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苗木的栽培方法及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主要苗木的栽植方法:1、種植前土壤的處理:綠化開始前,按照圖紙布置和要求找出需要栽植的區域,對栽植區域內的土地進行平整、翻松、如有垃圾土的地方必須更換好土,施入底肥,并做無蟲害化處理。同時在施工周邊堆土要高出地平面,防止建筑垃圾水流入施工區域。2、施工放線和挖樹穴:根據施工圖紙進行放線,在放線的過程中,水電管網一定要繞開樹穴和固定建筑物,繞開有可能因為造微地型引起的積水地方。除雨水井外,管網出口要留在不易積水的地方。挖穴要根據所種植樹木的規格計算出樹穴的大小,樹穴的大小要適中,樹穴過大,樹木易倒伏。樹穴上下要垂直,不能出現鍋底狀,樹穴的深度要比實際栽植深1
2、5-20cm,施入底肥,同時把生根粉灑入地部。3、采購苗木:對于所購苗木,首先就近考慮大的專業苗木基地,同一個工地的苗木要選擇大小相同,棵型一致,生長旺盛的苗木。土球大小應為苗木胸徑的10-12倍為易。在吊裝和運輸過程中一定要采取防護措施。防止碰撞以及水份的流失。對于綠籬和草坪的采購也選擇生長旺盛,但近期無施過肥的苗木為宜。在起挖前要進行一次澆水。綠籬和草坪的采購量要比實際數量要多一些。4、苗木的栽植、綠籬的種植和草坪的鋪設:苗木栽植前對苗木進行體檢,苗木的規格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樹型是否一致,在運輸過程中,苗木是否受到傷害,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大樹栽植時要考慮樹木的朝向,朝向應與移植前的朝向一致
3、。放正,除去根系的外包裝,分層填土,夯實。綠籬和苗坪栽植前一定要對種植區土壤的生理化性能進行化驗分析,必要時采取相應的消毒,施肥,旋耙和客土等改良土壤技術措施,要求種植土含有機質,團粒結構完好,具有較好的通氣,透水,保肥能力。綠籬栽植后應及時粗修剪,粗修剪后及時澆水,并進行遮陽處理。草坪栽植后應踩實,再澆水。澆水后露出的不能打碎的土塊、礫石、樹根、樹樁和其他垃圾應清除并運到監理工程師同意的地點廢棄。栽植施工技術方案 本工程喬木是綠地中主要景觀樹種,栽植的好壞直接影響綠地的景觀效果。按喬木移栽規程及我公司長期積累的經驗,移栽操作流程如下:選苗 平衡疏松修剪 挖穴及土壤改良 挖掘包裝 保護裝運(夜
4、間運輸) 種植 支撐綁扎繞桿 澆水及地面覆蓋 噴葉面蒸騰抑制劑、光合作用促進劑 精心養護。a、 選苗優先選用經切根處理、兩次移栽的苗木,確保成活率,根據圖紙設計要求,常綠喬木樹種植時帶泥球移植。b、平衡疏松修剪技術關鍵解決措施修剪方法正確,修剪程度合理小葉喬木用疏枝方法,剪去重疊枝芽,保持樹冠均勻。闊葉喬木疏葉,對重疊枝,內膛枝、平行枝、徒長枝進行修剪。做好走向標記。c、移植適期技術關鍵解決措施選擇苗木生理適應的最佳移植時間,并考慮氣候條件,以確保成活率。苗木一般在平衡疏松修剪后,樹苗再發芽前種植。選擇陰而無雨,晴而少風的天氣進行。d、挖穴改良土壤技術關鍵解決措施按照設計圖紙準確放樣。正確的挖
5、穴方法,穴底施基肥的數量和方法放樣、挖穴方法嚴格按照圖紙要求。每株大規格喬木先填入好土15CM至穴底,再用25KG腐熟的有機肥或糖渣與改良的細土混合均勻并填入穴內,然后在覆蓋5-10CM細土(見圖1)。樹坑的直徑(或正方形樹穴的邊)為較土球直徑大40CM,深度與直徑相等,必須垂直下挖,上下口徑基本相等。e、挖掘包裝技術關鍵解決措施減少葉面蒸發量。保護好樹冠。不能撕裂樹根,根段面平。打好雙腰箍雙網絡泥鰍球。選定主觀賞面做好定向標記。起苗前在樹冠葉面上噴灑葉面水分蒸發抑制劑,可以減少葉面水分蒸發,保持植株水分代謝平衡,同時不會影響樹木呼吸和光合作用。用的小方鐵楸把未曾切根的部位沿泥球外沿切根,切口
