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23頁).doc

  • 資源ID:560349       資源大小:49.54KB        全文頁數:2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23頁).doc

1、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二一年一月八日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目 錄1總則1.1 預案目的1.2 編制依據1.3 適用范圍1.4 工作原則2組織體系及職責2.1 抗震救災指揮小組組成及主要職責2.2 指揮小組指揮長、副指揮長和成員的主要職責2,3 指揮小組辦公室組成及主要職責2.4 地震災區現場工作組成員及主要職責2.5 指揮小組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2.6 地震應急協調組織體系框架3 預警和防御機制3.1 地震預警級別3.2 震害防御機制4 應急響應4.1 等級標準和響應級別4.2 分級響應4.3 應急通訊4.4 信息報送與新聞發布4.5 應急處置4. 6 應急結束5 后

2、勤處置6 保障措施6.1 通信與信息保障6.2 應急裝備保障6.3 應急隊伍保障6.4 技術儲備與保障6.5 宣傳培訓和演習6.6 監督檢查7 附則7.1 名詞術語7.2 預案管理與更新7.3 溝通與協作7.4 獎勵與責任7.5 制定與解釋部門7.6 預案生效時間8 附錄8.1 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地震應急協調組織體系框架示意圖1 總則1.1預案目的為全面做好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輕地震對人民生命財產、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損失,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預案。1.2編制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設系統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貴州省地震應急預案。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

3、于貴州省行政區域。1.4工作原則1.4.1統一領導地震災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在當地人民政府的統一指揮下,快速高效地完成各項應急準備和處置工作,上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情況及時給予協調指導、技術支持或組織力量全力支援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1.4.2 以人為本地震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震害直接危及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的地震應急工作必須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降低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盡快恢復市政公用設施的功能,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1.4.3 條塊結合 屬地為主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與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

4、有關部門密切協作,積極開展地震應急工作。2 組織體系及職責2.1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抗震救災應急指揮小組成員及主要職責 組成指揮長:廳長副指揮長:各分管廳領導 成 員:廳辦公室主任勘察設計處處長(抗震辦主任)計劃財務處處長城市建設處處長建筑業管理處處長村鎮建設處處長住房保障處處長城鄉規劃處處長房地產市場監管處處長風景處處長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抗震救災應急指揮小組成員出差在外或有其他特殊情況時,由所在處室按職務排序遞補。應急指揮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地震災區現場工作組。 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抗震救災應急指揮小組主要職責根據省政府(或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示, 依據臨震預報或實際發生的震情、災情:(1)研究決定

5、是否啟動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及應急響應等級;(2)研究決定各項搶險救災事宜,領導和協調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應急工作;(3)按照相應級別地震應急響應的要求,決定是否派出地震災區現場工作組,會同地震災區人民政府組織、指導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工程的搶險搶修,協同有關部門開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震害調查和評估;(4)負責聯系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工程搶險組,和有關部門共同組織災區道路、市政設施、電力等工程搶險工作;(5)按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派員參加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6)根據震情和災情,向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提出應急措施建議并完成省政府(或省抗震救災指

6、揮部)交辦的有關工作;(7)組織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有關單位對受災地區進行技術支持或支援;(8)研究決定其他有關事項。2.2 應急指揮小組指揮長、副指揮長和成員的主要職責應急指揮小組指揮長、副指揮長負責參加省政府(或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傳達省政府(或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示;主持指揮小組會議,部署并指揮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工作;帶領地震現場工作組赴地震災區組織指導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抗震救災;參加省政府赴災區的慰問團或工作組。應急指揮小組成員負責完成本預案賦予本處室的工作職責和指揮小組交辦的各項任務,保證應急指揮小組全面完成抗震救災任務。2.3 應急指揮小組辦公室組成及主要職責 應急

7、指揮小組辦公室設在廳抗震辦公室,主任由廳抗震辦公室主任擔任,副主任由廳辦公室副主任擔任,成員由指揮小組成員單位的聯絡人組成。 應急指揮小組辦公室主要職責(1)隨時接受省政府(或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示,并及時向指揮小組匯報;(2)及時了解災區情況,向指揮小組提出應急工作建議意見;(3)向省政府(或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本系統抗震救災情況,保證指揮小組領導及時參加省政府(或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4)協調指揮小組成員單位和地方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地震應急工作,組織落實指揮小組各項指示;(5)負責安排晝夜抗震值班;(6)負責審查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有關抗震防災、救災的新聞報道稿件,并組織編輯住房和城

