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夾河煤礦2012年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方案二一二年二月十日概 論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九條:煤礦企業每年必須至少組織1次礦井救災演練。經礦研究決定,計劃在2012年6月28日進行夾河煤礦沖擊地壓事故救災演練。一、應急救援演練目的通過演練,一是檢驗預案的實用性、可用性、可靠性;二是檢驗全體人員是否明確自己的職責和應急行動程序,以及反應隊伍的協同反應水平和實戰能力;三是提高職工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對事故的警惕性;四是取得經驗以改進所制定的行動方案。演練分為室內演練(組織指揮演練)和現場演練,包括單項演練、多項演練和綜合演練。在進行演練時,應讓熟悉設施的作業人員參加應急計劃的演習
2、和操練;每一次演練后,應核對該計劃是否被全面執行,并發現不足和缺陷。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調整,以適應新條件的要求。二、應急救援演練的驗證評價內容及評價小組劃分1、驗證評價內容及標準:(1)通信指揮系統是否正常有效(2)應急救援步驟是否安全有效;(3)應急救援物資、救援設備是否充足完好;(4)應急救援人員對應急救援預案是否掌握、現場職工是否熟悉所在區域的避災路線及自救互救能力。2、評價小組劃分(1)井下現場檢查組成員:劉東芝、張雷、楊紅林、周繼慶劉東芝擔任井下現場檢查組組長,負責檢查搶險救災組、醫療搶救組下井時間、醫療裝備、搶救傷員等情況。張雷負責向瓦斯員、安全員等相關人員發布救災
3、演練命令,檢查搶險救災組到達救災地點的時間、裝備、救災等情況,檢查跟班干部、瓦斯員及跟班班長組織現場救災及撤離情況,避災路線的選擇是否正確。周繼慶負責檢查井下停電時間、停電范圍是否正確。楊紅林負責檢查-600m水平救災車輛調度情況。(2)調度檢查組成員:郝文利、黃林郝文利擔任調度檢查組組長。檢查調度室匯報是否及時,傳達命令是否準確,記錄是否正確、全面,救災領導小組的成立等情況。(3)地面現場檢查組成員:吳東強、畢海思、呂亞、邢少春、夏伯黨、周峰、黃林、周忠廷、苗營柱、成國林。地面現場檢查組主要負責檢查記錄搶險救災組、醫療搶救組的出動情況;后勤保障組提供救災物資、發放礦燈等情況。吳東強、畢海思、
4、呂亞、邢少春負責所提供的圖紙是否正確、災害對通風的影響分析是否正確、全面,災區范圍的確定是否正確,事故調查組的調查取證情況,善后處理組的安撫、思想工作的進行情況。夏伯黨負責分析供電系統的完好狀況,是否需要對沿途供電線路進行搶修等。周峰、黃林負責統計當班井下人數及其姓名等情況。周忠廷負責供應科準備救災物資等情況。各檢查小組應相互配合,詳細記錄救災演練情況,以備救災演練工作的總結分析。三、應急救援演練時間計劃救災演練在2012年6月28日 時 分。為體現災害的突發性及救災的緊急性,救災演練的具體時間由救災演練指揮部研究臨時決定。四、應急救援演練地點9444材料道掘進工作面發生沖擊地壓。五、應急救援
5、演練的類型、性質、波及范圍、及事故破壞程度1.應急救援演練類型:沖擊地壓2.性質:級3.波及范圍: 9444運輸機道掘進工作面、7447綜采工作面4.事故破壞程度:嚴重。9444材料道掘進工作面內設備及局部巷道被破壞、區域內揚起大量煤塵。六、應急救援演練的組織體系及職責分工(一)應急救援演練的組織體系1、礦成立救災演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礦總調度室。總指揮:礦長 黨委書記副總指揮:總工程師 生產礦長 安監副處長機電副礦長 工會主席 經營副礦長 物業公司總經理成 員:安全副總 通防副總 掘進副總采煤副總 地質副總物業公司副總經理 安全科科長 技術科科長 調度室主任 通防科長 救護隊隊長 計劃地質科
