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礦業公司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38頁).doc

  • 資源ID:560364       資源大小:54.54KB        全文頁數:3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礦業公司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38頁).doc

1、 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二0一四年一月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一、瓦斯、煤塵爆炸事故作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1、班組應急組織和職責 1.1班組應急組織 (1)應急小組 組 長:班長 副組長:副班長 成 員:當班上崗人員 (2)職責: 全面負責本班現場應急工作,應急措施宜貫和培訓。承擔自救、互救和避災職責,承擔第一時間報告預警信息和事故災害信息的職責,執行本班組現場預警處理和災害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理方案,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1.2班組人員應急崗位責任制 (1)組長 全面負責本班應急管理工作。根據相關預警處理方案,承擔第一時

2、間報告事故預兆的職責,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作業現場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承擔事故報告的職責,并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2)副組長 協助組長完成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理工作; (3)班組長 發現和報告事故預兆,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4)關鍵崗位業務骨干 發現與本崗位相對的事故預兆,承擔第一時間預警信號報告的職責。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協助現場應急指揮者進行自救和避災,不斷發現避災過程中出現的危險和危害。 2、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2.1分險分析 (1

3、)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災害危險性分析 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礦最嚴重的事故災難之一,易造成群死群傷、礦毀人亡。爆炸會產生高溫火焰、爆炸沖擊波,并伴隨大量有毒有害氣體。 爆炸生成的高溫高壓沖擊波,導致人員傷亡,設備損壞,支架損毀,頂板冒落;通風構筑物破壞,引起礦井通風系統紊亂。爆炸生成的有毒有害氣體,伴隨風流蔓延,導致人員傷亡。爆炸在一定條件下會誘發火災,引發二次及多次爆炸;瓦斯爆炸沖擊波卷掃巷道積塵,可能伴隨引發煤塵爆炸,造成更大的損失。 煤塵的危害一是塵肺病,二是煤塵爆炸。煤塵爆炸也是煤礦最嚴重的事故災難之一,易造成群死群傷、礦毀人亡。煤塵爆炸產生高溫火焰、沖擊波、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造成人員傷亡,設

4、備、設施、巷道的損壞,引起礦井火災,也可能誘發瓦斯爆炸事故。 2.2作業現場應急處理的原則 (1)出現事故預兆和出現事故后,第一時間匯報,同時撤離人員的原則。 (2)匯報時要沉著冷靜,內容要準確完整、詳細客觀:地點、類型、影響區域、破壞程度、現場風流變化、作業人員數目、傷亡人員情況。 (3)現場班組長、重要崗位人員要承擔本班組人員撤離,自救互救和避災的現場組織指揮責任。 (4)安全撤離時要正確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離災區,盡量低行。 (5)如因災難破壞了巷道中的避災路線指示牌、迷失了行進的方向時,撤退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巷道方向撤退。 (6)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

5、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7)在撤退途中聽到或感覺到爆炸聲或有空氣震動沖擊波時,應立即背向聲音和氣浪傳來的方向,臉向下,雙手臵于身體下面,閉上眼睛,迅速臥倒,頭部要盡量低,有水溝的地方最好躲在水溝邊上或堅固的掩體后面,用衣服將自己身上的裸露部分盡量遮蓋,以防火焰和高溫氣體灼傷皮膚。 (8)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進行災區避災,以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 (9)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實施救援。 (10)如硐室內,開啟壓風自救系統,可有規律地間斷地敲擊金屬物、頂幫巖石等方法,發出呼救聯絡信號,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指示避難人員所在的位置。 (1

6、1)積極開展自救互救,對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驟停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復蘇方法為:立即將傷員移至新鮮風流中,使之盡快與有毒有害氣體隔離;將口中妨礙呼吸的東西去除,并將衣領、腰帶、上衣解開,脫掉膠靴,使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不致受阻;對窒息者進行人工呼吸;對出血傷員,要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傷員,要先固定、后搬運。 2.3危險源監控 (1)礦井使用裝備了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對各采掘地點的瓦斯狀況進行適時監測監控。 (2)瓦檢員、測風員按規定檢查溫度、風量、瓦斯濃度等,并取樣化驗分析,發現異常及時匯報、處理。 (3)礦井配有足夠的測塵人員和測塵儀器,按規定布置粉塵測點。井下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每月至少測定

7、2次,粉塵分散度和游離二氧化硅每6個月測定1次,個體呼塵每3個月測定1次。 (4)生產科對采掘工作面開工前的綜合防塵設施進行驗收。(5)瓦斯檢查工、測風員、防塵員、測塵員等下井職工必須檢查其巡回檢查路線上防塵設施情況和巷道積塵情況。 (6)防塵檢查員,每月對采掘工作面巡回檢查至少3次,其它地點檢查2次。 (7)礦各級管理人員下井時必須檢查巷道積塵及防塵設施安裝和使用情況。 (8)本區要對井下特別是區隊管理干部、工人要進行瓦斯、煤塵爆炸知識的教育,熟悉瓦斯、煤塵爆炸征兆如下: 瓦斯爆炸事故發生前,感覺到附近風流突然靜止、有顫動、耳鼓膜有震動的現象發生,有時還發出咝咝的空氣流動聲。這可能是爆炸前爆