8、鄉建設系統抗震防災、救災簡報。 2.4 地震災區現場工作組組成及主要職責2.4.1 組成組長:分管抗震工作的廳領導副組長:抗震辦公室副主任成員:城市建設處副處長,村鎮建設處副處長,城鄉規劃處副處長,住房保障處副處長,房地產市場監管處副處長,建筑業管理處副處長,風景管理處副處長,有關工程抗震專家。2.4.2 地震災區現場工作組主要職責(1)在省地震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指導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對災區受損的供排水、燃氣、熱力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進行搶險修復,盡快恢復城鎮基礎設施功能; (2)對本系統處在地震災區的次生災害源點組織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對已發生次生災害的源點組織進行搶

9、險修復,防止次生災害擴展蔓延; (3)指導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對地震災區房屋建筑進行震時應急評價和工程搶險,并協助地震部門進行震害評估。 2.5 指揮小組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2.5.1 勘察設計處(抗震辦公室)(1)根據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和廳抗震救災應急指揮小組的要求,派員參加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2)負責起草抗震防災、救災工作的有關技術性文件,對廳地震應急工作提出技術性建議;(3)根據指揮小組的指示,負責組織工程抗震專家和有關人員參加地震災區現場工作組赴災區指導工程抗震工作;(4)指導地震災區(或臨震區)的勘察設計力量開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工程的震時應急評價、工程搶險和震害調查

10、等工作;(5)指導地方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嚴重違反建設程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造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在地震中倒塌或嚴重破壞的工程質量責任事故進行調查和處理;(6)根據指揮小組的指示,負責組織勘察設計力量對災區(或臨震區)進行對口技術支持或支援。2.5.2 辦公室(1)負責應急期間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機關通訊系統的維護,保證信息暢通;(2)負責安排廳指揮小組辦公地點并通知指揮小組成員參加指揮小組會議;(3)根據指揮小組的指示,負責協調指揮小組成員單位的應急工作,組織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對地震災區進行人力、物力支援;(4)負責應急狀態下,廳機關的機要保密工作;2.5.3 計劃財務處(1)負責地震

11、災區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震害損失的匯總上報和救災資金的申請工作;(2)負責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防災、救災資金的應急撥款工作。2.5.4 城市建設處負責指導災區(或臨震區)城建系統開展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應急檢修、應急加固、搶險、排險、快速修復工作;負責收集、核實地方上報的災區城市基礎設施震害情況;根據指揮小組的指示,組織城建力量對災區(或臨震區)進行對口技術支援。 2.5.5 村鎮建設處負責指導災區(或臨震區)村鎮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開展村鎮房屋建筑和公用基礎設施的應急檢修、應急加固、搶險、排險工作;負責收集、核實地方上報的災區村鎮建設震害情況;根據指揮小組的指示,組織力量對災區(或臨震區)進

12、行對口技術支援。2.5.6 城鄉規劃處調查總結城市、村鎮規劃方面的抗震防災經驗教訓;根據指揮小組指示,組織規劃力量對災區(或臨震區)進行對口技術支援。2.5.7 房地產市場監管處指導災區(或臨震區)房地產系統開展房屋的應急檢修、應急加固、加強維護和應急處置措施、減輕次生災害等工作;負責收集、核實地方上報的災區房屋建筑的震害情況;根據指揮小組的指示,組織房地產管理系統對災區(或臨震區)進行對口技術支援。 2.5.8 建筑業管理處負責指導災區(或臨震區)的地方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施工力量開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搶險、排險、應急檢修、應急加固,臨時建筑搭建等工作;根據指揮小組的指示,組織力量對

13、災區(或臨震區)進行對口技術支援。2.5.9 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指導災區(或臨震區)風景名勝區系統開展風景名勝區的應急管理、加強維護和應急處置措施、減輕次生災害等工作;負責收集、核實地方上報的風景名勝區的震害情況;根據指揮小組的指示,組織風景名勝區管理系統對災區(或臨震區)進行對口技術支援。 2.5.10 住房保障處負責指導災區保障性住房的應急搶險和加固,承辦災后保障性住房的重建計劃和資金安排。2.6 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地震應急協調組織體系框架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地震應急協調組織體系框架示意圖見附錄8.13 預警和防御機制3.1 地震預警級別根據貴州省地震局發布的地震信息,地震預警級別分別按照地震的緊