6、科長 企管科科長 機電科科長 運搬工區區長 通風工區區長 防沖、防突工區區長 供應科科長 通訊科科長 醫院院長 工資科科長 紀委副書記 財務科科長 礦辦公室主任宣傳科科長 工會副主席 保衛科科長井下采掘單位主管2、搶險救災和安全撤退指揮組組 長:生產副礦長 副組長:救護隊隊長 成 員:副總工程師、采掘區隊長 職 責: (1)負責按礦指揮部要求將井下人員有序撤到安全地點直至地面,清點匯總人數,并及時匯報。(2)具體負責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措施,按照指揮部命令,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3、通訊、供電、主扇、運輸提升組組 長:安監副處長 副組長:機電副總工程師 成 員
7、:技術科機運副科長、機電科科長、運搬區區長、通訊科科長職責: (1)熟悉井上下供電和通訊線路,并繪制井上下供電系統圖、井上下通訊系統圖等。(2)確保井上下通訊暢通,一旦發生災害時,能保持正常聯系。(3)根據指揮部命令,必要時對主扇進行反風及搶險救災期間運輸提升等項任務。4、防沖組組 長:總工程師 副組長:安全副總工程師、通防副總工程師 成 員:通防科科長、安監科通防副科長、通風工區區長、防沖防突工區區長職 責: (1)負責日常礦井防沖、防突工作和通風系統管理,確保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可靠。(2)組織完成必要的防沖、通風工程、瓦斯排放等與防沖及“一通三防”有關的工作任務。(3)完善必要的局部反風
8、設施,需要時能進行局部反風。5、安全保衛組組 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成 員:保衛科科長、安監科科長、督察大隊隊長 職 責: (1)參加搶險救災的全過程,根據批準的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調配檢查人員,對作戰計劃的各環節、措施的實施過程進行檢查,確保作戰計劃安全順利完成,發現不安全因素有權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補救措施,及時向指揮部匯報,聽取指令。(2)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警戒保衛工作,在井口、調度室、辦法室等要害地點設置專人警戒,維持礦區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并保證井口附近20米范圍內無火源。(3)負責事故現場的保護、事故嫌疑責任人的監控及協助上級事故調查組
9、在事故追查過程中對現場的勘查和取證等相關工作。6、后勤保障組組長:經營副礦長、物業公司總經理 成員:副總經濟師、財務科科長、工資科科長、行政科科長、黨政辦主任、醫院院長、供應科科長職責: (1)負責事故發生后現場醫療救護指揮以及救援醫護人員的集結調配;受傷人員的分類搶救;危重傷員的護送轉院;特殊情況下對傷員組織專家會診。(2)負責事故發生后各種搶險救援物資的調撥供應;各種應急救援設備和物資的購置儲備和保管維護。(3)負責上級領導及其他客人的接待和地面車輛調配工作。(4)負責處理事故發生后的善后處理工作。(5)負責事故發生后各項搶險救援所需資金的籌措和調撥。(二)應急救援演練組織體系及職責分工1
10、、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向集團公司、徐州煤礦安全監察分局及當地政府匯報演練事故的情況。必要時向集團公司和當地政府發出救援請求。負責事故調查的組織工作。負責總結事故的教訓和應急救援經驗。負責建立通信與警報系統,儲備搶險、救援、救護方面的裝備、物資。負責督促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檢查工作。2、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職責: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是礦事故處理的第一指揮者,按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并根據事故實際情況制訂和落實營救遇難人員及處理事故計劃。3、事故應急救援副總指揮職責: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參與制訂和落實營救遇難人員及處理事故
