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鋼管樁施工方案 鋼管樁樁施工 1、工藝流程 2、鋼管樁施工方法 2.1施工設備:根據我單位施工經驗施工結合該施工現場樁型、地層結構、成孔深度全部擬采用紅五環900高風壓鉆機。同時鉆機機長對該地區地層情況有較深的了解,對成孔工藝方面有豐富經驗。為保證施工的整體進度,每臺鉆機都配置2個鉆頭。 2.2鉆機對位 2.2.1鉆孔定位:施工過程中采用分段測量,確定各段端點位置后用白線連接,按圖紙 設計要求樁間距給定孔位中心點,確保孔位準確無誤。 2.2.2鉆機就位:鉆機就位平、穩、對、正等,鉆機就位后,進行孔位復測,復測完畢合格后以開孔通知單形式通知鉆機施工樁號,施工深度。并由項目部技術人員對于施工過程中
2、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技術交底,并在成孔施工過程中做好安全,質量跟蹤。 2.3成孔工藝 2.3.1鉆進過程中根據不同地層選擇合理的鉆進方式及鉆進頻率。 2.3.2根據地層條件和鉆孔間距,孔位密集區應隔樁施工,防止孔內坍塌。 2.3.3終孔:當鉆至設計標高后,現場經勘察、設計負責人確認后方可進行終孔 2.4鋼管制作 焊工必須具有上崗證,焊條、焊機型號與焊接鋼筋型號相符合。進場鋼筋必須“三證”齊全,符合備案規定的進行初步表觀檢查檢查合格后進行現場取樣。進場鋼管在運輸車輛上由現場監理工程師旁站情況下直接對鋼管隨機抽樣復試,合格后方可卸車,進行鋼管制作。 2.5鋼管的吊放 2.5.1鋼管的吊放應設24個位
3、置恰當的起吊點。 2.5.2吊放鋼管入孔時應人工把穩對準孔位輕放入孔,應徐徐下放。若遇阻礙應停止下放,查明原因進行處理。嚴禁高起猛落、碰撞和強行下放。 2.6水泥漿配制 2.6.1水泥漿采用42.5號復合硅酸鹽水泥,水泥漿水灰比:1:0.60.8. 2.7水泥漿的灌注 2.7.1將注漿鋅管插入管內,保證注漿管到達孔底。 2.7.2利用高壓(1MP)清水循環沖刷注漿管內的泥漿等雜物,直至管內回水變清。 2.7.3水泥漿灌注過程中嚴禁中途停工,如遇機械故障應立即排除或啟動備用設備,保證水泥漿的連續灌注。整個拔管過程要保證勻速進行。嚴禁注漿膠管管拔起速度過猛。 2.7.4單孔注漿完畢后,及時用壓力水
4、沖洗注漿膠管及注漿鋅管,以防漿管堵塞,同時移位至另一個孔,交叉施工。 2.8勁性樁支護基本原理是借助于加固材料在主動區(滑動區)所產生的拉力傳到阻抗區,以增加滑動面上的垂直應力,進而提高土層的抗剪強度;并且在滑動面上加固材料可借助于土層提供的被動土壓力,產生剪力和彎矩以抵抗主動區的滑動,達到加固基坑的目的。 預應力錨索施工 1、錨索參數 預應力錨索采用375鋼絞線。 2、施工工藝 預應力錨索施工工藝流程詳見下圖。 預應力錨索施工工藝流程圖 3、施工方法 (1)錨孔測放:根據錨索工程施工設計圖要求,將錨孔位置準確測放在坡面上,孔位在坡面上縱橫誤差不得超過50mm。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順或特殊困難
5、場地時,需經設計、監理單位認可,在確保坡體穩定和結構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定位精度或調整錨孔定位。 (2)鉆孔設備:鉆孔機具的選擇,應該根據錨固地層的類別、錨孔孔徑、錨孔深度、以及施工場地條件等來選擇鉆孔設備。錨孔鉆造應采用潛孔鉆機或錨索鉆機沖擊成孔。 (3)鉆機就位:錨孔鉆進施工,嚴格認真進行機位調整,確保錨孔開鉆就位縱橫誤差不得超過50mm,高程誤差不得超100mm ,鉆孔傾角和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傾角允許誤差為1.0,方位允許誤差2.0。 (4)鉆孔 錨索鉆孔采用干鉆法施工。錨孔下傾與水平夾角為15,允許誤差1,施工時按錨索設計長度將鉆孔所需鉆桿擺放整齊,鉆桿用完,孔深也恰好到位。為確保
