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壓離心式多節泵施工方案一 泵的名稱或位號。高溫熱水泵 P-10801A1二 泵的概括。住落在氣化底層。主要介質高溫水和灰渣。輸送介質在90,根據該泵的維修說明制定。三 人員組織及工具。鉗工 6人,起重2人。一般的常用工具和對中儀等。檢修。準備所需要的備品,清潔劑多支,10斤煤油。 準備工作 1:保證驅動裝置處于停止,并且切斷電源,去除殘余電流,以免泵機組突然啟動。 2:關閉出口,入口閥,并保證在未經允許之前,不得打開閥門。 3:拆卸前,讓輸送熱介質的泵冷卻到環境溫度。 4:排空泵中的輸送介質及潤滑油。 5:對于有毒,易爆炸,熱的或其他危險介質的排放,一定防止環境污染或對操作者造成危險,遵守關
2、于排放廢物的法律規定。 6:若提供的泵外表面有有毒物質或其他危險物質,必須把外表面沖洗干凈,對于有放射性的介質,必須排放干凈,在拆卸過程中的沖洗和清潔工作也一定要小心,防止介質殘雜物泄漏出來。 7:拆下所有的儀表及輔助管路。 8:拆下聯軸器護罩,取下聯軸器的中間段。 泵端聯軸器的拆卸 1:圓柱形聯軸器用拉拔器拆卸泵端聯軸器,然后拆卸鍵并妥善保管鍵,不得遺失。 2:錐形聯軸器可以用木錘或銅棒輔助拆卸,然后拆卸鍵并妥善保管鍵,不得遺失。 導流管部件的拆卸 1:拆卸出口段豎直向下法蘭的連接螺栓和吸入段(非驅動側)的法蘭連接螺栓。 2:將整個導流管部件拆下,放置在安全位置。 軸承部件的拆卸 一、驅動側
3、軸承部件的拆卸 1:擰下軸承蓋與軸承體之間的內六角螺釘,同時通過螺母把在軸承蓋和軸承體之間起定位作用的定銷拔出。 2:通過螺母將在軸承體與泵體之間起定位作用的定銷拔出。 3:取下軸承蓋,擰下連接壓環與軸承體之間的內六角螺釘,取下壓環。 4:取下上軸瓦,同時將軸抬高一些,沿園周方向將下軸瓦去出。 5:擰下軸承體與泵體之間連接的螺母,取下軸承體。 6:最后取下甩油環。 二、非驅動端自潤滑軸承部件的拆卸 1:擰下螺栓,拆卸軸承壓蓋。 2:擰下軸承鎖緊螺母,順序取出止動墊片、甩油環、軸承定位套。 3:把軸承外套、軸承套、角接觸球軸承作為整體取出。 4:取出調整墊。 5:擰下軸承蓋與軸承體之間的內六角螺
4、釘,同時通過螺母把在軸承蓋和軸承體之間定位銷拔出。 6:通過螺母將在軸承體與泵體的定位銷拔出。 7:取下軸承蓋,擰下連接壓環與軸承之間的內六角螺釘,取下壓環。 8:取下上軸瓦,同時將軸抬高一些,沿園周方向將下軸瓦取出 9:擰下軸承體與泵體之間連接的螺母,取下軸承體,最后取下甩油環。 三、密封部件的拆卸(該系列泵采用集裝式機械密封) 1:將密封定位板放入軸套限位槽中,把緊螺釘。 2:擰松把緊裝置的螺釘。 3:將密封壓蓋螺母松開取下。 4:將集裝密封取下。 5:非驅動側,擰松密封箱體與平衡室蓋之間的螺母,將密封箱體取下,然后擰松平衡室蓋與吸入段(非驅動側)間的螺母、平衡法蘭之間的螺母,將平衡室蓋拆
