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湖北省體育局訓練競賽基地武術訓練中心,武術訓練中心建筑面積4425平方米,建筑層數為一層,局部二層,建筑高度分別為11.5米、14米,結構形式為框架、網架結構。散手館為單層大空間,屋蓋以下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排架結構,墩基基礎,建筑層數1層,建筑面積為774,中間由四條主排架梁,梁軸線橫向間距7.5m,縱向軸線跨度21.5m,建筑高度10.6010.95m,梁截面尺寸為550mm*1950mm,每根梁兩端由2根600*700框架柱支撐,屋面平板厚度120mm,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結構構件的裂縫控制等級為三級。本工程主要重難點為B區散手館屋面模板支架設計。1
2、、高大梁的支模架搭設;2、本工程梁跨度較大,最大跨度為36m。二、施工部署 1、材料準備考慮到本工程為全現澆框架結構,因此模板材料大量采用膠合板模板。木模(拼條),膠合板模板具有不收縮、不翹曲、不開裂、均質、接縫少、周轉率高、加工方便等優點。模板支撐及加固系統采用50100木枋、483.5鋼管、可調節頂托、12、14對拉螺栓等。2、組織設置(1)管理人員組織及職責分工:主任工程師:負責項目經理部全面技術、質量工作技術負責人:全面負責技術、模板方案編制工作模板技術負責人:1、對模板工程進行技術交底;2、對施工過程進行監控;3、負責模板工程驗收土建質檢員:1、對模板工程質量進行監控、檢查,督促不合
3、格項目的整改;2、對建材質量進行檢查、監控測量員:負責工程的全部放線工作、保護控制樁、水準點(2)勞務分包隊人員組織及職責分工:項目部技術部技術負責人:1、全面負責技術工作2、負責交底執行情況模板工長;1、對模板加工、安裝向工人交底;2、對模板加工安裝進行現場指導。質檢員:1、對模板工程質量進行監控、檢查,落實不合格項目的整改;2、負責模板工程自檢。測量員:配合項目部進行墻、柱、門窗放線工作。3、技術準備項目總工組織項目經理部技術、生產人員熟悉圖紙,認真學習掌握施工圖的內容、要求和特點,與建設、監理共同協商解決,取得一致意見。 4、機具準備主要機具及工具準備詳見下表:名 稱規 格功 率數 量單
4、頭扳手開口寬(MM)17-19,22-24圓盤鋸MJ-1063KW3臺平刨MB-5033KW3臺手電鉆8把手提電鋸M-651A1.05KW8臺手提電刨0.45KW8臺壓刨MB1065705KW2臺手電鉆鉆頭直徑12-20MM12把砂輪切割機2臺鋼管彎曲機1臺水準儀2臺經緯儀1臺水平尺長450/500/550MM鋼卷尺100/50/30/5M直尺2-3M工程檢測尺2M塞規一般三、模板安裝 (一)柱模板安裝1、柱模板的設計柱模面板選用915183018膠合板,豎楞及柱箍選用50100松木方,對拉螺栓選用12鋼筋,其間距、數量分別見下表。柱模板用料參考表面板材料柱子斷面柱箍斷面柱箍間距豎楞18膠合板
5、600700、6006001根12螺栓400mm/50050100mm松木方2、柱模的施工順序: 安裝柱模時,應先在樓面上彈出柱軸線及邊線測定標高找平柱腳立柱模加柱箍支設側面穩定斜撐澆搗砼拆柱模(修整,翻至上一層使用)。 3、柱模施工的要點及細部要求 為保證斷面尺寸,在柱斷面的四個腳用25253mm角鋼焊接或鋼筋頭在柱筋上作限位,用水準儀將相鄰的準點轉移到柱鋼筋上,以此標高來控制柱模頂的標高。 柱與梁板的接頭尺寸準確與否是影響結構外觀的主要因素,在施工中也是難點之一。首先在安裝柱模時,控制好垂直度與斷面尺寸大小,梁板模安裝基本結束時,在梁板模上做二次放樣,核對柱頭是否偏位,對柱施工縫留設較低的
6、柱頭應加設一道柱箍,防止漲模。 在柱模接頭處,用電鉆鉆出兩個孔洞,排除柱頭積水,以保證砼質量。 清理孔留設:為了清理干凈柱內垃圾、鋸末、木屑等,在柱一側模底下留出100200的清掃洞口,從而保證砼澆搗質量。 松方木柱模安裝示意圖(二)梁、板模板安裝1、梁、板模板及支撐的設計面板選用915183018膠合板,內楞分別選用50100、木方,對拉螺栓選用12鋼筋,外龍骨采用483.5mm雙鋼管。梁截面 BD=550mm1950mm,梁支撐立桿的橫距(跨度方向) l=0.43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桿。內龍骨布置7道,內龍骨采用50100mm木方。外龍骨間距600mm,外龍骨
7、采用雙鋼管48mm3.5mm。對拉螺栓布置6道,在斷面內水平間距200+300+300+300+300+300mm,斷面跨度方向間距600mm,直徑14mm。 具體布置見立桿平面布置圖。板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10.8米,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 b=0.85米,立桿的橫距 l=1.00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梁板支模架立桿底部均坐落在16#槽鋼上,槽鋼開口朝上,注意槽鋼擺放整齊,符合立桿間距要求。2、梁板模板安裝操作流程如下: 先按梁板各自要求搭設滿堂腳手架(沿主梁梁位走向安放梁兩側支架)上龍骨、次楞木梁模安裝樓板面模板安裝梁底立桿(頂托)增加搭設梁板鋼筋安裝掃地桿、剪刀撐等加固桿件的搭設
8、梁板混凝土澆筑養護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3、梁模板梁模板安裝后,要拉中線進行檢查,復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對齊,待平板模板安裝后,檢查并調整標高,將木楔釘牢在墊板上。各頂撐之間要設水平撐或剪刀撐,以保持頂撐的穩固。為了深梁綁扎鋼筋的方便,在梁底模與一側模板撐好后,就先綁扎梁的鋼筋,后裝另一側模板。次梁模板的安裝,要待主梁模板安裝并校正后才能進行。4、平板模板平板模板安裝時,先在次梁模板的兩側板外先彈水平線。水平線的標高應為板底標高減去平模板厚度及擱柵高度,然后按水平線上牽桿托木,托模上口與水平線相齊,再把靠梁模旁的擱柵先擺上,按設計間距,擺放擱柵,最后在擱柵上鋪釘平模板。為了便于拆模,只在模板端部或
9、接頭處釘牢,中間盡量少釘。為了節約模板,不造成浪費現象,大面積配板位置先用標準尺寸的整塊膠合板對稱排列,不足部分留在中央及兩端,用膠合板鋸成所需尺寸嵌補。所有板縫力爭拼密縫,確保砼表面光滑平整。5、模板拆除A、模板拆除的要求 不承重或側壓的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構件不變形,邊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除。 承重模板應在與結構或構件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塊符合規定時,才能拆除。 B、拆模注意事項 拆模前要有混凝土強度報告,并制定拆模程序、拆模方法及安全措施,在經過申請批準后方可拆模。模板拆除時要設置警戒線,并有專人監護。嚴禁硬砸亂撬,搖晃振動,不得將撬棒直接著力于砼表面及受力薄弱的局部位置。
10、 已拆模的結構,應在砼達到設計標號后,才允許承受全部設計荷載。當承受施工荷載大于計算荷載時,必須經過核算加設臨時支撐。 拆除時不要用力過猛過急,拆下來的木料要及時運走、整理。 拆模程序一般應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重大復雜模板的拆除,事前應制定拆模方案。 拆除跨度較大的梁下支柱時,應先從跨中開始,分別拆向兩端。 快速施工的梁和樓板模板,其底模及門架支撐的拆除時間應對所有砼的強度發展情況分層進行核算,確保下層樓板及梁能安全承載。四、模板施工質量要求1、模板及其支撐結構的材料、質量,應符合規定和設計要求。2、模板及支撐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并不致發生不允
11、許的下沉與變形,模板的內側面要平整,接縫嚴密,不得漏漿。3、模板安裝后應仔細檢查各部構件是否牢固,在澆灌砼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如發現變形、松動等現象,要及時休整加固。4、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和預留洞口均不得遺漏,安裝必須牢固,位置準確。5、現澆整體式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規定:現澆結構模板安裝允許偏差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mm)1軸線位置柱、梁52底模上表面標高+2,53截面內部尺寸柱、墻、梁+2,-54層高垂直(每層垂直度)35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6表面平整(2m長度上)5五、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1、支模過程中應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如遇途中停歇,應將就位的支頂、模板聯結穩固,不得空架浮擱
