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道暗挖施工監控量測方案編制:審核:審批:風道暗挖施工監控量測方案一、編制依據及目的1.1 采用淺埋暗挖法進行地鐵工程施工,必須將現場監控量測列入施工組織設計。開工前應制定監控量測方案、實施計劃,施工中按規定認真進行實施,工程竣工后將監控量測資料整理歸檔并納入竣工文件中。1.2 淺埋暗挖法施工監測的目的主要為:1 掌握圍巖動態和支護結構的工作狀態,利用監測結果改進施工組織設計,指導施工。2 監測數據經分析處理與必要的計算和判斷后,進行預測和反饋,預見事故和險情,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確保施工和周圍環境的安全。3 積累資料,為以后的設計和施工提供類比依據。1.3 編制依據1.地下鐵道設計
2、規范 GB50157-2003 2.鐵路隧道設計規范 TB10003-2001 3.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 GB50086-2001 4.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 TBJ111-87 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02 3.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 GB50108-2001 4.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99-1999 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 JGJ94-94 9.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 YB9258-97 10.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JGJ120-99 11.北京地區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范 DBJ 01-501-92 12.鐵路隧道施工規范 TB10204-2002 二
3、、監測內容及監測方法淺埋暗挖隧道施工監控量測項目內容匯總類別監測項目監測儀器及元件測點布置監測頻率應 測項目圍巖及支護狀態地質描述及拱架支護狀態觀察每一開挖環一個斷面開挖后立即進行,1 次/1 天地表隆沉水準儀、銦鋼尺每 50m或 100m一個斷面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后2B時 12 次/1 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后5B時 1 次/1 周周邊建(構)筑物 及 地 下 管 線變形水準儀、傾角計、裂縫觀測儀、銦鋼尺每 1050m一個斷面,每斷面 711 個測點拱頂下沉水準儀、銦鋼尺等每 530m 一個斷面,每斷面 13 個測點,對于淺埋暗挖車站,每個導洞均應布設斷面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2B時 12 次/1
4、 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5B時 1 次/1 周凈空收斂位移收斂計每 5100m一個斷面,每斷面 23 根基線,對于淺埋暗挖車站,每個導洞均應布設斷面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2B時 12 次/1 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5B時 1 次/1 周選 測項目圍巖內部位移分層沉降儀、測斜儀等取代表性地面設一斷面,每斷面23 孔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后2B時 12 次/1 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后5B時 1 次/1 周圍 巖 壓 力 及 支護間壓力土壓力盒、頻率接收儀取代表性地面設一斷面,每斷面1520 個測點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2B時 1 次/1 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5B時 1 次/1 周鋼 筋 格 柵 拱 架內力及外力支
5、柱壓力計或其它測力計每 1030 榀鋼拱架設一對測力計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2B時 1 次/1 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5B時 1 次/1 周初期支護、二次襯 砌 內 應 力 及表面應力應變計及應力計取代表性地面設一斷面,每斷面11 個測點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2B時 1 次/1 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5B時 1 次/1 周2.1 圍巖及支護狀態觀察(1)觀察內容1)地層的工程地質特性及其描述;2)地下水類型,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涌水壓力;3)開挖工作面的穩定狀態,有無剝落現象;4)初期支護完成后對噴層表面的觀察以及裂縫狀況的描述和記錄;5)有無錨桿被拉脫或墊板陷入圍巖內部的現象;6)噴混凝土是否產生剝離