8、源要吸入大量氧氣所致,一般被認為是瓦斯爆炸前的預兆。在瓦斯超限達到爆炸界限時,就有可能遇到火源而爆炸。 煤塵爆炸前,事故地點浮游煤塵濃度一定達到爆炸界限,并且有引爆火源,爆炸時一般都會有強大的爆炸聲和連續的空氣震動,產生很強的高溫氣浪。 2.4預警行動 (1)瓦斯爆炸事故預警和響應。 (2)煤塵爆炸事故預警的條件一是出現了煤塵堆積現象,二是出現高溫貨源。煤塵堆積現象是指煤塵存在井巷表面連續長度超過5米、厚度超過2毫米的現象。 (3)預警信息的發布和報告。 (4)安全監測監控系統。 3、注意事項 (1) 佩戴自救器的注意事項: 在井下工作,當發現有瓦斯、煤塵事故時,必須立即佩用自救器,撤離現場。

9、佩戴自救器呼吸時會感到干、熱的感覺,這是正常現象,必須佩戴到安全地帶,方能取下自救器,以防中毒。 在佩用自救器時,因外殼碰癟,不能取出過濾罐,則帶著外殼也能呼吸,為了減輕牙齒的負荷可以用手托住罐體。 佩用自救器撤離時,要求勻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勻,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夾、口具或通過口具講話。 平時要避免摔落、碰撞自救器,也不許當坐墊用,防止漏氣失效。 (2) 現場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項: 當發生瓦斯或煤塵爆炸時,應立即背向爆炸地點迅速臥倒,避開沖擊波,并屏住呼吸,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量用衣物蓋住身體,以減少燒傷;要迅速按規定佩戴好自救器,沿著避災路線,迅速撤離災區,趕快撤退到新鮮風流中;對于附近的傷員

10、,要協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幫助撤出危險區;撤出災區后,要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若巷道破壞嚴重,應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計疏通巷道,盡快撤到新鮮風流中;如果巷道難以疏通,要撤退到支護較完整的地點躲避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建立臨時避難硐室,利用壓風管路、風筒等改善避難地點的生存條件。遇險人員要相互安慰、穩定情緒,并有規律的發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3)采取救援措施的注意事項: 立即切斷通往事故地點的一切電源,馬上恢復通風,設法撲滅各種明火和殘留火,以防再次引起爆炸。 遇險人員應沉著冷靜,盡可能了解事故的地點和規模,由在場的負責人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按避災路線迅速而有序的撤離災區。位于事故進風側的人員,

11、迎著風流撤退;位于事故回風側的人員應佩戴好自救器以最快速度進入新鮮風流,在撤退過程中如遇巷道堵塞,不能安全撤離時、應就近構筑安全地點,等待救援。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應及時將其轉移到通風良好的安全地區,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處進行人工心肺復蘇,不要延誤搶救時機。 生產技術科要及時檢查通風設施受損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使有害氣體盡快進入回風巷,縮小受災范圍。礦山救護隊要探明事故地點、范圍和氣體成分,如有殘留火源時,必須在加強通風條件下撲滅火源,以免發生連續爆炸。如果一時難以修通破壞的巷道營救遇難的人員,則應利用管道或其他方式向遇難人員供風。 在搶救事故期間,應隨時向礦調度室匯報災區狀況和救

12、災工作的進展情況,并對下一步搶救工作的開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4)現場應急處理能力確認注意事項: 首先要盡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質、地點、范圍和事故區域的巷道情況、通風系統、風流及煙氣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與自己所處巷道位置之間的關系,并根據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及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撤退路線和避災自救的方法。 等待避難時,應保持安靜,不急躁,盡量俯臥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減少氧氣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毒氣體;若附近有壓氣管道閥門,應立即打開閥門,釋放出新鮮空氣供人體呼吸;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礦燈等明顯標志,以便救護隊員發現。硐室內只留一盞礦燈照明,其余礦燈全部關閉

13、,以備再次撤退時使用。并間斷地敲打管道,發出呼救信號。 (5)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 礦井瓦斯、煤塵災害現場救援結束后,由救護隊長報告礦長,礦長接到報告后,通知礦調度室,宣布應急救援結束,進行現場恢復,為恢復正常生產做好準備。 由礦長組織對礦井瓦斯、煤塵事故應急預案進行評審,針對實際情況所暴露出的不足進行完善和改進,以適應礦井應急救災的需要。 二、井下火災事故作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1、班組應急組織和職責 1.1班組應急組織 (1)應急小組 組 長:班長 副組長:副班長 成 員:當班上崗人員 (2)職責: 全面負責本班現場應急工作,應急措施宜貫和培訓。承擔自救、互救和避災職責,承擔第一時間報

14、告預警信息和事故災害信息的職責,執行本班組現場預警處臵和災害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理方案,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1.2班組人員應急崗位責任制 (1)組長 全面負責本班應急管理工作。根據相關預警處理方案,承擔第一時間報告事故預兆的職責,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作業現場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承擔事故報告的職責,并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2)副組長 協助組長完成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理工作; (3)班組長 發現和報告事故預兆,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

