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路施工測量方案一、工程概況XX高速公路路基第七合同段起始樁號為X,終點樁號為 X,主線全長 5 公里。主要工程量包括:1、路基挖方 150 萬立方米,路基填方60 萬立方米;2、大橋四座。 3、涵洞通道 7 座。 5 道拱涵, 2 道板涵;4、隧道一座。左洞長1220 米,右洞長 1070 米;5、排水防護工程漿砌片石7 萬立方米;二、施工控制測量等級本標段首級控制點的等級為三等導線。導線點編號分別為:EA0732、 EA0731 、EA073、EA074、EA075、EA076、EA077、EA078、EA078-1、EA087、EA088、EA089、EA090、EA091、EA092,
2、為了便于施工測量控制,我們在各大橋附近加密了3 個四等導線點和3個二等水準點。隧道進出口附近各加密3 個四等導線點和 1 個水準點。涵洞附近設 2 個四等導線點和一水準點。 路基方面根據具體情況加密導線點和水準點或采用后方交會法進行三維坐標控制。施工控制測量等級是在首級控制網下加密的, 加密等級精度要求按照圖紙及規范要求精密導線點和水準點進行測設。主要控制點和水準點數據見后附 七分部導線、 水準點閉合成果匯總表。三、人員設備配置測量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其它工作,它要求控制測量及施工放樣精度高,整體橫向貫通中誤差控制在 25 mm,縱向貫通中誤差控制在 L/10000,我單位對測量工作非常重視,派遣
3、經驗豐富的測量工程師負責測量工作, 并配備進口高精度的測量儀器,以滿足工程施工測量精度要求。1 、儀器設備如下表設備名稱產地及型號數量全站儀日本拓普康 GTS-332N1GPS華星 RTK1水準儀博飛 DZS3-12水準儀索佳12 、人員組織組長:成員:四、精密導線加密點布置方法( 一) 加密導線點選點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相鄰邊長平均不宜超過350 米,個別邊長不宜短于100 米,長邊與短邊距離比控制在1 : 3。2、點位應選在工程施工不易發生沉降變形區域以外的地方。3、點位應避開工程施工現場4、應充分利用控制的導線點。5、如導線點位置不明顯時,必要時設置指示樁。五、精密高程加密點布置方法1
4、、高程控制點復測精度評定按照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規范要求,加密點精度要求及觀測方法按照精密水準測量技術規范要求,觀測路線按照附合或閉合路線往返觀測。2、精密高程加密點應充分利用施工區域的導線點及水準點,這樣便于長期保護和方便使用。4、加密水準點間距平均控制在300m 左右,點位應選在離施工場地變形區域以外穩固的地方,墻上水準點應選在永久性構造物上。5、水準點點位應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6、水準點觀測應在標石埋設穩定后進行,觀測時間可選在上午或下午進行。7、如水準點位置不明顯時,必要時設置指示樁。六、施工測量在接到施工設計圖紙后, 對線路的平縱設計參數、 承臺中心設計坐標、跨徑、梁長、墩臺構造尺寸認
5、真復核,確認無誤后方可施工。高程復核從路面頂設計中心標高往下部推算 (復核時一定要注意支承墊石和支座的厚度) 與樁基底標高相吻合。 在復核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通知監理、建管處及設計單位。本合同段施工測量主要包括高墩柱橋梁施工測量、 隧道施工測量和路基施工測量, 所有部位的放樣均采用全站儀和 GPS坐標法。儀器設置測站均采用已知和自由建站兩種方法。 ( 一) 、橋梁施工測量1. 應先進行橋梁線路地面中線的測設 , 中線點的橫向允許誤差應在 10mm之內。2. 根據地面中心點來控制橋墩樁位中心 , 橋墩間距的允許誤差應在 10mm ,各跨的縱向累積允許誤差應在 10n mm(n 為跨數 ) 。詳細測
