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飼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目 錄1 總則51.1編制目的51.2編制依據51.3 適用范圍61.4應急預案體系61.5應急工作原則72 危險源及風險分析72.1 生產經營單位概況72.2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分析103 組織機構和職責103.1應急組織體系104預警與信息報告134.1安全風險監控134.2 預警行動144.3信息報告與處置145 應急響應165.1響應級別165.2 響應程序165.3現場應急處置措施175.4 擴大響應175.5 應急結束186 信息發布186.1 新聞發言人186.2 新聞發布原則186.3 新聞發布形式197 后期處置197.1善后處置197
2、.2 保險197.3 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198 保障措施208.1 通信與信息保障208.2 應急隊伍保障218.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218.4經費保障219 應急預案管理229.1 培訓229.2演練239.3預案評估和修正249.4預案備案25專項預案26爆炸應急預案26觸電應急預案31火災應急預案39機械傷害應急預案44處置方案51附件:58附件一 公司應急救援單位聯系電話表58附件二:公司應急救援器材及設備各稱59附件三:區域位置圖60附件四:工藝流程及工藝簡介60附件五:應急預案培訓記錄60附件六:應急預案演練記錄601 總 則1.1編制目的 為規范公司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及時有效
3、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提高公司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結合公司生產的實際,特制定本公司綜合應急預案。1.2編制依據1.2.1 法律、法規 、主要技術標準、規范(1)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13(2)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于2011年12月31日通過,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
4、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號,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于2008年10月28日通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次會議于2013年6月29日通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于2008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7)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8) 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Z230-2010) (9) 安全標志及使用導則(GB2894-2008)(10)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
5、條例(2007年6月1日起施行。)(11) 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2005) (12)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審查監督管理總局第17號令)(13)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評審指南(按監總廳應急【2009】第73號令)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公司經營管理、生產作業過程中發生的火災、爆炸、觸電、機械傷害、起重傷害、高處墜落等事故。 1.3.2本預案適用于與公司安全生產管理有直接責任,并簽署安全責任書的單位。1.4應急預案體系本公司三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1個:公司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4個:(l)爆炸應急預案;
6、(2)觸電應急預案;(3)火災應急預案;(4)機械傷害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1個:庫房、電器、壓力容器等火災現場處置方案;1.5應急工作原則 生命第一原則:把保障員工和公眾的生命和健康作為首要任務,調用所需資源,所有救援行動必須在保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以盡快恢復受影響區域到正常狀態為主要目標;最大程度地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損失最小化原則:對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進行評估、治理,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件)的發生,做好應對突發重大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在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應急體制,落實應急職責,實行應急分級管理制度。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
7、則:整合公司現有應急資源,實行區域聯防制度,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實現組織、資源、信息的有機整合。2 危險源及風險分析 2.1 生產經營單位概況 企業基本概況 表2.1 單位基本情況一覽表企業名稱*飼料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地址經濟性質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時間法人代表魯紅龍企業聯系人季正友聯系電話發證機關昌吉州工商行政管理局營業執照編號652300050001626注冊資金8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玉米收購、飼料生產銷售、農畜產品*飼料有限責任公司24萬噸飼料廠位于昌吉市國家高新農業產業園區,榆甘公路以東,緯四南路以北,昌吉市寧邊東路泰昆大街369號;園區位于新疆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天山北坡經濟開發帶的前沿
8、,是天山北坡經濟帶的核心區,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35公里,距烏魯木齊國際機場18公里,北疆鐵路、烏奎高速公路、312國道穿境而過,交通條件十分優越。主要產品見表 2.1-1;序號產品名稱年產量/萬噸噸備注1配合料222預混合飼料2主要原材料見表2.1-2序號原材料名稱數量/噸備注1玉米2000002豆粕500003蛋白粉50004麩皮200005包裝袋36煤炭500主要設備設施見表 2.1-3;序號設備名稱型號規格生產廠家備注1脈沖除塵器TBLMFa25江蘇正昌2四聯避風除塵器FZMC812C河北雙義3刮板機TGSS40江蘇正昌4提升機TDTG60/33江蘇正昌5圓筒初清篩TCQYS12542
9、0江蘇正昌6永磁筒TCXT40江蘇正昌7提升機TDTG60/33江蘇正昌8筒倉頂風機4-72-6C雙城風機廠9玉米筒倉江蘇正昌10通風系統風機9-19-5A雙城風機廠11刮板機TGS25江蘇正昌12提升機TDTG60/33江蘇正昌13粕類筒倉江蘇正昌14出倉機TWLL32江蘇正昌15初清篩SCY80江蘇正昌16粉碎機SFSP-60-200H4河北雙義17粉碎機SFSP11275F江蘇正昌18初清篩SQLT7565140a江蘇正昌19配料秤UNi800江蘇正昌20配料秤UNi800江蘇正昌21油脂添加SYTV63b江蘇正昌22微量元素預混合機200KG/P上海天一高德機電實業有限公司23檢重稱M
