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綿陽市二環路西半環三期工程(樁號 K34+982K35+700)石馬立交橋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案編制日期:2013 年 2 月 21 日目錄一、編制依據.3二、工程概況.3(一)、樁基礎工程數量.4(二)、人員設備的安排.5(三)、工期安排.6三、施工技術方案.6(一)沖擊鉆施工工藝.6(二)旋挖鉆施工工藝.10(三)終孔檢查.14(四)清孔.15(五)鋼筋籠的制作及安裝.15(六)導管的設立.16(七)灌注水下混凝土.17(八)鉆孔樁成孔質量事故的預防及處理.19(九)質量控制指標.23(十)混凝土質量檢測.23四、安全技術措施.24五、安全責任制度.26一、編制依據(1)綿陽市二環路西半環三期
2、工程石馬立交施工設計圖;(2)綿陽市二環路西半環三期工程石馬立交工程地質詳細勘察報告;(3)本標段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地理、氣候條件。(4)工程所在地的現場踏勘資料。(5)我單位既有施工能力、技術水平以及從事同類或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6)設計、施工所涉及的規范、規程、標準以及四川省地方有關行業法規和法令等。主要采用的技術標準、規范和規程如下: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JGJ18-2012);鋼筋焊接接頭試驗方法(JGJ/
3、T27-2001);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二、工程概況石馬立交橋工程位于綿陽市二環路的西半環,屬于科教創業園區內,是石馬路和二環路交叉處,設計為全互通立交橋。本立交橋梁結構主要包括:二環路主線橋,A、B、C、D右轉匝道橋,E、F 回頭匝道橋,石馬路改建橋及跨越石馬路的人行天橋。全橋梁基礎為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樁直徑設計分別為1.5m、1.8m、2.0m,共 229 根,總計 4837米。(一)樁基礎工程數量石馬立交二環路主線橋樁基工程數量表橋梁名稱樁別橋墩編號樁基數量樁基總長樁基砼量樁基鋼筋樁長范圍聲測管主線左幅樁徑(墩柱)D200(150cm)ZF1#ZF5#;ZF16#
4、ZF27#35 根656m 2059.84m172.916T 15m32m 樁徑(墩柱)D180(135cm)ZF6#ZF15#20 根415.6 1057.04 107.298T 19.5m22.5m 主線右幅樁徑(墩柱)D200(150cm)YF1#YF5#;YF15#YF26#35 根769 2414.66 202.702T 18m33.5m 樁徑(墩柱)D180(135cm)YF6#ZF14#18 根423.6 1077.38 109.363T 19.5m27.5m 合計108 根2264.2m 6608.92m3592.28T 6793m 石馬立交各匝道橋樁基工程數量表編號樁別橋墩編
5、號樁基數量樁基總長樁基砼量樁基鋼筋樁長范圍聲測管A匝道樁徑(墩柱)D200(150cm)橋臺樁 A10-1,A10-2 2 根26.6 83.6m3 7.573T 13.3m 樁徑(墩柱)D180(150cm)A0#A9#10 根182 463.2m347.185T 13m21m B匝道樁徑(墩柱)D200(150cm)B15、B16、B0-1、B0-2 4 根81.6 256.3m311.421T 20m、20.8m 樁徑(墩柱)D180(150cm)B1B17 15 根364.8 927.9m394.013T 21.7m30m C匝道樁徑(墩柱)D200(150cm)C1、C2、C9-1、
