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隧道開挖專項施工方案1. 目的明確枧槽溝隧道洞身開挖施工作業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工藝標準和施工安全,以規范隧道開挖作業,按照選定施工方法進行施工。2適用范圍適用鎮牛二級公路第三合同段枧槽溝隧道開挖施工。3編制依據 鎮雄以古至牛場二級公路工程施工圖設計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J 0422001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QGD-007-2005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4施工準備4.1機具準備4.1.1挖運機具:空壓機、潛孔鉆、風鎬、挖掘機、裝載機、自卸汽車;4.1.2輔助工具:發電機、空壓機和送風管、水管等;4.1.3勞保用品:安全帽等;4.1.4 測量工具:鋼卷尺、全站儀、水準儀等
2、。4.2 資料準備4.2.1 設計圖紙已自審、會審和交底,操作工人已接受技術交底,特殊工種經教育培訓,持證上崗;4.2.2開工報告已經審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已經檢驗合格。4.3場地準備4.3.1地下障礙物、地下管線已經處理;平整場地,修建棄土道路,接通風、水、電,備好機具;洞口截水溝施作完畢。4.3.2工程測量、放線工作已經完成,且經復核符合要求。5. 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本標段隧道工程實施信息化施工,采用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技術取得圍巖狀態參數,優化施工方案,實行動態管理1)本線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按新奧法原理組織施工,并根據圍巖級別及周邊環境選擇相應的工法。2)隧道施工按照批準的設計文件進
3、行施工,并根據水文地質情況制定地質預測、預報和監控量測計劃,納入施工工序。在施工中根據地質預測、預報及監控量測信息實施動態管理。3)隧道開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嚴格控制超欠挖。5.1開挖隧道施工前做好洞口防排水措施及施作洞口預加固樁,待樁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方可開挖。洞身段按新奧法原理組織施工,、級圍巖深埋地段采用臺階法,采用噴錨支護,拱墻一次襯砌。施工中嚴格按照設計給定的施工方法進行施工,做好地質核對、地質素描及超前地質預報工作。兩個隧道均采用無軌運輸,裝載機、挖裝機裝碴,自卸汽車運輸至指定棄碴場。施工通風采用壓入式通風,利用風管對掘進工作面供風,施工通風安排專職人員進行管理。5.2洞口
4、段施工隧道進出口地質條件較差,為風化軟弱淺埋破碎巖體。進出口洞門施工前先進行測量放樣,根據測量放樣結果,施作截水溝。水溝與路塹、路堤側溝連接,以攔截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沖刷洞口邊仰坡及洞門,造成危害,同時將洞口段開挖線以外的易滑落物體等進行處理,防止地表水向下滲漏等影響隧道施工安全,確保邊仰坡穩定。洞口土方用挖掘機挖裝,開挖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分層分臺階進行,石方采用弱爆破,挖掘機、裝載機裝碴,自卸汽車運碴,洞口臨時邊仰坡采用錨噴防護,永久邊仰坡采用錨桿加C20噴射混凝進行防護。5.3洞身開挖、支護5.3.1臺階法施工枧槽溝隧道為、級圍巖采用大拱腳臺階法開挖。人工風鎬鏟鑿巖或弱爆破,分步開挖成型。根
5、據斷面情況采用機械出碴,由15t自卸車運棄至洞外棄碴場。噴射混凝土用料由現場集中攪拌站提供,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送混凝土,噴射混凝土采用濕噴機施作。臺階法開挖施工,工序詳見附圖 “臺階法施工工序示意圖(一)、(二)”。1)臺階法施工工序第一步:(1)施工隧道超前支護。(2)弱爆破分步開挖部,開挖每循環進尺一次,掌子面噴C20混凝土封閉。(3)分部施作部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即初噴C20混凝土,架立鋼架。(4)施作鎖腳錨管。(5)鉆設系統錨桿后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第二步:(1)在滯后于部一段距離,弱爆破左右交錯開挖、部。(2)噴C20混凝土封閉掌子面。(3)導坑周邊部分初噴C20混凝土,施作鋼架,
6、并設鎖腳鋼管。(4)鉆設系統錨桿后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第三步:(1)在滯后、部一段距離后,弱爆破左右交錯開挖、部。(2)導坑周邊部分初噴C20混凝土,施作鋼架。(3)鉆設系統錨桿后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第四步:分臺階開挖部。第五步:(1)開挖部。(2)隧底周邊部分噴C20混凝土,施作鋼架。(3)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第六步:灌筑部仰拱及仰拱填充(仰拱及仰拱填充分次施作)。第七步:根據監控量測結果分析,待初期支護收斂后,利用襯砌模板臺車一次性澆筑部襯砌(拱墻襯砌一次施作)。2)施工過程注意事項:(1)隧道施工過程中堅持“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早封閉、勤測量”的原則。(2)開挖方式均采用人工開
