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B01 施工技術方案申報表(昆水 技案 號)合同名稱: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一標段)合同編號:SZQPTSG-02致:蘇州市水利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我方今提交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一標段)(SZQPTSG-02)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措施計劃工程測量施測計劃和方案施工工法工程放樣計劃專項試驗計劃和方案水上清淤專項方案請貴方審批。 承 包 人: 項目經理: 日 期: 年 月 日 監理機構將另行簽發審批意見。 監理機構:蘇州市水利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簽 收 人: 日 期: 年 月 日 說明:本表一式 份,由承包人填寫。監理機構審簽后,隨同審批意見,承包人、監理機構、發包人、設代機構各1份。昆山
2、水建公司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一標段水上清淤專項方案施工方案昆山水建公司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一標段項目部二一二年三月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一標段)水上清淤施工專項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地點位于昆山市巴城鎮,項目建設單位為蘇州市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建設處,由蘇州市水利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監理,昆山市水利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工程主要內容為:河道拓浚整治、堤防及防汛公路、護岸工程,拆建跨河橋梁2座(石徑大橋、毛家堰大橋),新建支河橋梁4座(新開河大橋、楊北河橋、武神潭橋、小港橋)以及黃金河閘12米一座。起訖樁號為樁號CS36+732. 3-CS40+514. 85,河道長3.58KM。本工程
3、河道水下方在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擬采用200m3/h絞吸式挖泥船開挖。二、工藝流程測量放樣圍堰施工及吹填管潛設水上加壓接力泵站絞吸式挖泥船就位絞吸式挖泥船挖泥、吹填排泥場排水整理三、施工質量與標志設立1、開挖前根據施工圖紙進行實地放樣,放樣測站點的高程精度,不低于五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放樣點的點位誤差不超過如下值:(1)疏浚開挖邊線:水下土1.0m ,岸邊土0.5m; (2)挖槽中心線:士1.0m2、開挖前在河道設計中心線、開口線、開挖起迄點、彎道頂點設立清晰的標志,包括標桿、浮標或燈標等。平直河段每隔50-100m 設一組橫向標志,彎道處加密至50m 。施工標志符合下列各項規定:(
4、1)在開闊水域施工時,各組標志從不同形狀的標排相間設置,同組標志上按安裝顏色相同的單面發光燈,相鄰組標志的燈光,以不同的顏色區別。(2)在挖泥區通往卸泥區、避風錨地的航道上設置臨時性航標,航行條件差、水道狹窄處,在轉向區增設轉向標志;在船泊避風水域內設置泊位標,井在岸上埋設帶纜樁以利船泊緊急停泊。3、施工作業區內沿疏浚河段設立便于觀測的水尺。水尺零點與挖槽設計底高程一致,并滿足以下要求:(1)水尺間距:當水面比降小于1 / 10000 時,每1km 設置一組;當水面比降大于1 / 10000 時,每0.5km 設置一組;(2)水尺設置在便于觀測、水流平穩、波浪影響最小和不易被船艇碰撞的地方;(
