期對控制網點進行校準并做醒目的圍護欄桿進行保護,防止施工機具車輛碰壓。基準控制點和維護見圖3.1-1。3.1.2平面軸線
6、控制網測設1 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1) 平面控制網坐標系的選用:本工程根據設計要求采用徐州沛縣城市坐標系統。2) 平面控制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3) 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進行測設。4) 控制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5) 控制樁位用混凝土保護,工程施工中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2 主軸線控制網的測設本工程主軸線控制網采用BTS-802CA全站儀進行測設。按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DB11/T446-2007要求,控制網精度符合表5.1-4規定:表3.1-4 主軸線控制
7、網技術要求序號技術要求1等 級測角中誤差()邊長丈量相對中誤差2一級81/240003 軸線控制網的加密測設經校測精度指標符合要求后,根據施工方案中流水段的劃分,對主軸線控制網進行加密,以滿足施工的需要。加密方法在原主軸線方向上采用內插法進行,每個棟號的軸線定位、控制平面采用二橫二縱組成的網格線,詳見測量控制方案。 3.1.3 高程控制網測設1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1)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2) 根據場區內甲方提供的高程基準點布設場區高程控制網,高程基準點校核及工程水準點布置詳見測量控制方案。3)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
8、求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布設為三等水準網,水準測量技術要求見表5.1-5。4)水準點的埋設及觀測技術要求(1) 水準點的埋設水準點選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水準點采用方形砼墩制作,利用鋼管圍擋保護,場區內共布置4個首級高程基準點,水準點間的距離控制在50m-100m。表3.1-5 三等水準導線測量技術要求等級每千米高差中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型號往返次數附合閉合差(mm)三等(國家)650DS3、DS1往返各一次12L1/2三等(企業)650DS3、DS1往返各一次10L1/2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2) 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見表3.1-6。表3.1-6
9、 三等水準測量觀測精度要求等 級水準儀型號視線長度(m)前后視距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三等DS1100360.31.01.53.1.4 樓層測量放線0.000m以下結構施工采用外控法進行軸線投測,0.000m以上結構施工采用內控法進行軸線豎向投測;豎向標高傳遞采用懸吊鋼尺法進行豎向傳遞。基礎結構施工期間,對主軸線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每一層進行檢測,以防止控制點位移而產生測量誤差,從而影響施工測量精度。1 0.000m以下結構測量0.000m以下結構施工測量采用外控法,主要使用的測量儀器有: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等測量儀器。
10、1) 主軸線的投測與細部放樣圖3.1-2 基坑軸線放樣示意經緯儀控制樁控制樁軸線控制點軸線控制點視線視線支護樁(1) 基礎施工測量:在防水保護層砼面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前,以建筑物場區平面控制網為基準,校測主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將經緯儀架設在基坑邊緣上的軸線控制樁上,以正倒鏡挑直線法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防水保護層砼面上,投測允許誤差2mm。軸線投測方法見圖3.1-2防水保護層砼面上建筑物輪廓軸線投測完成,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彈出各細部軸線,暗柱、暗梁、洞口必須在相應邊角,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2) 0.000m以上軸線投測:用經緯儀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樓層平面上,做角度、距離的校核,經校核
11、無誤后,測放出其它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主軸線投測誤差控制在3mm以內。基礎放線允許誤差見表3.1-7 、樓層放線允許誤差見表3.1-8。表3.1-7 基礎放線的允許誤差序號長度L、寬度B的尺寸(m)允許誤差(mm)備注 1L(B)305230L(B)6010360L(B)9015490L(B)120205120L(B)150256150L(B)30表3.1-8 樓層放線允許誤差序號項目允許誤差(mm)備注1外廓主軸線長度L(m)L30530L601060L901590L12020120L15025150L302細部軸線23承重墻、梁、柱邊線34非承重墻邊線35門窗洞口線32
12、)0.000m以下高程測量土方工程移交前向基底引測標高基準點,引測方法:懸吊鋼尺法,即以現場高程控制點為依據,使用精密水準儀將高程引測到基坑施工面上。標高基準點用紅油漆標注在基坑側壁上,并標明數據,測量操作中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修正。具體詳見圖3.1-3。圖3.1-5 吊鋼尺傳遞高程示意由場區內首級高程控制網引測至基底施工面8個標高基準點(相對高程數據統一一致),經聯測、閉合形成統一的基底高程控制網,并定期與場區內首級高程控制網聯測進行校核,根據聯測校核結果及時調整、修正相關水準點高程,以保持整個工程標高控制的統一性。標高傳遞允許誤差見表3.1-9。 表3.1-9 標高豎向傳遞允許誤差