12、。拆模間歇時應將松開的部件和模板運走,防止墜落傷。2、拆模時應搭設腳手板。3、拆樓層外邊模板時,應有防高空墜落及防止模板向外倒跌的措施。4、拆模前應制定拆模程序,拆模方法及安全措施,嚴禁硬砸亂撬,搖晃振動,不得將撬棒直接著力于砼表面及受力薄弱的局部位置。 5、模板拆不下來時,可用木棰敲擊模板,拆除的模板切不可高,拋下,以免傷人及損傷模板。6、進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腳,正確地使用個人勞動保護用品;7、拆除模板一般用長撬棍,不允許站在正在拆除的板下。8、二人抬運模板時,要互相配合,協調工作。傳遞模板時,工具應用運輸工具或繩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亂扔。 六、梁模板高支撐架的構造和施工要求工
13、程經驗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規范的相關要求外,還要考慮以下內容 1.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 a.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 2.立桿步距的設計: a.當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可以采用等步距設置; b.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但變化不要過多; c.高支撐架步距以0.9-1.5m為宜,不宜超過1.5m。 3.整體性構造層的設計: a.單水平加強層可以每4-6米沿水平結構層設置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須與立桿連接,設置斜桿層數要大于水平框格總數的1/3; b.在任何情況下,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
14、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 4.剪刀撐的設計: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足立面滿設剪刀撐; b.中部可根據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設置。 5.頂部支撐點的設計: a.梁底立桿頂部設置可調節頂托,其距離支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 6.支撐架搭設的要求: a.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 b.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范的要求; c.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
15、變形的; d.地基支座的設計要滿足承載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 b.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計算書附件一、600600柱支撐計算書柱模板支撐計算書 一、柱模板基本參數 柱模板的截面寬度 B=600mm,B方向對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600mm,H方向對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計算高度 L = 10800mm, 柱箍間距計算
16、跨度 d = 500mm。 柱箍采用雙鋼管48mm3.0mm。 柱模板豎楞截面寬度50mm,高度80mm。 B方向豎楞5根,H方向豎楞5根。 柱模板支撐計算簡圖 二、柱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 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產生荷載標準值。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為0時(表示無資料)取200/(T+15),取5.700h; T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
17、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10.0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0.850。 根據公式計算的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40.440kN/m2 實際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40.450kN/m2 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3.000kN/m2。 三、柱模板面板的計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應該按照均布荷載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如下 面板計算簡圖 面板的計算寬度取柱箍間距0.50m。 荷載計算值 q = 1.240.4500.500+1.43.0000.500=26.370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
18、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50.001.801.80/6 = 27.00cm3; I = 50.001.801.801.80/12 = 24.30cm4; (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載設計值(kN/m); 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20.225+1.41.500)0.138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501000
19、1000/27000=1.847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20.225+1.41.500)0.138=2.176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176.0/(2500.00018.000)=0.363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20.2251384/(1006000243000)=0.034mm 面
20、板的最大撓度小于137.5/250,滿足要求! 四、豎楞木方的計算 豎楞木方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應該按照均布荷載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如下 豎楞木方計算簡圖 豎楞木方的計算寬度取 BH 兩方向最大間距0.138m。 荷載計算值 q = 1.240.4500.138+1.43.0000.138=7.252kN/m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3.626/0.500=7.252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7.2520.50 最大剪力 Q=0.60.5007.252=2.176kN 最大支座力
21、 N=1.10.5007.252=3.988kN 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5.008.008.00/6 = 53.33cm3; I = 5.008.008.008.00/12 = 213.33cm4; (1)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181106/53333.3=3.40N/mm2 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176/(25080)=0.816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