10、S系列-100上海天一高德機電實業有限公司24混合機SSHJ4s江蘇正昌25混合機SSHJ6s江蘇正昌26粉料清理篩SQLZ125100200江蘇正昌27制粒機SZLH558D江蘇正昌28制粒機MUZL420140江蘇牧羊29冷卻器SKLB10江蘇正昌30分級篩SFJH1652d江蘇正昌31振動篩SFJZ1001江蘇正昌32打包稱SDBY江蘇正昌33鍋爐DZH河南恒安 2.2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分析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結合作業現場生產實際情況,按照分類、分級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的原則,確定生產場所或設施為危險目標。 危險因素有火災、觸電、高處墜落、起重傷害、車輛傷害及物體打擊等危險、有害因素。 3
11、組織機構和職責3.1應急組織體系總指揮:* 副總指揮:* 成員:*安全管理員:*3.2應急指揮部職責3.2.1總指揮:負責事故應急指揮工作,宣布啟動預案,對特殊情況進行緊急決斷等。3.2.2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下達應急命令,協調事故現場搶救工作。3.2.3成員:根據分工,做好事故應急具體工作。3.2.4安全管理員及安全員:安全管理員*和安全員*、*、李小東,經常性的檢查車間、倉庫、廠區的安全隱患,并提出整改意見。職責(1)接受集團公司、*總場安監局的領導檢查和落實指令。(2)組織本公司安全生產檢查及時消除各類安全事故隱患。(3)組織制定本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4)擔負專業部門到達事故現場
12、前,各類事故的應急搶救指揮工作。(5)配合專業部門進行事故現場的應急搶救工作。(6)及時準確向集團公司和*總場安監局報告安全生產事故。(7)組織對應急預案處置方案的演練,補充完善本公司應急預案。(8)總指揮不在的情況下,由副總指揮進行事故現場應急指揮工作。3.3工作機構應急指揮部下設應急指揮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全生產部,辦公室主任*職責(1)設專人24小時值班(當班生產班長及當班警衛)應急電話:0-2895857(2)接到事故報警后,及時向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3)事故發生時,負責判斷并啟動相應的應急處置方案。3.4搶救機構3.4.1通訊聯絡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與各應急小組
13、及對外有關部門的通訊聯絡和情況通報。3.4.2滅火組組長:*組員:*職責:發現火情立即利用消防設施、滅火器材進行撲救,初起火源控制并消滅火災,配合專業消防人員進行滅火撲救工作。3.4.3疏散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引導各部位人員有秩序地進行疏散。3.4.4搶救組組長:*組員:*職責:搶救受傷人員并進行救護,配合醫務人員救護受傷人員及護送受傷人員就醫。3.4.5保衛組組長:*組員;* * 職責:事故現場的警戒保衛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維持現場秩序,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3.4.6物資供應組組長:*組員:*職責:對事故現場所需各種器材,工具及其他物品的供應調配。3.4.7搶險組組長:*
14、組員:*職責:事故現場的搶救物資、斷電等搶險工作。3.4.8善后處理組組長:*組員:*職責:事故后的善后處理,現場清理、搶修、恢復工作。4 預警與信息報告4.1安全風險監控各單位按照公司安全風險管理制度的規定,定期開展環境區域、作業流程安全風險辨識、評價與監控工作,同時落實人員值班等各項安全管理規定,完善安全操作規程,預防不安全事件的發生。重點落實工藝和設備設施改造及其它因素變更可能形成新風險的分析辨識,及時分析有關監控信息,做好風險治理和管控。4.1.1 安全生產部負責組織公司重大安全風險的辨識、評價治理監管,監督責任單位做好重大安全風險的治理和管控。4.1.2車間負責安全風險的辨識、治理或
15、管控,發現異常立即進行處置,并向應急指揮部匯報。4.2 預警行動 應急指揮部根據現場狀況,進行以下預警: 發生安全事故時,立即向總指揮報告申請啟動應急預案。 經總指揮許可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并通知各相關部門進入預警狀態。指令各相關部門、車間采取防范措施,并連續跟蹤事態發展。 4.3信息報告與處置4.3.1信息報告與通知(見信息報告流程圖)事故現場人員應急領導小組總指揮應急領導小組事故現場負責人 各類事件發生后,事件發生現場的主要負責人(立即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座機:0-2895857。應急指揮部成員手機24小時開通,可以隨時接受信息報告與通知。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及時向應急總指揮報告,應急
16、總指揮和事件發生現場的主要負責人根據有關法規及時、如實地向地方或上級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報告。 爭取時間,事件信息可先以口頭、電話等快捷的方式報告,但在事件發生1.5小時內應填寫書面事件緊急報告,并隨時報告事件的后續情況。4.3.2事件緊急報告的內容 事件報告單位、事件發生時間、事件發生地區及具體地點事件類別及事件簡要經過;受困、受傷、遇難及其它遇險人員人數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初步估計;影響范圍、程度及發展趨勢初步估計;事件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救助受困、受傷、遇難及其它遇險人員情況及采取的措施;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件搶險、救助和處理的有關請求;報告時間、書面報告方式的報告簽發
17、人、其它報告方式的報告人姓名、職務、聯系電話等個人信息。請求政府協調應急救援力量 公司發生火災事故后,本公司不能實施撲救時,撥打119,請求消防中隊支援。當人員受傷嚴重時,拔打120,請求醫院就近支援。 5 應急響應5.1響應級別本企業對安全生產事故實施三級應急響應。 (1)、級應急響應:適用于一次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安全生產事故,或危及 3 人以上生命安全的安全生產事故,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或社會危害及影響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 (2)、級應急響應:適用于一次造成2人死亡的安全生產事故,或危及 2 人生命安全的安全生產事故緊急狀態,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較大,或公共危害較大的安全生產
18、事故。 (3)、 級應急響應:適用于事故危害有擴大趨勢,可能出現危及 3 人以上生命安全,或可能造成影響公眾安全的安全生產事故緊急或臨界狀態。、級應急響應,事發單位針對事故性質、類型按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啟動相關應急預案,控制事態發展;當難以控制緊急事態時,果斷報請當地應急救援機構實施外部緊急應急救援。 級應急響應,事發單位應立即啟動相應的現場處置方案或專項應急預案; 級以下應急響應由事發單位根據現場控制情況決定應急響應狀態。 5.2 響應程序(l)企業應急響應的過程可分為接警、判斷響應級別、應急啟動、控制及救援行動、擴大應急、應急終止和后期處置等步驟。應針對應急響應分步驟制定應急程序,并
