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寶山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40頁).doc

  • 資源ID:559821       資源大小:174.54KB        全文頁數:3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寶山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40頁).doc

1、寶山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目 錄1 總 則1.1目的1.2工作原則1.3編制依據1.4事故分級1.5適用范圍2 組織應急機構與職責2.1寶山區環境保護局主要職責2.2應急聯動機制2.3組織體現框架3 預警和和預防機制3.1信息監測3.2信息報告3.3預警4 應急響應4.1分級響應程序4.2信息共享和處理4.3通訊4.4指揮體系4.5應急處置協調4.6 緊急處置4.7新聞報道4.8應急結束5 后期處理5.1善后處置5.2社會救助5.3保險5.4事故調查報告與總結6 保障措施6.1信息保障6.2通訊保障6.3應急隊伍保障6.4交通運輸保障6.5醫療衛生保障6.6治安保障6.7裝備物資保障

2、6.8經費保障7 宣傳、培訓和演習7.1公眾宣傳教育7.2培訓7.3演習8 附則8.1名詞術語定義9 附錄9.1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分級標準9.2 寶山區環境保護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9.3 寶山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專家組成員9.4 寶山區環保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隊伍情況表9.5 寶山區環保局應急監測能力建設表1 總則1.1目的為建立、健全本區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以下簡稱環境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應對環境事故的綜合防范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制訂本預案。1.2工作原則重在防范,常備不懈的原則;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

3、原則。1.3編制依據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上海市相關法律法規、相關部門規章和制度、各級政府應急預案及相應規劃計劃等,編制本預案。1.4事故分級事故分級標準參照經國務院同意的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該事故分級標準見附件一。1.5適用范圍在本區范圍內發生威脅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危害生態環境的突發性環境事故。2 組織體系及職責中共寶山區委、寶山區人民政府負責統一領導、指揮本區應對和處置各類突發性環境事故的工作。區各相關委辦局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做好環境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按屬地管理的原則,各鎮(街道)政府負責指揮、處理各自轄區內的一般環境事故。2.1寶山區環境保護局主要職

4、責在一旦發生突發性環境事故的情況下,區環境保護局的主要職責是“摸清情況、提出建議、預測趨勢、跟蹤評價、事后評估”。摸清情況。區環保局接收到事故發生單位、各鎮(街道)和其他單位或個人的有關環境污染事故的報警及信息,應立即核實和分析,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搜集信息、了解情況,進行事故的核實,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現場進行采樣檢測分析,判斷事故等級,包括確定污染類型、污染物性質、污染范圍和損失程度。并根據環境事故的等級判斷,按預案規定的程序向相關部門作出報告。提出建議。依據現場摸清的信息情況、啟動化學品特性及應急救援數據信息庫、匯集及時組織的專家小組的建議和意見,向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提出

5、事故應急處置處理的技術建議,做好參謀,提供決策依據。預測趨勢。運用大氣及水污染事故的快速估算模型,提供環境事故中污染物擴散狀況的估算結果。跟蹤評價。在整個事故應急反應過程中,持續進行上述的現場采樣檢測、污染趨勢預測、處置效果評估、以及提出進一步的技術建議。以動態了解處置計劃本身的可行性并驗證其實施效果。在此過程中不斷向領導小組匯報信息,并通過專家及時提出相應的修正措施。事后評估。在突發性環境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基本結束以后,建立專家評估組,負責污染事故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包括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影響程度和范圍,量化的環境污染損失,為有效控制污染、恢復環境生態應進行技術處理對策等內容。為事故的善后處理(

6、包括依法處罰)提供決策依據,同時完善并豐富相應的應急救援數據庫。2.2應急聯動機制各相關部門實施信息共享,密切配合,切實做好各項應急的基礎工作,加強和鞏固環境事故的防范和應急的整體優勢,提高整體綜合能力。承擔環境事故應急處置任務的相關部門職責分工。(詳見表2-1)表2-1 應急聯動部門職責分工序號單位名稱主要任務1區環保局1、接收、處理事故信息,組織協調相關應急處置工作,負責現場調查、取樣、偵檢、查處和善后工作。2、及時掌握和上報重要情況。2所在鎮(街道、工業園區)政府1、負責區域內環境污染事故現場搶險和應急救援組織指揮并實施屬地管理(必要時組織人員疏散)。2、必要時開設現場指揮部并提供相關保

7、障。3區公安局受理社會報警信息。必要時組織應急救援交通管制,以及對重要目標、危險區域實施治安警戒。承擔環境污染事故現場搶救和應急救援任務。在現場指揮部開始前,負責搶險救災的現場指揮。4區民防辦協助現場偵檢,需要時參加應急救援。5區氣象局及時提供有關氣象數據。6區安監局組織協調對所屬排污單位進行源頭控制,消除污染危害。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相關事故調查、善后處理工作。必要時提供應急處置物資保障。7區建交委必要時負責運送傷員、疏散人員和救援物資,轉送危險物品;負責水上(內河)污染調查處理;組織協調對所屬排污單位進行源頭控制,消除污染危害8區衛生局(醫救中心)組織緊急輸送受傷(中毒)人員并做好院前急

