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業資料76 省道復線南延玉環楚門至大麥嶼疏港公路工程第 12 合同段邊通車邊施工安全專項方案編制:審核:審批:76 復線南延疏港公路工程第12 標段項目部2015 年6 月 1 日專業資料邊通車邊施工安全專項方案一、編制說明1.1.編制依據1).關于印發浙江省公路水運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浙交2010236 號)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G F90-2015);3).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 H30-2004);4).76 省道復線南延玉環楚門至大麥嶼疏港公路工程12 標招標文件、圖紙;5).安全法、公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2、和浙江省、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各項道路施工安全管理規定等。1.2.編制目的為保證道路安全生產管理,施工正常、安全;車輛正常通行。1.3.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榮騰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76 省道復線南延玉環楚門至大麥嶼疏港公路工程第 12 合同段路面工程(K11+350K22+863)二、工程概況2.1.工程簡介本項目主線起點位于玉環縣楚門丁岙村附近的76 省道復線K19+856 處,樁號為K0+000,經楚門鎮胡新村,跨漩門灣建橋,經規劃的銀河大道后路線基本沿海邊灘涂布線,建分水山大橋、蘆浦特大橋、小普竹特大橋和白巖大橋,穿隔門嶺隧道,終點位于隔門嶺隧 道西 南 方 向 在 建 的 大 麥 嶼港 區
3、疏 港 公 路 K4+034處,樁 號為K22+863,其 中K9+800=K9+851.735設置斷鏈一處,短鏈51.735 米,主線全長22.811 公里。同步建設漩門灣三橋至漩門灣二橋南岸之間連接線長約1.104 公里,連接線起點位于主線K5+812 處,樁號為LK0+000,終點位于漩門灣二橋南岸橋頭處,樁號為LK1+104。路線全長約23.915 公里,其中特大橋4720 米/3 座,大橋1251 米/2 座,中小橋336 米/7 座,專業資料連拱隧道290 米/1 座。本合同段樁號:K11+350K22+863,全長約11.513 公里,主要內容包括:路面底基層、基層,瀝青混凝土面
4、層、路肩、路緣石、超高段排水、中央隔離帶及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等的施工及缺陷責任期的缺陷修復。2.2 標段施工條件本合同段現狀 K11+350K20+150 段為新建公路,其中只有 K12+530 平交、K15+869平交,施工期間除平交處安排6 米臨時通車通道外,施工路段封閉。K20+150K22+863與原有的西大線已經合并,通過車輛只能行駛在修建好的路基上,實行半幅封閉施工。由于該段路基施工時間長,車輛通行不便,部分車輛已自動從大麥嶼方向繞行,施工期間能保證限速 40KM/h 道路通行,只需進行交通疏導及通行路基的維護。路面頂凈寬 26 米,除去路基封閉設施所占寬度,路基左幅封閉后能保證右
5、幅大于10米的通行寬度。2.3 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平面布置(詳見附件1)2.4 施工準備情況2.4.1.人員準備情況(1)項目部配備項目經理1 人,總工程師 1 人,路面負責人 1 人,測量負責人 1 人,試驗負責人 1 人,質檢負責人 1 人,安全負責人 1 人,合同負責人 1 人,財務負責人 1 人,基底層隊長 1 人,附屬設施隊長 1 人,面層隊長 1 人,瀝青拌和廠長 1 人,機械隊長 1 人(詳見附件 2)(2)路面施工現場管理人員3 人,工人 40 人所需的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均已到位。2.4.2.機械設備準備情況(1)路面施工需要的機械設備均已到場。水泥穩定粒料拌合樓(WCC-600
6、)一臺,攤鋪機(西筑LT1200、三一 DTV90SC)各一臺、膠輪壓路機(XP262)一臺、振動壓路機(RS8220)三臺、雙鋼輪壓路機(XD121)2 臺、裝載機(ZL-50,3M3)兩臺。主要施工機械配備表序號施工機械設備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專業資料1 水泥穩定粒料拌合樓WCC-600 臺1 2 攤鋪機西筑 LT1200 臺1 3 攤鋪機三一 DTV90SC 臺1 4 膠輪壓路機XP262 臺1 5 振動壓路機RS8220 臺3 6 雙鋼輪壓路機XD121 臺2 7 裝載機ZL-50,3M3 臺2 備注:機械設備根據工程進展和實際需要增加2.4.3.安全防護、警示標志標牌、安全用品等準備
