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朱特大橋2號橋橋臺回填專項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江朱特大橋2號橋位于緩和曲線、直線、半徑R=1600米的左偏圓曲線上,終點臺(第56號臺)左線樁號為ZK50+474.855,右線樁號為K50+436。上部結構采用30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T梁,橋墩采用柱式墩,樁基采用灌注樁基礎;橋臺采用肋式臺,樁基采用灌注樁基礎。橋臺臺后、臺前及錐坡采用透水性材料分層填筑,分層夯實,壓實度要求不小于96%。二、編制依據1、福州繞城公路東南段A11合同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2、福州繞城公路東南段路基土建工程A11標段施工招標文件;3、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管理指南;3、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JTG F80/1
2、-2004);4、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技術規程 (JTG F90-2015);5、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程 (JTG F10-2006);三、人員及機械設備配備1、主要人員進場情況:主要人員進場情況表姓名擬承擔崗位職稱工作年限備注王彥煒項目經理工程師10孟祥馬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5趙忠敏施工安全負責人工程師23王丁丁質檢負責人工程師8劉立權路基工程師工程師15董樹英試驗工程師高級工程師25張立明測量工程師工程師10馮永明生產副經理工程師23機械操作員8雜工102、主要機械配置情況臺背回填施工機械情況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技術狀況1裝載機ZL50C1良好2挖掘機PC3501良好3挖掘機PC2201良
3、好4推土機ST2201良好5震動壓路機ZL2202良好6自卸車DF4良好7小型沖擊夯HCR-90N2良好四、地基處理及觀測江朱特大橋2號橋第56號橋臺處原設計為軟土路基處理段落,處理方式為臺前及臺后30米路基范圍內采用挖除2.0米不良土質,拋填片石3.0米,其上換填2.0米透水性材料+0.5米厚碎石砂墊層+雙層剛塑格柵。在橋臺樁基施工前,已經按設計要求進行了臺前、臺后軟基處理施工,橋臺樁基和肋板施工完成后,在左右幅肋板上布設了位移觀測點,通過觀測未發生位移現象(見位移觀測記錄表)。五、施工前準備 1、技術準備(1)組織工程技術人員熟悉研究技術文件和圖紙中各項內容和要求,全面領會設計意圖;編制施
4、工方案;對施工隊伍進行工前培訓和技術交底。(2)施工放樣:施工放樣前應對橋臺圖紙數據進行認真復核,準確無誤后放出臺背的中樁及邊樁,誤差值不能超過規范要求。(3)填筑材料的控制:試驗室開工前做好填筑材料的試驗工作。2、場地準備(1)本橋臺是在臺帽施工完成后進行臺前、臺后填筑施工,在臺帽、臺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的75%以上進行臺背回填施工。臺背回填前,在肋板臺身上用紅白漆標畫填筑層,施工時每層嚴格按標畫線進行鋪填。(2)現場施做臨時排水,保證施工場地無積水,搞好施工現場三通一平、臨時設施及現場消防、保安設施等工作。(3)場地清理和平整:施工前對橋臺臺前、臺后施工區域內的泥土進清理,直至軟基換填透
5、水性材料頂面無泥土等雜質,并對頂面進行整平和碾壓。3、人員準備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施工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施工進度、質量和安全,項目總工為副組長,路基工程師為施工負責人,小組成員包括質檢工程師、測量工程師、試驗工程師、安全工程師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4、確定換填材料根據橋頭(結構物)路基設計要求,為減少橋頭跳車現象,橋頭路基回填采用透水性材料,可為級配良好的砂、角礫、砂礫、碎石砂或含砂粒大于85%的砂土等,依據現場條件,采用挖方段的沙包土作為填筑材料,沙包土砂粒含量符合設計要求。六、施工方案1、施工工藝流程測量放樣報驗施做臨時排水 回填透水性材料分層碾壓不合格自 檢合格不合格報 驗合格進行下道工
6、序2、臺背回填范圍確定見下圖:臺前填筑范圍順路線方向設計長度為1.5H,但為了防止臺背填土對橋臺產生推移,設置預反壓填筑段,填筑長度增加到1.5H+20米;臺背回填范圍為:順路線方向長度,底部800-L,頂部nH+800-L(H為路床頂部至承臺頂部高度,L為耳墻長度,n為開挖面坡率)。3、施工方法(1)根據設計圖紙及施工規范要求,放出臺背回填范圍,臺前填筑長度按1.5H+20米放樣。(2)在路基側采用挖機配合人工開挖臺階,臺階寬度1m,高度0.61.0m,做成2%4%的向內傾斜坡,且開挖臺階、壓實與路堤填筑應同步進行,以確保臺階穩定。(3)在肋板墻身上使用紅白漆標示出壓實后分層厚度控制線,臺背
7、回填分層的壓實厚度控制為15cm一層,并注明填筑層次。(4)臺前、臺后回填均采用沙包土分層填筑并夯壓密實,嚴格控制沙包土的砂粒含量符合透水性材料要求。(5)填筑作業按預先設定的高度水平分層進行攤鋪,根據預先進行的攤鋪試驗確定松鋪厚度,確保每層填料的壓實厚度為15cm,臺前、臺后同步進行。(6)分層攤鋪,采用機械輔以人工進行攤鋪;分層碾壓,使用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順序由兩側向中間碾壓,然后再由中間向兩側碾壓,且每次要求錯輪1/3輪寬。盡量采用多遍靜壓至碾壓密實,特殊情況或者距臺背結構物較遠的部位可采用微震碾壓,嚴禁使用強震碾壓。(7)臺背結構物1m范圍內先使用小型夯實機具進行夯實,然后進行大面積