6、錨孔深度,要求鉆孔深度超出錨索設計長度0.5m左右。 鉆孔結束,逐根拔出鉆桿和鉆具,將沖擊器清洗備用。用一根聚乙烯管,以織物或水泥袋塞好孔口待用。 鉆進過程中對每個孔的地層變化、鉆進狀態、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況作現場記錄,在地層松散、破碎時,采用中套管的鉆進技術,以使鉆孔完整不坍。如遇坍孔,立即停鉆,進行固壁灌漿處理。待水泥漿初凝后,重新清孔鉆進。 在鉆孔過程中或鉆孔結束后吹孔時,如孔內滲水,在孔深已夠時,則注入清水,以高壓風吹凈,直至吹出清水;若孔深不夠,必須立即停鉆,拔出鉆具,洗孔后再繼續鉆進,如此循環,直至結束。如果滲水量太大,則拔出鉆具進行壓力注漿。 (5)錨索安裝 錨孔造好后,經監理工
7、程師檢查后,方可進行錨索安裝,錨索安裝必須確保每根鋼絞線順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勻,銹及油污清洗干凈,死彎、機械損傷的鋼絞線必須更換。將截好的鋼絞線和注漿管平順地放在作業臺架上,量出錨固段和錨索設計長度,分別作出標記;將注漿管按圖紙要求放在2根錨索中間,涂抹黃油后用熱縮管包裹,在錨固段與自由段交界處要特別注意綁扎牢固。 在自由段安置定中架,間距1m,以保證鋼鉸線的順直。在錨固端安置擴張件及緊固件,采用15號鉛絲繞制,不少于兩圈,最后,在錨索端頭套上導向帽。 核對錨索編號是否與孔號一致,確認無誤后,再以高壓風清孔一次,然后采用人工精心仔細緩慢地就位。 (6)注漿 灌漿料采用水泥凈漿,水灰比0.4:
8、1,水泥采用P.O42.5R硅酸鹽水泥。慘入適量早強劑,慘量為水泥用量的2%,以此提高早期強度。漿體28d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30Mpa。 灌漿施工采用二次注漿工藝: a、灌漿料采用水泥凈漿,水灰比W/C=0.4:1,水泥采用P.O42.5R硅酸鹽水泥。慘入 適量早強劑,慘量為水泥用量的2%,以此提高早期強度。漿體28d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30Mpa。 b、漿液應攪拌均勻,過篩,隨攪隨用,漿液應在初凝前用完,注漿管路應經常保持暢通。 c、第一次注漿為常壓注漿,通過珠江管自孔底注漿,并使漿液流至孔口;第二次注漿為高壓注漿,注漿壓力不小于2.5MPa。 d、第二次注漿應在第一次注漿液體初凝之后
9、進行,一般約為第一次注漿后24小時,第二次注漿采用注漿壓力控制(壓力達到5 MPa后,穩壓注漿2min)或總水泥用量控制(大于等于60Kg/m)。 e、第二次注漿1#管范圍為上錨固段,第二次注漿2#管范圍為其余錨固段,注漿范圍內每間距750周圍各鉆35孔用工程膠布封牢,并將注漿管底 封死。第一次注漿管采用20塑料管,第二次注漿管采用15鐵管。 f、注漿完畢應將外露的鋼筋清洗干凈,并保護好。 (7)張拉 張拉錨索前需對張拉設備進行標定。壓力表損壞或拆裝千斤頂后,要重新標定。 張拉鎖定在錨固體強度大于25Mpa、肋柱砼達到80%設計強度后進行,并依次按中、上、下的次序(兩根錨索則先上后下)分兩次進