8、救;組織醫療機構實施醫療救護;做好防護指揮,組織實施其他衛生防疫工作。9部隊環保辦部隊污染事故調查、善后處理。10區民政局根據事故危害和受損程度,組織救災救濟、安撫災民,參加善后工作。11區水務局水域控制,供水水源控制。12區農委組織協調對所屬排污單位進行源頭控制,消除污染危害。13區供電局電力控制。區委區政府報告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現場指揮部)事故單位2.3組織體系框架實施應急救援各有關應急聯動隊伍區水務局區安監局區建交委區民防辦區公安局事故發生地政府區應急聯動中心指示救援上報等級?區環保局報警環境污染事故(組織體系框架及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

9、程序)3 預警和預防機制3.1信息監測3.1.1區環保局做好對各類突發性環境事故的監測工作,建立全天侯、全時段、全覆蓋的突發性環境事故的監測網,建立和完善環境污染物特性數據庫、化學品特性數據庫、污染源信息庫。3.2信息報告3.2.1建立健全信息報告體系。一旦掌握和發現突發性環境事故信息,區環境保護局各部門要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立即根據其性質和威脅程度,將有關信息報告局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由辦公室統一實施處置工作及啟動寶山區總體應急預案工作。3.2.2各應急救援部門接到報警信息后,要按照相關預案,在組織搶險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的同時,及時掌握和匯總相關信息,重要信息要迅速向區聯動中心

10、報告。突發公共事件一旦發生,必須在一小時內分別向區委、區政府總值班室口頭報告,在兩小時內分別向區委、區政府總值班室書面報告。3.2.3區應急聯動中心收集、研究判斷各類基礎信息和動態信息,明確突發公共事件信息交流與報送的渠道、時限、范圍、程序、監管等要求,并根據處置需要通報各聯動單位。3.2.4區減災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重要災難信息后,要運用寶山區減災信息綜合管理等系統,進行分析判斷處理,建立常規數據檢測、風險分析與分級等制度。若屬特大、特殊災害事故,要及時提出緊急處置建議,向區減災領導小組領導報告。3.2.5區應急聯動中心與毗臨區突發環境事故等信息通報、協調渠道。一旦出現突發環境事故影響范圍超出

11、本區行政區域的態勢,要根據緊急處置工作的需要,及時通報、聯系和協調。3.3預 警3.3.1按照突發環境事故性質、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本區預警級別擬為四級,即一般(級)、較重(級)、嚴重(級)和特別嚴重(級)預警,應對本區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和情況,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氣象災害預警,按現行有關條例和規定執行。國家建立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預警制度、明確預警級別和發布程序后,從其規定。3.3.2區應急聯動中心根據有關規定和本預案,明確報警、接警、處警的部門和第一響應隊伍,明確其工作要求與程序,明確預警的方式、方法、渠道和落實情況的監督措施。3.3.3建立完善預測預警決策支持系統,預警服務系統包

12、括環境污染決策支持平臺,信息平臺,信息傳遞及反饋要高效、快捷,應急指揮信息系統資源共享、運轉正常、指揮有力。3.3.4進入預警期后,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應協助區應急聯動中心采取以下預防性措施:(1)準備或直接啟動相應應急預案;(2)必要時,向公眾發布可能接受到突發環境事故危害的警告或者勸告,宣傳應急和防止、減輕危害的常識;(3)根據需要,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接受到突發環境事故危害的人員和重要財產,并進行妥善安置;(4)組織應急聯動單位、應急救援隊伍和專業人員進入待命狀態,并可視情況動員后備人員;(5)調集、籌措所需物資和設備;(6)加強警衛,確保通訊、交通、供水、供氣等公用設施的安全;(7)

1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4 應急響應4.1分級響應程序4.1.1等級劃分表4-1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等級劃分等級預警等級響應等級突發環境事故后果已經或可能導致表示色死亡人數中毒(重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特大事故級級紅色30100以上1000萬元重大事故級級橙色1030501003001000萬元較大事故級級黃色3105050300萬元一般事故級級藍色33050萬元4.1.2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通報4.1.2.1突發性環境事故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1)責任報告單位: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管委會);區環保局;突發性環境事故發生單位及其主管部門;突發性環境事故有關單位。(2)

14、責任報告人:執行職務的環保專業人員;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4.1.2.2突發性環境事故的報告時限和程序。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責任報告單位及人員發現或獲知突發性環境事故,應在2小時內向區環保局報告。接到突發性環境事故報告的區環保局應在2小時內向區應急聯動中心報告,并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調查和確認。4.1.3應急響應及處置過程根據預警級別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即藍色預警啟動級響應,黃色預警啟動級響應,橙色預警啟動級響應,紅色預警啟動級響應。級、級應急響應(1)突發性環境事故所在單位和社區應急響應:突發性環境事故所在單位和社區有對環境事故進行先期處置的第一責任,同時組織群眾進行自救互助,并及時向所在鎮人民