6、C9-2 4 根77 241.8 12.384T 18.5m、20m 樁徑(墩柱)D180(150cm)C0C8 7 根206.9 526.3 52.062T 20m30m D匝道樁徑(墩柱)D200(150cm)橋臺樁 D0-1、D0-2 2 根32 100.5 8.958T 16m 樁徑(墩柱)D180(150cm)D1、D2、D3 3 根62 157.7 16.029T 19m、18m、25m E匝道樁徑(墩柱)D200(150cm)E0-1、E0-2、E18-1、E18-2 4 根55 172.7 15.608T 12.5m、15m 樁徑(墩柱)D180(150cm)E1E17 17
7、根413 1050.4 106.436T 20m34m F 匝道樁徑(墩柱)D200(150cm)F0-1、F0-2、F10-1、F10-2 4 根68 213.5 18.943T 16m、18m 樁徑(墩柱)D180(150cm)F1F9 9 根204.1 519.1 54.417T 21m24.5m 合計81 根1773m 4713m3 444.489T 5319m 本立交橋樁基礎工程數量大、工期緊,樁基礎優先選用旋挖鉆施工工藝,因本施工段A、B、E匝道橋地層卵石層分布太厚(715m),旋挖鉆機在卵石層和砂巖夾層進尺較慢、鉆齒磨損最快,平均成 1 個樁孔要消耗十幾個截齒,加之更換鉆齒、焊接
8、齒座耽誤的時間,施工成本的升高。而且由于外購截齒跟不上使用消耗,甚至一度出現去其他工地借鉆齒或停工等齒的情況。故卵石層分布厚的樁基礎施工改為沖擊鉆成孔灌注樁施工方案。(二)、人員設備的安排現場管理、施工人員一覽表序號姓名職 務職責1 羅陽三項目經理施工現場管理總負責2 黃惠勇總 工施工技術總負責3 何 飛副總工工區技術負責人4 黃 程工程部部長施工技術管理5 何唎吻試驗工程師現場試驗負責人6 許 林施工員施工技術管理7 方紹龍安全工程師負責全線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8 馮 博測量工程師負責施工測量放線及復測9 汪中海機械隊長施工現場機械管理10 施工人員50 人主要機械設備一覽表序號機械名稱單位數
9、量規格型號性能狀況備注1 挖掘機臺3 CAT360 良好2 自卸車臺2 北方奔馳良好3 裝載機臺3 廈工 50 良好4 全站儀臺1 中緯良好5 水準儀臺2 蘇州一光良好6 25T吊車臺3 中聯重科良好7 沖擊鉆臺8 CZ-30 良好8 旋挖鉆臺1 XR220D 良好9 砼罐車臺3 14m3 良好(三)、工期安排計劃開工時間:2013 年 5 月 25 日;計劃完工時間:2013 年 12 月31 日,共計 218天。三、施工技術方案(一)沖擊鉆施工工藝(1)適用條件:地質范圍較廣土層、漂石孤石、強弱風化巖層等均可,需場地平整、水電通暢等。施工流程圖如下:場地處理鉆孔記錄試塊制作沖擊鉆鉆孔樁施工
10、工藝框圖(2)測量放樣放樣前先進行場地平整,測量組根據樁基坐標放樣圖用全站儀放出樁基中心樁,設立護樁,校核無誤且經監理工程師確認后方可開鉆。在成樁過程中由測量組多次進行復測、監控,以保證成樁后樁基礎的位置滿足施工規范及設計要求。現場檢查樁位放樣埋設護筒鉆機就位鉆進制作護筒首次清孔吊入探孔器、鋼筋籠安設導管、二次清孔砼運輸灌注水下砼拔除護筒鉆機移位破樁頭砼拌制抗拉、水密試驗試塊檢測樁檢試塊取樣(3)護筒制作與安放護筒采用厚度為 10mm 的 A3鋼板卷制而成,內徑比樁徑大20cm,高度為 2.5m 一節,挖坑埋設,并在護筒周圍對稱、均勻地回填粘土,并分層夯實,埋置深度不小于2m。嚴格控制護筒的位
11、置和垂直度,護筒頂面高出地面30cm或高出施工時的河水位1m以上,以防止雜物、地面水流入井孔內。(4)造漿泥漿是粘土和水的拌和物,由于其比重大,凈水壓力大,作用在井孔壁形成一層泥皮,阻隔孔隙水滲流,保護孔壁免于坍塌,同時,泥漿還起懸浮鉆渣的作用,使鉆進正常進行。在適當位置開挖沉淀池、泥漿池以及到各孔位的泥漿槽,鉆碴在沉淀池沉淀后挖出并棄運,防止泥漿流入農田、水渠。在鉆進過程中不斷用試驗儀器對泥漿的各項性能指標進行測試,根據泥漿性能和地層情況及時調整泥漿的濃度,必要時添加外加劑。泥漿的性能指標見下表。泥漿性能指標表鉆孔方法地層情況泥漿性能指標相對密度粘度(Pas)含砂率()膠體率()失水率(ml