15、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4)關鍵崗位業務骨干 發現與本崗位相對的事故預兆,承擔第一時間預警信號報告的職責。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協助現場應急指揮者進行自救和避災,不斷發現避災過程中出現的危險和危害。 2、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2.1分險分析 (1)井下火災事故災害危險性分析 火災會使風流中的氧氣濃度下降,產生大量的熱能、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礦井火災如果發生在容易積存瓦斯的采空區、巷道高冒區,還存在誘發瓦斯爆炸的危險,嚴重威脅井下礦工的生命安全。 2.2作業現場應急處理的原則 (1)出現事故預兆和出現事故后,第一時間匯報,同時撤離人員的原則。 (2)匯報時要沉著

16、冷靜,內容要準確完整、詳細客觀:地點、類型、影響區域、破壞程度、現場風流變化、作業人員數目、傷亡人員情況。 (3)現場班組長、重要崗位人員要承擔本班組人員撤離,自救互救和避災的現場組織指揮責任。 (4)安全撤離時要正確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離災區,盡量低行。 (5)如因災難破壞了巷道中的避災路線指示牌、迷失了行進的方向時,撤退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巷道方向撤退。 (6)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7)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進行災區避災,以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 (8)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

17、實施救援。 (9)如硐室內,開啟壓風自救系統,可有規律地間斷地敲擊金屬物、頂幫巖石等方法,發出呼救聯絡信號,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指示避難人員所在的位置。(10)積極開展自救互救,對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驟停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復蘇方法為:立即將傷員移至新鮮風流中,使之盡快與有毒有害氣體隔離;將口中妨礙呼吸的東西去除,并將衣領、腰帶、上衣解開,脫掉膠靴,使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不致受阻;對窒息者進行人工呼吸;對出血傷員,要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傷員,要先固定、后搬運。 2.3危險源監控 (1)礦井使用裝備了安全監測監控系統。 (2)所有皮帶機頭回風側安裝煙霧傳感器,對皮帶運行狀況進行實施連續監測并

18、進行早期預警。 (3)在硐室及總回風巷安設一氧化碳、溫度傳感器,對空氣溫度進行實時觀測并進行早期預警。 (4)在回風巷道安設CO、溫度傳感器,對礦井有害氣體、溫度進行實時觀測并進行早期預警。 (5)本區要對井下特別是區隊管理干部、工人要進行火災知識的教育,熟悉火災征兆如下: 外因火災的征兆 安裝帶式輸送機的巷道出現煙霧,一氧化碳濃度增加,其他氣體濃度異常。 輸送機下浮煤較多的巷道出現煙霧,一氧化碳濃度增加,其他氣體濃度異常,局部溫度升高。 機電硐室出現煙霧,一氧化碳濃度增加,其他氣體濃度異常,局部溫度升高。 絕緣老化、漏電現象頻繁、負荷過大、溫度升高的電纜和其他電氣設備。 內因火災的征兆 巷道

19、中出現霧氣或巷壁掛汗. 風流中出現火災氣味,如煤油味,松香味,臭味等. 從煤炭自燃地點流出的水和空氣較正常的溫度高. 當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增加時,人們有不舒服的感覺,如頭痛,頭暈,精神疲乏. 2.4預警行動 (1)外因火災比較直觀、煤層自燃發火事故初期不易發現,初期火勢較小,容易控制,現場人員應充分利用滅火器材或其它可能利用的滅火工具直接滅火; (2)出現外因火災、煤層自燃發火事故必須及時匯報礦調度室。如果火災規模較大,現場人員不能直接撲滅火災時,應盡快將火災的地點、范圍、性質等情況向調度室匯報,并積極組織受火災威脅區域人員沿避災路線盡快撤離災區。 (3)調度室接到礦井發生井下火災事故的信

20、息后,立即匯報值班礦領導和礦長,由礦長發布啟動應急預案的指令,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或采取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 3、注意事項 (一)直接滅火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有充足的水量,應先從火源外圍逐漸向火源中心噴射水流;要保持正常通風,并要有暢通的回風通道,以便及時將高溫氣體和蒸汽排除;用水滅電氣設備火災時,首先要切斷電源;不宜用水撲滅油類火災;滅火人員不準在火源的回風側,以免煙氣傷人。 (二)要盡最大可能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質、地點、范圍和事故區域的巷道、通風系統、風流情況及火災煙氣蔓延的速度、方向,確定撤退路線和避災自救的方法。 (三)位于火源回風側的人員應迅速戴好自救器,盡

21、快通過捷徑撤到新鮮風中去。佩用自救器撤離時,要求勻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勻,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夾、口具或通過口具講話;在佩用自救器時,因外殼碰癟,不能取出過濾罐,則帶著外殼也能呼吸,為了減輕牙齒的負荷可以用手托住罐體。 (四)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時間內不能安全撤出時,應在設有儲存備用自救器的硐室內換用自救器后再進行撤退,或者尋找有壓風管路系統的地點,以壓縮空氣供呼吸用。 (五)撤退行動既要迅速果斷,又要快速有序,不得慌亂。撤退中應靠巷道有連通出口的一側行進,避免錯過脫離危險區的機會。 (六)如果巷道已經充滿煙霧,要迅速地辨認出發生火災的區域和風流方向,俯身摸著鐵道或鐵管有秩序地外撤。 (七)如果逆風