19、按事先制定程序指導各類生產事故應急響應。 (2)各類型生產事故(如火災爆炸、物體打擊等)應按照專項應急預案的要求實施應急處置。在專項預案中應明確應對次生事故的相關內容。當生產事故的事態無法有效控制時,應按照有關程序向上級應急機構請求擴大應急響應。5.3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針對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觸電、機械傷害、高處墜落等,從操作措施、工藝流程、現場處置、事故控制、人員救護、消防、現場恢復等方面啟動應急處置措施。事發單位應按照先控制后消除,嚴防次生、衍生事故發生的要求,迅速展開現場應急救援工作。重視第一時間的發現報警、緊急處置、疏散人員、應急救援。應急救援指揮以現場為主,所有應
20、急隊伍和人員都必須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協同實施搶險和緊急處置行動;成員單位啟動應急預案后,應在安全位置迅速設立現場應急指揮部,判明情況,調集應急隊伍、裝備器材,組織、指揮事故應急搶險。5.4 擴大響應當事故狀態難以控制并進一步擴大,有可能波及更大范圍或造成跨區市嚴重社會影響時,由應急指揮部向政府部門申請啟動更高級別的應急預案。更高級別的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后,本預案各部門按照更高級別的領導小組的要求實施救援。5.5 應急結束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現場應急組織機構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報告請求應急行動終止,經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確認和批準后,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由公
21、司應急領導小組宣布應急結束。經應急處置后,現場應急組織機構在確認事件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件隱患已消除,不存在其它影響應急行動終止的因素;應急行動已完全轉化為社會公共救援; 件的發展狀態必須終止。6 信息發布6.1 新聞發言人 現場對外新聞發言人由應急指揮部指定。6.2 新聞發布原則在新聞發布過程中,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事實求是、客觀公正、內容詳實、及時準確。 6.3 新聞發布形式 新聞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媒體提供新聞稿件等。 7 后期處置7.1善后處置 做好事故后重建、污染物清理與處理等工作,盡快消除事故影響,減少事故損失,盡快恢復秩序。
22、成立善后工作小組,負責協調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與補償、現場清理與污染物處理、事故后果影響消除、生產秩序恢復、搶險過程和應急救援能力評估等事項,對于應急救援期間征用物資和救援費用予以補償和支付。 7.2 保險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按有關規定及時報告公司財務及保險公司等,啟動保險理賠程序。 7.3 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事故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進行總結,主要內容包括:對事故的評估是否準確;應急救援決策是否準確;應急救援資源調配使用是否合理;應急救援行動是否協調;通訊是否暢通;評估本預案的不適之處,提出修訂建議。 應急終止后,安全生產部負責編寫應急總結,在一個月內上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急
23、總結報告至少包括以下內容:事件情況,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波及范圍、損失、人員傷亡情況、事件發生初步原因; 應急處置過程; 處置過程中動用的應急資源; 處置過程遇到的問題、取得的經驗和吸取的教訓; 對預案的修改建議。 安全生產部負責向政府有關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突發事件調查報告。公司應急工作結束后,應急領導小組及事件發生單位應整理好應急記錄、圖片、圖紙等資料、核算應急發生的費用.8 保障措施8.1 通信與信息保障 1) 公司24小時應急值守的話:0-2895857,保證24小時有人值班。 2) 總指揮、副總指揮手機24 小時開通。應急專業組組長確保隨時能夠聯系上。 3) 相關聯系電話見附件
24、一。 4) 外部救援單位聯系電話見附件一。 8.2 應急隊伍保障 1) 加強危險源崗位、運行值班、設備檢維修、生產管理、事故救援專業隊伍建設,通過日常技能培訓和模擬演練等手段提高各類人員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2) 依據事故程度,可及時向消防、安監、醫療急救、環保、供水、供電等部門尋求救援,應與當地消防、醫療等救護組織簽訂救助協議。8.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依據本預案應急處置的需要,建立健全公司應急物資儲備為主和社會救援物資為輔的應急物資供應保障體系,根據公司生產的性質、特點以及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配備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對應急救援器材、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
25、不得挪作他用。完善應急物資儲備的區域聯動機制,做到企業應急物資資源共享、動態管理。有關物資裝備見附件二。 8.4經費保障財務部增加2015年年度預算中的應急事故的保障費用20000元,設為專項費用,由財務經理*負責購買應急救援器具,*配合。應急救援器具由*管理發放,并做臺賬。9 應急預案管理9.1 培訓9.1.1應急預案和應急計劃確立后,按計劃組織公司全體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從而具備完成其應急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每年進行一次應急培訓;新加入的人員及時培訓;9.1.2主要培訓以下內容:應急處置人員的應急工作職責;熟練和正確使用消防器具、防護器具。 業區內安全警示設置、個人的防護措施、用電常識、
26、交通安全常識;危險源的突顯特性辯識;了解掌握事故應急預案的內容。事故報警;事故現場自我防護及監護的措施。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如何展開事故現場的搶險、救援及事故的處置。9.1.3公司應及時進行應急培訓總結,并上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備案,總結內容主要包括: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師資;參加培訓人員;培訓效果;培訓考核記錄等。9.2演練9.2.1演練頻次綜合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的演練每半年演練一次。9.2.2演練的基本要求應急救援演練時,應保證公司的正常運行和應急救援保障能力。參與演練的單位有責任派出人員,提供設備,不得推諉。演練的行動指令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發出。演練的時間和內容按計劃執行。綜合
27、演練的講評由演練總指揮主持。)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對應急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應急分管部門根據修訂意見對預案進行修訂。應急分管部門收集演練的方案、資料、照片、錄像等,應急預案演練所有資料整理后報安全生產部備案。9.2.3演練方案安全生產部負責制定演練方案,包括:演練依據參加演練的單位及其責任內容演練場地的布置通訊及報警訊號聯絡向上級報告情況及向友鄰單位通報情況。進出演練現場的路線各種緊急情況的現場應急處置步驟。急救及醫療。9.2.4演練總結(演練報告)安全生產部負責編制演練總結,總結內容應包括:參加演練的單位、部門、人員和演練的