7、情況(1)安全防護:施工段各路口、左右幅中線均已用水馬全部防護。(詳見附件3)(2)拌合樓安全標志、標牌、標語拌合樓西側:設五牌一圖(即工程概況牌、管理人員名單及監督電話牌、消防保衛牌、安全生產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現場平面圖)、拌合樓大門兩側:非施工人員車輛禁止入內、當心行人車輛;北側設;北側轉角和臨時房設現場管理的相關制度牌、操作規程;道口旁設必須戴安全帽、注意安全、施工危險。拌和機旁(宣傳標語)抓進度,保質量,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榮騰建設有限公司宣瀝青拌合樓旁(五牌一圖)(3)路面標志標牌(詳見附件 4)專業資料三、施工工藝3.1 施工技術方案路面施工總體采用左右幅分時段施工技術方案(先左幅再
8、右幅),首先是把通行道路上的左幅進行分段封閉道路施工(封閉施工段一般為500 米),同時將車、人流臨時引導轉移到右幅道路通行,然后按工序對左幅道路的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施工、下封層施工、瀝青下面層施工,待以上工序完成后左幅臨時通行且封閉通行道路的右幅。右幅施工按左幅相同的工序進行分段封閉、通行引流、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施工、下封層施工、瀝青下面層施工、瀝青上面層施工。最后是對左幅通行道路進行封閉,進行左幅的瀝青上面層施工。并同時完善路面排水和路基防護等各項工作。全線做好交通標志、標線,必要時實行交通管制。3.2 施工安全方案在施工路口處設置安全巡邏人員,引導車輛和行人繞行安全地帶。在每
9、個道口設立相應的施工警示標志及各種交通標志。半幅通車路段,在車輛駛入(出)前方應設置指示方向和減速慢行標志,同時在施工作業區的兩端及其延伸一定的安全距離外,設置明顯的路欄等,并設專人指揮交通,夜間時要做兩端設置標志燈。3.3.技術參數本合同段按部頒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規定的一級干線公路標準進行設計,設計速度為 100 公里/小時。路基寬度 26 米,雙向四車道;橋梁荷載等級為公路級;隧道建筑限界凈高5.0 米(檢修道、輔助車道凈高2.5m)。3.4.工藝流程(詳見附件5、6)四、施工計劃4.1 施工進度計劃(詳見附件7)4.2 材料與設備計劃設備進場計劃表序號設備名稱規
10、格型號數量進場時間備注1 水泥穩定粒料拌合樓WCC-600 1 臺2015.5.30 2 攤鋪機西筑 LT1200 1 臺2015.5.30 3 攤鋪機三一 DTV90SC 1 臺2015.5.30 專業資料4 膠輪壓路機XP262 1 臺2015.5.30 5 振動壓路機RS8220 3 臺2015.5.30 6 雙鋼輪壓路機XD121 1 臺2015.5.30 7 裝載機ZL-50,3M3 2 臺2015.5.30 4.3 勞動力計劃工種按工程施工階段投入勞動力情況5 6 7 8 9 10 11 電工2 2 2 2 2 2 2 普工5 20 20 20 20 20 20 砌筑工5 5 10
11、 10 10 10 10 木工5 5 10 10 10 10 10 混凝土工0 30 30 30 30 20 10 路面作業工0 30 30 40 40 40 30 機修工2 2 2 2 2 2 2 運輸司機2 20 30 30 30 20 10 五、危險因素分析5.1.危險源辨識5.1.1 概念危險因素有時也稱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傷亡,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害或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對物造成慢性損壞的因素。危險因素是能量瞬間的意外釋放,強調突發性專業資料瞬間作用;危害因素是有毒有害物質的泄露、散發,強調在一定時空內的累積作用。兩者不加區分時統稱危險因素。能量與有害物質是危險因素和危害因素產
12、生的根源,導致能量意外釋放和有害物質泄露、散發的原因,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不良的作業環境。危險源辨識方式的概述5.1.2 辨識原則施工過程中危險因素的辨識,應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盡可能地做到內容全面、范圍廣泛,不要遺漏或缺項目。要包括從事作業的所有人員,所有場所,所有設備、機具及裝置,各種設施、工序,工程結構、特殊裝置,有毒有害場所或部位及環境等,填寫危險因素辨識與風險評價調查表,應結合實際,對導致事故發生條件的直接原因、誘導原因進行重點分析,從而確定評價目標、評價重點。5.1.3 危險因素辨識危險因素的辨識就是要找出施工過程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
