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樂山市市中區石龍鄉總體規劃方案(2009-2025年)(17頁).doc

  • 資源ID:549771       資源大小:4.13MB        全文頁數:1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樂山市市中區石龍鄉總體規劃方案(2009-2025年)(17頁).doc

1、樂山市犍為縣新民鎮規劃 綱要 樂 山 市 市 中 區 石 龍 鄉 規 劃文本200912目 錄第一章 規劃總則1第二章 鄉域部分2第三章 鄉中心區部分7第四章 城鎮近期建設規劃11第五章 實施規劃的措施13第六章 附則13樂山市市中區石龍鄉規劃 文本 第一章 規劃總則第1條 規劃指導思想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力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2、以城鄉統籌為指導,著力統籌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

2、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配套政策措施,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3、充分利用石龍鄉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基礎和區位優勢,預測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為遠期、遠景發展預留充分的發展余地和較大的彈性空間,適應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確定鄉中心區性質、規模及布局形態,充分發揮鄉中心區網絡體系的整體效能,突出鄉中心區發展方向。4、規劃立足于鄉中心區長遠發展目標,樹立超前規劃意識,著眼于2025年遠期建設布局,強調2015年近期建設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認真研究鄉中心區建設時序,著重近期、遠期結合,加快城鎮化進程。5、協調鄉中心區建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力爭實現鄉中心區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者的高度統一。

3、第2條 規劃原則1、貫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發展經濟、改善環境的原則,對村鎮各項建設合理布局、協調安排并留有適當的發展余地。2、堅持合理利用土地,節約用地的原則,充分發揮原有鄉中心區的用地潛力。3、遵循鄉中心區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原則,調整產業結構,正確引導生產力合理布局,充分發揮鄉中心區的中心作用和村鎮網絡群體作用。4、注重規劃的科學性、連貫性和可操作性,堅持近期、遠期和遠景相結合,滾動有序發展的原則。5、做到二個結合和一個銜接,即當地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計劃相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農業化的推進相結合。一個銜接是與樂山市城市總體規劃相銜接。6、突顯鄉中心區環境特色,充分利用鄉中

4、心區自然景觀環境進行環境空間規劃設計。第3條 規劃依據1、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鎮規劃標準(GB 50188-2007);2、建設部制定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和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3、四川省制定的四川省村鎮規劃編制審批辦法及其補充規定;4、國家和四川省的有關標準、技術規范;5、四川省關于省級重點鎮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編制要求的通知(川建村鎮發2003218號;6、樂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7、樂山市市中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9、樂山市市中區石龍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10、樂山市市中區統計年鑒(2007);11、樂山

5、市市中區志(2002年版);12、石龍鄉自然、經濟、社會等有關資料。第4條 規劃年限確定本次規劃的年限:近期2009-2015年;遠期2016-2025年。第5條 規劃范圍1、鄉域總體規劃:與石龍鄉域范圍一致,幅員面積33.66平方公里。2、城鎮建設規劃:規劃范圍面積為47.78公頃,其中建設用地面積41.64公頃。第二章 鄉域部分第6條 鄉域社會經濟發展模式根據樂山市的總體規劃和石龍鄉的獨特優勢,以農業種養殖業為基礎,以無污染的加工業及建筑建材加工工業為核心,大力發展林竹產品加工主導產業,加快鄉村旅游、商業貿易、餐飲住宿服務、文化娛樂和休閑度假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的發展,成為樂山市東

6、部的重鎮及物質集散地。形成農、工、商、貿、旅游、服務齊頭并進,“二、三、一”產業順序發展的社會經濟模式。第7條 鄉域總體經濟發展方向1、農業發展方向繼續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穩定糧食產量,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比例,加速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堅決走無公害發展的道路。2、工業發展方向以無污染的加工業及建筑建材加工工業為核心,大力發展林竹產品加工主導產業,完善鄉域工業體系,并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3、第三產業發展方向依托旅游資源,以打造圓通寺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并以此為龍頭,促進第三產業全面發展。第8條 鄉域人口及城鎮化水平預測2015年:鄉域總