6、要平,若有難切的大根可以用手鋸鋸斷。枝大規格喬木及喬灌木的地徑的6.3倍為土球直徑,豎直往下挖。挖掘溝寬度以便于人在溝內操作為度,泥球豎向深度取直徑的70%,泥球底部向內收縮,底部直徑約為泥球直徑的二分之一。消去泥球表面浮土,把泥球修整好,取草繩一端栓在樹木地徑上,開始扎泥球,一手拉緊草繩緊扎在一起,寬15-20CM,隔開相同距離,再打一個同樣腰箍,然后打網絡,待雙網絡打好后,把泥球輕輕向一邊傾斜,切斷底部樹根。在主觀賞面上做好標記牌,并把選苗時的編號牌放在顯眼處f、裝車運輸技術關鍵解決措施確保安全操作。吊繩扎泥球位置正確。扎泥球不松,樹木不損壞。輕吊輕放,樹根放在車頭部位,泥球下塞三角木穩住
7、泥球,樹木桿與車拉板接觸處襯墊稻草或草包并用繩子縛住。運輸車上有專人押運,遇架空線等障礙物時要妥善安排。較長距離運輸要覆蓋油布。g、種植技術關鍵解決措施處理可能出現的樹皮損傷。有效噴施生根素。把樹冠最佳的一面放在主觀線上。栽植深度保證在土壤下沉后,根頸與表面等平。用愈傷劑涂樹皮損傷處。檢查泥球,如有松散漏底的,樹穴應在漏底的相應部位填上改良過的細土,樹木放入樹穴后不能出現空隙。從運輸車上直接放入樹穴,并對好定位標記。樹木就位后用噴霧噴施生根素,要均勻、噴透。施用1605根菌,避開強光,噴施菌肥后立即覆土均勻撤入回填土,分層夯實。做堰、澆水、待完后覆土,第二天再做堰澆水、封土。樹穴表面用枝葉、草
8、包等覆蓋。h、支撐、綁扎、繞桿技術關鍵解決措施正確使用十字扁擔樁。縛扎所用鉛絲凡與樹接觸都必須穿在橡皮管內或墊橡皮。繞桿草繩松緊適度。使用十字扁擔固定,扁擔樁的堅樁長度不少于2.3M,入土深度過1.2M,位置在土球范圍外,水平樁離地面1M以上,兩水平樁十字叉位置在樹干的上風向,扎縛處墊橡皮管這類耐磨軟墊。大規格苗木用草繩繞計至2M高處或一級分叉處。i、澆水及養份的補給:對于大樹的澆水,我們在以往的施工中總結出了一定的經驗:第一遍水應把周圍新填土澆透,土球不能透,在新填土陰實后進行二次澆水,這次土球必須澆透。23天后進行三次澆水,陰干后封土踩實。對于不對稱、過密的枝條進行修剪美化。修剪后的樹型近
9、可能一致,由于一些樹齡較大的苗木,由于移植時根系受到傷害,水份和養份的吸收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們采用滴灌的方式補給水份和營養。j、進行防護措施:在種植的施工區域外圍用彩布條進行圈定,并派專人進行看護。主要苗木的栽培方法及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方法:苗木采購施工準備與臨時設施工程挖樹坑施工測量放線綠化工程苗木起挖土球包扎樹木的載植養 護 管 理苗木運輸栽植收 尾 工 程施工施工工藝流程圖檢查材料、材料搬入準 備材 料施 工完 成施工現場的確認檢查施工圖制訂工程計劃完成養護驗收整地防風支柱載植挖穴放線養護材料搬入 施工順序測量放線綠化地整理苗木采購挖樹坑苗木起挖苗木土球包扎苗木運輸苗木種植苗木
10、養護竣工驗收1.測量放線1.1測量控制:針對本工程的特點,現場建立平面控制系統,以便在整個施工期間針對所有工程項目的施工進行測量控制。1.2平面控制系統 擬采用導線測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統,測量儀器采用全站儀。對指揮部提供的水準點的坐標、高程進行復核,設置直線控制樁,控制樁位置應在穩定可靠、便于施工期間保存及使用方便。直線控制樁設在公路外邊及紅線處。重要交點樁采用三角點進行控制。2、綠化工程主要施工方法:2.1施工程序2.1.1施工準備工程 熟悉施工圖:按設計選擇材料,選定苗木;組織基肥;三通一平;臨時工棚,施工機具到場。2.1.2選定坐標網,和業主、設計方共同確定高程控制樁,現場測量放線。