13、不良的作業環境以及對其產生的不良后果進行分析和評價,來消減風險,達到安全效果。1)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有:違章指揮、指揮失誤、違章操作、操作失誤、疲勞作業,僥幸、盲目作業,忽視安全警告、違反勞動紀律等等。2)物的不安全狀態主要有:重要場所或設施無安全防護方案或措施;安全防護設置損壞或失去效果;深基坑支護不當;起吊重物的繩索具不合安全要求;設備、設施自身的剛度、強度不夠;絕緣強度不夠;防護用品不合格或減少;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等等。3)不良的作業環境大致有:作業場地揚塵、煙霧彌漫視物不清;噪聲大;照明光線不良;作業場地雜亂;輪船業場地所狹窄;地面有油、水或其他液體及易滑物;無安全標志或標識不
14、清等等。4)為了便于進行危險源識別和分析,首先應對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進行分類。分類有兩種方法:1、按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和直接原因進行分類;2、參照事故類別和職業病類別進行分類。本次按照第一種分類方式進行辨別。5.1.4 危險因素及特征專業資料1)火災:相關車輛配置滅火器材,對加油罐車進行防火設計,加油或撒布瀝青時遠離火種,施工作業人員掌握基本的滅火技能。2)車輛傷害:有專人管理和指揮車輛進出施工現場,禁止作業人員和非作業人員進入通行車道,根據施工現場實際設置限速標志牌,保證施工車輛的性能合格。3)機械傷害:由專業檢修人員進行維修機械,對傳動和轉動部位進行安全防護(做到有輪必有罩、有軸必有套),
15、對尖角棱邊部位進行打磨使之符合安全要求。4)觸電:有專業電工在現場管理臨時用電,禁止私拉亂接現象,配置合格的閘刀盒(箱)、漏電保護器、電線,保持與高壓電線的安全間距,盡可能避開雷雨天氣施工,施工中突遇雷雨天氣時,施工作業人員要進入各種工程車輛和保障車輛里避雨;不準在大樹下、獨立建筑物旁避雨,不在通訊塔和電線桿附近停留。5)物體打擊:鐵鍬等工具必須握在手中,不得放在肩上;施工作業時人員之間要保持安全間距;牽引車輛時要保證鋼絲繩有足夠的強度;車輛上載物時要捆緊綁牢,以防顛簸掉落,嚴禁車輛載物時超高超寬超長。6)高處墜落:維修大型機械時要配戴安全帶,安全帶要高掛低用,必要時搭設作業平臺;施工現場設置
16、專門用來揭掀油布的移動門架,用以防止登車揭掀時發生的墜落;嚴禁施工人員攀坐橋梁護欄等不安全場所。7)灼燙:對大型機械的排氣管進行隔離和防護,維修機械時要待發動機冷卻后再行操作;配置勞動防護用品(如毛皮鞋、厚的工作服等),禁止穿普通解放鞋和赤膊進行瀝青路面施工作業。8)中毒:為作業人員配備口罩;瀝青路面施工時作業人員必須在上風頭作業;必要時在施工現場架設排風扇,吹散現場的有害氣體。9)起重傷害:吊車操作人員必須持證操作;吊車必須檢驗合格;設置安全警示防護區域,作業人員要遠離起重吊裝現場。專業資料10)淹 溺:加強作業現場管理,禁止施工人員離開施工作業現場,禁止到取土坑、溝、塘進行沖涼和游泳;為施
17、工現場的作業人員配備遮陽物品、提供防降溫物品;避開高溫時段作業。5.1.5.危險因素評估(詳見附件8)附:1.危險源辨識及評價說附:危險源辨識及評價說明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D 法)對于一般風險源的評估采用本方法。1)判定準則a 危險性指數大于 320 的,確定為一級;b 危險性指數大于等于161 但小于等于 320 的,確定為二級;c 危險性指數大于等于71 但小于等于 160 的,確定為三級;d 危險性指數大于等于20 但小于等于 70 的,為四級;e 危險性指數小于 20 的不列入等級。2)判定方法作業危險性指數是下列三個因素的乘積:危險指數 D=LEC L-發生危險事件的可能性E
18、-作業者在危險環境下的狀況C-事故的可能后果a 發生危險事件的可能性(L)L 分 數完全預料到10 相當可能6 不經常,但可能3 意外,很少可能1 可以設想,但極少可能0.5 專業資料極不可能0.2 實際上不可能0.1 b 作業者在危險環境中的狀況(E)E 分值連續處在危險環境中10 每天在有危險的環境中工作6 每周一次在危險環境中工作3 每月一次在危險環境中工作2 每年一次在危險環境中工作1 極難出現在危險環境中工作0.5 c 事故的可能后果(C)現象可能后果分值大災難多人死亡100 災難數人死亡40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15 嚴重嚴重致殘7 重大手足傷殘6 較大受傷較重3 引人注目輕傷1 d