10、行張拉。第一次張拉分五級進行(即錨索設計噸位的25%、50%、75%、100%、110%、五級),前四級穩定時間為5分鐘,后一級為15分鐘,第一次張拉后610天再進行一次補償張拉,以補償錨索的松弛和地層的徐變等因素造成的預應力損失。 錨索的張拉鎖定工序可分為差異荷載增量和理論伸長量的計算及現場超張拉、鎖定工作。 因壓力分散型錨索各單元長度長短不一,故必須先計算各單元差異伸長量和差異荷載增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差異伸長量: L1-2=L1-L2, L2-3=L2-L3 L1=(/E)*L1, L2=(/E*)L2, L3=(/E)*L3, =P/A 差異荷載增量: P1=(E*A*L1-2/L1
11、)*2 P2=(E*A*L2-3/L2)+ (E*A*L2-3/L1)*2 其中:L1,L2,L3-分別為第一、二、三單元錨索的長度,且L1L2L3; L1, L2, L3-各單元錨索在給定最終張拉(設計鎖定)荷載作用下的伸長量; L1-2,L2-3-各單元錨索在給定最終張拉(設計鎖定)荷載作用下的差異伸長量; -給定最終張拉(設計鎖定)荷載作用下鋼絞線束應力; P-給定最終張拉(設計鎖定)荷載作用下單根鋼絞線束荷載; A-單根鋼絞線束的截面面積; E-鋼絞線的彈性模量; P1,P2-分布差異張拉之第一、第二步級張拉荷載增量。 錨索張拉時的實際伸長值L(mm)為: L=L1+L2 L-錨索實際
12、伸長值(mm) L1-從初應力至最大張拉力間的實測伸長值(mm); L2-初應力以下的推算伸長值(mm),可采用相鄰級的伸長值。 錨索在正式張拉前,取10%20%的設計張拉荷載,對其預張拉12次,使其各部位接觸緊密,鋼絞線完全平直。張拉時應按一定的張拉速度進行(一般為40KN/min)。 錨索張拉順序: 安裝千斤頂0P1(先張拉L1單元,補足L1單元差異荷載,量取L1單元錨索伸長值S1)2P1(量取伸長值S2,計算L1單元錨索0-P1的伸長值)P2(再張拉L1、L2單元錨索,補足L1、L2單元差異荷載,量取L1、L2單元錨索伸長值S3)12.5%(預張拉,量取伸長值S4)2P2(量取伸長值S5
13、,計算L1、L2單元錨索P1-P2的伸長值)25%P(量取伸長值S6)50%P75%P100%P110%P(量取伸長值S7)。 實際伸長值的計算: L1單元錨索:L2=(S7-S4)+(S6-S4)+(S5-S3)+(S2-S1); L2單元錨索:L2=(S7-S4)+(S6-S4)+(S5-S3)。 為保證壓力分散型錨索的張拉質量,錨索張拉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a、錨斜托臺座的成壓面應平整,并與錨索的軸線方向垂直; b、錨具安裝應與錨墊板和千斤頂密貼對中,千斤頂軸線與錨孔及錨索軸線在一條直線上,不得彎壓或偏折錨頭,確保承載均勻同軸,必要時用鋼質墊片調整滿足。 c、注漿體與錨斜托臺座的混凝土強度
14、達到設計強度的80%以上時,方可進行張拉 (8)錨孔驗收試驗 驗收試驗的目的是檢驗施工質量是否達到設計要求,也稱現場收試驗或質量控制試驗,它是針對所有工程錨索進行的;通過驗收試驗,可獲知錨索受力大于設計荷載時的短期錨固性能,以及滿足設計條件時錨索的安全系數。將驗收試驗結果與基本試驗結果進行恰當的對比,可作為錨索長期性能評價的參考。 驗收試驗設備和方法: 1)試驗設備包括張拉千斤頂、油壓表、油泵和用于連接它們的高壓油管,以及相關變形量測系統和固定設施。張拉設備投入正式使用前,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計量單位進行標定,且在有效期內,并應繪制壓力表讀數與系統出力曲線。 2)驗收試驗對張拉系統的精度要求一般