6、設如下:1)樁基施工測量1.1首先對樁基中心進行測量定位。1.2測量出護筒頂面標高,以便控制樁頂混凝土澆筑標高。1.3在承臺基礎施工時, 測量出樁位的實際位移偏差, 縱橫向偏差不大于 50mm 。2)承臺、墩柱施工測量2.1首先定位出承臺的中心及四個角的位置。2.2承臺模板支立完畢后定位出墩柱預埋鋼筋位置的縱橫向軸線,定位誤差控制在5mm 。2.3在承臺模板上測量出承臺頂標高, 以便控制承臺頂混凝土澆筑標高。3)墩柱施工測量3.1承臺施工完畢后,在承臺頂面上放樣出墩柱的縱橫向軸線,定位誤差控制在5mm 。3.2測量出承臺頂面標高, 計算出承臺頂面與墩柱頂的高差,及時提供給現場技術員, 以便準確
7、的計算出墩柱的實際高度,更好的指導施工。3.3墩柱模板垂直度控制采用普通的錘球法,對于高度超過8米墩柱的垂直度控制采用經緯儀控制,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3.4墩柱模板支立好后用全站儀復測模板頂的縱橫向軸線偏差,偏差控制在 5mm ,復測值超出允許范圍應督促工程隊重新調整。3.5墩柱頂混凝土澆筑標高控制, 采用常規的倒懸掛鋼尺配合水準儀,測量出模板頂標高, 或用全站儀三角高程控制。三角高程控制是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高程測量的控制方法(等級高程控制點除外)。4)支承墊石、支座施工測量支承墊石和支座是施工測量的關鍵控制部位,直接影響到箱梁架設工序,支承墊石的頂面標高誤差控制在2mm,平整度控制在1mm;控
8、制支座安裝時一定要注意支座的方向,安裝誤差控制在2mm。( 二) 、隧道施工測量1、平面控制測設隧道平面控制測量的任務主要是保證隧道的精度和正確的貫通,并定出施工中線。1)、洞口投點測設施工時通過洞外精測點,引進洞內采用雙導線布置形成閉合導線,采用全站儀、精密水準儀等測量儀器,精確控制隧道中線。洞口導線點位埋設使用22 鋼筋(鋼筋頂上刻十字線)埋于洞口附近堅固穩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樁位,點與點之間通視良好。點位布置完畢后,利用設計院交接的導線網點GPS點(已知)作基準點,使用全站儀引測附合導線上各點的坐標值(并經平差),使用精密水準儀從高等級的2 個 BM點測定導線上各點的高程(并經平差
9、)。水平角的觀測正倒鏡六個測回中誤差2.5 ,每條附合導線長度必須往返觀測各三次讀數, 在允許值內取均值, 導線全長閉合差1/30000 。2)、洞內導線測量隧道洞內導線控制測量在洞外控制測量的基礎上,結合洞內施工特點布設導線,以洞口投點為起始點,沿中線布設,形成導線環。導線邊長根據測量設計的要求并考慮實際通視條件,選擇長邊布設。 導線點布設在施工干擾小、穩固可靠的地方。由洞外向洞內的測角、測距工作,在夜晚或陰天進行,洞內的測角測距,在測回間采用儀器和覘標多次置中的方法,并采用雙照準法(兩次照準、兩次讀數)觀測。照準的目標應有足夠的明亮度。并保證儀器和反射鏡面無水霧。洞內導線平差,采用條件平差
10、或間接平差,也可采用近似平差。洞內導線的坐標和方位角, 必須依據洞外控制點的坐標和方位角進行傳算。2、高程控制高程控制點的布設是利用平面控制點的埋石, 如特殊需要時進行加密,其布置形式也為附和水準線路。 精密水準點的復測按四等水準控制。觀測精度符合偶然誤差 2mm,全中誤差 4mm,往返閉合差8(L 為往返測段路線段長,以km計)。兩次觀測誤差超限時重測。當重測結果與原測成果比較不超過限值時,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洞內高程必須由洞外高程控制點傳算。每隔100150 米設立一對高程控制點。洞內高程采用水準儀進行往返觀測。 并定期進行復測。3、放樣洞內開挖斷面、鋼支撐定位隧道開挖采用全站儀進行中線放