7、挖或弱爆破,爆破時嚴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裝藥量。(3)導坑開挖孔徑及臺階開挖高度可根據施工機具、人員等安排進行適當調整。(4)工序變化處之鋼架設鎖腳鋼管,以確保鋼架基礎的穩定。(5)鋼架之間的縱向連接鋼筋及時施作并焊接牢固。(6)各部開挖循環進尺0.6-0.8m。(7)在開挖的過程當中注意初期支護結構及核心土的穩定性,必要時利用核心土加設全斷面環形臨時支撐。(8)復合式襯砌段在施工時,按照規范及標準圖的要求進行監控量測,根據監控量測的結果進行分析,確定灌筑二次襯砌的時機及調整支護參數。(9)仰拱施工距離開挖面的距離不能大于40米。大拱腳臺階法部每循環進尺一榀鋼架間距0.6米,部每循環進尺不超過兩榀
8、鋼架間距,部每循環進尺不超過三榀鋼架間距。每日兩個循環,日進尺1.2-1.8米,月進尺30-40米。5.4施工技術措施5.4.1洞口段施工技術措施洞口開挖采用“開挖一段,防護一段”的原則進行。明洞開挖時隨時核對地質與地下水狀態,如發現與設計不符及時提出,以便修正設計。施工中若遇地下水,先取樣化驗,了解有否侵蝕性,以便決定是否變更水泥品種,調整水灰比或采取其它措施,以防侵蝕。明洞施工采用流水作業,逐段成型。仰拱填充不得與仰拱混凝土同時灌注,且不留縱向施工縫;仰拱施工前嚴格清底,不得留有虛碴雜物和積水。明洞回填料符合設計要求,分層填筑,每層厚度不大于30cm,左右對稱回填。碼砌及漿砌分層錯縫進行、
9、夯填密實,確保施工質量。明洞設置變形縫處變形縫兩側設置不小于一組沉降觀測點,以便記錄施工階段及至鋪軌前的沉降差異情況數據。為保證洞門美觀,測量放線一定要精確,施工前要做好大樣板并掛線,棱角要分明,墻體坡度順直符合設計;端墻混凝土一次灌注,施工前嚴格檢查、檢修拌和站、混凝土運輸車、混凝土輸送泵等施工主要設備,避免出現灌筑中發生故障;灌注時從下向上、左右對稱灌注混凝土。5.4.2洞身開挖施工技術措施隧道不良地質地段施工堅持“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原則。開挖前,做好超前地質預報,根據預測結果采取合理的開挖方法和支護措施。在隧道開挖中隨時核對圍巖級別與地下水變化狀態,并及時提出,以
10、便修正設計。成立超欠挖管理領導小組,編制超欠挖管理辦法,制訂詳細的獎罰措施,并嚴格執行。派專人負責超欠挖控制,每次爆破由專業工程師值班檢查監督爆破全過程,以保證鉆爆作業按設計進行。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減少對周邊圍巖的擾動,開挖后及時支護,保證開挖成型質量。隧道施工過程中進行監控量測,及時掌握圍巖動態和支護工作狀態,保證圍巖穩定和施工安全。每循環用斷面儀對開挖面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及時將分析的信息反饋到施工中,不斷優化設計,以進一步改進光面爆破質量。選擇合理的爆破參數,周邊眼采用光爆小藥卷不耦合裝藥,選擇合理周邊眼間距和光面層厚度,以確保光面爆破。施工時設備操作人員相對固定,以
11、利于提高鉆眼質量。6. 安全規程6.1、開挖過程中,應加強開挖面的地質預報工作。嚴格控制循環進尺,及時施作支護體系。同時加強圍巖的監控量測,關注圍巖變形情況,使所有不安全因素均處于受控狀態中。6.2、開挖人員到達工作面時,先檢查工作面是否處于安全狀態。開挖采用機械配合人工進行,施工中要注意施工人員嚴禁在挖掘機大臂下活動,挖掘機開挖時要有專人指揮,以防止挖掘機司機視野受限,挖掘機臂碰撞初期支護表面以及臨時支撐體系。6.3、車輛駕駛員和自行機械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經過專業培訓和考試,取得合格證后,持證上崗并勝任本職工作。6.4、洞內應架設路燈,并保持路面平坦,燈光明亮,防止車輛顛簸和碰掛其它設
12、施。6.5、車輛在洞內倒車時,需要探頭了望時,應嚴防頭部碰傷。6.6、在成洞及非作業地段,車速不得超過20 km/小時,在遇有作業人員或開挖作業區100m內,車速不得超過5km/小時。6.7、凡侵入運輸車輛行駛界限的施工機械和設備,均應在其外沿突出部位設置低壓紅色燈光標志。洞內極狹窄地段行車,應設防護指揮人員。6.8、洞內車輛及自行機械要經常檢修,保持性能完好,嚴禁帶故障運行。6.9、各種運輸設備嚴禁人料混裝,裝載料具時,不超出裝載限界,裝運型鋼鋼架、鋼管等長料具時,應捆扎牢固。7. 應急準備與響應安全部門根據施工中所有可能發生事故的危險源(點)進行辨識并編制清單,清單注明危險點品的來源、性質
13、、數量等內容,并將清單提供給工程隊長、應急救援組。物資設備材料員及安全員不定期地對配備的應急救援設備及報警通訊設施進行維修保養及日常檢查,確保設備完好、隨時可用。當施工現場發生事故或可能產生下列任何事故時,在場人員應及時向應急救援組組長及工程隊長匯報: 人員傷害; 車輛交通事故; 坍塌; 觸電;高空墜落;7.1 應急救援程序應急救援組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以下行動: 撤離、疏散事故可能波及區域內的其他人員;將事故區域內的危險品、易燃物品及設備等轉移至安全區域。 清理路障,并保持場內外的道路暢通,并在路口為救護車或消防車指示最近的路線;若在夜間應在現場的設置足夠的臨時照明。 協助、配合醫護人員搶救傷員,將傷員送上救護車;為消防隊員指出最近的消防水源。 協助消防隊員滅火,阻止事故蔓延擴大。 加固有倒塌危險的設施及建筑物,用警戒旗、繩封閉事故可能波及區域,并豎起“此處危險、禁止入內”的警告標志,夜間應使用聲光報警設備發出信號;避免無關人員進入此區域。 根據需要,為在此進行救治、處理事故等人員提供安全防護設備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