22、計值 T=1.30N/mm2 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6776.043500.04/(1009500.002133333.5)=0.126mm 最大撓度小于500.0/250,滿足要求! 五、B方向柱箍的計算 豎楞木方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 P: P = (1.240.45+1.43.00)0.138 0.500 = 3.63kN 柱箍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木方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060m
23、m 最大支座力 Qmax=11.517kN 抗彎計算強度 f=0.384106/8982000.0=42.75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41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六、B方向對拉螺栓的計算 計算公式: N N = fA 其中 N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 對拉螺栓的直徑(mm): 12 對拉螺栓有效直徑(mm): 10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mm2): A = 76.000 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kN): N = 12.920 對拉
24、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11.517 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 七、H方向柱箍的計算 豎楞木方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 P: P = (1.240.45+1.43.00)0.138 0.500 = 3.63kN 柱箍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木方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060mm 最大支座力 Qmax=11.517kN 抗彎計算強度 f=0.384106/8982000.0=42.75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
25、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41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八、H方向對拉螺栓的計算 計算公式: N N = fA 其中 N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 對拉螺栓的直徑(mm): 12 對拉螺栓有效直徑(mm): 10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mm2): A = 76.000 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kN): N = 12.920 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11.517 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附件二、600700柱子柱模板支撐計算書 一、柱模板基本參數 柱模
26、板的截面寬度 B=600mm,B方向對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700mm,H方向對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計算高度 L = 10800mm, 柱箍間距計算跨度 d = 400mm。 柱箍采用雙鋼管48mm3.0mm。 柱模板豎楞截面寬度50mm,高度80mm。 B方向豎楞5根,H方向豎楞5根。 柱模板支撐計算簡圖 二、柱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 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產生荷載標準值。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為0時(表示
27、無資料)取200/(T+15),取5.700h; T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10.0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0.850。 根據公式計算的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40.440kN/m2 實際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40.450kN/m2 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3.000kN/m2。 三、柱模板面板的計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應該按照均布荷載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如下 面板計算簡圖 面板
28、的計算寬度取柱箍間距0.40m。 荷載計算值 q = 1.240.4500.400+1.43.0000.400=21.096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0.001.801.80/6 = 21.60cm3; I = 40.001.801.801.80/12 = 19.44cm4; (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29、荷載設計值(kN/m); 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16.180+1.41.200)0.163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5610001000/21600=2.579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16.180+1.41.200)0.163=2.057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057.0/(2400.00018.000)=0.429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v = 0.
30、677ql4 / 100EI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16.1801634/(1006000194400)=0.065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162.5/250,滿足要求! 四、豎楞木方的計算 豎楞木方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應該按照均布荷載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如下 豎楞木方計算簡圖 豎楞木方的計算寬度取 BH 兩方向最大間距0.163m。 荷載計算值 q = 1.240.4500.163+1.43.0000.163=8.570kN/m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3.4
31、28/0.400=8.570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8.5700.40 最大剪力 Q=0.60.4008.570=2.057kN 最大支座力 N=1.10.4008.570=3.771kN 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5.008.008.00/6 = 53.33cm3; I = 5.008.008.008.00/12 = 213.33cm4; (1)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137106/53333.3=2.57N/mm2 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
