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新天津生態城中生大道跨薊運河故道橋梁工程道路工程石灰粉煤灰土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核:審批:中鐵十八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 4 月 10 目 錄1、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13、施工準備.44、石灰粉煤灰土施工工藝.55、雨季施工措施 .86、質量控制措施 .87、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88、安全文明施工 .9天津生態城中部片區經六路上跨薊運河故道橋梁工程道路工程石灰粉煤灰土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 1.1 設計文件天津生態城中部片區經六路上跨薊運河故道橋梁工程-道路工程設計說明及圖紙(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2011.8);設計交底;圖紙會審記錄;1.2 有關規范及標準建設工程施工
2、質量檢驗統一標準(GB50300-200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術規范(道路工程部分)(DB29-77-2004);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國家現行相關施工及驗收規范、規程、質量技術標準,以及天津地區在安全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規定。2、工程概況經六路自清凈湖南路向東跨越薊運河故道落地后與現狀中新大道(漢北路)相接,設計范圍全長 959.47m(K0+184.067K1+143.537),其中主橋 270m,引橋 229.86m,引路及道路接順段為459.61m。經六路兩側設置的W 輔道及E 輔道,W輔道位于薊運河
3、西岸,長504.659m(WK0+009.743 WK0+514.402),E輔道位于薊運河故道東岸,長 450.882m(EK0+005 EK0+455.882),W、E輔道總長 955.541m。2.1 與清凈湖南路交叉口處經六路橫斷面布置(-斷面)4.2m(慢行系統)+6.5m(輔道)+2.55m(綠化帶)+10.0m(機動車道)+3.5m(中央分隔帶)+10.0m(機動車道)+2.55m(綠化帶)+6.5m(輔道)+4.2m(慢行系統),路基全寬 50m。2.2 引路段橫斷面布置(-斷面)自北向南布置為:2.5m(人行道)+5m(輔道)+0.5m(護輪帶)+0.3m(擋土墻)+5m(慢
4、行系統)+0.5m(甲型護欄)+7.75m(機動車道)+3.5m(中央分隔帶)+7.75m(機動車道)+0.5m(甲型護欄)+5m(慢行系統)+0.3m(擋土墻)+0.5m(護輪帶)+5m(輔道)+2.5m(人行道),路基全寬 46.6m。2.3 河床淺灘段輔道橫斷面布置(-斷面)現狀場地低于道路邊高,路基兩側按照1:1.5 放坡,為保證人行道穩定,人行道外側設置 0.75m寬土路肩,路基全寬48.1m,具體斷面布置如下:0.75m(土路肩)+2.5m(人行道)+5.0m(輔道)+0.75m(土路肩,占用橋下0.2m)+30.5m(主線橋梁)+0.75m(土路肩,占用橋下0.2m)+5.0m(
5、輔道)+2.5m(人行道)+0.75m(土路肩)。2.4 與中新大道交叉口處經六路橫斷面布置(-斷面)自北向南布置為(自北向南):5m(慢行系統)+11m(機動車道)+2m(中央分隔帶)+11m(機動車道)+5m(慢行系統),路基全寬 34m,兩側各加 8m(綠化帶)。2.5 機動車道路面結構 2.5.1 路面結構設計(1)經六路全線及 W、E輔道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具體布置為:4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膠粉改性 AC-13C)+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膠粉改性 AC-20C)+1cm膠粉改性瀝青下封層+18cm水泥穩定碎石(3.5MPa/7d,骨架密實型)+18cm水泥穩定碎石(3.0MP