7、人口8480人,城鎮常住人口1800人,城鎮化水平21.22%。2025年:鄉域總人口8900人,城鎮常住人口4000人,城鎮化水平44.94%。第9條 鄉域經濟分區規劃將石龍鄉劃分為兩個綜合經濟區。(1)北部綜合經濟區該區域以石龍場鎮為中心,包括石龍社區、樂加村、平和村、臨江村,該區是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好,規劃該區為全鄉的中心,鄉中心區以發展一、二類工業、商業貿易、文化娛樂、餐飲服務和旅游服務為主;村莊以發展水果、蔬菜種植、漁業養殖和林業生產為主,建立優質水果基地和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并以此為基礎發展鄉村旅游業。(2)南部綜合經濟區該區位于鄉域南部,包括流村、松柏村、

8、紅月村、努力村。該區地貌主要為山地,森林覆蓋率高,擁有紅月和高中兩座水庫,水資源豐富,規劃該區重點發展林業、漁業、畜禽養殖業和水果種植,并利用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發展觀光旅游業。第10條 鄉域產業總體布局石龍鄉生產力布局以鄉中心區為中心,沿樂井公路形成以二類產業為主的產業經濟帶。除此以外,鄉域內還應重點發展地方優勢產業,開發鄉村旅游業,養殖業方面成規模發展生豬和家禽養殖;種植方面成規模種植水稻和蔬菜,建立幾個種植示范基地。第11條 村鎮體系等級結構遵循有利于促進全鎮社會經濟發展、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節約耕地的原則,將石龍鄉村鎮體系等級結構規劃為鄉中心區建設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1)鄉中心

9、區建設區:以石龍鄉中心區為中心,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商貿、旅游服務中心。(2)中心村:樂加村、流村,規劃每個村人口規模350-500人左右,用地3.5-5公頃,形成農村初級貿易點,為農村生產、生活服務,發展農家旅游業。(3)基層村:包括平和村、松柏村、努力村、臨江村,規劃每個村人口規模200-280人左右,用地1.8-2.5公頃,為自然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第12條鄉域基礎設施規劃1、道路規劃以鄉中心區為中心,以樂井公路為主導軸,沿線輻射,逐步改造,提高現有道路等級,連接各村莊公路,形成鄉域交通網絡體系。第一級:樂井公路。第二級:鄉中心區與中心村和各基層村的交通聯系網絡與高永公路聯網發展,

10、路幅寬度4-6米。第三級:中心村、基層村與各自然村莊的交通網,主要為枝狀路網,路寬3-4米。2、供電規劃石龍鄉現狀的供電電源主要為白馬變電站,鄉域內沒有變電站,規劃保留現狀。3、供水規劃規劃在鄉中心區東北部建設日供水量2500噸水廠一個,取地下水集中供給,其余各村自行采取地下水,生產生活用水均符合國家衛生飲用水標準。4、廣播電視通訊規劃近期電話普及率85%,遠期普及率100%。規劃各村社應敷設光纖,廣播信號覆蓋全鄉。5、環衛設施規劃鄉域內共規劃設置兩處小型垃圾轉運站,即每個綜合經濟區設置一個小型垃圾轉運站,各個村民小組設置一個垃圾集中收集點。石龍鄉環衛系統,配備2-3輛垃圾運輸車將垃圾集中收集

11、后運到凌云鄉垃圾填埋場進行無害化綜合處理。第13條 鄉域用地建設限制分區規劃嚴格貫徹科學發展的原則,在充分考慮生態環境、農田保護、景觀結構等要素的基礎上,對鄉域范圍內的開發建設進行分區管制,確定城鄉空間格局的基本框架。將石龍鄉域內的用地劃分為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適宜建設區,并對各分區提出相應的建設管制對策。第14條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1、發展目標總體目標: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全面小康,提高農民素質和收入水平。具體目標:、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農村生活水平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健全“新機制”。2、農村住宅建設規