14、迫程度分為三級: 地震中期預報 即地震重點危險區劃分指對未來1年或稍長時間內可能發生5.0級以上地震的區域作出的劃分。3.1.2 地震短期預報指對3個月內將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3.1.3 臨震預報指對10日內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作出的預報。3.2 震害防御機制省內發生地震災害或省政府發出地震預報后,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根據貴州省地震應急預案要求啟動本預案,全面展開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工作。各市(州、地)、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貴州省地震應急預案和本預案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做到機構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得力。尤其要加強工程搶險隊伍的建設,配

15、備必要的搶險設備和物資,平時應做好訓練和技術裝備準備,明確工程搶險所需設備和物資的數量及分布情況、存放地點等,建立應急設備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的數據庫,并建立相應管理制度,保證在地震發生后,能夠迅速開展抗震救災工作。4 應急響應4.1 等級標準和響應級別 地震等級標準根據貴州省地震應急預案,地震災害分為四個等級:一般地震災害:指發生在我省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的4.7-5.0級地震,發生在我省人口較密集地區5.0-6.0級地震。較大地震災害:指發生在我省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的5.0-6.0級地震,發生在我省人口較密集地區6.0-6.5級地震

16、。重大地震災害:指發生在我省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6.0-6.5級地震,發生在我省人口較密集地區6.0-7.0級地震。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指發生在我省人口較密集地區造成人員傷亡300人以上,直接經濟損失超過我省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的大于6.5級地震,發生在我省人口較密集地區7.0級以上地震。 地震響應級別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破壞性地震應急響應按照地震災害等級標準劃分為、四個級別。地震災害等級響應級別特別重大地震災害重大地震災害較大地震災害一般地震災害4.2 分級響應 級響應-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應急響應.1 接到省抗震救災指揮部關于省內發生特別重大地震災害通知后,立即啟動

17、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級響應。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地震應急指揮小組開始工作,并根據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立即召開指揮小組緊急會議,傳達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指示,通報震情、災情,討論制定科學的搶險救災方案,部署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地震應急工作,同時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報告地震震情和災情。 .2 指揮小組辦公室立即與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聯系,迅速了解震情災情和救災情況;指揮小組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分工,補充、核實有關災情和救災情況;指揮小組辦公室收集匯總后向指揮小組報告。同時,及時向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匯報。.3 立即抽調必要的人員、車輛和設備,組成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地震災區現場工作組,迅即奔赴地震災區,在省地震現

18、場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組織、指導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對災區受損的供排水、燃氣、熱力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進行搶險修復,盡快恢復城鎮基礎設施功能,對災區房屋建筑進行震時應急評價和工程搶險;對本系統處在地震災區的次生災害源點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對已發生次生災害的源點進行搶險修復,防止次生災害擴展蔓延;指導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協助地震部門進行震害評估。 .4 組織晝夜抗震值班,隨時準備接受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和建設部抗震救災指揮部指示、收集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匯報,并與省廳地震災區現場工作組保持聯系,隨時掌握震情、災情和搶險救災情況,隨時準備組織增援。 .5 按照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要求,

19、派員參加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同時,指揮長(或副指揮長)隨時準備參加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組織的赴地震災區工作組或慰問團等活動。 、級響應-重大、較大地震災害應急響應.1 接到省抗震救災指揮部關于省內發生重大、較大地震災害通知后,啟動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級響應。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地震應急指揮小組開始工作,并根據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立即召開指揮小組緊急會議,傳達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指示,通報震情、災情,討論制定科學的搶險救災方案,部署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地震應急工作。.2 指揮小組辦公室立即建立與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聯系,了解有關災情和救災情況;指揮小組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分工,補充、核實有關災情

