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編制依據1.1軌道交通亦莊線肖村站施工圖紙。1.2國家和北京市現行施工技術規程、驗收規范及標準2. 工程概況肖村橋站位于宋家莊站與小紅門站之間,南四環與成壽寺路交叉口的北側,城外誠家具城廣場上,呈東西走向。車站為地下二層三跨矩形框架結構車站,地下一層為站廳層,地下二層為站臺層。車站起點里程K2+674.600,有效站臺中心里程K2+746.000,車站終點里程K2+867.000,全長192.4m,高13.2m,車站標準段結構外包尺寸為19.713.20m。車站中心里程處頂板覆土厚度為3.257m,車站總建筑面積約10200m2。車站設2個通風道, 3個出入口和1個消防口。總土方回填量約
2、78000m3,車站擬分三期組織施工。3. 施工部署安排為保證結構回填土順利進行,對施工進行有效的部署,保證結構回填質量。3.1 項目管理組織及職責分工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回填施工領導小組,從組織上落實回填質量保證措施。回填施工領導小組組織成員:組 長:王勛副組長:曹廣勤 黃雷 成 員:馬愛云 柳偉生 劉建新 薛引余 王士泉 吳龍堂 王聰鄧崇文 孫宏利3.2 施工準備3.2.1 技術準備3.2.1.1 按圖紙及規范要求合理安排組織施工,按施工規范及施工方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3.2.1.2 繪制取樣平面圖。按回填土的類別、部位繪制回填土的平面和剖面圖,取樣點統一編號;施工
3、時按圖示要求現場分層取樣。3.2.2 材料準備3.2.2.1 本工程因場地狹小,基槽四周沒有存土場地,原基槽土方全部外運棄土,回填土施工利用附屬結構開挖土方進行主體回填;當附屬開挖出的土質條件不符合現場回填要求時,與附近的土方施工單位取得聯系,簽訂土方供應協議;無法連續供應原土時,與建設單位駐工地負責人協商,以緩解回填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原土供應不足情況。3.2.3 機具準備壓路機、推土機、蛙式打夯機、20mm鋼絲網篩子、50mm鋼絲網篩子、標準斗、小推車、木夯、平頭鐵鍬、尖頭鐵鍬等,彩條布、防火草簾。3.3 施工順序安排3.3.1 本工程地下結構占地面積大,結構復雜,工期緊,施工場地狹小,地
4、下回填土工程量大;根據以上特點,按照總進度計劃安排,回填土的施工需分段、分部位。3.3.2 首先從軌排井東側向東回填,然后回填軌排井中間部位,最后回填軌排井以西,待盾構吊裝口及軌排井安裝口施工完畢后在進行回填。3.4 施工進度計劃安排本工程地下結構面積大,施工周期長,回填土施工應根據結構施工進度及時插入。工長根據現場的施工情況,做好土源的準備工作及勞動力計劃安排,保證總進度計劃的順利實施,回填土工期:2009年10月23日2009年11月7日。3.5 材料試驗序號工 程 部 位主要材料名稱回填土步數及取樣數量1結構頂板素土見附圖13.6 勞動力計劃本工程回填土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長,施工作業面小
5、,因此,勞動力安排應根據工作情況,隨時進行調整,高峰期不得少于10人。主要施工機械設備用量計劃表序號設備名稱數量規格型號1壓路機2臺12T2推土機2臺3蛙式打夯機2臺420mm鋼絲網篩子1個550mm鋼絲網篩子1個6木夯2臺4. 施工部位的技術要求及作業條件4.1 施工部位主體結構頂部回填,由結構頂板填至管梁頂,待軌排井及盾構吊裝口施工完畢在回填剩下土方。4.2 回填要求采用素土回填, 嚴格按設計和規范要求選料,確定含水量控制范圍,對每批回填用土進行現場試驗。在現場填土前檢查其含水量并經現場監理檢查合格后再進行回填。4.3 作業條件4.3.1 結構混凝土強度全部達到設計要求強度的100%以上,
6、方可回填。4.3.2 土方回填前應驗收結構頂標高;并應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填方區。防水保護層頂板雜物清理干凈,若有積水須排除干凈,并采取截水措施防止表面滯水或施工用水流入填方區。回填前,有實驗員測得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回填時保證含水率接近最佳含水率。含水率過大時采取換土或摻入適量生石灰粉的方法處理 。4.3.3 標準擊實試驗:土方回填料確定后,項目部質檢員、試驗員邀請監理工程師共同在回填存土場地或供土場區內進行取樣,抽取的土樣應具有代表性,各土層和各性狀的土都應包括。土樣抽取后送實驗室做標準擊實試驗,確定最優含水率下的最大干密度。4.3.4 現場壓實試驗:標準擊實試驗完成后,即在施
7、工現場安排壓實試驗,壓實試驗的目的:(1)核查土料壓實后是否能夠達到設計或規范規定的壓實干密度值;(2)核查壓實機具的性能是否滿足施工要求;(3)選定合理的施工壓實參數:鋪土厚度、土塊限制粒徑、含水量的適宜范圍、壓實方法和壓實遍數;(4)確定有關質量控制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每100m3的范圍內取一具有代表性的點進行壓實試驗,不同的回填部位采用不同的壓實機具:50cm以內采用蛙夯夯實,50cm以上采用機械碾壓不得開震動;蛙夯夯實遍數從4遍開始用環刀法抽取試樣,測定干密度值,達不到要求再夯實6遍、8遍測定直到合格;履帶式推土機從第6遍開始測定,然后測定8遍、10遍,最后通過測定確定合適的碾壓遍數