6、a/7d,骨架密實型)+15cm石灰粉煤灰土(12:35:53),總厚 62cm。圖 1 經六路、W、E輔道機動車路面結構圖(2)W、E輔道機動車道下沉段(WK0+199 K0+326,EK0+196 EK0+279)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具體為:22cm水泥混凝土(設計抗彎拉強度4.0MPa)+20cm水泥穩定碎石(3.5MPa/7d,骨架密實型)+20cm水泥穩定碎石(3.0MPa/7d,骨架密實型),總厚 62cm。圖 2 W、E輔道水泥路面段機動車道路面結構圖 2.5.2 路面結構搭茬設計新舊路及加寬部分路面結構與原路面結構應進行搭接處理,各路面結構層搭接處應鋪一層玻璃纖維土工格柵,
7、一側搭接1m,總寬 2m,以消除新舊路面結構相接處產生縱向裂縫。3、施工準備 3.1 技術準備(1)認真審核設計圖紙,編制石灰粉煤灰土施工方案,經審批后向相關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2)各種原材料經檢驗合格,已獲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數據。(3)根據設計文件校核平面和高程控制樁,復核和恢復路床路面中心線、邊線等全部基本樁號。按基層施工要求加密坐標點、水準點控制網,直線段每20m、曲線段每5m釘樁,確定平面位置和高程。3.2 施工材料(1)石灰:應采用經磨細的生石灰粉或消石灰,消石灰應過篩去掉大于5mm 的灰塊,石灰等級為級以上,含水量不得超過4。石灰的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公路路面基
8、層石工技術規范(JTJ034)的規定。(2)粉煤灰:其主要成份二氧化硅(SiO2)、三氧化鋁(Al2O3)和三氧化二鐵(Fe2O3)的含量大于 70%,燒失量小于 20%,宜選用粗顆粒的粉煤灰,含水量控制在 20-28%之間。粉煤灰在使用時應將凝固的粉煤灰塊打碎或過篩并清除其中的雜質(3)水:采用飲用水。施工材料提前進場,并按設計及規范要求做原材料復試試驗。3.3 施工機械、設備(1)機械設備:寶馬拌合機、推土機、平地機、振動壓路機、膠輪壓路機、水車、鏟車、運輸卡車等。(2)工具:手推車、鐵鍬、篩子、細線、靠尺、刮板等。(3)測量儀器:全站儀、水準儀、鋼尺等。3.4 人員配備項目經理(1 人)
9、:負責道路工程安全、質量、進度全面工作。生產副經理(1 人):主抓道路工程生產、進度,負責施工現場全面協調工作。安全副經理(1 人):主抓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工作。項目總工(1 人):負責道路工程施工過程全部技術工作。現場調度(1 人):負責施工機械調度、施工安排、現場指揮等工作。技術員(1 人):負責編制技術交底,做好道路施工的技術指導工作;負責編制材料計劃,催促材料進場;負責統計現場工程量,每月上報。安全員(1 人):負責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工作。材料員(2 人):負責材料購買、接收工作,確保材料滿足現場施工要求。測量員(5 人):負責道路工程路基處理層、路面結構層中線、高程測放及復核
10、。實驗員(3 人):負責材料進場試驗、路基壓實度等試驗工作。機械司機(15 人):自卸車司機 10 人,其它機械司機5 人。3.5 路基驗收路基壓實度、彎沉應符合下表方可進行路面施工。表 1 質量控制的項目、頻率和標準項次規定值檢查方法和頻率壓實度大于 96%每作業段或不大于2000m,檢查 6 次以上彎沉上層應小于 266.2(1/100mm)每 100 延米 1 處4、石灰粉煤灰土施工工藝工藝流程:圖 1 石灰粉煤灰土施工工藝流程圖4.1 混合料中各原材料用量計算土、石灰、粉煤灰用量采用重量及層鋪初壓虛厚雙控制。各原材料的用量采用下式計算:L=P/(BH Ymax)式中L計算每車混合料攤鋪
11、長度(米);P 每車混合料的質量(t);B 攤鋪的寬度(m);Ymax混合料最大干密度(t/m3);針對不同運輸車輛標定每車不同材料的運輸重量,根據不同材料的總需要量計算所需要的運輸車數,宜堆放在已劃格線內。4.2 混合料的攤鋪整型(1)土的運輸與攤鋪土的運輸宜采用 10t 自卸車過磅,保證每車裝載量基本一致,按格卸料。當卸料長度大于50m 時,開始用推土機攤鋪,平地機整平,然后用壓路機快速靜壓兩遍,以防止上粉煤灰時運輸車輛碾壓出車轍,使其上的材料留于車轍中而形成帶狀不均。測其厚度,一般控制在 1214cm。(2)運輸、攤鋪粉煤灰按要求布格卸料。粉煤灰用平地機輔以人工進行攤鋪整平,再用壓路機快