12、劃村莊新建住宅形式首先應滿足居民生活要求,其次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根據現代居民生活的多樣化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建設生態型民居。戶型設計上均以人的生活習性為設計出發點,戶型的設計動靜分區明確,房間使用方便,通風采光良好,在外觀造型上以四川坡屋頂民居建筑風格為主,采用四川傳統民居建筑的符號,色彩宜淡雅,不宜宣揚,為形成頗具地方特色的新農村增色添彩。3、村莊風貌整治1、拆除村域內道路兩側和村民庭院內部的違章建筑。2、在村莊主出入口、村民集中活動場所建設村莊小游園。充分利用不宜建設的廢棄場地和空閑地建設小塊綠地,同時結合道路邊溝布置綠化帶。3、新建的集中居民點要引導村民按照規劃提供的戶型設計建房;對現

13、有的村民住宅進行適當的整飾,形成統一協調的建筑風貌。4、利用現有或新修建公共水面,保持水面潔凈,改善堤岸親水環境。5、在村莊主要道路上安裝路燈、指示牌、廢物箱等,風格統一協調。6、做好宣傳,提倡集中安葬,保護耕地。第15條 鄉域環境保護規劃1、生態環境保護規劃(1)退耕還林建設按規劃要求進行退耕還林建設,努力提高全鄉的森林覆蓋率,加強自然泄洪溝和泥溪河兩側的綠地建設,抓好公路兩側的防護綠地建設。(2)劃定水源保護區地表水水源衛生防護在飲用地表水源取水口周圍半徑不小于100米的水域和陸域作為供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的水質標準不得低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從取水

14、點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劃定為二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標準不得低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類標準。地下水水源衛生防護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在單井或井群的影響半徑100米范圍內,作為飲用水地下水源一級保護區;100-300米范圍內,作為飲用水地下水源二級保護區。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的水質均應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的要求。水源地防護有關規定見鄉域供水規劃。分散式地下水為水源時,水井周圍30米的范圍內,不得設置滲水廁所、滲水坑、糞坑、垃圾堆和廢渣堆等污染源。山泉水其水源水質應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的要求。其保護區的水質標準

15、不得低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防護林帶以涵養水源。加強庫區及流域內的水土保持工作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2、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和養殖業的污染改善能源結構引導農戶發展生態農業,建立合理的農產品結構,充分利用各種農產品的構成生物鏈進行生產,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以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積極推進大地林網化,將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形成以農護林,水土保持為主的防護林體系。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拓寬加固堤壩,暢通河道,完善水利設施。鄉鎮企業重點向綠色農業產業化、企業清潔生產、資源利用可持續化方向發展,嚴格控制發展危害環境、浪費

16、資源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鄉鎮企業污染源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和污染物總量控制。3、規劃到2025年: 大氣環境質量:鄉域范圍內空氣質量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90%,氣化率達70%,機動車尾氣達標率為95%。水環境質量:鄉域范圍內地表水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以上水體標準;地下水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污水處理率達60%。聲環境質量: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達到90%。鄉域交通干道兩側噪聲按社會生活環境噪音標準(GB22337-2008)控制執行,噪聲平均值控制在55分貝以下;其余區域噪聲控制執行一級標準,噪聲平均值控制在50分貝

17、以下。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率90%以上,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醫療垃圾、危險固體廢物處置率100%。4、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對策和措施鄉域工業集中到鄉中心區發展,同時引導各村農戶發展生態農業,建立合理的農產品結構,充分利用各種農產品的構成生物鏈進行生產,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以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二)環衛設施規劃1、鄉域內共規劃設置三處小型垃圾轉運站,即每個綜合經濟區設置一個小型垃圾轉運站,各個村民小組設置一個垃圾集中收集點。石龍鄉境內的垃圾統一收集至垃圾填埋場處理。2、充分利用污水濕地處理方法,提高鄉中心區污水處理效率。第16條 鄉域防災規劃

18、1、消防工程規劃消防給水:每個村應在火災事故多發區附近設消防貯水池一個,儲量根據消防用水需要進行設計。消防車通道:在修建村道時路面寬度不得小于4m,當消防車通道上空有障礙物跨越道路時,路面與障礙物之間的凈高不得小于4m。消防通訊: 每個村應設置專門座機電話,及時與市或鄉上消防部門取得聯系。2、抗震工程新建工程及一般建構筑物抗震烈度按七度設防,重要建構筑物及生命線工程按八度設防,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g。加強對新建建筑和危險建筑的管理工作,加快舊居民區的危房改造步伐。新建建筑物、構筑物和工程設施應按國家和地方現行有關標準進行設防; 現有建筑物、構筑物和工程設施應按國家和地方現行有關標準進行

