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1.工程概況.12.編制依據.13.人員組織機構.14.施工現場部署及準備.35危險源分析及應對措施.36 專項安全防控措施.46.1 施工準備階段的安全.46.2 施工階段的安全.57 跨 S201省道立交橋應急預案.67.1 目的.67.2 工作原則.67.3 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67.4 物資準備.87.5 現場急救措施.97.6 應急措施.117.7 應急響應.127.8 培訓和演練.137.9 糾正與完善.13分離式立交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1.工程概況克塔高速一標段分離式橋(中心樁號ZK33+964,YK33+951),位于克拉瑪依托里縣境內,起止里程左幅橋K33+92
2、6.5K34+001.5,右幅橋 K33+913.5K33+988.5 橋梁全長 81 米,本橋址區地震基本烈度7 度,本橋上構采用 25 米裝配式預應力砼連續箱梁,左右幅錯孔布置,具體分聯為:3*25 米,先簡支后結構連續。下部結構采用雙柱式墩,樁基礎;0#橋臺采用肋板臺、3#橋臺采用樁柱式臺樁基礎。本橋于2012 年 4 月 1 日開始進行樁基施工,目前已施工至蓋梁,計劃明年進行箱梁架設,2013年 5 月 31 日完工。本橋跨越省道S201,為滿足施工期間省道的通行需要,盡量減少橋梁施工對省道交通的影響,采用預制箱梁跨越該公路,僅在蓋梁施工及架設上部主梁期間臨時封閉通行,采取封閉左幅道路
3、,右幅通行方法,同時布置安全及道路指示標志,同時在施工橋梁上部附屬結構時做好防掉落措施,保證施工期間的行車安全及通行順暢。2.編制依據1.克拉瑪依-塔城段高速公路工程招標文件。2.克拉瑪依-塔城段高速公路施工圖紙3.新疆高速公路標準化指南及地方安全法規等。4.交通部現行相關技術標準、規程、規范。5.現場勘探資料。6.克塔 KT-1 標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3.人員組織機構(1)安全施工組織機構成立安全生產管理小組。具體領導和組織安全生產工作,并設立安全員,安全員必須持證上崗。確保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落實、管理到位。本合同段安全生產管理小組成員名單如下:組長:耿文林(18935511173)副組長:任
4、海青(13659013035)閆寅虎(13731642587)組員:現場指揮(李軍、吳金虎);工程部(張強);物資部(曲紅明);綜合部(王宜忠);施工隊負責人(張智友、干智煜)(2)安全生產責任各級工程管理部門和人員,應貫徹“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對本單位安全工作負施工管理和技術管理的責任。A、根據“五同時”的原則在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的同時,必須編制安全設計或安全技術措施,經審查批準后認真貫徹實施。B、負責臨時設施設計文件的編制或審查,并組織現場安全技術鑒定;對采取編制新技術、新工藝及技術復雜工程進行施工生產時,負責提出施工設計及工藝設計和相應的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層層進行技術
5、交底。特殊復雜工程由各級總工程師主持交底。C、根據施工技術安全規則,制定施工(生產)安全細則,并根據生產發展、技術進步隨時加以補充。D、經常深入現場,檢查生產操作,工地布置,生產設備和安全生產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隨時加以糾正,制止違章作業。發現險情及人身安全時,有權立即停止施工,將人員撤離現場,并會同領導有關人員對險情進行處理。E、參加安全檢查和事故調查處理,對事故原因提出技術分析,對安全隱患和預防事故提出整改措施,防止同類事故重復發生。F、按照施工(生產)技術要求和物資供應計劃,供應的各種設備和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規定的安全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并負責必備的技術、質量合格證件。G、機電設備、交通車輛
6、的選型、購置,要充分考慮其安全性能,保證安全運行。負責監督小型機具、機電設備、車輛的安裝調試、驗收使用、維護保養,直至報廢的全過程安全管理工作。H、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組織或參與交通事故和機械事故調查處理,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制定防范措施,防治事故發生。4.施工現場部署及準備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施工用地,施工場地臨時布置按照“經濟、適用、少占用地、方便施工”的原則布置。以工程為核心,合理布置庫房及生產、生活設施,盡量減少材料及設備的二次倒運。施工生產、生活臨時設施盡量布置合理,生活、辦公用房及生產房屋均采用搭建活動板房。該橋1#墩及 2#墩在 S201省道的兩側,