11、計劃,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救援所需的其他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救援操作。4、總工程師、各副總工程師職責:負責事故發生時的技術保障工作,對處理事故計劃進行分頭把關。5、救護隊:一旦發生事故,接到通知后要迅速到達事故現場,完成對災區情況偵察傷亡人員的援救和事故處理,并及時向指揮部和有關人員匯報災區情況。6、調度室:負責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礦山救護隊、礦長、總工程師、局調及其他救災領導小組成員和有關部門,及時向下傳達礦長命令,隨時調度井下救災工作,統計掌握出入井人數和留在井下各地區的人數。7、生產技術科:按照指揮部命令負責協調各方面工作,協助進行搶險救災的有
12、關工作。8、安全監察科:按照指揮部命令負責協調各方面工作,協助進行搶險救災的有關工作。9、通風工區:負責礦井通風系統的建立、調整及井下生產場所的配風工作,對井下采掘頭面及其它場所實行不間斷瓦斯監測,重點把握井下通防安全重點。消除通防隱患,執行與通風有關的措施。10、運搬工區:負責將人員及時運送上井,保證救災物資、設備和人員能及時運到事故地點,滿足救災需要。11、機電科: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工作,保證各類設備運轉正常。根據指揮部命令負責改變礦井主扇工作狀態,除保證其正常運轉外,掌握礦井內停送電工作,及時搶救和安裝機電設備,消除機電隱患,完成其它有關任務。燈房應根據入井人員的掛牌及礦燈號碼
13、查清在井下的人數及姓名,并及時報告礦調度室,對未持有經調度室簽發的入井特別許可證的所有人員不得發給礦燈和自救器,并在井口嚴格檢查。12、計劃地質科:準備好必要的圖紙、資料,并根據指揮部命令完成相關工作。13、企業管理科: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有毒物質擴散區域的監測和處理工作。14、供應科:負責準備好應急救援搶險必需的救災設備和有關其他物資,在救援過程中根據指揮部命令迅速將搶險救援物資運輸到指定地點。15、醫院: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相關人員的搶救、急救、護理、藥物供應及護送治療、轉院等工作。16、財務科:保證搶險資金及時到位。17、工資科:做好應急隊伍的人力資源配置工作。18、黨政辦公室、物業公司
14、:負責落實人員接待、食宿安排,事故搶救所需車輛的調配。事故發生后,做好與外界的協調工作。19、宣傳科:負責事故的新聞發布工作。20、保衛科: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礦區的秩序維護、警戒設置、治安保衛、人員疏散、道路管制等工作。嚴禁閑雜人員進入警戒區逗留、圍觀。如事態嚴重,即向當地政府及公安部門提出治安請求,籌措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器材、通信、急救藥品等;負責阻止未經批準的現場拍攝、采訪等。21、通訊科:負責提供并維護通訊設施,保障通訊暢通。完成通訊線路設施的掐接工作,保證災害搶救和處理時,通訊暢通無阻。值班電話接線員接到礦調度室的事故通知后,立即切斷與事故沒有直接關系的一切通話,開放事
15、故信號,并及時通知相關人員到礦調度室待命和助礦調度室值班調度員及時傳達礦長命令。22、工會:做好事故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妥善做好遇難人員有關家屬的安置和救災人員的食宿及其它生活事宜。23、紀委:參與事故的調查、處理。24、有關基層區隊:負責清點留在災害區域工作的人數,采取措施將人員有組織地按照避災路線撤到安全地點,并將現場情況詳細報告礦調度室;組織本單位人員待命,隨時準備接受指揮部的命令,完成有關災害處理搶救任務。七、應急救援演練組織程序(一)應急救援演練準備工作1、認真編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方案報送上級有關部門審核。2、組織相關單位認真學習夾河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夾河煤礦