22、或順風撤退都無法躲避著火巷道或火災煙氣可能造成的危害時,應迅速選擇合適的地點快速構筑臨時避難硐室,進行避災自救。 三、礦井停風事故作業現場處理方案 1、班組應急組織和職責 1.1班組應急組織 (1)應急小組 組 長:班長 副組長:副班長 成 員:當班上崗人員 (2)職責: 全面負責本班現場應急工作,應急措施宜貫和培訓。承擔自救、互救和避災職責,承擔第一時間報告預警信息和事故災害信息的職責,執行本班組現場預警處理和災害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理方案,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1.2班組人員應急崗位責任制 (1)組長 全面負責本班應急管

23、理工作。根據相關預警處理方案,承擔第一時間報告事故預兆的職責,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作業現場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承擔事故報告的職責,并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2)副組長 協助組長完成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理工作; (3)班組長 發現和報告事故預兆,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4)關鍵崗位業務骨干 發現與本崗位相對的事故預兆,承擔第一時間預警信號報告的職責。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協助現場應急指揮者進行自救和避災,不斷發現避災過程中出現的危險和危害。 2、班組作

24、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2.1分險分析 (1)礦井停風事故災害危險性分析 礦井主要通風機擔負全礦井下供風,主要為井下輸送新鮮空氣、排除有毒有害氣體(粉塵)、創造良好作業環境等任務,一旦主要通風機停風,就會造成井下無風、有害氣體增加而導致人員窒息,引起瓦斯、煤塵爆炸事故。 2.2作業現場應急處臵的原則 (1)出現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時,第一時間向調度室匯報,同時班組長組織人員立即停止施工,趕緊撤人。 (2)匯報時要沉著冷靜,內容要準確完整、詳細客觀:地點、類型、影響區域、破壞程度、現場風流變化、作業人員數目、傷亡人員情況。 (3)現場班組長、重要崗位人員要承擔本班組人員撤離,自救互救和避災的現場組織指

25、揮責任。 (4)安全撤離時要正確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離災區,盡量低行。 (5)撤退人員應朝著進風大巷通過的巷道方向撤退。 (6)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7)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實施救援。 (8)如硐室內,開啟壓風自救系統,可有規律地間斷地敲擊金屬物、頂幫巖石等方法,發出呼救聯絡信號,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指示避難人員所在的位臵。 (9)積極開展自救互救,對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驟停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復蘇方法為:立即將傷員移至新鮮風流中,使之盡快與有毒有害氣體隔離;將口中妨礙呼吸的東西去除,并將衣

26、領、腰帶、上衣解開,脫掉膠靴,使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不致受阻;對窒息者進行人工呼吸;對出血傷員,要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傷員,要先固定、后搬運。 2.3危險源監控 監測監控方式:人工與儀器監測監控結合 監測監控方法:(1)定期對主要設備和電纜及線路進行檢修、調整、試驗。 (2)執行設備檢查、保養、維修制度,定期檢查、試驗安全保護裝臵。 (3)堅持日常巡回檢查。 2.4預警行動 (1)預警條件 按照事故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影響范圍分級預警,預警級別由低到高,依次劃分為現場預警(基層單位)和一級預警(礦)。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 現場預警:主要通風機停機10分鐘

27、以下。 一級預警:主要通風機停機10分鐘以上。 (2)預警方式、方法 采用電話報警的方式進行預警。 一旦發生大范圍停風事故,現場人員立即電話向礦調度室匯報,調度室接到事故警報后,立即向當天值班礦長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匯報,根據情況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有關單位。(3)預警信息的發布程序 對發生的事故信息,在通過指揮部批準預警后,按照從礦井到基層單位逐級進行發布的程序進行。 (4)預警措施 發布預警公告,由礦井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發布。 啟動應急預案。 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 指令各應急救援工作組進入應急狀態。 針對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

28、,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調集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 3、注意事項 (1)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自救器。佩用自救器撤離時,要求勻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勻,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夾、口具或通過口具講話。 (2)發現人員缺氧窒息時,要立即將其運送到新鮮風流或有壓風自救處,進行現場搶救。 (3)停風后,井下通風設施要保持不變,保證井下通風系統穩定。 (4)制定的應急救援對策或措施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最好執行事前演練過的救援對策或措施。 (5)現場自救互救應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先的原則,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損失。 (6)發現重傷、人員被困或死亡事故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請求支援。 (7)恢復礦井正常通

29、風后,檢查瓦斯情況,逐級恢復變電所、機電硐室和采掘工作面的正常通風和供電。四、礦井嚴重頂板事故作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1、班組應急組織和職責 1.1班組應急組織 (1)應急小組 組 長:班長 副組長:副班長 成 員:當班上崗人員 (2)職責: 全面負責本班現場應急工作,應急措施宜貫和培訓。承擔自救、互救和避災職責,承擔第一時間報告預警信息和事故災害信息的職責,執行本班組現場預警處理和災害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理方案,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1.2班組人員應急崗位責任制 (1)組長 全面負責本班應急管理工作。根據相關預警處理方案,承