7、緊鄰省道,施工時將對S201省道正常行車造成一定影響。為避免該橋施工時對省道行車產生的安全影響,我部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1)根據施工安全與進度需要設立臨時道路,現階段蓋梁施工所有通過S201省道的車輛和行人均從右幅道路通行,左幅封閉,使用時間為9 月 20 日至 10月 31 日,明年進行箱梁架設,繼續沿用次方法,時間為2013 年 4 月 15 日至 4月 20 日。具體布置詳見附件1。(2)混凝土的水平運輸方式采用混凝土罐車,混凝土的垂直運輸采用吊車,吊車支設在省道兩側,保持一定安全距離。(3)箱梁采用預制廠預制,通過運梁平車運送,50t 吊車架設,架設時根據施工需要采取臨時封閉禁行措施
8、。5危險源分析及應對措施跨 S201 省道立交橋施工安全的難點,決定了跨S201 省道立交橋施工中存在的危險源,其主要危險源具體如下:(1)交通安全橋梁樁基鉆孔、運輸車輛、施工人員、施工工具等都會對S201省道的運行安全造成影響,使交通暫時封閉或者中斷,甚至對過往車輛、人員造成傷害。(2)高處墜落地面作業人員或過往人員不慎墜入樁孔中;高空施工時物體墜落,對過往車輛、行人及路面的影響。(3)機械傷害施工工具、機械設備等伸出施工安全區域,施工人員不按該機具的操作要求使用或非操作人員操作等,而發生機械傷人事故。(4)環境污染施工機械車輛及材料運輸時,污染S201道路路面,阻礙過往車輛的正常通行。(5
9、)觸電施工過程中用電不規范造成施工人員觸電事故。6 專項安全防控措施安全組織工作中,把保通放在第一位,施工服從保通,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主導思想來實施。6.1 施工準備階段的安全6.1.1 交通安全設施準備結合本工程實際特點,在進行橋梁基礎及下部工程施工時,配置限速標志兩個,警告標志兩個,施工標志兩個,彩旗40 面,反光錐形標 40 個,車輛施工標志若干,頻閃燈 2 個,示警燈一個。6.1.2 人員配備正常情況下在施工現場兩側各配一名保通員組織保通,根據24 小時工作需要,結合立交橋施工特點,現場安排 2 名保通員,保通員歸屬項目經理部直接領導。6.1.3 崗前培訓在工程正式
10、開工前,項目經理部對參建全體人員進行安全文明施工及交通安全保通技術交底,對參建全體人員進行安全文明施工及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全體參建人員對施工危險因素的認識,增加安全防范意識,使全體參加人員了解安全文明施工及保通措施,讓全體參建人員都積極主動參與到安全保通工作中。在專職安全保通員上崗前,項目經理部組織召開安全文明施工及保通工作培訓班,對專職安全保通員進行安全文明施工及保通工作教育,使其了解安全文明施工及保通工作方面的要求,了解所管理分項工程的工程概況,了解相關的交通安全方面知識。通過培訓加深安全保通員對安全保通工作工程中的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安全保通人員的整體素質。在施工過程中,不定期的組織安全保
11、通員進行培訓學習。6.2 施工階段的安全該階段施工主要是保證被交道路通行車輛安全通行。結合該施工階段橋梁施工的實際情況,采取如下交通安全維護措施:(1)項目經理部積極同當地交通局道路管理處聯系,解決因道路兩側施工影響道路正常通行的問題。在征得交通局道路管理處同意后,項目經理部組織施工人員用鐵皮沿被交道路將橋梁施工現場維護起來,在圍欄板外側 1 米位置每隔2 米安置一個反光錐形標,渠化施工作業區范圍內的被交道路。(2)在距離施工現場200 米的兩側被交道上設置“前方施工,減速慢行”警示標志,并設立“10 公里/小時”限速標志。在施工現場兩側進出口位置設置“非施工人員、車輛,禁止進入”警示標志,為
12、保證夜間車輛通行安全,所有標志牌具備反光功能。(3)在箱梁安裝等特殊施工階段需占用道路時,在距離施工現場 200米處,安排兩名安全員,身穿反光背心,頭戴安全帽,手拿彩旗,對進入施工現場范圍內車輛進行提示和管理,封閉交通,保證其行車安全。(4)施工現場用電、用水由項目經理部相關部門統一安排布置,保證施工現場整潔、安全。(5)在施工現場被交道路和高速公路兩側每10米布置一面彩旗。在施工現場布置施工機械操作規程和安全提示牌,對現場存在的危險源及注意事項進行公示提醒。(6)在雨、大風、霧等惡劣天氣,加強安全保通工作巡視,在進入施工現場的路口設置黃色警示燈。(7)在整個施工期間和施工范圍內,認真執行環境
13、法,對環保做到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化害為利。由于施工引起的S201省道路面粉塵、臟物等污染,立即進行清掃、鏟除,使路面保持干凈,交通順暢。凡進行施工作業產生的污水經沉淀后排出,廢棄物運至指定地點,嚴禁污染環境。所有機械廢油回收利用或妥善處理,嚴禁隨意潑倒。對施工有害物質(如燃料、油料等)不隨意焚燒或掩埋,以防泄露,造成對環境的損害。7 跨 S201省道立交橋應急預案7.1 目的指導突發事故應急救援,盡量減少事故的損失,保證S201省道的通暢、安全運行,保護員工人身和項目財產的安全,促進本項目施工生產的正常進行。本應急救援預案適用于本項目跨S201省道立交橋施工,從事施工與安全有關的生產中發生的