15、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區管委會)和區環保局(環保110)報告。(2)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管委會)應急響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管委會)接到報警后,應立即進行事故的核實及分析,予以判斷和確定事故的等級,通知區環保局。區環保局組織有關專家對突發事故進行分析,指導督促當地開展突發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根據突發事故應急處理需要調集應急物資和設備。(3)區環保局應急響應:區環保局接到報警后,應迅速組織環境應急人員到達現場,進行環境應急監測、污染源調查、污染源控制、污染源轉移、污染消除、人員撤離、受污染區域劃定,同時組織突發事故評估專家組分析突發事故的發展趨勢,提出應急處置工作建議,及

16、時報告有關情況。(4)區應急聯動中心應急響應:區應急聯動中心接到環保局的調查報告和應急處理方案后,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協助環保行政部門做好突發事故的信息收集、組織相關人員的疏散安置、依法進行受污染區域的確定與封鎖、隔離和輿論宣傳工作;保證突發事故應急處理所需經費、物資的供應。級、級應急響應。級突發事故即重大突發環境事故發生后,啟動級響應;級突發事故即重大突發環境事故發生后,啟動級響應。(1)突發性環境事故所在單位和社區應急響應:突發性環境事故所在單位和社區有對環境事故進行先期處置的第一責任,同時組織群眾進行自救互助,并及時向所在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區管委會)和區環保局(環保110)報告。(

17、2)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管委會)應急響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管委會)接到報警后,應立即進行事故的核實及分析,予以判斷和確定事故的等級,通知區環保局。區環保局組織有關專家對突發事故進行分析,指導督促當地開展突發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根據突發事故應急處理需要調集應急物資和設備。(3)區環保局應急響應:區環保局接到報警后,應迅速組織環境應急人員到達現場,進行環境應急監測、污染源調查、污染源控制、污染源轉移、污染消除、人員撤離、受污染區域劃定,同時組織突發事故評估專家組分析突發事故的發展趨勢,提出應急處置工作建議,及時報告有關情況。(4)區應急聯動中心應急響應。區應急聯動中心接到

18、突發環境事故報告后,根據區環保局的建議,決定啟動級或級預警。組織有關部門根據突發性環境侮辱那事故應急處理的需要,建立突發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組織;緊急調動和征集有關人員、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進行現場隔離、受污染區域的確定與封鎖;保證應急處理所需的物資、經費;組織相關部門協助環保行政部門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做好輿論宣傳工作。(5)區應急委應急響應。區應急委根據區應急聯動中心的建議,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防止突發事故在本轄區內發生,必要時處于應急準備狀態。4.2信息共享和處理突發環境事故的信息共享和處理包括突發環境事故的報告、評估與確認、信息發布。4.2.1突發環境事故的報告內容及形式。突發

19、環境事故的報告分為速報、確報和處理結果報告三類:(1)速報可用電話或直接報告;確報可通過電話或書面報告;處理結果報告采用書面報告。報告采用適當方式,避免在當地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速報內容主要包括:環境事故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經濟損失數額大小、人員受害情況、捕殺與砍伐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的名稱和數量、自然保護區受害面積及程度、事故潛在的危害程度、轉化方式趨向等初步情況。(2)確報是指在速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確切數據,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初步情況。(3)處理結果報告是指在確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事故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故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

20、后的遺留問題,參加處理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工作內容,出具有關危害與損失的證明文件等詳細情況。4.2.2 突發環境事故的分析。區環保局要會同區民防辦、區公安局、水利局、交通局、衛生局、地震局、氣象局、水務局、消防支隊等單位建立聲調應急求援住處綜合管理系統(應急求援信息綜合平臺)。對全區災害信息進行綜合集成、分析處理。各相關機構應及時提供最新信息:區環保局提供相應的污染源或污染物的有關信息支持與保障;區民防辦提供大氣環境與水環境污染事故的快速估算擴散數據與信息保障;區氣象局、區水務局提供氣象數據、水文數據等信息保障。同時,組建由環保管理和環境監測專業人員、環境評價專家、危險化學品專家、環境評估專家、防

21、化專家等相關專家組成的突發環境事故評估咨詢專家組。根據突發環境事故性質、類別、危害程度、涉及范圍,開展事故快速評估與決策咨詢。4.2.3突發環境事故的評估。(1)評估內容:明確突發環境事故性質和類別,預測可能的涉及范圍、發展趨勢及其對人群健康或環境的影響;確定突發環境事故的級別;評估現有應急處置措施是否得當,應急能力是否達到控制突發環境事故的需求等。(2)快速評估步驟:通過對突發環境事故發生地區進行現場調查,收集資料,并迅速對現有信息資料進行全面分析研究,提出評估意見,為技術行為和行政決策提供依據。(3)決策咨詢:突發環境事故評估專家組對快速評估結果進行分析,提出對現有應急處置措施的改進意見并

22、對行動方案做出決策咨詢。(4)突發環境事故的確認:凡屬一般突發環境事故由區應急聯動中心協同區保局組織專家進行確認;較大、重大、特大突發環境事故由區應急委、區應急中心、區環保局負責組織專家進行行確認。4.2.4突發事故的信息發布。建立準確、透明、適度、科學的突發事故信息發布制度。按照國家環保總局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新聞發布管理辦法的規定,有關突發環境事故信息,由區環保局根據授權及時、準確、全面地向社會發布,其他相關部門、單位及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泄露事故信息。4.3通 訊目前寶山區環境污染事故報警電話分別為:110,119,120;環保應急熱線投訴電話:56692125。4.4指揮體系4.4.1

