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頂管施工監 測 方 案 工程名稱:水頭污水處理廠配套干管第X標段編制單位:XX市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編 制 人:審 核 人:審 批 人:日 期: 年 月 日目 錄1工程概況2監測方案的編制依據3監測方案的編制原則4頂管施工監測內容和要求5監測的方法和監測點布置6目測巡視7監測頻率及報警值8信息反饋及質量控制9.監測點布置圖1工程概況水頭污水處理廠配套干管工程第X標段位于南澳及大鵬街道,起點為南澳富民路,終點為王母河南岸,包括管線工程、截流井、路面破除及恢復、提升泵站和共同溝隧洞等,本方案主要涉及MW23MW29段管道施工,本段原設計從王母河右岸埋管,右岸為華泰興廠廠區,由于征地協調困難,將管道
2、改為從王母河左岸埋設,埋管橫穿王母河后從污水處理廠外圍墻與河堤之間的狹長空地穿過, MW23MW25段為過河圍堰施工,MW25MW29段考慮埋深達7.38.5m,為避免開挖傷及污水處理廠及河堤,該段采用頂管施工。MW25MW29段頂管長度為300m,采用鋼筋混凝土頂管專用管。設置8000工作井一座,4000接收井2座,均為沉井施工。工作井及接收井埋深分別為8.7m、9.3m、8.0m。富民路到同富路頂管沿同富路頂進施工,到富民路止頂管長630m,其中437m為DN1200管徑,另外193m為DN1350管徑,本段地處南澳老街市場,路面寬為12m左右,街道兩邊建筑密集。采用機械頂管,設置8000
3、工作井2座,4000接收井3座,均為沉井施工,工作井及接收井埋深分別為8.2m、12.7m、7.5m、13.1m、12.6m。2監測方案的編制依據制定本監測方案的主要依據為:(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2)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3)城市測量規范(CJJ8-99);(4)城市地下水動態觀測規程(CJJ/T76-98);(5)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6)本工程招標、設計等有關資料。3監測方案的編制原則根據本工程特點和對監測的技術要求并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監測工作應按以下要求進行:(1)頂管本身及其周圍60角范圍內的建筑物作為本工
4、程監測對象;(2)設置的監測內容和監測項目必須符合有關規范及設計要求,并能結合現場實際全面反映工程施工過程中頂管本身和工程環境的變化情況;(3)采用的監測方法、儀器、材料和監測頻率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4)監測數據的測試、采集應做到全面、及時、準確;監測數據的整理和提交應滿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4頂管施工監測內容和要求 現場施工中,要求通過適當的監測手段,隨時掌握周邊環境的變化以及頂管通過路面的穩定狀態,為設計和施工提供信息。通過反饋,及時修改,優化支護方案,改善施工工藝,預防事故;同時,監測資料還可作為檢驗和評價支護結構穩定性的依據。結合本工程實際,監測項目主要內容如下: 1.頂管通過路線的
5、路面水平位移監測。 2. 頂管通過路線的路面沉降監測。 3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 4.目測巡視。5監測的方法和監測點布置5.1頂管施工通過路線路面的水平位移監測。對處于頂管施工影響范圍內的路面直接埋設監測點進行監測,監測點固定好后,用水準儀測得監測點的初始標高。由于頂管的施工過程中受擠土效應,施工頂管會產生相應位移,故在頂管施工路線通過的路面直接進行水平位移監測,對判定頂管支護結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路面位移監測點設置要求為縱向間距20m,橫向間距5m。儀器:科力達KTS422RL型精密免棱鏡全站儀加對中桿;精度:0.25.2頂管施工通過路線路面的沉降監測同時在頂管施工影響范圍內的路面還需要進行沉
6、降監測,對判定支護結構的豎向沉降具有重要作用。在頂管施工路線通過的路面直接埋設監測點用水準儀直接測定其標高,通過其監測判定推進和支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路面沉降監測點設置要求為縱向間距20m,橫向間距5m。儀器:蘇一光DSZ2+FS1型精密水準儀;精度:0.7mm/km。5.3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1、對處于頂管施工影響范圍以內的建筑物埋設直接監測點進行監測,監測點固定好后,用水準儀測得監測點的初始標高,定其建筑物的沉降。由于華泰興頂管處于王母河左岸,頂管施工影響范圍以內沒有建筑物,故不考慮建筑物的沉降監測,同富路到富民路頂管處于南澳市場街,道路狹窄,兩側為居民樓及商鋪,故距離管線60角范圍內的建筑
7、物均需設置沉降觀測點。儀器:(1)蘇一光DSZ2+FS1型精密水準儀(配FS1測微器裝置);精度:0.7mm/km。(2)2米銦鋼水準尺。2、建筑物沉降觀測采用二級水準測量,觀測設備所采用的觀測方法,沉降點的布設按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中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基準控制點要保持其穩定性,應選設在變形影響范圍之外的位置且不少于3個。現場采用長、寬4060cm混凝土澆注埋設基準點。3、觀測點則需選設在變形體上能反映變形特征的代表性位置和變形明顯的部位。4、沉降觀測標志的立尺部位應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顯的突出點,并涂上防腐劑。標志的埋設位置應避開如雨水管、窗臺線、暖氣片、暖水管、電氣開關等有
