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機泵安裝施工技術3.9.1概述:(1). 醋酸乙烯、聚乙烯醇裝置泵按結構型式主要分為:離心泵、螺桿泵、齒輪泵、計量泵、真空泵、漩渦泵、液環泵等七種型式。風機有羅茨風機和離心式鼓風機兩種形式。本方案僅適用于改造、更新和新建設備。(2).機泵改造量A.醋酸乙烯裝置新建離心泵30個位號,共計30臺;更新離心泵18個位號,共計18臺;利舊改造離心泵2個位號,共2臺。新建計量泵4個位號,共計4臺。更新計量泵3個位號,共計3臺。新建液環泵1個位號,共計1臺。更新液環泵2個位號,共計2臺。新建離心鼓風機1個位號,共計1臺。新建羅茨鼓風機2個位號,共計2臺。B.聚乙烯醇裝置新建離心泵14個位號,共計32
2、臺;更新離心泵20個位號,共計40臺;利舊改造離心泵5個位號,共10臺。新建齒輪泵4個位號,共計10臺。新建漩渦泵1個位號,共計2臺。新建螺桿泵1個位號,共計4臺。新建真空泵1個位號,共計2臺。新建螺旋槳式風機1個位號,共計2臺。新建透平式風機1個位號,共計2臺。3.9.2泵安裝(1).施工程序:作業指導書技術交底開箱檢驗基礎驗收泵安裝就位找平、找正一次灌漿二次找正聯軸器對中拆檢清洗二次灌漿機泵保護(2).泵的開箱檢驗A.泵開箱檢驗時必須 由業主/監理單位代表及施工單位代表共同參與進行。B.泵的開箱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a.查泵的型號、規格、數量、包裝狀況;b.查隨機資料及專用工具是否齊全;c.
3、檢查泵的表面是否銹蝕、是否有嚴重的碰撞痕跡和損壞現象;d.查泵的附件、內件、零部件是否齊全完好。C.開箱檢驗完畢后應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及時進行安裝,對于暫不安裝的附件、內件、零件、易損件等應設專人、專庫妥善保管。D.開箱檢驗完畢后及時 填寫開箱檢驗記錄。(3).基礎驗收A.泵安裝前要進行驗交,并辦理交接手續。B.對基礎進行檢查驗收時應按以下要求進行:a.基礎施工單位應提交質量證明書、強度試驗報告、測量記錄及其它施工技術資料;b.基礎外觀不應有裂紋、蜂窩、空洞及露筋等缺陷;c.混凝土基礎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周圍土方應回填、夯實、平整、預埋螺栓的螺紋部分應無損壞,預留螺栓孔應清理干凈;d.核實基礎螺栓
4、中心是否與設備螺栓孔距相符;e.基礎上應明顯標出縱橫中心線、標高基準線;f.基礎在泵安裝前應對其進行鏟麻面。放置墊鐵處(至周邊50毫米)應鏟平,鏟平部位水平度允許偏差為2mm/m,預留地腳螺栓孔內的雜物應清除干凈;g.泵基礎驗收時所用的測量工具須經校驗合格后方可使用。(4).泵安裝前的基本要求:A.基礎驗收合格、施工場地平整、道路暢通、具備安裝條件;B.泵出廠合格證明書、隨機資料、重要零部件的制造裝配等質檢證明書須齊全;C.泵安裝的平面布置圖、安裝圖、基礎布置圖、總裝配圖、主要零部件、易損件圖及安裝使用說明書須齊全;D.按設計圖紙核對泵方位,地腳螺栓孔距和基礎螺栓的尺寸;泵表面應干凈整潔;E.