14、安全事故。7.2 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眾和職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為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2)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在項目部的統一領導下,各職能部門、分區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權限,參加有關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處置工作。(3)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技術,發揮專家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急和救援的技術水平和指揮能力;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加強應急管理,使應急管理和救援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
15、、物資儲備、隊伍建設、裝備完善、預案演練等工作。7.3 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7.3.1 組織機構(1)安全施工組織機構成立安全生產管理小組。具體領導和組織安全生產工作,并設立安全員,安全員必須持證上崗。確保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落實、管理到位。本合同段安全生產管理小組成員名單如下:組長:耿文林(18935511173)副組長:任海青(13659013035)閆寅虎(13731642587)組員:現場指揮(李軍、吳金虎);工程部(張強);物資部(曲紅明);綜合部(王宜忠);施工隊負責人(張智友、干智煜)領導小組下設現場救援小組、物資供應小組、善后處理小組、事故調查小組。現場救援小組組長由項目
16、經理擔任;物資供應小組由工區工程物資主任和項目經理負責;善后處理小組由工區綜合部主任及項目經理負責;事故調查小組由工區工程部主任和項目經理負責。7.3.2 主要職責(1)領導小組負責事故的搶救、救援的指揮和方案的決策,包括組織事故調查小組,并協調各小組的關系以及對外報道事故救援情況等工作。一旦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領導小組應在 12 小時內組織有關人員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救援和調查。(2)現場救援小組1)事故發生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和蔓延,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按規定立即向領導小組報告;2)接受領導小組的領導和指揮;3)組織配合醫療救護和搶險救援的設備、物
17、資、器材和人力投入應急救援,并做好與相關應急救援機構的聯系;4)對現場做好保護工作;5)配合事故調查、分析和善后處理;6)組織應急管理和救援的宣傳、培訓和演練;7)完成事故救援和處理的其他相關工作。(3)物資供應小組主要是負責搶救機具、設備、材料的調運,及時調配救援所需的機具、設備、材料;(4)事故調查小組按照事故調查規則和程序,全面、科學、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調查和收集事故資料,查明事故原因,評估事故影響程度,分清事故責任并提出處理意見,寫出事故調查報告,提出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建議,協助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5)善后處理小組負責組織醫護人員救治傷員,取得傷員傷害程度診斷報告、死
18、亡證明以及傷亡人員家屬接待和死亡人員的喪葬工作等各項事宜。7.4 物資準備根據跨 S201省道立交橋的事故成因、危險危害程度范圍的預測評估,項目應作如下物資準備:7.4.1 急救藥箱準備 5 人用量的止血帶、止血鉗、止血粉、云南白藥、創可貼、消炎藥、急救針劑、一次性注射器、消毒棉花、消毒棉簽、醫用膠布、消毒綁帶、醫用剪、醫用攝子、75%的酒精 2000ml,分裝在幾個急救藥箱內備用。上述器械和消毒棉花、消毒棉簽、消毒綁帶定期按規定進行消毒,失效藥品和一次性注射器及時按規定更換。7.4.2 應急器具(1)防火、防爆、防泄露工具:滅火器、防火砂、鎬、水桶、鐵鍬、沙袋、阻燃棉被、管鉗、抽水泵、防毒面
19、罩等,其具體數量如下:器具名稱單位具體數量滅火器個4 防火砂袋25 鎬把4 水桶個4 鐵鍬把4 沙袋袋25 抽水泵臺2 防毒面罩個5 管鉗個5 阻燃棉被床8(2)通迅聯絡設施:手機、對講機、固定電話。(3)急救工具:擔架兩副、人工呼吸類簡單人工急救常識書籍10 本、救援繩 100 米、安全帶兩副。急救車輛(120 急救中心)、挖掘機、水泥袋、運輸車輛等。上述物資由項目經理保證到位,急救藥箱和急救器具由項目安全員保管,并確保其性能良好,置放于前方駐地倉庫。機械車輛安置在施工現場附近,以備事故發生后隨時支援。7.5 現場急救措施7.5.1 交通事故現場急救措施發生交通事故后,臨時組織救護小組,統一