12、速穩壓兩遍,并測其松鋪厚度,一般控制在66.5cm。(3)運輸、攤鋪石灰石灰的運輸采用翻斗車進行。攤鋪完后,用壓路機快速碾壓一遍,對暴露的不平整由人工攤鋪均勻,并測其松鋪厚度。全部料攤鋪后,并測其總的松鋪厚度。4.3混合料的拌合混合料拌和采用寶馬拌合機現場進行拌和。拌和前調試拌合機的拌合深度,既要打透又不能破壞水泥石灰土,拌和完成的標志是:混合料色澤一致,沒有灰條、灰團和花面,且水分合適均勻。拌和料完成的混合料的停放時間不宜超過24h,檢驗拌合程度符合要求后,宜在當天將拌成的混合料進行碾壓。4.4碾壓在混合料含水量合適的情況下進行碾壓,碾壓分初壓、復壓、終壓三個階段。(1)初壓、復壓均采用鋼輪
13、振動壓路機進行,壓路機噸位應在12t 以上。終壓采用膠輪壓路機進行。(2)混合料經攤鋪和拌合整型后,應立即在全寬范圍內進行碾壓。采用輪胎式單鋼輪振動壓路機,直線段由兩側向中心碾壓,超高段由內側向外側碾壓,每道碾壓應與上道碾壓重疊 300mm,使每層整個厚度和寬度均勻的壓實到規定的密實度為止。(3)壓實后表面平整、無輪跡或隆起、裂紋搓板及起皮松散等現象,壓實度達到規定要求。(4)碾壓后,試驗人員測壓實度,測量人員測量高程,并做好記錄。如標高達不到要求,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機械或人工整平,使之達到要求。(5)在碾壓過程中應始終保持表面濕潤,集料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2以內,終壓完成后檢測壓實度和
14、設計高程,達到要求后進行下一步施工。4.5養生碾壓完成后立即進行灑水養生,灑水次數視氣溫情況以保持基層表面濕潤度。5、雨季施工措施(1)根據天氣預報合理安排施工,做到雨天不施工。(2)雨季施工應對石灰、粉煤灰進行覆蓋,材料場地做好排水,使原材料避免雨淋浸泡。(3)應合理安排施工段長度,各項工序緊密連接,集中力量分段鋪筑,對已攤鋪好的混合料要在雨前進行初壓,雨停后再碾壓密實。已攤鋪尚未碾壓好的混合料遇雨,雨后應封閉交通,晾曬至合適含水量后再進行拌和碾壓。6、質量控制措施6.1 主要技術質量要求表 2 石灰粉煤灰土主要技術質量要求厚度(cm)橫坡(%)七天無側限抗壓強度(MPa)壓實度(%)18
15、1.5 0.6 96 6.2 石灰質量控制每進場一批石灰,先進行自檢。石灰按進場批次堆放,插標識牌注明材料名稱、批次編號和產地。石灰消解710 天內使用,根據石灰使用計劃(使用時間和使用數量)對生石灰分批消解攢堆備用。6.3 二灰土壓實度質量控制壓實度通過現場環刀法取樣送檢,按照每 1000m2至少取三個點進行取樣,壓實度達到大于等于 96%方能合格。7、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1)為防止基層表面開花、鼓包,甚至拱起,應嚴格控制石灰中未消解的、大于10mm 的生石灰塊摻入混合料中。(2)為防止混合料含水量過大出現彈軟現象,要嚴格控制石灰、粉煤灰和土的含水量,并做好覆蓋工作。(3)為保證整體強度,混
16、合料攤鋪后,必須針對局部表面離析、骨料集中現象,采用人工重新局部翻拌均勻后再進行碾壓。(4)為防止基層裂縫,在施工過程中應對混合料含水量、粗骨料含量、養生、開放交通時間等進行嚴格控制。8、安全文明施工(1)嚴格按照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劃定的位置堆放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做到圖物相符。(2)所有材料堆放整齊,并懸掛名稱、品種、規格等標牌。(3)水泥按品種、標號堆碼,底層離開地面20cm,堆高不超過 2m,離墻保持 20至 30cm的距離,做到先進先用,零星先用。保證水泥庫的干燥、做好防潮處理,滿足防潮要求。(4)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特殊操作人員須持證上崗。(5)施工過程中注意雨水、污水、檢查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