6、,要特別注意噴混凝土是否發生剪切破壞;7)有無錨桿和噴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8)鋼拱架有無被壓曲和其他變形現象;9)是否有底鼓現象。(2)觀察頻率對開挖后尚未支護的圍巖應隨時進行觀察,對開挖后已支護段的圍巖每天應觀察 1 次。2.2 地表隆沉監測(1)基準點的設置沉降監測應利用城市中的永久水準點或施工時使用的臨時水準錨桿內力、抗拔力及表面應力錨桿測力計及拉拔器必要時進行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2B時 1 次/1 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5B時 1 次/1 周襯 砌 間 及 背 后空隙測試地質雷達等物探儀器拱部每隔5m 一個環向斷面,每斷面 5 個測點,縱向沿中線每2.5m 一個測點在一次襯砌和二次襯砌完成
7、后各作一次測定,注漿后作一次檢驗。鋼 管 柱 混 凝 土應力(淺埋淺埋暗挖車站)土壓力盒、頻率接收儀選擇有代表性鋼管柱進行監測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2B時 1 次/1 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5B時 1 次/1 周地下水位電測水位計、PVC 塑料管取代表性地面設置1 次/2 天點作為基準點,其數目應不少于 3 個。基準點應在隆沉監測的初次觀測一個月之前埋設好。(2)測點布設地表沉降測點布設分縱向和橫向兩部分,在縱向上沿左右線隧道的中線布設兩排監測點,測點間距可參考表2.2;在橫向上每 50m或100m布設一個監測斷面,每個監測斷面布置711 個測點;在特殊地質地段和周圍存在重要建(構)筑物時,橫斷面間
8、距應調整為10m到 20m,橫斷面測點的布設依據近密遠疏的原則,一般在隧道中線兩側 15m范圍內,測點間距 25m;超過 15m范圍外,測點間距 510m。注意,必須將測點埋設在道路路面的硬殼以下的土體中。(詳見監測點平面布置圖)表 2.2 地表下沉測點縱向間距隧道埋深(h)測點間距(m)h2D 2050 Dh2D 1020 hD 510 注:D為隧道直徑(3)監測頻率當開挖面到監測斷面前后的距離d2B時,12 次/1 天;2Bd5B時,1 次/1 周。(4)監測儀器精密水準儀2.3 隧道拱頂下沉及凈空收斂位移監測(1)測點(線)布設1)拱頂下沉將預制好的帶三角鉤的預埋件焊接在初期支護鋼架的拱
9、頂上,隨同鋼架噴入初支,僅露三角鉤于外,利用水準測量的方法監測拱頂下沉。本風道 1、3 導洞每個斷面可僅布設一個拱頂下沉測點。2)凈空收斂位移在收斂監測斷面上設置兩個固定標點,然后將收斂計兩端與之相聯,通過調節鋼尺拉力,即可正確地測出兩標點間的距離。對于小斷面的隧道,可僅布設水平收斂測線,水平收斂測線一般布設在隧道拱腳處。本風道每個導洞可僅布設1 個水平收斂測線。洞內進行的凈空變化收斂監測和拱頂下沉監測測點原則上應布置在同一斷面內。監測斷面必須盡量靠近開挖工作面,測點一般應在距離開挖面 2m的范圍內。(2)監測頻率根據圍巖變形規律,變形量在開挖后初期變形量大,以后逐漸變緩,最后趨于穩定。凈空收
10、斂位移監測和拱頂下沉監測的監測頻率主要根據位移速率及離開工作面的距離而定,見表2.3。表 2.3 拱頂下沉和凈空收斂位移監測頻率位移速率距開挖面距離監測頻度10mm/d以上01B 12 次1 天105mm/d 12B 1 次1 天51mm/d 25B 1 次2 天1mm/d以下5B以上1 次1 周注:B為隧道開挖寬度在由位移速度決定的監測頻率和距離開挖面距離決定的監測頻率之中,原則上采用頻率高的。由于測線和測點的不同,位移速度也不同,因此應以產生的最大位移速度來決定監測頻率。整個斷面內的各基線或測點應采用相同的監測次數。(3)監測儀器經緯儀及收斂儀2.4 周圍建(構)筑物變形監測本風道應對東北
11、角居民樓進行布點監測。(1)建(構)筑物的隆沉監測1)測點布設隆沉測點的位置和數量應根據建筑物的體型特征、基礎形式、結構種類以及地質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為了能夠反映隆沉特征和便于分析,測點應該埋設在隆沉差異大的地方。一般可埋設在建(構)筑物的四角(拐角)上,高低懸殊或新舊建(構)筑物連接處、伸縮縫、沉降縫和不同埋深基礎的兩側,框架(排架)結構的主要柱基或縱橫軸線上。對于煙囪、水塔、油罐等高聳建(構)筑物,應沿周邊在其基礎軸線上的對稱位置布點。隆沉測點一般布置在建(構)筑物四角及其它結構物周圍基礎上,每一棟建筑物布點應不少于4 點。2)監測儀器及精度建(構)筑物的隆沉采用水準測量方法,儀器采用水
12、準儀和銦鋼尺。水準儀的測量精度為0.1mm。(2)建(構)筑物傾斜監測1)測點布設原則上每棟建(構)筑物上最少布設兩組傾斜測點(每組 2 個),具體測點數目視現場情況而定。2)監測儀器及精度可采用傾斜位移測量法或傾斜電測法。傾斜位移測量法采用經緯儀對高聳建(構)筑物上端進行傾斜測量;電測法在建(構)筑物上設置傾角計進行監測,并可用微機進行連續監測。3)儀器的布設設置傾角儀進行傾斜監測時應在每個測點設兩個不同方向的傾角儀,傾角儀可連接在一套監測儀器上進行連續監測。(3)建(構)筑物裂縫監測1)監測儀器及精度采用直接觀測的方法,將裂縫進行編號并劃出測讀位置,通過裂縫觀測儀進行裂縫寬度測讀。裂縫觀測
13、的結果應繪制成建(構)筑物裂縫圖。對于一般裂縫測量采用裂縫寬度板或小鋼尺。裂縫寬度儀測量精度控制在 0.1mm,對于小鋼尺,測量精度控制在0.5mm。對于精密測量,采用應變計或千分表進行測量,其監測精度為0.001mm。2)監測頻率對于建(構)筑物隆沉、位移和傾斜觀測,頻率為: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后 2B時,12 次/1 天,開挖面距監測斷面前后5B時 1 次/1 周。對于建(構)筑物裂縫,應定人定時進行觀測,監測頻率按照控制兩次觀測期間裂縫發展不宜大于0.1mm及裂縫所處位置而定。2.5 地下管線變形監測(1)測點布置地下管線測點重點布設在煤氣管線、給水管線、污水管線、大型的雨水管及電力方溝上