23、指揮部開設。寶山區人民政府負責統一領導、指揮本區范圍內的環境事件處理工作。本區各相關委辦局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各自職責做好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按屬地管理的原則,各鎮、街道、工業區負責指揮、處理各自轄區內的環境污染事件。4.4.2 指揮人員組成。指揮部由區政府分管領導直接領導指揮部工作,并在必要時擔任總指揮。區環保局、鎮(街道、工業區)和其他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協助指揮,并負責具體組織實施。4.4.3 現場指揮部開設。根據環境事件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由事故發生地的政府負責開設現場指揮部,提供現場指揮部運作的信息、通信、治安等相關保障。現場指揮部的重要任務是:組織指揮和協調參與現場救援的

24、各單位行動,迅速控制事故發展;組織治安、交通、醫救保障,做好人員疏散和安置工作;及時掌握和報告重要情況。現場指揮部由事故所在政府主管和環保部門、有關應急救援部門組成。指揮長一般由區政府分管領導擔任。4.5 應急處置協調4.5.1應急處置相關部門職責人工。各相關部門實施信息共享,密切配合,切實做好各項應急的基礎工作,加強和鞏固環境事故的防范和應急的整體優勢,提高整體綜合能力。4.5.2決策支持與咨詢。為了保證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指揮的快速、正確的決策,應建立技術咨詢支持系統。(1)化學品特性及應急救援數據信息庫。由區環保局建立化學品特性和污染應急救援數據信息庫,為應急指揮部及時提供決策的咨詢和信息保

25、障。(2)區重點污染源信息庫。建立常規污染物監測數據庫,從區污染源調查中篩選出污染物排放量大,使用、貯存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的企業。記錄其地理位置、生產使用化學品情況及相關信息。定期對篩選出的污染源進行監測并將污染源數據即時輸入數據庫。(3)環境專家數據信息庫。由區環保局建立環境專家數據信息庫,及時組織專家小組提出輔導決策的建議和意見,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建立區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專家組織,在發生突發環境事故和需要時立即加入現場指揮部參與現場指揮工作。4.6緊急處置4.6.1環境事故單位應對事故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等重要報告應急聯動中心(110)、區環保局(56692125)等應急救援部門,以及所在地政府、

26、上級主管,同時,應切實進行先期應急處置。市民有義務通過電話和其他途徑,迅速報告和反映事故信息,并開展群眾自救行動。4.6.2各相關應急聯動單位、應急救援職能部門和隊伍接到事故信息后,立即趕赴現場,迅速地實施先期處置,相互協同,密切配合,全力控制污染態勢的擴大。同時,參照上海市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手冊和本預案等應急處置程序,積極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和應急處置行動。環保應急處置隊伍進行現場的信息采集和環境污染監測,克定事故污染程度和原因,以及應采取的應急措施;公安、消防隊伍實施救援和受災人員的安全疏散,以及現場治安警戒:醫療救護隊伍負責實施現場緊急醫療救護和治療:民防部門組織化救特種隊伍進行現場應急救

27、援;海事部門組織應急搶險和預防污染救援;交通部門組織人員疏散和應急救護物資運輸工作;通信管理部門組織應急通信和信息聯絡保障;商業部門組織應急救援中食品、飲水等物資供應保障。4.6.3區政府應組織區環保局及相關職能部門及時調查統計突發事件影響的范圍及愛損程度,評估、核實所造成的損失情況以及開展緊急處置工作的綜合情況,報上級部門,并向社會公布。4.6.4根據有關處理決定,需要進行善后處理的,由區環保局提出善后處置建議報告同級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4.7 新聞報道4.7.1發生特大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時,區政府新聞辦員要在區緊急處置指揮部就位和待命。需要時區政府新聞辦派員參加現場指揮部工作,根據有關規定對

28、突發環境事件現場媒體活動實施管理、協調和指導。4.7.2區現場指揮部按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影響程度,按有關規定組織責任單位、區環保局以及相關專家擬發新聞統發稿、專家評論或公告,報有關領導同意后向媒體和市民發布。由區新聞機構具體實施。4.7.3所有有關環境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均應由區環保局作為環境污染事故信息的管理部門提供或核實。需要發布災害事故信息時,由區環保局向區政府新聞辦提供相關材料。4.8應急結束4.8.1現場危險狀態得到控制和消除或突發環境事故緊急處置完成后,視情由負責決定、發布或執行機構宣布解除或調整預警響應等級,組織撤收搶險救援隊伍,開展善后工作。并在確認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地及周邊環境、

29、人群的各項主要生態、生物、健康及環境指標已經降低到與突發事件發生前接近或突發事件已無明顯危害存在時,可以發布終結公告,中止應急狀態,轉入常態管理。4.8.2相關責任單位、主管部門要適時組織調查。按有關規定,重大、特大環境突發事件要寫出緊急處置情況書面材料,向區委、區政府報告并抄報區減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區應急聯動中心等部門。5 后期處置5.1善后處置5.1.1突發環境事故緊急處置后,市容環衛部門應組織相關力量及時進行現場清理工作,根據污染事故的特征采取合適的方法清除和收集事故現場殘留污染物,防止造成進一步的污染。5.1.2組織環境監測、環境評價人員及相關部門或專家對事故進行污染損失評估。弄清污染

