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1編制依據 12工程概況 13施工人員、機械設備 23.1人員情況 23.2主要設備配置 24液壓高速夯實機壓實 34.1施工準備 34.2液壓高速夯實機夯實試驗段施工 45質量保證措施 55.1質量保證制度 55.2質量保證措施 76安全生產保證措施 76.1日常安檢 76.2安全保證體系及制度 77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措施 97.1環境管理目標 97.2施工環保、水土保持措施 98文明施工 10液壓高速夯實機壓實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重慶潼南至榮昌高速公路兩階段施工設計圖; 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G 076-95);4、公路
2、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JTG F80/1-2012);5、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6、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2工程概況項目位于渝西片區,線路呈南北走向,起于重慶市潼南區北側川渝界的楠木灣,經寶龍,龍形鎮,在碾子灣下穿渝遂鐵路,在鴛鴦溪壩跨涪江,經東升鄉后在許家溝上跨渝遂高速公路,設田家樞紐互通,跨瓊江河,田塘路后至塘壩,經臥佛鎮,五桂鎮,沿老鴉溝布線穿蓮花隧道后至麻楊溝,經中敖鎮東側,在三驅鎮晏家壩與渝蓉高速相交設樞紐互通,繞三驅鎮西側,穿大足龍石與榮昌河包間的月光村至榮昌正東側,在許溪水興龍廟下穿成渝城際鐵路,繼續南下至許溪開源
3、村與成渝高速相交設樞紐互通,再穿廣順和安富之間至清升鎮西側趙家院子到達清江鎮梧桐寺終點與四川段相接。中鐵十五局集團橦榮高速總承包指揮部三分部(TJ3標)起訖樁號為K25+400K53+950,設計速度為100km/h。起點位于羅家村大橋橋尾,與本項目TJ2標相接;終點位于五里溝大橋橋尾,與本項目TJ4標起點相接。構造物臺背回填的施工質量將直接影響到路基竣工通車后的安全性和舒適度,為確保本項目構造物臺背回填的施工質量,避免以后出現“橋頭跳車”的現象,確保工程質量,根據相關技術規范及設計文件要求,在原有路基壓實的基礎上,采用高速液壓夯實機進行臺背回填補強。3施工人員、機械設備3.1人員情況表31
4、施工管理人員表序號職務或工種人數職責1總工程師1技術總負責2總工程師1技術總負責3工區副經理1現場施工指揮、資源組織與協調4試驗員3現場試驗負責5安質員2現場安全、質量負責6技術員1現場技術負責7測量員2現場測量負責8機械作業人員8機械操作9輔助工人1畫點、做標識、規化作業方法3.2主要設備配置本著各種設備之間能力協調、經濟合理的原則進行配置。具體的配備方法是:以需要的生產能力為目標。主要施工機械配置見下表:表32 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及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挖掘機907B/921C臺22推土機PD140-2臺13平地機PY165C-5輛14液壓高速夯實機THC36臺136KJ5自卸
5、汽車20T臺66灑水車8T臺17測量儀器套18土工試驗儀器套19平板荷載試驗儀K-30套14液壓高速夯實機壓實4.1施工準備按照方案配備作業人員及機械設備,經培訓符合要求后,人員方可上崗;機械設備經檢查驗收后,方可進場作業。根據施工作業要求,施工人員和機械提前進場,配置相應的人員與機械。明確采用施工機械的規格及性能,夯實機械夯實的次數、夯擊強度等參數,確定質量檢測方法及評價標準。4.1.1場地平整路基在夯擊前必須按設計要求的壓實標準、平整度等進行檢驗,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液壓高速夯實點的布設。4.1.2測點布置作業點布置采用夯實機底座邊緣接觸型方式。如下圖:4.1.3技術準備測量人員在已施工完
6、并按設計要求的壓實標準檢測合格的路基上放出夯點,并編號,按照編號測出每一點初始高程。按工藝試驗段實施方案責任到人。認真學習技術規范及要求。及時向監理報檢,同意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4.1.4試驗準備明確試驗方法,配備試驗儀器和專業人員。具體為:平板載荷儀一套、土工試驗儀器一套。專職試驗員不少于2名,經培訓合格并對路基檢測工藝熟知。質量控制采用“定人、定位”的原則進行檢測,“定人”指的是同一種檢測方法始終由同一試驗員進行操作;“定位”指的是檢測點位相對固定。質量檢測在本工藝試驗中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加強施工過程控制,在工藝試驗的各階段進行質量檢測,確保工程質量;二是為了掌握各種試驗工藝與檢測方法
7、之間的關系。4.2液壓高速夯實機夯實試驗段施工4.2.1施工工藝流程液壓高速夯實機壓實施工工藝流程圖4.2.2詳細施工步驟1、使用灰線標記出臺背回填范圍。2、橋背、涵背填筑按照要求對稱分層填筑,一般松鋪厚度控制在0.2m左右,填料嚴格控制含水率,以壓實后沒有明顯輪跡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為合格。3、每填筑3層使用液壓夯實機補強一次,夯錘邊緣距結構物最小距離為50cm,夯點與夯點基本緊靠。夯擊順序:涵洞內側往外側,一端向另一端逐點推進。用蛙式打夯機對結構物邊緣的50m進行夯實(見上圖夯點布置圖)。4、橋頭段,臺背基底補壓1次,路床頂面補壓1次,其余每填高2米補壓一次。涵洞段,涵背基底補壓1次,其余每填