14、。測點布設在管線的接頭處,或者對位移變化敏感的部位;沿著管線延伸方向每1015m布設一個測點。測點布設時可將測點埋設在管線上并引出地面,也可利用檢查井直接布設在管線上,如無上述布點條件時,可在管線上方埋設地表樁進行間接監測。本風道應在過街處的污水管線、給水管線、雨水管及電力方溝進行布點監測。(2)監測儀器采用水準儀和經緯儀(或全站儀)。(3)監測頻率距開挖面前后010m,12 次1 天;1020m,1 次1 天;2030m,1 次3 天,與表 3.1.3 中相比,取高頻率監測。2.6 豎井凈空收斂監測(1)測點布設1)豎井結構的長、短邊沿豎向原則上按23m布設一個監測斷面。2)每個監測斷面最少
15、布設兩處監測點。(2)監測儀器及精度見下表。(3)監測頻率見下表。監測項目監測儀器測點間距測試精度監測頻率分類豎 井 凈 空收斂收斂計豎井結構的長、短邊沿豎向原則上按23m 布設一個監測斷面;每個監測斷面最少布設兩處監測點1mm 1 次/1 天必測注意:1、對于選測項目根據施工實際情況以及必測項目的監控量測數據分析選擇。2、對于監測項目設計有要求的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布點監測,監測頻率同樣按照設計要求確定。三地鐵施工監控量測值控制標準3.1 一般規定3.1.1 根據北京地鐵施工經驗及設計要求,并參考相關規范,對風道暗挖施工引起的結構沉降、周邊收斂位移建立相應的控制值。3.1.2 監測項目的實際值或
16、用回歸分析推算的最終值均應小于表3.2.1、表 3.2.2 和表 3.2.3中所列數據值。當位移速率無明顯下降趨勢,而實測值已接近表中規定的控制值時,或者實測位移速率出現急劇增長時,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并改變施工程序或設計參數,必要時應立即停止開挖,進行施工處理。3.2 控制標準3.2.1 地鐵隧道淺埋暗挖法施工監控量測控制標準表 3.2.2 地鐵隧道淺埋暗挖法施工監控量測控制標準序號監控項目控制值(mm)位移平均(最大)速率控制值(mm/d)1 地表沉降區間30 2(5)車站60 2 拱底隆起隧道10 車站10 3 拱頂下沉區間30 2(5)車站60 4 車站水平收斂區間20 1(3)車站20
17、 四地鐵施工監控量測施工信息管理及反饋4.1 一般規定4.1.1 現場監控量測的各類數據均應及時繪制成時態曲線(例如位移時間曲線)。應注明施工工序和開挖面距監測斷面的距離4.1.2 當位移時態曲線的曲率趨于平穩時,應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或其它數學方法分析,以推算最終位移,確定位移變化規律。4.2 監控量測管理4.2.1 隧道及的監控量測應成立專門的監測小組,由施工單位或委托其他有經驗或資質的單位承擔相應的監測任務。4.2.2 監測小組組長由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監測經驗及有結構受力計算、分析能力的技術人員擔任,其余人員在組長指導下負責地面、地下的日常監測工作及資料整理工作。4.2.3 監測組負責測點
18、埋設、日常監測、數據分析處理和儀器保養維修工作,并及時將監測信息反饋給施工、設計、監理、建設等相關單位。4.2.4 現場監控量測按監測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并與其他施工環節緊密配合,不得中斷工作。4.2.5 妥善協調好施工和監測的關系,將觀測設備的埋設計劃列入工程施工進度控制計劃中。及時提供工作面,創造條件保證監測埋設工作的正常進行。在施工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一切觀測設備、觀測測點和電纜受到機械和人為的破壞,如有損失,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詳細作出記錄。4.2.6 為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及連續性,應制定健全的監控量測質量保證體系和責任制。4.3 現場監控量測數據的處理與反饋4.3.1 監測數據
19、的分析與預測1 取得監測數據后,要及時進行整理,繪制位移隨時間或空間的變化散點圖,根據散點圖的數據分布狀況,選擇合適的函數,對監測結果進行回歸分析,以預測該測點可能出現的最終位移值,預測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性,據此確定施工方法。2 不同監測內容的分析與處理1)地表沉降及裂縫監測數據分析與處理2)地表建筑沉降、傾斜及裂縫監測數據分析與處理3)地下管線沉降監測數據分析與處理4)地中土體分層垂直位移監測數據分析與處理5)地中土體水平位移監測數據分析與處理6)地下水位觀測數據分析與處理7)初期支護拱頂沉降、水平收斂及裂縫監測數據分析與處理4.3.2 監測數據的反饋1 信息化施工要求以監測結果評價施工方法
20、,確定工程技術措施。因此,對每一測點的監測結果要根據管理基準和位移變化速度mm/d等綜合判斷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狀況。2 在信息化施工中,監測后應對各種數據進行及時整理分析,判斷其發展變化規律,并及時反饋到施工中,以此來指導施工。根據以往經驗,采用鐵路隧道施工規范(TB10204-2002)的級管理制度作為監測管理方式。管理等級見表4.3.2。4.3.2 監測管理表管理等級管 理 位 移施 工 狀 態U U0/正常施工U0/U0/加強監測U0/加強監測并采取相應工程措施注:其中 U為實測值,U0為最大允許位移值。3 應提交的監測成果1)監測日報;2)監測月報;3)監測總結報告;4.3.3 監測質