11、2.1.3鋪設表土2.1.4整理綠化地。2.1.5樹木定點挖坑栽植。2.1.6綠籬、花卉的栽植。2.1.7清理現場,竣工驗收2.2 施工方法準備工作重點應放在熟悉圖紙、組織材料、苗木、地表土質、腐熟有機肥三個方面。熟悉圖紙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只有了解圖紙,才能夠在施工過程中指揮正確,用料準確,方法得當、質量過硬。苗木的大小、規格、長勢、樹冠都要按要求選擇最好的,并盡可能對樹冠形狀做出移植時的朝向標記。表土應為松散的、具有透水作用并含有有機物質的土壤,能助長植物生長,不應含有鹽、堿土,且無有害物質以及大于25mm石塊、棍棒、垃圾等,表土生長有茂農作物、草或其它植物時證該土質是良好的。腐熟有機肥
12、是防止燒苗木根、防止病蟲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所以對此項作為前期準備的重點。2.2.3種植準備應按照綠化工程布置圖的圖紙標出種植地段、種植位置及其品種輪廓,并進行放樣,在種植之前這些布置要得到監理工程師的檢查認可。所有植物應考慮公路沿線地區特點,選擇適合于當地氣候條件易于生長的、并有豐滿的干枝體系和茁壯的根系。植物應無損樹節、摩擦樹皮、受風凍傷害或其他損傷,植物外觀應顯示出正常健康狀態,能承受上部及根部的適當修剪。無特殊規定或圖紙標明,所有植物應在苗圃采集。2.2.4整理綠化地種植前應對綠化種植區內進行地表準備,覆蓋表土范圍的地表面,先進行粗略平整,進行深翻,原土過篩。在80cm以內沒有雜物
13、和白灰。當土壤質地較差時,要采取換土措施為將來植物生長打下基礎。對土壤壓實有三種方法:a、澆水壓實;b、車輛壓實;c、用壓路機壓實。對土壤壓實是保證草坪地是否平整的關鍵措施。因此,我們十分重視。綠化地壓實后,還要進行放線細致整頓,把地平高差控制在2cm以內。種植地段應修整到符合監理工程師指示的線形和坡度,并具有舒順的外型。在種植中所有的大石塊、土塊、硬土及其他雜物和不適于種樹的材料,均應由自工地移走。處理好表土和底土應分開,并得到監理工程師的認可。2.2.5樹坑開挖、刨坑時應以所定位置為中心按規定劃一圓圈作為刨坑的范圍。刨坑、刨槽位置要準確,坑徑應根據根系、土球大小及土質情況而定,刨坑、刨槽要
14、直上直下成桶型,不得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以免造成窩根或填土不實。坑徑一般可比植物的根系或土球直徑大0.2-0.3M。、挖坑時應把表土和底土分別置放,不同的土質也分開堆放。堆放位置以不影響栽植為宜。刨坑到規定深度后在坑底天底土。2.2.6苗木種植、種植前按照設計要求首先要選擇樹冠豐滿,分枝點高度及分枝方向合理,生長態勢良好的樹木。、植物以單株、成捆、大包或容器內裝有一株或多株植物運到工地后,均應分別系有清楚的標簽,標明植物的名稱、尺寸、樹齡或其他詳細資料,這對鑒別植物是否符合規定是必要的。當不能對各單株植物分別標明時,標簽內應說明成捆、成包以及容器內的各種規格植物的數量。、規則式種植保持對稱平衡
15、,行列種植樹木應在一條線上,相鄰植株規格合理搭配,種植樹木保持直立,在行道、行列樹必須橫平豎直,栽植時可按10或20株按規定位置準確的栽上一株作為對齊的依據,然后再分別栽植,注意觀賞面的合理朝向。、種植應按照設計圖紙要求核對苗樹木品種、規格及種植位置。種植前要檢查種植穴的大小及深度,不符合要求時要修整種植穴。 應進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將劈裂根、病蟲根、過長根剪除,并對樹冠進行修剪保持地上地下平衡。種植時應在陰天或雨前進行,為了提高成活率,栽植各種苗木必須帶土球移植。土球規格應大于樹木胸徑的15倍以上,挖土球時應在大于土球20cm處進行挖掘,待基本挖成時,再進行整修,使其符合要求。為了防止土球散坨