32、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057/(25080)=0.771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6777.142400.04/(1009500.002133333.5)=0.061mm 最大撓度小于400.0/250,滿足要求! 五、B方向柱箍的計算 豎楞木方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 P: P = (1.240.45+1.43.00)0.138 0.400 = 2.90kN 柱箍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木方傳遞力。 支撐
33、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048mm 最大支座力 Qmax=9.214kN 抗彎計算強度 f=0.307106/8982000.0=34.18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41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六、B方向對拉螺栓的計算 計算公式: N N = fA 其中 N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 對拉螺栓的直徑(
34、mm): 12 對拉螺栓有效直徑(mm): 10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mm2): A = 76.000 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kN): N = 12.920 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9.214 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 七、H方向柱箍的計算 豎楞木方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 P: P = (1.240.45+1.43.00)0.163 0.400 = 3.43kN 柱箍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木方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
35、x=0.081mm 最大支座力 Qmax=10.618kN 抗彎計算強度 f=0.402106/8982000.0=44.76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46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八、H方向對拉螺栓的計算 計算公式: N N = fA 其中 N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 對拉螺栓的直徑(mm): 12 對拉螺栓有效直徑(mm): 10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mm2): A = 76.000 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kN): N = 1
36、2.920 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10.618 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附件三、梁側模板計算書 一、梁側模板基本參數 計算斷面寬度550mm,高度1950mm,兩側樓板高度12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膠合板。 內龍骨布置7道,內龍骨采用50100mm木方。 外龍骨間距600mm,外龍骨采用雙鋼管48mm3.5mm。 對拉螺栓布置6道,在斷面內水平間距200+300+300+300+300+300mm,斷面跨度方向間距600mm,直徑14mm。 模板組裝示意圖 二、梁側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 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
37、土側壓力產生荷載標準值。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為0時(表示無資料)取200/(T+15),取5.714h; T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1.95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0。 根據公式計算的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46.800kN/m2 實際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47.000kN/m2 倒混凝土時產
38、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4.000kN/m2。 三、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面板的計算寬度取0.60m。 荷載計算值 q = 1.247.0000.600+1.44.0000.600=37.200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60.001.801.80/6 = 32.40cm3; I = 60.001.801.801.80/12 = 29.16cm4; 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剪力圖(kN) 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39、N1=4.351kN N2=12.522kN N3=10.612kN N4=11.248kN N5=10.612kN N6=12.522kN N7=4.351kN 最大彎矩 最大變形 V = 1.1mm (1)抗彎強度計算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34610001000/32400=10.679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6685.0/(2600.00018.000)=0.928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40、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1.058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296.7/250,滿足要求! 四、梁側模板內龍骨的計算 內龍骨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通常按照均布荷載連續梁計算。 內龍骨均布荷載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計算寬度得到。 q = 12.522/0.600=20.869kN/m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12.522/0.600=20.869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20.8690.60 最大剪力 Q=0.60.60020.869=7.513
41、kN 最大支座力 N=1.10.60020.869=13.774kN 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5.0010.0010.00/6 = 83.33cm3; 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4; (1)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751106/83333.3=9.02N/mm2 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7513/(250100)=2.
