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道 302 線北川曲山至茂縣段災后重建工程(任家坪至禹里段)第七合同段混凝土路面面層工程施工方案邵陽公路橋梁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省道 302 線北川曲山至茂縣界段(曲山任家坪至禹里段)災后重建工程施工第七合同段路面面層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3 2、兩階段施工圖設計文件二、工程概況我合同段路面結構采用22cm厚 C30水泥混凝土面層+20cm厚 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18cm厚 4%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炷撩鎸硬捎没炷翗颂枮镃30,施工時采用半幅施工。設計路面面層長度共計1059.59 米,計 7380.42。三、施工方案(一)施工工序測量放
2、樣安裝模板安設傳力桿混凝土運輸攤鋪混凝土振搗收面養護切縫填縫刻紋1、測量放樣水泥穩定碎石層全部施工完成后,所有檢測項目全部合格,即可進行路面施工工序。復核路基范圍所有導線點和水準點,并按照 100 米一個水準點進行加密,在施工過程中便于對模板進行檢測。測量放樣時,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表面對路面左、中、右分別進行放點,并計算每個點位的路面面層厚度,如不符合要求,將對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表面進行處理,必須保證路面面層混凝土厚度。如符合要求,即可進行安裝模板工序。2、安裝模板模板宜采用鋼模板,彎道等非標準部位以及小型工程也可采用木模板。模板應無損傷,有足夠的強度,內側和頂、底面均應光潔、平整、順直,局部變
3、形不得大于3mm,振搗時模板橫向最大撓曲應小于4mm,高度應與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一致,誤差不超過2mm,縱縫模板平縫的拉桿穿孔眼位應準確,企口縫則其企口舌部或凹槽的長度誤差為鋼模板 1mm,木模板 2mm。3、安設傳為桿當側模安裝完畢后,即在需要安裝傳力桿位置上安裝傳為桿。當混凝土板連續澆筑時,可采用鋼筋支架法安設傳力桿。即在嵌縫板上預留圓孔,以便傳力桿穿過,嵌縫板上面設木制或鐵制壓縫板條,按傳力桿位置和間距,在接縫模板下部做成倒U形槽,使傳力桿由此 通過,傳力桿的兩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架腳插入基層內。當混凝土板不連續澆筑時,可采用頂頭木模固定法安設傳為桿。即在端模板外側增加一塊定位模板,板上按照
4、傳為桿的間距及桿徑、鉆孔眼,將傳力桿穿過端模板孔眼,并直至外側定位模板孔眼。兩模板之間可用傳力桿一半長度的橫木固定。繼續澆筑鄰板混凝土時,拆除擋板、橫木及定位模板,設置接縫板、木制壓縫板條和傳力桿套管。4、攤鋪和振搗超過一次攤鋪的最大厚度時,應分兩次攤鋪和振搗,兩層鋪筑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3Omin,下層厚度約大于上層,且下層厚度為 3/5。每次混凝土的攤鋪、振搗、整平、抹面應連續施工,如需中斷,應設施工縫,其位置應在設計規定的接縫位置。振搗時,可用平板式振搗器或插入式振搗器。5、接縫施工縱縫應根據設計文件的規定施工,一般縱縫為縱向施工縫。拉桿在立模后澆筑混凝土之前安設,縱向施工縫的拉桿則穿過模
5、板的拉桿孔安設,縱縫槽宜在混凝土硬化后用鋸縫機鋸切;也可以在澆筑過程中埋人接縫板,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即形成縫槽。鋸縫時,混凝土應達到510Mpa強度后方可進行,也可由現場試鋸確定。橫縮縫宜在混凝土硬結后鋸成,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也可在新澆混凝土中壓縫而成。鋸縫必須及時,在夏季施工時,宜每隔34 塊板先鋸一條,然后補齊;也允許每隔34 塊板先壓一條縮縫,以防止混凝土板未鋸先裂。橫脹縫應與路中心線成90,縫壁必須豎直,縫隙寬度一致,縫中不得連漿,縫隙下部設脹縫板,上部灌封縫料。脹縫板應事先預制,常用的有油浸纖維板(或軟木板)、海綿橡膠泡沫板等。預制脹縫板嵌大前,應使縫壁潔凈干燥,脹縫板與經壁緊密
