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江張江 2-22-2 新建地塊項目新建地塊項目施工道路、人貨梯及材料堆場處施工道路、人貨梯及材料堆場處地地下下室室頂頂板板加加固固方方案案上海利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張江中區 2-2 地塊項目部2014 年 05 月 15 日目錄H:施工4296498138一、編制說明.錯誤錯誤!未指定書簽。未指定書簽。二、編制依據.錯誤錯誤!未指定書簽。未指定書簽。三、工程概況.4四、荷載計算.4五、鋼管加固搭設及拆除.8六、鋼管加固支撐的檢查.10七、施工安全注意措施.錯誤錯誤!未指定書簽。未指定書簽。八、附圖.錯誤錯誤!未指定書簽。未指定書簽。一、編制說明一、編制說明為了保證張江 2-2 新建地塊項目工程
2、安全、文明施工、按規范化要求并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由于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進入主體結構施工時就沒有施工道路和施工場地,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和施工的需要,在本工程的地下室頂板上布置鋼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場,在地下室頂板上設置施工道路。因本工程設計地下室頂板上覆土和設置消防車道,通過施工期間的荷載和設計允許荷載的對比,對于施工期間荷載大于設計允許荷載的鋼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場位置及施工道路部位的地下室頂板進行頂撐加固(具體位置詳見施工平面布置圖)。此方案應經上級技術部門審核批準后生效。二、編制依據二、編制依據張江中區 2-2 地塊新建項目施工設計圖紙;張江中區 2-2 地塊新建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建筑施工手冊
3、第四版;建筑施工計算手冊第二版;建筑結構荷載規范(5000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50010-2010);建筑工程大模板技術規程(74-2003);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130-2011);建筑施工門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128-2010);木結構設計規范(50005-200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162-2008);三、工程概況三、工程概況1、工程簡介:項目工程名稱工程業主設計單位圍護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工程地點質量目標內容張江中區 2-2 地塊建設新建項目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設計有限公司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申元巖土工程有
4、限公司上海恒基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創上海市結構優質工程,、單位工程爭創上海市“白玉蘭獎”。2、建筑設計概況:項目功能內容地下一層為設備機房,機動車停車庫;地下夾層為工業研發及自行車停車庫場地面積建筑規模建筑層高32124m2建筑層數地下夾層面積10200m2地下一層面積25866m2地下2層,地上2幢11層,17幢3-5層;地下夾層1#、2#樓地下夾層3#19#樓3.05m地下1層1#、2#樓地下1層3#19#樓4.1m3.02m3m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剛性自防水,外自粘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2 道。3、結構設計概況:基礎類型結構形式持力層土質情況地下水位情況基礎埋深構
5、造特點樁+筏基礎地下室外墻為剪力墻,內框架結構。粉質粘土夾粘質粉土3 層,砂質粉土層。地下靜止水位埋深在 1.502.00M-7.1;局部(-7.5,-8.0)本工程鋼筋混凝土底板、樓板、外墻板均設后澆帶,后澆帶兩側砼令期達 60 天后用膨脹混凝土澆筑。當 d28時不宜采用綁扎搭接;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構件不鋼筋接頭型式得采用綁扎搭接;縱筋的直徑28或為偏拉柱時,應采用機械連接或等強對接焊。結構尺寸基礎底板剪力墻汽車坡道剪力墻底板 C35 防水砼砼強度等級頂板、梁 C35 防水砼地下夾層柱 C35 防水砼墻樓板、梁地下一層柱600400500C35 防水砼C35 防水砼C35 防水砼四、荷載計