8、、鋪土厚度、土塊限制粒徑等參數。4.3.5 施工前技術交底:土方回填前,由技術部門向作業班組、質檢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將回填部位的材料要求、根據壓實試驗確定的壓實參數、施工方法等技術要求,交代清楚。5. 主要施工方法5.1 施工工藝工藝流程:結構頂清理檢驗土質分層鋪土分層碾壓檢驗密實度修整找平驗收(1)分層鋪攤填土。分層填土夯實,分層25CM,碾壓密實度95%(分層鋪壓厚度見附圖)。回填時應采取措施,避免結構受到不對稱荷載的影響。碾壓時,輪跡應相互搭接,防止漏壓。局部因機械無法碾壓的地方配合人工夯實,人工夯實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機分層打夯密實,回填土分層壓實后,應按規范規定環刀取樣,達到要求后再
9、鋪上一層土。(2)回填采用素土回填,回填土不得含有垃圾、淤泥、腐植物、碎磚、石塊及大于10cm硬土塊,回填至管梁頂。(3)壓實要求,分層回填,分層壓實50cm以內采用蛙夯夯實,25cm一層,分層夯實,50cm以上采用壓路機,壓路機靜壓不得開震動。(4)分段回填,在搭接處做成臺階狀。隨鋪土將夯實層留成階梯狀,每步臺階寬度不得小于臺階厚度的二倍;臺階從夯實后的土中切出,不得做假臺階。(5)布置測點見附圖,100m2取一測試點。5.2 施工方法5.2.1 頂板回填(除盾構井和軌排井處)回填土施工時,首先將基底內的雜物清理干凈,風吹入的樹葉、木屑、紙片、塑料袋等垃圾雜物;在結構頂板及反梁滿撲PE薄膜片
10、,在其上用C20細石混凝土做保護層,在反梁兩側及基坑邊墻兩側加設聚苯板(20厚)主要起到保護結構防水層的作用。素土施工時,應適當控制含水量。工地檢驗方法是:用手將素土緊握成團,兩指輕捏即碎為宜。如土料水分過大或不足時,應晾干或灑水潤濕。鋪土:回填土施工時,每步鋪土厚度為200250mm(人工夯實的鋪土厚度不大于200mm),鋪完土打夯前找平。夯實: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實,每步夯擊不少于三遍,打夯時應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縱橫交叉;機械打夯完成后,靠墻邊及轉角處需人工用木夯夯實,打夯要領為“夯高過膝,一夯壓半夯,夯排三次”。回填土施工縫的留設:不得在墻體轉角處留接槎,上下兩層素土的接槎距離
11、不得小于500mm,施工縫位置按每層500mm寬留出踏步槎。找平與驗收:回填素土最上一層完成后,應拉線或用靠尺檢查標高和平整度,超高處用鐵鍬鏟平;低洼處應及時補打素土。回填土每層夯(壓)實后,根據相關的規范規定,分別按取樣平面圖(見附圖1)的點位進行環刀取樣,測出素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設計要求或規范規定后,方可進行上層回填土的施工。5.3 質量標準5.3.1 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5.3.2 回填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或施工規范的規定。5.3.3 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實。取樣測定夯實后土的干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質量密度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應大
12、于0.08g/cm3,且不應集中。環刀取樣的方法及數量應符合規定。在機械碾壓不到的地方,配合人工夯實,要確保無漏夯。5.3.4 回填土工程質量檢驗標準見下表回填土工程質量檢驗標準(mm)項序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mm)檢驗方法場地平整人工機械主控項目1標高3050水準儀2分層壓實系數碾壓度95%按規定方法一般項目1回填土料設計要求取樣檢查2分層厚度及含水量設計要求水準儀3表面平整度2030鋼尺或水準儀5.4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5.4.1 基礎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才能進行回填土的施工,以免對結構造成損壞。5.4.2 虛鋪土過厚、夯實不夠或冬施時凍土塊較多會造成回填土下沉,而導致地面、散水裂縫甚至下
13、沉。 5.4.3 未按要求測定干土質量密度:回填土每層都應測定夯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鋪攤上層土。試驗報告要注明土料種類、試驗日期、試驗結論及試驗人員簽字。未達到設計要求部位,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5.4.4 回填土下沉:因虛鋪土超過規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時有較大的凍土塊,或夯實不夠遍數,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機雜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凈,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滲入墊層中,受凍膨脹等造成。這些問題均應在施工中認真執行規范的有關各項規定,并要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5.4.5 回填土夯壓不密:應在夯壓時對干土適當灑水加以潤濕;如回填土太濕同樣夯不密實呈“橡皮土”現象,這時應將“橡