16、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方案。3、配備救援所需的人員、裝備、儀器、儀表。4、礦醫院準備應急救援所需的醫護人員、藥品、醫療器械,設有臨時應急倉庫。5、各救災演練檢查小組做好救災演練檢查的準備工作,并提前到達演練現場。6、布置現場標注。7、安排匯報人(二)應急救援演練實施程序(1)現場匯報1、6月28日早班 時 分,調度室接到井下匯報:我是9444材料道掘進工作面跟班區長,9444材料道掘進工作面迎頭發生沖擊地壓,設備損壞,巷道堵塞,目前現場已無法控制,塵霧較大。2、礦調度室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匯報礦值班領導、礦長,礦長和礦調度室立即向集團公司調度室報告,立即啟用夾河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成立
17、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進行救災,礦救援領導應帶領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組織開展搶救等事故處理工作。安排現場區隊長、班組長及瓦斯員按照本應急救援預案規定組織搶救和按照避災路線組織不安全地點人員撤離。(2)調度通知程序主管礦長和值班領導在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按照制定的演練方案通知災區人員按照避災路線迅速撤離災區。在積極組織遇險人員撤離、組織搶險的同時,立即向集團公司調度室和徐州監察分局匯報,按夾河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順序通知相關人員。其通知程序如下: 夾河煤礦事故匯報程序泉山區政府83861037江蘇煤礦安全監察局徐州分局85321063礦值班人員徐州市公安局83978000
18、集團公司調度室8532038285320383救護隊53637、3043礦醫院 52404副井上下口 3026、3164井口信息站3027、53110礦業分局臨黃派出所85352723事故單位礦 長 52888黨委書記 52321生產副礦長 52129礦調度室:井下電話:6、9;地面電話:52382、52383、52384、52385安監副處長52115總工程師 52122采煤副總 51987掘進副總 52116事故地點機電副總 52113安全副總 53715有關部門(3)應急響應救護隊值班人員接到調度室處理事故出動指令后,立即快速記錄發生事故的地點、事故類型及遇險人員的情況。值班隊長接到事故
19、任務單,應迅速清點人員,按照事故性質攜帶裝備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同時根據事故情況需要及時向局救護大隊請求支援,通知附近在家休息的隊員立即歸隊,參與搶險救災,并做好以下工作:a、詳細了解事故發生地點、時間、事故性質、范圍、現場人員情況、待救人員數量及地點。從礦圖上了解事故區域的通風、瓦斯、煤塵、巷道支護、機械設備、相關系統、避災路線及消防器材、壓風自救裝置情況。b、隊長應在短時間內了解情況,根據指揮部的命令,制定救護隊行動方案,計算和調度必要的人力、設備及材料,做好戰前準備。c、安排專人做好事故處理記錄工作。d、在-600-800猴車下滑板設立井下救援基地。事發單位和應急救援隊伍,必須有效的實施先
20、期處置、救助傷員、組織撤離。救援指揮部全力調動相關救援隊伍、物資。現場救護隊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礦醫院開展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必要時請求外部緊急救護裝備、特種藥品并派專家和醫防人員進行支援。超出礦處置能力時,應及時向集團公司及地方政府申請組織救援。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礦應及時保證各種救災資金、物資及裝備的供應,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阻礙、拖延。宣傳科必須做好演練前的宣傳工作,防止演練時群眾產生恐慌情緒。保衛科要加強演練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和秩序維持工作,確保演練過程緊張有序的進行。(4)救護隊戰前檢查到達井下救援基地后,由指揮員傳達指揮部下