6、算四、荷載計算(一)荷載取值1、吊車按 20T 吊車考慮,自重 28 噸,吊運鋼筋每捆按 5 噸計,合計 331.1,總計 37 噸。2、混凝土泵車按懸臂長度 48 米車考慮,混凝土車自重約 40 噸,合計 401.1,共 44 噸;泵送壓力值為 3 噸,總計 47 噸考慮。(考慮動荷載)3、混凝土罐車按裝 16 立方米車考慮,混凝土罐車自重約16 噸,16 立方米混凝土按 40 噸計,合計 561.1,總計 62 噸。4、鋼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場按 100 噸鋼筋堆放計算,堆放場地下做 400 寬,8m 長素混凝土梁 4 根,荷載為 802考慮。5、人貨梯和井架裝機總重吊籠重量+底籠重量+導軌架
7、重量(含附墻架)+對重重量+荷載量(參施工升降機使用說明書,下同):吊籠重量:21300;底籠重量:1205;對重重量:21110;導軌架重量(含附墻桿);共需 38 節,標準節(1.5 米)每節重 180(160+配件、附墻桿重 20);載重量(雙籠)22000。混凝土基礎26 噸。取安全系數為 2,共計荷載 172+26=60 噸。(二)結構驗算1、吊車、混凝土泵車、混凝土罐車作用下樓面等效均布活荷載的確定因混凝土罐車最重,以下按混凝土罐車作用下驗算樓面等效均布活荷載。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50009-2012)附錄.0.2:連續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載,可按單跨簡支計算。但計算內力時,仍應按連
8、續考慮。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50009-2012)附錄.0.4:單向板上局部荷載(包括集中荷載)的等效均布活荷載 82式中 L板的跨度,取最大軸線間距 10700;b板上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按本附錄.0.5 確定;簡支單向板的絕對最大彎矩,按設備的最不利布置確定。按混凝土車后車輪作用在跨中考慮,后輪均作用在一個共同的平面上,輪胎著地尺寸為 0.6m0.2m,后車輪作用荷載取 62T,前車輪作用荷載不計,(偏安全考慮)。詳附圖(參照 021-89)汽車的平面布置圖如下所示:62010.74=1659(偏安全考慮取 10.7m)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50009-2012)附錄.0.5、取值為:1.4
9、0.6=2m,1.80.2=2m0.6L,L 時0.7L,(偏安全考慮取 8m)2+0.78=7.682=(81659)/(7.682)=27.32設計荷載 5022、吊車、混凝土泵車、混凝土罐車作用下樓面集中活荷載的確定因混凝土罐車最重,以下按混凝土罐車作用下驗算樓面集中活荷載。在混凝土泵車停車作業處,泵車兩側撐腿處輔 6000126012 鋼板,分布汽車輪對板的集中荷載。單向板上局部荷載(包括集中荷載):620。簡便計算:每平方荷載 620 30=21 設計荷載 5023、材料堆放場地作用下樓面集中荷載的確定鋼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場按 802考慮,偏于安全考慮,不計算梁板的承載能力,只考慮支撐
10、鋼管的承載能力,按 802計算。現場根據實際情況頂撐架體的立桿縱、橫向間距均按 1000 設置,水平桿步距為 1800,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第二版表 817(420 頁)得知每根 483.0 的鋼管立桿容許荷載N26.8;計算單元為(0.4m8m4 根12.8m2),共 54 根,具體布置平面詳見附圖:每根立桿的實際承載力 N80212.8m25418.96N26.8 滿足要求。計算支撐架的受壓應力及穩定性:1、根據荷載 802,每根立桿承受的荷載為18.962、鋼管面積:42423、立桿的受壓應力為:=18.96424=44.724、立桿受壓穩定性:Af長細比 鋼管回轉半徑查表 15.8建筑
11、施工手冊 1表 5-17=1800/15.8113.92按=113.92 查軸心受壓桿的穩定系數=0.489 建筑施工手冊 1 表 5-1822=18960/0.489424=91.4522052滿足要求。4、人貨梯及井架作用下樓面集中荷載的確定簡便計算:每平方荷載 600 23=26.09 設計荷載 502經過驗算得出以下結論:1、經過驗算,消防車荷載加上覆土荷載,完全超過混凝土泵車荷載,基本不需要加固。2、因為人防考慮的荷載比非人防區大,人防荷載加覆土荷載,完全超過混凝土泵車荷載,基本不需要加固。3、非人防區的非消防車道,設計荷載(3002)小于混凝土泵車荷載,需要臨時支撐。4、車道上在進
12、行混凝土車作業時,泵車兩側撐腿處鋪 4 塊鋼板(6000126012),以用來分布汽車輪對板的集中荷載。5、偏于安全考慮,不計算梁板的承載能力,只考慮支撐鋼管的承載能力,按 32(最大荷載62,減去覆土荷載30)計算。現場根據實際情況頂撐架體的立桿縱、橫向間距均按 800 設置,水平桿步距為 1800,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 第二版表 817(420 頁)得知每根 483.0 的鋼管立桿容許荷載N26.8;計算單元為(2.4m2.4m5.76m2)共計 9 根立桿如下圖所示:每根立桿的實際承載力 N325.76m2920.48N26.8 滿足要求。計算支撐架的受壓應力及穩定性:1、根據荷載 32
