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一、工程簡況 1 二、施工現場環境污染主要種類3 三、環境保護及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4 1、施工現場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總體原則及目標4 2、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組織4 四、施工現場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措施5 1、揚塵污染防治措施5 2、水污染防治措施7 3、固體垃圾污染防治措施8 4、噪聲污染防治措施9 4、光污染防治措施10 五、施工現場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11 1、環境因素識別11 2、環境因素評價12 3、環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13六、附件環境因素排查表環境因素清單及評價表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危險物/廢棄物收集處理記錄1 施工現場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方案一、工程簡況本合同段
2、土建施工01 標起點位于福州市晉安區,由新店車輛綜合基地,沿秀峰路向南轉至象峰站,經過象峰站、秀山中心前至藍山四季住宅小區前。主要經過象峰村、溪里村、秀山中學、秀北小區、藍山四季小區等。本合同段施工范圍包含“一站兩區間”,“一站”為:象峰站,均采用明挖順做法施工;“兩區間”為:新店車輛段-象峰站區間,象峰站-秀山站區間,均為雙線隧道,采用盾構掘進、礦山法施工。象峰站長度 420m,兩個區間總長度3154.201m。詳見下圖圖 2-1福州市輕軌交通1 號線工程土建施工01 合同段工程簡況示意圖。2 象峰站本合同段一站同兩區間總長度3154.201mCDK0+216.000秀山站礦山法起點RDK1
3、+725.018RDK0+061.40XK0+577.217XK1+647.000標段終點2標SK0+383.717站臺中心出發出發到達到達盾構區間盾構始發井1663.618m1070.583m420m盾構井 13 m盾構區間礦山法162.1 m 盾構區間盾構區間起點出線段1451m 入線段1663.618 m 1070.583m車輛段圖2-1 福州市輕軌交通 1號線工程土建施工01合同段工程概況示意圖1、象峰站象峰站為 1 號線起點站,位于象峰村及三木家天下小區附近的秀峰路上,沿秀峰路路中南北向布置,為地下二層(局部三層)島式車站,頂板覆土厚度約為3M。車站東側為象峰中心小學、象峰村民房以及
4、在建的君臨香格里小區住宅樓,東南角為象峰村民房,西南角為秀山中學,西側主要為三木家天下小區住宅樓,西北角為象峰村民房,東北角現狀為空地,規劃為商業交流中心用地。有效中心里程 SK0+383.717,起點里程為 CDK0+062.700,終點里程為 XK0+577.217。基坑開挖深度約為 15.5m26.0m,基坑長 420.0m,寬19.224.6m。主體圍護型式采用地下連續墻,深度為(1 剖 30.95m,2 剖 28.16m,3、4 剖 26.15m,5、6剖 21.4m,7 剖 20.4m,8 剖 23m)。支撐形式為端頭井段均為鋼筋混凝土支撐;標準段第一道為鋼筋混凝土支撐,其余為 6
5、09、t=16mm 鋼管支撐。本站共設6 個地鐵出入口及2個物業用出入口、3 組風亭(3 號出入口,、號物業出入口遠期預留),分別設于車站兩端及中部。出入口及風道為地下單層箱形結構,明挖法順作法施工。2、新店車輛段-象峰站區間3 本區間自湯斜佳園的盾構工作井始發,向東偏北方向穿過湯斜溪、湯斜村至戰坂路,側向通過正在新建的象峰苑并漸轉至秀峰路上的象峰站。戰坂路規劃路寬40m。沿線經過的主要是村民住宅,線路盡量下壓避開房屋基礎和溪流。新店出入段線中間為盾構區間,新店車輛段附近設有明挖的U 型槽和盾構始發井,在象峰站站前布置有吊出井和礦山法隧道。區間里程:K1+725.018-RK0+061.500
6、。3、象峰站-秀山站區間本區間自秀峰路上的象峰站始發,沿著秀峰路過湯斜溪橋、湯斜支流箱涵一直到達藍山四季門口的秀山站。秀峰路為現狀 6 車道,規劃路寬 45m。沿線經過兩側高樓較多,其中物探已有調查的主要有秀峰路湯斜溪河橋、秀峰村民房1-6 等。區間里程:K0+576.165-XK1+647.000,其中 SK1+111.6處設 1#聯絡通道。二、施工現場環境污染主要種類我國現行環境保護法在“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一章第 24條中列舉了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在生產建設或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根據我國現行環境污
7、染防治法的體系,環境污染主要分為大氣污染、水污染、海洋環境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六大類。在環境總體污染中,與建筑工程施工有關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垃圾污染、光污染以及化學污染等。根據我標段工程及周邊環境的實際情況,在我標段施工中有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主要有揚塵污染、水污染、固體垃圾污染、噪聲污染、光污染 等。周邊建構筑物較為密集,且主要為住宅區及學校等以居住、文教4 機關為主的公共性質區域。三、環境保護及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1、施工現場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總體原則及目標我標段施工區域周邊建構筑物較為密集,且主要為住宅區及學校等以居住、文教機