28、地點;起止時間;演練項目和內容;演練效果;持續改進的建議; 9.2.5演練資料安全生產部負責匯總和保存演練的方案、資料、照片、錄像等,以便查閱。9.3預案評估和修正 預案評估 經演練后進行講評和總結,及時發現事故應急預案集中存在的問題,并從中找到改進的措施。 1) 發現的主要問題; 2) 對演練準備情況的評估; 3) 對預案有關程序、內容的建議和改進意見; 4) 對在訓練、防護器具、搶救設置等方面的意見; 5) 對演練指揮部的意見等。 預案更新修訂 1) 應急救援預案經演練評估后,對演練中存在的問題應及時進行修正、補充、完善,使預案進一步合理化; 2) 應急救援危險目標內的生產工藝、設備等有所
29、變化,應對預案及時進行修正。 3) 應急預案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變更時,應急預案根據相關規定進行修正。4)每3年進行修訂和評審,實現持續改進9.4預案備案應急預案在請相關專家評審通過后,向*總場安監局備案后發布實施。 本預案由公司安全生產部負責制定并解釋。*飼料有限責任公司專項預案爆炸應急預案一、事故風險分析事故類型爆炸稀釋劑、氣體或粉塵濃度超標爆炸序號類別項目備注1受傷部位身體多部位2受傷性質多傷害3起因物鍋爐、壓力容器、可燃性氣體、粉塵4致害物煤、水、蒸汽、一氧化碳、煙5傷害方式火災、爆炸、灼燙、掩埋、坍塌、中毒、吸入有毒氣體6不安全狀態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安全間距不夠設備在
30、非正常狀態下運行 帶“病”運轉、超負荷運轉)7不安全行為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造成安全裝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設備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理錯誤8傷害程度分類輕傷、重傷、死亡9事故嚴重程度分類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10事故易發生的季節1 、取暖鍋爐爆炸事故一般易發生在冬季;生產用鍋爐爆炸事故常年都會發生。 2 、壓力容器爆炸事故常會發生在生產期間。3 、其他的爆炸事故視生產情況不定。二、應急指揮機構成員及小組職責2.1通訊聯絡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與各應急小組及對外有關部門的通訊聯絡和情況通報。2.2滅火組組長:*組員
31、:*職責:發現火情立即利用消防設施、滅火器材進行撲救,初起火源控制并消滅火災,配合專業消防人員進行滅火撲救工作。2.3疏散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引導各部位人員有秩序地進行疏散。2.4搶救組組長:*組員:*職責:搶救受傷人員并進行救護,配合醫務人員救護受傷人員及護送受傷人員就醫。2.5保衛組組長:*組員;* * 職責:事故現場的警戒保衛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維持現場秩序,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2.6物資供應組組長:*組員:*職責:對事故現場所需各種器材,工具及其他物品的供應調配。2.7搶險組組長:*組員:*職責:事故現場的搶救物資、斷電等搶險工作。2.8善后處理組組長:*組員:*職
32、責:事故后的善后處理,現場清理、搶修、恢復工作。三、處置程序 1、報警系統及程序 (l)事故發現人員,應立即高聲呼喊,并向當班領導報告。 (2)接到報警后,所有應急指揮機構成員應立即趕往出事地點,立即啟動應急救援系統,同時電話通話公司應急辦公室。 (3)根據事故類別向公司主管部門及主管領導報告。2、現場報警方式 (1)電話報警:利用值班電話向上級機構及消防部門報警; (2)對講機、手機、人員喊話等手段告知現場人員撤離; (3) 24 小時與相關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為現場值班電話、發現人手機,外部救援電話為 119 ,人員受傷急救電話 120 。 3 報警內容-事故發生時間、類別、地點和相關設施
33、;-聯系人姓名和電話等;-人員傷亡情況等。 4 外部求援方式內部應急預案啟動的同時,由應急總指揮確定是否啟動外部應急報警系統,向已經確定的生產場區外部單位、社會公共救援機構求援。四、處置措施 1、任何員工一旦發現火情,視爆炸火情的嚴重情況進行以下操作: (1)局部輕微著火,不危及人員安全,可以馬上撲滅的立即進行撲滅。 (2)局部著火,可以撲滅但可能蔓延擴大的,在不危及人員安全的情況下,應組織周圍人員參與滅火,防止火勢蔓延擴大,并向現場管理者匯報。 2、現場生產負責人對火勢蔓延擴大,不可能馬上撲滅的按以下方式處理: (1)立即進行人員的緊急疏散,指定安全疏散地點,由安全員清點人數,發現有缺少人員
34、的情況時,現場最高領導或消防隊員立即向公司領導匯報。 (2)撥打消防報警電話“119 ”,通報火場信息:單位名稱、地址、著火地點、著火物資及火勢大小,聯系電話,回答“119”詢問并派人到路口接應消防車。(3)發現有人員受傷,立即送往醫院或撥打救護電話“120”與醫院聯系。 3、根據物質燃燒原理和總結長期救火實踐,可用以下四種方法: (1)窒息滅火法生產現場可采用石棉布,浸濕的棉被、帆布、海草席等不燃或難燃材料覆蓋燃燒物或封閉孔洞;用水蒸汽,惰性氣體或二氧化碳、氮氣沖入燃燒區域內;利用建筑物原有的門、窗以及生產儲運設備上的部件封閉燃燒區,阻止新鮮空氣流入,以降低燃燒區內氧氣含量,窒息燃燒。此外,
35、在萬不得己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采用水淹沒(灌注)的方法撲滅火災。 (2)冷卻滅火法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燃燒物體上,使可燃物質的溫度降低至燃點以下,終止燃燒。在必要的情況下,可用冷卻劑冷卻建筑構件、生產裝置、設備容器等,防止建筑構件變形造成更大損失。 (3)隔離滅火法將燃燒區域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質轉移到安全地點;關閉閥門,阻止氣體、液體流入燃燒區:設法阻攔流散的易燃、可燃氣體;拆除與燃燒區相毗鄰的可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勢蔓延的間距等。 4)抑制滅火法使滅火劑參與燃燒反應過程,使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游離基消失,從而形成穩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離基,便燃燒反應停止,常用的滅火劑有1211、12
36、02、1301滅火劑。 (5)電器、焊接設備火災的撲滅撲滅電器火災時,首先應切斷電源,并使用絕緣性能好的滅火劑,如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等。觸電應急預案一、事故風險分析事故類型觸電備注序號類別項目1受傷部位身體2受傷性質電傷3起因物電氣設備、泵、發動機、動力傳送機構、電動手工具等4致害物電氣設備(母線、配電箱、電氣保護裝置、電阻箱、蓄電池、照明設備等)、電動手工具5傷害方式觸電6不安全狀態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無防護、無防護罩、無安全保險裝置、無報警裝置、無安全標識、無護欄或護欄損壞、電氣未接地、絕緣不良)電氣裝置帶電部分裸露生產場地環境不良7不安全行為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
37、視警告造成安全裝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設備電工作業未按要求穿戴防護手套、安全鞋8傷害程度分類輕傷、重傷、死亡9事故嚴重程度分類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二、應急指揮機構成員及小組職責2.1通訊聯絡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與各應急小組及對外有關部門的通訊聯絡和情況通報。2.2滅火組組長:*組員:*職責:發現火情立即利用消防設施、滅火器材進行撲救,初起火源控制并消滅火災,配合專業消防人員進行滅火撲救工作。2.3疏散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引導各部位人員有秩序地進行疏散。2.4搶救組組長:*組員:*職責:搶救受傷人員并進行救護,配合
