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一、目的及適用范圍1二、參考依據1三、概述1四、吊裝總體方案3五、施工質量管理和要求5六、安全保證措施5七、事故應急和求援預案6一、目的及適用范圍 *動力車間安裝工程中,2#機組汽機間75T/20T雙梁吊鉤橋式起重機是從*拆除拉至本項目施工現場,安裝前需先對其進行檢修才能安裝、檢驗、使用。為確保安全、質量滿足施工的需要,特編制該施工專項方案。 該施工專項方案僅適用于動力車間安裝工程中75T/20T雙梁吊鉤橋式起重機吊裝施工作業。二、參考依據1、*工程施工組織設計;2、起重機機械安全規程GB6067.1-20103、通用橋式起重機GBT14405-20114、起重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2、GB50278-20105、電氣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56-20146、*有限公司提供的隨機施工圖紙和相關技術資料;三、概述3.1 工程概況本工程為在*動力車間2#機組汽機房內安裝一臺75t/20t雙梁吊鉤QD型橋式起重機。該起重機主要有橋架、小車、大車運行機構、操作室及電器部件組成。起重機基本性能參數:主吊鉤起升重量:75t,副吊鉤起升重量:20t,主吊鉤最大提升高度21m,副吊鉤最大提升高度23m,主吊鉤提升速度1.76m/min,副吊鉤提升速度6.6m/min,工作級別:M3,總重量:96634kg??缍龋?1.5m,安裝在軌道標高+19.5米處。導電側大梁重:30t,非導電側大梁
3、重:26.8t,小車重:25.5t。3.2施工準備3.2.1施工前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專項安全、技術交底,所有施工人員必須熟悉本指導書,特殊工種人員均已培訓合格,持證上崗。3.2.2 施工班組要配備起重、鉗工等相關專業施工人員,崗前交底各司其職,合理分組分工,相互合作為施工做好準備。3.2.3 本項目施工需要機具包括履帶吊、運輸平板車、鋼絲繩、卸扣等施工機械設備及安全帶、割槍等一些常規工具要準備好,機具使用前檢驗并報審,并確保均處于良好狀態。3.2.4 根據安裝施工需要,在吊裝前確定好履帶吊的位置,做好場地的平整和鋪墊。3.2.5 行車進場驗收:本行車為二次拆裝行車,設備到貨驗收根據相關要求做好
4、記錄:a.起重機的名稱、類別、規格型號;b.起重機主梁的外形尺寸;c.起重機表面無損件,無損壞、銹蝕、傷痕、裂紋等缺陷;d.起重機“三證”檢查(出廠合格證、質量證明文件、型式試驗證)e.復測大小車的跨度及軌距。 f.各部分鉚釘、螺釘應齊全、緊固。g.吊車軌道安裝合格并通過驗收,詳細驗收參數見4.2.1。3.3勞動力投入計劃序號職位/工種數量職責備注1班長1全面安排班組的施工2施工員1班組技術負責3安全員1班組安全監督4起重工8吊裝起重作業5司機2操作履帶吊、板車合計133.4、工器具投入計劃序號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用途備注1履帶吊QUY260臺1起重吊裝2板車25T臺2設備運輸9.5米3鋼絲繩
5、36,L=32m條 2主吊4卸扣20t個4主吊5防滑繩條4防止吊梁擺動6安全繩條2高處作業防護裝置7割炬套1切割8安全帶付6高處作業預防墜落9對講機臺4指揮四、吊裝總體方案4.1吊裝整體思路:人員、機具及現場條件準備設備清點檢查行車軌道驗收主梁地面吊裝準備兩側主梁吊裝橋架組合附件安裝完成吊裝4.2吊裝技術方案:4.2.1吊裝前行車軌道按下列標準驗收(1)軌道尺寸偏差不得大于5mm。(2)單根軌道中心線不直度不得大于3mm,與標準偏差不得大于3mm。(3)軌道縱向不平度應小于1/1500柱距,橫向不平度應小于1/100軌寬。(4)全程最高點與最低點標高差應不大于10mm。(5)廠房同一斷面處軌道