12、 30min)泥皮厚(mm/30min)靜切力(Pa)酸堿度(pH)沖擊易坍地層1.201.40 2230 4 95 20 3 35 811(5)鉆進成孔鉆機就位:首先用石棉線通過護筒的直徑方向交叉定出樁孔中心,利用護樁檢查樁孔的中心位置是否正確,然后調整鉆架,使鉆架上的起吊滑輪線、沖擊錘中心和樁孔中心三者在同一鉛垂線上,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鉆機精確就位后,固定好鉆機,啟動卷揚機吊起沖擊錘,把沖擊錘徐徐放進護筒中準備沖擊鉆進,沖孔之前,對主要機具及配套設備需進行檢查、維修。沖孔前,需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方可開鉆。施工人員必須熟悉施工設計圖紙所提供的地質、水文資料,以供對不同地層選用不同的鉆頭
13、、沖程及適當的泥漿比重。鉆進過程中,經常注意土層變化,在土層變化處均應撈取渣樣,判斷土層,記入施工記錄表中,并與地質柱狀圖土層核對,是否滿足承載力要求,作為終孔時的重要依據。鉆進,鉆機安裝就位后,底座和頂端要平穩,不得產生位移和沉陷。初鉆時進尺適當控制,采用小沖程,使最初成孔豎直、圓順,防止孔位偏心、孔口坍塌。進入正常鉆進后,采用4-5m中、大沖程,但最大沖程不超過6m。鉆進過程中及時排渣,并保持泥漿的密度和粘度。同時經常注意地層的變化,在地層的變化處均應撈取渣樣,判斷地質的類型,填入記錄表中,并與設計提供的地質剖面圖相對照。如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入巖深度,及時上報監理工程師,申請加長入巖深度,或
14、者與地質報告不相符,及時上報監理工程師和設計單位,鉆渣渣樣均編號保存,以便分析備查。鉆孔作業要連續進行,不得間斷,因故必須停鉆時,孔口應加蓋,并嚴禁把沖擊錘留在孔內,以防埋鉆。(6)沖擊鉆鉆進注意事項:沖程要根據地層土質情況來定,一般在通過厚的土層時,用高沖程,通過松散、砂礫石土層時,用中沖程,在易坍塌或流砂地段用小沖程。沖程過高,對孔底擾動大,易引起塌孔,沖程過小,則鉆進速度較慢。為正確提升沖擊錘的沖程,須在鋼絲繩上進行標志。通過漂石或巖層時,如孔底表面不平整,須先投入小片石將表面墊平,再用十字型沖擊錘進行沖擊鉆進,防止產生斜孔、坍孔故障。要注意均勻放松鋼絲繩的長度,否則松繩過少,形成“打空
15、錘”,使鉆機、鉆架、鋼絲繩受到較大意外沖擊荷載,遭受損害。松繩過多,容易引起鋼絲繩糾纏事故。經常檢查泥漿的濃度及排渣情況。泥漿太濃,將吸收大量的沖擊能,并妨礙沖擊錘的轉動,使沖擊進尺明顯下降,或形成梅花孔、偏孔。沖擊錘起吊時要平穩,避免沖撞護筒和孔壁,進出孔口時,嚴禁孔口附近站人,防止發生撞人事故。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經常撈取渣樣,判斷地質情況并與圖紙對照,做好鉆孔進尺和地質情況記錄,留存影像資料,如不符及時上報。(二)旋挖鉆施工工藝1、施工前準備工作1)開工前應認真閱讀水文地質資料以及施工圖等技術文件。2)施工現場環境和鄰近區域內的地上地下管線(高壓線、管道、電纜)、地下構筑物、危險建筑、實際
16、地質情況與設計差別等的調查資料,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確保不影響現場的施鉆及其它工作。3)主要施工機械及其配套設備的技術性能資料,所需材料的檢驗和配合比試驗,對所需的材料必須做進場檢驗。4)應保證旋挖鉆機底座處場地應平整、夯實,避免旋挖鉆機在鉆進和移位過程中鉆機產生沉陷。5)按施工圖紙進行定位放線、校對和復核,按監理工作程序作好工序報驗記錄。6)根據場地地質條件及地下水情況進行泥漿調制,避免施工過程出現塌孔現象,泥漿相對密度:1.021.10g/cm,粘度:1822s,砂率4,泥皮厚度:2mm,PH值:大于 7。鉆機施工過程中保證泥漿面始終不得低于護筒底部,保證孔壁穩定性。2、鉆具選擇1)旋挖鉆孔