30、擔第一時間報告事故預兆的職責,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作業現場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承擔事故報告的職責,并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2)副組長 協助組長完成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理工作; (3)班組長 發現和報告事故預兆,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4)關鍵崗位業務骨干 發現與本崗位相對的事故預兆,承擔第一時間預警信號報告的職責。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協助現場應急指揮者進行自救和避災,不斷發現避災過程中出現的危險和危害。 2、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2.1分險分析

31、 (1)礦井嚴重頂板事故災害危險性分析 我礦所采的二1煤直接頂板一般為深灰色,灰黑色砂質泥巖或砂巖,巖性致密,厚度05.76m,平均2.08m。老頂為灰褐色長石中粒石英砂巖,含大量暗色礦物,鈣質膠結,埋藏穩定,厚度2.2716.91m,平均9.1m。 偽頂一般為00.4m炭質泥巖。 2.2作業現場應急處理的原則 (1)出現事故預兆和出現事故后,第一時間匯報,同時撤離人員的原則。 (2)匯報時要沉著冷靜,內容要準確完整、詳細客觀:地點、類型、影響區域、破壞程度、現場風流變化、作業人員數目、傷亡人員情況。 (3)現場班組長、重要崗位人員要承擔本班組人員撤離,自救互救和避災的現場組織指揮責任。 (4

32、)發生頂板事故后,必須立即組織好人員、準備好器材,隨時接受指揮部的命令,及時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5)現場支護發生輕微破壞,首先恢復支護。若工作面頂板、兩幫嚴重破壞,處理時由外向里逐步進行。 (6)發生頂板事故后,若現場無人員傷亡,災區現場人員必須清點人數,組織人員立即撤至進風流安全地帶,設置警標,等候搶險。若出現人員被困,被困者應保持情緒鎮定,采用呼叫、敲打等方法發出呼救信號。(7)在現場搶險過程中,派專人對現場頂板進行實時觀測,保證救援人員安全。 (8)如因災難破壞了巷道中的避災路線指示牌、迷失了行進的方向時,撤退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巷道方向撤退。 (9)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

33、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10)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進行災區避災,以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 (11)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實施救援。 (12)如硐室內,開啟壓風自救系統,可有規律地間斷地敲擊金屬物、頂幫巖石等方法,發出呼救聯絡信號,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指示避難人員所在的位置。 (13)積極開展自救互救,對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驟停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復蘇方法為:立即將傷員移至新鮮風流中,使之盡快與有毒有害氣體隔離;將口中妨礙呼吸的東西去除,并將衣領、腰帶、上衣解開,脫掉膠靴,使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不致受阻;對窒息者

34、進行人工呼吸;對出血傷員,要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傷員,要先固定、后搬運。 2.3危險源監控 對采掘工作面進行支架壓力、頂板狀況、巷道頂板離層及圍巖變形等進行監測,及時進行預測預報,提出處理措施。 (1)采煤工作面 依據作業規程、措施要求測量支護參數。使用單體支柱壓力監測儀對工作面及兩巷超前支護單體初撐力進行監測。采用計量工具或目測端面頂板及煤壁冒落程度。 觀測頂板移近量隨時間的增長情況。 (2)掘進工作面 依據作業規程、措施要求檢查支護質量。 根據巷道的實際情況設臵表面位移監測站點,監測頂板和兩幫移近量、變形范圍以及巷道開裂破壞情況,掌握巷道圍巖變形規律。 (5)本區要對井下特別是區隊管理干

35、部、工人要進行頂板事故知識的教育,熟悉頂板事故征兆如下: 采掘工作面冒頂前會發出異常聲音,如采煤工作面老頂斷裂時發出鳴炮聲、直接頂受壓時的碎裂聲、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劈裂聲等。 采煤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條數增加、加寬、掉渣、“矸雨”或者下沉量增大、速度加快;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掉渣等現象。 采煤工作面單體支柱活柱下縮速度加快、下縮量增大、支柱被壓折壓彎或整體向一方傾斜推倒;掘進工作面前探梁被壓彎壓劈及支護遭到破壞等現象。 工作面煤壁片幫速度異常,程度嚴重,導致頂板裸露失去支護。 煤炮或巖爆出現異常、較為頻繁;巷道圍巖發生急劇位移,造成煤巖體的破斷和裂縫的擴展等。 2.4預警行動 當現場出現以下

36、征兆時,必須立即發出警號,人員撤出危險地點,要及時通過電話向礦調度室匯報情況。 1.采掘工作面過斷層、破碎帶、淋水帶、老巷、老空區、應力集中區、頂板泥巖段等特殊區域時。 2.采掘工作面老頂斷裂時發出的鳴炮聲、直接頂受壓時的碎裂聲、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劈裂聲等。 3.采煤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條數增加、加寬、掉渣、“矸雨”或者下沉量增大、速度加快;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掉渣等現象時。 4.采煤工作面單體支柱活柱下縮速度加快、下縮量增大、支柱被壓折壓彎或整體向一方傾斜推倒;掘進工作面前探梁被壓彎壓劈及支護遭到破壞等現象。 5.工作面煤壁片幫速度異常,程度嚴重,導致頂板裸露失去支護時。 6.煤炮或巖爆出