5、下。 6:驅動側。擰松密封箱體與吸入段(驅動側)的螺母,將密封箱體拆下。 四、泵主體部件的拆卸 拆卸驅動側 1:泵罩的拆卸(如果帶有該部件)將驅動側與非驅動側的泵罩進行拆卸。 2:穿杠穿港螺母的拆卸:拆卸式注意需要沿對稱布置的穿杠穿杠螺母進行拆卸,而且拆卸力矩應均勻。 3:吸入段(驅動側)的拆卸:用吊繩吊住吸入段支腳將其保持水平,均勻用力向驅動側拆下。 4:鎖緊螺母(驅動側)的拆卸:將螺母前端的的階梯鍵取出,利用螺母上的三個小孔將螺母沿順時針(驅端看)旋出。 5:隔套(驅動側)的拆卸:注意在拆卸過程中不能旋轉退出該件,以免滑傷軸表皮,同時將其固定用鍵一起集中放置(套內含有密封結構,注意保護O型
6、圈) 6:首級葉輪的拆卸:拆卸時需要小心導葉會落在葉輪上,在退出葉輪時注意保護葉輪下落時不會對軸有所破壞,同時葉輪與葉輪固定用鍵一起集中放置。 7:導葉(驅動側)的拆卸:此時導葉可直接退出,注意將其定位用銷與導葉一起集中放置。 8:中斷的拆卸:拆卸中段前先將各級中斷對應位置用記號筆在外側作好記號,以便裝配時候對應原來的位置裝配)首先利用中斷上端的吊環將中段提起(確保將其與下一級中段脫離時不會掉下破環軸)將兩側固用螺母與墊片拆下,將該中段向驅動側均勻受力拆下,同時保護抽及內孔,最后將拆下的中段含有O型圈與固定螺母、墊片一起集中放置。中斷導葉密封環是否需要更換需要對其進行尺寸形位公差檢查,同時進行
7、記錄,以決定是否需要更換。 9:其他零件的拆卸:取出鍵、級間軸套和卡環,依次取出第二個葉輪(驅動側)依照同樣方法拆卸其他導葉和中段,以及驅動側葉輪、鍵、級間軸套、O型圈、未級導葉(驅動側)階梯螺栓等零件,直至剩下和出口段及非驅動側零件位置。 拆卸非驅動側 拆卸非驅動側首先先判斷是否有必要拆卸導流管部件,如果斷定必須拆卸,則將出口段與吸入段(非驅動側)與底座之間的連接螺栓拆卸,并將與導流管法蘭之間連接的螺栓拆卸。 1:吸入段(非驅動側)的拆卸:用吊繩吊住吸入段(非驅動側)兩側支腳,保持水平狀態,將其與節流套一起拆下。 2:鎖緊螺母(非驅動側)節流軸套隔套(非驅動側)的拆卸,拆卸方法同驅動側,應避
8、免破壞軸表面,同時收集各定位鍵。 3:葉輪(非驅動側)的拆卸,注意圖示中說明。 4:導葉(非驅動側)的拆卸:此時導葉可直接退出,注意將其定位用銷與導葉一起集中放置,注意圖示中說明 5:中段的拆卸:拆卸方法及注意事項同驅動側中段導葉密封環是否需要更換需要對其進行尺寸形位公差檢查,同時進行記錄,以決定是否需要更換。 6其他零件的拆卸:拆卸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同驅動側,直至剩下軸、中間套和出口為止。 7:將軸和中間軸套水平取出,取出后,根據軸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如果該軸在二次裝配后可以保證使用要求,在放置軸式,應該軸中心線豎直存放,以保持軸的同軸度。 8:中間套的拆卸:事先檢測中間套是否有損壞,如果在使