17、灌注樁選用合適的鉆具對減少鉆具本身的消耗、節約能源、提高成孔的速度和質量以及整個施工效率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鉆具選用不合適會導致鉆具本身消耗增加,浪費設備動力能源,還可能會因成孔度慢而導致孔內事故。2)旋挖鉆具主要有三大類:旋挖鉆斗主要用來鉆進粉土層、細砂層和卵石層,巖石筒鉆用于砂巖或泥巖持力層嵌巖鉆孔以及孤石,還用于鉆孔清渣。針對地層情況制定不同的斗齒焊接角度。鉆斗的筒體及底板均采用強度高、耐磨性能好的合金板制作。根據鉆進不同地層,切削具可設計為耐磨合金鋼鏟式直斗齒和旋轉斗齒、子彈頭截齒以及斗齒與截齒混裝種形式。3、護筒埋設和泥漿護壁3)由于工程地質主要有粉土層、細砂層、卵石層以及泥巖
18、(砂巖)層,部分樁位處可能有孤石障礙等,根據成孔的實際情況,為滿足工程實際需要,必須準備各種規格的鋼板護筒。4)開挖土坑前,護筒應先用線繩過樁位中心點,作十字交叉外引點復位測量標志設定,然后再撒灰定圓挖坑。所挖坑上口半徑應比護筒直徑放大 150mm,上口高出自然地面300mm,以防止雜物、泥水流入孔內。土坑開挖時,應盡量保持坑壁順直和無過大凹凸。護筒底口埋入原土不宜小于3m,護筒埋設前,用十字鋼筋環架扣在筒頂,通過原復位測量標志設定的外引點,拉十字交叉點,對環心進行樁位偏差調整,平面偏差在 50mm 以內。護筒定位完畢,周邊用粘性土回填和分層夯實,測量孔口自然地面水平標高,做好相關記錄。5)不
19、同的地層分別采用不同泥漿比重的護壁,護壁泥漿的配制是旋挖成樁成功與否的關健環節,施工必須注意觀察,及時調整。如遇孔壁坍塌嚴重,可采用鋼板護筒。4、旋挖鉆成孔施工1)旋挖機就位基礎要平整穩固,確保施工中不傾斜不位移。鉆頭與護筒中心點(樁位點)的對中,要通過與護筒上設十字鋼筋環架中心的重合校正來進行,當鉆頭與護筒中心點貼近并基本重合時,撤去十字架,定位旋挖機,用水平尺對機座底架進行找平和水平調整,直至鉆架垂直地面。2)天車吊輪、回鉆盤和鉆頭三點中心到同鉛垂線上。旋挖機就位完畢,測量孔口自然地面標高,報現場監理復核及報驗,作為控制成孔進尺深度的原始依據。3)旋挖機鉆進成孔工藝:旋挖成孔首先是通過底部
20、帶有活門的桶式鉆頭回轉破碎巖土,并直接將其裝入鉆頭內,然后再由鉆孔機提升裝置和伸縮式鉆桿將鉆頭提出孔外卸土,這樣循環往復,不斷地取土卸土,直至鉆至設計深度。4)開孔時,鉆進初始,主動鉆桿入孔前,操作工應注意控制泵量,吊緊鋼絲繩,保持鉆桿垂直和勻速慢速鉆進,直到主動鉆桿全部入孔后,再逐漸加快鉆速和加大鉆壓。鉆孔過程中根據地質情況控制進尺速度:由硬地層鉆到軟地層時,可適當加快鉆進速度;當軟地層變為硬地層時,要減速慢進;在易縮徑的地層中,應適當增加掃孔次數,防止縮徑;對硬塑層采用快轉速鉆進,以提高鉆進效率;砂層地段采用慢轉速慢鉆進并適當增加泥漿比重和粘度。5)鉆進過程中,回轉斗的底盤斗門必須保證處于
21、關閉狀態,以防止回轉斗內砂土或粘土落入護壁泥漿中,破壞泥漿的配比;每個工作循環嚴格控制鉆進尺度,避免埋鉆事故;同時應適當控制回轉斗的提升速 度。升 降 速 度宜 保 持 在 0.5 0.7ms(規范要 求宜 控制 在0.750.8m/s),提升速度過快,泥漿在回轉斗與孔壁之間高速流過,沖刷孔壁,破壞泥皮,對孔壁的穩定不利,容易引起坍塌。6)鉆進硬層,回次進尺深度太小,斗內鉆渣太少時,可換用小直徑筒形齒狀鉆斗,先鉆一小孔,然后再用鉆斗擴孔鉆進;也可換用短螺旋鉆進,然后再下鉆斗撈渣。7)鉆進卵石層時,為保護孔壁穩定,可事先向孔內投入適量膨潤土和纖維類材料,增加護壁的拉力和粘性;下入孔內的鉆斗,其底
22、盤進渣口必須裝閉合閥板,以防提鉆時砂礫石從底部漏落孔內。8)必須按照設計要求的長度進行鉆孔,嚴禁超鉆。(三)終孔檢查鉆孔達到要求深度后,對孔深、孔位、孔徑、孔形和傾斜度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填入終孔檢查表。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后,立即填寫終孔檢查證書,并經監理工程師簽認,方可進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準備工作。孔徑、孔形和傾斜度采用檢孔器吊入鉆孔內檢測。成孔檢測標準編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1 孔位(mm)單排樁 50mm,群樁 10mm 2 孔徑(mm)孔徑不小于設計樁徑3 孔深(mm)孔深不小于設計值4 垂直度1%5 沉渣厚度(mm)設計未規定時 50mm(四)清孔1、鉆孔達到圖紙規定深度或根據