6、頂部標高差:柱子處不得小于10mm,其它處不得大于15mm。(6)軌道一般接頭間隙應小于12mm,溫度接頭間隙應為46mm。(7)軌道接頭處橫向錯口和高低差均不能大于1mm。(8)檢查墊鐵與軌道、行車梁應接觸密實無松動。4.2.2吊裝機械和吊索吊具選擇根據目前施工現場的一臺QUY260履帶吊,其主臂47米+27米塔式副臂工況下的起重特性如下表:47米主臂加27米副臂履帶吊的性能參數主臂仰角85時吊重(t)75時吊重(t)工作幅度(m)1468.11662.51857.22053.32248.82444.142.1264038.42833.135.1經現場勘察測量,履帶吊所在位置到行車主梁吊裝位
7、置水平距離為20米,此時履帶吊的起重能力為53.3t。吊裝過程取動載系數為1.2,則有以下計算:(1)導電側主梁30t、吊鉤0.75t、鋼絲繩及附件0.5t,合計31.25t。31.25t*1.2=37.553.3t;260履帶吊采用此塔式副臂工況,安全。(2)非導電側主梁26.8t、吊鉤0.75t、鋼絲繩及附件0.5t,合計28.05t。28.05t *1.2=33.66t53.3t;260履帶吊采用此塔式副臂工況,安全。(3)小車25.5t、吊鉤0.75t、鋼絲繩及附件0.5t,合計26.75t。26.75t*1.2=32.1t 53.3t;260履帶吊采用此塔式副臂工況,安全。4.2.3
8、主吊繩主吊繩用36mm(抗拉強度為1550MPa-637-1)L=32m的鋼絲繩,其單股破斷力為78t,取安全系數為5,單股許用受力為15.6t。本方案中主吊繩為一對,每根長32米,打雙使用,兩端的鋼絲繩頭從梁底繞過后用20t卸扣另一側鋼絲繩上,繩中掛在主吊鉤上,即吊裝過程中為四股受力,鋼絲繩安全。4.2.4吊裝組合 (1)行車主梁長為31.5米,主梁為對稱分布,同時為保證吊裝的平衡及鋼絲繩的垂直受力,選取主梁中心對稱2米的位置作為吊裝綁扎點,鋼絲繩綁扎點到吊鉤的垂直距離約為10米,保證鋼絲繩垂直夾角小于10度,從而保證鋼絲繩的吊裝受力。 (2)將吊鉤調整到主梁中心位置,260t履帶吊將導電側
9、大梁慢慢起吊,并試吊10分鐘。在試吊穩定期間,檢查履帶吊的性能和卸扣的位移、防護板的變形情況等。(3)起鉤后用麻繩調整導電側大梁,防止擺動。當導電側大梁起吊至比廠房山墻高約1m后逐漸擺臂,轉至安裝位置正上方后慢慢下鉤,不斷調整主梁到安裝的位置。(4)行車吊裝根據現場條件,從導電側大梁開始,對組裝好后的大梁吊裝到軌道的指定點上,起吊前應在主梁兩端設置溜繩,吊裝到軌道上后,并做好位置的標記,把連接的端梁長度預留好,保證足夠吊裝非導電側大梁。大梁就位后,分別將大梁兩端底面與行走平衡梁之間的鉸接點銷死,若沒有鉸接點就用硬木方墊好,以防止大梁側翻,確認穩妥后方可松鉤。(5)在導電側大梁吊裝完畢后,即吊裝
10、非導電側大梁,方法如上述步驟(1)(2)(3)。吊裝到軌道斷面后,調整好端梁的對接口,與導電側主梁連接,利用廠家配套螺栓緊固,調整好水平及行車的間距。(6)調整導電側大梁和非導電側主梁,注意對準銷子,把緊螺栓時要均勻用力,連接好后按圖紙復核小車軌距,以保證小車的順利安裝。(7)端梁連接固定完成后,吊裝小車,并須保持水平,以利于小車平穩就位在橋架軌道上。(8)根據相關技術要求安裝滑觸線、小車電纜等相應的電氣裝置。(9)當行車全部構件安裝結束,行車通電后即可進行吊鉤及鋼絲繩的安裝。首先檢查吊鉤和鋼絲繩的質量、種類、規格型號是否符合要求。確認鋼絲繩的纏繞方向和繩頭的固定方法,然后穿繞鋼絲繩。(10)