9、用過程中完好,則無須拆卸,如果需要拆卸,則拆卸時將螺釘拆掉,然后用四氟棒從驅動段均勻受力將中間套敲出,拆卸時注意保護中間套內外止口。 密封環的拆卸 密封環拆卸前要檢查間隙,如果超出表31所規定的允許間隙,需要更換,拆卸步驟如下。 1:泵體密封環的拆卸 拆卸方法有三種 a:擰下密封環與體之間螺釘,取一個合適的套桶,放在密封環的一側,然后沿圓周均勻用力,將密封環砸出。 b:擰下密封環與體之間的緊定螺釘,利用密封環上的螺紋孔和頂絲將密封環拆卸。 c:若密封環與泵體采用銷連接并點焊方式固定,密封環如經不滿足使用要求,則可用車削的方式將密封環車掉。 2:葉輪密封環與輪轂密封環的拆卸 根據檢查如果密封環不
10、滿足使用要求,可直接車削掉葉輪密封環(密封環與葉輪輪轂采用銷連接并點焊的方式固定,不可以直接用力將密封環退出,以免導致葉輪不可修復變形)檢修一、 轉動間隙的檢查:檢查各密封環直接以及各套與軸套的運轉間隙。如超過了表中31中所規定的允許直徑間隙,可按下表進行修復或更換新零件。 表 31間隙部位配合名義尺寸新零件的直徑間隙(mm)導流段密封環與首級葉輪密封環1450.370.44中段密封環與葉輪密封環1350.370.44導葉密封環與輪轂密封環900.370.435中間套與中間軸套900.370.435節流套與節流軸套960.370.435注意:更換密封環時,必須保證表31匹配間隙。 二、進出口段
11、 及其他相連接止口的檢查針對長期使用的泵來說,在大修期間,應對進/出口段、中段及其他連接止口進行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檢查,不滿足使用用要求的需要進行各止口修復。 三、軸的檢查 1:檢查軸的配合尺寸及軸肩部位的清潔度,軸表面是否有刮痕、毛刺、裂紋等缺陷,可修復的需要進行修復,入嚴重不可修復的則必須更換心軸。 2:用百分表檢查軸的跳動,如果超過0.03mm,則需要修復,修復不了則必須更換新軸。 四、轉子跳動的檢查:葉輪做完靜平衡后,對零件進行清潔,將轉子零件安裝正確順序安裝在軸上。要求對轉子部件進行跳動檢查,檢查主要部位為:葉輪密封環、節流軸套、輪轂密封環、中間軸套。最大允許的跳動值為0.04mm,
12、如超過范圍,則上磨床修至要求值。如果不能修復,則須更換不合格零件。 五、機械密封的檢查:檢查所有的靜密封件包括密封墊、O型圈必須要完好無缺,并且要有良好的彈性,如果O型圈已經有破損、變形、失去彈性則必須更換。每次裝配,必須更換新的密封墊。 六、軸承的檢查 1:滾動軸承用輕油將滾動軸承清洗干凈,然后檢查軸承,如有損壞應更換新軸承。 2:徑向滑動軸承檢查軸瓦與軸接觸部分的表面質量,如果出現劃痕、裂痕或磨損等現象,則須對軸瓦進行修復,破花嚴重的需要進行更換。裝配一、 密封環的裝配 1:如果葉輪、導葉、中段、吸入段需要更換密封環,則需要將其與密封環重新裝配,保證葉輪密封環與泵體密封環之間的間隙要求。
13、2:裝配精加工后的葉輪進行靜平衡試驗,滿足G6.3級。 3:葉輪、導致、中段、吸入段均可用銷固定在其與密封環之間,然后采用點焊固定密封環,就可以不需要預緊力,防止密封環變形。二、 轉子的裝配:轉子裝配時,軸應水平放置,安裝中間軸套及定位鍵后可兩側同時裝配,亦可先由一側進行裝配。 1:安裝鎖緊螺母時保證穿到軸上各件靠緊,可采用以下兩點。 A: 螺母旋入壓緊相鄰件,可以不放入階梯鍵,按照要求做動平衡。 b:以將鎖緊螺母向回旋轉,使鎖緊螺母與軸上鍵槽相鄰的一個溝槽旋到相對應,把階梯鍵放入鍵槽,用膠帶圓周固定階梯鍵,然后按照要求進行動平衡。三、 泵主體部件的裝配:轉子動平衡及跳動、間隙檢查合格后,按照