20、指揮,避免慌亂,立即撲滅烈火或排除發生火災的一切誘因,如熄滅發動機、關閉電源、搬開易燃物品,同時派人向急救中心呼救。指派人員負責保護現場,維持秩序。開展自救互救,做好檢傷分類,以便及時救護。搶救人員特別要預防頸椎錯位、脊髓損傷,凡重傷員從車內搬動、移出前,首先在地上放置頸托,或將頸部固定,以防頸椎錯位,損傷脊髓,發生高位截癱。一時無頸托,可用硬紙板、硬橡皮、厚的帆布,仿照頸托,剪成前后兩片,用布條包扎固定。現場急救后傷員根據輕重緩急由急救車運送,嚴禁現場攔車運送危重病人。7.5.2 觸電事故現場急救措施(1)有人觸電時,搶救者首先立刻斷開近處電源(拉閘、拔插頭),如觸電距開關太遠,用電工絕緣鉗
21、或干燥木炳鐵鍬、斧子等切斷電線斷開電源,或用絕緣物如木板、木棍等不導電材料拉開觸電者或挑開電線,使之脫離電源,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屬材料及潮濕物件直接去拿電線和觸電人,以防止解救的人再次觸電。(2)觸電人脫離電源后,如果觸電人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無力;或者觸電人在觸電過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則使觸電人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必要時送醫院診治。(3)觸電人已失去知覺,但心臟還在跳動,還有呼吸,則使觸電人在空氣清新的地方舒適、安靜地平躺,解開妨礙呼吸的衣扣、腰帶,若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持體溫,并迅速請醫生(或打 120)到現場診治。7.5.3 機械傷害事故現場急救措施發生機械
22、傷害事故后,現場人員不要害怕和慌亂,要保持冷靜,迅速對受傷人員進行檢查。(1)急救檢查應首先看神志、呼吸,接著摸脈膊、聽心跳,再查瞳孔,有條件則量血壓。檢查局部有無創傷、出血、骨折、畸形等變化,根據傷者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人工呼吸、心臟擠壓、止血、包扎、固定等臨敷應急措施。(2)讓人迅速撥打急救電話,向醫療救護單位求援。(3)遵循“先救命、后救肢”的原則,優先處理顱腦傷、胸傷、肝、脾裂等危急生命的內臟傷,然后處理肢體出血、骨折等傷。(4)檢查傷者呼吸道是否被舌頭、分泌物或其他異物堵塞。(5)如果呼吸已經停止,立即實施人工呼吸。(6)如果傷者出血,進行必要的止血及包扎。(7)不要給昏迷或半昏迷
23、者喝水,以防液體進入呼吸道而導致窒息,也不要用拍擊或搖動的方式試圖喚醒昏迷者。7.5.4 高空墜落或物體打擊事故現場急救措施發生人員高空墜落或是物體打擊事故時,現場搶救人員及時采取安全措施,根據受傷人員的傷勢情況、受傷部位、性質,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1)傷口不深的外出血癥狀,先用雙氧水將創口的污物進行清洗,再用酒精消毒(無雙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時可用瓶裝水沖洗傷口污物),傷口清洗干凈后用敷料包扎止血,出血較嚴重者用多層敷料加壓包扎止血。(2)一般的小動脈出血,用多層敷料加壓包扎即可止血。較大的動脈創傷出血,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動脈搏動處用手指壓迫或用止血膠管在傷口遠心端進行綁扎,加強止血效果。(3
24、)大的動脈及深創傷大出血,在現場做好應急止血加壓包扎后,立即送到醫院處理,以免貽誤救治時機。(4)對出血較嚴重的傷員,在止血的同時,密切注視傷員的神志、皮膚溫度、脈膊、呼吸等體征情況,以判斷傷員是否進入休克狀態。(5)對在高處墜落,或腰、腹部遭受重物打擊,無明顯大量外出血但迅速進入休克狀態的傷員(癥狀:神情淡薄、面色蒼白,皮膚冰冷、脈動搏細弱,血壓下降),立即送醫院檢查。7.6 應急措施7.6.1 一般事故應急措施當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后,當事人立即向班組、項目領導匯報,并采取應急措施,防止事態擴大。現場經理組織應急成員對事故進行處理,并在12 小時內報至公司安全與質量管理部。7.6.2 重大事
25、故應急措施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發現人,立即向有關領導報告,同時采取應急措施,防止事態擴大。應急小組人員對事故按應急措施進行處理,并立即報告公司主管領導和安全與質量管理部。安全與質量管理部通知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相關成員立即到現場處置,并視情況報告有關部門。(1)報警:緊急事故發生時,發現人立即報警。向內部報警,簡述出事地點、事態狀況、報警人姓名。向外部報警,詳細準確報告出事地點、單位、電話、事態狀況及報警人姓名、單位、地址、電話。發生火災時還要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車、救護車。(2)上報:緊急事故處理后,事故發生所在部門或項目的負責人,在24小時內填寫事故快速報告書,一式兩份,自留一份,上