30、狀況和污染覆蓋面,確定事故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對事故污染的經濟損失進行評估,報上級部門,并向社會公布。5.2社會救助參見總體應急預案。5.3保險5.3.1根據行業環境風險特征,對于環境污染風險高的行業企業增加環境污染事故的相關保險險種,合理確定保險費率,提倡和鼓勵環境污染風險高的企業購買相關保險,并為其員工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5.4事故調查報告與總結5.4.1環保局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和取證工作,編寫事故調查報告,說明事故原因,確定責任,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作出事故總結。并對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5.4.2事故調查報告報上級主管部門并備案。6 保障措施6.1信息保障6.1.1

31、環境事故處置應急手冊,提供應急處置要素及應急通訊聯絡的支持。6.1.2區環保局提供相應的污染源或污染物的有關信息支持與保障。6.1.3區民防辦提供大氣環境與水環境污染事故的快速估算擴散數據與信息保障。6.1.4區氣象局、區水務局提供氣象數據、水文數據等信息保障。6.1.5區安監局提供危險化學品存放地點、貯量、以及相關信息保障。6.1.6其它信息保障按寶山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規定執行。6.2通訊保障6.2.1應急報警通訊保障。通過通訊網絡信息,確保信息流的暢通和傳遞。區應急聯動中心突發發事故統一報警電話:110;區環保應急熱線投訴電話:56692125。6.2.2應急指揮通訊保障。區建交委

32、負責對本區承擔應急通訊保障相關電信企業的業務協調,并負責實施應急通訊的組織指揮。指揮系統應由對外界相對保密的辦公室電話、手機和對講機組成,以免應急期間受外界干擾。6.2.3應急信息發布通訊保障。信息發布系統可由廣播、電視及通訊車輛組成,在場外應急響應中需要應急區域內群眾配合時,向群眾公告污染事故的狀況和正在采取的應急措施。6.2.4其它通訊保障按市政府總體應急預案規定執行。6.3應急隊伍保障6.3.1應急監測隊伍保障。由區環保局牽頭,組織開展環境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建立一支由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為主的應急現場調查偵檢和監測的專業隊伍,并配備必要的物資裝備;6.3.2應急專家隊伍保障。在全區范圍內,

33、組織一個專業較齊全的,精干的專家隊伍,能及時提出應急指揮的輔助指揮決策建議和善后處置的意見或行動方案。6.3.3其它應急隊伍保障。區民防辦負責特救專業隊伍,在環境污染事故中提供專業的輔助指揮決策建議,以及大氣環境和水環境污染事故中的快速估算擴散模式系統的數據和信息,以指導事故應急處置的實施。消防隊伍在現場指揮所未開設前負責承擔搶險救災的現場指揮,并對環境事故現場承擔現場搶險和應急救援任務。6.4交通運輸保障6.4.1交通管理部門提供人員疏散和物資運輸的保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環境事故應急中承擔運送傷員和疏散人員,以及應急救援物資的運輸高度和危險物品的轉送,確保應急物資的運輸保障。6.4.2發生特

34、大環境事故時:區建交委負責緊急處置交通保障的組織和實施;區公安局負責組織道路交通管制。6.5醫療衛生保障6.5.1衛生部門提供人員搶救器材設備及醫藥的物資保障,在環境事故中能提供緊急輸送受傷或中毒人員及院前急救工作,組織醫療機構實施醫療救護工作,其衛生防疫人員承擔衛生防護指導及衛生防疫的實施。6.5.2其它醫療衛生保障按市政府總體應急預案規定執行。6.6治安保障6.6.1公安部門是區域治安的專業隊伍,負責受理社會報警信息,并進行住處傳遞,組織環境事故現場人員疏散,組織應急救援交通管制,以及對重要目標危險區域實施治安警戒。6.7裝備物資保障6.7.1環保部門提供應急現場偵檢與監測的儀器設備、交通

35、工具的保障:衛生部門提供人員搶救器材設備及醫藥的物資保障;通信管理部門提供應急通信及信息聯絡和物資的保障;消防部門提供消防救援的器材設備的保障;交通管理部門提供人員疏散和物資運輸的保障;商業財貿部門提供疏散人群的臨時食品、飲水和用品物資的應急保障。6.8經費保障經費保障按寶山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規定執行。7 宣傳、培訓和演習7.1公眾宣傳教育7.1.1向全社會公布有關突發環境事故的應急預案、報警電話等。7.1.2社會宣傳環保宣傳教育部門積極配合和支持各種宣傳媒體向廣大市民進行現場污染事故防范知識的環境宣傳,傳播和普及相關知識,鼓勵市民廣泛參與和積極報告事故災情。7.1.3企業宣傳在環境事