8、關為主的公共性質區域。因此在工程施工時,周邊群眾對工程施工時給周邊環境造成的變化和帶來的影響比較敏感。我標段在工程施工中應按照國家環境保護及環境污染防治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對施工周邊環境多關注、強防護、勤監測,避免造成環境污染事故,切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1)、環境保護及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方針減少環境污染,關注員工健康(2)、環境保護及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目標資源、能源消耗量:實現定額要求污染物排放量達標率100%,符合國家和當地政府法律法規要求2、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組織工程部按照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保證體系要求建立以工程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
9、管理體系,明確體系中各崗位的職責權限,規定相應的工作程序,對所有參與體系的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且在各作業區、各班組明確環境保護責任人。對一些易產生環境污染的的工序及工種要分區段、分工種落實到人,并建立專門的監管部門,確保施工過程中部產生大的環境污染事故。5(1)、建立以工程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領導小組。組長:劉艷濱副組長:花樹立、羅國軍、李春芳組員:黃瑞榕、陳鋒、吳美強、施小瑢、郭玉輝、寧小平、顏廣平(2)、領導小組擬定落實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管理目標,制訂保證計劃,根據保證計劃的要求,落實資源配置。(3)、負責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實施過程中的運行實施監
10、督,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員環保意識。(4)、制定危險源控制預案,并監督實施。四、施工現場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防治措施1、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做好施工期間的環境保護,對揚塵污染采取清理,灑水,覆蓋,保潔等相應措施,確保不出現揚塵飛砂現象,保障周邊環境,具體如下:(1)、施工現場的防塵措施在土方開挖、回填、運輸、卸載、地基處理等施工過程中,采取噴、灑水措施,保持土方表面有一定的濕潤度,防止揚塵。對出入施工現場的各種車輛進行限速(行駛速度不得超過15公里/小時),防止車速過快產生揚塵。車站及區間施工區域車輛出入口處設洗車臺,配備清理車輛用噴頭和沖洗池,駛入或駛出建筑工地的運輸車輛必須車身整
11、潔,不得污染道路,運輸車輛經沖洗干6 凈后駛出施工場地,防止車輛將泥砂帶出場外。砂、土和其他易飛揚、細顆粒散體材料、現場土方及垃圾,采取表面固化或圍布覆蓋等防揚塵措施。防止施工現場的沙塵及輕質材料被風吹至空中污染環境。多余土方及時清運出場,土方、砂石料運輸車運輸時不得超高、超載,并且車廂必須覆蓋防止遺灑、飛揚,減少污染。現場未清理完的渣土,必須采取覆蓋,灑水等措施,并統籌安排,集中管理,確保渣土有序管理。派專人負責關注天氣預報,一旦出現五級以上大風天氣,產生揚塵的作業要停止,并采取相應的防塵措施。施工現場中的辦公區和生活區,要進行綠化和美化。(2)、運輸道路的環境保護對于土方開挖運輸過程中的行
12、走路線進行合理規劃,盡量避開市政干道和生活小區。對于經常使用或后期也可以使用的場外臨時道路應進行硬化處理。對道路進行打掃保潔,定崗定人對道路定期進行沖洗,保持道路清潔。對臨時道路兩邊進行必要綠化,種一些大葉類的綠化樹吸附一些飛塵。對臨時道路兩邊盡量進行圍護,以減少行車時灰塵的外揚。(3)、棄渣場地防塵措施: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安排建設用地,按照“安全、環保、合理、適用”的原則規劃棄渣用地。棄渣場必須遠離用水源地、水井、河、渠等地表水體。棄渣必須集中,嚴禁漫坡亂棄。施工結束后將棄渣整理、恢復,表面用耕植土覆蓋。現場未清理完的渣土,必須采取覆蓋,灑水等措施,并統籌安排,集中管理,確7 保棄渣場
13、地有序管理。2、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據現行水污染防治法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及地下水質量標準中的相關規定,水污染主要分為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兩個方面。施工現場水污染主要是指地表水污染,其防治措施主要有:特別保護區排污口的禁限措施,城市污水集中處理,防止行為污染水體,具體有以下幾點:(1)、攪拌機前臺、運輸車輛清洗處、洗車臺等處要設置沉淀池。清洗攪拌機和運輸車輛的污水,未經沉淀處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設施或河道。(2)、施工現場所存放的油料必須有防止泄漏和污染的措施。(3)、施工現場辦公區和生活區等臨時設施產生的生活污水,廢水等,通過砌化糞池、沉淀等措施,使生活污水凈化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4