42、254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60N/mm2 抗剪強度計算不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67717.391600.04/(1009500.004166666.8)=0.385mm 最大撓度小于600.0/250,滿足要求! 五、梁側模板外龍骨的計算 外龍骨承受內龍骨傳遞的荷載,按照集中荷載下連續梁計算。 外龍骨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橫向支撐鋼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174mm 最大支座力
43、Qmax=13.231kN 抗彎計算強度 f=0.761106/10160000.0=74.90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3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六、對拉螺栓的計算 計算公式: N N = fA 其中 N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 對拉螺栓的直徑(mm): 14 對拉螺栓有效直徑(mm): 12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mm2): A = 105.000 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kN): N = 17.850 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44、(kN): N = 13.231 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附件四、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 計算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 計算依據2施工技術2002.3.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杜榮軍)。 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10.8米, 基本尺寸為:梁截面 BD=550mm1950mm,梁支撐立桿的橫距(跨度方向) l=0.43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 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桿。 圖1 梁模板支撐架立面簡圖 計算中考慮梁兩側部分樓板混凝土荷載以集中力方式向下傳遞。 集中力大小為 F = 1.225.0000.2001.0000.430=2.
45、580kN。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0。 一、模板面板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連續梁計算。 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 1.荷載的計算: (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0001.9500.430=20.963kN/m (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3500.430(21.950+0.550)/0.550=1.218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1.000+2.000)0.5500.430=0.710kN 均
46、布荷載 q = 1.220.963+1.21.218=26.616kN/m 集中荷載 P = 1.40.710=0.993kN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3.001.801.80/6 = 23.22cm3; I = 43.001.801.801.80/12 = 20.90cm4; 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剪力圖(kN) 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1.877kN N2=5.939kN N3=5.939kN N4=1.877kN 最大彎矩 最大變形 V = 0.1mm (1)抗彎強度計算
47、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10310001000/23220=4.436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3002.0/(2430.00018.000)=0.582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140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183.3/250,滿足要求! 二、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 (一)梁底木方計算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
48、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5.939/0.430=13.811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13.810.43 最大剪力 Q=0.60.43013.811=3.563kN 最大支座力 N=1.10.43013.811=6.533kN 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5.008.008.00/6 = 53.33cm3; I = 5.008.008.008.00/12 = 213.33cm4; (1)木方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255106/53333.3=4.79N/mm2 木方的抗彎計算強
49、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木方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3563/(25080)=1.336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木方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67711.509430.04/(1009500.002133333.5)=0.131mm 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430.0/250,滿足要求! 三、梁底支撐鋼管計算 (一) 梁底支撐橫向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
50、載P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494mm 最大支座力 Qmax=17.483kN 抗彎計算強度 f=0.919106/4491.0=204.70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6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計算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無需要計算。 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
51、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7.48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不滿足要求,可以考慮采用雙扣件! R8.0 kN時,可采用單扣件; 8.0kN12.0kN時,應采用可調托座。 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7.48kN (已經包括組合系數1.4)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2910.800=1.673kN N = 17.483+1.673=19.156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52、l0/i 查表得到;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60 A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24 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l0 計算長度 (m); 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由公式(1)或(2)計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為1.167; u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u = 1.700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53、0.10m; 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公式(3)計算 l0 = k1k2(h+2a) (3) k2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2取值為1.026; 公式(3)的計算結果:l0=1.1671.026(1.500+20.100)=2.035m =2035/16.0=127.616 =0.412 =19156/(0.412424)=109.597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 表1 模板支架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k1 步距 h(m) h0.9 0.9h1.2 1.2h1.5 1.5h2.1 k1 1.243 1.185
54、 1.167 1.163 表2 模板支架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k2 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h+2a或u1h(m)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55、 1.079 1.097 1.114 1.132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1.92 1.0 1.007 1.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