23、樁基終孔原則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同意終孔后立即進行清孔。清孔采用換漿法,用換漿法清孔不需另加機具,且孔內仍為泥漿護壁,不易塌孔,但容易造成清孔不徹底,應特別注意,一定要保證清孔時間及清孔質量,避免出現缺陷樁。2、不得用加深孔深來代替清孔。3、二次清孔后進行灌注水下砼。鋼筋籠下放完畢,須進行二次清孔,當泥漿濃度、含沙率及沉渣厚度達到設計要求和規范要求后,并經監理同意,可以進行灌注水下混凝土。清孔后,從孔底提取的泥漿指標要符合規范要求,即相對密度:1.031.10;粘度:1720Pa s;含砂率:98。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淀物厚度不超過設計圖紙的規定值50mm,提前做好灌注水下混凝土準備工作,縮
24、短清孔至灌注水下混凝土間隔時間。(五)鋼筋籠的制作及安裝1、鋼筋籠主筋為級,接頭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相鄰鋼筋接頭錯開,同一截面接頭不應超過50%。,接頭端頭距鋼筋受彎點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 倍長度,鋼筋連接套的砼保護層厚度應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中受力鋼筋砼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要求,且不得小于 15mm,連接套之間的橫向凈距不宜小于25mm。2、鋼筋骨架的允許偏差:主筋間距10mm、箍筋間距 20mm、骨架外徑 10mm、骨架傾斜度 0.5%、骨架保護層厚度 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頂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3、制作鋼筋籠的同時,依照圖紙設計均勻布置3 根50mm
25、 聲測管。底節鋼筋籠上的聲測管下口封好并與主筋底齊平,檢測管必須牢固的固定在鋼筋籠內側。鋼筋籠接好后立即用套頭接好聲測管,保證嚴密不漏水,聲測管上口比設計樁頂高50cm,裝好后上口灌滿水并用塞子堵嚴實。4、骨架外側設置控制保護層厚度的定位筋,其間距豎向為4m,橫向圓周均勻設置6 根。5、鋼筋籠制作完畢,經監理檢查合格后,方可下放到樁孔內。下放鋼筋籠時,控制鋼筋籠中心位置與孔中心一致,可用浮漂法進行對中。鋼筋籠標高嚴格控制,底面高程允許誤差50mm,頂端高程允許誤差 20mm。6、鋼筋籠吊裝利用汽車起重機進行,為保證骨架起吊時不變形,擬采用兩點吊:第一點設在骨架的上部,第二點設在骨架長度的中點到
26、下三分之一間。7、鋼筋籠就位后,及時固定,保證鋼筋骨架中心位置符合設計要求。8、孔徑、孔形和傾斜度宜采用專用儀器測定,當缺乏專用儀器時,可采用外徑為鉆孔樁鋼筋籠直徑加100mm,長度為 46 倍外徑的鋼筋籠檢孔器吊入鉆孔內檢測。(六)導管的設立導管采用直徑 300mm、壁厚 6mm 的無縫鋼管,每節 3m,底節 4m,配 2 節 1m,2 節 1.5m 的短管,用以調節導管的長度及漏斗的高度。導管的連接采用絲扣式。并在二法蘭盤之間墊有4-5mm厚的橡膠止水墊圈。在導管使用前,首先應做導管水密性試驗,檢查其是否損壞,密封圈、卡口是否完好,內壁是否光滑圓順,接頭是否嚴密,進行抗拉力和防滲漏試驗,試