21、量保證措施1 堅持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監測前編制工程監測實施性計劃,包括監測程序、方法、使用儀器,監測精度,監測點的布置,監測的頻率和周期。2 使用的儀器及傳感器在施工監測過程中要保證其精度和可靠性,組織有經驗的監測工程技術人員參與監測小組,確保施工監測質量。3 所監測的數據必須保證真實、可靠,監測人員對監測數據負責。4 根據施工具體情況確定監測項目,設定變形值,內力值及其變化速率預警值,當發現超過預警值時,及時報告總工程師和監理工程師,并采取應急補救措施。5 安排有經驗的工程測量人員按要求進行現場觀測,并作好記錄,檢查不利于支護結構穩定的因素,如支護結構穩定的施工質量、施工條件的改變,管道
22、本身滲漏和不適當的排水以及氣候條件變化等,在日常的現場觀察中都能及時發現。此外,工程事故隱患,通過現場觀察中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消除可能出現的事故。6 每個工程項目的監測資料保持有完整清晰的監測記錄、圖表、曲線、監測文字報告,并報送監理審查。下面為附送畢業論文致謝詞范文!不需要的可以編輯刪除!謝謝!畢業論文致謝詞我的畢業論文是在韋xx 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給了我深深的啟迪,論文凝聚著他的血汗,他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敬業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對我的工作學習產生了深淵的影響,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謝意這三年來感謝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的老師對我專業思維及專業技
23、能的培養,他們在學業上的心細指導為我工作和繼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這里我要像諸位老師深深的鞠上一躬!特別是我的班主任吳廷川老師,雖然他不是我的專業老師,但是在這三年來,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給予我鼓舞與關懷讓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時候,“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對吳老師的感激之情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在此向吳老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誠的謝意!感謝這三年來我的朋友以及汽修0932 班的四十多位同學對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關心。三年來我們真心相待,和睦共處,不是兄弟勝是兄弟!正是一路上有你們我的求學生涯才不會感到孤獨,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希望(,請保留此標記。)你們有好的前途,失敗不要
24、灰心,你的背后還有汽修0932班這個大家庭!最后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你們生我養我,縱有三世也無法回報你們,要離開你們出去工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們平安健康,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會好好工作回報社會的。致謝詞 2 在本次論文設計過程中,感謝我的學校,給了我學習的機會,在學習中,老師從選題指導、論文框架到細節修改,都給予了細致的指導,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與建議,老師以其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高度的敬業精神、兢兢業業、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風和大膽創新的進取精神對我產生重要影響。他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思維給了我深深的啟迪。這篇論文是在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感謝所有授我以業的老師,沒有這
25、些年知識的積淀,我沒有這么大的動力和信心完成這篇論文。感恩之余,誠懇地請各位老師對我的論文多加批評指正,使我及時完善論文的不足之處。謹以此致謝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時間對本文進行審閱的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開學自我介紹范文:首先,我想說“榮幸”,因為茫茫人海由不相識到相識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更希望能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能夠與大家成為好同學,好朋友。其次我要說“幸運”,因為在短暫的私下接觸我感覺我們班的同學都很優秀,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我相信我們班一定將是團結、向上、努力請保留此標記。)的班集體。最后我要說“加油”衷心地祝愿我們班的同學也包括我在內通過三年的努力學習最后都能夠考入我們自己理想中的大學,為老師爭光、為家長爭光,更是為了我們自己未來美好生活和個人價值,加油。哦,對了,我的名字叫“*”,希望大家能記住我,因為被別人記住是一件幸福的事?。┎榭锤嗯c本文高中生開學自我介紹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