21、達的任務及處理事故的行動路線、行動計劃、技術措施、安全注意事項。進入災區前,小隊長必須做好戰前檢查,并對小隊的儀器裝備、工具、器材進行自查、互查,一切準備就緒后,方可帶領人員進入災區偵察。(5)停電、撤人9444材料道掘進工作面沖擊地壓事故發生后,必須迅速切斷該掘進工作面除局扇、通訊電源電氣設備以外的電源。9444區域人員在發生事故的第一時間必須在現場跟班干部、班組長及瓦斯員的指揮下,立即嚴格按照避災路線撤退,具體是:事故地點未被堵人員,立即撤至頂板安全可靠通風良好的地點;被堵人員立即打開壓風、必要時打開并戴好自救器,撤至頂板安全可靠地點,等待救援。(避災路線詳見附表1)(三)、沖擊事故發生后
22、,應采取的有效措施(1)切斷災區和受影響區的電源,但應在遠距離斷電,防止瓦斯涌出產生電火花引起爆炸。(2)弄清礦井通風系統破壞情況,撤出災區和受威脅區的人員,及時報告。(3)派人到進回風井口及其50m范圍內,檢查瓦斯、風量,設置警戒,熄滅一切火源,嚴禁一切車輛進入警戒區。(4)派救護隊員佩戴呼吸器、攜帶滅火器等器材下井偵查災情,搶救遇險人員,恢復通風系統等。(5)要求救護隊要制定嚴格的災區行動的安全措施,不準隨意啟閉電器開關,不要扭動礦燈開關和燈盞。嚴密監視原有火區,查清沖擊后是否引起火源,滅除災區一切火源,防止引爆瓦斯。(6)發生沖擊事故時,必須保證礦井的正常通風,不得隨意停風或反風,以防止
23、風流紊亂擴大災情。如果通風系統和設施破壞,應設置臨時風障、風門,安裝局部風機以恢復通風,并將高濃度瓦斯繞過火區和人員集中區引入總回風巷。(7)沖擊造成風流逆轉時,要在進風側設置風障,并及時清理回風側的堵塞物,盡快恢復正常風流。(8)組織力量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安排救護隊在災區救人,非救護人員在新鮮風流中配合救人。救人時本著“先明后暗、先活后死”的原則進行。(9)制定并實施預防再次發生沖擊地壓的措施,防止擴大傷亡,必要時撤出救災人員。(10)當沖擊后破壞范圍很大,巷道恢復困難時,應在搶救遇險人員后對災區進行封閉。(11)保證壓風機正常運行,以利于避災人員利用壓風自救裝置自救。(12)若沖擊發生后造
24、成火災或爆炸,則按火災或爆炸事故處理。(13)救護隊在處理沖擊事故時,必須嚴格執行煤礦救護規程的規定和沖擊事故處理的行為原則。應特別注意觀察有無火源存在,在工作中要特別注意不得產生碰撞火花或其他電源火花,盡快恢復通風,消除爆炸危險,同時要時刻注意防止再次突出,造成自身傷亡。(6)救護隊災區偵察進入災區的救護小隊隊員不得少于6人。進入前必須檢查氧氣呼吸器,氧氣壓力不得小于18Mpa,并按規定佩帶和使用。救護小隊必須攜帶一臺全面罩氧氣呼吸器和不低于18Mpa壓力的2個備用氧氣瓶,以及氧氣呼吸器工具和備件袋。其任務是要準確探明事故類別、原因、范圍、遇險遇難人員數量、地點以及通風、瓦斯、有毒有害氣體等
25、情況。帶隊指揮員要問清主要偵察任務。如任務不清及感到人力、物力、時間不足時,應提出自己的意見,向指揮部匯報。偵察前要仔細研究行進路線及特征,在圖紙上標明小隊行進的方向、標志、時間,并向小隊傳達清楚。杜絕人員用金屬器具敲擊及金屬物料碰撞產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偵察時須做到:井下要設待機小隊,并用災區電話與偵察小隊保持不間斷聯系。只有在搶救人員情況下可不設待機小隊。進入災區偵察,必須攜帶探險繩等必要裝備。在行進時要注意巷道支護等情況。視線不清時可用探險棍探測前進,隊員間要用聯絡繩聯結。偵察時必須注意搜救失蹤人員。偵察小隊進入災區時,要規定返回時間,并用災區電話與基地保持聯絡。如未按時返回基地或通訊
