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化施工技術方案一、苗木及主要材料供應計劃本工程苗木眾多,有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等,所有苗木我單位根據以往的購苗網絡和最新的市場調研,在各主要苗木產地擇優選擇苗木花圃商供應。苗木供應根據施工進度計劃作到隨種隨到。杜絕苗木已到施工場地而還不能種植的現象。所有材料選擇最方便快捷的路線由汽車直接運輸進場。其他輔助材料,例如農家肥(或復合肥)、殺蟲殺菌劑、除草劑、手工工具均在當地采購。二、苗木種植方案1、施工準備(1)、施工前先對照設計文件、圖紙、資料進行反復核對,搞好配合工作,發現問題,應先解決相關施工與技術問題。(2)、仔細落實苗木,落實勞力、材料、機具以及運輸材料。(3)、認真勘察現場、氣候、土
2、質、水源、交通障礙物等條件。2、平整地面綠化地的平整按城市園林綠化規范規定在10cm以上,30cm以內平整綠化地面至設計坡度要求,平面綠化地平整坡度控制在2.5-3%坡度。根據實際的線形與標高構筑濕地,0.02i 0.1,確保水能排到指定的蓄水池。同時清除現場碎石及雜草雜物。3、定點放線(1)、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定點放線,對于無固定點的綠化種植,則大致劃出樹群栽植范圍用目測法進行定點,定點時還必需注意植株株型的美觀性與方向性。(2)、自然式栽植的定點,保持自然;樹叢的定點,先用白灰劃出樹叢的范圍線,用木樁標出主體樹、配置樹的位置,以便定位栽種。4、挖坑換土(1)、挖種植坑穴時,嚴格按照定
3、點放線所標定的位置及種植穴尺寸操作,喬木樹坑的直徑至少大于土球直徑或樹木根部伸展寬度40cm,樹坑深度至少為 80cm的圓筒形,超過樹根深度或土球深度至少為20cm;灌木樹坑的直徑大于土球直徑或樹木根部伸展寬度30cm,深度超過灌木土球或根部底部至少為 15cm;常用規格的土球直徑為70-110cm,其相應的種植穴為90-160cm。(2)、挖坑時把表土與底土、好土與壞土分別堆放,遇有3 厘米以上石塊、磚瓦、石灰渣及其他建筑材料時予以清除。挖坑、槽后施入基肥。(3)、樹坑在種植前先灌透底水,待底水全部滲透后進行苗木栽種。5、苗木的選用(1)、選用符合設計圖紙及工程量清單規格要求的苗木或按照監理
4、工程師的要求選用苗木。(2)、應選擇枝干健壯,形態優美的苗木,苗木移植盡量減少截枝量,嚴禁出現沒枝的單干苗木,喬木的分枝點應不少于四個,樹型特殊的樹種,分枝必須有 4 層以上。(3)、規則式種植的喬灌木,(如廣場上列植喬木等)同種苗木的規格大小應統一。(4)、叢植或群植的喬灌木,同種或不同種苗木都應高低錯落,充分體現自然生長的特點。植后同苗木相差30cm左右。6、起掘苗木起苗關鍵:保證土球的完整。(1)、起苗在土壤濕潤狀態下進行。(2)、在起掘苗木時,必須帶土球移栽,土球的直徑,落葉喬木為樹干胸徑的 8-10 倍,灌木土球直徑一般為樹高的1/3 或冠徑的 1/2;常綠樹喬木為樹干胸徑的10-1
5、2 倍,灌木土球直徑一般為樹高的1/2;土球用草袋包扎牢固。(3)、起球包扎一般在土球開挖前,要先標記好樹干的南北向,以便在定值時按原來的方向栽種,這樣既有利于成活,也有利于防止夏季被陰面樹皮遭日灼、冬季原陽面干皮被凍傷。根據土球直徑不小于大樹主干直徑8-10 倍的要求,先將上層的浮土去掉,以見到地面密集交錯的根系為度;再在四周開挖槽溝,注意保護好截根后新萌發的細須根;通常土球厚度以預留土球下方不見太多的細根為度,可控制在 80-100cm之間,挖好土球后,用3cm粗優質草繩纏繞,通常采用桔子形包裝法。在土球吊裝、抬運過程中,為保證土球不破碎,采用網袋吊裝,小心輕放不能勒傷主干樹皮,以免影響成