15、較高,試驗時對錨索施加應力和變形需要幾種設備同時進行測定,如精度較高的油壓表、壓力傳感器、千分表、油標卡尺、撓度計等。 3)驗收試驗可選擇下述兩種方式這一進行試驗: a.業主委托具有相關試驗業績的基坑錨固工程專業單位或部門進行驗收試驗。 b在有關業主、監理和設計代表的指導和監督下由施工單位組織進行驗收試驗。 4)驗收試驗應按有關規范和規定要求認真做好記錄,并提交試驗報告,供工程驗收使用。 驗收試驗的規定和要求: 1)驗收試驗錨索數量不少于工程錨索總數的5%,且不得少于3根。驗收試驗錨索孔位應在指定基坑或項目工程全部工程錨索范圍內由業主、監理和設計代表根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原則進行隨機抽樣。 2)
16、驗收試驗應分級加荷,起始荷載宜為錨索設計荷載的30%,分級加荷值分別為設計荷載的0.5、0.75、1.0、1.2、1.33和1.5倍,最大試驗荷載不能大于錨筋承載力標準值的0.8倍 。對于壓力分散型錨索,要求以設計最大試驗張拉荷載計算補足差異伸長量(張拉荷載)后同步張拉至錨索設計荷載的30%作為起始荷載。如果最大差異張拉荷載大于設計荷載的30%,則以最大差異張拉荷載作為起始荷載。 3)驗收試驗中,當荷載每增加一級,均應持荷穩定10min,并記錄位移讀數。最后一級試驗荷載也應維持10min。如果在歷時10min內位移超過1mm,則該級荷載應再維持50min,并在15、20、25、30、45和60
17、min時記錄其位移量。 4)驗收試驗中,從50%設計荷載到最大試驗荷載之間所測得的總位移量,應當超過該荷載范圍內錨筋自由段長度的預應力筋理論彈性伸長量的80%,且小于自由段1/2錨固 段長度之和的預應力筋的理論彈性伸長值。對于壓力分散型錨索,錨固段應視為零,其自由段應分單元按實際全長計算。大量的工程實踐表明,對于土質或類土質及破碎錨固地層,考慮錨孔軸向壓縮與錨固段孔壁剪切變形特性,其實測上限值一般比理論上限值偏大510%,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5)在最后一級荷載作用下的位移觀測期內,錨頭位移穩定,即在歷時10min內位移不超過1mm,或者2h蠕變量不大于2mm。 6)如果試驗結果同時滿足上述d
18、、e兩款條件,則認為驗收試驗錨索合格;如發現一孔試驗錨索不能同時滿足上述d、e兩款條件,則需增加抽樣三孔錨索進行驗收試驗,直至驗收試驗錨索全部同時滿足上述d、e兩款條件,方可認為驗收試驗錨索合格。不合格錨孔數不得超過工程錨孔總數的5%。 如果發現驗收試驗錨索不合格,則應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并調查分析產生原因,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對指定驗收工程錨索做如下處理: a.報廢或重新安裝; b降低錨固力使用; c.進行補救性重新張拉等其它特殊處理措施。 在全部工程錨索經抽樣進行驗收試驗并符合上述有關規定和要求條件后,方可按照有關設計要求張拉鎖定程序進行張拉鎖定和封錨工作。對驗收試驗錨索從1.43倍設計荷載全部退荷至零后,再重新進行張拉鎖定作業。 (9)主要機具:QDG21型鉆機;BH-12/7空壓機;YCW100200千斤頂;YB4/500油泵,LB400螺桿泵注漿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