19、鑒定,提出抗震加固、改建和拆遷的意見。生產和貯存具有發生地震的次生災害源,應遷出鄉中心區和村莊;次生災窖不嚴重的,應采取防止災害蔓延的措施;人員密集活動區不得建有次生災害源的工程。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加強對易燃、易爆、劇毒物品的管理,加強防護措施。制定預防措施,災害發生時應有序組織群眾按既定路線疏散。廣場、綠地、學校操場等應作為臨時避難場所使用。3、防洪工程通過人工疏導方法對泥溪河進行疏導防洪,修建防洪濕地、在洪水常年淹沒地區種植農田等。除鄉中心區因用地局限必須提高防洪高程將淹沒區作為城鎮建設用地外,嚴禁將此類用地用作建設用地。根據當地歷年暴雨情況,在全鄉增植植被。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

20、法,防止洪水引發山體滑坡,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在洪水季節到來之前,積極組織民眾清理溝渠,以保持泄洪溝和河流的通暢,并沿溝、沿河兩側建設生態防護林帶。4、地質災害通過有效的地質工程手段改變地質災害產生的過程,以達到減輕或防止災害發生的目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防治地質災害的具體方法根據區域條件,科學地進行資源開發和工程建設活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避免過度開發。廣泛開展植樹造林,治山治水,涵養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加強地質災害勘察,查清地質災害的分布情況與形成條件。合理制定建設規劃

21、,選擇工程建設場地,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盡可能避開地質災害危害區;對于必須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實施的工程建設,要制定防災規劃,實施預防措施。對重要受災體實施專門性防治工程。為了保護城鎮、企業和鐵路、公路、橋梁、房屋等工程建設安全,應實施不同的防護工程、加固工程等。加強災害監測,有效地進行災害預測預報。應根據需要及時疏散人口、財產、或采取其他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重大地質災害點(段)的防治措施對重大地質災害點或災害集中分布區段,必須首先進行深入細致的勘察工作,以查清災害體范圍、性質、活動條件和受災體類型、分布情況等。在勘察的基礎上,進行災情評估,選擇治理方案,設計切實可行的防治工程,

22、取得充分的減災效果。5、森林防火設置瞭望站,組織人員定期對森林地區進行巡查,普及村民防火意識,制定有效可行的防火對策,做好森林防火措施。第三章 鄉中心區部分第17條 鄉中心區性質根據新一輪樂山市總體規劃以及對現狀的調查和發展趨勢的分析,規劃將石龍鄉中心區的性質定為:鄉域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鄉域農副產品集散地,以發展商業貿易、林竹加工、紡織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綜合型鄉中心區。第17條 鄉中心區人口規模近期城鎮人口規模2000人,其中常住人口1800人,通勤和流動人口200人;遠期城鎮人口規模4500人,其中常住人口4000人,通勤和流動人口500人。第18條 鄉中心區規劃標準1、總

23、用地標準現狀人均用地70.86平方米/人,建設用地總面積7.54公頃;近期2015年人均用地107.25平方米/人,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21.45公頃;遠期2025年人均用地92.53平方米/人,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41.64公頃。2、用水量標準規劃鄉中心區人均生活用水量標準:近期150升/人日,遠期180升/人日。3、供電指標規劃鄉中心區人均綜合用電量指標:近期3000kwh/人a,遠期4000kwh/人a。4、供氣指標規劃城鎮居民生活用氣量指標:近期2500MJ/人年,遠期3000MJ/人年。5、電話普及率規劃鄉中心區電話普及率:近期85%,遠期100%。6、防洪河堤,泄洪溝按20年一遇標準設