36、故重點防范企業中普遍推行ISO14001環境管理國際標準,加強預防環境事故的宣傳教育,提高企業員工的參與性和防范事故的意識。7.1.4學校宣傳充分利用學校能的各級團隊、組織和學生協會等志愿者隊伍,在本區中小學、大學廣泛開展環境保護宣傳和突發環境事故的應急處置教育;在已開設防災減災課程的基礎上開展突發事故的教育工作。7.2培訓7.2.1明確應急管理和救援人員上崗前和常規性培訓等要求,將環境事故的防范和應急處置的基本知識要納入干部的基本培訓內容;環境監測和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干部和員工的教育培訓,提高相應的環境偵檢業務水平和應急監測能力保障水平。7.2.2組織有關部門編寫污染事故預防的宣傳教育材料,要

37、求企業將污染事故預防列入員工培訓和環境教育計劃之中,并組織實施。7.3演習7.3.1視情況進行環境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的演練活動,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應急預案得到不斷地完善和提高。7.3.2 積極組織本區域的環境事故的應急救援演練。7.3.3演練要從實戰角度出發,切實提高急救援能力,深入發動和依靠市民群眾,普及環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和應急處置知識8 附 則8.1名詞術語定義8.1.1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由于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的社會經濟活動與行為、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致使環境受到污染,人體健康受到危害,社會經濟與人民財產愛到損失,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突發性事件。8.1.2環境污

38、染事故分級。根據環境污染、人體危害、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的程度,將環境污染事故劃分為四個等級:一般環境污染事故為一般或較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較大環境污染事故為重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為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為。8.1.3污染損失。人類活動、事故或災害對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使環境原有的一些功能退化,給社會帶來危害,由此造成的損失,并以貨幣的形式表達。9 附錄9.1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分級標準9.2 寶山區環境保護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9.3 寶山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專家組成員9.4 寶山區環保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隊伍情況表9.5 寶山區環保局應急監

39、測能力建設表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附錄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分級標準按照突發環境事件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級)、重大環境事件(級)、較大環境事件(級)和一般環境事件(級)四級。1.3.1 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1) 發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傷)100人以上; (2) 因環境事件需疏散、轉移群眾5萬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3) 區域生態功能嚴重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境遭到嚴重污染;(4) 因環境污染使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嚴重影響;(5) 利用放射性物質進行人為破壞事件,或1、2類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圍嚴

40、重輻射污染后果;(6) 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件;(7) 因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生產和貯運中發生泄漏,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污染事件;1.3.2 重大環境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環境事件:(1) 發生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 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境受到污染;(3) 因環境污染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疏散轉移群眾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 (4) 1、2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5) 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庫以及沿海水域大面積污染,或縣級以上城鎮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

41、事件。1.3.3較大環境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環境事件:(1) 發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下; (2) 因環境污染造成跨地級行政區糾紛,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 (3) 3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1.3.4 一般環境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環境事件:(1) 死亡3人以下;(2) 因環境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群體性影響的;(3) 4、5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附錄二寶山區環境保護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二五年十二月1 目 的為建立、健全寶山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以下建成“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我局

42、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能力,規范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程序,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和保護環境,根據寶山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結合我局實際,制定本預案。2 適用范圍本區范圍內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處置行為,除核與輻射污染事故外,均適用本預案的規定。具體包括:(1)危險化學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在生產、經營、貯存、運輸、使用和處置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等安全事故而造成環境污染事故;(2)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3)影響到城市供水安全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4)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5)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潛在類型。3 組織指揮

43、體系及職責3.1寶山區環境保護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指揮部及職責總指揮:局長副總指揮:分管副局長成 員:環境監察支隊、環境監測站、辦公室、綜合科、監督管理科、污染控制科、教育與培訓中心的負責人主要職責:宣傳學習國家環境污染事故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上級領導對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的指示精神;掌握有關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情報信息和事態變化情況;負責跨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協調工作;負責有關環境污染應急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工作進展情況,信息聯絡、傳達、報送、新聞發布等工作;組織本區環境監察和監測人員環境應急知識、技能的培訓; 提供和解決處置環境應急所需的人員、設備、車輛、物資等;應急處置的其他工作。3.2應急

44、指揮部下設應急現場指揮部(兼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現場指揮長: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現場副指揮長:環境監測站站長成員:環境監察支隊有關中隊、環境監測站有關監測組主要職責:調度人員、設備、物資等,指揮各應急組迅速趕赴現場,展開工作;指揮應急處置組進行現場處置、調查、取證工作;指揮應急監測組開展應急監測,確定污染物種類、范圍、程度;協調有關部門,指導污染區域的警戒工作;根據現場調查、取證結果并參考專家意見,確定事件處置的技術措施;負責對外組織協調、分析事件原因、向應急指揮部報告現場處置情況;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3.2.1應急現場指揮部下設應急處置組由環境監察支隊組建應急處置組,并設立應急監察中心。應

45、急處置組:組長 應急監察中心主任 成員 環境監察人員主要職責:負責現場控制、劃定緊急隔離區、提出現場處置建議措施,經應急現場指揮部同意后組織實施。及時向應急現場指揮部報告現場情況,進行事件調查、取證、分析、報告等工作。3.2.2應急現場指揮部下設應急監測組由環境監測站組建應急監測組,并設立應急監測中心。應急監測組:組長 應急監測中心主任 成員 環境監測人員主要職責:制定應急監測方案,負責現場監測布點、采樣、分析、化驗,出具監測報告等工作。監測數據迅速報告應急現場指揮部,及時通報應急處置組。4 應急處置程序4.1迅速報告接到環境污染事故報警后,值班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向局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應急

