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組織設計砼邊溝施工方案1、基坑開挖和處理(1)進行施工 測量和放樣,確定邊溝的平面位置及開挖深度。由人工進行開挖。(2)基坑避免超挖,已經超挖或松動的部分要清除,底部進行夯實處理,保證基底承載力符合要求,然后進行測量放樣,經現場監理檢查驗收認可后,再進行下道工序施工。(3)若出現地下水,可在基坑四周設排水溝,并在挖集水井,利用水泵排除。2、模板支立模板的清理、接縫的處理與其他模板施工基本相同。考慮到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較大,模板的加固可采用“內拉外頂”的方法,模板側面每隔1.5m設一道豎向角鋼,角鋼上、中、下設三層16通長拉筋,拉筋外套20的PVC管,以便拆除模板時將拉筋抽出。外部利用10
2、cm10cm的方木支撐模板,確保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跑模”。3、混凝土澆筑混凝土由運輸車送至現場,通過溜槽直接澆筑到位。混凝土分層并由兩邊向中間對稱澆筑,混凝土一次性連續澆筑完畢,以保證結構的整體性,且保證上下層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結合好,防止形成施工冷縫。混凝土的振搗在施工中相當重要,振搗由專業工人進行,每層的澆筑厚度30cm為宜。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插入式振搗器在施工中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10cm的距離,分層澆筑時,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每處振動完畢邊振動邊緩慢提起振動器,即“快插慢拔”,插入深度不超過振動器長度的1.25倍。應避免振動器碰撞模板,鋼筋
3、及其他預埋件。插入點要均勻排列,可排成“行列式”或“交錯式”。混凝土必須振動到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振搗過程應嚴防漏振或過振發生,已免混凝土結構表面產生蜂窩、麻面。澆筑混凝土期間,應設專人檢查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等穩固情況,當發生有松動、變形、移位時,應及時處理。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混凝土裸露面應及時進行休整、抹平。4、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收漿后盡快予以覆蓋和灑水養護。當氣溫低于5時,應覆蓋保溫,不得向混凝土灑水。養護用水應與拌合水相同。混凝土灑水養護時間一般為7天,可根據濕度、溫度和水泥品種及摻用的外加劑等情況,酌情延長或縮短。每天灑水數次,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經常處于濕潤狀態為度。混凝土養護到達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運輸工具、模板、支架等荷載。5、基坑回填為保證上部結構的施工,基坑回填要分層夯實,可利用蛙式打夯機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