19、危險指數評價(D)D 危險程度風險等級320 極度危險,不能繼續作業不可容許風險專業資料161-320 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重大風險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重大風險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一般風險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一般風險六、施工安全保障措施6.1.組織保障措施6.1.1 項目部配備項目經理1 人,總工程師 1 人,工程科長 1 人,安全管理科長 1 人,項目部專職安全人員1 人,其安全專職管理人員共2 人。路面施工區負責人即為安全負責人1 人,專職安全員 1 名。(1)、項目經理程俊松,負責項目全面安全相關的領導和生產等工作。(2)、總工程師劉世偉,負責領導組織安全生產和
20、安全技術,協助領導做好各項安全工作。(3)、工程技術科科長金華平,負責安全技術支持和提供安全所需的資料,并協助安全科的做好各項安全工作。(4)、安全管理科負責人蔡冠群,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標準及上級和項目部的安全有關規定、制度、指示及要求等,并直接領導、組織開展及監督落實等本工程的各項安全工作。6.1.2 項目部主要安全管理人員工作分工安全負責人蔡冠群,負責 基層底層的安全工作。專職安全員蘇旦葉,負責 瀝青面層的安全工作。6.1.3 施工區主要安全管理人員工作分工工區兼職安全員林友良,負責施工現場的安全工作。工區兼職安全員馮仁河,負責附屬設施的相關安全工作。工
21、區兼職安全員周海,負責面層施工的安全工作。工區兼職安全員楊仁招,負責瀝青拌合樓的相關安全工作。工區兼職安全員孫子獻,負責機械的安全工作。6.1.4 目的杜絕生產安全特別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遏制較大生產安全事故;杜絕因建設引起專業資料的特別重大的重大事故,遏制因建設引起的較大事故。6.1.5 安全生產管理組織體系及組織機構(1)安全生產管理領導小組組成:組長:程俊松副組長:蔡冠群、劉世偉成員:蘇旦葉、金華平、林友良、周海、馮仁河、楊仁招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項目部安全管理科,聯系電話:0576-87339548(2)安全生產管理領導小組機構圖(詳見附件9)。(3)工程安全生產管理組織機構成員表(詳見
22、附件10)。6.2、技術保障措施邊通車邊施工應急處理施工嚴格按設計進行,加強量測,根據量測數據分析結果,反饋指導施工,保證邊通車邊施工應急處理的安全和質量。所有進入工地的人員,佩戴安全防護用品。對路面施工人員要堅持班前安全教育,嚴禁酒后上班。如發現有險情,立即在危險地段設立明顯標志并派專人看守,迅速報告施工領導人員及時采取措施。各工程隊配足必要搶險物資。各班組間,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每交班組將工作及安全情況向接班組詳細交代,并記載于交接班記錄本里。施工期間,現場施工負責人會同技術人員對邊通車邊施工進行定期檢查。在不良地段,每班責成專人檢查。加強監控量測,當發現量測數據有突變或異變時,立即通知
23、現場負責人,采取應急措施或施工人員撤離危險地段。6.3 監測監控措施(有針對性的對易發生安全隱患或已出現安全隱患但無法立即排除的部位進行監測監控的措施)拌合樓安裝監控探頭進行監測監控對于出現的隱患但無法立即排除的,應立即停止一切正在進行的施工,疏散施工人員,排除隱患后方可繼續施工。6.4 安全應急措施本工程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了安全應急領導小組、應急救援對等安全應急組織機構,組建了安全應急機動車輛分隊、物資調度分隊和救援分隊,配置了相應的應急人員和專業資料應急物資,并結合工程實際編制了相應的應急預案。6.4.1 應急準備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總工和安全負責人為副組長,工區負責人、專職安全員和各科
24、室主要負責人等為成員的應急領導小組和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總工、安全負責人為副組長,工區負責人、專職安全員和現場管理人員等為成員的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程俊松副組長:劉世偉、蔡冠群成員:金華平、蘇旦葉、尹記化、李小軍、林金斌、張新宇、龍游、馬娜應急救援小組:組長:程俊松副組長:劉世偉、蔡冠群成員:金華平、蘇旦葉、林友良、馮仁河、周海、楊仁招、孫子獻緊急救援電話:.警察:110 火警:119 醫院:120 大麥嶼醫院:0576-7333225 6.4.2 安全應急救援物資、車輛準備情況(見附件11)6.4.3 應急流程(見附件12)6.4.4 應急救援措施6.4.4.1 觸電事故應急