5、3)水尺滿足五等水準精度要求;(4)若施工區遠離水尺所在地,則在水尺附近設置水位讀數標志,定時懸掛水位信號或采用其它通信方式通報水位。四、排泥場四周圍堰及泄水口施工水下方排泥場需填筑圍堰,圍堰土方來自河道水上方開挖土方。根據設計要求,l號、2號、3號排泥場的圍堰填筑前,先對原有魚塘進行清基,再填筑圍堰,圍堰頂高程為地面以上3m再加安全超高,圍堰頂寬3.0m,內坡1:2,外坡1:2.5,圍堰外坡腳距離永久征地線距離必須大于10m。除3號、4號排泥場外,每個排泥場縱向設置一道格梗,每150m設置一道橫向格梗,平面上交錯布置,格梗高度與棄土高度一致,頂寬1.0m,邊坡1:1。圍堰填筑時由堤腳開始向上
6、鋪筑。為防止排泥場的水土流失影響周邊農田生產和淤積周邊河道,在排泥場四周開挖泄水口,泄水口由過水口和退水口組成。過水口和退水口位置的選擇主要考慮兩個原則:一是吹填時的污水對周邊環境污染;二是吹泥時泥沙的流失量。五、排泥管線的布設本工程的排泥管線布設擬采用潛管鋪設。輸泥管為優質鋼管,鋼管直徑300mm,壁厚8mm,耐壓1.0kpa以上。排泥管線是挖泥船送泥沙漿至排泥區的管道線路,主要包括:陸上管線(包括管架線)、水上管線(即浮管)及水下管線三種。1、陸上管線(岸管)的設置吹泥管線的平面布置根據挖泥船的總揚程、圍堰的面積、形狀、吹泥距離、吹填高程、潮位變化等各方面的情況,加以綜合考慮,來選定吹泥管
7、線的位置。管線布設盡量避免穿越障礙物,但要盡量避免管線形成過急彎曲。陸上布管線在進入排泥場內的布設,要考慮工程竣工后,每個排泥場最終要求的泥面高程和平整度。管線的布設高程,除考慮排泥場設計高程外,還應考慮沉降量及吹填超高量等因素。為使排泥區獲得較好的平整度,除干線管道外還要布設支線。管線的布設,主要考慮管線的間距,即管口的間距,而管口間距的大小是與絞吸船的泥泵馬力、排泥場地形及吹填土質等因素有關。圍堰與吹填管口的距離隨土質、圍堰結構、高度不同而有差別。一般以不使水流沖刷圍堰為原則,通常保持在15-20m的范圍。在可能情況下,盡量減少使用水上吹泥管線,但必須保證在施工進程中的水上吹泥管線有自然彎
8、曲的足夠長度,水陸管線相接處設置平臺,采用柔性接頭,使水陸管線平順相接,平臺的位置和標高要能適應潮差和水位升降的變化。陸上管線的管架寬度為1.53倍吹泥管直徑;管架距離地面高度不得低于施工期間的高水位。管架離地高度如超過2.0m時要加設斜撐。管線平臺在浮管與岸管的聯接處架設管線平臺,平臺的平面尺寸通常為2m*4m,高程一般與岸管一致。由于平臺要承受船上三節管、伸縮管、吹泥管及吹泥時水重量的荷載,故平臺樁一般都在8根以上,樁尖入土深度要求在6m以上,樁頂安裝鋼質框架以達到均布受力的要求。吹泥管的接頭要嚴密、緊固,為防止泥沙水滲漏,要兩接管段之間必須加密填料。填料可用牛油麻辮、膠皮墊圈等。為避免吹
9、泥管接頭損壞,管底砌塊、襯墊等必須牢固,不能有搖晃、歪斜等現象出現。吹泥管干線與支線之間可用T型或Y型三通管連結,在吹填過程中為管壁受到均勻磨損,延長管子的使用壽命。施工時可以周期性地將管子繞軸旋轉,每次轉動可按三分之一圓周角進行。2、水上吹泥管線(浮管)的設置水上浮筒管線承受水流、風浪及吹填施工時的沖擊力等影響,所以管段間的卡接必須十分牢固可靠,管線布置要呈近似流線型彎曲,不可形成死彎。浮筒管線一定要留有足夠的富余長度,保證絞吸船在前移一定距離的過程中不必拆換。水上浮管線要用管線錨固加以固定。浮筒管線在重載情況下仍然露出水面以上,以便于維修和減少水流阻力。水上浮筒管線與陸上吹泥管線的聯結應根