8、礙設標與觀測的障礙物。5、建筑物的四角,大轉角處及沿外墻每10米-20米處。并應視立尺需要離開墻(柱)面和地面一定距離(具體沉降觀測點位參見設計要求)。6、降觀測點的觀測采用以水準基準點為起始點的水準閉合環線進行觀測,同時采取固定專人,固定儀器設備,固定觀測路線等措施,提高觀測精度。7、觀測時儀器應避免安置在有空壓機、攪拌機、卷揚機等振動影響的范圍內,塔式起重機等施工機械附近也不宜設站。8、每次觀測應記載施工進度、建筑物傾斜裂縫等各種影響沉降變化和異常的情況。5.4觀測周期及穩定階段判定:(1)本工程沉降觀測應隨施工進度及時進行,施工開始之前,按沉降觀測點位設計圖紙埋設擇沉降觀測點并記錄初讀數
9、;施工期間的沉降觀測根據頂進情況進行觀測:埋設好沉降觀測點。(2)施工過程中若暫停工,在停工時及重新開工時應各觀測一次。停工期間可每隔23個星期觀測一次。(具體情況視現場而定)。(3)在觀測過程中,若有頂管施工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減、施工四周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等情況,均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當建筑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進行一天2次或一天1次的連續觀測。(4)當發現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重復觀測以加以證實,并提高觀測頻率。在認為有發生危險事故征兆時,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5)建筑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當最
10、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宜根據地基土的的壓縮性確定。5.5觀測精度:(1)根根據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中的有關規定,確定沉降觀測按二級變形測量級別的技術要求施測,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為0.5mm,基輔分劃讀數之差限差為0.5 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限差為0.7 mm,環線閉合差不大于1.0 mm,單程雙測站所測高差較差不大于0.7 mm,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不大于1.5 mm(n為測段站數)。(2)沉降觀測使用蘇州一光儀器有限公司產DSZ2型(編號248704)自動安平水準儀+FS1型(編號105507)測微器,配合2
11、米銦瓦水準尺進行,使用前均檢校。5.6質量控制措施:(1)現場人員安排:專業測量人員1名,專業技術人員1名,熟練工人1名。(2)觀測前對所有儀器和設備進行檢驗校正,確保其精度。現場觀測時儀器架設牢固。(3)觀測資料、原始記錄、計算數據和圖表成果要校核無誤后方能使用。5.7觀測成果提交:(1)沉降觀測點位置圖;(2)沉降觀測成果表;(3)沉降速率、時間、沉降量曲線圖;(4)沉降觀測分析報告;6.目測巡視采用儀器進行監測是基坑監測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儀器監測畢竟有限,不可能覆蓋基坑變化的所有地方,因此,作為補充,由有經驗的工程師定期進行現場目測巡視檢查是非常必要。6.1、支護結構(1)支護結
12、構成型質量;(2)支護有無裂縫出現;(3)頂管施工過程中有無涌土、流沙、管流。6.2施工工況(1) 頂管施工后暴露的土質情況與巖土勘察報告有無差異;(2) 場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狀況是否正常;(3) 頂管周邊地面有無超載。6.3周邊情況(1) 周邊建筑有無新增裂縫出現;(2) 周邊道路(地面)有無裂縫沉陷;6.4監測設施(1) 基準點,監測點完好狀況;(2) 監測元件的完好及保護情況;(3) 有無影響觀測工作的障礙物;巡視檢查以目測為主、可輔以釬、錘量尺放大鏡等工具以及攝像、攝影等設備進行。7監測頻率及報警值7.1觀測頻率監測工作自始至終要與施工的進度相結合,監測頻率應滿足施工工況及環境保護的要
13、求,監測頻率安排見下表,具體可根據需要及時調整加密。序號監 測 項 目監 測 頻 率1頂管經過路面水平位移監測。1次/2天2頂管經過路面沉降監測1次/2天3周邊建筑物沉降、傾斜及公用設施的沉降監測1次2天另:日常加強巡視檢查.監測頻率應根據實際受施工影響的情況進行調整,遇到較大降雨時以及觀測值達到預警值時觀測加密。當頂管施工全線貫通后,整個管線監測工程遂告結束。7.2報警值根據頂管施工等級的要求,即按有關要求執行。根據設計要求,據此提出以下報警值供業主及有關方參考:項目報警指標日變化量(mm)累計變化量(mm)頂管經過路面水平位移、沉降監測530周邊既有建筑物沉降、傾斜監測320其它未詳部分由
14、有關方面(業主、設計、監理、施工、)各方共同研究后決定。具體實施中,將以上述有關警戒值的80%作為預警值,此舉可為有關單位和部門分析情況和采取制止險情的措施爭取到寶貴的時間。8信息反饋及質量控制8.1 信息反饋監測數據經整理后以“日報表”的形式上報相關部門;當實測數據達到(或超過)“報警值”時,即刻向相關負責人口頭報警,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施工和周圍環境的安全,監測方則以最快方式提交“日報表”,在日報表上對超限數據會以明顯的示警標記提示。8.2 質量控制(1)在進行測讀監測數據之前,對各種儀器進行全面檢查和標定,保證儀器的正常工作,消除不應有的誤差;(2)崗位責任到人,定人定儀器進行測量,減少人為誤差;(3)測讀取得的數據必須進行檢查和審核,確保數據的準確性;(4)公司質檢部門將隨時對監測數據進行抽查。9.附圖(詳見頂管周邊環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