24、防。7、抗震建筑抗震按七度設防,生命線工程建筑抗震按八度設防,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g。第19條 鄉中心區用地選擇與發展方向石龍鄉鄉中心區用地發展方向在現有鄉中心區用地基礎上,近期重點由舊城鎮沿樂井路向東北方向發展,遠期將把發展重點輻射向鄉中心區東部和北部。第20條 鄉中心區結構布局與功能分區1、結構布局沿著現有鄉中心區道路的走向結合自然地形行成路網結構。鄉中心區布局為“一個中心、三個組團”。2、功能分區一個中心:結合鄉中心區現狀的商貿及公建設施的布局,在原有街道的基礎上建立鄉中心區的公建和商貿中心。三個組團:在鄉中心區東北部形成林竹業加工地和鄉中心區倉儲物流中心;鄉中心區的公建和商貿中

25、心將鄉中心區劃分出北部和南部兩個居住組團。第21條 居住用地布局規劃居住用地安排主要考慮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給人們提供安全、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規劃結合現狀居住用地分布,選擇條件較好的用地作為居住用地,圍繞城鎮公共服務中心,形成居住組團。規劃居住總用地10.87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26.1%。第22條 公共設施用地布局規劃根據全面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促進社會化服務網絡的形成,同時注重公益性、非贏利性設施的布局建設。規劃公共設施總用地6.54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15.71%。1、行政管理用地現鄉政府所在地予以保留,并適當擴大用地。在各居住組團設置街道辦等基層管理機構。規劃行政管理用地0.64公頃

26、。2、教育機構用地保留現狀中學、小學用地, 隨著國家逐步擴大對教育事業的投資,改善現有辦學條件,逐步建設標準化學校。結合居住用地的布局,按人口規模及服務半徑建設一所幼兒園。規劃教育機構用地1.56公頃。3、文體科研用地城鎮現狀沒有單獨的文化娛樂設施用地,規劃在生態公園對面新建文化站一處,配備圖書館、影視中心等文化設施。體育設施結合城鎮綠地、廣場以及居住組團設置。規劃文體科技用地0.32公頃。4、醫療衛生用地規劃改擴建現狀的衛生院,按標準化配置。增加醫療設備,改善醫療條件,提高專業技術。另外,按居住組團的規模設置門診所等醫療設施。規劃醫療保健用地0.53公頃。5、商業金融用地布置在城鎮中心地段,

27、沿城鎮干道將購物、休閑、娛樂融為一體,充分體現城鎮風格。另外結合居住組團,沿城鎮支路布局商業設施。規劃商業金融用地2.93公頃。6、集貿設施用地規劃在城鎮核心區內布局一較大規模的集貿市場。遠期在北部居住組團布局一集貿市場,滿足城鎮北部居住組團居民集市貿易需求。規劃集貿市場用地0.56公頃。第23條 生產設施用地布局規劃按照有利生產協作、避免污染、方便就業的原則,采取集中規劃布局形式,在城鎮東北部集中布置工業用地。規劃面積8.10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19.46%。第24條 倉儲用地布局規劃在城鎮東北部布置一倉儲用地,利用對外交通聯系,大力發展工業品和農副產品儲存和對外運輸。規劃倉儲用地面積1.2

28、8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3.07%。第26條 綠化用地布局規劃綠化用地由公共綠地以及生產防護綠地組成,城鎮綠地由點、線、面有機組成,形成完整的城鎮綠地及景觀系統。規劃綠地總面積8.33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20%。第27條 景觀和建筑風貌規劃加強入口、主要道路交叉口、廣場等景觀節點的建設,打造好泥溪河沿岸的自然景觀,使之成為石龍鄉的景觀亮點。城鎮建筑風貌宜簡潔明快,外形多樣統一,色彩淡雅。并特別強調建筑與建筑、建筑與環境的協調關系。建筑管理著重控制好建筑的風格、色彩、體量、高度。第28條 道路系統及豎向規劃1、道路系統規劃鄉中心區道路布局結構為環狀與支狀相結合的形式。鄉中心區道路等級劃分為三級:主