8、機械壓實施工,嚴禁使用壓路機對靠近結構物1m范圍內進行壓實,避免對結構物造成影響。(8)使用小型夯機夯實時,其壓實厚度應小于15cm,以確保其壓實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使用小型機具夯實時注意要夯實均勻,密實,避免出現死角出現。(9)臺前回填高度至臺帽底,臺后回填至路床頂;臺前、臺背回填的壓實度要求不小于96%。臺帽下1.2米范圍內,小型機具不能夯實部分,采用7.5#漿砌片石進行砌筑擠密。(10)每層施工完成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4、施工注意要點(1)臺背回填時,安排專人負責,掛牌劃線施工,留取影像資料,并與檢測資料一并存檔,全過程在監理工程師旁站的情況下進
9、行。(2)在雨季施工中,嚴防路堤積水,填筑層表面應適當加大橫坡坡度,以利于排水,并注意天氣預報,及時碾壓成型,防止填土被雨水泡軟。(3)填料的寬度每側應超出路堤設計寬度50cm,以保證修整路基或者錐坡后的路堤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4)橋臺背后的回填與錐坡填土同時進行。(5)填筑過程中進行沉降位移觀測,發生情況立即停止施工。(6)梁板架設完畢橋臺穩定,清除預反壓堆土,進行臺前錐護坡施工。七、質量保證措施1、每步工序施工完畢之后,必須經施工隊自檢、經質檢部復檢、監理工程師終檢,合格后方可進入下步工序施工。2、項目部委派專業路基施工工程師對現場進行控制,并以試驗工程師檢測結果為施工依據。3、項目部、
10、施工隊的質檢工程師應及時聽取監理工程師對本項目質量工作的意見,特別對監理工程師提出的改進意見、措施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落實。4、在每步工序施工過程中,項目部現場工程師須向班組交底,并全程指導。5、因在雨季內施工,在臺背回填施工期內,做好回填區域排水工作。6、嚴格控制每層松鋪厚度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并派專職人員現場旁站監督,確保按照分層厚度填筑和填料質量,避免因填筑厚度過厚碾壓不實或過薄發生起皮現象。八、質量保證體系及質量保證措施:1、質量保證體系選派組織能力強、施工管理經驗豐富的施工技術負責人,并安排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實踐經驗,敢于堅持原則,廉潔奉工、不徇私情,有較強的事業心、工作責任感
11、,熱愛質量管理工作的質檢工程師、試驗工程師持證上崗。2、質量保證措施(1)堅持“質量第一”、“預防為主”的質量方針,制定詳細的施工技術方案,經項目總工程師審核,由施工員向施工班組書面交底;(2)材料進入工地現場時,由試驗員進行檢測,并會同監理工程師按規范要求進行取樣試驗,等試驗合格后,由試驗室出具書面文件批準使用;(3)由測量組擬定好施測實施方案,交項目工程師審核實施,并做好施工放樣,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向施工班組進行文字交底。3、自檢質量控制(1)工序:分項完成后,實行“三級自檢”,首先現場質檢員進行自檢,施工班組在交接班時,進行班組交接檢,在二級自檢的基礎上,由項目部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工
12、序、分項的自檢驗收。(2)在自檢的基礎上,匯總自檢資料,報監理工程師驗收。(3)工序、分項自檢流程圖:工序、單項工程完成班組技術人員自檢班組間技術人員交接檢質檢部組織人員驗收報監理工程師驗收進入下一道工序提出整改措施,實施返工。 不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不合格 九、安全、文明、環保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制度,從制度上規范施工。2、建立持證上崗制:進入現場安全員、質檢員、試驗員等管理人員和特殊工種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進入現場施工人員必須頭戴安全帽。3、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安全生產管理小組,各級領導和施工人員全員貫徹執行安全制度,形成安全生產責任制度,責任明確到個人。4、加強安全培訓,確保安全
13、生產投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安全檢查,舉行安全演練以增強所有施工人員的應急水平。5、認真貫徹執行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的各項規定,加強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教育,提高全體施工人員安全文明施工意識。加強各工序的施工管理,施工機具、設備、材料有計劃的組織進場,多余的機具、材料及時運出現場,不用的機械設備及時退場。每道工序作業完畢后必須清場,保持整潔不亂,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6、建立文明施工責任區,劃分區域,明確管理人,實行掛牌制,做到現場清潔整齊;衛生符合標準。現場使用的機械設備,按平面布置規劃定點存放,遵守操作安全規程,機械的標記、編號明顯,安全裝置可靠。7、處理好與當地人民群眾的關系,積極參與當地精神文明建設。8、施工現場的廢物專門收集在一起,不隨地亂丟,廢水、廢渣排入指定的地方,最后一起清運到棄土場。9、建立、健全施工過程中環境管理體系和各項環境管理規章制度。10、加強對施工人員進行環保知識教育,提高全員環保、水保意識,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11、所有施工機械做好檢修工作,尤其是廢氣的排放檢測,必須符合環保部門廢氣排放檢測標準。不合標準的機械設備不得使用。嚴格控制施工產生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