5、作業指導書經批準并對施工人員進行交底,熟悉作業指導書,掌握操作規程;F.泵安裝所用的測量器具均須檢驗合格,所用的機具、材料應準備齊全;G.安裝前應按圖樣或技術文件要求畫好安裝基準線及定位基準標記,對相互間有關聯或銜接的設備,還應按關聯或銜接確定共同的標準;(5).泵的找正、找平A.泵的找正、找平應按基礎上的基準線對應泵上的基準測量點進行調整和測量, 調整和測量的基準規定如下:a.水平度以進出口的法蘭為基準;b.機體的加工平面;B.泵的找正、找平應符合下列要求:a.找正與找平應在同一平面內互成直角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向進行;b.找正與找平時應根據要求用墊鐵調整標高,不應用緊固和放松地腳螺栓及局部
6、加壓等方法進行調整;c.整體安裝的泵,縱向安裝水平不應大于0.05/1000,橫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1/1000;并在泵的進出口法蘭面上測量;立式泵安裝的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5/1000,并在泵上部加工面上測量。C.墊鐵布置和灌漿a.墊鐵布置時,以地腳螺栓兩側各放置一組為原則,并盡量靠近地腳螺栓,相鄰兩墊鐵組的間距一般為500mm為宜;b.每組墊鐵應放置平穩,接觸良好,將墊鐵表面油污清理干凈,墊鐵層數不得超過四層,層間應壓緊,墊鐵高度為3060mm。c.泵調整后,平墊鐵應露出設備支座底板外緣1020mm。斜墊鐵比平墊鐵至少長10mm,墊鐵組深入設備底座的長度是超過地腳螺栓,且應保證設備
7、與支座受力均勻。d.配對斜墊鐵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全長的3/4,相互間的傾斜角度不大于3o。e.墊鐵應無松動現象,用0.25kg或0.5kg重的手錘敲擊檢查合格后,應點焊牢固。f.泵經初步找正后方可進行地腳螺栓預留孔的灌漿工作,灌漿前螺栓預留孔應清理干凈,灌漿時應搗實,地腳螺栓在灌漿時不得歪斜,帶有錨板的地腳螺栓灌漿時錨板應與灌漿層結合緊密。g.地腳螺栓預留孔灌漿后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方能進行設備的最終找正、找平,并緊固地腳螺栓。待精找正合格后,做好隱蔽工程記錄,方可進行二次灌漿。h.二次灌漿前將基礎表面清理干凈并潤透,環境溫度低于0時應采用防凍并且基礎外側應放置模板,灌漿層的厚度
8、一般為3060mm。i.灌漿料采用細石混凝土,其標號應比基礎的混凝土標號高一級,一臺泵應一次灌完,并應搗實,灌漿層應與基礎及設備底座結合緊密,不得有分層現象,灌漿完畢后應對灌漿層進行養生。(6).泵清洗檢查A.泵在開車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進行檢查,拆卸清洗。a.制定廠出廠時無防護措施;b.沒有包裝箱裸裝供貨且進出口法蘭、密封管口未封閉。c.運輸過程中將包裝損壞,造成密封敞口;d.配管施工過程中進出口法蘭未加隔離盲板;e.設計文件要求或業主/監理要求必須拆卸清洗的機器;B.泵的清洗和檢查a.拆卸清洗的現場必須干凈、整潔,拆卸的零部件應當天裝配,否則應妥善保管。b.拆下部件應清洗潔凈,葉輪應無損
9、傷;c.冷卻水管路應清洗潔凈,并應保持暢通;d.拆卸清洗完畢后的泵應進行及時封閉、防止再次污染;e.泵拆卸清洗后應及時做好記錄;f.清洗檢查合格后按說明書要求裝配。(7).軸對中A.泵聯軸器對中應在二次灌漿完畢后,進出口管道安裝完進行。泵聯軸器對中前,應先脫開進出口管道法蘭,檢查管道應力。B.泵聯軸器對中采用雙表找正法,盤動軸在00,900,1800,2700進行數據記錄,準確記錄百分表讀數。聯軸器安裝的允許偏差(單位:mm)見下表:聯軸器型式聯軸器外徑D端面間隙S對中偏差徑向位移軸向傾斜彈性套柱銷聯軸器7110630.040.2/100013019040.0522425050.0531540