11、駕駛室及其它附件的安裝,嚴格按圖紙將走臺欄桿、端梁欄桿、梯子欄桿、駕駛室、緩沖器等附件裝到位,按圖紙穿裝鋼絲繩。五、施工質量管理和要求5.1控制點5.1.1主梁上撓度、大小車車軌跨距及軌道跨距。5.1.2負荷試驗應嚴格按照廠家說明書及有關規定進行。5.2工藝質量驗收級別標準5.2.1起重機各運行部套的檢修屬二級驗收項目。5.2.2起重機負荷試驗應嚴格按照廠家說明書及有關規范進行,并執行四級驗收制度。5.3質量管理5.3.1施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把安裝時需注意的事項重點交代清楚;5.3.2現場派專業技術人員全程跟蹤,保證安裝工藝與質量;5.3.3復測過程保留原始數據并形成文字記錄,必要
12、時建設、監理和施工方三方確認。5.3.4 組裝正確,動作靈活,開度指示正確。六、安全保證措施6.1班組做好安全教育,并作好施工技術交底,組織施工人員充分熟悉本方案規定的施工程序和方法,嚴禁違章作業。6.2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必須經過健康檢查,經檢查確認無影響安全施工或危及他人安全的身心疾病,才允許進場施工。6.3所有施工人員進入現場必須正確佩帶安全帽,遵守安全施工的各項要求,做到不發生習慣性違章。6.4高處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帶應掛在上方的牢固可靠的地方,高處作業人員應衣著靈便,衣袖,褲腳應扎緊。高處作業的人員應配帶工具袋,較大的工具應系保險繩;傳遞物品時,嚴禁拋擲。6.5吊裝過程中,必須聽
13、從指揮,對違章指揮的行為,施工人員有權拒絕施工,施工人員不在現場打鬧或從事與工作無關的事情。6.6設備起吊時吊車起重臂下嚴禁站人,作業區域設警戒線,無關人員禁止入內,起重臂及吊物下嚴禁人員通過或逗留。6.7起吊前必須仔細檢查起重設備及其安全裝置應完好。6.8起吊時吊物應用鋼絲繩捆綁牢固,鋼絲繩不得扭結,捆扎處墊保護弧板,防止損壞鋼絲繩。起吊時應緩慢起勾,應保持水平并在吊物上用麻繩溜尾防止晃動。6.9在工作中,要遵守三不傷害的原則。6.10在施工中,如遇到安全、技術問題,施工人員要及時與安全員、技術員聯系解決,在問題未解決之前,決不從事本項工作;遇到重大問題,要及時向領導匯報,由領導解決,在問題
14、未解決之前,決不從事本項工作。6.11作業中要使用合格的電動工具、安全用具,防護裝置完好、齊全可靠,電源線必須是合格的軟線,非電工嚴禁私自拆接電源。6.12當風力達到或大于六級時應停止吊裝作業,遇雨天時必須采取防滑措施。6.13施工人員嚴禁酒后作業,嚴禁野蠻施工。6.14措施用料不得以小代大,在施工完畢后,要及時消除施工痕跡。6.15吊裝過程中,從兩個相互垂直方向觀察吊繩,確保其垂直受力,嚴禁斜拉斜吊。6.16安全管理人員負責對勞動保護用品的使用進行監督和檢查。七、事故應急和求援預案 根據公司管理體系文件要求,針對安裝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安全生產事故、火災事故、及自然災害的突發性進行預防和控制,特此編制以下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7.1、目的: 確保重大安全事故、火災事故及自然災害一旦發生能做到緊急響應,控制事態,搶險救災,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7.2、貴州興仁項目部重大傷亡安全事故,火災事故及自然災害搶險救災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搶險負責人:*報警聯絡負責人:*后勤保障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