38、醫務人員救護受傷人員及護送受傷人員就醫。2.5保衛組組長:*組員;* * 職責:事故現場的警戒保衛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維持現場秩序,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2.6物資供應組組長:*組員:*職責:對事故現場所需各種器材,工具及其他物品的供應調配。2.7搶險組組長:*組員:*職責:事故現場的搶救物資、斷電等搶險工作。2.8善后處理組組長:*組員:*職責:事故后的善后處理,現場清理、搶修、恢復工作。三、處置程序 1、報警系統及程序 (l)事故發現人員,應立即高聲呼喊,并向當班領導報告。 (2)接到報警后,所有應急指揮機構成員應立即趕往出事地點,立即啟動應急救援系統,同時電話通話公司應急辦公室
39、。 (3)根據事故類別向公司主管部門及主管領導報告。2、現場報警方式 (1)電話報警:利用值班電話向上級機構及消防部門報警; (2)對講機、手機、人員喊話等手段告知現場人員撤離; (3) 24 小時與相關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為現場值班電話、發現人手機,外部救援電話為 119 ,人員受傷急救電話 120 。 3 報警內容-事故發生時間、類別、地點和相關設施;-聯系人姓名和電話等;-人員傷亡情況等。 4 外部求援方式內部應急預案啟動的同時,由應急總指揮確定是否啟動外部應急報警系統,向已經確定的生產場區外部單位、社會公共救援機構求援。四、處置措施 1 、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立即使觸電人員脫離電源,脫離
40、電源方法如下: (1)高壓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使觸電者帶電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或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絕緣手套、穿絕緣鞋、并使用絕緣棒等方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觸電者未脫離高壓電源前,現場救護人員不得直接用手觸及傷員。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自身與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保證自己免受電擊。 (2)低壓觸電脫離方法:低壓設備觸電,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刀閘,拔除電源插頭等;或使用絕緣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絕緣繩子等絕緣材料解脫觸電者;也可用絕緣手套或站在絕緣墊上或干木板上,絕緣自己進行救護,使觸電者脫離導電
41、體。 2、發現者應即時向單位領導和供電局調度值班員匯報,明確事故地點、時間、受傷程度和人數;請求調度值班員下達停電指令。 3、根據其受傷程度,決定采取合適的救治方法,同時用電話等快捷方式向當地的 120 搶救中心求救,并派人等侯在交叉路口,指引救護車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爭取醫務人員接替救治。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現場人員應及時組織現場搶救。 4、搶救方法如下: (1)觸電傷員如神志清醒者,應使其就地仰面平躺,嚴密觀察,暫時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動。 (2)觸電傷員如神志不清者,應就地仰面平躺,且確保氣道暢通,并用5秒時間,呼叫傷員或輕拍其肩部,以判斷傷員是否意識喪失,禁止搖動傷員頭部呼叫傷員。 (3
42、)觸電后又摔傷的傷員,應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椎在伸直狀態,不得彎曲;如需搬運,應用硬模板保持仰面平躺,使傷員身體處于平直狀態,避免脊椎受傷。 5、呼吸、心跳情況的判定 (l)觸電傷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秒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呼吸、心跳情況。看一一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聽一一用耳貼近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試一一用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勁動脈有無搏動。 (2)若看、聽、試結果,既無呼吸又無勁動脈搏動,則可判定為呼吸、心跳停止。 (3)心肺復蘇法 a觸電傷員的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中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進行
43、搶救。三項基本措施:通暢氣道;口對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壓(人工循環)。 b通暢氣道:觸電傷員呼吸停止,重要的是應始終確保氣道通暢。如發現傷員口內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并迅速用一個手指或用兩手指交叉從口角處插入,取出異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部。通暢氣道可采用抬頦法。用一只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只手的手指將其下頦骨向上抬起,舌根隨之抬起,氣道即可通暢。嚴禁用枕頭或其他物品墊在傷員頭下。頭部抬高前傾,會加重氣道的阻塞,且使胸外按壓時心臟流向腦部的血流減少,甚至消失。 c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在保持傷員氣道通暢的同時,救護人員用放在傷員額頭上的手指,捏住傷員的鼻翼,在救護
44、人員深吸氣后,與傷員口對口緊合,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先連續大口吹氣兩次,每次1秒至5秒。如兩次吹氣后試測勁動脈仍無搏動,可判斷心跳己經停止,要立即同時進行胸外按壓。觸電傷員如牙關緊閉,可口對鼻進行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吹氣時,要將傷員嘴唇緊閉,防止漏氣。 d胸外按壓:正確的按壓位置是保證胸外按壓效果的重要前提。確定正確按壓位置的步驟如下: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觸電傷員的右側肋弓下緣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處的中點;兩手指并齊,中指放在切跡中點(劍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緊抬食指上緣置于胸骨上。正確的按壓姿勢是達到胸外按壓效果的基本保證。正確的按壓姿勢如下:使觸電傷員仰面躺在平硬
45、的地方,救護人員站立或跪在傷員一側肩旁,兩肩位于傷員胸骨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屈,兩手掌根相疊,手指翹起,不接觸傷員胸壁。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將正常成人胸骨壓陷 3cm一5cm 。按壓必須有效,其標志是按壓過程中可以觸及到勁動脈搏動。操作頻率如下:胸外按壓要以均勻速度進行,每分鐘 80 次左右,每次按壓和放松的時間相等。胸外按壓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同時進行,其節奏為:單人搶救時,每按壓15次后吹氣2次(15:2),反復進行;雙人搶救時,每按壓5次后吹氣2次(15:2),反復進行。 6、搶救過程中的再判定 (1)按壓吹氣1分鐘后(相當于單人搶救時做了4個 15:2 壓吹