46、指揮部辦公室立即啟動應急指揮系統,檢查所需儀器裝備,了解事發地重要保護目標及其分布等情況。4.2快速出警接到指令后,應急現場指揮部率各應急小組攜帶環境應急專用設備,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赴事發現場。4.3現場控制應急處置組到達現場后,應迅速控制現場、劃定緊急隔離區域、設置警告標志、制定處置措施,切斷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擴散。應急監測組到達現場后,應迅速布點監測,在第一時間確定污染物種類,出具監測數據。4.4現場調查應急處置組應迅速展開現場調查、取證工作,查明事件原因、影響程度等;并由應急現場指揮長負責與當地公安、消防等單位協調,共同進行現場勘驗工作。4.5現場報告各應急組將現場調查情況、應急監測數據和

47、現場處置情況,及時報告應急現場指揮長。應急現場指揮長按6小時速報、24小時確報的要求,負責向應急指揮部報告突發事件現場處置動態情況。應急指揮部根據事件影響范圍、程度,決定是否增調有關專家、人員、設備、物資前往現場增援。4.6污染處置各應急組根據現場調查和查閱有關資料并參考專家意見,向應急現場指揮長提出污染處置方案。對造成大氣環境污染的,應現場調查或勘測事故發生地有關空氣動力學數據(氣溫、氣壓、風向、風力、大氣穩定度等)。對造成水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組需測量流速,估算污染物轉移、擴散速率。迅速聯合當地政府部門對事故周圍環境(居民住宅區、農田保護區、水流域、地形)和人員反應作初步調查。4.7污染警

48、戒區域劃定和消息發布應急處置組根據污染監測數據和現場調查,向應急現場指揮長提出污染警戒區域(劃定禁止取水區域或居住區域)的建議。應急現場指揮長向應急指揮部報告后發布警報決定。應急現場指揮部要組織各應急組開展事故處理分析會,將分析結果及時報告應急指揮部。由應急指揮部啟動報告程序與信息發布工作。4.8污染跟蹤應急組要對污染狀況進行跟蹤調查,根據監測數據和其他有關數據編制分析圖表,預測污染遷移強度、速度和影響范圍,及時調整對策。每24小時向應急現場指揮部報告一次污染事故處理動態和下一步對策(續報),直至突發事件消失。4.9污染警報解除污染警報解除由應急現場指揮部根據監測數據報應急指揮部同意后發布。4

49、.10調查取證全程詳細記錄污染事故過程、污染范圍、周圍環境狀況、污染物排放情況、污染途徑、危害程度等內容,調查、分析事故原因。盡可能采用原始的第一手材料,科學分析確定事故責任人,依法對涉案人員作調查詢問筆錄,立案查處。4.11結案歸檔污染事故處理完畢后,及時歸納、整理,形成總結報告,按照一事一卷要求存檔備案,并上報有關部門。5 應急處置工作保障5.1應急能力建設要求成立以環境監察支隊為基礎的局突發環境事件常備應急隊伍;以環境監測站為基礎的應急監測小組,服從應急現場指揮組統一指揮;保證在污染事故發生后,能迅速參與并完成搶救、排險、防護、監測、洗消等現場處置工作。切實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完善應對突發

50、環境事件的各項內部制度,加強培訓和演練。建立環境安全專家咨詢組,確保在事件發生后專家咨詢組能迅速到位,為指揮決策提供服務。5.2裝備建設環境監察支隊必須配備必備的交通、通訊、調查取證、人員防護工具。在積極發揮現有檢驗、鑒定、監測力量的基礎上,根據工作需要和職責要求,建立和完善環境安全專家數據庫、重大危險源安全數據庫和環境應急指揮系統。加強對化學品、有毒有害物品的檢驗、鑒定和監測設備建設。增加應急處置、快速機動和自身防護裝備、物資的儲備,不斷提高應急監測、動態監控、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證在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能有效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和擴散。5.3通信保障建立和完善環境安全應急指揮系統,確保本方案啟動時

51、,局各部門應急領導之間的通信暢通。5.4培訓與演練加強環保系統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重要目標工作人員的培訓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具備突發環境事件處置能力的專門人才。結合實際,組織不同類型的實戰演練,以積累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經驗,增強實戰能力。6 日常防范組織開展對生產、貯存、運輸過程中可能造成突發環境事件單位的普查,建立重大危險源數據庫。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貯存、運輸、使用等各個環節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明確職責,嚴防各種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7 應急隊伍組成序 號姓 名職 務聯系電話移動電話1魏廉虢指揮部總指揮360702372林金連指揮部副總指揮566081793葉志根現場指

52、揮部指揮長566066044潘飛飛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56172664-8075鐘志玉指揮部成員566929376王亞波指揮部成員566095137黃志萍指揮部成員568408858明正東指揮部成員56785526138164168019趙曉懷指揮部成員56692118-81610瞿征應急處置組組長5669212511沈杰副支隊長5660660412王愛民中隊長56692118-82313楊永欣中隊長56692118-82414張毅敏中隊長56692118-82215王培華應急監測組組長56172664-8071391868070716周全勝大氣監測組組長56172664-80517徐全弟大氣監