14、皮土”挖出,重新換好土再予夯實。6. 施工保證措施6.1 質量保證措施6.1.1 土方填筑時,對填筑段應選派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在現場填筑中進行監督并密切配合監理工程師的檢查工作。6.1.2 試驗干容重不合格的不得進行下道工序。6.1.3 在土方填筑過程中,安排專職試驗員分步取樣,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下步土的回填。6.1.4 在堆土料場,不定期對土料的含水量進行檢查,對于含水量較高的土料應及時翻曬,待其含水量達到要求后方可進行回填。6.1.5 出現不合格的回填土,必須及時返工、修理和補強。6.1.6 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安裝足夠的照明設施,防止因鋪填超厚而造成夯擊不密實;嚴禁運土車輛
15、直接向槽內倒土。6.1.7 回填的土內不得摻入石灰粉或建筑垃圾,土質必須符合相關規范及設計要求。6.1.8 土方填筑完工后,首先對工程全部填筑部位按國家有關規范規程規定的有關內容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報請工程師進行驗收。6.2 成品保護措施6.2.1 回填土施工前應對所有回填部位的外露防水層及防水保護層進行檢查,發現破損處及時通知防水施工隊修復;施工過程中,現場應安排專業防水員巡查,施工人員發出破損處必須及時修復。6.2.2 頂板防水保護層強度必須達到100%以上時方可進行回填。6.2.3 機械碾壓時,距墻邊不得小于1000mm。6.3 安全消防保證措施6.3.1 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
16、帽。6.3.2 回填過程中,槽邊必須設專人監護;夜間施工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備。6.3.3 運輸土方的車輛在槽邊的停放距離不得小于2米,卸土時,槽邊監護人員必須通知槽內施工人員遠離卸土點。6.3.4 回填土施工人員在塔吊旋轉半徑內施工時,掛鉤人員必須將起吊物件綁扎牢固,信號工指揮塔吊司機盡可能避開回填土施工人員的作業區域,起吊后確認物件安全可靠方可行走。6.3.5 上下工作面交叉作業時,上層施工人員嚴禁向下拋擲雜物。6.3.6 蛙式打夯機操作必須配備兩個人,一人拉線,一人扶夯,操作人員必須戴好絕緣手套穿好絕緣鞋;打夯機回頭或轉彎時應關掉打夯機電源,打夯過程中不得甩動電源線。6.3.7 施工現場嚴
17、禁吸煙。防凍保溫材料應隨時清理,集中碼放,并應有可靠的防火措施。6.4 環境保護措施6.4.1 土方運輸采用全封閉式車輛,施工現場大門口主通道處設置車輛沖洗臺,并設專人清掃進出車輛,車輛經清掃或沖洗后方可出場,嚴禁車輛帶泥砂出場,運輸時防止遺撒飛揚,并跟蹤檢查。施工通道設專人清掃并進行不定時灑水,保持場內路面清潔。6.4.2 現場回填土方及場外存土區應堆放整齊,隨用隨進,并采取嚴密遮蓋措施。6.4.3 土方回填施工時超過五級風應暫停施工。7. 冬季施工7.1 根據施工總進度計劃安排,本工程在冬季施工前除盾構吊裝井和軌排井外均可回填完畢。盾構吊裝口和軌排井要待機械安裝完畢方能回填,針對即將到來的
18、冬季,我們項目部針對回填土做好準備工作,以確保回填土的施工質量及結構的防凍。依據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97中的有關規定,對原土及作業面必須做好保溫防凍工作,以確保回填土的施工質量。7.2 冬期回填土施工冬期回填土每層鋪土厚度不大于250mm,其中凍土塊體積不得超過填土總體積的15%(如存在大粒徑凍土塊應做破碎處理),粒徑不大于100mm。攤鋪時,凍土塊應均勻分布,逐層壓實。回填土施工應連續進行,以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層受凍,如有施工間歇或必須留置施工縫時,應按每500mm厚、500mm寬留出踏步槎,并立即在已填土上表面做防火草簾保溫處理。在降雨或降雪前應及時壓實作業面表層松土,并將作業
19、面作成拱面或坡面以利排水,雨后應晾曬或對填土面的淤泥清除,雪后應將表面積雪清掃干凈。8. 附圖8.1 附圖1:頂板回填土取樣布點圖目 錄1. 編制依據12. 工程概況13. 施工部署安排13.1 項目管理組織及職責分工13.2 施工準備13.3 施工順序安排24. 施工部位的技術要求及作業條件34.1 施工部位34.2 回填要求34.3 作業條件35. 主要施工方法45.1 施工工藝45.2 施工方法55.3 質量標準55.4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66. 施工保證措施66.1 質量保證措施66.2 成品保護措施76.3 安全消防保證措施76.4 環境保護措施87. 冬季施工88. 附圖810.1 附圖1:頂板回填土取樣布點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