10、050.0847560.0860060.10彈性柱銷聯軸器901602.50.050.2/1000195220328032040.08360410548060.105406307齒式聯軸器1701852.50.050.3/10002202502.50.0829043050.100.5/1000滑塊聯軸器(甲型)1900.050.4/10001903001-1.53006001-1.50.100.6/1000滑塊聯軸器(乙型)30020.050.4/10003006000.100.6/1000凸緣聯軸器0.030.05/1000(8).泵保護措施A.整體安裝的泵在運輸、安裝過程中應注意重要部位及
11、易損部件的防護;B.泵在吊裝過程中不得在泵體薄弱部位、精加工面附近部位及重要易損部位掛靠吊裝工具,有吊裝吊耳的泵應用吊耳吊裝,無吊裝吊耳的泵應捆扎結實吊裝;C.泵的安裝環境應干凈、整潔無異物、道路平整、暢通;D.泵吊裝就位后應及時封閉進出口法蘭或其它敞口部位,防止異物進入泵體;E.泵的油杯等易損、易丟失部件應拆卸下來妥善保管,待單機試車時安裝使用;F.泵吊裝就位后應設防護欄,搭設遮蓋蓬,不進行施工時,用彩條布遮蓋泵體。(9).泵的單體試運A.概況本裝置的泵結構型式多,泵單體試運應嚴格按照方案和操作說明書的要求進行,繪制單體試運流程圖,并向操作人員進行認真詳細的技術交底,使參與試車的每個人員熟悉
12、設備結構,了解試車流程,明確操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項。B.試車條件的確認泵在試運轉前,試車小組必須對試車條件進行系統確認,試車具備條件如下:a.泵二次灌漿完,檢查地腳螺栓是否把緊,最終對中找正完,墊鐵隱蔽、安裝、清洗、找平找正記錄齊全并檢查合格;b.聯軸器及連接部件齊全;c.機械密封用冷卻水和密封水部位的壓力表、溫度表等零部件安裝齊全;d.軸承潤滑部位的絲頭、油杯等完好、齊全,并按技術文件規定加裝潤滑劑,且軸承箱潤滑油液位正常;e.泵經手動盤車檢查,運轉正常;f.與試車系統有關的設備內部清理干凈并封閉;g.試車系統的管道經確認、試壓、吹洗合格;h.與試車系統無關的管道和設備應加盲板隔離;i.泵密
13、封水、冷卻水管道安裝、試壓、吹洗完畢;j.泵本體排水管道安裝、確認完;k.裝置內的排水系統場通無阻;l.電氣安裝調試工作結束,泵電機單試完成,具備運轉條件,裝置內的照明投用正常。m.儀表調節閥安裝調試完畢且保證正常操作,壓力表、溫度計、流量計安裝完,具備使用條件;C.單體試運程序試車條件確認電機單試聯軸器安裝盤車檢查灌裝試車用水閥門開關確認開 車性能考核停 車填寫運行記錄D.操作步驟a.開車(a).檢查潤滑油液位。(b).手動旋轉泵,轉子能平滑旋轉。(c).打開冷卻水和密封水閥門。(d).向泵內灌裝水,打開放空閥,排出泵內氣體,同時用手重復旋轉泵,確認泵體內灌滿水。(e).確認入口閥門全開,出
14、口閥門全關。(f).閉和電氣開關,運轉幾秒鐘負荷平穩后切斷電氣開關,檢查泵的運轉是否正常,旋轉方向是否正確。(g).重新啟動泵,檢查出口壓力,在泵達到額定轉速時,緩慢打開出口閥,將泵的負荷保持在額定電流和額定流量附近運轉。(h).在泵運行過程中,應時時進行觀察和監聽有無異常聲音,并每隔半小時對驅動機的參數和泵的軸承溫度、外殼溫度、振動值、潤滑液溫度進行記錄。檢查項目如下:.檢查泵的出口壓力是否達到操作壓力,是否有較大的壓力波動。.檢查油杯中的潤滑油液位在一半以上,并檢查潤滑油是否變黑。.檢查密封泄漏情況。.檢查軸承溫度,軸承最大允許溫度為7090,溫升不得超過43。.檢查泵是否有不正常振動。.