14、裝配順序,將各個零件作好標識后拆下,注意標識最好按照裝配先后順序進行標記,并給予記錄,然后進行泵主體部件的裝配。 1:出口段中間套安裝時注意兩者之間有O型圈,螺釘要把緊,把緊后,圓周方向多點測量中間套端面與出口段其他配合端面的尺寸、保證中間套沒有偏斜。 2:出口段水平支撐在輔助支腳上,要保證出口段兩側支腳與輔助支腳接觸端面平行。 3:導葉與進口段的安裝,將兩者之間O型圈裝好后,將導葉上的銷孔對應豎直位置,在出口段上相應引線作好標識。 4:安裝中段時嚴格按照拆卸時作好的記號按順序進行,將中段上的定位銷固定后,用吊鉤掛住吊環,盡量保證兩側吊環水平沿軸中心線裝入,同時保證O型圈不能遺漏,將中段確保與
15、出口段靠緊后將兩側的階梯螺栓安裝,然后將對應墊片與螺母一起安裝在中段兩側吊耳,確保固定后進行后續安裝。 5:安裝導葉是應注意葉片的旋轉方向,驅動側與非驅動側導葉辨別(泵從驅動端看為順時針旋轉),絕不允許將驅動側導葉與非驅動側導葉顛倒安裝。 6在安裝其他中段和導葉以及轉子部件時,要保證不遺漏各定位鍵,不破壞O型圈的表面質量,同時在裝配各止口時不能破壞端面以及徑向配合面。 7:在安裝兩側軸套鎖緊螺母時最終調節其軸向定位,最終保證鎖緊螺母與套之間存在0.1mm左右間隙。 8:安裝吸入段時應保證支腳所在平面與輔助支腳的平面平行,間接保證導流管部件法蘭配合面一平。 9:把緊穿杠時應按照對角線布置穿杠進行
16、把緊,把緊力矩應均勻,且需要至少分三次圓周方向循環增加力矩,最終要求兩側吸入段的端面跳動0.08mm,穿杠把緊前后要保證出口段兩側支腳底平面高度相同。 10:轉子對中段判定:將轉子向驅動側推動靠死,然后再將轉子向非驅動側推動靠死,記錄整個竄動量,然后將轉子向驅動側推至竄動量一半即認為轉子對中,此時節流套與節流軸套外端面基本平齊,如果兩端面相差超過1.5mm,則需要對整個裝配進行從新檢查。 11:安裝導流管部件時如需將泵整體吊起,則不允許吊繩作用在穿杠上,也不可以作用在兩端軸上以及采用掛鉤掛在法蘭孔上,建議將吊繩作用在兩側密封箱體及平衡室蓋下部。 12:安裝導流管部件以及平衡管部件時注意兩法蘭間
17、的密封墊。四、 泵主體部件的定位:在安裝泵主體后,需要將泵主體安裝在泵支架或者底座上后進行調節泵兩側吸入段,出口段輔助支腳的定位。首先需要保證泵的中心水平,出口法蘭向上后,將泵整體按照上邊注意事項放在支架上,將兩側吸入段支腳固定,保證出口段兩側翅膀端面與輔助支腳的端面同時垂直與泵支架平面,用螺栓將輔助支腳把緊在泵兩側翅膀端面上,同時用螺栓將輔助支腳把緊在泵支架上,然后用定位螺釘將泵兩側翅膀頂緊在泵輔助支腳上。五、 機械密封墊安裝 1:安裝集裝密封之前,將兩端密封箱體分別裝上。 2:檢查機械密封墊壓縮量是否滿足密封墊要求,將密封壓蓋放平,用手將軸套向里推,使動環與靜環接觸上,然后松手,使彈簧保持