20、和救災情況;指揮小組辦公室負責收集匯總,及時向指揮小組報告。同時向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匯報。.3 組織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地震災區現場工作組,盡快奔赴地震災區,在省地震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組織、指導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對災區受損的供排水、燃氣、熱力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進行搶險修復,盡快恢復城鎮基礎設施功能,對災區房屋建筑進行震時應急評價和工程搶險;對本系統處在地震災區的次生災害源點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對已發生次生災害的源點進行搶險修復,防止次生災害擴展蔓延;協助地震部門進行震害評估。.4 組織晝夜抗震值班,隨時準備接受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指示、收集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匯報,并與地震災區

21、現場工作組保持聯系,隨時掌握震情、災情和搶險救災情況,隨時準備組織增援。.5 按照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要求,派員參加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同時,指揮長(或副指揮長)隨時準備參加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組織的赴地震災區工作組或慰問團等活動。 4.2.3 級響應-一般地震災害應急響應接到省政府關于省內發生一般地震災害通知后,啟動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級響應。指揮小組辦公室組織晝夜抗震值班,建立與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聯系,隨時聽取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匯報,掌握震情、災情和救災情況,及時上報省政府。必要時及時抽調人員奔赴災區進行搶險救災和對口支援。同時,協助地震部門進行震害評估,4.3 應急通訊指揮小

22、組與上、下級抗震救災部門應急通訊的主要方式是電話、傳真和計算機網絡,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救災需要,配備必要的無線對講機等通訊設備。指揮小組辦公室應掌握指揮長、副指揮長、指揮小組成員、上下級抗震指揮部辦公室以及有關單位的聯系方式,包括:辦公室電話、家庭電話、手機、傳真、電子信箱等。4.4 信息報送與新聞發布 信息報送地震發生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地震震情災情信息的收集、匯總,統一報送指揮小組辦公室。力求快速、準確、詳盡。地震震情災情信息報送的內容包括:地震的基本情況(時間、地點、震級,地震烈度);人員傷亡情況;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破壞情況;工程搶排險情況;必要時,可配以圖片、

23、錄象等。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地震震情、災情信息報送的工作預案,明確地震震情、災情信息報送的具體負責單位,并按規定配備必要的資料收集、整理、報送的裝備和人員,確保準確、快捷、全面地報送地震震情災情信息。 新聞發布新聞發布要堅持實事求是、適度把握、及時全面的原則,按貴州省突發公共事件新聞發布應急預案執行。4.5 應急處置 工程檢查與搶險搶修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迅速組織力量對重要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和重要房屋建筑進行檢查,發現險情要立即制定應急恢復技術方案、措施,實施搶險、排險、搶修,設法恢復其使用功能,避免災害的進一步發生和擴大。 震害調查與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和房屋的抗震鑒定破

24、壞性地震發生后,根據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指示或應地震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求,省廳應積極組織、指導有關技術力量對災區受損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和房屋建筑進行震害調查和震時應急評價,確定處理方案。條件允許時,應做進一步的檢測和安全鑒定。 簡易住房建設破壞性地震發生后,指揮小組有關成員單位負責指導災民簡易住房搭建的技術指導工作,包括:選擇安全適用的場地;因地制宜地制定災民簡易住房建設的方案及技術措施;組織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為災民簡易住房建設提供技術指導。 恢復重建計劃地震應急后期,省廳著手組織有關部門調查災區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和房屋建筑受損情況并制定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計劃,其內容包括: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和房屋建筑

25、災情概況;恢復重建方針和原則;恢復重建規劃方案,恢復重建技術管理要求;恢復重建規劃方案的實施步驟及對策;恢復重建資金安排等。4. 6 應急結束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宣布破壞性地震應急期結束后,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破壞性地震應急期隨之結束。5 后期處置地震應急工作結束后,地震災區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總結應急工作并提出改進意見,匯總上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同時要按抗震防災規劃要求制定恢復重建計劃,組織勘察設計單位嚴格按照工程建設標準進行抗震設計、抗震鑒定和抗震加固。對嚴重違反建設程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造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在地震中倒塌或嚴重破壞的工程質量事故進行調查和處理。省廳組織科研、