15、檢查是否有不正常雜音,并記錄壓力和電流值。.嚴禁超壓操作,運行流量不得低于最小流量。.泵運轉小時后進行停車,及時填寫機器試運轉記錄,并經建設單位現場代表簽字認可。b.停車(a).緩慢關閉出口閥門。(b).立即關閉電氣開關,然后斷開電源及其它動力來源。(c).待泵停止旋轉后,關閉入口、出口及旁路閥門,待泵停止510分鐘后,關閉密封冷卻水閥門。(d).卸掉各系統中的壓力及負荷(包括放水、放氣及排污)。(e).將泵內的水排凈。(f).檢查各緊固件,拆除臨時設施,將正式設施復位。3.9.3風機改造安裝、試車方案(1).本裝置風機共有 臺,種類為離心式和羅茨式兩種。開箱檢驗基礎驗收作業指導書技術交底安裝
16、就位初找正基礎灌漿拆檢清洗聯軸器對中找正開箱檢驗基礎驗收作業指導書技術交底安裝就位初找正基礎灌漿拆檢清洗聯軸器對中找正技術復核(2).施工程序(3).施工方法A.開箱檢驗:a.風機開箱檢驗時,必須由業主代表、監理單位代表、供貨單位代表及施工單位代表共同參與進行,開箱檢驗前應具備下列技術資料: (a).風機的出廠合格證、質量證明書、操作使用說明書;(b).進口風機應具備通關商檢報告;(c).供貨單位提供的裝箱清單;B.風機開箱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a).檢查風機的型號、規格、數量、包裝狀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b).核查隨機資料及專用工具是否齊全;(c).核查風機的零件、部件和配套件是否齊全、完好
17、;(d).核對葉輪、機殼和其它部位的方要安裝尺寸,并應與設計相符;(e).風機進出口方向(或角度)應與設計相符,葉輪旋轉方向和定子導流葉片的導流方向應與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相符;(f).風機外露部分各加工面應無銹蝕,轉子的葉輪和軸頸、齒輪的齒面和齒輪軸和軸頸等主要零部件和重要部位應無碰傷和明顯變形。(g).整體出廠的風機,進氣口和排氣口應有蓋板遮蓋,并應防止塵土和雜物進入;C.開箱檢驗完畢后,應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及時進行安裝,對于暫不安裝的附件、內件、零件、易損件等應專人、專庫妥善保管;D.開箱檢驗完畢后及時填寫開箱檢驗記錄;(4).基礎驗收A.風機安裝前由基礎施工單位向風機安裝單位進行驗交,并辦理
18、交接手續;B.對基礎進行檢查驗收時應按以下要求進行:a.基礎施工單位應提交質量證明書,強度試驗報告 ,測量記錄及其它施工技術資料;b.基礎外觀不應有裂紋、蜂窩、空洞及露筋等缺陷;(a).混凝土基礎強度應達到設計要求,周圍土方應回填、夯實、平整,預埋螺栓孔應清理干凈;(b).核實基礎螺栓中心是否與設備螺栓孔距相符;(c).基礎尺寸及位置應符合下表要求:項次偏差名稱允許偏差值1基礎坐標位置(縱橫軸線)202基礎各不同平面標高-203基礎上平面外形尺寸凸臺上平面外形尺寸凹穴尺寸20-20+204基礎上平面的不水平度(包括地坪上安裝部分):每米全長 5105豎向偏差:每米全長520.6預埋地腳螺栓的:
19、標高(頂端)中心距(在根部和頂部預埋)+2027預埋地腳螺栓的:中心位置深度孔壁鉛垂度10+20108預埋活動地腳螺栓的:標高中心位置每米不水平度(帶槽的模板)每米不水平度(帶螺紋孔的模板)+20552c.基礎上應明顯標出縱橫中心線、標高基準線,須作沉降觀測的機器基礎應有沉降觀測水準點;d.基礎在風機安裝前應對其進行修整,需灌漿抹面時要鏟好麻面。麻點深度一般不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內有35點為宜,放置墊鐵處(至周邊50毫米)應鏟平,鏟平部位水平度允許偏差為2mm/m,預留地腳螺栓孔內的雜物應清除干凈;e 基礎驗收時所用的測量工具須經校驗合格后方可使用。(5).風機安裝前的基本要求:A.