27、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安放時導管底至孔底的距離為 400mm。(七)灌注水下混凝土1、灌注混凝土是鉆孔樁施工的重要工序,在澆注前,應再次探測孔底沉淀物厚度,如果沉淀超標,要繼續進行清孔,清孔采用噴射清孔法,對孔底高壓射水(泥漿),使沉渣懸浮,然后立即灌注首批混凝土。2、樁基混凝土設計等級為C35,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動性、流動性保持能力和較小的泌水率。混凝土初凝時間要控制在36h,塌落度要控制在1620cm,由試驗確定可適當加入一些粉煤灰及緩凝減水劑。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要一次完成,中間不能停頓。3、首灌量的確定:采用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進入導管內的第一批混凝土能否完全排除導管內的水或泥漿,并使導
28、管底部埋入混凝土內一定深度(首次埋管深度1m),是順利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關鍵,首灌量按下式確定:VD2/4(H1+H2)+d2/4*h1 V-首灌量(m3);D-樁孔直徑(m);H1-樁孔底至導管底端間距,一般為0.30.4m;H2-導管初次埋置深度(m);d-導管的直徑(m);h1-樁孔內混凝土達到埋置深度H2時,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或泥漿)壓力所需的高度(m)根據下式計算:h1=w H w/d w-水容重(kg/m3);H w-水深(m);d-混凝土容重(kg/m3)。4、灌注首批混凝土時,堵板提起后孔內有相應數量的泥漿翻起并外溢,導管內無泥水溢出。證明混凝土灌入孔底后,可連續不斷地灌
29、注混凝土。5、灌注開始后,要連續緊湊地進行,嚴禁中途停工,并盡可能縮短拆除導管的間隔時間。當導管內的混凝土不滿時,后續混凝土要徐徐地灌入,防止在導管內形成高壓空氣囊,壓漏導管。6、在澆注過程中,保持孔內水頭,防止塌孔,并保持導管的埋置深度在 26 米范圍。7、防止鋼筋籠上浮,當灌注的砼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1m左右時,應降低砼的灌注速度。當砼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灌注速度。8、在灌注將近結束時,導管內混凝土高度減少,壓力差減少,而導管外的泥漿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大,在混凝土頂升困難時,可在孔內加水稀釋泥漿,并掏去部分沉淀土,使澆筑
30、工作順利進行。拔除最后一段導管時,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樁頂沉淀的泥漿擠入導管內,形成泥芯。9、為確保樁頂質量,在樁頂設計標高以上多灌注50100cm,待混凝土強度達到70后,用人工鑿除多余的混凝土,以保證樁頭混凝土質量良好。10、灌注水下混凝土時,機修人員全過程值班,并準備好備用發電機及攪拌機。前臺測量人員必須認真細致記錄好澆注過程中的混凝土頂面標高和導管長度,以計算埋管深度,一般要求每灌注兩斗混凝土測量一次,每次沿樁周均勻測三點,最低點處的埋管深度須滿足規范要求。(八)鉆孔樁成孔質量事故的預防及處理1、塌孔塌孔的表征塌孔的表征是孔內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細密的水泡,出渣量顯著增加而不見進尺,鉆