46、循環),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秒一7秒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 (2)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5秒時間吹氣1次(即每分鐘12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蘇法搶救。 7、搶救過程中傷員的移動與轉院 (1)心肺復蘇應在現場就地堅持進行,不要為方便而隨意移動傷員,如確實需要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秒。 (2)移動傷員或將傷員送往醫院時,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并在其背部墊以理硬闊木板。移動或送醫院過程中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心肺復蘇法搶救。 (3)應創造條件,用塑料袋裝入砸碎了的冰屑做成帽狀包
47、繞在傷員頭部,露出眼睛,使腦部溫度降低,爭取心腦完全復蘇。8、傷員好轉后的處理(1)如傷員的心跳和呼吸經搶救后均己恢復,可暫停心肺復蘇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復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驟停,應嚴密監護,不能麻痹,要隨時準備再次搶救。 (2)初期恢復后,傷員可能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動,應設法使傷員安靜。 (3)現場搶救用藥:現場觸電搶救,對采用腎上腺素等藥物治療應持慎重態度。如沒有必要的診斷設備和條件及足夠的把握,不得亂用。在醫院內搶救觸電者時,由醫務人員經醫療儀器設備診斷后,根據診斷結果再決定是否采用。火災應急預案一、事故風險分析事故類型觸電備注序號類別項目1受傷部位身體多部位2受傷性質燒傷3起因物鍋爐
48、、壓力容器、可燃性氣體、煤、木材、可燃固體、化學品、其他4致害物煤、電氣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化學品等5傷害方式火災、爆炸、灼燙、中毒、吸入有毒氣體6不安全狀態無防護無安全標識無安全保險裝置無報警裝置電氣未接地電氣絕緣不良防爆裝置不當安全間距不夠通風不良環境溫度、濕度不當貯存方法不安全7不安全行為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造成安全裝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設備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置錯誤8傷害程度分類輕傷、重傷、死亡9事故嚴重程度分類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10事故易發生的季節多發生在春、夏季的生產季節二、應急指揮機構成員及小組職
49、責2.1通訊聯絡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與各應急小組及對外有關部門的通訊聯絡和情況通報。2.2滅火組組長:*組員:*職責:發現火情立即利用消防設施、滅火器材進行撲救,初起火源控制并消滅火災,配合專業消防人員進行滅火撲救工作。2.3疏散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引導各部位人員有秩序地進行疏散。2.4搶救組組長:*組員:*職責:搶救受傷人員并進行救護,配合醫務人員救護受傷人員及護送受傷人員就醫。2.5保衛組組長:*組員;* * 職責:事故現場的警戒保衛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維持現場秩序,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2.6物資供應組組長:*組員:*職責:對事故現場所需各種器材,工具及其他物品
50、的供應調配。2.7搶險組組長:*組員:*職責:事故現場的搶救物資、斷電等搶險工作。2.8善后處理組組長:*組員:*職責:事故后的善后處理,現場清理、搶修、恢復工作。三、處置程序 1、報警系統及程序 (l)事故發現人員,應立即高聲呼喊,并向當班領導報告。 (2)接到報警后,所有應急指揮機構成員應立即趕往出事地點,立即啟動應急救援系統,同時電話通話公司應急辦公室。 (3)根據事故類別向公司主管部門及主管領導報告。2、現場報警方式 (1)電話報警:利用值班電話向上級機構及消防部門報警; (2)對講機、手機、人員喊話等手段告知現場人員撤離; (3) 24 小時與相關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為現場值班電話、
51、發現人手機,外部救援電話為 119 ,人員受傷急救電話 120 。 3 報警內容-事故發生時間、類別、地點和相關設施;-聯系人姓名和電話等;-人員傷亡情況等。 4 外部求援方式內部應急預案啟動的同時,由應急總指揮確定是否啟動外部應急報警系統,向已經確定的生產場區外部單位、社會公共救援機構求援。四、處置措施 1、危化品庫火災處置措施 1)危化品庫等立即停止一切工作,就地展開滅火工作。 2)應急搶險組攜帶滅火器具沖向起火地點,消滅火情。 3)總指揮得到起火報告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 4)應急疏散組開始疏散現場閑散人員,引導人員前往著火點上風口的方向,并要求遠離85米以外。 2、壓力容器火災處置措施
52、 1)員工發現壓力容器起火后,迅速報告總指揮;總指揮下令啟動應急預案。 2)應急搶險組摸清情況后立即展開滅火搶險。搶險人員應迅速關閉閥門,指揮人員撤離危險區域;火勢較猛時,先用推車式滅火器對準罐口將大火撲滅,再用滅火毯對罐口進行覆蓋隔絕空氣。3)當班按應急分工開展應急工作。 4)應急疏散組設立警戒標志,疏散現場人員,并注意引導消防車輛進站滅火。 3、電氣火災處置措施l)當班按應急分工開展應急工作。 2)迅速切斷電源,應急救援組開始滅火搶險。 3)將火源周圍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發更大火災的可燃、助燃物移至安全地帶,直到火情被完全控制。 4)應急疏散組設立警示標識,迅速組織人員撤離危險區域。 5)聯
53、系專業維修人員到對電氣線路進行維修,恢復正常的生產。4、車輛火災處置措施 1)車輛著火時,按應急分工開展應急工作。 2)應急救援組開始滅火搶險。 3)將火源周圍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發更大火災的可燃、助燃物移至安全地帶,直到火情被完全控制。 4)應急疏散組設立警示標識,迅速組織人員撤離危險區域。機械傷害應急預案一、事故風險分析事故類型機械傷害備注序號類別項目1受傷部位腕、腕及手、前臂、掌、指、下肢、小腿、下肢、踝及腳、上肢、上臂、趾2受傷性質挫傷、軋傷、壓傷,割傷、擦傷、刺傷,骨折,撕膠傷,斷傷,沖擊,多傷害3起因物起重機械、動力傳送機構、電動手工具、其他機械4致害物各類機械設備5傷害方式碰撞、接
54、觸6不安全狀態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無防護、無防護罩、無安全保險裝置、無報警裝置、無安全標識)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設計不當,結構不合安全要求、制動裝置有缺欠、安全間距不夠、機械強度不夠)設備失修、保養不當、設備失靈、個人防護用品用具一一防護服、手套、護目鏡及面罩、呼吸器官護具、聽力護具、安全帽、安全帶、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生產(施工)場地環境不良、作業場地雜亂、地面滑、操作工序設計或配置不安全7不安全行為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移動機器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通電或泄漏等忘記關閉設備忽視警告標志、警告信號操作錯誤(指按鈕、閥門、搬手、把柄等的操作)