13、序號項目允許誤差(mm)備注1每層32總高H(m)H30530H60102 0.000m以上結構施工測量0.000m以上結構施工測量采用內控法進行軸線的豎向投測,內控網按照二級控制網精度技術要求進行測設。1)內控點的布設(1) 內控點的布設應盡量選擇首層樓板建筑物外廓軸線及單元、流水段分界軸線和樓梯間、電梯間兩側軸線。為了保證控制點的精度和便于檢核,每個棟號按流水施工段內控點布點應不少于三個。內控點作為軸線豎向傳遞的依據,應距軸線11.5m設點,同時應將各流水施工段內控點進行聯測閉合,相同軸線閉合差應小于3mm。(2) 內控點預埋鐵件應與樓板鋼筋焊接牢固。各層頂板澆筑混凝土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
14、位置預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軸線豎向投測。預埋鐵件由1001008mm厚鋼板制作而成,在鋼板下面焊接F12鋼筋,且與首層樓板鋼筋固定牢固。(3) 0.000m以上軸線豎向投遞精度指標見表3.1-10。表3.1-10 軸線豎向投遞允許誤差序號項目允許誤差(mm)備注1每層32總高H(m)H30530H100102) 0.000m以上軸線投測將DZJ3型激光垂準儀架設在首層內控點上,將接收靶安放在投測層板面相對應的預留洞口,架設好DZJ3激光垂準儀后,打開發光電源,將光線投測到所需樓層面上,調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適當挪動接收靶,接收靶的“十”字交點移至激光斑點上,輕輕轉動DZJ3激
15、光垂準儀,激光斑在接收靶上形成一個激光圓,激光圓中心即為控制的接收點。依次投測下一點,直到所需控制點投測完畢。對所投測的軸線點進行角度、距離閉合差測量,滿足相關精度要求后方可作為該樓層的平面控制網,并以此作為樓層細部軸線,墻體邊線、門窗洞口邊線依據。3) 0.000m以上高程傳遞測量根據場區內首級高程控制網在首層樓層樓梯間位置測設出結構1.000m(至少3個)水平標高線作為0.000m以上結構施工測量的高程基準點。施工中,采用懸吊鋼尺法向上引測各層高程點,測量操作中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修正。同一樓層平面內的水平標高控制點為三個,間距分布均勻并要滿足結構施工的需要,其誤差控制在3mm以內
16、,高程基準點標識。3 裝飾施工測量裝飾階段測量以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各樓層軸線、軸線控制線和各樓層傳遞的標高控制線為測量依據,主要控制要點為:門窗、地面、管線標高控制、設備基礎、平面位置控制。1)軸線的恢復和隔墻測量放線軸線恢復前使用全站儀對每條軸線的相對距離、角度進行校核。校核后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對在施工中被砂漿覆蓋和因時間久而模糊的軸線、軸線控制線,把面層的附著物清理干凈后用墨線重新彈出,用于隔墻的平面位置控制。柱立面的軸線由恢復后的軸線進行引測,并彈出墨線用紅油漆標識。根據恢復后的軸線依次放出各樓層的隔墻線并用墨線彈出。2)標高的抄測樓層水平標高控制線抄測前應先校測鋼筋砼結構施工測量中
17、傳遞的標高控制線,當三個基準點較差小于3mm時,取平均值作為施工層標高的控制線。樓層控制線抄測時,應盡量將儀器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進行抄測,各標高控制線之間用墨線連接并用紅油漆標明數據 四、施工時的沉降觀測與變形觀測 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觀測 應建設單位要求,本建筑物沉降觀測由測繪局操作。 2、土釘墻基坑邊坡支護的位移觀測2.1在基坑開挖后,在基坑支護外返邊上布設變形點(變形點間隔20m左右),并在基坑一側500mm左右設置平行控制點線(即一點為置儀點,一點為后視點),用經緯儀視準線法,以各變形點的角度變化為依據進行觀測,判別其變形位移量。2.2基坑外觀測用點必須設于永久性固定位置,且應深
18、埋于凍土層下0.5m。 2.3變形點觀測頻率為每月三次,雨雪后加測一次,直至地下工程完工為止。 2.4做好變形觀測數據資料的整理,及時分析和處理成果。 五、測量復合措施及資料的整理 1、控制材料的復核措施按二、三的敘述中進行。 2、細部放樣采用不同人員、不同儀器或鋼尺進行,條件不允許的刻度立施測兩次。 3、及時整理現場所記錄數據,并填寫有關表格填寫清楚,并由不同人員將原始記錄及有關表格進行復核,對于特殊測量要有技術總結和相關說明。 4、有高差作業或重大項目的要報請相關部門或上級單位復核并認可。 5、對各層放樣軸線間距離等采用紅外測距儀校核,達到準確無誤。 6、所有測量資料統一編號,分類裝訂成冊
19、。 六、儀器的配備及測量小組1、 主要儀器的配備情況全站儀:博飛BTS-802CA全站儀一臺經緯儀:博飛DT-2電子經緯一臺水準儀:博飛AL322-A水準儀一臺垂準儀:博飛DJZ3激光垂準儀 鋼卷尺:一把(50m)。塔 尺:一把2、 測量小組組長:王顏輝組員:張建周、吳 端、劉恒東 七、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 1、儀器實行專人負責制,建立儀器管理臺帳,由專人保管、填寫。 2、所有儀器必須每年鑒定一次,并經常進行自檢。 3、儀器必須置于專業儀器柜內,儀器柜必須干燥、無塵土。 4、儀器使用完畢后,必須進行擦拭,并填寫使用情況表格。 5、儀器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動的車上。 6、儀器現
20、場使用時,司儀員不得離開儀器。 7、水準尺不得躺放,三腳架水準尺不得做工具使用。 八、測量管理制度 1、所有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2、上崗前必須學習并掌握工程測量規范、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 3、到現場放樣前,必須先熟悉圖紙,對圖紙技術交底中的有關尺寸進行計算、復核,制定具體的方案后方可進場。 4、所有測量人員必須熟悉控制點的布置,并隨時巡視控制點的保存情況,如有破壞應及時匯報。 5、測量人員應該了解工程進度情況,經常同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進行業務交流。 6、經常與技術干部保持聯系,及時掌握圖紙變更洽商,并及時將變更內容反映到圖紙上。 7、愛護儀器,經常進行擦拭,檢查時儀器保持清潔、靈敏,并定期維修。 8、有關外業資料要及時收集整理。 9、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努力提高測量人員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