37、現異常、較為頻繁;巷道圍巖發生急劇位移,造成煤巖體的破斷和裂縫的擴展;煤巖體破壞拋出、支護遭到破壞等現象時。 3、注意事項 (1) 避險待援時的安全事項: 進入避難場所前,應在外留明顯標志,以便救護人員發現。 待救時應保持鎮定,盡量俯臥于巷道的底部,減少體力和氧氣消耗。 只留一盞礦燈照明,其余關閉,以備撤離時使用。 間斷敲打管路、鋼軌等發出呼救信號。 遇險人員要團結互助、堅定信心。 看到救護人員后不要過分激動,以防血管破裂。 (2) 現場自救互救注意事項 1.采煤工作面發生頂板事故的避災自救措施: 迅速撤退到安全地點。當附近發生頂板事故時,迅速遠離危險區,避開交岔點及各種應力集中區,撤退到安全

38、地點,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等待救援人員。 遇險后,應立即發出求救信號。頂板對人員的傷害主要是頂板將人砸傷,遇險者應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可能引起其他傷害時,則只能呼救)等方法,發出有規律、不間斷的呼救信號,以便搶救人員及時發現。 頂板事故發生地點回風側人員應立即有序撤至新鮮風流處并在各個能夠通達發生頂板地點的通道處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 2.獨頭巷道迎頭發生頂板事故的避災自救措施 遇險人員要正視已經發生的災害。切忌驚慌失措,應迅速組織起來,主動聽從災區中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指揮,團結協作,盡量減少體力和隔堵區的氧氣消耗,有計劃的使用飲水、食物和礦燈等,做好較長時間避災的準備。 如人

39、員被困地點有電話,應立即用電話匯報災情、遇險人數和計劃采取的避災自救措施。否則,應采用敲擊鋼軌、管道和巖石等方法,發出有規律的呼救信號。 盡量遠離頂板事故發生地點,避開交叉點,以防止應力重新分布,形成新的應力集中,再次發生頂板事故。 如人員被困地點有壓風管,應打開壓風管給被困人員輸送新鮮空氣,并稀釋被隔堵空間的瓦斯含量。 3. 營救被頂板埋壓人員的措施保證營救人員的自身安全。開展營救前,應對已發生頂板事故的地點進行觀測,如發現無頂板事故擴大危險時方可開展營救工作,同時對事故發生地點附近采取加強支護措施,清理后路的障礙物,保證后路暢通。 對事故發生地點進行支護。根據現場勘查情況,在保證營救人員安

40、全和營救方便的前提下,對事故發生地點進行支護。 營救被埋壓人員。支護完成后,要派專人觀察頂板,才能清理被埋壓人員附近的煤矸等,直到把遇險人員救出。在營救過程中,要小心的使用工具,以免傷害遇險人員。如果遇險人員被大塊煤矸壓住,應小心把大塊煤矸頂起,將人員迅速救出。 五、礦井大范圍停電事故作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1、班組應急組織和職責 1.1班組應急組織 (1)應急小組 組 長:班長 副組長:副班長 成 員:當班上崗人員 (2)職責: 全面負責本班現場應急工作,應急措施宜貫和培訓。承擔自救、互救和避災職責,承擔第一時間報告預警信息和事故災害信息的職責,執行本班組現場預警處理和災害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理方

41、案,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1.2班組人員應急崗位責任制 (1)組長 全面負責本班應急管理工作。根據相關預警處理方案,承擔第一時間報告事故預兆的職責,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作業現場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承擔事故報告的職責,并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2)副組長 協助組長完成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臵工作; (3)班組長 發現和報告事故預兆,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4)關鍵崗位業務骨干 發現

42、與本崗位相對的事故預兆,承擔第一時間預警信號報告的職責。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協助現場應急指揮者進行自救和避災,不斷發現避災過程中出現的危險和危害。 2、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2.1分險分析 (1)礦井大面積停電事故災害危險性分析 由于電氣設備、設施突發故障或人員違章操作及供電線路在大風、雨、雪、雷電氣候時被損壞,引起全礦井大面積停電事故,造成主要通風機及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全部停電,發生瓦斯積聚、爆炸引起人員傷亡;排水設備停運形成水災;提升系統停運影響礦井安全生產。 2.2作業現場應急處理的原則 (1)出現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時,第一時間向調度室匯報,同時班組長組織人員立即停止施工,趕緊撤人。

43、 (2)匯報時要沉著冷靜,內容要準確完整、詳細客觀:地點、類型、影響區域、破壞程度、現場風流變化、作業人員數目、傷亡人員情況。 (3)現場班組長、重要崗位人員要承擔本班組人員撤離,自救互救和避災的現場組織指揮責任。 (4)安全撤離時要正確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離災區,盡量低行。 (5)撤退人員應朝著進風大巷通過的巷道方向撤退。 (6)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7)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實施救援。 (8)如硐室內,開啟壓風自救系統,可有規律地間斷地敲擊金屬物、頂幫巖石等方法,發出呼救聯絡信號,以引起救援人

