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錫地鐵 3 號線一期工程 06 標土建工程人行梯籠施工方案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地鐵 3 號線工程土建施工06 標項目經理部二一六年八月.1、編制依據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含垂直運輸設施)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2、工程概況無錫地鐵 3 號線一期土建工程06 標全長 3.0
2、18km,包含兩車站(永樂東路站、金海里站)、三區間(靖海公園站永樂東路站區間、永樂東路站金海里站區間、金海里站太湖花園站區間),合同造價4.397 億元,合同總工期39個月。永樂東路站為3 號線第 11 個車站,位于永樂東路與長江北路交叉口東側500m,站長209.9m,標準段寬19.7m,端頭井寬25.4m,基坑開挖深度約16.518.8m(地面至底板墊層底),車站設 4 個出入口(2 號出入口預留),2 組風亭;金海里站為3 號線第12 個車站,位于長江北路和緹香路交叉口。站長261.4m,標準段寬 19.7m,端頭井寬 23.8m,基坑開挖深度約15.817.4m(地面至底板墊層底),
3、車站設 4 個出入口和 2 組風亭。兩個車站均為地下兩層單柱雙跨鋼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結構,主體圍護采用80cm厚地下連續墻,支撐采用混凝土支撐+鋼支撐型式;附屬圍護采用SMW 工法樁和鉆孔灌注樁+旋噴樁圍護,支撐全部采用鋼支撐型式。.3、人行梯籠方案選擇為滿足本標段施工工期、安全施工和質量要求,故在梯籠材質、結構、施工方案選擇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點:1、籠體的結構設計,力求做到結構要安全可靠,造價經濟合理。2、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使用期限內,能夠充分滿足預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3、選用材料時,力求做到常見通用、可周轉利用,便于保養維修。4、結構選型時,力求做到受力明確,構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
4、,便于檢查驗收;5、綜合以上幾點,人行梯籠,還必須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要求,要符合文明標化工地的有關標準。6、結合以上人行梯籠設計原則,同時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總結了我公司以往的梯籠施工經驗,決定采用以下人行梯籠方案:選用規格為(3600mm 1700mm 2500mm)箱式深基坑施工行人安全B 型梯籠。4、安裝方案4.1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1、梯籠掛鉤安裝及安裝節數分析金海里站金海里站場地平整后標高取+3.5m,擋土墻高度+4.1m,第一道混凝土支撐頂面標高取+2.7m,標準段底板頂部標高-11.16m,每節梯籠高度2.5m。為減少現場梯籠上口上下臺階節數,考慮梯籠入口通道與入
5、口節門檻水平,即入口節.梯籠頂部應與擋土墻墻面平齊。計算得知擋土墻頂面至底板頂面高度為4.1+11.16=15.26m,6 節梯籠長度=2.5m6=15m,故取安裝 6 節梯籠滿足要求,安裝后梯籠底部距底板頂部0.26m,滿足人行上下樓梯要求。永樂東路站永樂東站場地平整后標高取+3.6m,擋土墻高度+4.2m,第一道混凝土支撐頂面標高取+3.05m,標準段底板頂部標高-11.7m,每節梯籠高度2.5m。梯籠入口通道與入口節門檻通過上下樓梯連接,計算得知擋土墻頂面至底板頂面高度為 4.2+11.7=15.9m,6 節梯籠長度=2.5m6=15m,考慮提籠底部與底板頂面預留 20cm間隙,梯籠入口
6、通道與入口節門檻處設3 三節踏步連接,故取安裝6 節梯籠滿足要求。2、材料及預埋件準備第一道混凝土支撐上預埋兩排600mm 300mm 10mm 預埋鋼板用于熱軋工字鋼限位,預埋鋼板邊距3300mm,內側鋼板邊緊貼圈梁內邊,鋼板位置詳見圖4-1 混凝土支撐上預埋鋼板示意圖。.圖 4-1 混凝土支撐上預埋鋼板示意圖本標段梯籠安裝采用熱軋工字鋼32a作為梯籠的懸掛構件,梯籠安裝前,工字鋼應進行可靠點焊連接。根據本標段兩車站基坑開挖深度,需提前準備規格為(3600mm 1700mm2500mm)箱式深基坑施工行人安全B型梯籠 6 節、30m 48 鋼管扶手及相應鐵質樓梯踏步就位。3、施工前準備在混凝