29、干道18,干道12米,支路8米。道路斷面形式采用一塊板。2、豎向規劃規劃區范圍內大部分建設用地地勢平坦,地質條件較穩定。根據該規劃區用地地形特點并結合規劃用地性質、功能、規劃區的地面形式以平坡式為主。第29條 對外交通規劃1、過境公路規劃 規劃過境交通位于鎮區以北,紅線寬度15米。因場鎮中部道路至井研縣,因此場鎮中部18米寬道路同時承擔著部分過境交通功能。2、汽車站規劃 規劃在鄉中心區西部靠近鄉中心區入口處規劃汽車客運站一座,兼鄉中心區社會停車場。該用地遠離生活性主干道,同時方便出行。規劃汽車站占地面積0.37公頃。3、加油站規劃 規劃將汽車加油站設置于中心區西端入口處,同時設置15米寬綠化帶

30、。第30條 廣場、停車場規劃整個鄉中心區規劃兩個廣場,一個停車場。規劃在鄉中心區中心靠生態公園設一步行廣場,其功能為商業休閑步行街;在南部居住組團旁結合自然環境設一生態休閑廣場;在鄉中心區東部靠衛生院處設一社會停車場。規劃廣場用地0.95公頃。道路廣場總用地面積5.31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12.75%。第31條 給水工程規劃鄉中心區現狀供水為石龍鄉自來水廠集中供給,水源為深井水,供水能力為80噸/日,規劃采用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規劃在鄉中心區西北新建水廠一座,近期供水能力為1000噸/日,遠期為2500噸/日。供水采用環狀與枝狀相結合的水管網系形式,管道沿路埋設,生產、生活和消防用水采用同

31、一供水系統。第32條 排水工程規劃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水結合道路地面經流就近排放,利用鄉中心區雨水管集中收集后排入泄洪溝和當地的灌溉渠,近期污水采用化糞池凈化處理,在主街人行道下埋設主排污管道,各居民點、單位污水經網狀分級排污管道排入主排污管道集中處理排放。遠期鄉中心區污水排入鄉中心區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第33條 電力工程規劃保留現狀供電系統,鄉中心區供電電網電壓等級分二級,10KV中壓配電網和380V/220V低壓配電網,在鄉中心區主要干道和主要地區采用地下電纜,道路照明供電半徑以250米為宜。第34條 電信、郵政工程規劃規劃在鄉中心區中心區西北部遷建郵電所并擴大其規模,開通長話、電

32、報、傳真、電傳、特快專遞、寬帶上網等業務。主次干線饋線電纜敷設,根據用戶密度計算確定,沿道路敷設,均采用管道式埋地敷設。第35條 能源工程規劃規劃鄉中心區生產生活能源主要為電力,鄉中心區內及逐步減少使用蜂窩煤,禁止燃燒秸桿、稻草等,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的目的。第36條 管線綜合規劃1、管線平面綜合一般情況下的布置順序按(自建筑紅線向道路方向)電力電纜或燃氣管道、給水管道或電信電纜;雨水管道或污水管道;同時應優先考慮自流管、大口徑管道的豎向要求。2、電力淺溝在穿越道路時,應作結構處理以解決隨車荷載問題,盡量避免加大埋深方式,以減少管線在交叉口的有碰撞矛盾。3、在各種管道設計和實施中,管道

33、高程出現矛盾,一般按下面原則解決:壓力管讓自流管;管徑小的讓管徑大的;易彎曲的讓不易彎曲的;臨時性的讓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讓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讓現狀的;檢修次數少的、方便的讓檢修次數多的、不方便的。4、規劃斷面管線布置在一般情況下道路的西、南側布置電力、供水、雨水管道;道路的東、北側設電信、污水管道和燃氣管道。5、管線的布設應與道路或建筑紅線平行,同一管線不宜自道路一側轉至另一側。地下管線的施工宜與道路建設同步進行。第37條 環境保護規劃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切合實際加強環境污染治理、防治結合,以防為主。1、不設置安排有污染廢水排放工業項目,不允許任何單位及個人隨意排放污水。2、工業規劃選址布點以