13、2,每根立桿承受的荷載為0.80.8320002=20.482、鋼管面積:42423、立桿的受壓應力為:=20.484242=48.324、立桿受壓穩定性:Af長細比 鋼管回轉半徑查表 15.8建筑施工手冊 1表 5-17=1800/15.8113.92按=113.92 查軸心受壓桿的穩定系數=0.489 建筑施工手冊 1 表 5-18=20480/0.489424=98.7822052滿足要求。6、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施工道路部位設置有頂板后澆帶,后澆帶下支撐系統待主體結構完成,后澆帶澆筑完畢后方可拆除。按照上述立桿設計方案,后澆帶下支撐系統與上述設計相同。故在拆除地下室(除后澆帶部位)支撐系
14、統,對后澆帶部位支撐系統加固檢查后,方可施工。7、材料加工堆放場地和施工道路部位加固均按滿足此計算荷載要求設置。具體布置和加固支撐系統詳見附圖。8、經驗算,井架、人貨梯和商品水泥部位下地庫頂板荷載小于地下覆土荷載,不需要加固。五、鋼管加固搭設及拆除五、鋼管加固搭設及拆除1、工藝流程鋪底部墊木逐根樹立立桿并隨即與第一步橫桿扣緊裝第一步小橫桿并與立桿扣緊安第一步大橫桿與各立桿扣緊安第一步小橫桿安第二步大橫桿安第二小小橫桿第三、四小大橫桿和小橫桿加設剪刀撐。2、構造要求1)腳手架構架因結構地下室頂板承載力在未加固的情況下已滿足上部總荷載,但從安全性的角度考慮,后澆帶區域現澆板底的立桿縱橫向間距為 8
15、00800,施工道路區域梁底的立桿間距為 12831283;水平桿步距均為不大于 1800,實際搭設時根據搭設高度進行選擇。2)縱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設置在立桿內側,應連續設置渾身是膽間斷;縱向水平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各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 500;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 1/3。搭接長度不應小于 1m,應等間距設置 3 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 100;縱向水平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應等間距設置間距不大于 400 的中間縱向水平桿,并用直角
16、扣件固定在橫向水平桿上。3)立桿每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厚度不小于 50 的木墊板。腳手架立桿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 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地下室頂板的頂撐加固立桿與負一層現澆板頂撐加固的立桿必須在同一立面位置,保證上、下層的立桿同心。鋼管立桿頂部應采可調節 U 型托,且其螺桿伸出鋼管頂部的使用長度不得大于 200,安裝時應保證上下同心。立桿接長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不得采用搭接或在水平上錯接。對接應符合下列規定: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
17、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 500;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 1/3。4)剪刀撐與橫向斜撐后澆帶區域和施工道路區域頂撐加固的架體縱向剪刀撐跨越立桿 57 根,應連續設置;橫向每隔 610m 設置一道剪力撐。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 4 跨,且不應小于 6m,不大于 9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宜在 4560之間。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 150。嚴禁將外徑 A48 與 A51 的鋼管混合使用。扣件規格必須與鋼管外徑(A48 或 A51)相同;螺栓擰緊扭力距不應小于40Nm;且不應大于 65Nm;在主
18、節點處固定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剪刀撐、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于150;對接扣件開口應朝上或朝內;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 100。3、腳手架拆除1)腳手架拆除前應全面檢查腳手架道扣件連接、支撐體系等是否符合要求。2)拆除程序事先報項目部安全主管審查通過。3)作業主管負責人出據作業安全交底,詳細將拆除順序、臨時拉結加固措施等交代給每名作業工人。4)架體必須由上至下逐層拆除,嚴禁上下同時作業。5)架體分段拆除高度不得超過兩步。6)拆除中注意事項:拆除的物件應輕拿輕放,嚴禁拋擲。拆除的物件應隨拆隨運,避免堆至樓面,造成吊運困難。拆除的物件及時清理