31、機負荷顯著增加等。原因如下:a、泥漿比重不夠或泥漿其它性能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堅實護壁泥皮,孔壁滲漏。b、孔內水頭高度不足,支護孔壁壓力不夠。c、在松軟砂層中進尺太快。d、清孔后泥漿比重、粘度等指標降低。e、起落鉆頭時碰撞孔壁。預防及處理原則a、保證鉆孔時泥漿質量的各項指標滿足規范要求。b、保證鉆孔時有足夠的水頭差,不同土層選用不同沖程。c、固定好鉆機平臺,防止偏心造成起落鉆頭時碰撞孔壁。d、回填粘土到坍孔處上12m,靜置一定時間后重鉆。2、鉆孔偏斜和縮孔偏斜縮孔原因a、鉆孔中遇有較大的孤石或探頭石,擴孔較大處鉆頭擺動偏向一方。b、在有傾斜度的軟硬地層交界處,巖石傾斜處鉆進。c、鉆機底座未
32、安置水平或產生不均勻沉陷。預防和處理a、安裝鉆機時使底座水平,起重滑輪、鉆頭中心和孔位中心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并經常檢查校正。b、傾斜的軟硬地層鉆進時,采取低沖程鉆進,及時填筑大塊石料進行糾偏。鉆頭、接頭逐個檢查,及時調整。遇有斜孔、偏孔時,用檢孔器檢查探明孔偏斜和縮孔的位置情況,在偏孔、縮孔處上下反復掃孔。偏孔、縮孔嚴重時回填重鉆。3、卡鉆主要原因出現縮孔和斜孔時,不及時糾正,強提鉆頭;鉆頭處接頭不良或鋼絲繩疲勞斷裂使鉆頭掉入孔中。預防和處理a、經常檢查鉆具,鉆頭磨損較大時及時加焊;鋼絲繩經常檢查,陳舊或者有斷絲時必須更換。b、在鉆孔過程中除以上幾種主要事故外,還需注意防止糊鉆、擴孔、偏孔、卡
33、鉆、鉆孔漏漿等。4、鉆孔樁水下混凝土灌注質量事故的預防及處理1)導管進水主要原因首批砼儲量不足,或導管底口距孔底間距過大,砼下落后不能埋住導管底口以致泥水從底口進入。處理方法將導管提出,將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氣吸泥機清除,重新灌注。2)卡管主要原因a、初灌時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過小,流動性差、粗骨料過大、拌合物不均勻產生離析、導管接逢處漏水、大雨中運輸混凝土未加遮蓋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漿被沖走,粗骨料集中造成堵塞。b、機械發生故障和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導管內停留時間過長,或灌注時間持續過長,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經初凝,增大了管內混凝土的下落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內。混凝土灌注
34、導管內外壓力差不夠。預防措施備用機械、摻入緩凝劑,做好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力學性能。處理辦法拔管、吸渣、重灌。3)坍孔發生坍孔后,應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頭,排除震動源等防止繼續坍孔,然后用吸泥機吸出孔中泥土,如不繼續坍孔可恢復正常灌注,如坍孔不停止、坍孔部位較深,宜將導管拔出將混凝土鉆開抓出,同時將鋼筋抓出,只求保存孔位,再以粘土摻砂礫回填,待回填土一段時間后,重新鉆孔成樁。4)埋管 原因導管埋入混凝土過深;混凝土初凝摩阻力過大;提導管過猛將導管拉斷。預防辦法埋管深度不超過6 米;拔管前或停灌時間較長時,使混凝土不過早初凝;首批混凝土摻入緩凝劑;提升導管時不可猛拔。處理辦法用吊
35、車、千斤頂試拔,仍拔不出,根據實際情況,可將泥漿抽走一部分,將導管切斷一部分,重新下導管灌注。5)防止鋼筋籠上浮的措施:灌注砼過程中,應隨時掌握砼澆注標高及導管埋深,當砼埋過鋼筋籠底端 4m以上時,應及時將導管提至鋼筋籠底端2m以上;當發現鋼筋籠開始上浮時,應立即停止澆注,并準確計算導管埋深和已澆砼標高,提升導管后再進行澆注,上浮現象即可消除。(九)質量控制指標鋼筋安裝實測項目質量控制指標鉆孔樁成孔質量允許偏差表如下表:鋼筋安裝實測項目質量控制指標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1 主筋鋼筋間距(mm)10 2 箍筋、螺旋筋間距(mm)20 3 鋼筋骨架外徑(mm)10 4 骨架傾斜度(%)0.5