14、)、施工現場職工食堂產生的生活污水必須通過沉淀池進行沉淀,沉淀后再通過隔油池對廢油進行隔離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食堂設置的隔油池內徑應長2M寬0.6M深 0.8M,隔油池內應分隔成三倉,分隔壁厚度應0.1M,第一倉、第二倉的分隔壁底部向上 0.3M處安裝直徑為 0.1M的管道,第三倉外側面底部向上0.3M處安裝 0.1M的管道,并與市政污水管道連接,隔油池蓋板宜用鋼板制作。沉淀池及隔油池必須由專人定期進行清理(5)、在施工進入口設置的洗車臺,沖洗車輛的產生的廢水經過沉淀后,循環利用。(6)、施工現場的排水排污系統必需確保雨污分流,污水統一進入市政污水管道進行集中處理,雨水應盡量加以收集并循環
15、利用。8 3、固體垃圾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現場固體垃圾,一般是在建設過程中或舊建筑物維修、拆除過程中產生的。不同結構類型的建筑所產生的垃圾其各種成分的含量雖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剔鑿產生的磚石和混凝土碎塊、打樁截下的鋼筋混凝土樁頭、金屬、竹木材、裝飾裝修產生的廢料、各種建筑原材料的包裝物和生活垃圾等組成。建筑固體廢棄建筑施工現場環境保護與控制物排放量大、面廣,影響深遠,比較難以降解,長期存在于土壤中會改變土壤特性,不僅破壞環境美感、影響市容市貌、危害人類健康、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降低土地經濟價值等,而且堆放或填埋要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和垃圾清運等建設經費。
16、根據我國現行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清潔生產促進法規定,對固體垃圾污染的防治措施應遵循以下原則:(1)、對固體廢物實行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管理原則:減量化指在對資源能源的利用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并盡可能地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以及減低其危害性;資源化是指對已成為固體廢物的各種物質,要回收、加工使其轉化成為二次原料或能源以再利用;無害化是指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當前技術水平無法再利用的固體廢物,要妥善貯存或處置,使其不對環境以及、人身、財產造成危害。(2)、建設工程施工現場要設置封閉式垃圾站用于存放施工垃圾。(3)、施工垃圾要按照規定及時清運消納。清理施工垃圾,必須在環衛部門的指導下采取
17、切實可靠的運輸措施或采用容器吊運,嚴禁隨意拋撒。(4)、施工現場各種廢棄建筑材料應盡可能的回收利用,車輛運輸砂石、土方、渣土和垃圾的,要采取措施防止車輛運輸泄露遺撒。9(5)、施工現場辦公區和生活區產生的生活垃圾控制措施:在生活區,每層辦公室設置一定數量的垃圾桶,并分區域的指定響應的衛生責任人,對產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盡量回收利用。職工食堂產生的生活垃圾由專職清潔工及時歸攏收集,并由當地環衛部門將垃圾統一集中運到指定的地方進行處理。對塑料類,固體廢棄物不得采用焚燒的方式處理,不得在現場或其他地段未經正確處理便埋填,必須送廢品回收站等專業機構進行專業化處理。4、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根據我國現行環
18、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的規定,環境噪聲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噪聲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并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根據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的相關規定,施工階段主要噪聲源有:土石方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等,噪聲限值晝間75分貝;夜間 55分貝;各種打樁機等晝間85分貝,夜間禁止施工;混凝土攪拌機、振搗棒、電鋸等晝間70分貝 夜間55分貝;裝修吊車、升降機等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根據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的規定,住宅區及學校等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公共區域屬于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其環境噪聲質量標準為晝間 55分貝、夜間 45分貝。我標段施工區域周邊建構筑物較為密集,且主要