26、中斷,待機小隊應立即進入救援。在進入災區前,要考慮到如果退路被堵時應采取的措施。小隊返回時應原路返回;如不按原路返回時,應經布置偵察任務的指揮員同意。偵察行進中,在巷道交叉口要設置明顯的路標(如礦燈、災區指路器或堆放煤塊、矸石等),防止返回時走錯路線。在進入時,小隊長在隊列之前,副小隊長在隊列之后,返回時與此相反。在搜索遇險、遇難人員時,小隊隊形應與巷道中線斜交式前進。偵察小隊人員要有明確分工,分別檢查通風狀況、CH4、CO、O2、CO2濃度、溫度、頂板等情況,并做好記錄,將偵查結果標記在圖紙上。在偵察中發現遇險人員要積極進行搶救,在發現遇險人員的地點要檢查氣體,并做好標記。偵察工作要仔細認真
27、,做到有巷必查。凡走過的巷道要簽字留名,并繪出偵察路線圖。在偵察過程中,如有隊員身體不適或氧氣呼吸器發生故障難以排除時,全小隊應立即撤出,由待機小隊進入。偵察結束后,小隊長應立即向布置偵察任務的指揮員匯報偵察情況。八、應急救援演練的注意事項及相關要求(一)應急救援的基本原則:“以人為本、安全發展”,前提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1、統一指揮原則。搶險救災工作必須在上級部門救援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的具體指揮下開展。2、自救互救原則。事故發生初期,應按照應急救援預案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指揮下積極組織搶救,并迅速組織遇險人員沿避災路線撤離,防止事故擴大。3、安全搶救原則。
28、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事故再次發生。4、通訊暢通原則。設立搶險救災專線指揮電話,并保持暢通。事故預防工作是應急救援工作的基礎,除平時做好事故預防工作外,還要落實好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一旦發生事故就能立即實施應急救援。(二)沖擊地壓事故應急原則1、在礦井通風系統未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原則上保持現有通風系統,保證主要通風機的正常運轉。2、發生沖擊地壓并引發瓦斯突出時,對充滿瓦斯的主要巷道應加強通風管理,防止風流逆轉,按規定將高濃度瓦斯直接引入回風道中排出礦井。3、根據災區情況迅速搶救遇險人員,在搶險救援過程中注意觀測沖擊地壓及煤與瓦斯突出預兆,防止次生災害事故造成
29、事故擴大。4、要慎重處置災區和受影響區域的電源,災區內不準隨意啟閉電器開關,斷電作業應在遠距離進行,不準扭動礦燈和燈蓋,以防止產生電火花引起爆炸。5、發生沖擊事故后,施工人員迅速佩帶好隔離式自救器按避災路線撤出災區,如距離遠或瓦斯濃度高等原因不能撤出災區時,就近躲入避難硐室內或巷道內壓風自救裝置處,躲入壓風自救袋內,打開壓風閥門自救,等待救援。6、制定并嚴格執行排放瓦斯和清煤措施,以防次生災害事故和擴大。7、若沖擊后造成火災或爆炸,則按礦井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要求進行救援。(三)搜救人員1、搜救人員時偵察小隊應從回風側進入災區。待機小隊從進風側進入災區進行搜救遇險
30、人員。2、搜救人員發現遇險人員時,為遇險人員配用備用二小時氧氣呼吸器或隔絕式自救器,引導遇險人員立即撤離災區,到達安全地點交由井下基地醫療救護組進行搶救。經初步搶救處理后,立即將遇險人員護送到地面就醫。附表1 井下生產區域避災撤退路線地點撤 人 路 線-800水平沿-800猴車撤離-800西一石門里部及-800西一瓦斯抽采泵站人員-800西一石門-800二、七層皮帶聯絡巷-800-1010猴車機道-800大巷-600-800猴車暗斜井-600大巷副井地面。-800西一石門外部、-600-800軌道暗斜井下滑板及-800西一石門新增聯絡巷人員-800西一石門(或-600-800軌道暗斜井下滑板、
31、-800西一石門新增聯絡巷)-800大巷-600-800猴車暗斜井-600大巷副井地面。-1010水平沿-1010猴車撤離-1010西一七層專用回風道上部人員-1010西一七層回風道-800西一石門回風繞道-800西一皮帶石門-800二、七層皮帶聯絡巷-800-1010猴車機道-600-800猴車暗斜井-600大巷副井地面。2444皮帶機道人員2444皮帶機道-1010皮帶石門-1010大巷3米軌道下滑板-800-1010猴車暗斜井-600-800猴車暗斜井-600大巷副井地面。2444材料道人員2444材料道2444外斜巷-1010西一二層皮帶上山-1010皮帶石門-1010大巷-800-1