11、樣及水準儀進行高程測量。 開挖面至預計貫通面 100 米時,開挖斷面可適當加寬 (加寬值不超過隧道橫向貫通誤差限差的一半。 初期支護完成后, 采用斷面檢測儀對開挖斷面進行檢查, 發現欠挖后及時報與施工班組處理。 仰拱斷面由設計高程線每隔 0.5m(自中線向左右)向下量出開挖深度。4、放樣襯砌斷面隧道立模襯砌前, 必須對襯砌段進行中線放樣和高程測定。并標注特殊部位的高程位置。 隧道襯砌施工完成后, 必須對襯砌段進行中線放樣和高程復合,并測出襯砌后的凈空斷面。5、貫通誤差的測定及調整為確保施工進度和改善施工環境,項目部采用進出口兩方相向掘進,考慮出口施工條件比較好,預計貫通點為YK1+400,取
12、YK1+400的理論坐標為貫通點, 由兩端導線分別測量該點坐標,測量該點橫向貫通誤差、縱向貫通誤差、 水平角求算方位角貫通誤差和高程貫通誤差。隧道貫通誤差式中:m外控制網誤差對橫向貫通誤差影響值;m1由進口計算的影響值;m2由出口計算的影響值;m由控制點放設中線時理論高度中誤差;隧道貫通后,中線和高程的實際貫通誤差, 應在未襯砌地段調整,調線地段的開挖和襯砌, 均應以調整后的中線和高程進行放樣。 因本隧道貫通面處于直線段,因此中線采用折線法調整并符合測規表4 .9.3的規定。通過導線測得的貫通誤差按下述要求調整:(1)、方位角貫通誤差分配在未襯砌地段的導線角上;(2)、計算貫通點坐標閉合差;(
13、3)、坐標閉合差在調線地段導線上,按邊長比例分配,閉合差很小時按坐標平差處理;(4)、采用調整后的導線坐標作為未襯砌地段中線放樣的依據。高程貫通誤差在規定的貫通誤差限差之內時,按下列方法調整:1)、由兩端測得的貫通點高程,取平均值作為調整后的高程;2)、按高程貫通誤差的一半, 分別在兩端未襯砌地段的高程點上按路線長度的比例調整;3)、以調整后的高程,作為未襯砌地段高程放樣的依據。6、竣工測量隧道竣工后, 在中線復測的基礎上埋設永久中線點。在直線上每200 米設一個,曲線上按曲線五大樁埋設。永久中線點設立后在隧道邊墻上繪出符合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93、城市測量規范CJJ8-99。(三)
14、、路基施工測量道路施工測量主要包括恢復道路中線、路基邊樁的測設、 豎曲線的測設等項工作。1、恢復道路中線從路線勘測到開始施工這段時間里, 會有一些中樁丟失, 所以在施工之前,應根據設計文件進行恢復工作, 并對原來的中線進行復核,保證路線中線位置準確可靠。2、路基邊樁的測設路基邊樁測設就是在地面上將每一個橫斷面的路基邊坡線與地面的交點用木樁標定出來。 邊樁的位置由兩側邊樁至中樁的距離來確定。3、原地面測量由于原地面測量是測定中樁兩側垂直于中線的地面線,首先要確定橫斷面的方向,然后在此方向上測定地面坡度變化點的距離和高差。橫斷面測量的寬度,應根據測量的寬度,填挖尺寸、邊坡大小、地形情況以及有關工程
15、的特殊要求而定,一般要求中線兩側各測1050m。對于重點工程地段,可根據需要加密。對于地面點距離和高差的測定,一般只須精確至0.1m。在進行施工前,通過路基橫斷圖標注的與中線支距尺寸進行挖方開口線與填方坡交線三維坐標控制。 如果實地高程數據與設計高程數據略有誤差,根據實地高程進行略微的調整。 保證路基幾何尺寸的準確性。(四)、測量資料管理測量放樣的依據是施工圖紙及相關規范,要求使用的圖紙及規范必須蓋“受控”章,確保其有效。對工程所用測量資料加以分類存檔,并按要求進行管理。 所有原始測量數據必須在現場用鉛筆記錄在規定的測量手簿內, 記錄數據字跡應端正、 整齊、清楚,不得更改、擦改、轉抄。每次施測
16、前應在室內做好測量資料計算,同時將施工過程、測量方法及要求對測量人員交底。測量資料必須由一人計算, 另一人復核簽認后才能用于現場測量放樣。所有現場測量原始記錄,必須將觀測者、記錄者、復核者記錄清楚且須是各崗位操作人員自己簽名。 中線施工放樣記錄必須用經緯儀簿記錄,各項內容應填寫清楚。 水平高程施工放樣記錄必須用水準儀簿記錄,記錄中各項內容應填寫清楚、完整。七、注意事項嚴格按規程辦事, 遇到超限時要認真檢查, 不合規范要求及時返工。測量組人員團結配合,保持測量人員的相對穩定。制定儀器維修和保養制度及周檢計劃, 加強儀器的維修和保養工作,保持其良好狀態,按時送檢。專人負責對樁點的保護,注意防止樁點