10、據地形和水位變幅來選擇適當的聯結方式,不僅要聯結牢固防止漏泥,并不因水位變化而出現管段嚴重彎曲。(1)直接聯結:應用鋼絲繩將陸上吹泥管線的首端加以固定,第一節浮管也必須用八字鋼絲繩固定在岸上,防止因浮管漂動將接頭接脫。(2)管架頭聯結:即陸上吹泥線通過管架與浮管橡膠輪管連接,架頭要設置牢固,一般要架設平、斜撐管架頭應用兩檔管架來支撐,間距約1-1.5m。吹填管需用鋼絲繩緊固在橫木上。3、水下潛管的敷設的拆除施工前應對水下潛管的預定位置(包括其前后各50m范圍)進行測量,摸清水下地形,測圖比例宜采用1:1000-1:2000,作為設計方案,并向有關港航監督部門提出申請報告。水下潛管的連結方式分鋼
11、性和柔性兩種。剛性連結使用有法蘭的吹管直接連結而成。柔性管線一般為每隔3-5節(或2-3節)吹泥管(24-30m)配一橡膠軟管接頭連結而成。柔性連結對地形適應性強,沉放起浮方便,一般較多采用。在地形變化較大的地段,應增加1-2節膠管。潛管上升段和下降段的坡度不宜太陡,其兩端點站,并在管路上配備充、排氣閥和水閥等設備。潛管組裝下沉應選擇在風浪較小、息流時進行。水下管的沉放是通過端點站的水泵向管內注水使管線重力大于所受浮力實現的。水下管的敷設方法有牽引法、敷管船法、漂浮法等。施工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分段或整體敷設。管線沉放宜采用一端灌水另一端放氣的方法。沉放完畢,應整體式分段進行加壓檢驗,確保水下管施
12、工質量。在通航區域沉放時,應設立警戒船。沉放后,兩端應下錨固定,并設警戒標志。水下管的拆除是通過空壓機對管內充氣使管線內產生浮力大于管線的總重量來完成水下管起浮、拆除的。有時也可以采取抽水法起浮。起浮后一般采取分段拆除。4、施工注意事項及其它除了在水下管端點設置排氣閥外,在船站吹泥管和水陸管接頭的最高部位處,有時也要設置排氣閥。挖泥船開機前,應打開端點排氣閥放氣,開機時先以低速吹清水,然后才正式開始吹泥。吹填過程中,凡需停機時,都必須先吹清水,沖去水下管中的泥砂,直到排泥口流出清水才停機,以防水下管堵塞。絞吸式挖泥船施工中,要特別注意觀察儀表,泥層不宜太厚,防止泥層崩塌堵塞吸口,造成管內真空產
13、生水錘,破壞水下管。六、絞吸式挖泥船吹填工程施工按照本標段河面寬度及水下方開挖工程量,我公司擬配置150m3/h絞吸式挖泥船及直徑300mm輸泥鋼管進行施工。當流速小于0.5m/s時,采用順流開挖,當流速不小于0.5m/s時,采用逆流開挖。1、絞吸式挖泥船挖泥吹填(1)挖泥測量控制測量包括浚前、施工過程及竣工測量三個階段。各個階段的測量方法和要求如下:1)浚前測量及施工放樣平面控制測量:將根據業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網點為起算點,采用全站儀分別向岸邊幅射布設三個控制點作為本工程的主要控制依據。高程控制測量:施工高程控制將根據業主提供的控制點為起算點,采用電磁波三角高程對向觀測分別向岸邊幅射布設三個控
14、制點,作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點。在開挖前,先對原河底泥面進行測量,以取得全部疏浚區施工前的原泥面標高(水深),這些數據經監理工程師核實和承認,并繪制成平面和斷面圖,圖紙經我方和監理工程師簽字。施工放樣,根據施工圖標出開挖的邊界線。放樣測站點的高程精度不得低于五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水下挖土的放樣點相對于測站點的點位誤差應相關規范要求。2)施工過程測量施工過程測量是為確保正在開挖的區域的工程質量和進度,在挖泥作業期間,保持每周至少一次的施工過程測量,并把測量結果繪制成圖及時提交監理工程師檢查,施工過程測量圖不能作為竣工驗收的依據。3)竣工測量在挖泥結束后進行挖泥竣工測量,竣工驗收僅以本次測量為依據,