44、員的注意,指示避難人員所在的位置。(9)積極開展自救互救,對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驟停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復蘇方法為:立即將傷員移至新鮮風流中,使之盡快與有毒有害氣體隔離;將口中妨礙呼吸的東西去除,并將衣領、腰帶、上衣解開,脫掉膠靴,使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不致受阻;對窒息者進行人工呼吸;對出血傷員,要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傷員,要先固定、后搬運。 2.3危險源監控 1.監控的方式、方法 (1)人工監視。配電工觀察儀表指示、耳聽運行聲音、鼻嗅氣味判斷電氣設備運行情況,維護人員用測溫儀觀測線路的運行情況。 (2)用可選擇性漏電保護監視電網運行情況。 (3)用變電所綜合自動化保護系統監控電氣設備運行的

45、電流、電壓、功率等運行參數。 2.監控措施 加強職工愛崗敬業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增強責任心;加強對供電線路和供電設備的檢修;保證可靠的雙回路電源;加強風、雨、雷電、大雪等特殊氣候條件下的巡回檢查,提前做好應急準備。 本區要對井下特別是區隊管理干部、工人要進行大范圍停電事故知識的教育,熟悉大范圍停電事故征兆如下: 電網電壓波動異常,電流顯示迅速增大 2.4預警行動 1.預警的條件 (1)電網電壓波動異常。 (2)主要通風機、副井提升系統及主排水系統出現一回路供電故障,短時不能恢復時。 (3)大風、強雷電天氣。 (4)中央變電所供電回路出現故障時。 (5)日常檢查發現其它嚴重隱患。 2.預警的方式

46、、方法 接到發生礦井大范圍停電事故電話匯報后,礦調度員通知事故單位按照現場應急處臵方案進行處臵,同時將相關情況向當天值班礦領導和礦長匯報,由礦長根據事故性質、大小及危害程度,決定是否發布預警信息。 3、注意事項 應急搶險人員應按規定佩帶符合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嚴格采購、存放過程及使用前的檢查驗收關,并按規定使用。 制定的應急救援措施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執行事前演練過的救援措施。 現場自救互救應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先的原則,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損失。 自救人員有權根據現場情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組織搶險,但應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 自救人員應服從指揮,做好自保互保工作,在保證自身和設備安全的前提下

47、進行作業。 搶險結束后應進行檢修,應采用分單元檢修,每單元檢修完畢,測試正常后,再開始下單元檢修。 應急救援結束后,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人員對救援工作進行總結,找出存在問題,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六、礦井重大水災事故作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1、班組應急組織和職責 1.1班組應急組織 (1)應急小組 組 長:班長 副組長:副班長 成 員:當班上崗人員 (2)職責: 全面負責本班現場應急工作,應急措施宜貫和培訓。承擔自救、互救和避災職責,承擔第一時間報告預警信息和事故災害信息的職責,執行本班組現場預警處理和災害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理方案,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完成

48、上級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1.2班組人員應急崗位責任制 (1)組長 全面負責本班應急管理工作。根據相關預警處理方案,承擔第一時間報告事故預兆的職責,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作業現場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承擔事故報告的職責,并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2)副組長 協助組長完成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理工作; (3)班組長 發現和報告事故預兆,落實預警處理措施。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理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4)關鍵崗位業務骨干 發現與本崗位相對的事故預兆,承擔第一時間預警信號報告的職責。在發生事故的情況

49、下,協助現場應急指揮者進行自救和避災,不斷發現避災過程中出現的危險和危害。 2、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理方案 2.1分險分析 (1)礦井重大水災事故災害危險性分析 礦井水災事故主要有老空突水、斷層突水、頂板砂巖和底板灰巖涌水等。可能發生淹沒工作面、采區或淹井事故,并伴有瓦斯或有毒氣體溢出,直接影響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2作業現場應急處理的原則 (1)出現事故預兆和出現事故后,第一時間匯報,同時撤離人員的原則。 (2)匯報時要沉著冷靜,內容要準確完整、詳細客觀:地點、類型、影響區域、破壞程度、現場風流變化、作業人員數目、傷亡人員情況。 (3)現場班組長、重要崗位人員要承擔

50、本班組人員撤離,自救互救和避災的現場組織指揮責任。 (4)安全撤離時要正確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離災區,盡量低行。 (5)如因災難破壞了巷道中的避災路線指示牌、迷失了行進的方向時,撤退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巷道方向撤退。 (6)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7)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進行災區避災,以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 (8)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實施救援。 (9)如硐室內,開啟壓風自救系統,可有規律地間斷地敲擊金屬物、頂幫巖石等方法,發出呼救聯絡信號,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指示避難人員所

51、在的位置。 (10)積極開展自救互救,對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驟停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復蘇方法為:立即將傷員移至新鮮風流中,使之盡快與有毒有害氣體隔離;將口中妨礙呼吸的東西去除,并將衣領、腰帶、上衣解開,脫掉膠靴,使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不致受阻;對窒息者進行人工呼吸;對出血傷員,要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傷員,要先固定、后搬運。 2.3危險源監控 本礦井主要危險源有:老空區積水和斷層水。 監測監控方式:人工監測 監測監控方法:定期組織水患排查分析;進行水害預測預報;加強監督檢查。 (1)老空水監控 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標明采空區積水區及其最低點的具體位臵和積水外緣標高,并外推30米用紅色圈出積水區的