34、發展無污染的工業為主。3、鄉中心區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應集中處理達標后排入水體。4、建設好垃圾收集轉運站,集中收集處理鄉中心區生活垃圾。5、大氣環境質量:鄉中心區建成區應達國家二級標準,其余地區應達一級標準;6、噪聲環境質量:鄉中心區建成區噪聲環境按國家社會生活環境噪音標準(GB22337-2008)控制。7、水環境質量:泥溪河水應達到國家三類水域標準。第38條 環衛設施規劃規劃在鎮區西部入口設置一小型垃圾轉運站,每個居住組團均設置垃圾收集點。商業大街25-50米,交通干道50-80米,一般道路80-100米設置一個廢物箱,垃圾統一收集后將垃圾集中收集到樂山市垃圾填埋場進行無害化綜合處理。規劃垃

35、圾收集點12個,每個用地面積不小于40平方米;小型垃圾轉運站1個,規劃用地面積3000平方米。城鎮規劃區內根據用地性質、人流密集程度,按規定間距要求設置有公廁3座,每座公廁建筑面積50100平方米。第39條 城鎮防災規劃1、防洪 按現行國家標準防洪標準GB50201的相關規定,石龍鄉中心區防洪標準按20年一遇設防。2、消防 城鎮道路每120米設消防栓一個。根據城鎮人口、用地規模,規劃在石龍鄉南部臨泥溪河設置普通消防站一處,配備專職消防人員,承擔鎮區和周邊范圍內的消防責任。3、抗震 新建工程及一般建構筑物按七度設防,重要建構筑物及生命線工程按八度設防,建筑物的設計要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

36、11嚴格執行。城鎮對外交通道路及干道為避震疏散通道,各公共綠地、廣場、社會停車場均為避震疏散場地。4、防自然災害 城鎮建設用地必須進行勘察,建設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必須以相應階段的工程地質詳細勘察報告為準。在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必須做好山體滑坡防護工程。第四章 城鎮近期建設規劃第40條 近期建設規劃年限、規模及指導思想1、規劃年限本次規劃確定石龍鄉近期建設規劃年限為2009-2015年。2、近期建設規模近期石龍鄉城鎮人口規模2000人,用地規模21.45公頃,人均建設用地107.25平方米。3、規劃指導思想1、以建設現代化小城鎮實現“城鄉一體化”為目的,推動石龍鄉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

37、向城鎮的轉移,指導石龍鄉中心區近期建設,為其遠期高速發展奠定基礎。2、完善城鎮設施,提高鄉中心區的輻射作用,結合實際,近遠期滾動有序發展。第41條 近期城鎮發展動態與建設重點整治環境,增加基礎設施的投入,初步形成道路骨架,加強公共設施的建設,逐步開發,疏散老城區,為遠期建設做好基礎。石龍鄉近期建設用地以老區為基礎,以原樂井路為主發展軸線向東發展,在基本完善場鎮基礎設施的前提下形成集中緊湊的用地布局形態,為遠期開發建設打好基礎。第42條 近期建設發展方向及用地分區石龍鄉近期劃分為兩個建設區:場鎮西部建設區:根據規劃對現狀鄉政府、中小學外道路和部分建筑進行改造;完成汽車站、農貿市場、電信代辦點的建

38、設以及教育設施校舍改造;道路建設方面,近期主要對規劃一路和規劃二路進行改造。綠化建設方面,在加油站、垃圾轉運站和過境道路旁建設防護綠地。在近期建設中,該區為場鎮重點改造區。場鎮東部建設區:根據規劃完成消防站、集貿市場、衛生院和文化設施的建設以及部分工業用地的改造;道路方面,近期重點建設衛生院和居住組團外道路;市政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道路沿線管道建設。在近期建設中,該區為場鎮重點建設新區。第43條 近期建設用地布局原則上近期建設布局與用地布局規劃中相應部分一致。新建區開發建設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公共設施布置于新建主干路兩側,同時布置市政基礎設施,對于近期路面,由于經濟原因不能全部硬化的可以適當放寬