55、奔跑作業供料或送料速度過快機械超速運轉酒后作業沖壓機作業時,手伸進沖壓模工件緊固不牢用壓縮空氣吹鐵屑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設備臨時使用不牢固的設施使用無安全裝置的設備用手清除鐵屑不用夾具固定、用手拿工件進行機加工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掃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為在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用具的作業或場合中,忽視其使用不安全裝束品在有旋轉零部件的設備旁作業穿過肥大服裝操縱帶有旋轉零部件的設備時戴手套8傷害程度分類輕傷、重傷、死亡9事故嚴重程度分類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10事故易發生的季節機械傷害多發生在生產季節二、應急指揮機構成
56、員及小組職責2.1通訊聯絡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與各應急小組及對外有關部門的通訊聯絡和情況通報。2.2滅火組組長:*組員:*職責:發現火情立即利用消防設施、滅火器材進行撲救,初起火源控制并消滅火災,配合專業消防人員進行滅火撲救工作。2.3疏散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引導各部位人員有秩序地進行疏散。2.4搶救組組長:*組員:*職責:搶救受傷人員并進行救護,配合醫務人員救護受傷人員及護送受傷人員就醫。2.5保衛組組長:*組員;* * 職責:事故現場的警戒保衛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維持現場秩序,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2.6物資供應組組長:*組員:*職責:對事故現場所需各種器材,工具
57、及其他物品的供應調配。2.7搶險組組長:*組員:*職責:事故現場的搶救物資、斷電等搶險工作。2.8善后處理組組長:*組員:*職責:事故后的善后處理,現場清理、搶修、恢復工作。三、處置程序 1、報警系統及程序 (l)事故發現人員,應立即高聲呼喊,并向當班領導報告。 (2)接到報警后,所有應急指揮機構成員應立即趕往出事地點,立即啟動應急救援系統,同時電話通話公司應急辦公室。 (3)根據事故類別向公司主管部門及主管領導報告。2、現場報警方式 (1)電話報警:利用值班電話向上級機構及消防部門報警; (2)對講機、手機、人員喊話等手段告知現場人員撤離; (3) 24 小時與相關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為現場
58、值班電話、發現人手機,外部救援電話為 119 ,人員受傷急救電話 120 。 3 報警內容-事故發生時間、類別、地點和相關設施;-聯系人姓名和電話等;-人員傷亡情況等。 4 外部求援方式內部應急預案啟動的同時,由應急總指揮確定是否啟動外部應急報警系統,向已經確定的生產場區外部單位、社會公共救援機構求援。四、處置措施1 機械傷害故應急處置步驟 1)發生各種機械傷害時,應先切斷電源,再根據傷害部位和傷害性質進行處理。 2)根據現場人員被傷害的程度,一邊通知急救醫院,一邊對輕傷人員進行現場救護。 3)對重傷者不明傷害部位和傷害程度的,不要盲目進行搶救,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傷害。2 機械傷害引起人員傷亡的
59、處置 1)迅速確定事故發生的準確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圍、設備損壞的程度、人員傷亡等情況,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置。 2)劃出事故特定區域,非救援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特定區域。迅速核實設備作業人數,如有人員被壓在倒塌的設備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壓住傷者的桿件,將傷員移出。 3)搶救受傷人員時幾種情況的處理:如確認人員已死亡,立即保護現場。如發生人員休克、骨折及大量失血: a)立即聯系 120 急救車或距現場最近的醫院,并說明傷情。為取得最佳搶救效果,還可根據傷情送往專科醫院。 b)腦顱外傷:必須維持呼吸暢通。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
60、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如有凹陷骨折、嚴重顱底骨折及嚴重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醫院治療。 c)骨折:不能盲目搬運,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為: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等,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鍵側下肢縛在在一起。 d)斷手、斷指:首先應止血。一般斷手、斷指時因動脈血管被割斷,流血速度快,出血量多,如果不馬上止血,不久就會暈倒,即“休克”。其次包扎傷口,如果傷口很干凈,就用一些消過毒的紗布包扎好,止住傷口處的滲血。
61、如果傷口很臟,就要用生理鹽水沖洗一下,手邊有雙氧水沖洗就更好了,如果都沒有,就暫時用干凈的自來水將傷口上的泥土沖凈,然后再包扎好。第三應想方設法找到斷手、斷指,妥善保存好。斷手或手指的保存,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干凈,然后用一塊干凈的紗布包住可裝在一個干凈的塑料袋里,最后把它放在裝有冰塊的筒里。盡快將病人和斷手或斷指一塊送入有條件的醫院里進行治療。千萬不能用酒精或福爾馬林等各種消毒劑、消毒液來泡斷手、斷指,因為它們很快就會使剛斷掉的手或手指壞死。總之,在事故剛發生的時候,一定要一邊呼救、一邊處理,頭腦要冷靜,并以最快的速度將病人送往醫院,以便讓醫生盡可能地施行再植手術,減少傷者殘廢的機會。 e)
62、創傷性出血: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止血處理措施為: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失用生理敖水沖洗傷口,涂上紅藥水,然后蓋上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間應墊上消毒棉紗。每隔25一4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 0.5一 1分鐘。 4)一般性傷情送往醫院檢查,防止破傷風。 5)使用現場值班車選擇最近路線及時將傷者送往就近醫院
63、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情況。如沒有值班車,應盡快撥打“ 120 ,并使用擔架將傷員抬至救護車容易停靠地點,等待過程中同樣需要密切注意傷者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情況。*飼料有限責任公司現場處置方案庫房、電器、壓力容器等火災現場處置方案一、事故風險分析事故類型火災備注序號類別項目1受傷部位身體多部位2受傷性質燒傷3起因物鍋爐、壓力容器、可燃性氣體、化學品、其他4致害物電氣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化學品5傷害方式火災、爆炸、灼燙、中毒、吸入有毒氣體6不安全狀態無防護無安全標識無安全保險裝置無報警裝置電氣未接地電氣絕緣不良防爆裝置不當安全距離不夠通風不良環
64、境溫度、濕度不當貯存方法不安全7不安全行為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造成安全裝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設備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理錯誤8傷害程度分類輕傷、重傷、死亡9事故嚴重程度分類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10事故易發生的季節發生在生產時間,車間各生產設備二、應急工作職責2.1通訊聯絡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與各應急小組及對外有關部門的通訊聯絡和情況通報。2.2滅火組組長:*組員:*職責:發現火情立即利用消防設施、滅火器材進行撲救,初起火源控制并消滅火災,配合專業消防人員進行滅火撲救工作。2.3疏散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