6、結合。6、表面修整和防滑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層混凝土澆筑后,當混凝土終凝前必須用人工或機械將其表面抹平。當采用人工抹光時,其勞動強度大,還會把水分、水泥和細砂帶到混凝土表面,以致表面比下部混凝土或砂漿有較高的干縮性和較低的強度。當采用機械抹光時,其機械上安裝圓盤,即可進行粗光;安裝細抹葉片,即可進行精光。為了保證行車安全,混凝土表面應具有粗糙抗滑的表面。而抗滑標準,據國際道路會議路面防滑委員會建議,新鋪混凝土路面當車速為 45km/h 時,摩擦系數最低值為0.45;車速為 50km/h 時,摩擦系數最低值為0.40。其施工時,可用棕刷順橫向在抹平后的表面輕輕刷毛,也可用金屬絲梳子梳成深12mm
7、 的橫槽;目前,常用在已硬結的路面上,用鋸槽機將路面鋸成深56mm、寬 23mm、間距 2Omm的小橫槽。7、養護和填縫混凝土板做面完畢應及時進行養護,使混凝土中拌合料有良好的水化、水解強度發育條件以及防止收縮裂縫的產生。養護時間一般約為 142ld?;炷烈诉_到設計要求,且在養護期間和封縫前,禁止車輛通行,在達到設計強度的40%后,方可允許行人通行。其養護方法一般有兩種方法:濕治養生法,這是最為常用的一種養護方法。即是在混凝土抹面2h 后,表面有一定強度,用濕麻袋或草墊,或者203Omm 厚的濕砂覆蓋于混凝土表面以及混凝土板邊側。覆蓋物還兼有隔溫作用,保證混凝土少受劇烈的天氣變化影響。在規定
8、的養生期間,每天應均勻灑水數次,使其保持潮濕狀態。塑料薄膜養生法,即在混凝土板做面完畢后,均勻噴灑過氯乙烯等成胰液(由過氯乙烯樹脂、溶劑油和苯二甲酸二丁脂,按10%、88%和 3%的重量比配制而成),使形成不透氣的薄膜保持膜內混凝土的水分,保濕養生。但注意過氯乙烯樹脂是有毒、易燃品,應妥善防護。施工時采用兩種方法相結合。封(填)縫工作宜在混凝土初凝后進行,封縫時,應先清除干凈縫隙內泥砂等雜物。如封縫為脹縫時,應在縫壁內涂一薄層冷底子油,封填料要填充實,夏天應與混凝土板表面齊平,冬天宜稍低于板面。常用的封縫料有兩大類,即:加熱施工式封縫料:常用的是瀝青橡膠封縫料,也可采用聚氯乙烯膠泥和瀝青瑪蹄脂
9、等。常溫施工式封縫料主要有聚氨脂封縫膠、聚硫脂封縫膠以及氯丁橡膠類、乳化瀝青橡膠類等常溫施工式封縫料。四、質量保證措施1、嚴格執行三檢制,即施工班組自檢、合格后報質檢工程師檢查,檢驗合格報監理工程師檢查,如檢查合格,方可進行下道工序;2、完善質量保障體系。由項目經理牽頭,項目總工負責指導,質檢工程師負責檢查,班組具體落實,對每項工序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3、測量放樣必須在對導線、水準點復核的基礎上進行。導線點和水準點經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路面點位包括平面坐標和高程放樣,并對放樣點進行校核,測量人員相互對測量成果進行復核和驗算,無誤后對施工隊伍進行交底。4、嚴格控制路面厚度。測量放樣按10m一個點位
10、分左、中、右三個點位放樣,分別比較每個點位的路面厚度,路面厚度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方可立模,如路面厚度不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必須對路面基層進行處理,并分析原因,達到路面厚度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5、立模。模型為槽鋼模型,模型表面光潔,無污穢,無混凝土殘渣,立模前必須對模板進行清理,并在模板與混凝土接觸面均勻涂刷脫模劑。考慮到施工段落曲線段落較多,綜合考慮,每塊模板長度3 米。分左右幅澆筑,在縱縫處的模型必須按照設計要求鉆孔,便于預埋連接鋼筋。模板架立完畢后,必須再次對模型的高程和平面位置進行校核,由測量組按 5 米一個點位,對模型進行復核,誤差范圍必須達到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模型校核完畢后,若模型
11、和基層面之間有空隙,必須采用路面混凝土同標號混凝土進行填塞密實,避免混凝土澆筑和攤鋪時出現漏漿,同時不影響路面混凝土的厚度。6、原材料必須達到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不能達到使用要求的原材料禁止進入施工現場。7、混凝土攪拌,嚴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施工過程中,由試驗工程師負責混凝土攪拌,攪拌時間必須達到要求,避免混凝土離析。并根據砂、石料的含水量適時調整施工用水量,保證混凝土坍落度。8、混凝土采用自卸運輸車,運輸能力達到攤鋪和混凝土攪拌平衡,避免混凝土運輸到現場的等待時間過長,或攤鋪后混凝土不能連續運輸到現場。9、混凝土攤鋪,采用攤鋪機和人工配合施工。自卸運輸車將混凝土運輸到