20、基礎驗收合格、施工場地平整、道路暢通、具備安裝條件;B.風機出廠合格證明書、隨機資料、重要零件、部件的制造裝配等質 檢證明書須齊全;C.風機安裝的平面布置圖、安裝圖、基礎布置圖、總裝配圖、主要零部件、易損件圖及安裝使用說明書須齊全;D.按設計圖紙核對風機方位,地腳螺栓孔距和基礎螺栓的尺寸;E.風機表面應干凈整潔;F.作業指導書經批準并對施工人員認真進行技術交底,熟悉作業指導書,掌握操作規程;G.風機安裝所用的測量器具均須檢驗合格,所用的機具、材料應準備齊全;H.安裝前應按圖樣或技術文件要求畫好安裝基準線及定位基準標記,對相互間有關聯或銜接的設備,還應按關聯或銜接確定共同的標準;I.安裝前應檢查
21、風機及其附件、地腳螺栓,不得有損壞及銹蝕。要檢查風機的方位標記、重心標記及吊掛點,對不符合要求的應予以補充。(6).風機安裝:A.找正原則:風機機組軸系的找正應首先選擇位于軸系中間的或重量大,安裝難度大的機器 作為基準機器進行調平,其余非基準機器應以基準機器 為基準找正調平,使機組軸系在運行時面為兩端揚度相當的連續曲線,機組軸系的最終找正應以實際轉子通過聯軸器進行,并達到上述要求,聯軸器找正采用雙表法。B.離心鼓風機的找正,調平應符合下列要求:a.設備中心的標高和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允許偏差為2mm.b.當以鼓風機為基準時,其縱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5/1000, 并應在主軸上測量;橫
22、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10/1000,并應在機殼中分面上測量.c.當以增速器為基準時,其縱橫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5/1000,橫向安裝水平應在箱體中分面上測量,縱向安裝水平應在大齒輪軸上測量.d.兩半聯軸器之間的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對具有滑動軸承的電動機,應在測定電機轉子的磁力中心位置后再確定聯軸器間的間隙;e.聯軸器的徑向位移,軸線傾斜度及同軸度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f.離心式鼓風機找正、調平時, 軸承座與底座之間或機殼錨爪與底座之間的局部間隙不應大于0.05mm,有導向鍵的軸承座或機殼錨爪與底座之間的連接螺栓的固定,應有利于機殼熱膨脹,且應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C.