65、引導各部位人員有秩序地進行疏散。2.4搶救組組長:*組員:*職責:搶救受傷人員并進行救護,配合醫務人員救護受傷人員及護送受傷人員就醫。2.5保衛組組長:*組員;* * 職責:事故現場的警戒保衛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維持現場秩序,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2.6物資供應組組長:*組員:*職責:對事故現場所需各種器材,工具及其他物品的供應調配。2.7搶險組組長:*組員:*職責:事故現場的搶救物資、斷電等搶險工作。2.8善后處理組組長:*組員:*職責:事故后的善后處理,現場清理、搶修、恢復工作。三、應急處置 1、防靜電、防雷擊火災預防措施 1)防爆區域電氣設備全部采用防爆型,且防爆等級符合要求。
66、 2)易燃易爆場所不得使用易產生火花和靜電的工具。 3)危化品存放區域動火時必須嚴格按動火手續辦理動火證,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4)加強危化品庫內、外明火源的管理。 5)防雷、防靜電設施應定期檢查、檢測,確保完好可靠。 6)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強管理。 7)易燃易爆場所張貼安全警示標志。 8)危化品裝卸中,嚴禁危及安全的操作。 9)確保作業現場通風,降低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體的可能性。 2、危化品泄漏的預防措施 1)保證泄漏預防設施和檢測設備的投入。 2)按照設備報廢標準,及時報廢有關設備。 3)在設計時就應依據適當的設計標準,采取可靠的措施。 4)采用合理的工藝技術,正確
67、選擇材料材質、結構、連接方式、密封裝置和相應的保護措施。5)把好采購、招標關,確保設備設施的質量。6)新設備設施投入使用前要嚴格按照規程做好相關的試驗,嚴防有隱患的設備設施投入生產。7)正確使用與維護設備,要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嚴格執行設備維護保養制度,認真做好潤滑、緊固、防腐、巡檢等工作,做到完好正常使用。 8)儲罐設置齊全可靠的呼吸閥、高液位報警器等安全設施,防止因液位超高,壓力超標,發生泄露、火災、爆炸等事故。 9)對安全防護設施要進行維護,保證靈敏可靠。 3、電氣火災預防措施 1)定期檢查電氣設備及電氣線路,保證絕緣性能的完好; 2)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加強對員工正確使用
68、電氣設備安全意識的培訓,使員工掌握良好的安全技能; 4)用電設備專人管理,人員持證上崗。 4、危化品庫火災處置措施 1)危化品庫等立即停止一切工作,就地展開滅火工作。 2)應急搶險組攜帶滅火器、滅火毯沖向起火地點,消滅火情。 3)總指揮得到起火報告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 4)應急疏散組開始疏散現場閑散人員,引導人員前往著火點上風口的方向,并要求遠離85米以外。5、壓力容器火災處置措施1)員工發現壓力容器起火后,迅速報告總指揮;總指揮下令啟動應急預案。2)應急搶險組摸清情況后立即展開滅火搶險。搶險人員應迅速關閉閥門,指揮人員撤離危險區域;火勢較猛時,先用推車式滅火器對準罐口將大火撲滅,再用滅火毯
69、對罐口進行覆蓋隔絕空氣。3)當班按應急分工開展應急工作。4)應急疏散組設立警戒標志,疏散現場人員,并注意引導消防車輛進站滅火。6、電氣火災處置措施1)當班按應急分工開展應急工作。2)迅速切斷電源,應急搶險組開始滅火搶險。3)將火源周圍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發更大火災的可燃、助燃物移至安全地帶,直到火情被完全控制。4)應急省援組設立警示標識,迅速組織人員撤離危險區域。5)聯系專業維修人員到對電氣線路進行維修,恢復正常的生產。7、車輛火災處置措施 l)車輛著火時,按應急分工開展應急工作。 2)應急搶險組開始滅火搶險。 3)將火源周圍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發更大火災的可燃、助燃物移至安全地帶,直到火情被完全
70、控制。 4)應急疏散組設立警示標識,迅速組織人員撤離危險區域。提示: l)在可能的情況下,將著火車輛駛離到公司外處理。 2)車輛出現冒煙時,不可在公司內打開機器蓋。應推出公司外進行處理。四、注意事項 a、救援時必須佩戴防毒面具及手套等防護用品。 b、電氣著火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油、溶劑著火使用用干粉滅火器滅火。 C、發現人員第一時間應向當班班長報警。報警要講清楚:事故發生的現狀、事故現場的環境條件、預計將受威脅的區域、己采取和準備采取的防治措施等。 d、火災發生后必須以人的生命安全為第一,首先自己要防護到位。可以用毛巾用水打濕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煙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救出其它傷員。 e
71、 、專業救援必用的設備和設施,如:輸水裝置、應急照明、醫用急救箱、千斤頂等。上述物資設備,必須設專人保管,定時檢查維護。 f、應急救援結束后事故情況上報,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相關事故救援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g、火災發生后首先要切斷電源,關閉閥門。火災現場還存有危險物品時,做好人員的隔離工作;污染物處理做到不造成二次污染。附件一 公司應急救援單位聯系電話表1、內部應急聯絡通訊表姓名職務電話備注*總指揮*副總指揮*通訊聯絡組組長*滅火組組長*疏散組組長*搶救組組長*保衛組組長*物資供應組組長*搶險組組長*善后處理組組長2、外部應急聯絡通訊表單位電話消防119公安110醫療急救
72、120*總場安監局*市安監局*市應急辦附件二:公司應急救援器材及設備各稱公司應急救援器材及設備名稱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存放地點數量1頭盔庫房2安全帶庫房3防護手套庫房4防護服庫房5夾板庫房6電話辦公室7對講機值班室8鐵鍬車間9消防斧車間10應急藥箱車間311滅火器配電間、辦公室、生產車間4612應急車輛廠區1附件三:區域位置圖附件四:工藝流程及工藝簡介原料料倉粉碎斗制粉配料制粒打包出庫冷卻破碎分解打包制粒分解打包工藝簡介:1、原料清理工序:清理原料中的雜質,如麻袋片、繩頭、金屬等。主要設備初清篩、磁選器。2、粉碎工序:使物料的尺寸變小,粉碎后飼料顆粒的表面積增大以利于畜禽消化吸收,也利于后續工序的
73、加工。3、配料工序:按照配方要求,采用特定的配料裝置,對各種原料進行投料并計量的過程。一般采用電子稱配量。4、混合工序:將各種物料組分攪拌混合使其互相摻和均勻分布,混合過程油脂通過泵添加,添加劑、輔料通過人工添加。5、調質:對飼料進行熱濕處理,使其淀粉糊化,蛋白質變性,物料軟化,以利于提高制料效率。6、制粒:利用熱能、水分、壓力將細碎的飼料制成顆粒料。7、冷卻:將制粒后的顆粒飼料冷卻到比室溫略高的溫度,水分達到國家標準所要求的安全水分以下,增加顆粒硬度,防止霉變,便于運輸和貯存。8、分級篩工序:通過分級提取合格的產品,把不合格的小顆粒或粉末篩選出來重新制粒,并把幾何尺寸大于合格產品的顆粒重新回到破碎機中破碎。9、膨脹工序:將粉狀飼料原料,通過一次連續的混合、調質、升溫、增壓、擠出模孔、驟然降壓等過程,制成蓬松多孔的顆粒飼料。膨脹器的出料口開度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節,可以生產不通膨化率的膨脹料。10、包裝、縫口工序:將飼料產品稱重、裝袋、縫口、貼標簽和運送至成品庫。附件五:應急預案培訓記錄附件六:應急預案演練記錄應急預案培訓記錄表培訓名稱培訓地點培訓日期培訓講師考核方式培訓內容陳述:培訓人員:評價結果: 評價人:記錄人:應急預案演練記錄演練類別演練時間總指揮參演人員演練記錄存在問題改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