8、高2米補壓一次。5、夯擊作業 使用灰線標記出夯實范圍。按照夯擊順序,液壓夯實機就位,將夯機調至強檔進行夯擊。經線外夯擊試驗,每個夯點的強檔夯擊為69擊(夯擊能達到36千焦)。 夯擊標準:以3擊為一陣,夯擊以最后一陣與前一陣的相對夯沉量差值小于10mm為灌砂法檢測壓實度的依據(因夯擊后一般有510cm的沖擊虛土,一般根據經驗判斷)。6、檢測和沖擊虛土的處理 對夯實補強的最下一層進行壓實度檢測,壓實度合格后人工清理干凈沖擊產生的虛土。4.2.3液壓夯實施工檢測a.沉降量定點沉降量的檢測包括液壓夯擊前及每夯擊3錘、6錘、9錘、12錘后的標高。b.壓實度基底夯實處理,當最后3錘與其前3錘的相對夯沉量差
9、值不大于10mm時,地面以下1m深度范圍內的壓實系數及K30檢測項目。4.2.4 液壓高速夯實質量檢測標準液壓高速夯實機壓實基底處理,以最后3錘與其前3錘的相對夯沉量差值不大于10mm。夯實面下1m深度范圍內的壓實系數不低于0.92,當地基為砂類土及細礫土時K30不小于110Mpa/m,當地基為碎石類土或粗礫土K30不小于130Mpa/m。檢驗數量:每個液壓高速夯實機壓實夯點。若檢測結果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采取補夯措施,至達到設計要求為止。4.2.5施工注意事項a.液壓高速夯實機工作時,作業點夯錘外緣距橋、涵結構物最小距離應不小于30cm,因為夯擊能量大,易損壞填層邊部。b.橫向結構物頂部填土
10、厚度不大于2.0m范圍內,禁止夯實作業。c.填層表面干燥時要適量灑水,防止表面粉塵化,影響能量向深層傳遞。5質量保證措施5.1質量保證制度5.1.1堅持質量標準,進行質量策劃堅持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JTG F80/1-2012)對路基的要求,嚴格執行設計文件和技術指南,認真落實“以試驗段引路,進行工藝試驗,取得可行性成果后,有序展開大面積施工,確保施工質量有保證,避免盲目施工”。對參與試驗段管理、施工人員加強質量意識教育,把質量控制放在工作的首位。制定合理的施工生產計劃,確保施工處于受控狀態。5.1.2建立內部質量“三檢”制度建立“工區、試驗室、工班作業層”三級質量檢查制度
11、,項目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定期進行檢查。質量檢查由主要領導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參加,外業檢測、內業檢查分別進行。項目部設立專職質檢人員,持證上崗,對施工過程的質量實施檢查控制,做好隱蔽工程的自檢工作。質量驗收,嚴格采取“自檢、互檢、交接檢”的“三檢”,“三檢”合格后,報請監理工程師驗收。加強與建設、監理、設計單位的密切配合,服從質量監督和建設、監理單位對工程質量的檢查。嚴格執行隱蔽工程檢查制度,對監理工程師和建設單位代表進行的隨時抽查和重點檢查提供必要的檢查條件,對檢查提出的質量問題,必須及時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進行返工或返修。實現“四位一體”聯合創優的工作局面。5.1.3堅持圖紙審核、
12、技術交底制度施工前,由項目部工程部組織參加試驗段施工的有關技術、質量管理人員認真熟悉審核圖紙,領會設計意圖,確保施工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根據試驗段試驗方案,編制可操作的技術交底書進行三級技術交底,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個人。5.1.4建立測量制度加強測量復核制,測量人員必須進行換手測量復核。成立沉降觀測組,堅持對試驗段內基底沉降情況進行跟蹤量測,對數據進行詳細分析,以數據指導施工進度,對路基施工進行動態施工管理。5.1.5建立教育、培訓、持證上崗制度組織參加本工程施工的全體工作人員學習施工規范、規則、規定和驗標,要求所有參建員工理解工程特點,熟悉施工的程序和質量要求,了解并掌握易產生質量隱患的重要
13、工序及重要環節,定期安排技術培訓,并進行技術考核。特殊工種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執行持證上崗率100%的制度。就施工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材料、新工藝及時組織是施工人員學習,保證工程質量。5.2質量保證措施(1)充分準備:預測一切不利因素,充分做好勞動力、物資、機械、設備的進場,確保通過較好的準備工作,保證施工有序進行。(2)制定專項技術交底:因地制宜,根據路基工程驗收標準要求,結合現場地形、施工人員等具體情況,編制可具體操作、實施性強的施工技術交底。(3)確定料源:路基施工,填料是關鍵。按照高速公路對路基填料的要求,對沿線路基填料進行調查,進行試驗比對分析。從填料的質量、運輸道路以及經濟性三方面綜合考慮,確定符合要求的取土場。經對選定的取土場土源進行土質取樣、篩分檢測,確定其質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