15、繪制“竣工水深平面圖”并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查,監理工程師在接到竣工圖后一周內,應說明驗收深度(標高),不合格的需要重新清挖。4)測量方法和要求采用測探儀來進行浚前、施工過程和竣工三個階段的測量,并符合現場行業標準的要求。測量前應對平面控制點,水尺以及測量儀器進行校準,測量資料和圖紙應由合同雙方代表簽字確認。浚前和竣工測量應在48小時前通知監理工程師,并在監理工程師代表或檢查員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施工中測量應在48小時前通知監理工程師,由監理工程師決定是否派代表或檢查員參加。挖泥工程測量橫斷面間距為10米,測點間距為5米,水深誤差為0.1米。保留所有的探測位置記錄和測量的行動軌跡等原始資料,與測量成
16、果資料一起交監理工程師審查。在挖泥結束時,應全面進行一次竣工測量,竣工驗收僅以本次測量為依據。(2)進點定位方法絞吸式挖泥船采用dgps進點定位法,船上配備全球定位系統dgps接收機和裝有電子圖形控制系統的計算機,并把各挖區的設計坐標點輸入計算機后屏幕圖形內顯示。施工定位方便快捷。(3)開工展布開工展布是吹泥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定船位、拋錨、架接水上、水下及岸上吹泥管線等,具體分述如下:1)進點定位進位時按定位方法進入挖土區。鋼樁定位的船可松下鋼樁,拋左、右邊錨,然后挖泥船自行擺動校正船位,使主樁位于挖泥中線位置,并使絞刀頭位于起挖位置。2)對稱鋼樁橫挖法,一般只需挖左右橫移錨用于左、右橫移
17、擺動挖泥。橫移錨錨纜長度應滿足以將錨拋出邊線外,錨纜長度視錨型、水域條件而定。3)邊錨拋設邊錨一般拋出挖槽邊線外10-15m,水域受限制,可以適當縮短些。(4)浮筒管線的拋設浮筒管線一般應在風浪小的水域進行卡接,然后將分段管線拖到預定位置,按順流、順風方向逐段連接后再進位。管線的拋設,由于水域情況差異,拋設程序方法有所不同。管線錨的拋設為減少水流對管線的壓力,穩定管線不使其隨流漂移而造成管線脫節或蹩成死角而拋設管線錨,其間隔視管線長度及水流情況而定,一般取100-200m,錨型及纜長,視流速、底質及風浪而定,風流影響大,底質差時錨重應大些、纜要長些。當流速不大于1.5m/s時,可選用500-1
18、000kg的海軍錨,錨纜用16-25mm的鋼纜。由錨艇或拖輪進行拋設。(5)操作方法挖泥船施工期間將定期對定位用的儀器進行校驗和校準。經常用定位儀器校正船位,以保證實際的開挖位置在設計開挖范圍之內。采用分條分段施工時,應注意條與條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銜接。后施工的地段宜適當與先施工的地區重疊一部分,以避免遺留淺埂。挖泥船的挖深指示標尺和儀器,在施工前應進行校驗。施工前應根據船吃水變化進行修正;在施工過程中,挖泥船應進行自測,自檢、互檢施工質量,并做好每班施工地段和自檢質量記錄。出現質量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因砂土特點顆粒粗,易沉積,為防止堵塞排泥管,開挖厚度及前移距離都不應過大,操作時應依據真空數據,壓力、管內流速、濃度情況保持適當限度,以免出現堵管現象。停機或突然因故停機恢復開機時,必須先吹清水疏通管道。(6)吹填標高和平整度控制吹填施工時,吹泥管管頭加裝消能花灑裝置能減少沖刷力,以確保吹填的標高達到設計標準,以及平整度的要求。在絞吸船施工期間,除了在吹填出泥口(管著呢)四周100m范圍設立若干竹竿標尺,竹竿上噴涂油漆設本層吹填的控制標高,還在每個排泥場配1-2臺推土機。施工期間必須建立嚴格的施工值班觀察制度,確保吹填管頭位置四周吹填高程達到設計要求,以此類推,逐步延伸,使最后竣工驗收的平整度符合相關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