6、活。(4)、包封截面對大樹主干短截和側枝縮剪部位的傷口進行包封處理,在放倒后、栽植前進行比在栽種后包封方便易行。包封的方法是:用塑料薄膜包扎截口,用剪成正方形的薄膜片把截干部位和縮枝剪口包裹嚴實后捆緊,可有效防止斷面水分的消耗,對保證移栽的成活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移栽后遇到長時間的干旱,則成為移栽能否成活關鍵之一,另外,還可以防止雜菌感染切口引起斷面霉爛。7、苗木運輸運輸關鍵:避免苗木枝條折斷,水分散失。本工程苗木運輸采用5 噸運輸車,運輸時注意隨挖隨運,做好蓬部覆蓋工作,以免水分散失。大苗在搬運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挖好和打好土球的苗木,主要采用吊車裝車,對于極個別不能吊裝的苗木,首先
7、要用三角架吊離樹坑,然后采用多棵滾木墊于樹木土球下,結合人工挑抬,慢慢移動到路邊可裝車的地方,移動過程中盡量避免土球磕碰破碎。(2)、移動到苗圃路邊的苗木采用二次裝運法運輸,首先由吊車將苗木吊到小的車輛上,運送到寬敞的地方,再將上大的加長運輸車,吊裝時,主要采用網袋兜住土球進行吊裝,如需在主干放吊繩,則主干要采用多層包扎,避免勒傷樹皮,裝車后在車廂后擋板放置樹干處墊厚的草袋,避免主干樹皮破裂損傷,裝車時統一土球放在車廂前。裝運裸根苗,樹根向前,樹梢向后,碼放整齊;土球苗木裝車時,按車輛的行駛方向,將土球向前,樹冠向后。(3)、裝車前首先進行保濕處理,對樹干和主枝采用事先用水濕潤的麻布進行2 層
8、包扎,同時對小的樹枝進行束枝捆扎,避免在運輸中水分散失和折斷。裝車前,還要仔細檢查并核實苗木的種類、規格、質量以及數量。(4)、裝車后,對苗木采用篷布覆蓋,車廂前部不透風,減少苗木運輸中由于風吹日曬導致樹木及土球的水分散失。(5)、在運輸前觀察好運輸路線,并與沿線交警部門做好協調工作。(6)、裝運帶土球的苗木,植株高度在2 米以下的立放,2 米以上的斜放,土球向前、樹梢朝后,并保證做到放平、塞嚴、擠嚴土球的碼放層數保證不能過多。(7)、人工卸妝苗木時,輕拿、輕提、輕放,不弄傷苗木,不弄破土球。8、苗木栽植各項栽植工序應密切銜接,應做到隨挖、隨運、隨種、隨養護。樹木起掘后,不得曝曬或失水,若不能
9、及時種植,應采用保護措施,如覆蓋、假植等。(1)、科學的安排栽植工作,結合施工路線沿線的實地條件,全盤考慮,統一規劃。(2)、栽植前先檢查坑的大小及深度,以確保其符合標準。苗木及草被種植時間盡量選用最佳的陰而無風天,晴熱天則安排在上午11 時前或下午 3 時后進行。(3)、苗木在栽植前剪去枯病枝、受傷枝。栽植時,先擺正位置,底部用土填實,再解除包扎草繩。(4)、栽植過程按照先喬灌木、后草本的栽植順序進行。(5)、樹苗定坑后,前后左右對齊,分層填土踏實、提苗培土、做好樹盤。(6)、栽植樹木后立即澆水,最遲在24 小時內必須澆上第一遍水,水要澆透,以利返青復活。如未下雨,則以后每隔3-5 天澆一次