53、測組副組長56172664-81418茹偉忠大氣監測組成員56172664-80419楊 李大氣監測組成員56172664-80520茅衛德水質監測組組長56172664-80521陳 鳴水質監測組副組長56172664-8151350192638222龐文平水質監測組成員56172664-80423丁玉麟水質監測組成員56172664-80424王捷健監測后勤保障組組長56172664-80325劉厚德監測后勤保障組成員56172664-8038 應急報告流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現場報警事故單位 事故所在地政府環保110受理窗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區政府應急指揮部上海市環保局9 應急處置流程接突發

54、環境污染事故報告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污染物名稱、受污染對象、污染程度等區政府報告應急指揮部組織應急現場指揮部開展工作攜帶環境監察應急勘驗設備、通訊設備、取證設備指令各應急組迅速到達事故現場現場調查,確定污染物性質、種類、數量,污染水域概況,已污染范圍和污染趨勢,提出事故初步控制、處理意見;情況上報領導應急監測組進行現場監測布點,劃定污染區域和影響區域,視污染程度,發布污染警報;參考專家意見,提出污染控制、處置方案,消減污染物防止擴散跟蹤調查污染控制情況,根據監測數據采取進一步措施消除污染;污染動態、處理情況續報領導,直至污染消失調查事件原因,現場取證,確定責任人;事故處理總結事故調

55、查書面報告、總結報告附錄三寶山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專家組成員序號姓名單 位地 址聯系方式1彭理通上海石油化工環保技術中心金山衛上海石油地區滬杭路8738號579455032王有顯上海化工研究院云嶺路345號528153773朱宏貴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欽舟路508號64085119;4張大年華東理工大學梅隴路130號64253113;5張利鳴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院民生路200號58519207;附錄四寶山區環保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隊伍情況表序 號姓 名職 務聯系電話移動電話1魏廉虢指揮部總指揮360702372林金連指揮部副總指揮566081793葉志根現場指揮部指揮長566066044潘飛

56、飛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56172664-8075鐘志玉指揮部成員566929376王亞波指揮部成員566095137黃志萍指揮部成員568408858明正東指揮部成員567855269趙曉懷指揮部成員56692118-81610瞿征應急處置組組長5669212511沈杰副支隊長5660660412王愛民中隊長56692118-82313楊永欣中隊長56692118-82414張毅敏中隊長56692118-82215王培華應急監測組組長56172664-80716周全勝大氣監測組組長56172664-80517徐全弟大氣監測組副組長56172664-81418茹偉忠大氣監測組成員56172664-

57、80419楊 李大氣監測組成員56172664-80520茅衛德水質監測組組長56172664-80521陳 鳴水質監測組副組長56172664-81522龐文平水質監測組成員56172664-80423丁玉麟水質監測組成員56172664-80424王捷健監測后勤保障組組長56172664-80325劉厚德監測后勤保障組成員56172664-803附錄五寶山區環保局應急監測能力建設表序號設備名稱單位數量單價(萬元)合計(萬元)備注1應急監測車輛12020 2便攜式傅立葉紅外光譜氣體分析儀臺11201203筆記本電腦臺21.53.04快速檢氣管盒100.11.0檢測包5多層隔絕式防毒服套236

58、.06碳纖維氧氣瓶只224.0為多層隔絕式防毒服備用氧氣瓶7簡易防化設備套50.10.5防化服、照明設備等8遠距離通訊器套40.52.09野外便攜式溶解氧儀臺166.0帶振蕩器,15m線10野外便攜式pH計臺212.011400mLVOC氣體采樣罐只100.55.012氣體真空采樣儀只20.51131 L采氣袋只1000.01114氣體傳感器套15.55.5用于8種有機、無機氣體15氣體傳感器儲存盒20.5116德爾格氣體檢測芯片盒70.75乙酸、硝酸煙霧、二氯四烷、硫醇、二氧化氮17快速試紙包21.53適用于地表水或廢水18多參數水質分析儀臺12020.0可進行13個項目的檢測19一氧化碳偵檢儀臺22.55.0205合1氣體偵檢儀臺22.55.021氯氣偵檢儀臺20.81.622二氧化硫偵檢儀臺20.81.623硫化氫偵檢儀臺20.81.624氨氣偵檢儀臺20.81.6總計222.4


注意事項

本文(寶山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40頁).doc)為本站會員(奈何)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潜江市| 全椒县| 德州市| 黑龙江省| 仙游县| 澳门| 拜城县| 桐梓县| 香格里拉县| 宜兰县| 若羌县| 扶余县| 通渭县| 安福县| 高阳县| 峨山| 开封县| 虞城县| 中宁县| 湟源县| 施甸县| 沐川县| 衡阳县| 安阳县| 杭州市| 商都县| 密云县| 武威市| 古蔺县| 柏乡县| 伊宁市| 东台市| 高碑店市| 新兴县| 黄冈市| 常州市| 宁晋县| 沂南县| 朔州市| 莱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