36、 5 保護層厚度(mm)20 6 骨架中心平面位置(mm)20 7 骨架頂端高程(mm)+20 8 骨架底面高程(mm)50 鉆孔樁成孔質量允許偏差表(十)鉆孔灌注樁的混凝土質量檢測(1)樁身混凝土抗壓強度應符合設計規定,每樁試件組數24組。(2)檢測方法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采用聲測法進行樁基全數檢測,對樁的質量有疑問時,應采用鉆取芯樣法對樁進行檢測,對柱樁并應鉆到樁底0.5m下。(3)當檢測后,樁身質量不符合要求時,應研究處理方案,報監理單位處理。四、安全技術措施(1)所有作業人員均應進行崗前安全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作業,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所有樁基作業開始前均做好書面施工
37、技術、安全技術交底,書面危險源告知工作。所有作業點落實專職安全員進行全過程監督,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施工人員同點上下班,作業點上落實安全監護人,明確監編號項目允許偏差附注1孔的中心位置單排樁:5cm全站儀檢查2孔徑不小于設計檢孔器檢查3傾斜度鉆孔:1%4孔深比設計深度超深不小于0.05m用測繩測5孔底沉渣厚度支承樁:不大于設計規定,設計未規定時 50mm。6 清孔后泥漿指標相 對 密 度:1.031.10;黏 度:1720pa.s;含砂率:2%;膠體率:98%護責任。所有工作人員正確佩戴勞保用品(安全帽、安全帶、防滑鞋等)。(2)為防止觸電事故發生,施工用電一定按照臨時用電規范,“一機一閘”
38、,每臺機電設備必須配有漏電保護裝置,有良好的接地裝置。配電采用三相五線制的接零保護方式,配電箱應密封,加鎖保護,防止亂拉電線,設專人負責管理,防止漏電觸電。(3)樁基施工時,樁孔、泥漿池周圍用圍欄攔起,非施工人員禁止靠近,防止因不慎滑入,設置醒目的安全警示警告標志。(4)施工人員生活用電提高安全意識,防止觸電、火災、煤氣中毒等安全事故發生。(5)鋼筋籠吊裝時起重臂下、旋轉半徑內嚴禁站人。(6)挖孔樁較深或有滲水時,必須采取孔壁支護及排水、降水等措施,嚴防坍孔。(7)所用電器設備,必須裝設漏電保護裝置,起吊設備必須有限位器,防脫鉤器等裝置。(8)所有機械設備管理落實到人,每天進行完好性,安全性檢
39、查、維修、保養工作,并建立機械設備使用臺賬,統一編號管理。(9)實現兩個達標滿足后開工施工人員達標:一線人員用工登記、施工安全培訓記錄、安全技術交底記錄、施工意外傷害保險等符合有關規定。施工現場防護達標:一線人員個人防護措施、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措施等符合有關規定。(13)樁基施工安全專項資金保措施,項目部準備投入10 萬元專項安全資金,保證安全措施有效執行。五、安全責任制度1、項目經理:馮軼全面負責合同段內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2、項目總工:黃惠勇負責做好合同段內安全生產管理的技術工作;3、項目副經理:羅陽三具體負責合同段內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4、現場負責人:許林、張藝寶、劉翔全面負責各工段內樁基施工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5、安全工程師:方紹龍監督管理施工全過程的安全工作;6、安全員:杜江配合安全工程師做好施工工程中的安全監督工作。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框架圖總工:黃惠勇工區經理:羅陽三專職安全負責人:方紹龍工區技術負責人:何飛項目經理:馮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