19、、分類集中堆放。六、鋼管加固支撐的檢查六、鋼管加固支撐的檢查1、在下列情況下,必須對鋼管加固支撐腳手架進行檢查:1)腳手架搭設前;2)作業層施加荷載前;3)達到設計高度后;4)停用超過一個月,復工前。2、進行鋼管加固支撐腳手架檢查、驗收時應根據下列技術文件: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130-2011)的相關規定;2)施工組織設計設計(專項方案)及變更文件;3)技術交底文件。3、腳手架使用中,應定期檢查下列項目:1)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撐、門洞桁架等的構造是否符合要求;2)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3)扣件螺栓是否松動;4)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5)是否超載。七、施
20、工安全注意措施七、施工安全注意措施1、施工荷載應符合本方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不得將纜風繩、混凝土泵管固定在腳手架上,禁止懸掛起重設備。2、設專人負責對腳手架進行經常檢查和保養,檢查項目主要包括主節點處桿件的安裝,特殊構造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底座是否松動、扣件螺栓是否松動、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3、腳手架使用期間,嚴禁拆除主節點處的縱、橫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連墻桿、支撐、欄桿、擋腳板等。4、拆除腳手架時,地面應設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看守,嚴禁一切非操作人員入內。5、桿連接必須使用十字扣件,且連接牢固。鋼管、扣件規格材質必須符合要求。無嚴重銹蝕、彎曲、壓扁或有裂紋。6、施工人員必須經過培訓
21、,有上崗證。無證人員禁止進入現場作業。搭設時按照操作規程施工,搭設時有專人在上部負責看護。7、使用期間嚴禁任意拆除桿、配件;嚴禁任意改變構架結構及其尺寸;嚴禁任意改變連墻件位置、減少其數量;嚴禁任意減少其鋪板數量、防護桿件和設施;嚴禁隨意增加荷載;嚴禁任意拆除安全防護設施。8、應遵循相應的安全交底,不能上下同時作業;拆除時設警戒區,設置明顯標志,并有專人警戒;拆下的扣件和配件應及時運至地面,嚴禁高空拋擲。9、各種規格的鋼材應分開堆放,不得混合堆放,鋼筋原材的重疊堆放的高度不得超過兩捆原材的重疊高度。10、在A5區域設置3#樓的主體施工階段的鋼筋加工制作房,半成品及原材料堆放區以及裝飾、裝修階段
22、的材料堆放場地與砂漿攪拌場;8#、9#樓主樓之間的8#樓鋼筋制作房移至8#樓1、2單元之間的地下室頂板上,將此處改作8#及9#樓的材料堆場與砂漿攪拌場。4區域7及5區域可作零星材料的短暫放置區域,不得長時間堆放材料,堆放于此區域的材料必須要按要求按規格分類堆碼整齊;木方及層板的堆碼高度不得超過1.5m,鋼管與扣件不得高于1.0m。零星材料堆放區的材料應及時轉運清理出場,此區域的頂板可不作頂撐加固處理。11、砂石堆場及實心磚等材料的堆放高不得超過1.5m,多孔磚的高度不得超過1.8m,空心磚不得超過2.0m。12、施工通道、長時間的材料堆場、砼泵車行駛路線及泵車設置等部位的地下室頂板均嚴格按此方
23、案進行頂撐加固。13、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及棟號負責人應嚴格按照該方案進行指導施工及檢查驗收,完成后通知質量部門負責人與技術部門與建設、監理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進行聯合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4、投入使用后安全員及棟號負責人每天進行一次現場檢查支撐架體的變形情況,發現問題在第一時間內向項目負責人通報,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應對措施進行加固處理。15、加固的范圍:平面圖中所規劃的材料堆場及施工通道均加固的范圍,施工電梯的位置加固具體詳電梯基礎加固方案。16、本方案按需加固的荷載422進行加固設計。設計結構原有荷載消防車道為502,非消防車道為302,施工時應注意,車輛行駛于消防車道上不得超過922,非消防車道上不得超過722。材料堆放場地堆放荷載不得超過802。八、附圖八、附圖注:此后澆帶部位加固圖為示意圖,具體方案參照原地下室模板支撐系統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