18、自由狀態,測量軸套根部到密封壓蓋背面的距離,然后壓緊軸套,將密封壓蓋上的定位板放到軸套限位槽中,固定好,測量軸套根部到密封壓蓋背面的距離即為密封的壓縮量。 3:定位板放入定位槽并鎖緊后,將密封部件裝入泵體,帶上螺母。六、 軸承部件安裝 1:安裝驅動側、非驅動側軸承體,把上螺母,但不要把緊。 2:調整兩側調整螺釘,使兩側軸承體到適合位置,當軸承體在此位置,沿圓周方向無論是逆時針方向還是順時針方向安裝下軸瓦時都比較適合。 3:兩端:在軸瓦處的最上方分別加一塊千分表,同時將百分表指針調零。 4:兩端:同時調整兩側調整螺釘,緩慢抬起轉子至最高點,接近最高點時主要輕抬,防止軸彈性變形 5:記錄此時千分表
19、的數值。 6:兩端:同時調整兩側調整螺釘,下移轉子到工作位置。此位置應在中心偏上(參考轉子的靜撓度)位置調整好后擰緊用來把緊軸承體與泵體的螺母。 7:非驅動端:在轉子對中的情況下,測量非驅動側軸肩到軸承體端面的距離,在測量軸承套軸肩寬度,則可得調整墊的寬度W。(W車削精度應達到0.02mm以上) 8:非驅動端:車削調整墊的厚度到W后安裝調整墊。 9:安裝兩側軸承體迷宮環:將迷宮環上半環與定位銷釘一起安裝到軸承蓋上,下半環安裝到軸承體上,安裝時保證迷宮環與體蓋配合良好。 10:兩端:安裝甩油環。 11:兩端:安裝上軸瓦,同時安裝壓環,擰緊螺釘。 12:兩端:清洗兩側軸承體和軸承蓋配合表面,在軸承
20、體的配合表面上涂抹少許耐油滲透密封劑。 13:兩端兩端:仔細清理軸承體與軸承蓋之間的定位銷孔,安裝軸承蓋,先插入定位銷(保證清潔),在擰緊內六角螺釘。 14:非驅動端:將軸承熱裝在軸承套上,再將帶有軸承防轉銷的軸承外套安裝在軸承上,并安裝定位銷,然后整體裝入軸承內腔。 15:非驅動端:依次裝入軸承定位套、甩油環、止動墊片、軸承鎖緊螺母。擰緊鎖緊螺母,并選擇合適的止動片定位。 16:非驅動端:軸承壓蓋軸向尺寸的確定,測量軸承端面到軸承蓋端面的距離,若軸承壓蓋與軸承端面間隙為(0.20.3)。 17:非驅動端:車削軸承壓蓋端面到尺寸后,安裝軸承壓蓋,擰緊螺栓。 18:兩端:安裝軸承體與泵體之間的定
21、位銷,如果軸承體銷孔與泵體銷孔不同心,可重新配鉸削孔后安裝。 六、最終安裝 機械密封 1:均勻交叉擰緊密封壓蓋上的螺母,擰緊把緊裝置的螺釘。 2:松開定位板螺栓,將定位板從密封軸套的定位槽中取出,旋轉90度,擰緊螺栓。 聯軸器 1:清理聯軸器內孔后將聯軸器加熱至100200之間。 2:裝入聯軸器至正確位置。 管路連接 1:輔助管路(平衡管路,排液管路以及輔助密封管路等)的連接,連接輔助管路應嚴格按照管路布置圖進行,其中包括輔助儀表(溫度計,油杯等),在安裝前應確保儀表是否合格,輔助管路使用閥門是否使用正常! 2:泵進出口管路的連接(參照泵安裝手冊),應確保與泵連接管路清潔,且無使用工況外段雜質顆粒(包括焊渣等)如果不能滿足需要安裝入口過濾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