23、墊鐵布置及灌漿a.地腳螺栓(a).地腳螺栓的光桿部分應無油污和氧化層,螺桿部分應涂少量的油脂。(b).螺桿應垂直無歪斜,地腳螺栓不應碰底孔,任何一部位距孔壁的距離不得小于15mm。(c).螺母擰緊后,螺栓必須露出螺母1.53倍的螺距。b.墊鐵(a).直接承受設備負荷的墊鐵應按規范的規定計算墊鐵的規格;(b).墊鐵布置時,以地腳螺栓兩側各放置一組為原則,并盡量靠近地腳 螺栓,相鄰兩墊鐵組的間距一般為500mm為宜;(c).每組墊鐵應放置平穩,接觸良好,將墊鐵表面油污清理干凈,墊鐵層數不得超過四層,層間應壓緊,中小型設備墊鐵高度為3060mm, 大型設備墊鐵高度為50-100mm。(d).風機調整
24、后,平墊鐵應露出設備支座底板外緣1020mm。斜墊鐵比平墊鐵至少長10mm,墊鐵組深入設備底座的長度是超過地腳螺栓,且應保證設備與支座受力均勻。(e).配對斜墊鐵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全長的3/4,相互間的傾斜角度不大于3o。(f).墊鐵應無松動現象,用0.25kg或0.5kg重的手錘敲擊檢查合格后,應 點焊牢固,墊鐵與風機底座間不準焊接,直接安裝在鋼梁上的風機,其墊鐵與結構梁焊牢。(g).采用座漿法安裝時,平墊鐵的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1/1000,同時各部分的平墊鐵應保持在同一標高位置上,其標高允許偏差為1mm,采用無墊鐵安裝法埋設的臨時墊鐵的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2/1000, 其標高
25、允許偏差為2mm.c.灌漿(a).風機經初步找正后方可進行地腳螺栓預留孔的灌漿工作,灌漿前螺栓預留孔應清理干凈,灌漿時應振動搗實,地腳螺栓在灌漿時不得歪斜,帶有錨板的地腳螺栓灌漿時錨板應與灌漿層結合緊密。(b).地腳螺栓預留孔的灌漿后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方能進行設備的最終找正、找平,并緊固地腳螺栓。待精度找正合格后,做好隱蔽工程記錄,方可進行二次灌漿。(c).二次灌漿前將基礎表面清理干凈并潤透,環境溫度低于0時應采用防凍并且基礎外側應放置模板,灌漿層的厚度一般為3060mm;(d).灌漿漿料采用細碎的混凝土,其標號應比基礎的混凝土標號高一級,一臺風機應一次灌完,不得分次澆灌,并應
26、振動搗實,灌漿層應與基礎及設備底座結合緊密,不得有分層現象,灌漿完畢后應對灌漿層進行養生。D.風機的清洗和裝配:a.風機清洗的原則:(a).整體出廠或在防銹保證期內的風機不宜拆卸;(b).風機外露加工面、組裝配合面、滑動面、各管道、油箱各容器等應清洗潔凈,出廠已裝配好的組合件可不拆洗;(c).潤滑、密封、液壓和冷卻系統的管道應進行清洗,并應按有關規定進行嚴密性試驗,不得有滲漏現象;b.離心鼓風機的清洗和檢查符合下列要(a).各機件和附屬設備應清洗潔凈,當有銹蝕時應清除,并應防止安裝期間再產生銹蝕.(b).機殼垂直中封面不應拆卸清洗,與機殼固定在一起的軸承箱等在清洗時不應拆卸,帶調整墊結構的組件
27、拆洗時應做好標記,并不得互換組別或位置.(c).潤滑系統,密封系統中的油泵,過濾器,油冷卻器和安全閥等應拆卸清洗,油冷卻器應作嚴密性試驗.(d).氣體冷卻器應拆卸清洗潔凈后,再作嚴密性試驗,氣體管路的閥門和調節裝置應清洗潔凈,當無特殊要求是,可不作嚴密性試驗.c.離心鼓風機的裝配:(a).徑向軸承與軸頸的接觸要求和頂間隙,側間隙,推力軸承與止推盤的接觸要求和軸向間隙,軸承與軸承蓋的過盈量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當不符合要求時,應進行調整.可傾瓦軸承組裝后,每塊瓦應能自由擺動,無卡阻現象.(b).轉子各部位的軸向和徑向跳動及與氣密體之間的氣密間隙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c).軸端密封裝
28、置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組裝,浮環密封安裝時,應在其內圓表面和端面涂上透平油,內環和外環的位置不得裝錯.(d).上下機殼的結合面應貼和,未擰緊螺栓之前其局部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當無特殊要求時,一般應均勻涂上密封涂料.(e).所有油管潤滑點,密封,控制和與油接觸的機器零件和部件,均應進行循環沖洗,時間不少于24小時.(f).濾油器過濾網上不得留有硬質顆粒.(7).與風機連接管道的裝配:A.風機的進氣、排氣系統的管路、大型閥件、調節裝置、冷卻裝置和潤滑油系統等管路均應有單獨的支承,并與基礎或其它建筑物連接牢固;B.與風機進氣和排氣法蘭相連的直管段上,不得有阻礙熱脹冷縮的固定支撐;C.各