32、010猴車機道-800大巷-600-800猴車暗斜井-600大巷副井地面。9441工作面材料道人員9441材料道9443外運輸斜巷7445甩道-1010小井皮帶上山-1010車場-1010猴車機道-800大巷-800猴車機道-600大巷副井地面。9441工作面運輸機道人員9441運輸巷9443外運輸斜巷7445甩道-1010小井皮帶上山-1010車場-1010猴車機道-800大巷-800猴車機道-600大巷副井地面。9444材料道人員9444材料道事故地點-1010進風繞道-1010車場繞道-1010猴車機道 -800大巷-800猴車 -600大巷 -600副井地面。9444皮帶機道人員944
33、4皮帶機道-1010進風繞道-1010車場繞道-1010猴車機道 -800大巷-800猴車 -600大巷 -600副井地面。7447材料道人員7447材料道-1010西一二層皮帶上山-1010皮帶石門-1010大巷-800-1010猴車機道-800大巷-600-800猴車暗斜井-600大巷副井地面。7447皮帶機道人員7447皮帶機道7447外運輸上山-1010石門-1010車場繞道-1010猴車機道 -800大巷-800猴車 -600大巷 -600副井地面檢查內容及檢查標準附表2:井底車場(救災指揮中心)檢查組醫療組到達井底車場時間時 分救護到達井底車場時間時 分醫療裝備情況裝備名稱裝備情況
34、裝備名稱裝備情況注射器30ml1個注射器5ml1個輸液器2個注射針頭3個大繃帶4個酒精棉球1瓶止血鉗1把止血帶1根血壓表1個聽診器1個利多卡因針1支氯丙嗪針4支腎上腺素針4支去甲腎上腺素針4支強痛定針2支異丙嗪針2支復方氨基比林2支地寒米松針2支阿托品針2支止血敏針4支多巴胺針4支林格FC液4支50%葡萄糖注射液10支呼吸三聯針心臟三聯針硝酸甘油1瓶四肢骨折固定小夾板1付驗證評價記錄表附表4:井下現場檢查組是否組織現場人員進行現場救災現場救災方法是否正確(詢問方式)主要內容有: 是否懂得現場急救知識(詢問方式)班長匯報人員分布情況是否準確是否及時撤離撤離路線是否正確正確的避災路線為:9444材
35、料道事故地點-1010進風繞道-1010車場繞道-1010猴車機道 -800大巷-800猴車 -600大巷 -600副井地面。班長、瓦斯員或跟班干部在撤離途中是否匯報巷道頂板及瓦斯情況是否及時進行停電停電范圍是否正確停電范圍為:9444材料道、9444運輸機道、7447工作面、-1010夾張大巷移變配電站驗證評價記錄表附表5:井下現場檢查組救護隊到達現場時間時 分救護隊員人數人裝備情況裝備名稱數量裝備情況最低個人裝備套/人瓦斯檢定器2臺(10%、100%各一臺)一氧化碳檢定器1臺干粉滅火機2臺2小時呼吸器1臺蘇生器1臺風幛1塊溫度計1支擔架1付(內有毛毯、大繩)氧氣瓶2個取氣樣1套氧氣檢定器1
36、臺帆布水桶2個銅頂斧子2把刀鋸2把釘夾錘2把大繩2根鎬2把兩用鍬2把生命探測儀1臺釘包2個(內裝1Kg釘子)災區電話1套測溫儀1臺電工工具1套冷光管10支探險棍、記錄本、圓珠筆各1個急救藥箱1個防爆工具液壓起動器液壓剪刀多種氣體檢測議銅釬子注:裝備情況有:“無”、“有但不完好”、“有但數量不足”、“有且完好”、“有且數量充足”等5種情況,可分別用“B”、“A”、“A”進行表示。驗證評價記錄表附表6:調度檢查組調度員接到匯報時間時 分是否詢問災情詢問災情的詳細情況事故原因災區人員分布情況人員撤離情況災情通風狀況匯報情況是否及時通知礦領導時 分是否及時通知救護隊時 分是否及時通知安全科時 分是否及
37、時通知技術科時 分是否及時通知通風工區時 分是否及時通知機電科時 分是否及時通知醫院時 分是否及時通知物供公司時 分是否向局調度室匯報時 分是否通知值班電話員時 分各救災小組成立情況礦救災領導小組成立時間時 分事故調查組成立時間時 分善后處理組成立時間時 分通風工區圖紙送達時間時 分井下救災指揮中心成立時間時 分當班調度員記錄情況事故發生的時間事故發生的地點災區情況統計出入井人數驗證評價記錄表附表7:地面檢查組通風工區提供的圖紙情況災害對通風影響分析情況災區范圍確定情況事故調查組調查取證情況善后處理組的安撫工作情況救護隊出動前的準備接到命令時間集合時間戰前動員情況裝備檢查情況出動時間燈房工作清點井下人數憑證發放燈牌清點受災威脅人數匯報情況救災物資供應情況物品供應是否正確供應物品是否足量供應物品是否及時