10、水。9、灌木的栽植(1)、回填底部植土:伴有基肥的土為底部植土,在接觸根部的地方應鋪放一層沒有拌肥的干凈植土,使溝深與土球高度相符。(2)、排放苗木:將苗木排放到溝內,土球較小的苗木應拆除包裝材料再放入溝內;土球較大的苗木,宜先排放溝內,把生長姿勢好的一面朝外豎直看齊后墊上固定土球,再剪除包裝材料。(3)、填土插實:填入好土至樹穴的一半時,用木棍將土球四周的松土插實,然后繼續用土填滿種植溝并插實。(4)、淋定根水:栽植后,必須在當天對灌木淋透定根水。10、喬木種植的施工方法(1)、點放線:坐標定點法根據植物配置的疏密度先按一定的比例在設計圖及現場分別打好方格;在圖上用足量出樹木在某方格的縱橫坐
11、標尺寸,再按此位置用皮尺量在現場相應的方格內。儀器測放法用經緯儀或小平板儀器根據地上原有基點或建筑物、道路將樹群或孤植依照設計圖上的位置以此定出位置。目測法對于設計圖上沒固定點的喬、灌木,如樹群、灌木叢等可用上述兩種方法劃出栽植范圍,其中每株樹的位置和排列可根據設計要求在所定范圍內用目測法進行定點,定點時應注意植株的生態要求并注意自然美觀。定點后,宜采用白灰打點或打樁,標明樹種、坑徑、栽植數量(指灌木叢和樹群)(2)、種植穴:以所定灰點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坑的大小依土球規格及根系情況而定,帶土球的應比土球大16-20cm,裸根苗的應保證根系充分舒展,坑的深度應比土球高度深10-20cm。除行
12、道樹的坑外,坑的開頭一般宜用圓形,且須保證上下口徑大小一致。(3)、喬木的種植起苗:起苗:作為苗木的喬木要求桿形通直,分又均勻,樹冠完整、均稱;莖體粗壯,無折斷折傷,樹皮無損傷,土球完整,無破裂或松散;無病蟲害。特殊形態的苗木要符合設計要求。起苗時間:起苗時間在苗木休眠期;并保證栽植時間與起苗時間緊密配合,做到隨起隨栽。起苗方法:起苗前1-3 天應適當淋水使泥土松軟。起苗要保證苗木根系完整,裸根起苗應盡量多保留根系并留宿土;若掘出后不能及時運走,應埋土假植。帶土球苗木起苗應根據氣候及土壤條件決定土球規格,難成活的樹種要考慮加大土球,一般土球直徑為胸徑的6-10 倍,土球的高度可比寬度少 5-1
13、0cm;土球的形狀可根據施工需要挖成方形、圓形、長方的半球形等,土球應削光滑,包裝嚴密,打緊草繩,確保土球不松散、底部不漏土。驗苗:花木質量的好壞,對綠化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樹苗運到場地后,要嚴格把好驗苗關。要嚴格按設計文件、工程量清單及相關的驗收規范中規定的樹苗高度、胸徑、冠幅、泥球大小等標準進行驗苗。苗木規格的規定,應視為最低下限,凡是達不到標準的,均應視為不合格苗,要予以退回。未經分級分類的苗木,首先應進行分級、分類。把同類型、同級別的樹種、放在一起,按樹冠大小、高度不同,分別進行歸類,剔除混雜苗木。采取列植方式栽植的樹種,要使高度盡量相近。把相同等級的苗栽在一起,一方面有利于今后管
14、理,同時也有較好的景觀效果。在分類、分級時還要及時去除病蟲為害植株,或對這些病蟲株進行消毒、殺菌、殺蟲處理,確認對今后生長發育不會再有影響后才能利用。對根系病蟲害應特別注意清除和防治,對根部受傷又有輕微病蟲害的樹,可以利用殺菌劑、殺蟲劑浸根處理半小時左右,用清水沖洗后再行種植。根系修剪:挖苗造成根系受傷、斷裂、根皮撕裂時,根系傷口不容易愈合,且易感病、腐爛或失水干枯。因此,栽植前必須進行根系修剪,以促使根系盡快愈合。對于喬木、小喬木來說,根系修剪特別重要,因其受傷的多數是骨干根,同時也造成地上部枝干的枯死。根系修剪要求傷口平滑,盡量多留分枝,剪口貼近修剪,修剪傷口能小則小。為了栽植的方便,個別