56、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1.091 以上表參照 杜榮軍: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附件五、樓板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 計算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 計算依據2施工技術
57、2002.3.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杜榮軍)。 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10.8米, 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 b=1.00米,立桿的橫距 l=0.85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 圖 樓板支撐架立面簡圖 圖 樓板支撐架立桿穩定性荷載計算單元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0。 一、模板面板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靜荷載標準值 q1 = 25.0000.2001.000+0.3501.000=5.350kN/m 活荷載標準值 q2 = (2.000+1.000)1.000=3.000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58、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100.001.801.80/6 = 54.00cm3; I = 100.001.801.801.80/12 = 48.60cm4; (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載設計值(kN/m); 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5.350+1.43.000)0.300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9610001000
59、/54000=1.77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5.350+1.43.000)0.300=1.912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912.0/(21000.00018.000)=0.159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5.3503004/(1006000486000)=0.101mm 面板的最大撓
60、度小于300.0/250,滿足要求! 二、支撐木方的計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載下連續梁計算。 1.荷載的計算 (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0000.2000.300=1.500kN/m (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12 = 0.3500.300=0.105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q2 = (1.000+2.000)0.300=0.900kN/m 靜荷載 q1 = 1.21.500+1.20.105=1.926kN/m 活荷載 q2 = 1.40.900=1.260kN/m 2.木
61、方的計算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3.186/1.000=3.186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3.191.00 最大剪力 Q=0.61.0003.186=1.912kN 最大支座力 N=1.11.0003.186=3.505kN 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5.008.008.00/6 = 53.33cm3; I = 5.008.008.008.00/12 = 213.33cm4; (1)木方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319106
62、/53333.3=5.97N/mm2 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木方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912/(25080)=0.717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60N/mm2 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木方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6771.6051000.04/(1009500.002133333.5)=0.536mm 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1000.0/250,滿足要求! 三、橫向支撐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
63、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1.956mm 最大支座力 Qmax=11.046kN 抗彎計算強度 f=0.891106/4491.0=198.30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85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kN
64、;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1.05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不滿足要求,可以考慮采用雙扣件! R8.0 kN時,可采用單扣件; 8.0kN12.0kN時,應采用可調托座。 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荷載標準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 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1)腳手架鋼管的自重(kN): NG1 = 0.12910.800=1.394kN 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 雙排架自重標準值,設計人員可根據情況修改。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1.0000.850=0.298k
65、N (3)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 NG3 = 25.0000.2001.0000.850=4.250kN 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5.942kN。 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1.000+2.000)1.0000.850=2.550kN 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NG + 1.4NQ 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 = 10.70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 i 計算立
66、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60 A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24 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l0 計算長度 (m); 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由公式(1)或(2)計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為1.167; u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u = 1.700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10m; 公式(1)的計算結
67、果:l0=1.1671.7001.50=2.976m =2976/16.0=186.574 =0.207 =10700/(0.207424)=121.747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公式(2)的計算結果:l0=1.500+20.100=1.700m =1700/16.0=106.583 =0.545 =10700/(0.545424)=46.344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公式(3)計算 l0 = k1k2(h+2a) (3) k2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2取值為1.026; 公式(3)的計算結果:l0=1.1671
68、.026(1.500+20.100)=2.035m =2035/16.0=127.616 =0.412 =10700/(0.412424)=61.218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 七、基礎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其中 p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 (kN/m2),p = N/A;p = 12.59 N 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kN);N = 10.70 A 基礎底面面積 (m2);A = 0.85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 (kN/m2);fg = 32.00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fg = kc fgk 其中 kc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0.40 fgk 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 80.00 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