39、,但必須嚴格控制紅線,留出未來道路發展開口位置。對于老區應實行控制性改造的原則,老區建筑原則上不進行大的搬遷和拆除,但新建房必須按照規劃進行,個別拆遷量不大而影響較大的地方,近期進行拆遷處理。第44條 近期城鎮重點建設項目及投資估算近期城鎮重點建設項目詳見下表,總投資額達2915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1195萬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1720萬元。近期城鎮主要建設項目一覽表近期鄉中心區主要建設項目一覽表建設時間分類序號項目名稱建設規模投資估算金額(萬元)備注2010年基礎設施1新建規劃四路長205m,寬12m30752新建規劃七路長464m,寬8m452011年基礎設施1新建規劃一路長139m,寬

40、12m201002新建規劃二路長332m,寬12m483新建規劃三路長223m,寬12m32公共服務設施1新建石龍幼兒園0.147ha1001802搬遷擴建石龍郵電所0.079ha802012年基礎設施1環衛設施(公廁和垃圾收集點各一)204602新建石龍消防站0.163ha3003新建石龍水廠一期0.030ha904全鄉地質災害評估50公共服務設施1新建石龍汽車客運站0.3712005002擴建石龍衛生院0.5263002013年基礎設施1新建垃圾轉運站0.108ha1002102環衛設施(垃圾收集點和垃圾運輸車各一)0.030ha503新建樂井快速路繞線一期長202m,寬15m404新建規

41、劃五路長123m,寬12m20公共服務設施1新建社會停車場0.124ha402902擴建石龍小學0.473ha2502014年基礎設施1新建規劃八路長337m,寬8m351352全鄉河道整治100公共服務設施1農貿市場建設0.767ha3506502衛生院設備升級0.323ha3002015年基礎設施1新建規劃六路長313m,寬12m452152新建老樂井快速路長990m,寬18m1503環衛設施(公廁和垃圾收集點各一座)0.070ha20公共服務設施1新建石龍集貿市場0.133ha100100合 計2915基礎設施建設費用:1195萬元;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費用:1720萬元第五章 實施規劃的

42、措施第45條 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及連續性,規劃一經批準不得擅自改動,確須修改時,應報原審批機關批準同意后方可修改。第46條 規劃一經批準,鄉政府應根據上級有關政策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加強規劃管理機構建設,配備規劃建設管理人員組織實施。第47條 嚴格控制管理城鎮規劃區內工業、村莊、農房等各項建設,將其用地納入城鎮發展區,按規劃布局進行管理安排,集中緊湊發展。第48條 完善集鎮鎮近期建設地段詳細規劃,使規劃落到實處。并結合近期重點建設項目,合理控制建筑體量、風格、層數,注重城鎮整體風貌。第49條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市政公共設施,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提高引資力度。第50條 各項用地進行建設開發前

43、,必須按國家規定進行地質勘探及對周邊可能滑坡、崩塌地段進行處理,方可進行建設施工。如經勘察不能使用的地段,應將其用地改為防護綠地。第六章 附則第51條 本規劃由規劃文本、規劃圖紙和附件(規劃綱要、規劃說明書及基礎資料匯編)三部分組成。規劃文本和規劃圖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52條 文本中加粗斜體字內容為規劃強制性內容。第53條 本規劃是指導石龍鄉建設的法定文件和進行建設管理的依據,在集鎮規劃區內進行各項建設活動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均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執行本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非經履行法定程序都無權變更本規劃。本規劃自批準之日起實施。第54條 因集鎮建設需對本規劃進行調整修改,應按法定程序進行。第55條 本規劃由石龍鄉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由市中區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注意事項

本文(樂山市市中區石龍鄉總體規劃方案(2009-2025年)(17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湘西| 巴彦县| 冀州市| 三江| 张掖市| 巴中市| 江口县| 论坛| 利津县| 响水县| 渑池县| 徐汇区| 蒙阴县| 河池市| 贡觉县| 天祝| 多伦县| 木兰县| 平陆县| 永嘉县| 建平县| 吉林市| 河北省| 西城区| 枣强县| 云霄县| 尤溪县| 峡江县| 正蓝旗| 台安县| 霍州市| 昌黎县| 林周县| 达州市| 安仁县| 芦溪县| 读书| 兴义市| 广丰县| 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