15、過長的主根側根也可回縮剪去一截,留下和定植穴深度、寬度相近的長度即可。修剪時盡量要保留須根。個別劈裂嚴重、不便于去除的根,將劈裂傷口消毒后用草繩扎緊,讓其自然愈合。綁扎的草繩要在根系增粗生長后能自行撐斷或腐爛,不能用不易腐爛的鐵絲、塑料繩等。根系復水:長途運輸的苗木,運輸途中根系易失水,會降低栽植成活率。為提高栽植成活率,栽植前可對有些樹種采取根系復水處理。具體方法是,在栽植前將失水根系放在清潔水中浸泡半天左右,不耐水的樹木根系浸泡時間可以縮短一些。一般至韌皮部按壓后有彈性、未死亡小須根開始呈飽滿狀時就可以取出栽植。未木質化的根浸水時間過長易死亡,可改用噴水的方法使須根吸水。根系蘸漿根系進行修
16、剪后,要在稀漿內蘸一下,使根系包上一層泥漿,這樣有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也利于根系保濕以及傷口愈合,促進發根。如根系有病蟲害、又不能完全去除時,可在稀泥漿內加入適量殺蟲劑或殺菌劑。在稀泥漿里,可加入千分之一濃度的過磷酸鈣,以利于定植后新根生長。根系蘸漿時,注意不要蘸到植株葉片上,蘸漿的苗木待陰干后再種植。打漿可選用粘土。將粘土放在事先挖好的坑內,邊加水邊攪拌,直至被攪成稀泥。枝葉修剪:苗木在挖掘和運輸過程中常造成枝葉損傷,如枝條折斷、拉傷、磨傷、擦傷、撕裂、葉片破損等。在栽前要通過修剪,處理受損枝條。為了提高栽植成活率,要剪去一部分枝葉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損失,緩沖根系吸水和枝葉耗水矛盾。在栽植前,
17、應根據樹木的朝向和周圍環境進一步修剪,以處理受損枝葉為目的的修剪,主要采取回縮緊湊骨干枝和枝組,采用疏枝的方法去除一部分蘗枝、徒長枝、過密枝。受傷枝條在修剪時,要求回縮枝條并把傷口剪平,去除折斷的部分,對易傷流的枝干要盡量減少大傷口,必要時可用塑料薄膜或油紙對大傷口進行包扎保護,以減少水分的蒸發。修剪時還要從留下的枝條上剪去一部分新梢、幼嫩葉片和老葉。幼嫩葉片要和嫩枝梢一起剪除,使樹體生長暫時停止或減緩生長速度,這樣有利于樹體恢復;老葉片同化能力很低,及早的去除可減少養分的消耗。剪去幼嫩枝葉,抑制生長點活動,疏除一些綠枝葉可減少樹體消耗。對于葉片多的常綠樹種能明顯提高成活率,對一些不容易發枝的
18、樹種、傷口不容易恢復的樹種和以觀賞樹形為主的樹種,修剪時應注意盡量不要破壞其難以恢復的樹形。樹木定植:栽植時應選豐滿完整的樹冠面向主要視線。群植樹木應按設計要求組合。樹種定植時,要按中心位置把苗木放在挖好的定植穴內,把根系舒展開。在扶正時宜移動土球,忌搖動樹干。一人扶直苗木,另一人把土填在樹根周圍,先填樹穴內挖出的較細的表土,再填較粗土壤。填入1/3 土后,將樹苗輕輕上提,同時抖動,使土壤和根系密切接觸。然后分層填土,邊填土邊用木棍搗實,同時要保持樹干直立。樹苗越大,搗實土壤工作越重要。種植帶土球的樹木時,要把土球放在定植穴中心部位,從土球和樹穴之間空隙處填入客土,邊填土邊晃動樹,使空隙處填入
19、的土和樹穴邊緣緊密結合,同時用棍子將空隙處搗實。栽植時要注意使根頸部位與地面相平。在樹穴內栽樹后,有一個樹木土球重力自然下沉的問題。如果土球下沉后,根頸被埋于地面以下,則形成根頸低于地面的“捏脖”現象,會使定植后的樹木生長受到抑制、樹冠擴大受到影響。所以,定植時要考慮土壤下沉因素,種植時適當高一些。種好樹后,要在樹干周圍作成饅頭形土堆,使土壤對近干周圍起著一個保護作用,同時又有利于根部保濕,可提高栽植成活率。澆水前,要在定植穴周圍作一道土埂,以防止澆水時水外溢,以便使澆水全部流入根系周圍和定植穴內。定植后采取的措施:樹木定植后,要立即澆一次透水,盡快包扎好枝干,立支柱防倒伏,經常向枝葉上噴水保