16、,土球在纏草繩前,最好用麻袋片包裝住,而后包扎牢固。在進行裝車,卸車時,輕拿輕放,防止損壞土坨。在運輸過程中,要進行適當覆蓋或噴水,以免植物水分蒸騰過度,影響成活。、散苗、裸根苗應掌握隨掘、隨運、隨栽植,盡量縮短根部的暴露時間,以利成活。栽植前要對裸根苗的根系進行修剪,剪口要平滑,將帶土球的苗和灌木應該將圍攏樹冠的草繩剪斷。散苗時要輕拿輕放,行道樹要順路的方向放樹苗,以免影響交通。散帶土球的樹木時,要注意土球完整,盡量少滾動土球。運到現場的喬木高度應符合圖紙要求,其徑(樹高出地面1.3M處)應不小于30CM。按圖紙所示,種在坡腳或沿邊溝的灌木不小于1.0M.、挖坑時坑徑要大于土球60-80cm
17、,便于種植時操作,栽植時要分3-4次夯實,使土球和土壤密接。栽種完畢后,每株樹木要釘三根支撐,防止刮風而倒伏傾斜、樹木種植后應澆水、支撐固定,應在種植穴周圍筑成10-15CM的灌水土堰,土堰不得漏水。新植樹木應在當天澆透第一遍水,以后根據實際的情況及時補水。種植5CM以上的喬木應設支柱固定。支柱應牢固,綁扎樹木處應夾墊物,綁扎后樹干應保持直立。2.2.7苗木修剪、枝條截斷時應留外芽,剪口應距留芽位置以上1CM。剪口平滑,不得劈裂。修剪直徑2CM以上大枝及粗根時,截口必須削平并涂防腐劑。、具有明顯主干的高大落葉喬木應保持原有樹型,適當疏枝,對保留的主側枝應在健壯芽上剪短。、無明顯主干、枝條茂密的
18、落葉喬木,對于干徑10CM以上的樹木,可疏枝保持原型,對干徑5-10CM的買歐姆,可選留主干上的側枝。保持原有樹型進行剪短。地被植物、花卉成片栽植以整體覆蓋地面為原則,要求枝條互相搭接,修剪整齊、密度合理、景觀效果好。地被植物的種植應注意個體之間的關系,認真領會設計意圖,充分展現植物的群體美與個體美,創造最佳觀賞效果。地被植物、花卉成片栽植以按期整體覆蓋地面為原則,要求枝條互相搭接,修剪整齊、密度合理、景觀效果好。、綠籬、花卉用地的精細整理:(a)、所有綠化喬灌木栽植完畢,下一步開始種植綠籬,種綠籬之前我們要精細整地,由于栽苗時,人踩車扎,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并板結。(b)、首先我們用鐵鍬深翻3
19、0-40cm,清理出栽樹時扔下的草繩、落葉、剪掉的枯枝以及石塊等雜質。然后把準備好的優質混合肥料施入進去,每畝不少于70kg,以利綠籬的生長發育。(c)、再用0.8cm篩子把所用土壤全部過篩一遍,然后按圖紙要求把篩過的土用耙整平,使中間略微高出周圍,保持千分之二的坡度,以利排水。整個工程完成后,使種植土達到以下標準:、種植土富含有機質;、種植土團粒結構完好;、種植土具有較好的通氣透水保肥能力;、土壤PH值居中。、花卉、綠籬的放樣:對于色帶綠籬的的種植,技術人員現場負責,要按照設計圖放大到土面上。、花卉、綠籬的栽植:從花圃挖起花苗之前,應先灌水浸濕圃地,起苗時根土才不易松散。同種苗木、花苗的大小、高矮應盡量保持一致,過于弱小或高大的都不要選用。苗木運到后,應即栽即種,不要放了很久才栽。栽植苗木、花苗時,應從中央開始栽,栽完中部圖案紋樣后,再向邊緣部分擴展栽下去。在栽植同一模紋的花卉時,若植株稍有高矮不齊,應以矮植株為準,對較高的植株則栽得深一些,以保持頂面整齊。苗木、花苗的株行距應按設計每平方米株數栽植。栽植完成后,要立即澆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