26、報一份給公司安全技術管理部。7.6.3 應急預案流程圖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向項目部匯報(特殊情況立即報警)發生事故現場施工現場立即進行搶救確定搶救方案7.7 應急響應7.7.1 交通事故應急響應由于現場施工發生交通事故后,先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必須移動時應當標明位置),并迅速報告公安機關或者執勤的交通警察,聽候處理;求助過往車輛駕駛人員和行人,并在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中心)和 122(交通事故處理中心),并且清楚地說明事發地點。7.7.2 高處墜落傷害應急響應事故發生后,要分清輕、重、緩、急,在事故現場處理受傷人員時,要沉著、果斷、準確、細致,保護好事故現場,現場有經驗的人員要立即對受傷
27、人員作出診斷,對傷勢情況作出簡單處理,派車立即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搶救,相關人員陪同,以便說明傷員的傷勢情況,受傷部位、性質,以利于醫院作好準備。7.7.3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響應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要根據機械傷害程度,組織搶救方案,由項目經理負責指揮,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事故現場,確定搶險方案后組織救援,有效控制災害擴大,將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發現有人員傷害要沉著、果斷、準確、細致,保護好事故現場,醫務人員立即對受傷人員進行診斷處理,送往就近醫院搶救。7.7.4 物體打擊傷害應急響應首先要將受傷人員轉移到安全地方,檢查受傷人員的傷勢情況、受傷部位,做好事故善后處理工作,24 小時內上報有管部門積
28、極搶救,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事故現場項目部立即向公司匯報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立即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搶救立即奔赴事故現場,同時報告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施工現場負責人以最快速度上報項目部領導,組織搶救,確定搶救方案,在搶救過程中搶救人員要聽從指揮,服從安排,不得魯莽行事,團結協作,爭分奪秒全力搶救。7.7.5 人體觸電傷害事故應急響應(1)發現有人員觸電傷害事故,要立即關閉電源開關,針對被觸電人員受傷情況作出簡單診斷,當病人處于昏迷狀態下,要盡快對心跳和呼吸情況作出判斷,觀看是否處于“假死”狀態。如出現“假死”狀態,說明全身組織嚴重缺氧,情況十分危急,馬上采取有效方法:1)把脫離電源后的病人迅速移
29、至通風干燥處仰臥于平坦處,將上衣與褲帶放松;2)觀察病人是否還有呼吸存在;3)摸一摸頸動脈或股動脈有沒有搏動;4)看一看瞳孔是否擴大。(2)采取人工呼吸法(3)采取休外心臟擠壓法。在現場采取急救的簡單方法外,馬上要組織車輛將病人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搶救,由急救小組護送到醫院待病人脫離危險后才能離開。7.8 培訓和演練7.8.1 培訓培訓對象包括有關領導、應急救援人員、工程施工有關人員等,培訓工作做到合理規范,保證培訓工作質量和實際效果。工區組織各參建人員進行各類安全事故及應急預案教育,對其應急救援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和常規性培訓。培訓工作結合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7.8.2 演練工區現場救援小組根據工程具體實際情況及事故特點,組織突發事故應急救援演習,必要時邀請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或社會公眾參與。演習結束后,組織總結經驗,完善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7.9 糾正與完善當跨 S201省道立交橋施工事故調查處理完畢后,結合跨 S201省道立交橋施工事故的搶救情況,對項目跨S201省道立交橋施工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分析研究,對不適應的地方,進行修改、補充、完善,并將修改好的預案報公司質量安全部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