26、設計單位赴地震災區,對各類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破壞機理進行科學考察和分析研究,形成考察報告。為進一步提高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抗震能力,為制定、修訂工程建設標準提供科學依據。6 保障措施6.1 通信與信息保障廳辦公室平時應對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電話、傳真與省政府信息中心的連接進行認真維護,指揮小組指揮長、副指揮長、成員、及指揮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在應急期間必須保證計算機和手機處于開機狀態,保障地震應急期間通訊與信息傳送渠道暢通。各地城建檔案館應進一步完善城建檔案資料的管理,同時提高快速查詢、調送檔案、資料的能力;重要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應有備份檔案。城市水源和供排水系統、重要

27、房屋建筑、城市燃氣供熱、住宅區的物業、重要風景名勝區、公共交通、城市道橋等管理部門要管理好本單位工程設施的相關資料。6.2 應急裝備保障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結合當地日常工作、事故防范和抗震、抗風、抗洪等防災需要,統籌制定緊急情況下的工程搶險設備、物資的配備、儲備和調配方案,納入數據庫,并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備案。6.3 應急隊伍保障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好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抗震救災基本隊伍,并納入數據庫,同時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備案。工程搶險力量主要由施工、檢修、物業人員組成,擔負工程設施搶險和安全保障工作;抗震鑒定力量主要由從事科研、設計、質監等工作的技術專家組成,擔負工程設施抗震

28、鑒定、研究應急對策的任務;應急管理力量主要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各級管理干部組成,擔負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抗震救災工作的組織管理任務。6.4 技術儲備與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要組織引導、鼓勵相關科研、設計單位開展工程抗震研究,為提高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和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的抗震防災能力提供科學依據。各地的房屋安全鑒定機構和城市道橋管理部門應該制定安全鑒定支援預案,配備必要的鑒定設備,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安全鑒定水平。6.5 宣傳培訓和演習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本著積極、穩妥、適度的原則,針對當地實際,有計劃地開展抗震救災知識的宣傳,提高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廣大干部群眾對抗震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以

29、及地震應急反應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我廳加強對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抗震設防工作的指導,城市水源和供水系統、重要房屋建筑、燃氣供熱、重要風景名勝區、公共交通、道橋和住宅區的物業管理等部門要加強管理,并結合城市供水系統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城市供氣系統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城市橋梁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等應急預案的相關要求,定期組織演練。6.6 監督檢查我廳將定期或不定期對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單位的地震應急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并接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督檢查。7 附則7.1 名詞術語市政公用基礎設施:供水、排水、燃氣、熱力、垃圾和污水處理、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重要房屋建筑: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

30、008)中所列的甲、乙類建筑,指揮機關、學校、科研基地、金融中心的建筑等。7.2 預案管理與更新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抗震辦公室負責本預案的管理與更新。當本預案的依據做出修訂時,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抗震辦公室應于3個月內提出對本預案的修改意見,并按規定程序上報審批,每次地震應急工作結束后,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抗震辦公室應總結應急工作經驗教訓,征集有關單位對本預案的改進意見,必要時對本預案進行修訂。7.3 溝通與協作指揮小組在應急期內要加強與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含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抗震救災指揮部、貴州省地震局、民政廳等相關部門、單位的溝通與協作,共同做好地震應急工作。7.4 獎勵與責任地震應

31、急工作結束后,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對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在地震應急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對玩忽職守、不聽從指揮、不認真負責或者臨陣脫逃、擅離職守并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任者依法追究責任。7.5 制定與解釋部門本預案的制定與解釋部門為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7.6 預案生效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8 附錄8.1 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地震應急協調組織體系框架示意圖 8.1 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地震應急協調組織體系框架示意圖省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省級有關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抗震救災應急指揮小組指揮小組辦公室地震災區現場工作組住房保障處辦公室設計處(抗震辦)風景處村鎮處計財處建筑業管理處房地產市場監管處城市建設處城鄉規劃處各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應急指揮機構


注意事項

本文(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23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井冈山市| 栾川县| 抚远县| 嘉善县| 聂荣县| 乐平市| 德江县| 广宗县| 阿合奇县| 肥西县| 宁德市| 青岛市| 新绛县| 砀山县| 扎兰屯市| 德惠市| 阜城县| 永清县| 平凉市| 南华县| 龙里县| 洪江市| 福鼎市| 甘德县| 梓潼县| 新野县| 孝义市| 寻甸| 嵊州市| 剑川县| 浦东新区| 台中县| 苍溪县| 汉沽区| 建水县| 郎溪县| 阿瓦提县| 三台县| 云林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