12、現場后,攤鋪機進行攤鋪,人工配合。10、混凝土攤鋪均勻后立即進行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棒進行振搗,振搗時不得觸碰鋼筋和模板,不得拖行振動棒,必須依次逐點進行振搗,振搗時應快插慢拔,不得猛插急提。振搗密實的標準時混凝土無明顯下沉和無大量氣泡冒出,逐點振搗時,必須待一個點振搗密實后再進行下一個點振搗。11、在涵洞頂面及橋頭過渡段路面施工時,振搗點間距應適當加密,不得漏振。在涵洞頂面和橋頭過渡段設加強鋼筋網,鋼筋的保護層必須達到設計要求,采用預制的混凝土或砂漿墊塊作為保護層定位點?;炷琳駬v時不得觸碰鋼筋。振動時間比普通段混凝土的振搗時間適當延長510S。12、粗平。振搗密實后,采用振動梁對混凝土表面
13、進行振搗提漿,并對混凝土表面粗平。13、精平。采用混凝土抹面機配合人工精平?;炷辆绞钦麄€路面施工的比較關鍵的工序,應選用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進行,在混凝土達到初凝時開始操作。精平關系到路面混凝土外觀、表面平整度、橫坡等檢查項目,在施工過程應引起高度重視。14、拆模。當混凝土強度達到8.0Mpa時方可拆模,最早拆模時間不得小于下表時間:施工時間在秋冬季,我們采用的最晚拆模時間不得小于36 小時。15、養護。采用碘鎢燈升溫、灑水,半幅兩側設置支架覆蓋塑料薄膜進行養護。養護期間必須斷道,在施工范圍設置警示標示標牌,不允許任何車輛在養護期間上路面。養護必須專人負責。由于施工期間氣溫較低,采用的輔助升
14、溫措施必須專人看護,碘鎢燈不得直接對路面混凝土距離過近,避免局部受熱,混凝土出現不均勻干縮而出現開裂。覆蓋的塑料薄膜必須全部講混凝土表面全部覆蓋。支架高度約 1 米,支架之間縱向間距1 米左右橫向加設木板,時薄膜能全部將混凝土罩住,不得漏冷空氣進入。在每天早上進行灑水,同時碘鎢燈不得關閉,薄膜不得拆除。使混凝土能不間斷的進行升溫養護。養護時間為7 天。16、路面鋼筋加工。路面鋼筋按照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縱縫傳力桿、角隅鋼筋、脹縫傳力桿、脹縫鋼筋支架以及橋頭過渡板、涵洞頂面鋼筋網所使用的鋼筋型號,鋼筋間距、長度等必須按照設計要求進行下料加工。焊接必須符合相關規范要求。縱縫拉桿和脹縫拉桿必須按照設
15、計要求鋼筋表面均勻涂刷瀝青。17、混凝土橫向施工縫、脹縫施工。按照兩階段施工圖設計文件要求,結合JTG F30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的相關要求:(1)橫向施工縫橫向施工縫間距采用等間距布置,采用4.5 米/板,不得采用斜縫;橫向施工縫采用不設傳力桿的假縫。(2)脹縫脹縫最大間距約140米,在平曲線半徑R200m的 HY、YH及縱坡變換出均設脹縫。脹縫應設置脹縫補強鋼筋支架、脹縫板和傳力桿。脹縫板設置為軟質木板,厚度2cm,縫中完全不連漿,脹縫木板貫通整個路面板塊;脹縫為 28級鋼筋,一端套 100mm 長的塑料套內留30mm空隙填充棉紗,傳力桿半段以上長度涂刷瀝青。脹縫傳力桿的滑動端可設
16、在縫的一邊或交錯布置,處理干必須平衡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線,誤差不大于 3mm,固定傳力桿的支架及橫桿用鋼筋焊接成整體。每班施工結束或當班施工時混凝土等待時間超過30 分鐘時,需設橫向施工縫,設置的位置盡量與脹縫或縮縫重合。如不能重合時,采用螺紋鋼筋傳力桿企口縫型式設置。傳力桿應垂直于中心線。18、混凝土切縫混凝土養護 24 小時,應對混凝土面板進行切縫。采用機械切縫,橫向切縫縫寬 46mm,切縫深度 50mm。19、灌縫(1)混凝土面板養生結束后應進行灌縫;(2)灌縫的技術要求:切縫后應用高壓水將縫內的雜物清除干凈;灌縫材料采用加熱熬制的瀝青,加熱至規定溫度,加熱過程中應均勻攪拌,并盡快使用完;灌縫應將縫內充填飽滿,無空洞;灌縫后應將縫外的瀝青清理干凈。20、防滑構造使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溝槽,采用機械刻槽。按每塊板平均分布,并垂直于線路中線。槽深度35mm,槽寬 3mm。五、安全保證措施1、施工過程中加強安全檢查,完善安全保證體系,由項目經理牽頭,項目總工指導,專職安全員現場檢查,施工班組具體落實。2、所有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是專業人員,駕駛員必須具有操作證書。3、施工臨時用電必須由專業電工布線和接線,防止非專業人員接電傷人。4、施工現場設置標示標牌、安全警示標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