19、為住宅區及學校等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公共性質區域。因此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施工時,所產生的噪聲資料標準除符合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的規定外,還須符合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的規定。環境噪聲污染的主要通過控制聲源和聲的傳播途徑兩個方面進行防治,具體如下:10(1)根據施工階段特點,合理進行現場平面布置,將產生噪音的機械設備盡量布置在距離居民區較遠的位置。(2)開工前現場圍墻建設完成,對于敏感部位或有特殊要求的施工,提前包裹降噪安全圍簾。(3)加強對操作人員的環保意識教育,降低模板拆除、物體搬運等作業產生的噪聲強度。(4)木工房、混凝土輸送泵等產生強噪音的機械設備應進行全封閉隔聲。混凝土振搗應選用
20、低噪音混凝土環保振搗棒。(5)在晚期 22:00 至次日凌晨 6:00 之間任何可以產生噪音污染的機械設備和工序原則上都不得使用和施工,但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時應提前發布安民告示并做好與周圍的居民協調工作。(6)限時施工建筑施工應在工程開工前按照分級管理的權限,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并說明工程工程名稱、建筑施工單位名稱、建筑施工場地位置、施工期限、可能排放的建筑施工噪聲的強度以及所采取的環保措施等。同時建立環境污染投訴接待制度,明確其接待人員,接待人員對相關方提出的問題作詳細記錄,并限定期限給予答復解決。5、光污染防治措施光污染,是指人為原因導致高強度光亮直接或間接照射到環境和受體,是原有的光照強
21、度增強或者溫度升高、從而干擾他人生活、學習或工作的現象。光污染主要分為白亮污染、人工白晝、彩光污染等。施工現場產生的光污染主要是白亮污染和人工白晝。11 施工現場光污染的防治應做到以下幾點:(1)合理編制施工作業計劃,需照明工序盡量避免在晚22:00 至凌晨 6:00 之間施工。(2)盡量選擇功率較低的照明設備。照明燈加設燈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圍,照射方向背離居民。(3)電焊作業采取遮擋措施,避免電焊弧光外泄。五、施工現場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通過對工程施工周邊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明確工程施工的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并確定重要環境因素為環境管理的重點和方向。1、環境因素識別環境因素識別方法
22、主要是:現場調查、查閱資料、熟悉環境法規、座談交流等。對涉及本工程部環境管理體系范圍內的生產活動、產品及服務過程中存在的所有環境因素,按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及涉及本工程部可能出現的七種環境(污染)因素類型加以逐項識別。(1)、可能出現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正常狀態:指正常工作(生產)時的狀態;異常狀態:生產活動中環境問題與正常生產活動有較大不同的狀態;緊急狀態:指生產活動過程中出現意外,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火災、事故、洪水等。(2)、可能出現環境因素的三種時態:12 過去時態:以前曾發生的環境問題;現在時態:現有的污染和環境問題;未來時態:新、改、擴建工程以及產品交工后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3)、
23、七種環境(污染)因素類型:大氣污染 水體污染 土壤污染 廢物和副產品污染 能量釋放污染 原材料與自然資源的使用 能源浪費2、環境因素評價環境因素評價按兩種方法評價:直接判定法和評分判定法。(1)、直接判定法: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環境因素,可直接判定為重要環境因素。一旦發生將產生重大污染和影響。超標排放的污染屬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的污染物相關方經常或強烈投訴的環境因素(2)、評分判定法:除直接判定為重要因素以外的其他環境因素,可逐項采用評分判定法,判定是否為重要環境因素。對評分中得 9 個評分要素,按其影響程度大小可分為10 分,13 5 分,1 分三檔,詳見下表:評分要素影響大(10 分)影
24、響一般(5 分)影響小(1 分)環境影響范圍施工區域外施工區域內本崗位環境影響程度嚴重一般無影響影響持續時間1 天1 小時 1 天1 小時影響發生頻率經常發生已發生為發生過影響企業形象嚴重有損有損無損技改可承受的能力不能承受可承受易于承受潛在的危險程度太危險中等危險無危險能源、資源消耗超出正常量接近正常量正常量及以下廢物綜合利用程度未利用部分利用全部利用注:每項環境因素的總計評分=各評分要素的總和。環境因素的總計評分40 分的環境因素,為重要環境因素。3、環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對評價出的重要環境因素如何控制,有四種控制方式:(1)、用環境目標指標控制(2)、用運行控制方式控制(3)、用“管理方案”控制(4)、緊急情況下,用應急預案控制通常情況下,多數重要環境因素應以運行控制方式為主,即按作業文件、環境法規14 控制。對于個別環境影響很大,有一定控制技術難度、需投入環保設施的重要環境因素,宜編制專項管理方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