7、土支撐預埋鋼板上畫出工字鋼放置位置,將焊接完成的熱軋工字鋼 32a 放至指定位置。將長度為 300mm 的?32圓鋼從中部彎折90,成“7”字形,鋼筋一端焊在預埋支撐鋼板上,另一端與工字鋼邊焊接,用于限制工字鋼位移。工字鋼限位裝置節點詳圖見圖4-2。圖 4-2 工字鋼限位裝置節點詳圖工字鋼放置、定位完成后,根據基坑開挖深度及工字鋼放置的平面位置計算出梯籠外側角鐵上掛鉤焊接位置,焊接梯籠掛鉤,梯籠掛鉤節點詳圖見圖4-3。考慮梯籠吊入基坑后梯籠頂部護欄焊接危險性較大,故在吊裝之前應在.入口籠頂部焊接高度為1.2m 的鋼管護欄。圖 4-3 梯籠掛鉤節點詳圖梯籠安裝前應對安裝人員進行安全技術的培訓,對
8、質量及安全防護要求詳細交底。安裝班組人員要有明確的分工,確定指揮人員,設置安全警戒區,掛設安全標志,并派監護人員排除作業障礙。根據設計基坑開挖深度核對相應踏步數量。4.2 安裝作業前檢查的內容包括箱式籠體的成套性和完好性提升機構是否完整良好。工字鋼長度、質量是否符合要求。第一道混凝土支撐上預埋鋼板施工質量及位置是否正確。必備的各種安全裝置是否具備和性能是否可靠。4.3 梯籠安裝1、安裝出口節(從下至上第一節)本標段梯籠安裝采用先在地面進行拼裝、連接,然后整體吊裝(6 節梯籠整體質量約 7.2t,總高度 2.5m6=15m,使用 25T吊車滿足要求),利用在入口.節(從上到下第一節)梯籠上焊接的
9、掛鉤架設在工字鋼上的方法施工,首先在地面平整處安裝人行出口標準節(從下至上第一節)。將出口標準節吊裝在木方墊層上(出口向外),校準好水平,保證出口標準節安裝好后的垂直度在千分之一之內。2、安裝標準節對標準節固定螺孔進行清理,確保螺孔與螺栓直徑相配。采用 25t 以上吊機進行吊裝,吊裝時注意標準節內踏步走向要與出口節踏步走向一致,標準節吊裝就位后安裝螺栓并使螺栓呈現放松狀態,以利校正與安裝,校正后緊固所有螺栓。依次循環,直至完成。3、安裝入口節(從上至下第一節)入口節吊裝時注意安全門開啟方向。入口節安裝方法同標準節。4、梯籠吊裝使用 25t 吊車將梯籠整體吊起,根據之前確定位置,精確地將梯籠掛鉤
10、掛在兩側工字鋼上。5、安裝入口通道入口通道與入口節門檻盡量保持水平。入口通道采用 8#槽鋼+1mm 厚防滑鋼板鋪設,槽鋼一端架立在擋土墻上,另一端在梯籠角鋼上焊接牛腿架立。入口通道安裝完成后兩邊采用48mm 鋼管搭設 1.2m 高防護欄桿。6、梯籠使用過程中需隨挖土深度進行加節,加節過程同安裝程序。5、安全與維護1、梯籠內需安裝24v 安全電源照明行燈。.2、定期對梯籠連接螺栓進行維護,如發現松動及時進行緊固。3、定期對梯籠對垂直度進行測量,如發現傾斜及時進行校正。6、梯籠拆除安全技術措施1、拆除前,全面檢查擬拆梯籠,根據檢查結果,擬訂出作業計劃,報請批準,進行技術交底后才準作業。2、拆除時應
11、劃分作業區,周圍設繩綁圍欄或豎立警戒標志,地面應設專人指揮,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3、拆除的高處作業人員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扎裹腿、穿軟底防滑鞋。7、安裝示意圖以金海里站標準段底板頂面以上梯籠安裝為例。1、梯籠安裝平面示意圖見圖7-1。圖 7-1 金海里站標準段梯籠安裝平面示意圖。.2、梯籠安裝立面圖見圖7-2。圖 7-2 金海里站標準段梯籠安裝立面圖.8、梯籠受力計算書8.1 梯籠自重及人行荷載作用下工字鋼受力驗算.梯籠自重力(按最不利因素考慮:6 節梯籠全部安裝)梯籠自重力 4.8kN/m;梯籠的總自重 Nq=4.815=72 kN;.人行荷載考慮 20 人同時在梯籠內行走,每人重量取70
12、Kg,故人行荷載總重N人=20701010-3KN=14 KN 則N總=72+14=86KN 荷載分析如下圖所示,本工程梯籠使用掛鐵掛在兩側工字鋼上,故每側工字鋼承受梯籠自重及人行荷載的 1/2,由圖可知,每 2根工字鋼受掛鐵處兩集中作用力作用,作用力大小為梯籠自重及人行荷載的1/4,簡化力學模型后,將工字鋼兩端視作固定端,繪制相應工字鋼截面在作用力下的剪力及彎矩圖。.力學模型如下圖如圖示,P1=P2=86/4=30.5KN 繪制相應的剪力圖、彎矩圖抗剪應力驗算工字鋼受力剪力圖根據力學知識,圖示剪力值最大值P=P1=P2=30.5KN 由剪力計算公式 Vmax=fA Vmax為截面所能承受的剪
13、力最大值 f 為型鋼抗拉強度標準值 A 為型鋼截面積.查表得知對于 32a工字鋼,f=215N/mm2,A=67.16cm2 Vmax=215N/mm267.1610-4m2=1444KN 本工程圖示最大剪力值為30.5KN Vmax=1444KN 抗彎應力驗算 32a工字鋼受力彎矩圖由力學知識計算:工字鋼受力彎矩至最大處W=30.5KN 3.15=96.1KN?m 由彎矩計算公式 Mmax=Wf Vmax為截面所能承受的剪力最大值 f 為型鋼抗拉強度標準值 W 為 32a 工字鋼慣性矩查表得知對于 32a 工字鋼,f=215N/mm2,W=692cm3故:Mmax=Wf=692cm3215N/mm2 =148.78KN?m 本工程 32a工字鋼所受最大彎矩至為96.1KN?m Mmax=148.78KN?m 綜上所述,本工程選用32a 工字鋼可滿足梯籠豎向承載力相關要求。單純的課本內容,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通過補充,達到內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