17、沉降、偏移并定期復核,有偏差時及時調整。觀測和計算結果必須做到記錄真實,注記明確,計算清楚,格式統一,裝訂成冊和長期保管。一切原始觀測記錄和記事項目必須在現場記錄清楚,不得涂改,不得憑記憶補記, 手簿必須填明頁次, 注明觀測人、記錄人、計算人、復核人、觀測日期、起始時間、氣象條件、使用的儀器和覘標的類型,并詳細記錄觀測時的特殊情況。因超限劃去的觀測記錄應注明原因。未經復核和檢算的資料嚴禁使用。八、 測量質量的保證措施執行現行有關測量技術規范,保證各項測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定期組織測量人員與相鄰施工單位共同進行洞內外控制點聯測,保證控制點的準確性。認真審核用于測量的圖紙資料, 復測后方可使用,
18、抄錄數據資料,必須仔細核對,且須經第二人核對。各種測量的原始記錄, 必須在現場同步完成, 嚴禁事后補記補繪,原始資料不允許涂改,不合格時,應當補測或重測。測量的外業作業必須采取多測回觀測, 并形成合格檢核條件; 內業工作,堅持兩組獨立平行計算和相互校核。重要的定位和放樣,必須采用不同的測量方法或測量環境下進行。利用已知點(包括控制點、方向點、高程點)必須堅持先檢測后用的原則,即已知點檢測無誤或合格時才能利用。九、制度及職責(一)測量制度1、外業測量必須要做好現場記錄,現場記錄必須經過該段施工技術負責人簽字認可; 測量完畢必須同該段施工技術負責人進行詳細施工樁位交底。2、施工人員如發現或懷疑樁位
19、移動,不得自行處理,需馬上通知測量工程師復核。3、測量的內業資料必須當天整理,做好測量筆記和測量日志。4、定期復核導線點和水準點。5、橋涵的重要部位要執行換手復核制度。(二)測量資料換手復核制度1、外業測量必須換手施測, 測量資料由專業人員換手復核計算。2、復核后的資料經技術負責人審核后,報監理工程師批準。3、現場技術人員有保護測量樁位的職責,如施工中不慎移動或碰撞測量控制點,應及時報告測量人員復核。4、使用的導線控制網及水準控制網要定期復核。對各施工控制點、控制指標進行復核,如:逐樁坐標、路基斷面尺寸、構造物結構尺寸、高程等。(三)儀器設備的檢定制度1、各種計量儀器如全站儀、水平儀等都因按著
20、計量法的規定定期檢定。2、儀器設備的使用人發現儀器設備有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相關人員進行重新檢定。(四)測量組工作職責1、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進度安排,編制項目施工測量計劃。2、做好控制測量工作,熟悉各主要控制標志,并保護好測量標志。3、做好施工準備過程的施工測量放樣工作,對關鍵部位的放樣實行一種方法測量且多種方法復核的測量程序, 填寫各類測量的原始記錄并及時整理、傳遞、歸檔。4、按照工程技術部安排及各施工隊班組要求,及時準確提供測量依據。5、配合工程技術部、質檢部做好業主、監理、公司的質量、計量檢查工作。6、制定測量儀器專人保管、定期保養制度,及時校驗及自校,建立儀器設備臺帳。(五)測量員職責1、按照項目施工測量計劃,完成所管轄測量任務。2、熟悉各主要控制標志的位置,保護好測量標志。3、做好健全測量記錄,不得涂改、確保數據準確、無誤。4、經常對測量標志進行檢查復核,確保測量標志位置正確。5、正確使用測量儀器,嚴禁無關人員和不了解儀器性能人員運用儀器。6、負責保護好測量儀器,定期進行檢查,做好儀器的防腐、防曬、防雨、防塵工作,確保儀器處于良好狀態。不得使用缺損的儀器進行測量。并及時做好校驗和自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