52、探水線、50米警戒線。確定積水區與采掘工作面的空間關系,分析其主要的充水因素,預計可能的積水面積、積水量和補給來源。當掘進工作面接近探水警戒線后,必須嚴格按照煤礦防治水規定進行超前探放水。 超前探放老空積水,同時要制定預防有害氣體溢出傷人的措施。 (2)斷層水監控 應核準斷層產狀、位臵,分析斷層帶的富(弱)導水性,并在平面圖、剖面圖上確定斷層與采掘工作面的空間幾何關系。井巷通過導水或可能導水斷層前,必須進行超前探放水。探水警戒線(探水起點)至斷層交面線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30m,預計水壓大于2MPa時應按比例增大。(按照煤礦防治水規定導水斷層附近不得進行采掘活動,在基巖含水層或者含水斷裂帶附近開

53、采時,應當對開采前后覆巖的滲透性及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進行分析評價,確定采用留設防隔水煤(巖)柱或者采用疏干方法保證安全開采。) 當井巷通過含(導)水斷層時,要嚴防來壓冒頂突水或遲到突水(突泥砂),并建議采掘部門采取相應的防水措施。(采用有效控制采高和采掘范圍的方法,防止傾斜煤層抽冒和大傾角巷道掘進冒落。) 本區要對井下特別是區隊管理干部、工人要進行水災知識的教育,熟悉水災征兆如下: 煤層發潮、發暗、變冷,煤壁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工作面頂板來壓、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滲水;有害氣體增加;打鉆時卡鉆;有水叫聲等 2.4預警行動 (1)預警條件 礦井發生突水事故時的預兆:煤層發潮、發暗、

54、變冷、“掛汗”,說明有水滲入,采掘迎頭附近有水源或積水;工作面頂板淋水加大或出現壓力水頭;空氣變冷或出現淡淡的霧氣,說明附近有較強含水層水源或溫度較高的水體;水叫聲:發出“嘶嘶”、“悶雷”、“嘩嘩”等的聲音,說明采掘工作面距積水區或水源較近,透水即將發生;掛紅:水體含有鐵的氧化物,氧化后通過煤巖裂隙滲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巖表面時,出現的紅色水銹,有害氣體明顯增加,有異味,多為老空水的透水征兆。 由于礦井突水水源不同,發生透水前的預兆各有特點: 老空水透水預兆:透水預兆有掛紅、水味發澀或出現霧氣等現象。 斷層水透水預兆:通常情況下,斷層水水量補給較充分,故稱“活水”,透水預兆有采掘工作面出現來壓、淋

55、水增大;遇斷層帶中有淤泥時,水較混濁多呈黃色等現象。 頂板水透水預兆:頂板來壓,淋水增大,采掘工作面空氣變冷,采后老塘涌水突然增大等。 (2)預警方式、方法 現場作業人員發現有以上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現場負責人通過喊話等形式發出警報,按照避水災路線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脅地點的人員。 礦調度室接到事故報警后,立即向值班礦領導和礦長匯報,根據情況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發出預警預報,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情況及時向鶴安公司匯報。 3、注意事項 (1)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 發現突水預兆時不要盲目進行直接處理,以避免事故的擴大化。應及時匯報,可采取采掘作業規程中安全技術措施規定的方式處理。

56、 透水后,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透水的地點、水源、涌水量、發生原因、危害程度的情況,按照撤退路線迅速撤離。撤退時一定要注意向高處走,不能進入透水地點附近及下山的獨頭巷道。 撤離過程中,要緊靠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矸石和木料撞傷。 如透水后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標,迷失了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在撤離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 (2)被礦井水害圍困時的避災自救措施: 當現場人員被涌水圍困無法撤退時,應迅速進入預先筑好的避難硐室中避災,或選擇合適地

57、點快速筑建臨時避難硐室避災。 在避災期間,遇險人員要服從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領導,除輪流擔任崗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外,其余人員均應靜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 避災時,應用敲擊的方法有規律、間斷地發出呼救信號,向營救人員指示躲避處的位置。 受困人員必須穩定情緒,盡量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節約照明。對傷員應注意保護與照顧。 發現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避災人員不可過度興奮。長時間被困在井下人員上井應避開強烈的光線,不可吃硬質和過量的食物。 任何受困遇險人員禁止潛泳。 (3)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 堅持以人為本、救人優先的原則。要設法與受困人員取得聯系及時將受災人員轉移至安全地點。 要切實保證救援人員的安全,防止事故擴大。 透水事故現場要以疏、排水為主,確保環境和人員安全后,方可采取封堵、攔截等措施。 對現場排水巷道做好加固,防止次生事故,保證救災人員安全。


注意事項

本文(礦業公司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38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南| 上饶市| 崇文区| 黎平县| 佛山市| 丰台区| 科技| 乌兰察布市| 沙田区| 洛浦县| 乌拉特中旗| 桃源县| 怀集县| 衡东县| 临朐县| 长汀县| 荥阳市| 临高县| 治多县| 伊宁县| 碌曲县| 三亚市| 长丰县| 林口县| 河曲县| 桓仁| 兴海县| 营山县| 宝丰县| 内丘县| 正宁县| 自治县| 沂水县| 郯城县| 叶城县| 罗江县| 灵璧县| 手机| 孝昌县| 静乐县|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