25、救援(1)現場發生觸電事故要在第一時間迅速采取切斷電源,并及時向項目部報告事故情況。(2)事故發生后現場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應立即采取對傷員的急救或據情況送往醫院救治。(3)如傷員情況危急及時撥打120 求救以便爭取時間。(4)物資供應人員應及時將施救所需的醫療器械、輔助器材及時供應到現場,保證搶救順利進行。(5)要對有可能繼續造成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危險源進行清除,以免再次發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財產損失。(6)對事故現場采取繪圖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跡、物證等以便為查處提供專業資料可靠依據。(7)配合上報主管部門和指揮部開展調查處理工作,并做好為穩定社會和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6.4.4.
26、2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1)發生機械傷害,要及時停止機械運轉,并根據傷害采取相應的救治措施。(2)及時逐級上報到預案領導小組,傷勢嚴重的應及時打120 救援。(3)出血性外傷應及時采取止血措施,避免傷員因失血過多造成生命危險。(4)骨折性外傷,在挪動傷員時要冷靜小心,采取正確的方法救護避免傷勢擴大。(5)脊椎骨折傷員要使受傷者靜臥,嚴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處理,以防脊椎受傷,導致傷員癱瘓。(6)對事故現場要注意保護,以便調查組調查。(7)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和調查組處理,并做好傷員及家屬的善后工作。6.4.4.3 機械傾覆的應急預案(1)事故發生后,工區應急救援小組人員應立即趕往出事地點,秉著
27、先救人的原則積極采取對傷員的救護,同時就逐級上報到應急救援領導小組。(2)在搶救傷員的同時,應及時撥打120 急救求救,以便爭取時間,減小傷亡。(3)物資供應人員應及時將救援所需的物質和器械供應到現場,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并且根據現場情況確定定搶救設備的措施以及方案(4)對事故現場采取保護或拍照等必要手續,留存重要痕跡物證等,以為事故查處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據。(5)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和事故調查組開展調查處理,并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6.4.4.4 火災事故應急預案措施(1)發現火情要立即查清火源點及起火原因,扼制火勢發展和蔓延。(2)及時撥打 119 報警,同時將事故情況上報應急救援領導
28、小組以便及時處理。(3)現場應急救援小組所有能參戰員工利用已備滅火器、消防器材、器具實施救助。(4)切斷火源及火路,對現場的物資庫、易燃易爆物品及時隔離和轉移,避免事態擴大和蔓延。(5)對現場人員進行清點,如火場亦被火勢圍困人員要首先施有計劃的救助。專業資料(6)在消防人員到來后,服從并協助消防指揮人員采取救助。(7)對燒傷及因缺氧造成窒息人員及時采取救護措施,并據情及時送往醫院或撥打120 求救。(8)對火災現場可能作證據的物品要注意留存,以便為查處提供有利依據。(9)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和指揮部開展,調查處理,并做好為穩定社會和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6.4.4.5 三防預案及應急響應領導小組本標段前期編制的三防預案同樣適用于本工程。6.5.人員配置(詳見附件13)七、安全檢查和驗收7.1 檢查方法和內容、程序驗收根據崗位分工以及管理權限不同,為明確責任分工,施工檢查采用垂直管理、分級負責的辦法實施,具體分為以下四級:(1)作業班組檢查;(2)項目部工區施工隊檢查;(3)項目部安全質量部門檢查;(4)公司安全質量監察部門檢查;從作業班組開始到公司安全質量監察部門分別分各自職責內檢查負責,同時又有檢查督促下級管理單位的義務。八、安全驗算及相關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