29、管路與風機連接時,法蘭面應對中并平行;D.氣路系統中補償器的安裝,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E.管路與機殼連接時,機殼不應承受外力,連接后,應復測機組的安裝水平和主要間隙并應符合要求;F.風機的管路與風機不應強行連接,連接時應采用百分表監控風機聯軸器的移動,復檢風機的找正精度,并調整達到要求;G.機組找正調平后,方可配制和聯接進氣、排氣和潤滑等管路;H.進氣和排氣管路應清理干凈,并應無焊渣、銹皮和臟物;檢查合格后,立即封閉人孔;(8).風機保護措施:A.風機的搬運和吊裝應符合下列要求:a.整體出廠的風機搬運和吊裝時,繩索不得捆綁在轉子和機殼上蓋或軸承上蓋的吊耳上;b.轉子和齒輪不應直接放在地
30、上滾動和移動;c.風機傳動裝置的外露部分,直接通大氣的進口,其防護罩(網)在試運轉前應安裝完畢;d.風機的安裝環境應干凈、整潔、無異物、道路平整、暢通;e.風機吊裝就位后,應設防護欄,搭設遮蓋棚,不進行施工時,應用彩條布遮蓋風機;f.單體試車后,對風機進行全面清理,并遮蓋嚴密;g.風機本體及驅動機嚴禁承重。(9).風機試車方案A.試車前準備:a.試車時使用的儀器、測溫儀、測速儀、測振儀須經校驗合格、靈活可靠;b.準備好施工及試車記錄,以便隨時核對檢查;c.離心式鼓風機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a).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將潤滑系統,密封系統和液壓控制系統清洗潔凈,并作循環清洗,加注潤滑油的規格
31、和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b).主機進氣管和與其連接的有關設備應清掃干凈(c).電機的轉向應符合要求,盤動主機轉子應無卡阻和碰刮現象.(d).閥件和控制裝置,應處于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使風機啟動時負荷為最小的位置.B.單體試車:a.電機試運轉:(a).脫開聯軸器,接通電源,點動(開車立即停車),觀察電機旋轉方向是否正確;如方向正確,電機應運轉2小時 ,同時做好試運轉記錄;(b).電機運轉時,應無雜音, 不應有過熱現象,軸承溫升不超過40;(c).電機運轉合格后停機,連接聯軸器,進行二次對中找正;(d).再次檢查各部位是否有松動現象;(e).盤車檢查 時,應轉動靈活,無異?,F象;b.離心鼓
32、風機試運轉應符合下列要求:(a).啟動潤滑、密封和控制油系統,并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要求,當無規定時,軸承潤滑油的進油溫度宜為,啟動時的油溫不應低于25,軸承進油壓力宜為0.10.15Mpa.(b).浮環密封油參與整機試運轉的正常進油溫度應為405.(c).電動電機,檢查轉子與定子,應無摩擦和異常聲響.(d).小負荷運轉1小時后,應停機檢查各軸承,軸頸的潤滑情況,小負荷試運轉的時間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e).負荷試運轉開始階段,主機的排氣升壓應緩慢,且每5min升壓不得高于0.1Mpa,并應逐步達到設計工況,風機不得在喘振區內運轉,啟動時不得在臨界轉速附近停留.(f).連續負荷試運轉的時間不應少于24小時,運轉過程中各部位溫度及振動情況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g).停機后20min或油溫度降到低于40后,方可停止油泵的工作,停機后的盤車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f).試運轉完畢后,應將各有關裝置調整到準備啟動狀態.3.9.4勞動力需求計劃鉗 工起 重電 焊氣 焊8人4人2人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