20、濕,并及時平整好場地。A、澆透水定植后的第一次澆水稱為定根水,必須澆透。如第一次不澆透,土壤上易起殼,會影響第二次澆水下滲。第一次澆透水能使根系和土壤密切結合,澆水后土埂內的水經一段積存時間慢慢下滲,待水完全滲進后,可封蓋浮土,以防止水分蒸發,以利根系恢復生長。定根水可采用內河水。栽植后,應在三日內再復水一次,復水后若發現泥土下沉,應在根基補充栽培土。B、枝干包扎保濕枝干上的皮孔,有在外界干燥時向外排水以保持樹皮濕度的功能。新種植的樹木,由于根系吸水跟不上,排水大枝干附近又缺少葉處保護,常易造成枝干因高溫、干燥引起灼傷或枝干脫水而干枯現象。因此要對枝干經常噴水。為了使枝干保持濕度,要用保濕材料
21、草繩進行包扎,草繩主要纏繞包扎主干和骨干枝沒有枝葉的部分,一般維持一年或樹木成活并開始正常生長時,可拆除包扎物。C、立支柱大苗栽植后要立支柱。立支柱可保證苗木生長直立,同時避免苗木受外力影響而晃動、使根系不能很好生長,在近干周圍形成空洞,遇雨時容易在樹干周邊洞內積水而影響主干或根系生長。立柱的材料和立柱方式根據樹木大小和設計要求進行支撐。D、噴水保濕為了提高樹木的栽植成活率,栽植后,要不斷向枝干、葉片上噴水保濕,維持葉片膨壓,這樣可充分利用留存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積累養分。可派專人用皮管或噴霧器不定期向枝葉、主干噴水,直至樹木成活、新葉長出并能正常生長時為止。三、苗木種植環境保障措施1、種植土
22、壤:保證苗木種植土壤含有的苗木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水分、各種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2、清除廢物:清理影響綠化工程施工的障礙物和影響植物生長的巖石、碎磚瓦塊、建筑垃圾、雜草以及所有對植物生長的不利因素清除掉。將采用挖掘機深埋、外運的方式進行清除廢物。3、土壤改良:采用深翻、客土栽培、增加有機肥、回填種植土等手段來完成土壤的改良。(1)、深翻:種植前對綠地進行一次深翻,根據綠地土壤理化性質有針對性地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料。種植后結合中耕除草和冬耕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促使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加空隙度。(2)、客土栽培:對土壤要求特別的一些樹種,采用樹穴換土的方法,來滿足其生長所需的土壤。(3)、回填種植土:我們將根據土壤的理化性質和綠化種植設計所列的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來確定是否進行回填種植土。種植土選擇肥沃、疏松、PH值一般為中性或微酸性、不帶雜草和石礫的種植土,并選擇符合綠化種植設計中大多數植物的生物學特性來其生長的種植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